第二章习题解答_第1页
第二章习题解答_第2页
第二章习题解答_第3页
第二章习题解答_第4页
第二章习题解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作业解答2.2 试用相位平衡条件,说明图题试用相位平衡条件,说明图题3.1.2(a) 、(b) 和和 ( c )所示所示电路能否产生自激振荡(要求说明理由)。电路能否产生自激振荡(要求说明理由)。用图示的瞬时电压极性判别,三个电路均满足相位平用图示的瞬时电压极性判别,三个电路均满足相位平衡条件,都有可能振荡。衡条件,都有可能振荡。2.5 2.5 试画出图题试画出图题2.52.5所示各振荡电路的交流等效电路,并且所示各振荡电路的交流等效电路,并且利用振荡器的相位平衡条件,判断哪些电路可能起振,哪些利用振荡器的相位平衡条件,判断哪些电路可能起振,哪些电路不能起振。电路不能起振。(a)不满足不

2、满足“射同基反射同基反”,不可能起振,不可能起振(b)当串联回路呈感性时,满足当串联回路呈感性时,满足“射同基反射同基反”,有可能起振,有可能起振(c)当呈感性时,满足当呈感性时,满足“射同射同”,但此时基极接的是呈感性,但此时基极接的是呈感性的和,则的和,则“基同基同”。故不满足。故不满足“射同基反射同基反”,不可能起振,不可能起振(d)该电路为该电路为CB-CC电路,满足电路,满足相位平衡条件,但相位平衡条件,但LC并联谐振回并联谐振回路谐振时,将反馈环路阻断,故路谐振时,将反馈环路阻断,故不可能起振不可能起振(e)电路中,通过产生负反馈,当电路中,通过产生负反馈,当谐振时产生正反馈,当谐

3、振时产生正反馈,当LC串联谐串联谐振构成的正反馈量大于负反馈量振构成的正反馈量大于负反馈量时,该电路有可能起振时,该电路有可能起振(f)不满足不满足“射同基反射同基反”的原则,的原则,不可能起振不可能起振2.6 在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中,L1、L2和C取下述值,求振荡频率(取M ) 。(1 1)L1L10.4 mH0.4 mH,L2 = 0.l mHL2 = 0.l mH,C C90pF90pF;解:解:L L1233312600120.4 100.1 100.2 101559(3.51 10/ )2(2)ML LHfkHzrad sLLMC2.72.7求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的求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

4、的C1C1、C2C2和和L L取下述值时的振荡频取下述值时的振荡频率。率。(1) C1=250PF,C2=200PF,L=250uH解解: : kHzLCfpFCCCCC956101111025014. 3212111120025020025012602121 2.8 克拉泼电路如图,已知:C1=680PF,C2=2200PF,L=330uH,若要求振荡频率由0.75MHz变到1.25MHz,求C的最小值和最大值。CL001 解:要求解:要求LC3为电感性为电感性 3 33 33 33 3 C C519519519C519CC C, ,C C519519519C519C519PF/C519PF

5、/CC C519PF519PF6806802200220022002200680680C2C2C1C1C1C2C1C2C1/C2C1/C2PFPF4 4101033033010101.251.253.143.142 21 1L L1 1C CPFPF1 1101033033010100.750.753.143.142 21 1L L1 1C CLCLC1 16 62 26 62 20 0 minmin6 62 26 62 20 0 maxmax 0 08355 52 2P PF F4 48 85 51 19 94 48 85 51 19 9C C1 18 82 2P PF F, ,1 13 3

6、5 55 51 19 91 13 35 55 51 19 9C C3 3m mi in n3 3m ma ax x 2.9 西勒电路如图。( (1)若C1=20PF,C2=60PF,C3=10PF,C4=4PF,振荡频率f0=50MHz,试求L值。(2)当C1=20PF,C2=60PF,C3=10PF,若使振荡频从40MHz变化到60MHz,试求C4的变化范围。uHCLLCPFCCCPFCCCCCCC11010105014. 3211,1101660101101601201111113/2/1122620043321332044301,)(1CLCCCL(1) (1) 解解:(2) (2) 解

7、:解: FC 106166101104014. 3216264 FC 1676101106014. 321626 4 C4C4的变化范围是的变化范围是1uF-10uF1uF-10uF。2.10 2.10 图题图题2.102.10所示的电路为电视机高频调谐器的本振电路,所示的电路为电视机高频调谐器的本振电路,试画出其交流等效电路图,并求谐振频率。试画出其交流等效电路图,并求谐振频率。解:交流等效电路如下。其中并联谐振回路必须呈感性,才解:交流等效电路如下。其中并联谐振回路必须呈感性,才能满足振荡的相位条件。能满足振荡的相位条件。1231213234.85C C CCCpFC CC CC C总06

8、121110026.280.5 104.85 10fMHzLC总2.12 2.12 图题图题2.12(a)2.12(a)、(b)(b)是两个是两个100 kHz100 kHz晶体振荡电路。试画晶体振荡电路。试画出它们的交流通路,并说明能够产生正弦振荡的原理。出它们的交流通路,并说明能够产生正弦振荡的原理。(1)设LC并联谐振频率为f1,晶振并联谐振频率为fp,晶振的串联谐振频率为fs,而振荡频率 f0f1,使LC并联回路呈容性 ,且f0处于fs和fp之间,即fs f0 fp,使晶体等效成一个大电感。此电路可构成三端电容电路而有可能自激。(2)与上同理,在振荡频率f0下,使LC并联回路呈感性,使

9、晶体也呈感性 ,则构成三端电感电路而有可能自激。 ,2.13 2.13 图题图题2.132.13所示的晶体振荡电路,画出交流等效电路,所示的晶体振荡电路,画出交流等效电路,指出是何种类型的晶体振荡器;该电路的振荡频率是多少?指出是何种类型的晶体振荡器;该电路的振荡频率是多少?说明晶体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该振荡电路的特点是什么说明晶体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该振荡电路的特点是什么? ?解:解: (1)(1)交流通路如图,属于串联型晶体振荡器。交流通路如图,属于串联型晶体振荡器。 (2) (2) 工作频率为晶体的标称频率,即工作频率为晶体的标称频率,即5MHz5MHz。 (3) (3) 晶体起选频短路

10、线的作用。晶体起选频短路线的作用。 (4) (4) 该振荡电路的特点是频率稳定度高该振荡电路的特点是频率稳定度高2.14 2.14 图题图题2.142.14所示为一晶体振荡器的交流等效电路。所示为一晶体振荡器的交流等效电路。该电路属于何种类型的晶体振荡器?晶体在电路中起的作用该电路属于何种类型的晶体振荡器?晶体在电路中起的作用是什么?若将标称频率为是什么?若将标称频率为5MHz5MHz的晶体换成标称频率为的晶体换成标称频率为2MHz2MHz频频率的晶体,该电路是否能正常工作?为什么?率的晶体,该电路是否能正常工作?为什么?(1) (1) 的电感与的电容构成的并联谐振回路,其谐振频率为的电感与的

11、电容构成的并联谐振回路,其谐振频率为 而晶体的标称频率为而晶体的标称频率为5MHz5MHz,L L与与C1C1构成的回路在构成的回路在5MHz5MHz时呈时呈容性,该电路属于并联型晶体振荡器,晶体在电路中呈电容性,该电路属于并联型晶体振荡器,晶体在电路中呈电感作用。感作用。 016121424.7 10330 10fMHz(3) 3) 当晶体频率为当晶体频率为2MHz2MHz时时 ,L L与与C1C1构成的回路在构成的回路在2MHz2MHz时呈感性,时呈感性,不满足三端型振荡器的组成原则,故电路不能正常工作。不满足三端型振荡器的组成原则,故电路不能正常工作。 2.15 2.15 试根据振荡电路的相位平衡条件,判断图试根据振荡电路的相位平衡条件,判断图3.3.13.3.1所示所示的的RCRC振荡电路哪些可以产生振荡,哪些不能产生振荡,为什振荡电路哪些可以产生振荡,哪些不能产生振荡,为什么?么?解: 根据移相式和文氏桥式振荡电路的构成原理(此处从略),可以判断,图题2.15所示电路中,电路(a)有可能产生振荡,而(b(c)不可能产生振荡。2.16 2.16 晶体振荡电路如图题晶体振荡电路如图题2.162.16所示。已知,所示。已知, 试分析电路能否产生自激振荡,若能振荡,试指出试分析电路能否产生自激振荡,若能振荡,试指出 O O与与 1 1、 2 2之间的关系之间的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