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利息和利息率(货币银行学-东北财经大学,艾洪德、张贵乐)_第1页
第三章利息和利息率(货币银行学-东北财经大学,艾洪德、张贵乐)_第2页
第三章利息和利息率(货币银行学-东北财经大学,艾洪德、张贵乐)_第3页
第三章利息和利息率(货币银行学-东北财经大学,艾洪德、张贵乐)_第4页
第三章利息和利息率(货币银行学-东北财经大学,艾洪德、张贵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利息和利息率3第章内容提要利息和利息率(简称利率)是伴随着信用活动而出现的重要概念,也是现代经济生活中重要经济变量。利息的研究主要讨论的是利息的本质与来源,其关键在于“质”的分析,即回答“是什么”之类的问题;而利息率的研究则侧重于探讨利率水平的决定,分析利率的决定因素及主要影响因素,其重点在于“量”的分析,即回答“是多少”之类的问题。利息和利息率作为资金和金融资产的价格,在市场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利息率既是国家用来调控经济运行的主要工具之一,同时也是观测经济运行情况的“晴雨表”。本章主要研究利率体系、决定和影响利率的因素、利率功能、利率管理体制等问题。第一节利息、利率的概念及其计量

2、方法一利息及利率的概念在信用活动中,资金的所有者在不改变资金所有权的前提下,将资金的使用权在一定时期内让渡给资金需要者,从而在借贷期满时从资金需要者那里得到一个超出借贷本金的增加额,这个增加额就是利息。对贷出资金者来说,利息是他们让渡资金使用权而应当获得的报酬;对借入资金者来说,利息是他们取得资金使用权而应当付出的代价。利率是指在借贷期限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资本金额的比率,通常简称利率。可以表示为:%100借贷资本金额利息额利率利率的表示方法有: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年利率以本金的百分之几表示,通常称为年息几厘。二利息的计量方法单利:是指以本金为基数计算利息,所生利息不再加入本金计算下期利

3、息。nipI)1 (nipS公式中:I I 利息额 p 本金 i 利率 n 时间 S 本利和复利:是指按一定期限将上一期所生利息加入本金后再计算下期利息,逐期滚算直至借贷期满niPS)1 ( PSIn 期数(其他符号同上)例 两个公式的应用:一笔为期5年、年利率为6%的10000元的贷款。用单利和复利分别求出其利息额。按单利算:nipI=100006%5=3000(元)1 (nipS=10000(1+6%5)=13000(元)按复利算:元)(25.13382%)61 (10000)1 (5niPS)元3382.25(=10000-13382.25PSI可见,按复利计算,可多得3382.25(元

4、)表41描述了100元投资5年按6%计复利的增值情况。 表41 复利计息实例表 年份 期初值 利息额 期末值 1 100.00 6.00 106.00 2 106.00 6.36 112.36 3 112.36 6.74 119.10 4 119.10 7.15 126.25 5 126.25 7.57 133.82通过复利计算,我们知道了资金的时间价值。知道了一笔贷款或存款(期初值)的利率和时间,就可以知道若干年后其价值是多少,这个若干年后的价值就是将来值,即我们计算的本利之和(期末值)。与将来值相对应的还有个重要概念现值,现值是指未来的一笔钱折合到现在值多少钱。现值的计算与将来值的计算过程

5、正好相反。将来值是初始投资按复利率向前计算若干期限,而现值则是用贴现率把将来值贴现到当前。其计算公式为:niSP)1 (1公式中的ni)1 (1被称为现值系数,可以查表得到数字。第二节利率体系利率体系是指一个经济运动机体中存在的各种利率由各种内在因素联结成的有机体,主要包括利率结构和各种利率间的传导机制。就一般而论,利率体系主要由中央银行利率、商业银行利率和市场利率组成。在整个利率体系中,中央银行利率对商业银行利率和市场利率有调节作用,特别是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利率是中央银行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在整个利率体系中起主导作用,一般称为基准利率。一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存款利率是指客户在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存

6、款所取得的利息与存款本金的比率。存款利率的高低与存款期限有关。存款期限越长,存款利率越高,反之则相反。贷款利率是指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所收取的利息与贷款本金的比率。贷款利率一般高于存款利率,它们之间的差额即为存贷利差。存贷利差是传统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它直接决定着银行的经济效益。二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固定利率是指在整个借贷期限内,利率不随资金供求状况而保持不变。浮动利率是指在借贷关系存续期内,利率水平可以根据市场利率的波动定期进行调整。三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名义利率是指以货币为标准计算出来的利率,通常是在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的条件下借贷契约上载明的利率水平。实际利率是指名义利率剔除物价变动因

7、素后计算出来的利率,也可以理解为是在物价水平不变、货币购买力也不变的条件下的利率。通货膨胀率名义利率实际利率111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名义利率实际利率1或在连续计算复利的情况下,前式可以简化为实际利率 = 名义利率 通货膨胀率四法定利率和市场利率法定利率又称“官定利率”,是指金融管理当局或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包括两类:一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再贴现率和再贷款利率,这两者又被称为基准利率;二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进行直接管制和对直接金融市场上债券利率的直接管制。基准利率一般具有如下特征:首先,基准利率是一国利率体系中处于最低水平、影响力最大的金融产品的利率,市场参与

8、程度高,能客观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状况,与其他利率有较强的关联性;其次,便于中央银行调节以体现其政策意图;第三稳定性好、风险较小。市场利率是指由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和风险收益等因素决定并由借贷双方自由议定的利率。一般来说,当市场上的资金需求大于供给时,市场利率就会上升;当资金供给大于需求时,市场利率就会下降。当市场上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即资金运用的风险增加时,市场利率也会上升,反之则会下降。公定利率是指金融机构或行业公会、协会(如银行同业公会等)按协商的办法所确定的利率。公定利率只对参加该公会或协会的金融机构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而对其他金融机构则没有约束作用。第三节决定和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一社会平均

9、利润率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平均利润率是决定利率的基本因素。一般来说,平均利润率越高,利率也越高。平均利润率是利率的最高界限。利率不能为零,它通常在零和平均利润率之间变动。二资金供求状况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水平主要由资金的供求状况决定。当资金供不应求时,利率会上升;反之,当资金供过于求时,利率会下降。三国家经济政策利率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国家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那么利率就要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上,相反,如果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就要适当提高利率水平。四物价水平在物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货币就会贬值,如果银行的存款利率低于物价上涨率,实际利

10、率就会出现负值,挫伤存款者的积极性;如果贷款利率低于物价上涨率,则银行的实际收益将会减少。五国际利率水平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当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水平高于国内利率水平时,国内货币资金就会流向国外,使得国内资金供应减少,国内市场利率水平就会提高;反之,当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水平低于国内利率水平,国外货币资金就会流向国内,使得国内资金供应增加,市场利率水平就会下降。第四节利率功能一利率与储蓄利率的高低既影响储蓄总量,又影响储蓄的结构。在收入一定的条件下,储蓄与消费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二利率与投资投资可分为对生产流通领域的投资和对证券的投资。一般认为,低利率对生产流通领域的投资有刺激作用,高利率对投资有

11、抑制作用。在正常的经济情况下,利率与证券价格成反方向变化,即当市场利率下跌时,资金更多地流向证券市场,证券价格会上升。三利率与经济核算对存款人来说,利息是其让渡资金使用权的报酬。适当的利率水平,可以鼓励居民勤俭节约,促使企业加强经济核算,将节约的资金存入银行,以取得更多的利息。对借款人而言,借入资金越多,利率越高,它付出的利息也越多。四利率与通货膨胀利率作为一个经济杠杆,对稳定物价、抑制通货膨胀起着重要的作用。1.利率可以调节货币供应量。当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货币需要量,出现物价上涨时,提高利率可以抑制信贷需求,从而收缩信贷规模,减少货币供应量,促使物价稳定。2.利率可以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

12、提高利率可以使更多的社会闲散资金以存款的方式集中到银行,这一方面推迟了购买力,减少了社会总需求;另一方面,银行得以积聚更多的资金,可以用来支持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增加有效供给,促使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五利率与经济调节1.聚集社会闲散资金2.优化资源配置3.调节货币流通4.平衡国际收支第五节利率管理体制一利率管理体制的概念与类型利率管理体制是一国经济管理体制的组成部分,它规定了金融管理当局或中央银行的利率管理的权限、范围和程度。1.自由化利率体制自由化利率体制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之前完全的自由竟争的市场经济时期,是没有任何管理的自由化利率。2.管制利率体制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西方

13、国家金融业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过度竞争。由政府直接干预利率的制定。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实行利率管制,各种利率水平的确定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直接规定。3.市场化利率管理体制市场化利率管理体制又叫利率市场化。它不同于20世纪30年代以前早期自由市场经济时期无政府监控下的完全自由化利率体制,也不同于国家严格管制的利率体制。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率市场化,是在引入制度管理和国家调控下的充分、灵活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状况的利率自由化。是一种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有监管和调控的由市场充分自由决定的市场化利率体制,是有管理的具有充分弹性的利率管理体制。利率市场化是指国家控制基准利率,其他利率基本放开由市场决定,即由资金

14、供求关系决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金融交易主体享有利率决定权(2)利率的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由市场 自发选择(3)同业拆借利率或短期国债利率将成为市场利率 的基本指针4.政府(或中央银行)享有间接影响金融资产利率的权力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自“二战”之后,都经历了一个利率管制到利率自由化的体制变迁时期,这并非历史的巧合,而是体制变迁的历史必然。首先,从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情况看,在经历了30余年的利率管制后开始了向市场化改革的体制变迁阶段。其次,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开始了由利率压制到利率放松的历史变迁阶段。二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和思路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15、经济体制中逐渐提出来的。我国在1978年以前的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的基本上是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高度集中严格管制的固定利率体制。利率管理权限完全集中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对利率的重大调整须报请国务院批准,各级分行和专业银行都无权变动利率,这是严格的僵化的管制利率体制。改革开放以后,建立以市场资金供求为基础,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调控核心,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各种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的市场利率管理体系。1.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2.放开国债市场利率。其重要意义:第一, 为其他利率的放开提供一个有效的导向性利率公开市场操作利率。 第二,国债市场是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主战场。3.放开了贴现和

16、转贴现利率。4.实现了境内外币利率的市场化改革。5.对保险公司大额定期存款实行协议利率。6. 1996年4月,中央银行启动以国债回购为主要形式的公开市场操作,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已经成为中央银行调控基础货币的主要政策工具。7.改革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8.存贷款利率调整频繁,逐步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幅度。三利率市场化的制约因素及其解决对策1.目前中国的利率体系仍是双轨并行一方面表现为国家管制的银行利率与货币市场利率隔离,货币市场的市场化利率不能够反映到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上。另一方面,银行利率与民间借贷利率差距较大,高息拆借、民间高利贷在一些地方比较盛行。利率“双轨制”扰乱了金融秩序,

17、容易滋生金融腐败,不利于资金的合理配置,干扰了经济的健康发展。2.微观经济主体缺乏利益的约束机制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对借款企业来说,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筹资成本的大小。从目前情况看,产权明晰的民营企业对利率就有较强的敏感性,而国有企业和国家控股的上市公司对利率的敏感性虽然已有较大的改变,但是总体而言,他们对利率的敏感性仍然较弱,他们关心的是能不能借到钱,而不关心借到钱以后付多少利息。3.金融机构对利率的调控反应不灵敏由于利率大部分都由中央银行确定,造成金融机构对中央银行的利率调整没有什么反应,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表现得更明显。因此利率市场化要加速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步伐。(1)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

18、求和商业银行的一般模式,改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步伐,解决我国国有银行长期所有者虚置的现象。(2)为了改善资产负债结构和客户结构,国有商业银行要将客户市场拓展到非国有企业并加大证券投资的比重。(3)要建立起高效率的利率信息沟通渠道和适当的利率风险衡量系统,加强对利率走势的预测和分析,提高商业银行规避风险的能力。(4)要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建立起科学的分级授权体制和严格的监管制度。4.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能力较弱我国中央银行近年来在间接调控工具的运用上有了很大的进展,如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准备金率等,但这些间接调控手段的作用效果在现行条

19、件下仍未能充分发挥出来。大都停留在资金量的调节上,对市场利率的影响也不是十分明显,从监管能力上看仍然停留在检查层面上。利率市场化对于促进中央银行监管调控体系和手段的转变,实现质的飞跃,对强化、提高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意识和规避手段起了重要作用。5.金融市场特别是货币市场发展不完善但目前我国货币市场发展还很不完善,不能满足利率市场化的要求。(1)我国目前同业拆借市场主体偏少,拆借市场的交易品种少、交易规模小,拆借市场利率机制不健全。(2)我国国债市场发行市场还不能适应利率市场化的要求。目前应在以下几方面发展我国的金融市场:一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货币市场,大力发展拆借市场、国债市场、票据市场等

20、,扩大其规模和覆盖范围,提高其运行效率。二是建立规范、发达的证券市场。三是建立起金融期货市场、尤其是利率期货市场,为利率风险的转化和摊销提供手段和支持。第六节利率理论一马克思的利息和利率理论 (一)马克思的利息理论马克思的利息理论是在批判和继承古典经济学派的利息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1.资本所有权与资本使用权的分离是利息产生的经济基础 2.利息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3.利息是借贷资本的价格(二)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因为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所以利润本身就成了利息的最高限。但是,马克思这里所说的利润并不是个别部门个别企业的利润,而是指平均利润,所以确切地说,利息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平均利润率是

21、利率的最高界限。需要指出的是,马克思对利息高低的理论界限分析,仅限于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之间的借贷关系。二“古典”利率理论19世纪八九十年代,奥地利经济学家庞巴维克(18511914)、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18871947)等人对支配和影响资本供给和需求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资本的供给来自于储蓄,资本的需求来自于投资,从而建立了储蓄与投资决定利率的理论。由于这些理论严格遵循着古典经济学重视实物因素的传统,主要从生产消费等实际经济生活中去探求影响资本供求的因素,因而被西方经济学者称为“古典”利率理论。马歇尔把利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来加以研究。他认为任何生产要素的价格都是由供给和需求在

22、均衡条件下决定的。资本是一种生产要素,利息则是资本的价格。利息的多少即利率的高低是由资本的供求关系所决定的,也就是由等待所支配的资本供给与由投资收益所支配的资本需求的均衡关系所决定。将资本供给函数与资本需求函数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内加以表示,就可以得到一个利率决定机制的直观认识(见图41)IIIS或ISESoi在图41中,横轴表示投资或储蓄量,纵轴表示利率水平;SS表示储蓄曲线 ,II表示投资曲线,储蓄与投资均衡点,即SS曲线与II曲线的交点E所对应的i即为均衡利率。图41古典利率理论三凯恩斯货币利率理论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1883年1946年)则从货币因素出发探讨利率决定,从而创立了其货币利率理论。凯恩斯认为,由于现代货币信用制度的发展,现代货币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未来的不确定性。货币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资产,具有完全的流动性和最小的风险性,它是社会财富的真正代表,为整体社会认可和接受,并能随时转化为其他商品。利息是为取得货币而支付的报酬。利息完全是一种货币现象,其数量的多少即利率的高低由货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