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血液4学时1-2节_第1页
第三章血液4学时1-2节_第2页
第三章血液4学时1-2节_第3页
第三章血液4学时1-2节_第4页
第三章血液4学时1-2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第三章 血液血液主讲:主讲: 余良主余良主部门:部门: 生理教研室生理教研室目目 录录第四节第四节 血型和输血原则血型和输血原则第三节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生理性止血第二节第二节 血细胞血细胞生理生理第一节第一节 血液血液生理概述生理概述引言引言血液(血液(blood):):是在心腔和血管内循环流动的液体组是在心腔和血管内循环流动的液体组 织,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织,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液的基本功能:血液的基本功能:引言引言血液的基本功能血液的基本功能运输运输: 营养物质、营养物质、O2运到心脏、大脑,激素等;运到心脏、大脑,激素等;CO2运到肺运到肺缓冲酸碱物质:缓冲酸碱物质: H2CO3

2、 /HCO3-等多种缓冲对。等多种缓冲对。 酸中毒酸中毒 HCO3 H+ H2CO3 H2O CO2 碱中毒碱中毒 H2CO3 OH- HCO3- H2O 维持体温恒定:维持体温恒定: 水比热大水比热大。机体防御和保护功能机体防御和保护功能: 抗体、吞噬细胞杀灭细菌、病毒抗体、吞噬细胞杀灭细菌、病毒参与生理性止血参与生理性止血: 血小板、凝血因子形成血栓血小板、凝血因子形成血栓 总之,有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作用。临床血样检测提示内环境稳总之,有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作用。临床血样检测提示内环境稳态与否态与否稳态维持稳态维持稳态失衡稳态失衡血液指标血液指标正常正常不正常不正常第一节第一节 血液生理概述血液

3、生理概述 一、血液的一、血液的组成组成 二、血液的二、血液的理化特性理化特性 三、血液的免疫学特性(自学)三、血液的免疫学特性(自学)一、血液的组成一、血液的组成水水(90%91%)电解质电解质O2、CO2等气体等气体血浆血浆蛋白蛋白、糖类、脂肪、糖类、脂肪血浆血浆(淡黄色淡黄色液体液体)血血液液红细胞红细胞白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小板血细胞血细胞注:注:血细胞比容血细胞比容的定义的定义晶体物质晶体物质 血浆血浆 组织液组织液 细胞内液细胞内液Na+ 142 145 12K+ 4.3 4.4 139Ca2+ 2.5 2.4 0.001Mg2+1.11.1 1.6Cl- 104 117HCO3-24

4、27蛋白质蛋白质14 0.4用溶血标本测定血清中的离子浓度,其结果是:用溶血标本测定血清中的离子浓度,其结果是: A、血钙偏高、血钙偏高 B、血钾偏高、血钾偏高 C、血钠偏高、血钠偏高 D、各种离子变化不大、各种离子变化不大B血浆蛋白血浆蛋白 血浆蛋白血浆蛋白:(6585g/L) 分类:分类: 白蛋白白蛋白(4048g/L) 球蛋白球蛋白(1530g/L) (1-、2-、-、-) 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 合成场所:合成场所:肝脏肝脏肝脏疾病发生时,血浆蛋白如何变化?肝脏疾病发生时,血浆蛋白如何变化?血浆蛋白功能血浆蛋白功能功能:功能: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白蛋白;白蛋白;载体运输载

5、体运输白蛋白:激素、离子、维生素白蛋白:激素、离子、维生素参与凝血参与凝血-纤溶的生理性止血功能纤溶的生理性止血功能凝血凝血因子、纤溶酶原等因子、纤溶酶原等抵御病源微生物的防御功能抵御病源微生物的防御功能抗体抗体营养功能等营养功能等血细胞比容血细胞比容血细胞比容: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百分比. 男性男性40 %50%、女性、女性37%48% 血细胞比容可反映血液中红细胞浓度。血细胞比容可反映血液中红细胞浓度。 (白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小板=0.15%1%总容积总容积)血细胞比容血细胞比容贫血患者的血细胞比容是减小还是增大?贫血患者的血细胞比容是减小还

6、是增大?二、血液的理化特性二、血液的理化特性(一)比重(密度)(一)比重(密度):测定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测定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 全血:全血:1.0501.060 红细胞数量;红细胞数量; 血浆:血浆:1.0251.030 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1.3 mmol/L)(四)血浆(四)血浆pH值值: 7.35 7.45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300 mOsm/kgH2O)99.5%0.5%渗透压渗透压:溶液中溶质具有的、吸引和保留水分子的能力。:溶液中溶质具有的、吸引和保留水分子的能力。渗透压的渗透压的高低取决于高低取决于溶液中溶质的颗粒溶液中溶质的颗粒数目数目,与溶质,与溶质颗粒的种

7、类和大小无关。颗粒的种类和大小无关。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细胞形态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细胞形态高渗溶液:高渗溶液: 渗透压细胞浆渗透压渗透压细胞浆渗透压 红细胞皱缩红细胞皱缩低渗溶液:低渗溶液: 渗透压胞浆渗透压渗透压胞浆渗透压 红细胞膨胀红细胞膨胀等渗溶液:等渗溶液:即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即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 如如5%葡萄糖、葡萄糖、0.9%NaCl 、1.9%尿素尿素.等张溶液:等张溶液:能够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形态能够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形态和大小的溶液。和大小的溶液。0.9%NaCl高渗溶液:高渗溶液:渗透压血浆渗透压渗透压血浆

8、渗透压 红细胞皱缩红细胞皱缩低渗溶液:低渗溶液:渗透压血浆渗透压渗透压血浆渗透压 红细胞澎胀红细胞澎胀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 血浆蛋白(白蛋白)浓度所形成,维持血管内血浆蛋白(白蛋白)浓度所形成,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及血容量。外水平衡及血容量。正常正常低蛋白血症:水肿低蛋白血症:水肿(四)(四) 血浆血浆pH值调节值调节正常值正常值pH7.357.45.其恒定依赖于四种调节方式其恒定依赖于四种调节方式.1、血浆缓冲对:、血浆缓冲对: NaHCO3/H2CO3、NaHPO42-/NaH2PO4-、蛋白质钠盐、蛋白质钠盐/蛋白质蛋白质 2、红细胞内缓冲对:、红细胞内缓冲对: KHP

9、O42-/KH2PO4-、血红蛋白钾、血红蛋白钾/血红蛋白、氧合血红蛋白钾血红蛋白、氧合血红蛋白钾/氧氧合血红蛋白合血红蛋白蛋白质蛋白质-COOH蛋白质蛋白质-COO-NaH+OH-HPO42-H2PO4-H+OH-血浆血浆pH值调节值调节3、肺功能:、肺功能:通气量调节,化学感受器反射通气量调节,化学感受器反射 酸中毒酸中毒肺通气量加强肺通气量加强(呼吸深快呼吸深快) CO2呼出呼出 碱中毒碱中毒肺通气量减少肺通气量减少(呼吸浅慢呼吸浅慢) CO2呼出呼出4、肾功能:、肾功能:分泌分泌H+、重吸收、重吸收HCO3- 酸中毒酸中毒肾脏肾脏分泌分泌H+吸收吸收HCO3-加强加强血浆碱化血浆碱化

10、碱中毒碱中毒肾脏肾脏分泌分泌H+吸收吸收HCO3-减少减少血浆酸化血浆酸化肾小管肾小管尿液尿液血液血液毛细血管毛细血管H+HCO3-H+HCO3-第二节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血细胞生理 一、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过程一、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过程 二、红细胞生理二、红细胞生理 三、白细胞生理三、白细胞生理 四、血小板生理四、血小板生理一、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过程一、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过程 1. 血细胞生成部位:成人造血中心(骨髓)。血细胞生成部位:成人造血中心(骨髓)。 造血中心的造血中心的发育性变迁发育性变迁 2. 血细胞生成的血细胞生成的一般过程一般过程:起源于造血干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

11、胞 由于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于骨髓,故而使用骨髓移由于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于骨髓,故而使用骨髓移植,给患者重建造血和免疫功能植,给患者重建造血和免疫功能造血中心的变迁造血中心的变迁胚胎早期胚胎早期(卵黄囊卵黄囊)胚胎第二月胚胎第二月(肝脾肝脾)胚胎第五月胚胎第五月(肝脾造血减少肝脾造血减少,骨髓逐增骨髓逐增) 出生后出生后(完全骨髓完全骨髓)5岁前岁前(所有骨髓所有骨髓)18岁后岁后(仅脊椎骨、胸骨、肋骨、盆骨、长骨仅脊椎骨、胸骨、肋骨、盆骨、长骨近端骨骺造血近端骨骺造血)血细胞生成的一般过程血细胞生成的一般过程(骨髓骨髓)(骨髓骨髓)(骨髓骨髓)(血液血液)造血微环境:造血干细胞定居、存活、增殖

12、、分化和成熟的场所造血微环境:造血干细胞定居、存活、增殖、分化和成熟的场所基质细胞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细胞外基质造血调节因子造血调节因子神经血管神经血管二、红细胞生理二、红细胞生理 (一)红细胞的(一)红细胞的数量与形态数量与形态 (二)红细胞的生理(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特性和功能 (三)红细胞的生成与调节(三)红细胞的生成与调节 (四)红细胞的破坏(四)红细胞的破坏(一)、红细胞的形态、数量(一)、红细胞的形态、数量1、红细胞形态:、红细胞形态:无核、双面凹、圆碟形无核、双面凹、圆碟形 直径直径 78 m2、数量:、数量:成年男成年男 (4.05.5)1012个个/L; 女女 (3.5

13、5.0)1012个个/L 红细胞含血红蛋白(红细胞含血红蛋白(Hb)量:量: 成年男成年男 120160g/L 女女 110150 g/L 贫血:贫血: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Hb浓度低于正常称为贫血浓度低于正常称为贫血.(二)、红细胞的生理特征与功能(二)、红细胞的生理特征与功能 1、红细胞的生理特征、红细胞的生理特征 可塑变形性可塑变形性 悬浮稳定性悬浮稳定性; 渗透脆性渗透脆性 2、红细胞的、红细胞的功能功能(1). 红细胞的可塑变形性红细胞的可塑变形性 定义:定义:红细胞在通过口径小的红细胞在通过口径小的毛细血管、血窦孔隙时,发生变毛细血管、血窦孔隙时,发生变形以便通过,通

14、过后又可恢复原形以便通过,通过后又可恢复原状的特性状的特性影响因素影响因素:红细胞表面积:红细胞表面积/体积体积(正比正比) p 球形红细胞球形红细胞表面积表面积/体积体积 正常红细胞正常红细胞毛细血管毛细血管血窦孔隙血窦孔隙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易于溶血易于溶血(2). 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红细胞悬浮稳定性 定义:定义:指红细胞能较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不易下指红细胞能较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不易下沉的特性。常用沉的特性。常用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沉降率来衡量。来衡量。 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沉降率(ESR):):在盛在盛有抗凝血的血沉管中,以红细有抗凝血的血沉管中,以红细胞在第胞在第1

15、小时末沉降的距离。小时末沉降的距离。简称简称血沉血沉。 正常值:正常值:男性男性15 mm/h 女性女性摩擦力摩擦力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热、恶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热、恶性肿瘤中性肿瘤中,常出现血沉加快,常出现血沉加快,是由于是由于红细胞发生叠连红细胞发生叠连(以凹以凹面相贴面相贴),叠连后红细胞表面,叠连后红细胞表面积减少,与血浆的摩擦力减积减少,与血浆的摩擦力减少,故血沉加快少,故血沉加快.(3). 红细胞的红细胞的渗透脆性渗透脆性 定义定义:是指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是指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膨胀、破裂的特性。 0.9 %NaCl 保持正常形态;保持正常形态; 0.42

16、%NaCl 部分溶血;部分溶血; 0.35%NaCl 完全溶血完全溶血红细胞的功能红细胞的功能 运输运输O2 (依靠依靠Hb携带携带)和和CO2。 对机体产生的酸碱物质起缓冲作用对机体产生的酸碱物质起缓冲作用(缓冲对缓冲对K2HPO42-/KH2PO4). 免疫功能免疫功能(I型补体受体)型补体受体)CO2 + H2O H2CO3 H+ + HCO3-碳酸酐酶碳酸酐酶(三)、红细胞生成的调节(三)、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1. 红细胞生成所需物质:红细胞生成所需物质:除蛋白质、脂肪、微除蛋白质、脂肪、微量元素外,量元素外,需要需要铁铁、维生素维生素B12、叶酸、叶酸 2.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红细胞生成

17、的调节 (1)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 (2)性激素性激素 (3)其他激素其他激素红细胞生成的原料红细胞生成的原料I铁铁 铁是铁是合成血红蛋白所需原料,合成血红蛋白所需原料,每日需求每日需求0.51.0mg 缺铁性贫血:机体缺铁时,血红蛋白合成不足,产生缺铁性贫血:机体缺铁时,血红蛋白合成不足,产生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即称缺铁性贫血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即称缺铁性贫血。见于慢性感。见于慢性感染、出血,铁吸收障碍(胃大部切除术致胃酸缺乏)染、出血,铁吸收障碍(胃大部切除术致胃酸缺乏)所引起的铁缺乏。所引起的铁缺乏。红细胞生成的原料红细胞生成的原料II维生素维生素B12和叶酸和叶酸 维生素维生素

18、B12和叶酸和叶酸是幼红细胞生长分裂所需辅酶。是幼红细胞生长分裂所需辅酶。 维生素维生素B12在回肠末端吸收,需要胃粘膜产生的在回肠末端吸收,需要胃粘膜产生的内因子。内因子。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体内缺乏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体内缺乏VitB12或叶酸,使幼红细胞或叶酸,使幼红细胞分裂受阻,导致分裂受阻,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即大细胞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即大细胞性贫血。幼红细胞体积幼红细胞体积 成熟红细胞成熟红细胞68 m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 来源来源:肾皮质肾小管周围间质细胞:肾皮质肾小管周围间质细胞 功能功能: (1)促进)促进晚期红系祖细胞

19、晚期红系祖细胞(CFU-E) 的增殖、分化的增殖、分化(红细胞生成的限速步骤)(红细胞生成的限速步骤) ;抑制;抑制CFU-E的凋亡;的凋亡; (2)促进早期红系祖细胞的增殖、分化)促进早期红系祖细胞的增殖、分化 (3)加速幼红细胞增殖、)加速幼红细胞增殖、Hb合成而促进网织红细胞合成而促进网织红细胞的成熟释放。的成熟释放。 调节:调节:缺氧、贫血缺氧、贫血红细胞生成过程及原料红细胞生成过程及原料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调节:调节:缺氧、贫血缺氧、贫血EPO表达增多表达增多 例如:高原居民的红细胞数、例如:高原居民的红细胞数、Hb 平原居民平原居民 低氧低氧HIF-1(低氧诱导

20、因子(低氧诱导因子-1) EPO表达增表达增多多性激素的调节性激素的调节 雄激素:雄激素: 刺激刺激EPO生成生成促进红细胞生成;促进红细胞生成; 直接刺激骨髓造血(刺激红系祖细胞增殖)直接刺激骨髓造血(刺激红系祖细胞增殖) 雌激素:雌激素:降低红系祖细胞对降低红系祖细胞对EPO的反应,抑制的反应,抑制红细红细胞生成。胞生成。 所以,男性红细胞数所以,男性红细胞数 女性女性 男男 4.05.51012个个/L; 女女 3.5 5.01012个个/L其他激素的调节其他激素的调节 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使组织耗氧量增加(氧供使组织耗氧量增加(氧供 求,相对求,相对性缺氧),性缺氧), 引起促红细

21、胞生成素增多引起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 ,致红细胞,致红细胞生成增多。生成增多。 生长激素生长激素:促进红细胞生成。:促进红细胞生成。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刺激骨髓造血功能。使红细胞、:刺激骨髓造血功能。使红细胞、Hb、血小板增多,能使中性白细胞数量增多血小板增多,能使中性白细胞数量增多 (四)、红细胞的(四)、红细胞的破坏破坏 平均寿命平均寿命120天。天。 破坏方式:破坏方式: 血管外破坏血管外破坏(脾、骨髓中巨噬细胞脾、骨髓中巨噬细胞消化为胆红消化为胆红素素); 血管内破坏血管内破坏(血管冲击破损血管冲击破损Hb结合触珠蛋白结合触珠蛋白肝肝)注:输血不当致溶血注:输血不当致溶血血液胆红素升

22、高(血液胆红素升高(黄疸黄疸)三、白细胞生理(自学)三、白细胞生理(自学) (一)白细胞的数量与分类(一)白细胞的数量与分类 (二)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二)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 (三)白细胞的生成和调节(三)白细胞的生成和调节(略略) (四)白细胞的破坏(四)白细胞的破坏(略略)(一一) 白细胞的数量与分类白细胞的数量与分类 白细胞的数量白细胞的数量: 正常成人正常成人 4.010.0109 个个/L 分类分类: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 50%70%; 单核细胞单核细胞 3%8% 嗜酸粒细胞嗜酸粒细胞 0.5%5%;嗜碱粒细胞;嗜碱粒细胞 0%1%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20%40%(二二)

23、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 1. 白细胞的生理特性: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变形、渗出、趋化、吞噬等变形、渗出、趋化、吞噬等 2. 白细胞的功能:白细胞的功能:白细胞的生理功能白细胞的生理功能 (1).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 吞噬、水解细菌及坏死细胞,是炎症时的主要反应细胞。吞噬、水解细菌及坏死细胞,是炎症时的主要反应细胞。当当急性感染急性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增多,尤其是时,白细胞总数增多,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增中性粒细胞增多多。 (2).单核细胞:单核细胞: 进入组织转变为巨噬细胞后,其吞噬力大为增强,能吞进入组织转变为巨噬细胞后,其吞噬力大为增强,能吞噬较大颗粒。单核噬较大颗粒。单核

24、-巨噬细胞还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巨噬细胞还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异性免疫功能。 (3).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胞内的颗粒中含有多种具胞内的颗粒中含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有生物活性的物质: 肝素: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具有抗凝血作用。 组胺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组胺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参与过敏反应。参与过敏反应。 趋化因子趋化因子A:吸引、聚集嗜酸粒细胞参与过敏反应。吸引、聚集嗜酸粒细胞参与过敏反应。 (4).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不能杀菌不能杀菌,可限制致敏反应。可限制致敏反应。 参与对寄生虫的免疫反应。参与对寄生虫的免疫反应。 所以所以,患过敏性疾病和某些寄生虫病时

25、患过敏性疾病和某些寄生虫病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5).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T 淋巴细胞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淋巴细胞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B 淋巴细胞主要与体液免疫淋巴细胞主要与体液免疫有关。有关。四、血小板生理四、血小板生理 (一一) 血小板的形态、数量和功能血小板的形态、数量和功能 1. 形态形态:无细胞核,双面微凸,小圆盘状,直径无细胞核,双面微凸,小圆盘状,直径23 m 2. 数量:数量:100300109 /L数量数量 50109 /L,有出血倾向、皮下瘀斑。,有出血倾向、皮下瘀斑。四、血小板生理四、血小板生理 3. 血小板的功能血小板的功能 维持血管内膜的完整性:

26、维持血管内膜的完整性: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融合。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融合。 参与参与生理止血生理止血 (参与凝血过程;形成血小板血栓;参与凝血过程;形成血小板血栓;释放释放5-羟色胺、羟色胺、TXA2,而收缩血管,而收缩血管) 其它其它:释放释放2-抗纤溶酶而抑制纤溶活动抗纤溶酶而抑制纤溶活动;释放释放VEGF、PDGF促进内皮细胞、促进内皮细胞、VSMC、成纤维细胞增殖。、成纤维细胞增殖。(二)血小板生理特性(二)血小板生理特性 1. 粘附粘附 2. 释放释放 3. 聚集聚集 4. 收缩收缩 5. 吸附吸附(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1、粘附:粘附:是指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

27、的粘着。是指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粘着。参与参与粘附成分粘附成分:血小板膜糖蛋白(主要:血小板膜糖蛋白(主要GPIb)、胶原纤)、胶原纤维、血浆成分(维、血浆成分(von Willebrand因子)因子) 粘附过程粘附过程:血管内皮损伤血管内皮损伤暴露胶原纤维暴露胶原纤维血小板粘着胶原纤血小板粘着胶原纤维上维上vWF血小板血小板(3)粘附的意义粘附的意义:使血栓只发生于血管损伤部位。:使血栓只发生于血管损伤部位。2.血小板的释放特性血小板的释放特性 是指:血小板激活后将贮存在是指:血小板激活后将贮存在致密体、致密体、-颗粒、溶酶颗粒、溶酶体内体内的物质排出的现象的物质排出的现象. 3. 血小板

28、的聚集特性血小板的聚集特性 是指是指血小板彼此粘连聚集成聚合体血小板彼此粘连聚集成聚合体 参与成分:血小板膜蛋白参与成分:血小板膜蛋白GPb/aGPb/a、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CaCa2+2+。 聚集聚集时相:时相:NO.1NO.1聚集时相聚集时相= =可逆聚集时相;可逆聚集时相; NO.2NO.2聚集时相聚集时相= =不可逆聚集时相不可逆聚集时相vWF血小板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时相血小板聚集时相第一时相(可逆性聚集)第一时相(可逆性聚集)第二时相(不可逆聚集)第二时相(不可逆聚集)聚集聚集解聚集解聚集血小板聚集的血小板聚集的致聚剂致聚剂 1.生理性生理性致聚剂:致聚剂:

29、ADP、胶原、凝血酶、胶原、凝血酶ADP剂量剂量-聚集关系:聚集关系: 低浓度第一时相聚集低浓度第一时相聚集 中浓度双时相聚集中浓度双时相聚集 高浓度第二时相聚集高浓度第二时相聚集胶原胶原:强致:强致聚剂,引聚剂,引起不可逆、起不可逆、单一时相单一时相聚集聚集 2.病理性病理性致聚剂:细菌、病毒、免疫复合物、致聚剂:细菌、病毒、免疫复合物、药物。药物。3. 致聚剂的作用机制致聚剂的作用机制 致聚剂致聚剂+受体受体 跨膜信号转导跨膜信号转导 第二信使第二信使cAMP 血小板聚集。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抑制聚集抑制聚集阿司匹林预防心绞痛阿司匹林预防心绞痛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聚集病例病例1

30、 主诉:男性,主诉:男性,56岁,心慌、乏力两个月岁,心慌、乏力两个月 两个月前开始逐渐心慌、乏力,上楼吃力,家人发现面色两个月前开始逐渐心慌、乏力,上楼吃力,家人发现面色不如以前红润,病后进食正常,但有时上腹不适。大便、不如以前红润,病后进食正常,但有时上腹不适。大便、小便正常,睡眠可,略见消瘦,既往无胃病史。小便正常,睡眠可,略见消瘦,既往无胃病史。 查体:查体:T36.5,HR96次次/分,分,Bp130/70mmHg,贫血貌,贫血貌,皮肤无出血点和皮疹,巩膜无黄染,心肺无异常,腹平软,皮肤无出血点和皮疹,巩膜无黄染,心肺无异常,腹平软,无压痛,肝脾未及,下肢不肿。无压痛,肝脾未及,下肢

31、不肿。 化验:化验:Hb 75g/L,RBC3.081012/L, MCV 76 fl, WBC 8.0109/L, 分类中性分叶分类中性分叶69%,嗜酸,嗜酸3%,淋巴,淋巴25%,单,单核核3%,plt:136109/L,大便隐血大便隐血(+),尿常规,尿常规(-),血清铁,血清铁蛋白蛋白6g/L。病理诊断及依据病理诊断及依据 (一一) 诊断诊断 1.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 2.消化道肿瘤可能性大消化道肿瘤可能性大 (二二)诊断依据诊断依据 1.贫血症状:心慌、乏力;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大便隐血贫血症状:心慌、乏力;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大便隐血(+);有关铁的化验支持诊断;有关铁的化验支持诊断 2.病因考虑消化道肿瘤:依据:中年以上男性,有时胃部不病因考虑消化道肿瘤:依据:中年以上男性,有时胃部不适,但无胃病史;逐渐发生贫血,体重略有减轻适,但无胃病史;逐渐发生贫血,体重略有减轻 病例 患者女性,25岁,因面色苍白、头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