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lj8 共生真菌1_第1页
xlj8 共生真菌1_第2页
xlj8 共生真菌1_第3页
xlj8 共生真菌1_第4页
xlj8 共生真菌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共生真菌共生真菌共生真菌第一节第一节 地衣地衣1 1 地衣的生物学特性地衣的生物学特性 2 2 地衣共生体相互作用地衣共生体相互作用3 3 地衣的分类地衣的分类 真菌共生现象:一些真菌与其他活的有机体形成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 地衣地衣:真菌与藻类共生形成的生物体第一节第一节 地衣地衣真菌和藻类之间结合而发展成不同于两个合作者的形态学类型,这种结合体称为地衣地衣。地衣可通过无性繁殖无性繁殖而保存下来。地衣能够在大多数植物不能忍受的恶劣环境下生存大多数植物不能忍受的恶劣环境下生存。它们分布极其广泛分布极其广泛从南北极到赤道。地衣对大气污染十分敏感。对大气污染十分敏感。一、地衣体的组成和营养关系一、

2、地衣体的组成和营养关系 Component: one fungi to one alga or one to two but few多数为多数为1真菌真菌1藻类藻类, 少数为1种真菌2种藻类共生 The fungal component is commonly an ascomycete, but several basidiomycete lichens are known. imperfect fungi are few(多为子囊菌多为子囊菌,少数为担子菌,极少数为半知菌) The fungal hyphae provides most of the lichens mass and gi

3、ves it its overall shape and structure.(真菌为地衣真菌为地衣的主要成分的主要成分,决定地衣的形状) The algal component usually occupies an inner layer below the lichen surface.(藻位于地衣的内层) 藻类种类:原核藻类的蓝藻念珠藻;真核藻类的绿藻共球藻、橘色藻 营养关系:互惠共生互惠共生 真菌包围藻类细胞,并决定地衣体的形态二、地衣的形态结构1、异层型基本地衣结构分为三层:皮层,藻层、髓层皮层:上皮层和下皮层(拟薄壁组织和色素)藻层:参与地衣共生的藻细胞髓层:下皮层和藻层之间三、

4、地衣营养体的结构壳状地衣叶状地衣枝状地衣 壳状壳状:紧贴在岩石、树皮和土表等基质上,无下皮层结构,菌丝直接伸入基质,很难剥离;占全部地衣的80%,在岩石表面呈现不同色彩。 叶状:下面有菌丝束形成的假根或脐,将地衣固着在基质上,易采下。 枝状:树枝状或须根状,直立或下垂。三、地衣的营养体结构三、地衣的营养体结构六、地衣的繁殖六、地衣的繁殖 营养繁殖营养繁殖:菌、藻共同进行;地衣体部分断离,产生粉芽、裂芽等。 无性生殖无性生殖:菌、藻分别进行;菌类多产生分生孢子。 有性生殖有性生殖:仅真菌进行;产生子囊孢子、担孢子等。前地衣阶段、初生地衣阶段七、地衣的分布七、地衣的分布 分布很广,裸露的岩石表面、树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