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实主义海洋文学的奠基之作《鲁滨逊漂流记》_第1页
写实主义海洋文学的奠基之作《鲁滨逊漂流记》_第2页
写实主义海洋文学的奠基之作《鲁滨逊漂流记》_第3页
写实主义海洋文学的奠基之作《鲁滨逊漂流记》_第4页
写实主义海洋文学的奠基之作《鲁滨逊漂流记》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写实主义海洋文学的奠基之作:鲁滨逊漂流记一十五世纪末地理大发现后,西班牙对美洲进行残酷的殖民活动,继而成为称霸于欧、美两洲的强大王国。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十六世纪中叶产生了一种新的小说类型流浪汉小说,以小癞子和塞万提斯的名著堂吉诃德为代表。这类小说以描写城市下层人物的生活为主,并从下层人物的角度观察讽刺一些社会现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然而,西班牙的强盛时期极为短暂,十六世纪中叶已经开始衰落。而此时英国作为一个封建专制的统一国家,资本主义成分的发展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局面。伊丽莎白女王(1558-1603)鼓励探险和旅行,奖励工商业,大力发展海外贸易。这恰好符合英国商人的利益和需要,英国从而开始向

2、海外大肆掠夺,成为西班牙海上贸易的劲敌。双方争夺海上霸权的斗争贯穿了十六世纪的最后三十多年。1587年双方爆发战争,并以次年号称“无敌舰队”的“阿玛达”号西班牙舰队的失败而告终。英国随之取得了海上的霸主地位,加强了海外扩张,扩大了殖民掠夺。在此基础上,诞生了十八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它在经验唯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继承和发展了过去小说主要是流浪汉小说的传统,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初期暴露出的种种矛盾,适应了日益增长的中产阶级读者的要求。这种小说一般不再是脱离现实的虚构故事,而是以社会生活为题材,以普通人,特别是中下层人物作为主人公。主要的作品多半含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以比较严肃的态度对待政治问题和社

3、会问题。鲁滨逊漂流记(1719)就是这类作品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它开创了以海洋为题材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先河,从而将读者的视线一下子吸引到了海洋方面来,并使他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鲁滨逊漂流记是十八世纪英国四大著名小说家之一的丹尼尔·笛福(1660?-1731)的代表作,是笛福文学创作的里程埤,同时也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作品一出版就风靡英国,特别是在水手、士兵、小商贩、小工匠及其他小资产者中广为传阅。当时有个批评家带着嘲讽的口吻说:“老婆子们只要买得起书,没有一个不买这部生平与遭遇作为传家之宝的。”甚至有人将鲁滨逊漂流记与圣经相提并论。有故事为证:一天,一场罕见的暴风雨袭

4、击了一个偏避的小村庄,村里唯一识字的小木匠被叫去念圣经,以此来安慰惊恐不安的村民们。由于慌张,小木匠错拿了鲁滨逊漂流记,因为当时这本书正好和圣经紧挨着放在同一个书架上。小木匠读了一大段后,人群早已慢慢安静下来了。至十九世纪末,在英、法、德、意、荷等国家已有各种不同的版本、译本甚至仿作达七百种之众,至今仍是雅俗共赏的世界名著。鲁滨逊漂流记是根据真人真事加以改编创作的。1704年9月,一个名叫亚历山大·塞尔柯克的苏格兰水手被船长遗弃在南美洲大西洋中的安·菲南德岛上,在这个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度过了四年零四个月。当他被发现时已成了一个野人,甚至忘记了人类的语言。塞尔柯克的传奇经历引起

5、公众的关注,报纸上也刊登了一些关于塞尔柯克在荒岛上的孤独生活的情况。笛福以塞尔柯克的传奇故事为蓝本,把自已多年来的海上经历和体验倾注在人物身上,并充分运用自已丰富的想像力进行文学加工,在他快年届六十时创作了这部妙趣横生、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传记体小说,为自已博得了“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的美誉。鲁滨逊漂流记出版时作者没有署名,笛福有意将它冒充为鲁滨逊真实的回忆录,并相信冒充真人真事的虚构传记会吸引读者,同时也因为他未必料到会在世界文学史上翻开新的一页。作品出版后轰动一时,其成功超乎预料。曾有人为了谋取暴利,出版了一本鲁滨逊漂流记续集的伪书。鉴于这种情况,同时也是受到第一卷成功的鼓舞,大器晚成的笛

6、福于1719年又创作了续鲁滨逊漂流记一书,即作品的第二卷。在这部续集里,鲁滨逊到世界各国旅行。他到过非洲、印度,还到过中国和西伯利亚,经由俄罗斯又回到英国。但这部续集比第一部游记略逊一筹。1720年,笛福因为相信他的作品有广大的读者群,又出版了作品的第三卷鲁滨逊的宗教感想。如书名所示,这一卷已经没有什么海上历险的内容,主要叙述鲁滨逊对宗教和商业等问题的各种思考,可以说,这是一部并不成功的作品。二作为一部优秀的海洋文学作品,鲁滨逊漂流记的重要价值在于:它在世界文学中,尤其是通过鲁滨逊在海洋上和荒岛上的活动,塑造了一个新人的正面典型形象。鲁滨逊是一个在英国资本主义兴起后,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下产生

7、的新人物。根据马克思的说法:“这个社会从十六世纪以来已经作好的准备,在十八世纪已经向成熟阶段作了巨大的迈进······这种十八世纪的个人,一方面是封建社会形态解体的产物,另一方面是十六世纪以来新兴生产力的产物。”因此,鲁滨逊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诞生的新典型。在他身上很好地概括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这个新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进步作用以及作为新一代力量的精神面貌。然而,鲁滨逊的形象具有二重性:他既是一个劳动者、创造者,又是一个典型的资产者和殖民者。这种二重性使本书的主人公成为那个时代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代表。我们先来看看鲁滨逊这个人物形象

8、作为劳动者和创造者的一面。“荒岛上的鲁滨逊”已成为一般人熟悉的典故。大凡读过鲁泊逊漂流记这部小说或是听说过鲁滨逊漂流荒岛这个故事的人,脑海里马上会呈现出这样一个形象:一个身穿山羊皮短衣短裤的人,腰间挂着一把小锯、别着一把斧头,肩上挂着弹药袋,还扛着一支鸟枪,背上背着一个筐子,头顶上打着一把又笨又丑的羊皮伞,晴天用来遮阳,阴天用来避雨这就是我们熟悉的鲁滨逊。他在荒滩上踯踌着,在莽林中梭巡着,在山顶上了望着······他总是在行动,在追求,生命不息,奋斗不止。鲁滨逊是一个富有进取心和冒险精神的典型形象。他不是出身于贵族阶级,按当时的等级来

9、说,他充其量是个中产阶级的平民。他没有很高的文化素养,但有较丰富的生活阅历。他从小厌恶平庸、舒适的中产阶级家庭生活,违背父亲的旨意,立志要去从事航海活动。他有一股压抑不住的冒险进取精神。第一次航行他便遭到沉船失事的危险,但这并没有使他回头;他本来可以在巴西过着安稳的种植园主的生活,但他却要从事新的航海活动,进行黑奴交易。他在船舶沉海失事、漂流到杳无人烟的孤岛上以后,并没有感到悲观失望、听天由命、坐以待毙,也没有像塞尔柯克那样沦为野蛮人,而是很快战胜忧郁的心情,以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毅力,靠自已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努力从失败中学习,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他完全依靠个人的力量,创造了在这个荒凉、无人

10、的小岛上生存所必需的一切。他不惜劳力,不知疲倦,凭着似乎是开辟新天地的热情,从事顽强的劳动,创建自已的小王国,并在实践中增长了智慧。起初,他没有地方住,就在树枝上过了一夜。后来他支起帐篷,在山坡下一块凹进去的岩石下挖了个洞。为防野兽他还砌了堵墙,外加木栅栏,用一架短梯搭在墙上出入,建好了他称为“城堡”的住处。接着,他又做了桌子和椅子,埋藏了火药。他充分利用破船上有用的东西,改善自已的生存环境。安全有了保障以后,饮食成了大问题。最初,他从大自然中去捕食鱼鳖、鸭子、山羊及其它野生动物之类的现成食品,过着渔猎的生活;过了些时候,他发现野山羊除了可以捕食外,还可以饲养起来,以便将来弹药用完后保证有牲畜

11、可吃。这样,他便从渔猎阶段进入了畜牧阶段;一次他把船上装饲料的布袋抖干净,雨季时,他发现竟在石缝中长出了嫩绿的秧苗和麦苗,鲁滨逊欣喜若狂,到收获季节,他把种子一粒粒保存好,以便来年扩大种植。这样,他开始种植大麦,水稻等作物,又从畜牧阶段进入了农业耕种阶段。在海岛的另一边,他发现了一片风光秀丽的坡地,那儿有许多椰子树、桔子树、柠檬树、橙子树等,还有果实累累的葡萄。他把柠檬采摘回家,把葡萄挂在树上晒干,以作雨季的的食粮,并在那里搭了个茅屋,四周围上木篱笆,他称为“别墅”。第一年, 他打下了两斗大米、两斗大麦。他又做出舂麦子、稻子的木臼,碾面粉、米粉的磨子以及制馒头、面包用的烧制的瓦罐和陶器,从此由

12、生食阶段进入了烹饪阶段。他最初只能在岛上活动,到了海岸便望洋兴叹。过了些日子,他砍倒了一棵大树,造了一条独木舟,他驾着这条独木舟,绕着海岛划行,视察他的“岛国”。第二年, 鲁滨逊是个精力充沛、意志坚强的人,工具不全、自然灾害、疾病和缺乏经验等都没有把他难倒。他相信人的聪明才智能战胜困难,能够以劳动来改善自己的饮食和居住条件。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粗到精,他靠自力更生,使生活中的必需品应有尽有,在荒岛上为自己创造了文明生活的条件。他以辛勤的劳动成了自然的主人。三众所周知,鲁滨逊是世界海洋文学中第一个新兴资产阶级的典型形象,他的精神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时代精神相吻合。笛福在鲁滨逊身上注入

13、了自己的理想,把他塑造成了资产阶级心目中的英雄人物。诚然,鲁滨逊热爱劳动,在荒岛上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自己的小王国,但是,我们不应忽视,他的一切冒险活动和勤劳的最终目的当然只是为了个人生存,为了创造私人财富。鲁滨逊是个出身于中产阶级的平民,这个阶层的人物没有什么遗产可继承,只有靠自己发奋努力才能维持中等地位,才有希望爬到上层社会里。鲁滨逊到荒岛前经营海外贸易,经营种植园;到荒岛后毫不灰心地与残酷的大自然进行斗争,都是与创造私有财产分不开的。鲁滨逊又是个殖民主义者。他从小就有遨游海外的志趣,成年后,他漂流到了伦敦。从那儿他购买了一些廉价的货物,如假珠子、玩具、刀子、剪子、玻璃器皿等,到非洲经商,和

14、当地人交换金沙、象牙等贵重物资,获利几十倍。回到伦敦后,他成为一个“几内亚商人”。他就是这样起家的。他再度航行,遇到了海盗,当了几年俘虏。后来搭乘一只葡萄牙人贩卖奴隶的船逃往巴西。他在巴西定居下来后,种植烟草、甘蔗,经营种植园,搞了四年,非常成功。但他没有感到满足。由于西部非洲的贸易利润更大,可以用几件小玩艺换取金沙、象牙等贵重物品,同时还可以抓几个黑人来补充巴西种植园的廉价劳动力。于是,他与商人们、种植园主合伙买船,再度出海。他正是在这次航行时,船遇风暴才漂流到那个荒岛上去的。即使到了荒岛以后,在争取生存的同时,他也念念不忘其殖民事业。当他看到海岛另一边风光秀丽、郁郁葱葱的果树林时,不禁高兴

15、起来:“这一切现在都是属于我的,我是这地方的无可争辩的君主,对这地方具有所有权,如果可以渡让的话,我还可以把它传给子孙,像一个英国的领主一样。"鲁滨逊不愧为一个典型的资产者,他的一切冒险活动归根到底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财富。在小说第二卷中也莫不如此。鲁滨逊在巴西处理了种植园后,就作东印度之行。船过好望角、马达加斯加岛,至波斯湾时,因为船员发生冲突,各自上岸另谋生计,鲁滨逊又与一英国商人买船东行,过苏门答腊、暹罗、孟加拉和马六甲,沿途买卖土特产,博取利润,像当时东印度公司的职员们一样。船过东京湾后,又向中国海岸前进。路过澳门,因恐与葡萄牙商人发生冲突,没有停留,继续北行,上岸,沿陆路至南京

16、,随法、葡、意三国天主教士同入北京,然后出关,渡沙漠,进入俄罗斯帝国返回英国。鲁滨逊在这次远东行程中,一路经商,追求利润。例如,他一到中国首先注意的就是国际市场上有利可图的那些土特产,接着又把从孟加拉带来的鸦片向日本商人兜售,换取黄金。到了南京后,他买进大量绫罗绸缎及大批印花布、生丝、茶叶、豆蔻、丁香等货物,雇了十八头骆驼运出北京。他又在西伯利亚买进黑貂、玄狐、银鼠等上等皮货,到易北河流域销售,牟取暴利。他野心勃勃,唯利是图,斤斤计较。正如福克斯所说的:“他的报酬要一直计算到最后的三个便士。”鲁滨逊还注重细节,讲求实际。马克思说:“曾从船舶沉没中救出表、帐簿、笔和墨水来的我们的鲁滨逊,立即就变

17、成一个真正的英国人,开始给自己记帐了。”鲁滨逊对世间一切都讲求实利主义原则,反映了他的商人本色。他把树木只看作建筑材料或燃料;对动物只有可供食用才感兴趣;他欣赏大自然,因为荒岛上的一切都成了他的私有财产;他剥制兽皮,因为它可以卖钱。他在失事的商船上找到了一堆金币,一方面,他觉得这些钱暂且派不上用场;另一方面,他又将它们埋藏起来,小心保存好,以待来日享用。鲁滨逊更是个种族歧视份子。在他心目中,世界是以白种人为中心的。他从来没想到“人权”、“自由”等等会适用于未开化的民族。他不仅瞧不起别的民族,并且认为自己有权支配他们,甚至杀戮他们。当他第二次到海外经商时,在非洲为摩尔人所掳,做了几年奴隶,伺机逃

18、跑后,他带走了海盗的小奴仆佐立,并将这位与他同甘共苦的奴隶卖给贩卖黑人的葡萄牙船主。在荒岛上,一旦日常生活稍有头绪,他便怀念先前卖掉的佐立,心中盘算着:若有那样一个助手,荒岛上的事情就好办了。当他发现岛上有土人足迹的时候,真是惊魂不定。但他也想乘机弄一两个土人来当自己的奴仆。后来他如愿以偿,得到了一个土人,他教他说话,给他取名为“星期五”,凭着代表资本主义文明的火炝和基督教征服了他,将他收为自己的奴隶,从而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带到了岛上。他以主人自居,教给“星期五”的第一个单词就是“主人”,完全将其看作自己的私有财产。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一文中说:“为什么鲁滨逊去奴役星期五呢?单是为了取

19、乐吗?当然不是。反之,我们看到“星期五”是被逼着作为奴隶或简单工具来进行经济上服役的,并且也被仅仅当作奴隶来看待。鲁滨逊之所以奴役星期五,只不过是使它为鲁滨逊的利益来做工。”出于种族岐视,鲁滨逊从来不把杀害野人当作一回事,当他看到一个白人(西班牙人)被野人绑架时,更是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先后杀死、杀伤二十一名野人,充分体现了当时美国殖民主义者残暴的特点。当被救的西班牙人和“星期五”的父亲成为岛上新的居民后,鲁滨逊感到:“我不断地带着一种高兴的心情想到我多么像一个国王。第一,全岛都是我个人财产,因此我具有一种毫无疑义的领土权。第二,我的百姓完全服从我,我是他们的全权统治者和立法者;他们的性命

20、都是我救出来的。”再后来,他以岛上“总督”的身份去援救那个被叛变的水手扔到荒岛上的英国船长和大副,在他搭乘船长的船返国前,他将岛上的事情安排好,指使别人替他垦植。最后,他视察岛屿,把土地分给新居民,这样便产生了殖民地。他的殖民者中有两个不愿意劳动的水手,他们整日游手好闲,打架滋事,靠专门抢夺别人的劳动果实为生,鲁滨逊对他们采取了镇压手段,整顿了岛上的秩序,使所有岛民加深了对有关法律、权利和责任的认识,使其今后在岛上的生活纳入正规。四鲁滨逊无论是作为普通劳动者还是作为典型的资产者,都是与海洋分不开的。他对海洋怀有特殊的感情,他的一切活动都是建立在海洋之上、以海洋为中心的,海洋成了他的精神支柱和生

21、活的寄托。鲁滨逊之所以成为世界海洋文学中第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原因也在于此。离开了海洋,鲁滨逊也就不成其为鲁滨逊了。十八世纪的英国启蒙主义作家们注重通过不同环境的的影响来塑造人物,笛福笔下的鲁滨逊正是在经历了无数次的磨难和考验后。才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年轻人变成为一个机智、坚强的男子汉的。但是,应当看到,笛福在创作鲁滨逊漂流记时是受了“自然人”理解的影响的。他在作品中企图通过鲁滨逊的事例来证明人有超脱社会、离群索居的可能。这种逃避现实,脱离大众去开天辟地的观点是不现实的。马克思针对这一情况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里就鲁滨逊漂流荒岛的故事作了精辟的论述。他说:“我们越是往前追溯历史,那么,个人,因而也就是进行生产的个人,似乎越不独立,越是隶属于一个较大的整体。”又说:“人 不只是合群的动物,并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漂流荒岛的鲁滨逊“一方面是封建社会形态解体的产物,另一方面是十六世纪以来新兴生产力的产物。”根据马克思的意见,独立的个人进行生产,就像脱离了社会而追求语言发展一样荒谬。鲁滨逊的航海活动也容易给人以一种资产阶级个人能够创造一切财富的假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