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九讲 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与知青文学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是八十年代最早出现的小说创作流派。 他们多以文革以 及文革以前的党历史上出现的极左路线为叙事起点, 展开自己的叙述。 出现的根 本原因是文革结束后, 思想上、 文化上自由空气的恢复, 是启蒙文学思潮发展的 必然。知青文学是一个延续时间相对较长的文学史概念, 它从文革后期开始出现 (如老鬼的 血色黄昏),一直延续到九十年代, 甚至直到现在还有一些知青作 家还在以自己当年的知青生活为题材进行创作, 如少功的暗示、日夜书 等。一、伤痕文学(一)概念是形成于文革结束初期的一种文学模式。以 1977 年心武的小说班主任 (1977 年 11 月发表于
2、人民文学 )为开端,因卢新华的小说伤痕 (1978 年 8 月 11 日发表于文汇报)而得名。这类作品的特征是:揭露与控诉文革期 间的极左政治给人们带来的肉体和精神创伤, 具有强烈的政治化色彩和情绪化倾 向。它的出现对于恢复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有着重要作用, 代表作家作品有心武 班主任、贤亮邢老汉和狗的故事 、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 、莫应丰将 军吟、古华芙蓉镇等。(二)主要分类1. 揭露文革对于人性的压抑和尊严的践踏。洁爱,是不能忘记的 、贤亮邢老汉和狗的故事等。2. 揭露文革对人的心灵的毒害。心武班主任、卢新华伤痕等。3. 表现文革中惊心动魄的运动斗争。义枫、孔捷生在小河那边等。4. 表现了老
3、一辈革命者的受难故事。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 ,莫应丰将军吟 ,王亚平神圣的使命等。5. 长篇小说古华芙蓉镇,戴厚英人啊,人!等。(三)评价1:启蒙的意义、疗救的作用伤痕小说是在启蒙主义思想下出现的一个小说流派, 启蒙的人道主义思想是 其思想主线, 它最大的功绩在于将文革的错误与悲剧性灾难暴露给人看, 引起人 们疗救的注意。2:恢复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 伤痕小说紧贴社会现实, 恢复了十七年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 同时, 敢于 直面现实、表现出极大的批判勇气和精神,有力地扭转了文革期间“瞒和骗”的,、” ' ,、/- 文学。3:艺术成就相对不高由于情绪过于激烈, 作家缺乏必要的文学准备, 作
4、品大多采取情感宣泄式的 创作模式,笔调粗砺,语言缺少锤炼,只重视问题的提出(与五四问题小说同) , 而忽视作品本身的文学性,叙述方式过于单一。I屮 I、,.八二、反思文学(一)概念反思文学是伴随着 1978年 5月开始的“真理标准大讨论”而形成的一种文 学思潮。它突破了“伤痕文学”题材仅限于“文革”的界限,将思想的触角伸向 “反右”和“大跃进”等政治运动,以文学的样式对影响党和人民历史命运的政 治运动进行是非评判和深入思考。它于 1979 年上半年开始出现,反映了这一时 期拨乱反正的政治需要。代表作家作品有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 、一弓犯 人铜钟的故事和弦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等。(二)产生原因 经
5、历过伤痕文学对文革伤痛的揭露后, 人们都冷静下来开始思考: 文革作为 一个历史现象是偶然发生的吗?如果是必然的话, 它爆发的根源是什么?如何避 免类似事件发生。当时的背景是: 1978 年党发起“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批判“左”的错误,思想上相对解放。这种反思在文学上的表现就是反思文学。(三)分类1:对“十七年”“左”倾思潮的揭示和描写。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 (人民文学 1979年第 2期),一弓犯人铜钟 的故事(收获 1980年第 1 期)等。2:揭示民族文化心理中的封建残余意识 弦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少功西望茅草地等。 3:对党和人民关系的反思,对官僚作风的批判。 国文月食,冬天里的春
6、天,王蒙悠悠寸草心 。 4:对极“左”路线扭曲人性以及民族文化中隐含的阴暗心理和国民性进行 批判。高晓声顺大造屋,陆文夫美食家等。5长篇小说: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三)评价(和伤痕文学对比) 伤痕文学是反思文学的源头, 反思文学是伤痕文学的深化。 不过尽管它们出 现次序有先后, 并且有各自的代表作, 但有些作品并没有明确的归属。 伤痕文学 只是提出问题, 而反思文学则试图为这一问题提供某种答案: 即文革并非突发事 件,其社会动机、 心理基础都早已存在于我们社会发展和民族文化心理之中, 与 封建主义的积弊有很大关系(专制) 。与伤痕文学对比,我们可以总结反思文学 的意义如下:1:题材扩大
7、 反思文学表现社会生活的宽广度比伤痕小说大。 从文革可上溯至五十年代甚 至更远。但基本以五十年代为主。2:情感宣泄理性思考 由伤痕的情感宣泄转为理性思考。3:社会批判文化反思 由单一的政治批判模式,转为对社会、历史、文化和民族心理的全面反思。 4:追求文学性 逐渐突出文学的主体性,强调文学性,推动了文学的现代化探索。5:归来的作家 伴随着反思文学的出现,文坛上出现了一个复出作家群归来的作家。三、知青文学(一)概念知青文学是从 1970 年代末一直持续到 1990 年代甚至更后的一个文学思潮。 一般认为, 知青文学的作者都是文革时期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 小说的容也主要 是有关知青在文革时期或者文
8、革结束之后的生命遭遇的。 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主要 有:梁晓声(今夜有暴风雪、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承志(黑骏马、北 方的河)、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叶辛(孽债)等。(二)分类1揭露伤痕 对文革悲剧的揭露与控诉:青春、信念被埋葬,心灵受到扭曲。主要是早期 的知青小说。老鬼血色黄昏 、遇罗锦一个冬天的童话等。2怀念青春 从复杂的历史中剥离出值得珍惜的因素,维护一代人的青春年华和献身精 神。梁晓声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今夜有暴风雪等。3凝视乡土发现民间生活中可能具有的人性品格, 作为更新自我和社会的精神力量, 或 者书写自己所在乡村的艰难困苦、封闭落后。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承志黑骏马、
9、北方的河、朱晓平桑树 坪纪事、锐合坟。等。4返城生活知青返城后的生活道路和情感世界。 王安忆本次列车终点站 、晓继续操练等。5重构辉煌 现实成功者对昔日“辉煌”的构造。1990 年代的知青回忆录回首黄土地 、草原启示录等。(三)评价(与归来的作家比较)相同点:1自传色彩都带有较为明显的自传色彩。2自我价值 因为与国家的社会政治紧密联系,所以认为自己的生活经历具有重要价值。不同点:1社会身份的差异 前者在文革后获得平反,被视为社会的文化英雄;后者的意义则模糊不清, 所以他们更需要为自己代言。2精神依据的有无前者复出后进行创作时还可以依据自己在 50 年代依据的精神价值(如少共 情结),但后者原有
10、的信仰与精神追求都在文革中被击得粉碎。3自信惶惑的心态与复出作家作品中洞察历史的自信相比, 知青文学中更多的是惶惑、 不安和 焦虑。四、文本细读(一)爱,是不能忘记的1. 小说写的是什么?是对婚恋关系的反思还是一个人的婚恋经历?(1)从小说的题目看写的应该是钟雨的婚恋经历, 而且重点不在她的婚恋悲剧上 (她的婚恋悲剧 在于年轻的时候与一个自己并不相爱的人匆匆结婚) ,而是在于她与革命老干部 之间的精神恋爱。如果不这样理解,你怎么理解小说的题目 “爱,是不能忘记的”? 这“不能忘记的”“爱”明显是钟雨和革命老干部之间的“爱” 。为什么是“不能 忘记的”?因为爱得深沉。(2)从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这篇
11、小说的结构看 它的主旨似乎是对婚恋关系的反思。这篇小说的思路( 提问 )是:“我”(姗 姗)在婚恋问题上感到困惑就婚姻问题与母亲进行探讨母亲的婚姻与爱 情对母亲婚恋悲剧的反思 (年轻时因为懵懂, 与并不相爱的人匆匆结合, 成 熟以后遇到了生命中的恋爱, 却又因为道德、 法律等世俗的束缚而无法结合) 提出自己的婚恋观: 等待生命中那个对的人的最终出现, 而不要匆匆结婚。 从 这样的思路来看,这篇小说的主题难道不是对婚恋关系的一种反思吗?(3)你认同哪种解释?以为靠这篇小说可以指导恋爱婚姻和以为从 乔厂长上任记 中可以找到企 业管理问题的答案一样,是“过于执”了。王蒙当你拿起笔,1981年版,第1
12、61页。如果我们把这篇文章看做是一篇小说的话,我觉得最好还是认同第一种理 解,因为这才是一篇小说应有的核,这也才是阅读小说的应有的思路。但是,如 果你把它作为论文来看, 也未尝不可, 因为它有一个很清晰的逻辑论证思路。 但 这种读法不是小说的读法。2你的阅读感受是什么?( 1 )思辨色彩。从小说的逻辑思路看,这篇小说关于婚恋问题的思考充满 了思辨色彩。(2)理想主义。不仅仅钟雨对爱情的追求具有理想主义色彩,而且“我” 对爱情的理解也充满了理想主义的味道。(3)悲剧色彩。这主要体现在钟雨对爱情的追求上。无论她在追求理想爱 情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多少幸福的情感,我们读过之后都感到沉甸甸的。(4)时代特
13、色。关于爱情的这种形而上的哲学思考或许也只有在 80 年代那样一个充满理想主义氛围的年代才会出现; 对爱情的这种具有浓厚的柏拉图色彩 浪漫主义追求和书写或许也只有在以理想主义为精神气质的80 年代才会引起巨大的轰动与争议。(5)文学性不足。这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1 )思辨性的过于浓厚影响了文学性的充分发挥;2)人物形象塑造的不够成功。钟雨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只能感受到她的 理想性、悲剧性,关于其它的我们基本上一无所知。3)小说思路的逻辑性。这是一种写作论文的思路而不是写作小说的思路。 3我们如何理解钟雨的婚恋观?(1 )你的婚恋观是什么?(2)你如何评价钟雨(也包括“我” )的婚恋观?(3
14、)“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 ”(4)小枫的“误会”说。上帝在造人的时候, 创造我们的同时也创造了我们的另一半, 但是,上帝并 没有许诺说我们今生一定能够与我们的“另一半”相遇。茫茫人海中,你知道哪 一个才是你的 “另一半”?一个网友在微信留言中说: 择一城终老, 遇一人白首。我点评说: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谁是可以伴我们终老的那个?纷纷扰扰的世界上, 何处又是我们的终老之所?一个人自己遭遇的不幸或自己无意中造成的不幸, 远远超出了人的情感定义 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 人们期待生命中幸福的相遇, 而一生中遇到的大多是误会。 生活是由无数偶然的、 千差万别的欲望聚合起来的, 幸福的相遇相契的欲望 个
15、体的相遇是这种聚合中的例外,误会倒是常态。误会就是不该相遇却相遇了, 本来想要遇到一个你,却遇到了一个他(她) ,该归罪于谁呢?个体欲望的实现 需要一个对象性的你, 一旦我的个体欲望把一个他 (她)的个体欲望认作是我需 要的你,误会就出现了。在我的生命想象的欲望中你与他(她)的错置,就是人 生误会。 除了我的欲望想象的自我误解, 人们无法为人生误会找出归罪者, 也无 处提出起诉。 人生误会既不是由神安排的, 也不是人的理性出错, 而是我的个体 欲望在纷乱的生活中的自我迷失。小枫:沉重的肉身,:华夏,第 54-55 页。4钟雨幸福吗?(1)不幸福“其实,您一个人过的不是挺好吗?”“谁说我过得挺好
16、?”“我这么觉得。”“我是不得不如此”她停住了说话,沉思起来。一种淡淡的,忧郁的神 情来到了她的脸上。 她那忧郁的, 满是皱纹的脸, 让我想起我早年夹在书页里的 那些已经枯萎了的花。(2)是什么导致了她的不幸?1)外在客观因素。为什么我们的道德、法律、舆论、社会风气等等加于我们身上和心灵上 的精神枷锁是那么多, 把我们自己束缚得那么痛苦?而这当中又究竟有多少合理 的成分?等到什么时候, 人们才有可能按照自己的理想和意愿去安排自己的生活 呢?”黄秋耘:关于洁作品的所想 , 文艺报 1980年第 1期。 你是否认同这种观点?不认同。在小说中,我们看不到外界因素在多大程度上阻碍了钟雨对幸福的追求,
17、而 实际上,钟雨和老干部根本就没有做出追求幸福爱情的行动。 的确,他们之所以 没有迈出这一步,或许正是出于对“道德、法律、舆论、社会风气”的考虑, 然而,任何社会都不可能存在完全不用考虑外界因素的爱情, 因为“人的本质不 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所以, 抽象地谈论外界因素对理想爱情的阻碍是不现实的。我们可以追问的不是外界因素是否阻碍了理想爱情的获得, 而是这种起到了 阻碍作用的外界因素是否具有历史合理性。 就钟雨的爱情故事而言, 这一外界因 素显然是合理而正当的。小说里妨碍女作家钟雨和老干部发展爱情的唯一障碍是老干部有一个妻子, 而老干部是出于阶级情谊
18、和妻子结合的,他们在斗争中共同亲密生活了几十年。 他们基于斗争生活的婚姻有何市侩气息?有何庸俗?又在哪里镌刻着私有制度 的烙印呢?肖林:试谈爱,是不能忘记的 的格调问题,光明日报 1980年 5月14 日。所以,作为现实社会中的人, 无论是女作家钟雨还是那位老干部都应该尊重 老干部与其妻子之间的婚姻事实。2)主观原因。A. 钟雨的婚恋观出了问题。既然外界因素的存在是合理的, 那么,我们就无法将钟雨爱情的不幸归结为 外界因素的阻碍。 如果外界因素没有问题, 那么, 出问题的就只能是钟雨的婚恋 观。B. 理想的爱情未必一定能够成为现实的婚姻。我们必须承认钟雨的爱情是最为纯真最为高尚的爱情, 但是,
19、这样的爱情却 未必一定能够走进婚姻的殿堂。 爱情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一种精神活动, 但婚姻却 是一个社会畴,它必然受到社会道德、法律等外界因素的影响。C. 如果钟雨和老干部仅仅以保持这种高度纯洁的精神恋爱为满足,那么, 他们将是幸福的,因为他们得到了“真正的爱情”D. 但是,爱情往往以恋爱的双方相互结合为最终归宿,从小说容来看,钟 雨的心也含有这样的情感倾向。 爱情一旦以结婚为目的, 就必须接受外界因素的 检验。E. 几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当合理合法的外界因素成为恋爱双方相互结合的障碍, 而恋爱中的主体又希望获得婚姻的幸福时,可能的解决方案有这样几种:1)抛弃固有的道德观念,无视外界的压力,冲破婚
20、姻的阻碍,最终与爱恋 的对象结合。 在这种情况下, 恋爱主体的情感需求得到了最终的满足, 从幸福的 角度讲,她们会获得一定的幸福。 但是,由于她们获得幸福的方式损害了别人正 常的幸福, 也必然受到社会道德和舆论的谴责, 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她 们幸福的程度。2)尊重社会道德,调整自身的婚恋观,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寻找新的爱 情。从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来讲, 这是提高个人幸福感的最佳途径。 当我们无力改 变现实的时候,我们只能改变自己。 “幸福并不取决于我们得到了什么或身处何 种境地,而是取决于我们选择用什么样的视角看待生活。 ”“幸福的革命'不需 要外在的改变,它是一场全程在的革命。
21、 ”3)既无力改变现实,又不放弃自身的婚恋观。 这就是钟雨的选择。从幸福 感的获得而言,在以上三种选择中,幸福感最高的是第二种,第一种次之,第三 种最低。所以,尽管“我”为妈妈这崇高纯洁的爱情而感动,却依然认为“别管 它多么美,多么动人,我可不愿意重复它! ”F. 悲剧的原因。欲望想象的自我误解,小枫的“误会”说。5. 这样一部与文革伤痕并没有太大关系的小说为什么会成为 “伤痕文学”的 代表作?女主人公钟雨对于那个遭受历史厄运的男主人公的超越一切的坚贞不渝的 恋情,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抚慰当时“文革”创伤的感情载体,因此,这篇并没有 直接涉及伤痕'主题的小说,成了“伤痕文学”的代表作。洪子
22、诚中国当代文学史 ,大学 1999年版,第 359 页。(二)被爱情遗忘的角落1复述小说的主要容 存妮与小豹子之间的爱情悲剧、 荒妹与许荣树之间朦胧情感、 菱花在土改工 作队的支持下反抗封建婚姻嫁给山旺。2三段爱情故事发生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当时女主人公多大?为什么这样 安排?三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分别是 1974 年、 1979 年和 1940 年代的土改时期,而 且三段故事中的女主人公都是 19 岁。为什么这样安排?历史的停滞乃至倒退。3小说的线索与结构是什么样子的?1)(一)的一小部分, 1979 年,天堂公社的青年们参加“反对买卖婚姻” 大会,荒妹想起了姐姐存妮的悲剧2)(一)、(二) 19
23、74年,存妮与小豹子之间的爱情悲剧3)(三)的开头和结尾, 1979 年,散会的路上4)(三)的中间部分,荒妹遭遇许荣树,荒妹的成长及其对许荣树懵懂情感 的产生5)(四)的主体部分, 1979 年,荒妹因母亲给自己定亲与母亲产生矛盾, 决定去征求许荣树的意见6)(四)的中间部分,土改时期,菱花在土改工作队的支持下反抗封建婚姻 成功,与青年长工山旺结合。所以,小说的叙事时间其实并不长, 也就是从在公社开会到回家的路上然后 再到家里这一段很短的时间。 应该说这是小说的主体, 而这个主体的主人公是是 荒妹。姐姐存妮和母亲菱花的爱情故事都是作为回忆性的插叙出现的。4这篇小说获得了 1980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其获奖的原因是什么? 小说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积极呼应 这不仅表现在它对“文革”及“十七年” “左”倾思潮的批判上,更表现在 小说的结尾部分。她倔强地向三亩塘的方向走去。 刚才发生的事 , 使她突然聪明了 ,成熟了。一 切成见, 包括要为小豹子伸冤这样使她强烈反感的事情 , 现在都觉得合理了。她相 信荣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餐饮外包经营合同范本
- 建筑委托采购合同范本
- 纱窗装修合同范本
- 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后护理查房
- 农机设备合同范本
- 安全机械租赁合同范本
- 仓库置物架安装合同范本
- 木板材购销合同范本
- 栏杆工人劳务合同范本
- 典当房转让合同范本
- 全面质量管理TQM体系概述与实践应用探讨
- 2025年江苏省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库专家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2025废气处理合作协议合同范本
- 2025年云南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教师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知识试卷试题
- 借款转为租金合法合同范本
- 2025年国企融媒体考试题库
- 癫痫病人的护理查房ppt课件(PPT 24页)
- DB45T2053-2019 重质碳酸钙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 红金简约风教师退休欢送会PPT通用模板
- 水准点复测记录(自动计算表)
- 有机热载体锅炉安装工程施工方案完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