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版)_第1页
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版)_第2页
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版)_第3页
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版)_第4页
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现代文学三十年试题(钱理群版)1. 比较分析沙汀与张天翼的讽刺艺术。答:沙汀的讽刺艺术重在“农民式的幽默”,讽刺时不漏声色、感情凝重,善于通过人物谈吐举止的细节刻画深层心理、场景气氛的烘托交织着某种诗意,等等。张天翼善于抓住人物习惯动作与用语,凸现其灵魂,讽刺锋利劲捷,泼辣夸张。2.为什么说30年代上海风行的“新感觉派”是现代中国最完整的一支现代派流派?答:首先是对“现代派”的界定。“现代派”文学也称作“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与19世纪传统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迥然不同的文学类型,表现为形式上的荒谬与变形,内容上的危机感、幻灭感,重主观和心里,强调非理性等特征。之所以说“新感觉派”是现代中国最

2、完整的一支流派,有两个最基本的理由:一、“新感觉派”深受法国现代派文学和日本新感觉派文学的影响,用现代人的眼观来观照都市,表达现代商业文明覆盖下的城市人群生存形态。这主要是内容上的分析;二、在表现手法和写作技巧上,借鉴大量的西方写作方法,包括心理分析、蒙太奇、意识流,以及以性爱心理发掘人性深层的方法。3.评萧红呼兰河传的文化内涵与文体特色。答:关于文化内涵上,呼兰河传具有童年回忆的性质,主要描写记忆中的家乡人民的生存方式,特别是传统落后的文化习俗对人的残害,所描写的东北风情,既有浓郁的地域性或地方性,又具有某种普遍性。文体特色:创造了“诗化小说”或者“散文化小说”。其小说结构、语言和抒情方式也

3、很有艺术个性。4.略评李劼人死水微澜中的蔡大嫂的形象。答:在李劼人的“大河小说”中,死水微澜在艺术成就上最高,既写出了历史时代的风云,又写出了地方风情和民俗,人物刻画也非常成功。人物刻画是在辛丑条约签订期间,四川社会的冲突及地方风习的变迁,折射到具体人物中,在蔡大嫂身上体现了一个富于幻想、泼辣爽直,敢作敢当的女性,她有蔑视礼教的大胆行为,但她也有着虚荣、追逐浮华精神侧面。5.结合具体诗歌评析,论述戴望舒二三十年代诗歌观念与诗意诗风的演变。答:戴望舒是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领袖人物。他前期的写作,重视诗歌的音乐性,在朦胧的意象堆砌中,传达出柔美的感伤情调,他的名作雨巷就是一个代表,这首诗歌在音节安

4、排,意象构造方面独具匠心。但在我的记忆之后,诗人却主动对音乐进行了反叛,改用日常的口语书写现代的生活经验,寻找适合自己的鞋子,更多地从语言的内在韵律中,挖掘出“亲切”与“暗示”的风格。6.试论鲁迅杂文与小说的关系。答:首先:鲁迅的杂文和小说有着共同的文化立场,二者在文化批判和思想批判上常常是相互印证和补充的;其次,鲁迅小说中典型人物的塑造和杂文中常常出现的“共名”在创作思维和艺术手法上是相通的;第三,鲁迅的故事新编是与杂文关系最密切的小说集,现代细节的反复使用(古今杂糅的艺术手法)增强了现实性,如以老子、庄子女娲等古人古事为中心,穿插喜剧性的人物,他们口中常常出现大量的现代汉语言,情节与细节。

5、在批判精神和艺术效果上都与杂文显示出内在的一致性。7.试评林语堂的散文观。答:林语堂的散文观集中体现在“幽默”和“闲适”这两个概念上。这种散文观在当时是不合历史时宜的,受到了鲁迅等人的批评,鲁迅强调他的散文是“小摆设”。但是,林语堂的散文从现代的角度来看,显得自由轻松,无拘无束仿佛温厚超脱而略带油滑,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散文风格,与他深受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密不可分,就其本质而言,林语堂的散文中“均衡心态”大多是在现实的压迫下而进行自我调节的产物。8.试评何其芳画梦录的艺术特色,并说明其在散文史上的地位。答:在画梦录中,“独语”既是一种和作家的主体意识密切相关的语调,又是一种独特的组织意象

6、和营造氛围的感觉结构方式。对画梦录在散文史上的地位,应从其自觉地把散文当作一种有别于小说和诗歌艺术形式来对待的文体意识,画梦录的创作在当时的散文中来看,走向“叙事化”和“说理化”的历史情境。9.比较评析蘩漪与陈白露两个人物各自的性格内涵。答:两个人物显然有着显然不同的性格特征,一个是“最雷雨的性格”,一个是“倦怠”于飞翔的精神漂泊者。曹禺对她们塑造方式也是不同的。但就曹禺戏剧的“残忍”主体而言,两个人物的性格内涵及悲剧命运有着殊途同归的意义,蘩漪的“挣扎”所体现的是“宇宙的残忍”,陈白露的“回不去了”来自于生活“自来的残忍”,两者同样是惊心动魄的。10.比较雷雨、日出与北京人的戏剧结构艺术。

7、答:雷雨采用的“锁闭式”结构,使“过去的戏剧”与“现实的戏剧”交织在一起,使得情节集中紧凑,人物性格富有深度;“序幕”和“尾声”的设置,又增添了对戏剧远距离的理性审视,加强了“悲悯”的情怀。日出在戏剧结构上是一次不同于雷雨的新尝试,曹禺力求丢掉过多的“技巧”,采用“片段的方法”来结构戏剧,已达到“用多少人生的零碎来阐明一个观念”。北京人是曹禺“走向契诃夫”的“生活化戏剧”,其结构带有以描写日常生活琐事为主的叙事性特征。11.试评夏衍山海屋檐下的思想艺术特色。答:上海屋檐下是夏衍的代表作品,这是一部从“席勒化”到“莎士比亚化”的转变之作。在取材方面,做到了平凡朴素的市民生活与内在的时代深刻性相统

8、一;结构方面,主线与副线配合得当;人物刻画方面,善于抓住性格特色,简洁鲜明;戏剧情感方面,含蓄,富有人情味。12.简评田汉从20年代到30年代创作的“转向”。答:20年代田汉创作最主要的特征是“新浪漫主义”,艺术表现上“重象征,重哲理,重(主观)抒情”。30年代田汉创作受“无产阶级戏剧”及“国防戏剧”的感召,转向现实主义戏剧创作,甚至直接反应现实事件,比如顾正红之死等。这种“转向”有得有失,主要取决于田汉对其剧作抒情性与传奇性特征的把握。30年代中期田汉写出回春之曲,是其“转向”的成功作品。这种“转向”实际上是一个时代要求与作家艺术个性相融合的结果。13.为什么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9、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最重要成果?答:讲话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带有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色彩,有重大的历史贡献。讲话论及了延安整风中提出的许多问题,对当时当地的文艺运动有现实的针对性,并且对革命文艺历来所关注并需要重点解决的诸多理论问题也做了系统论述。讲话高屋建瓴的提出了革命文艺“为群众”以及“如何为群众”的基本问题,并提出了核心理论体系“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兵的思想情感打成一片”。讲话发表后,无论在解放区时期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一直是中共制定文艺政策指导文艺运动的根本方针,具有无可怀疑的权威性。14.试评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说”。答:“主观战斗精神说”是胡风针对文

10、学创作中的公式主义和客观主义倾向提出来的理论命题,意在强调作家的主体意识在创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其立足点是创作过程。“主观战斗精神说”提倡中提倡重体验的现实主义,这种只注重写出生活的趋向,以增加作品的理想性和激励作用,忽略了创作中主体性因素的发挥的学说受到了普遍的怀疑和批评。“主观战斗精神说”有三个重要观点,作为支持其理论体系的三个支柱:其一是“到处都有生活说”,这是让作者在题材上自由选择,不加任何限制;其二是“精神奴役创伤说”,应当看到人民群众的精神要求虽然伸向着解放,但随时随地都潜伏着精神奴役的创伤;其三是“世界进步文艺支流说”。15.为什么说白毛女是中国新歌剧艺术的丰碑?答:该剧大胆探索

11、,融合西洋歌剧和传统戏曲的艺术成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戏剧形式;该剧总体构思上,成功地融合了民间文化、在西方影响下形成的“五四”新文化和革命文化三种不同的文化资源;该剧在具体的艺术处理上比较重视从民间戏曲中吸取养料;白毛女的成功给解放区文艺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促进了话剧的民族化,促进了京剧、秦腔等传统戏曲的改革。16.概述新文学第三个十年戏剧文学创作的热点与主要趋势。答:广场戏剧和剧场戏剧是40年代戏剧文学创作的两大基本潮流。在广场戏剧潮流中,先后出现了抗战期的抗战宣传剧、敌后抗日根据地新歌剧和40年代末期的广场活报剧三个热潮。上海孤岛和大后方的剧场戏剧,主要有历史剧、正面描写知识分子的戏

12、剧和讽刺喜剧三个创作热点,沦陷区的剧场戏剧主要是通俗话剧,带有浓厚的市民气息和商业化色彩。17.试评梁实秋雅舍小品的艺术特色。答:总的来说,梁实秋散文是“学者散文”,这一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取材的日常广博、语言的机智幽默、心态的豁达俊逸、行文的优雅从容等。更有特色的是文字方面的内容,它采用“文白交融”,他的散文里使用文言文的成分颇高,但不是任期并列,而是加以调和,充满了简洁而圆融的风格。18.试评张爱玲散文创作的艺术个性。答:张爱玲是抗战时期沦陷区的杰出的海派女作家代表作家,她的创作力图还原战争背景中人的固有的本性,张爱玲所展示的是包括他自己在内的芸芸众生在战争环境中正式的人生形态。在张爱玲

13、的“私语”中,交织着复杂而矛盾的美感倾向,一方面是对现代文明的“荒凉”感受中呈露出来的具有现代主义意味的美感特质,另一方面,则是对士大夫乐感文化传统的眷恋,对普通人的寻常人生乐趣的沉迷。19.试评析艾青诗歌独特的意象与主题。答:以鲜明、丰富的意象来组成广阔的生活、历史画面,是艾青诗歌典型的诗歌手法。在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向太阳等作品中,“土地”与“太阳”在艾青诗中起到了整体性的作用。在意象的呈现方式中,“土地”的寒冷、贫困和宽广,“太阳”所带来的热力和希望是在其诗歌中常用的呈现方式。20.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为例,评析艾青有关诗的散文美的主张及其对自由体诗的形式创新。答:“散文美”与“

14、格律美”是新诗史上不断对话的两种方案。一方面大堰河一诗摆脱了外在形式的束缚,不注重韵脚和诗行的均齐,句子长短不拘、自由铺展;另一方面,在形式的自由中,又包含了一种独特的节奏,如不断复沓的低吟和排比的句式,带来了变化中的统一,参差中的和谐,呈现出一种沉郁、悠长的音乐感。21.试结合作品分析,阐解钱钟书围城的多层意蕴。答:这部小说基本采用了写实的手法,总体结构却又是象征的,是很有“现代派”味道的寓意小说。第一层:是比较浮面的,如该书出版序言所说,是“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具体讲,就是对抗战时期古老中国城乡世态世相的描写,包括对内地农村原始、落后、闭塞状况的揭示,对教育界、知识界腐败

15、现象的讽刺。第二层:文化反省层面,围城从“反英雄”角度描写知识分子主人公,其视点在中国现代文学同类题材作品中显示出独特性,并且用大量的笔墨客观而尖锐的揭示出种种丑陋的事态炎,读者从中可以感受到40年代中国社会生活的某些落后景致与沉滞的气氛。第三层:哲理思考意蕴,这个层面蕴含着类似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普遍出现的那种人生感受或宇宙意识,那种莫名的失望感与孤独感,似乎有看破红尘的味道。方鸿渐的行为进城出城进城出城这样的结构寄寓着作者对人生深刻的哲学思考。概括起来就是:人生处处是围城。22.如何理解赵树理出现的文学史意义?答:从新文学史上的“大众化”这一文学史链条评价其文学意义:他长期从事农村实际工作,

16、自觉将写作与农村变革实践相结合,作品与农民大众在思想感情上融为一体,并真正为农村读者所接受和喜爱,确实解决了新文学始终在探索而没能很好解决的“大众化”问题;从解放区文学与当代文学的历史联系上来看,他的作品顺应了讲话的新的文艺政策,也顺应了解放区翻身农民的新的阅读要求,适合农民阅读习惯又有新的时代特征的作品,如小二黑结婚,赵树理方向,作为一种政策的引导,是这种双重要求的结果,对当代文学的创作与规范产生了巨大影响。23.与二三十年代描写乡土题材的众多新文学作家相比,赵树理在表现农民方面有哪些新的突破?试结合赵树理小说的人物塑造和基本主题来加以说明。答:赵树理小说的主题所表现的“时效性”和融入农民生

17、活程度上体现出的新素质;视角的变化:赵树理选取与农民对话的平行视角和姿态,不同与以往居高临下的对农民的人道主义同情视角;不同于表现农民精神上的被奴役与积习、伤痛,赵树理着意表现农民经济翻身过程中实现思想的翻身。人物形象方面:赵树理最常用的两类形象带着沉重封建主义包袱的老一代农民(如二诸葛、老秦等)和农村新人(如小二黑、金桂等),他们敢于冲破封建的枷锁。24.谈谈周作人散文散文的风格。答:周作人的散文的文字是简练的,没有废话,字字句句恰到好处,并且充满了俊逸的情趣,并且在其散文作品中“达到忘情忘我的境地”。25.评张爱玲小说在女性解剖和都市发现方面的现代性特征,并分析其既通俗又先锋的艺术创新。答

18、:对于女性的解剖,张爱玲对于现代女性的半新不旧的生存困境、压抑变态以及充满苍凉和恐怖的现代“荒原”意识的深度心里开掘;对于都市发现,张爱玲对于金钱化的都市中新旧交错导致的文化错位与都市人生的千疮百孔的描摹。她的小说结构语言以中国古典小说为根底,从女性的角度来观察浮世悲欢,解剖人性的脆弱与暗淡。他在叙述中运用联想,是人物周围的色彩、音响、动势,都不约而同地富有照应心里的功用,充分感觉化,造成小说意象的丰富而深远。26.简述40年代散文各式文体创作的概况。答:报告文学的勃兴与抗战现实紧密相关;杂文的创作无论在国统区、“孤岛”还是解放区,都涉及到在抗战形势下如何继承、发扬鲁迅杂文的现实主义精神问题,

19、重在对现实社会的针砭,或者对世相与历史的剖析。沦陷区散文以周作人为代表,则出现了杂文的小品化,也有其文学意义;小品散文的新作者虽然不多,但名家散文则更为圆熟多样,如萧红、何其芳、冯至、梁实秋、张爱玲等,以及“立达”派,京派散文;各种散文体的繁荣略有“时差性”,这既有抗战现实对文学文体地影响,也有各文体自身的发展与成熟的因素。27.评孙犁小说对“单纯情调”的审美追求。答:首先,孙犁颂扬“美”的总主题的选择来分析其小说对单纯情调的偏爱与对杂芜、丑恶等内容的回避。其次,要从艺术构思、结构布局、女性形象的塑造、唯美的意境以及诗化的语言等方面,具体分析“单纯情调”的体现。如荷花淀对战争题材的侧面视角的选择、对女性纯洁质朴的人性美的反复呻吟、琴和萧对死亡的浪漫主义与诗化处理、见解素雅的人物对话等。28.简述鲁迅杂文的艺术特征。答:总的看来,鲁迅杂文具有“砭锢弊常取类型”。这既是鲁迅杂文的思维方式,也是他创作杂文的基本艺术手段。他的杂文思维体现出了“个”与“类”,他以一种非凡的想象穿透力,竭力排除个别性、具体性、特殊性,快刀斩乱麻地迅速切入本质,做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整体概括。就以鲁迅杂文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而言,文章由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