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第1页/共66页【赏析】这是一首托古讽今诗,对汉文帝求贤臣而又不用贤臣之所长,只热衷于鬼神之事而不关心苍生之疾苦予以讽刺。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怀才不遇之感的常用题材。诗人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谈的情节作为题材,尖锐地指出统治者不可能真正地重视人才,让他们在政治上发挥应有的作用。第2页/共66页“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对贾谊不得施展治国安民的抱负深为惋惜。这首诗叙事与议论相结合,笔锋犀利,涵义深刻丰富。第3页/共66页文本学习定标1引
2、导学生了解本文先设喻明理,然后据事发挥,最后引发出主题的论证思路。2学习本文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3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第4页/共66页基础知识梳理第5页/共66页第6页/共66页第7页/共66页第8页/共66页第9页/共66页第10页/共66页第11页/共66页第12页/共66页第13页/共66页第14页/共66页第15页/共66页第16页/共66页(2)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戒奢以俭。戒奢以俭。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3)省略句省略句(皇上皇上)鸣琴垂拱。鸣琴垂拱。(4)固定句式固定句式 而况于明哲乎而况于明哲乎(“况于
3、况于”固定词组,可译固定词组,可译作作“何况何况”)第17页/共66页则思三驱以为度(“以为”可译作“把作为”“拿当做”)7佳句集锦尔无面从,退有后言。(魏徵)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魏徵)第18页/共66页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魏徵)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魏徵)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魏徵)第19页/共66页文本预习必知走进作者魏徵(580643),字玄成,巨鹿(今属河北)人,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以直言敢谏著称。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第20页/共66页隋书的序论及梁书晋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于
4、其手。唐贞观十一年(637)上谏太宗十思疏,十三年上十渐不克终疏。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都著录魏徵集20卷,已散佚。第21页/共66页写作背景隋朝在农民起义中覆灭的历史,给唐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唐太宗李世民就曾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自鉴录)唐朝初年,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求得治国方略,朝廷广开言路,积极纳谏。在众多谏臣中,魏徵是最杰出的一个。第22页/共66页他有胆识,有智谋,敢于直言诤谏,据理力争,不怕触怒皇帝。唐太宗初年励精图治,颇称英明。后来却追求珍宝异物,兴建宫殿园囿,魏徵就不断用前代兴亡的历史教训来提醒他。这一次魏徵连上四疏。本文是其中的一篇。第2
5、3页/共66页相关知识“疏”是疏通事理,分条陈述的意思。作为一种文体,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如贾谊的论积贮疏,晁错的论贵粟疏等。第24页/共66页课堂名师点拨1文章第一段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点拨:提出的中心论点是:“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论证上的特点是:先从正面说,用比喻推理“木之长”、“流之远”,引出本题“国之安”;第25页/共66页再从反面申述,连用“不而”的句式,指出“源不深”、“根不固”、“德不厚”,想要“流远”“木长”“国安”是不可能的。接着从君主地位的高危,来引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这一全文中心论点,可见论证上引譬类比,正反两面论证。手法上使
6、用比喻和排比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表现力。第26页/共66页2第二段主要讲创业与守成的关系。是创业难呢,还是守业难?魏徵是怎样论述这一问题的?点拨:创业与守成,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开头一个“凡”字,囊括历史教训及其普遍性。自古以来,善始而失之者少,守成而失之者多。成语“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说的正是这个意思。第27页/共66页这是因为创业之难即使平庸之辈也能知其所以然;守成之难,即使是圣君明主也往往会有所忽略。魏徵首先抽取出这一历史教训,然后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的问题,从而转向对原因的探求。引出更为具体的分析论证,指出“殷忧”与“得志”的不同心态:殷忧,则竭诚待人;得志,则
7、纵情傲物。总结出“克终者盖寡”的原因。再以原因为前提推断结果:“竭诚则,傲物则。”第28页/共66页态度不同,结果悬殊,这说明是否态度不同,结果悬殊,这说明是否“谦冲自谦冲自牧牧”“”“虚心纳下虚心纳下”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怨不在大,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这里借鉴古人的论这里借鉴古人的论述,将君和民的关系比作舟与水的关系。切中要害,述,将君和民的关系比作舟与水的关系。切中要害,振聋发聩,令人警觉。振聋发聩,令人警觉。这一段从总结历史教训入手,进一步说明君王厚这一段从总结历史教训入手,进一步说明君王厚积德义的重要性。而要积德义,就要
8、积德义的重要性。而要积德义,就要“十思十思”,这是,这是厚积德义的具体途径。这样就很自然地过渡到第三段。厚积德义的具体途径。这样就很自然地过渡到第三段。第29页/共66页3魏徵所提出的“十思”在内容和表达形式上有何特点?点拨:一是“十思”具有针对性,因为“十思”都是针对皇帝易犯之毛病,又是为封建统治着想,使皇帝乐于接受。二是全面性,从生活到政治,从个人习性到品质修养几乎全部涉及而且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容易操作。三是条理性,“十思”排列井井有条,多而不乱。四是语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十思”句式大体相同构成排比,一气呵成,气势磅礴。第30页/共66页4“十思”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又如何有所侧重?点
9、拨:核心是居安思危。“思知足以自戒”,“思知止以安人”是戒奢侈;“思谦冲以自牧”,“思江海下百川”是戒骄躁;“思三驱以为度”是要戒放纵;“忧懈怠”是奉劝皇帝勤于政事,“虑壅蔽”是说要兼听则明;“想谗邪”是说偏听则暗;“恩所加”,“罚所及”是说要赏罚有度。十条意见各有侧重,描绘出“垂拱而治”的政治理想。第31页/共66页5各段在阐明观点时各用了什么手法以增强表达效果?点拨:第一段以生动形象的喻证法打开话题,把积德安国这个抽象的道理用固本求长、浚源欲远这种生活常识进行比喻,使论述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而易懂;中间采用强烈、鲜明的对比使劝谏对象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思国之安必积德义的道理,并用排比来加强语势。第
10、32页/共66页第二段用设问和对比论证的手法,说明能否恭第二段用设问和对比论证的手法,说明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即民心重要,能载舟覆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即民心重要,能载舟覆舟。舟。第三段用排比和对比的手法,提出君王要做到第三段用排比和对比的手法,提出君王要做到十思,才能垂拱而治。十思,才能垂拱而治。第33页/共66页1文章的最后部分可以删去吗?它在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点拨:不能删去。因为它不仅是对“十思”的总结,而且是魏徵向太宗皇帝巧妙地描绘出的“十思”后的美好境界:“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皇上“鸣琴垂拱”,也用不着“劳神苦思,代下司职
11、”了。这样的境界当然是每一个皇帝都神往的,所以唐太宗也就较容易接受魏徵所提出的劝谏了。第34页/共66页2本文中有哪些成语?在文中有何作用?点拨:(1)居安思危:意思是处于安逸的环境里,要考虑可能出现的危险和困难。强调“有备无患”,用在这里,非常符合唐朝当时的情况。第35页/共66页(2)载舟覆舟:意思是老百姓可以拥戴统治者,也载舟覆舟:意思是老百姓可以拥戴统治者,也可以推翻统治者。这条成语出自可以推翻统治者。这条成语出自荀子荀子王制王制:“君君者 , 舟 也 ; 庶 人 者 , 水 也 。 水 则 载 舟 , 水 则 覆者 , 舟 也 ; 庶 人 者 , 水 也 。 水 则 载 舟 , 水
12、则 覆舟。舟。”“”“舟舟”比喻君主,比喻君主,“载载”“”“覆覆”指大众的行为。指大众的行为。这里作为劝告统治者注意民心向背的警语,很有震撼力。这里作为劝告统治者注意民心向背的警语,很有震撼力。(3)择善而从择善而从(之之):意思是挑选其中好的意见采纳:意思是挑选其中好的意见采纳(或采用或采用)。这条成语出自。这条成语出自论语论语述而述而:“三人行,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及及“多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闻,择其善者而从之”。第36页/共66页这里这里“择善而从择善而从”是指纳谏,措词诚恳。是指纳谏,措词诚恳。(4)有善始者实
13、繁,能克终者盖寡:活用了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活用了“善善始善终始善终”的成语。的成语。诗经诗经大雅大雅荡荡:“靡不有初,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鲜克有终。”战国时燕国大将乐毅的战国时燕国大将乐毅的献书报燕惠献书报燕惠王王:“臣闻之,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臣闻之,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终。”这里概括了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成的普遍这里概括了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成的普遍规律,劝谏太宗要以理性去克服它,既要善始,又规律,劝谏太宗要以理性去克服它,既要善始,又要善终。要善终。第37页/共66页(5)垂拱而治:意思是(皇上)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语出尚书武成:“垂拱而天下治。”这里指
14、出了“十思”的好处。第38页/共66页第39页/共66页1比喻论证,形象生动文中运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借以阐明治国安民的思想,言简意赅,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如文章开篇谈论治国要注重“积其德义”这一根本原则时,从两个方面比喻论证,即“求木之长者,第40页/共66页必固其根本”和“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固其根本”是树木长得高的必要条件,而“浚其泉源”也是水流得长远的前提。运用自然中的现象比喻治国的原则,浅显易懂而又生动形象。2援引事例,论据充足作者在论证自己的观点时,引用古圣先贤的话,援举故事旧例来说明自己的意思。如“善始、克终”出处诗经大雅“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第41页/共66页“垂拱而治
15、”出自尚书武成“垂拱而天下治”;同时暗用引文的还有“怨不在大,可畏惟人”、“思知足以自戒”、“思知止以安人”、“思谦冲以自牧”等,显得既简明含蓄又富有启发性。3正反对比,效果鲜明第42页/共66页正反对比论证集中在前两段,正反对比,使被说明的道理显现出来。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而从反面来说“根不固而求木之长”,“知其不可”,因此,根本与长的关系自然而然被人们接受了。再有第二段中引用历史的教训来劝诫太宗时,也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第43页/共66页第44页/共66页第45页/共66页第46页/共66页第47页/共66页第48页/共66页第49页/共66页第50页/共66页写作素材积累1素材
16、开发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皇帝,是一位治世的明君。他之所以把国家治理得很好,主要是由于他善于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他深知,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明君兼听,昏君偏信。这是大臣魏徵跟他讲的。魏徵的这些至理名言,都深深地铭刻在唐太宗的心里。第51页/共66页从此,唐太宗便格外注意虚心纳谏。不管是什么人,也不管提意见的态度如何,只要提出的意见是正确的,他就虚心接受。2思维激活本材料适用于与“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谦逊”等相关的命题、材料或话题作文中。第52页/共66页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一千多年前的唐太宗,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表率,所以才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贞观之
17、治”。而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难道还只为了维护那一点点虚伪的自尊去抛弃老师、家长的谆谆教导和同学的苦口相劝吗?3精彩运用“十思”的反省正如今天“八荣八耻”的学习一样,要时刻记得居安思危,得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难,第53页/共66页明君治国应积德,泉源不可不深,根不可不固,德不可不厚。如不考虑“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那么想长治久安,就同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一样,只能是一种妄想。中国的万里江山是如此的美好,几千年来,所经历的沧桑风雨,已足够现今我们的反思落后就要被挨打的道理。在满清时代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们不能再重蹈覆辙,踏前车之鉴。第54页/共66页而如今的中国,我们更不能骄傲于此刻的功绩。现今社会,
18、表面看似和平,但真正的战争,就是在这和平的表面上产生,一不留意,真正的祸事就要来临,所以我们在发展的同时,也要时刻准备着,时刻警惕着战争的发生。第55页/共66页当堂达标训练第56页/共66页课时活页训练第57页/共66页精美文章选读一只惊天动地的虫子一只惊天动地的虫子迟子建迟子建去年春节,我被一只虫子给深深地震撼了。去年春节,我被一只虫子给深深地震撼了。这一年来,我从来没有忘记过它,它就像一盏灯,这一年来,我从来没有忘记过它,它就像一盏灯,在我心情最灰暗的时刻,送来一缕明媚的光。如在我心情最灰暗的时刻,送来一缕明媚的光。如今我写着以上的文字,想要描述它时,又仿佛看今我写着以上的文字,想要描述
19、它时,又仿佛看见了它那矫健的身影见了它那矫健的身影虽然说它那么小;虽然说它那么小;第58页/共66页又仿佛听见了它被摔下来时那山呼海啸般的声音虽然说根本就没有什么声音出现。去年在故乡,正月初一,我从弟弟家过完除夕回到自己的家。推开家门,见陈设还是过去的陈设,杜鹃花依然如往年一样怒放着,而窗外的雪山和草滩也一如既往地沐浴着冬日清冷的阳光,这物是人非的场景让我觉得分外苍凉。我孤独地站在屋子的窗前,久久不肯离开。第59页/共66页我想让目光与那些流云做伴,因为它们行踪飘忽,我想让目光与那些流云做伴,因为它们行踪飘忽,时有时无,与我迷离的心态正好吻合。时有时无,与我迷离的心态正好吻合。后来是一个电话让
20、我把目光又转向室内。接完电后来是一个电话让我把目光又转向室内。接完电话,我给供奉在厅堂的菩萨上了三炷香,然后席地而话,我给供奉在厅堂的菩萨上了三炷香,然后席地而坐,闻着檀香的幽香,茫然地看着光亮的乳黄色的地坐,闻着檀香的幽香,茫然地看着光亮的乳黄色的地板。地板干干净净的,看不到杂物和灰尘,突然,我板。地板干干净净的,看不到杂物和灰尘,突然,我的视野中出现了一个小黑点,开始我以为那是我穿的的视野中出现了一个小黑点,开始我以为那是我穿的黑毛衣散落的绒球碎屑,可是,这小黑点渐渐地朝佛黑毛衣散落的绒球碎屑,可是,这小黑点渐渐地朝佛龛这侧移动着,我意识到它可能是只虫子。龛这侧移动着,我意识到它可能是只虫子。第60页/共66页它果然就是一只虫子!我不知它从哪里来,它比蚂蚁还要小,通体的黑色,形似乌龟,有很多细密的触角,背上有个锅盖形状的黑壳,漆黑漆黑的,它爬起来姿态万千,一会儿横着走,一会儿竖着走,好像这地板是它的舞台,它在上面跳着多姿多彩的舞。当它快行进到佛龛的时候,它停住了脚步,似乎是闻到了奇异的香气,显得格外好奇。它这一停,仿佛是一个指挥着千军万马的将军在酝酿着什么重大决策。第61页/共66页果然,它再次前行时就不那么恣意妄为了,它一往无前地朝着佛龛进军,转眼之间,已经是兵临城下,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