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通城县第二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_第1页
湖北省通城县第二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_第2页
湖北省通城县第二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_第3页
湖北省通城县第二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_第4页
湖北省通城县第二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通城二中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本试题卷共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水笔或钢笔将答题卡密封栏内项目填写清楚。2.选择题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标号涂黑,主观题用黑色水笔或钢笔在答题区域内作答。本卷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和雅”“清淡”是琴乐标

2、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

3、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琴者,禁也。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红楼梦第八十六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会弹琴时,便要妹妹为自己演奏一曲。林黛玉这时讲到:“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又说,“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

4、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古琴要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唐代薛易简在琴诀中讲:“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道家最理想的音乐应该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的境界。庄子进一步将音乐分成“天籁”“地籁”与“人籁”三类,认为只有“天籁”才是音乐的最高层面,其根本也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这些思想深深影响了以后的琴人。陶渊明的琴桌上常年摆着一张琴,既无弦也无徽。每当他酒酣耳热、兴致

5、盎然时,总要在琴上虚按一曲。李白有诗写道:“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从中我们不难悟出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 1、下列关于“古琴”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古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器物,琴乐也因此具有高度的文化属性。 B古琴要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林黛玉关于弹琴要求的言论诠释了这一点。 C“和雅”“清淡”的琴乐追求“味为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 D古琴虚静高雅的韵味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二为一。 2、下列对“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和雅”的琴

6、乐正是这一审美情趣的体现。 B儒家主张入世,重视人生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琴者,禁也”旨在止邪正心。 C庄子推崇“天籁”,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这深深影响了以后的陶渊明以及唐代的薛易简、李白等人。D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清淡”的琴乐与道家追求正好合拍。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章依次阐述了琴乐的审美情趣和深远意境,古琴的韵味和演奏时应有的规范,古琴对儒家和道家的巨大影响。 B伯牙在蓬莱仙境,心弦被触动,便拿出古琴,弹奏起来。他意识到古琴演奏应达到天、人、琴合一的意境。 C儒家入世的哲学主张,使弹琴者在演奏时

7、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琴诀阐发的正是这一点。 D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是古琴“和雅”审美情趣形成的原因,作者引用李白的诗句,增强了说服力。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方山子传苏轼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因谓之方山子。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

8、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佯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注释:朱家、郭解西汉著名游侠,史记游侠列传详载二人事迹。

9、方山冠古代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士多戴这种形状的帽子。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尊奉 B.折节读书 折:改变C. 方山子亦矍然 矍然:欣喜的样子 D.往往佯狂垢污 佯:假装5清代王文儒评此文说:“隐字侠字乃一篇之主脑。”请选出下面四组中全都是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 )(3分)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晚乃遁于光、黄间A. B. C. D. 6下列各项对文章的分析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方山子出身微贱,

10、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终不得意;晚年放弃了富贵生活,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B.传记主人公少年时血气方刚,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表现来丰富其形象。C.尾段作者问方山子能否见到那些“佯狂垢污”的“异人”,可见作者对“异人”的仰慕,也隐含有对方山子超脱世俗、淡泊自守的赞扬之意。D.结合苏轼被贬黄州的处境可知,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己之“不遇”,本文可以视为作者当时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5分)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5分)(二)古代诗

11、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登 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8诗人登高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根据首联、颔联展开想象,简要描绘。(5分)9宋人罗大经对“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有过一段极为精僻的分析,称此联“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你能读出几层意思来?试着写出来。(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荀子劝学篇指出:“青,_,_”这与韩愈师说中“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是相同的。(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既写出琵琶

12、女矜持、腼腆,又写出作者急于与琵琶女相见的心情的句子是“_,_”过秦论中写陈涉起义使秦灭亡的一句是: 。认为秦灭亡的原因是: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寒冷的高纬度 我的梦开始的地方 迟子建 从中国的版图上看,我的出生地漠河居于最北端,大约在北纬53度左右的地理位置上。那是一个小村子,它依山傍水,风景优美,每年有多半的时间白雪飘飘。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那里漫长的寒冷。冬

13、天似乎总也过不完。 我小的时候住在外婆家里,那是一座高大的木刻楞房子,房前屋后是广阔的菜园。短暂的夏季来临的时候,菜园就被种上了各色蔬菜和花草,有的是让人吃的东西,如黄瓜、茄子、倭瓜、豆角等;有的则纯粹是供人观赏的,如矢车菊、爬山虎等等。一到昼长夜短的夏天,这形形色色的植物就几近疯狂地生长着,它们似乎知道属于它们的日子是不多的。我经常看见的一种情形就是,当某一种植物还在旺盛的生命期的时候,秋霜却不期而至,所有的植物在一夜之间就憔悴了。这种大自然的风云变幻所带来的植物的被迫凋零令人痛心和震撼。我对人生最初的认识,完全是从自然界的一些变化而感悟来的。比如我从早衰的植物身上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同时我也

14、从另一个侧面看到了生命的从容。因为许多的植物,在来年的春天焕发出勃勃生机,看上去比前一年似乎更加有朝气。 童年围绕着我的,除了那些可爱的植物,还有亲人和动物。请原谅我把他们并列放在一起来谈。因为在我看来,他们都是我的朋友,我的亲人。也许是由于身处民风纯朴的边塞的缘故,他们是那么善良、隐忍、宽厚,爱意总是那么不经意地写在他们的脸上,让人觉得生活里到处是融融暖意。我从他们身上,领略最多的就是那种随遇而安的平和与超然,这几乎决定了我成年以后的人生观。至于那些令人难忘的小动物,我与它们之间好象有着难以理解的情缘,我养过的狗和猫,他们都是公认的富有灵性的动物,我可以和它们交友,可以和它们搞恶作剧,有时它

15、们与我像朋友一样亲密,有时则因着我对它们的捉弄,好几天对我不理不睬,在喧哗而浮躁的人世间,能够时常忆起它们,内心会有一种异常温暖的感觉。 在这样一片充满了灵性的土地上,神话和传说几乎到处都是。我喜欢神话和传说,因为它们就是艺术的温床。神话和传说是绚丽的艺术灵光,它闪闪烁烁地游荡在漫无边际的时空中。而且,它喜欢寻找妖娆的自然景观作为诞生地,所以人世间流传最多的是关于大海和森林的神话。也许是因为神话的滋养,我记忆中的房屋、牛棚、猪舍、菜园、山川流水、日月星辰等等,它们无一不沾染了神话的色彩和气韵。我笔下的人物也无法逃脱它们的笼罩。我所理解的活生生的人,不是庸常所指的按现实规律生活的人,而是被神灵之

16、光包围的人,那是一群有个性和光彩的人,他们也许会有种种缺陷,但他们忠实于自己的内心生活。从人性的意义来讲,只有他们才值得永久的书写。 还有梦境。也许是我童年生活的环境与大自然紧紧相拥的缘故吧。我特别喜欢做一些色彩斑斓的梦。有时我想,梦境也是一种现实,这种现实以风景人物为依托,是一种拟人化的现实,人世间所有的哲理其实都应该产生自它们之中。梦境的语言具有永恒性,只要你有呼吸、有思维,它就无休止地出现,给人带来无穷无尽的联想。 我对文学和人生的思考,与我的故乡,与我的童年,与我所热爱的大自然是紧密相连的。对这些所知所识的事物的认识,有的时候是忧伤的,有的时候则是快乐的。我希望能够从一些简单的事物中看

17、出深刻来,同时又能够把一些貌似深刻的事物给看破,这样的话,无论是生活还是文学,我都能够保持一股率真之气、自由之气。我童年在故乡北极村生活的时候,因为不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认定世界就北极村这么大。当我成年以后到过了许多地方,见到了更多的人和更绚丽的风景之后,我回过头来一想,世界其实还是那么大,它只是一个小小的北极村。(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在这篇散文中,作者对自己童年生活做了诗意的回顾,语言清新,情趣盎然。B.第3自然段中“爱总是那么不经意的写在他们的脸上”一句,凸显了故乡亲人的淳朴善良和快乐。C.第4自然段中所谓“活生生的人”,是指有种种

18、缺陷但忠于自己内心生活的人。D.文章主、副标题相配,既点明故乡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又为全文笼罩上梦幻色彩,别具韵味。E.作者在第一段就点明主旨: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那里漫长的寒冷。冬天似乎总也过不完。(2)概括说明文章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故乡植物的生命有哪些特点?描写这些植物时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6分)(3)除了植物外,文章中出现了哪些影响作者“对文学和人生的思考”的元素?这些元素分别给予作者怎样的影响?(6分)(4)文章结尾说“我回过头来一想,世界其实还是那么大,它只是一个小小的北极村”,这句话有哪几种含义?请概括回答。(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19、(4)题。(25分)散尽千金济英才追忆邵逸夫先生1月7日中午,站在写有“逸夫楼”三个字的大楼前,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龙门乡晨阳希望学校校长乐平海心中感慨万千:“多亏了邵逸夫先生捐建的教学楼,经受住了芦山强烈地震的考验。”这一天,著名的爱国人士、香港知名实业家、慈善家邵逸夫先生,在香港逝世,享年107岁。“逸夫楼”见证慈善一生虽然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邵逸夫的长相与生平,但或多或少都听过或见过“逸夫小学”、“逸夫楼”等由他捐助的设施,这些见证了邵逸夫先生慈善为怀的一生。苏州大学姜礼尚教授曾与邵逸夫先生有一面之缘。时任苏州大学校长的姜礼尚教授回忆说,1992年自己随受捐赠学校代表团前往香港参加捐赠仪式,和

20、邵逸夫先生有了一面之缘。“邵逸夫先生虽然做了这么多慈善,也有很高的社会威望,但为人十分低调。”姜礼尚说,但邵逸夫先生的亲和力很强,在晚宴上主动与代表团代表们合影。邵逸夫先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支持内地教育、医疗事业的发展。据教育部消息,自1985年以来,邵逸夫先生通过邵逸夫基金,与教育部合作,年年向内地教育捐赠巨款建设教育教学设施,迄今赠款金额近47.5亿元港币,建设各类项目6013个,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宝贵的贡献。“邵逸夫奖”媲美诺贝尔奖邵逸夫先生长期支持中国内地和香港的教育科研发展,也关注人类科学进步,创举之一是设立了被誉为“东方诺贝尔奖”的“邵逸夫奖”。该奖项成立于2002年,设有天

21、文学、生命科学与医学以及数学科学三大奖项,单项奖金高达100万美元,足以媲美诺贝尔奖。一年一度的“邵逸夫奖”自2004年起已颁奖10次。有人拿了“邵逸夫奖”之后就拿了诺贝尔奖。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原所长陈省身先生于2004获得首届“邵逸夫数学奖”。1990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中国发现的2899号小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与高校合办艺员培训中心上世纪90年代初,邵逸夫先生向当时的国家教委提出,希望在内地选择一所大学创办电视演员艺训班,吸收内地人才,进行培训后进入香港无线电视(TVB)工作两年。这一设想得到国家教委的支持,最终将合作点定在了邵逸夫先生曾经捐赠过的华南理工大学。据参与该项合作的

22、鄢秋萍老师回忆,艺员培训中心面向内地招生,由香港无线电视提供资金支持,在华南理工大学校内授课,双方邀请艺术专家对学员进行授课与培训,经过培训的艺术人才以及电视技术人员可以进入TVB工作。一直到1996年共举办了近10期培训班,培养出邵兵等一大批演艺人才。逸夫先生一路走好邵逸夫逝世的消息传到邵先生在故乡浙江多次捐助过的浙江大学,许多师生和校友纷纷用微博、微信等方式表示哀悼和敬意。浙江大学新闻传媒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韦路说:“邵逸夫的名字早已融入人们的生活,向邵老致敬!”淮阴师范学院宣传部部长朱延华翻出了一份20年前的校报,上面在显眼的位置刊登了一则消息我校“逸夫图书馆”落成,编辑是朱延华。朱延华

23、说:“逸夫图书馆建成,从校长到学生精神都为之一振,这将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丰碑。”东南大学宣传部副部长李小男表示,斯人已逝,福泽后人,东南大学师生将永远感念这位致力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慈善家。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吴景泰教授说:“2007年,我亲自参与了逸夫基金投资我校300万元港币的项目,沈航师生会永远铭记这个名字。”同济大学档案馆馆长朱大章说:“近20年来,逸夫楼一直是同济利用率最高的建筑之一。”网友“啖月忽律”说:“我在逸夫楼里扯过皮,拿过奖,看过毕业典礼,读过书。愿老人家走好!”“我们会永远感谢邵先生捐资助教的千秋功业,勤勉求是,严谨治学,为国为民,前行不辍。”浙江大学教育基金

24、会副秘书长顾玉林说。(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本传记的内容包括两部分,主标题“散尽千金济英才”突出主题,副标题“追忆邵逸夫先生”补充传主,两者结合,塑造了捐资助学的邵逸夫先生的伟大形象。B文章开头,“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龙门乡晨阳希望学校校长乐平海心中感慨万千”这段文字既引出下文对邵逸夫先生的介绍,有统领了全文,点出主题。C邵逸夫先生长期支持中国内地和香港的教育科研发展,关注人类科学进步,创立了“邵逸夫基金”和“邵逸夫奖”,迄今捐款金额达到了47.5亿元。D邵逸夫逝世的消息传到邵逸夫故乡的浙江大学,许多师生和校友纷纷用微博、微信等方式表示哀悼和敬意,这是

25、因为邵逸夫先生曾多次捐助过这所大学。E.本文叙述了较多人物对邵逸夫先生的评价,这是对传主的侧面描写,突出了人物形象,凸显了主题,也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使文章具有较强的感染力。(2)邵逸夫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简要概括。(6分)(3)文章中的四个小标题有怎样的作用?试结合文章的内容,做简要分析。(6分)(4)古有李白“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潇洒豪迈,今有邵逸夫先生“散尽千金济英才”的慈悲为怀。结合文本和社会现实,就“千金散尽”谈谈自己的看法。(8分)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阔成”,袁阔成先生将三国

26、讲活了,他那 的讲解将人们带进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代,也带进了他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 演员必须自己内心冷静,才能表现所扮角色的热烈情感,他先得学会不“动于衷”,才能 ,才能把角色的喜怒哀乐生动地“形之于外”。 许昌春秋楼关圣殿正中为高13米、号称亚洲最大的室内关羽神像,关公手捋长髯,微合二目,夜读春秋,宝相庄严, 。A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 绘声绘色 B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绘声绘色C绘声绘色 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D绘声绘色 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俄罗斯外交部网站在3月28日公布的消息中指出,联合国大会在前一天通过的确认克里米亚公投无效的决议无效,并呼吁国

27、际社会共同努力稳定乌克兰局势。 B尽管国际社会伸出援手,但埃博拉病毒仍在西非三国无情肆虐。究其原因,是因为部分病毒发生变异、传染性更强。美国政府表示,有信心阻止疫情在全美范围内大规模爆发。 C不仅韩剧来自星星的你有爱情的美好,有穿越时空的奇思妙想,也有诚实守信、谦恭礼让的传统美德,而且充满了时尚文化元素,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D父母对孩子监护管理的缺失是造成青少年流浪乞讨的根本原因。所以,能否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的监护制度,是解决青少年流浪乞讨问题的重要途径。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瓷上青花与画中水墨一样,都是至雅至精、至美至极的艺术形式,_。_,

28、_,_:_;_;淡到极致,也浓到极致。青花以它的这种独特瓷韵,自蒙元以后,始终是中国瓷器的主流。或明朗宁静,或曲折幽深 具有无法言说的韵味画以墨为韵,瓷以青为贵 或如蓝天白云,或如荷塘月色一如水墨在宣纸上铺展 青花在瓷胎上的色性A B C D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四字词,内容贴切,概括准确。(5分)红楼梦不仅思想深邃,而且善于刻画人物,塑造了一大批艺术形象。这些形象大多性格鲜明,如:林黛玉的_、_。王熙凤的_、_。贾宝玉的_。 17仿照下面例句,另写三句话。(6分)兰因春而存在,而春也因有了兰的幽美,才多了些温煦,少了些清寒。 。 。 。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

29、写一篇以“我读过的一本好书”为题目的记叙文,要求内容充实,感情充沛,不少于800字。(60分)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生命史,“你告诉我你读了些什么书,我就知道你是什么人”。犹太人认为,读书是拯救他们民族的秘密之一。“诗书传家远,忠厚济世长”。读书的民族有未来,读书的个人有希望。永远不要放弃读书,读书使生活变成美文,读书使庸人成为伟人。 高一语文试卷答案1 B (林黛玉关于弹琴的语言论述的是作为“圣人之气”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3分)2 C (错在“这深深影响了以后陶渊明以及唐代的薛易简,李白等人”,相关文字在最后一段,其中并没有薛易简,前段引用过他阐述古琴担负起禁止淫

30、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的文字,但这与庄子道家思想无关)(3分)3 B(A项主客颠倒,应是儒家和道家对古琴的影响,C项琴诀宣扬的是琴曲的道德功用。D项错在和雅)(3分)4C矍然:吃惊注视的样子。(3分)5.B (是描述他的“侠”)(3分)6.A“出身微贱”与原文不符。(3分)7.(1)(他)都放弃不要了,偏要来到荒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给分点:“独”“穷”“岂”“得而然”句意通顺各一分)(5分)(2)认真的兴办学校教育,反复用孝悌的道理教化百姓,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道路上背着或头顶着东西了。(给分点:“谨”“申”“颁”句式句意通顺各一分)(5分)8、(1)诗人登

31、高看到的是一幅肃穆凄怆、肃杀悲凉、空旷辽阔的秋天景象。(2分)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鸣,凄切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回翔。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不尽长江,汹涌澎湃,奔腾而来。(3分)9、“八意”,即八可悲:他乡作客,一可悲;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萧瑟的秋天,四可悲;年已暮齿,一事无成,五可悲;亲朋亡散,六可悲;孤零零的独自去登,七可悲;身患疾病,八可悲。(答一点得一分,答出六点即可)10、(1)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2)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一句一分 共6分)11、(1)DA(答D得3分,

32、答A得2分,答B得1分,答CE不得分。C错在这里“活生生的人”是指笼罩于神话光彩之下的凸显人性本真的人。E错在主旨句)(2)生命短暂(2分)生命力顽强(2分)拟人(1分)举例(1分)(3)亲人,是作者领悟到随意而安的平和与超然;动物,使作者带来异常温暖的感觉;生活与传说,使作品染上了神话色领略神灵之光;梦境,是作者感悟人生道理,从而产生的联想。(答一点得2分,答3点得6分)(4)a.故乡是世界的缩影; b.作者对故乡的爱是永恒的;c.童年在北极村学到的一切,奠定了作者人生基础;d.故乡是作者人生思考与创作精神之源;e.故乡使作者对人生的理解得以升华。(答一点得2分,答4点得8分)12、(1)答

33、案:AE ( 答A给3分,答E给2分,答D给1分,答B、C不给分。 解析:B项表述不准确,其作用仅仅在于引出对传主邵逸夫先生的介绍,而非“统领了全文,点出主题”。C项和原文不符,“赠款金额近47.5亿元港币”而非“捐款金额达到了47.5亿元”。D项说法不够准确,原因解释错误,表示哀悼和敬意的原因有很多,邵逸夫先生的捐助只是其中之一。)(2)答案:邵逸夫先生是一位支持内地、香港教育的爱国人士。他通过“邵逸夫基金”捐资办学,建设设施,还和内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2分)邵逸夫先生是一位低调的实业家。他在日常生活中十分有亲和力。(2分)邵逸夫先生是一位有千秋之功的慈善家。他为国为民,慈悲为怀,关注人类

34、科学,创设“邵逸夫奖”。(2分) (3)答案:四个小标题形成行文线索,统筹全文的材料,突出“捐资助英才”的主题。(2分)四个小标题在材料的安排上形成了递进关系,从捐资助教育、助科研到助英才培养,再到人们对他的感念追思,逐步拓展,使传主的形象越来越立体丰满。(2分)四个小标题使文章结构清晰,逻辑性强,加深读者的印象。(2分) (4)答案:示例一,我认为“千金”无须散尽。(2分)“千金散去”须有资本。李白为诗仙,邵先生是著名实业家,他们有运作千金的魄力,而我们芸芸众生不能也不必。(2分)“千金”并未散去。邵逸夫先生“散尽千金”实为回馈社会,是为了祖国乃至人类的教育事业,我们应该向他致敬。(2分)即

35、使有千金也应节俭,节俭是美德,浪费为可耻。(2分)示例二,我认为“千金散尽”可矣。(2分)“千金散尽”为大义。邵逸夫先生捐资百亿巨资,为教育科研的千秋大业做出了贡献,是一位伟大的慈善家。(2分)“千金散去”显性情。诗人李白在散尽资财,沽酒赋诗时,排忧解愁,得洒脱之本真。(2分)“千金散尽”是态度。生活中,既要注重节俭,更要豪爽大方,不能做金钱的奴隶,千金要为我所用,为我服务。(2分) (解析:此类题目虽然有一定的开放性,但答案必须以文本为依据,即不论从何角度探究,归根结底是基于对文本的准确理解,从文本中提炼观点,切不可空发议论。首先,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了解邵逸夫先生的“散尽千金济英才”的重大

36、意义;第二,结合社会现实,谈对邵逸夫先生的行为的看法;第三,整合形成答案,注意条理清晰。8分;“观点”明确2分;“理由”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13. 答案:C 14. A(A项语序不当,关联词“不仅”应放在“来自星星的你”之后。B项“究其原因是因为”句式杂糅;把“因为”或者“究其原因”删去; D项不合逻辑,两面对一面,前后不一致,应去掉“能否”。)15、答案:B 解析:由第一句介绍瓷上青花具有“至雅至精、至美至极”的特点可知,紧承其后的应是说明瓷上青花的“雅”“精”,所以第一处应填。接着由其“墨”“青”,可知第二处应填。其他四处、的顺序已定,由“淡到极致”,确定在最后。所以后四处应填。16、美貌多情、体弱多病、生性敏感、言行谨慎精明能干、刁钻狡黠、善于逢迎英俊多情、任性率真、敢于反叛(一个空1分,共5分,其它意思近似皆可)17(6分)示例:荷因夏而存在,而夏也因有了荷的淡雅,才多了些凉爽,少了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