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2011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_第1页
南通市2011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_第2页
南通市2011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_第3页
南通市2011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_第4页
南通市2011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南通市2011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南通市2011年的中考物理卷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和南通市中考物理考试说明为依据。/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这些充满时代气息又符合学生发展要求的理念。/同时又全面反映了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要求,不仅考查知识和技能,同时重视了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坚持“稳中有变,变中求新”,“选拔性与导向性”的原则。下面我就从试卷结构、今年中考师生反馈、中考试题特点、考试反映出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四个方面作一下分析。一、试卷的结构1近二年试题的数量、分值及其分布表12010、2011

2、年试题题量与分值分布年份试卷题量分值201021T90201121T90从表1可以看出2011年的试题量跟2010年的题量相同,题型也基本稳定。其共同之处是,减少了记忆性试题、突出了应用性试题和探究性试题,从而延长了学生思考和答题时间。今年中考考虑到了这个因素,时间上比去年延长了半个小时,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2试题所考查的科学内容与能力表2双向细目表题号题型科学内容(探究)能力要求分值1选择题能源A22选择题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A23选择题测量A24选择题声音的特性A25选择题物态变化A26选择题宇宙与粒子A27选择题能量转化A28选择题安全用电常识A29选择题串联电路、欧姆定律对图像意义的

3、定性理解。B210选择题运动和力C211填空题光速与电磁波A212填空题电能表及其参数A313填空题机械功A2机械效率B214填空题质量与密度A2静摩擦力A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A1大气压A115填空题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C616解答题重力与浮力、力的示意图A2光的反射与折射A2滑轮组A217解答题压强、浮力B918解答题串联电路、欧姆定律及电路分析、电功与电功率B919解答题伏安法测电功率、电路的连接、电路故障的分析C720解答题压强与熔点的关系,对学生分析、理解、推理、实验设计能力的考查C821解答题发电机及其能量转化、热值及其计算、速度、功率的计算、对图像意义的定性理解和定量分析。C2双向

4、细目表中能力要求的具体含义是A了解和认识所列的知识内容。能描述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举出例子,在有关问题中能够再认或识别它们。B理解所列的知识内容。能把握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能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能运用知识对相关问题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会收集、整理信息,并能用来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如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区分不同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等。C能独立操作实验仪器;会实验探究。统计表明,2011年的中考物理新课程卷所考查的科学内容中,“物质” 10分,“运动和相互作用” 35分,“能量” 25分,“科学探究” 约20分,均比较合理地渗透在科学内容中。二、今年中考师生反馈经过对部分教师和学生的调

5、查,老师们普遍认为11年中考物理试题整卷难度适中,无论是在课改理念的体现方面还是对整卷的评价,都做得比较好。现在有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是,大部分物理教师对中考试题的评价,已从过去单单看及格率和平均分的高低来评价试题优劣的这样一个传统观念,向是否有利于引导新课程的实施、是否有利于推行素质教育、是否有利于高中学校选拔新生的观念进行转变。很显然,这种转变与我市高度重视新课程培训是密不可分的。三、试题的特点1努力为物理教学提供课程资源,积极引导课堂教学。课程资源是指在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从实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来看,凡是有助于教与

6、学的各种因素都可以归于课程资源,这是一种开放的课程资源观。那种将课程资源物化,认为课程资源就是教科书、实验仪器等实体的认识,是片面的。从教师教学的角度看,好的课堂教学,既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又要有体现教学理念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设计,然而,若缺乏课程资源的支撑,教师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美好的教学设计也只能成为空中楼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课堂教学的首要问题是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可是,单一化课程资源势必会遏制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和有个性的学习。由此可见课程资源是教与学的基础和保障。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是一个十分迫切而又非常重要的课题。如果不否认中考的“指挥棒”的作用,那么

7、我们就应该利用好中考这个“指挥棒”,将初中物理教学导向实践新课程理念和实现新课程培养目标的正确方向上来。我们认为,一份好的中考物理试卷应该努力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尽可能多的物理实验资源:利用常见的简单易得的器材、设计通俗易懂的实验方案、呈现鲜活有趣的实验现象。我们南通市2011年中考物理试卷呈现的素材不但丰富了现有的初中物理课程资源,而且有效地检测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诸多能力,具有较好的导向作用,也是整张试卷中颇具特色的亮点。第14题图(1)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丰富物理教学的资源 例114(6分)小明上完体育课后,从学校小卖部买了一瓶饮料(2)用手握住竖直的饮料瓶不动,如图所示,瓶受到的摩擦力

8、方向 ,大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瓶的重力(3)拧瓶盖时,发现瓶盖侧面刻有一条条竖纹,用物理知识分析瓶盖上刻纹的作用主要是 摩擦力是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规定的一个很简单的科学内容,而饮料瓶是广大学生在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器具。该题表面是考查学生对常见摩擦力的了解,但其内涵却是:学生是否真正用杯子做过类似的物理实验(现行课本中就有利用杯子探究静摩擦力的实验),而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是否就“利用饮料瓶还可以完成哪些物理实验”这样的问题对学生进行过启迪呢?该题向学生暗示着:用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材料可以做成很多物理实验,很多看似简单的生活用具,其中都包含着很多物理原理,形象地说明了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

9、系。例23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空调的额定功率为100W B人的正常体温为42C一名中学生重50N D一支新铅笔的长度为20cm这一题就是生活中的估算类能力题,内容贴近实际生活,它并不需要非常精确地测出物体的物理量,而只需要大致估测出物体某个物理量的值就可解决问题。该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生活经验及认识周围物理现象的能力。这就启示我们:在进行物理教学时,特别是物理单位的教学时,要紧紧的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起来,使同学们能够把课堂上学到的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同时注意从生活中学习物理,把物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加强对中考试题的研究,丰富自身复习教学资源。随着中考命

10、题权力的下放,命题的地域越来越广,大量的生活中的素材被广泛挖掘,无形中加大了中考命题的难度,而11年的南通市中考试卷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去年的和其它省市的一些优秀试题的素材,也不乏一种创新之举。例318(9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定值电阻R0=10,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Rab=50(1)开关S拨到触点1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2 V,则电源电压为多大?(2)开关S拨到触点2时,在变阻器滑片P移动过程中,电压表示数的最小值和R0消耗的最大功率分别是多少? 这道题的电路图大家可能记忆犹新,在10年的35题实验探究题变换而来:(2010年)35(8分)实验室中要测量一个阻值约为数百欧的电阻提供的器材有

11、:电源(电压约5V)、学生用电压表(06V)、电阻箱R(09999 5A)、开关S1和S2、导线若干现要测量待测电阻Rx的阻值,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图(1)小虎进行的实验过程如下:电路连接正确后,闭合S1,将S2拨到触点1时,电压表的读数为U1,则电源电压为 闭合S1,将S2拨到触点2,当电阻箱的阻值调为R0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2,则待测电阻的阻值Rx= 与原题相比,它用具体的数值来代替了原来的纯字母的分析,降低了难度,今年中考,就是对这道题进行变式和深挖。第三小问中,由于没有明确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因而设置了一个小小障碍,对学生的思维也是一个小小的考验。例410.某次演练中,直升飞机

12、悬停于高空,一伞兵(含伞)跳伞后竖直降落,其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在0t1内,伞兵受到的重力小于阻力B在t1t2内,伞兵受到的重力等于阻力C在t2t3内,伞兵运动的机械能不变D在t2t3内,伞兵受到的阻力保持不变该题是从图象的角度考查学生对力和运动的认识,这与10年南通市35题的第4小题是一样的,尽管考查的内容,提供的信息不同,但是对学生图象的分析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是完全一致的。(2010)35(4)若电池板吸收的太阳能只用来提供推动漂浮房前进所需的能量,漂浮房在平静的水面上以恒定功率沿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不变从某一时刻开始,漂浮房受到承平方向的牵引力F随运

13、动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t=50s后,漂浮房以2.5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漂浮房受到的阻力大小为 N,太阳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为 例5 9为了测定潜水艇的下潜深度,科技人员设计了深度测定仪,测定仪的原理图如图所示,R0为定值电阻,F是传感器,其电阻R与潜水艇在海水中的深度h成反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流表示数与潜水艇所在的深度成反比B电流表示数与潜水艇所在的深度成正比C潜水艇水平航行时,电流表示数变大D潜水艇缓慢上浮时,电流表示数变小本题是利用2010厦门市中考的素材,从考查方向来看,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理解;从考试要求来看,本题比原题更具思考性和开

14、放性,素材的外表基本相似,但内在的要求却有着天壤之别。这种命题的思维方法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借鉴!(2010厦门)酒精测试仪可检测驾驶员是否酒后驾车,如图是它的原理图。图中酒精气体传感器的电阻的倒数与酒精气体的浓度成正比,如果测试到的酒精气体浓度越大,那么( ) A、传感器的电阻越大 B、通过传感器的电流越小 C、传感器两端的电压越小D、电压表的示数越大通过本次中考,使我想到,在当前的中考复习当中,常会出现下列两类现象:一是学生的复习资料“满天飞”、很多学生陷入“题海” 不能自拨;二是有些教师由于对中考试题缺乏深入、有效的研究,使得他们无法把握复习教学的重点,教学效率十分低下。11年中考试卷这一

15、小小的变化给我们有如下启示:一是要加强对以往中考试题的研究,提高中考复习的针对性。这主要是因为以往的一些优秀试题,能较好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能较好地覆盖学科主干知识,对学生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教师在平时复习当中,要多让学生接触到这些题,让其得到很好的启迪和锻炼。二是加强对中考的研究、特别是尝试命题以提高教师学科素养。当我们尝试着将以往的一些好的中考题进行简化、变换、组合,就会优化教师学科专业知识结构,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三是教师在复习教学中要加强对中考试题的研究,要善于将历年来比较新颖、优秀的试题进行整理、归类、比较、分析,形成独具特色的试题库,这样既丰富了复习教学的资源,同时也提

16、高了教师驾驭复习课的本领。2科学探究的考查突出过程和方法,体现了物理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科学探究作为物理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是区别于旧课程的显著标志,对于实现“过程和方法”的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探究的考查既不能将其分解为生搬硬套的知识和按部就班的程序,也不能“天马行空”,脱离学生的实际经验、水平和能力。选择有探究价值的科学问题设置情境,考查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运用知识的水平和各种探究能力,既是必要的,也是现实可行的。从实验考查的内容上看有:重要的物理实验仪器(如第12题中的电能表、第15题中的凸透镜、第19题中的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第

17、3题中对长度、温度、功率、重力的了解,第4题中音调,第5题中的宇宙与粒子,第6题中液化,第7题中能量转化规律,第8题中安全用电,第14题中密度与摩擦,第15题中凸透镜成像规律,第16题中滑轮组绕线,第19题中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中电路的连接和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故障处理,第20题中科学探究过程中的猜想与设计等。从实验考查的层次上看有: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原理的考查;简单的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数据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实验方法的运用等。应该说,2011年的中考物理实验试题既体现了对考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考查,又不脱离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际。一是突出了对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的考查。第20题要求设计

18、一个增大压强使冰熔化的实验方案,虽然要求比较高,但它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而在平时的实验教学当中,我们的教师和学生都对此比较忽视,本题旨在告诉我们:要重视对学生的实验综合素养的培养。第19题涉及到实验技能有: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连接常用实验电路,能够正确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能根据现象来判断电路中的故障。本题告诉我们,常规实验中要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对细节要一丝不苟。二是试题注重了对课外活动资源的开发利用,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课外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重要场所,是开发物理新的课程资源的重要途径。11年中考试卷在这方面作了很好的导向:例615.(2)将蜡烛由距透镜9

19、0cm处移至距透镜80cm处的过程中,在光屏上所成的像与透镜间的距离均约为5cm透镜的焦距约为 cm,判断的依据是 凸透镜成像实验是现行教材中一个重要的实验,很多师生都只是把最终落脚点放在成像规律探究上,极少把物理实验过程中一些“生成性”问题当作很好的教育资源来供学生课外探究,其实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有很多有趣并值得探究的问题:如怎样来确定焦距呢?除了书上的方法外,你还能用哪些方法呢?这些问题都是学生进行课外探究的极好资源。例77如图所示,光滑轨道MNP固定在竖直平面内,NP段水平一小球从M点由静止释放运动到P点的过程中,动能、势能的变化情况是AM到N的过程,势能不变BM到N的过程,动能减小C

20、N到P的过程,势能不变DN到P的过程,动能增大看似一个极简单小球从轨道上下滑的情形,由于轨道平面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现象!那么肯定还有很多我们没有发现的现象。估计很多学生在看完此题后都有亲手试一试的想法,有利于激发学生课外探究的兴趣。如果一道试题本身能够达到对考试功能的超越,那将是命题者和物理教师最大的欣慰!可见,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将其蕴含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应是我们每一个物理教学工作者长期探讨的课题。这几道题给我们启示是:作为物理教育工作者,在生活中要有细致的观察能力和敏锐的课程开发意识,若对很多眼前现象“视而不见”,那将丧失很多开发新课程资源的机会。总之,象3、4、5、6、7、

21、8、12、15、16、19、20题等试题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有利于指导初中物理教学特别是实验教学,有利于引导教师重视科学探究,重视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重视学生对于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的理解,进而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也有利于引导教师进行新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3体现了试题的开放性,更强调了试题的综合性,凸显了物理学科“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开放性试题有利于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有利于转变传统教学中将物理知识作为唯一的、僵死的结论告诉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模式与观念,有利于促使物理教学由原来的只重结论转向关注过程与方法

22、。例821(3)测试时,汽车在大小为800N的牵引力作用下,以25m/s的速度正常行驶500m,则此过程中,汽车 A受到的阻力为12000N B行驶的时间为20sC牵引力做的功为3.2108J D牵引力的功率为80kW第3小题中,学生可以从平衡力、功的公式、功率的公式、速度的公式等多角度、多途径、多方法作答,充分体现了开放性试题的特色。此外,南通市2011年的中考物理卷继续对“解答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新的尝试和有益的诠释。今年的解答题呈现如下特点:一、层次分明、梯度明显,兼具保底和选拨双重功能,有很大的区分度。今年综合题有一个共同特点,第一小题都较容易,只要稍有基础的学生通过思考,都能作答,

23、从第二小题开始试题的难度依次加大,对学生的要求依次变高,该编排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我们深受启发。例917(9分)水陆两用坦克的车体呈船形,比普通坦克要大,既可在陆地上行驶,又可在水面上航行已知坦克的总质量m=2.2104kg,取g=10N/kg(1)坦克在水平地面上行驶时,履带着地的总面积S=4m2,求它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的大小(2)坦克在水面上航行时,它受到的浮力大小和排开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第问很容易,学生只要用公式F=G=mg和P=F/S便可以算出压力和压强的大小,稍有基础的学生都能得出正确答案。第问的要求相对高一些,除了要用到“坦克的总质量m=2.2104kg”这个已知条件之外,

24、还要明确当物体处于漂浮状态时,F浮=G这个关系,从而得出正确答案。第问是第问的引申,学生要用到公式F浮=gv排计算,对学生推理、表达、演算都有一定的要求。二、试卷中的“综合题”不仅是题型的综合,同时也是知识和方法的综合,更是能力要求的综合。例1018(9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定值电阻R0=10,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Rab=50(1)开关S拨到触点1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2 V,则电源电压为多大?(2)开关S拨到触点2时,在变阻器滑片P移动过程中,电压表示数的最小值和R0消耗的最大功率分别是多少?题目难度虽然不是很大,但把电路分析、欧姆定律、功率的计算、电压表的作用等方面有机地综合在一起,进行比

25、较全面的考查,颇有创新之举。第21题作为压轴题,是本卷的一个亮点。以“汽车发动机”为载体,巧妙地把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及能量转换、热量的计算、功率的计算等综合在一起。汽车发动机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的物体,但其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却又都是学生十分熟悉的,创设一个陌生的物理情境,而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凭借所具备的能力去进行探究,是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考验,这也正是新课程理念所追求的目标!本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学生要正确完成这道题,必须具备如下能力:较强的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识题和识图)、较深刻的理解能力、严谨的分析推理能力(公式的推导)、准确的计算能力等。学生在看题目的过程中本身又是一个“再学习”的过

26、程。学生通过这样一个特殊的“再学习”过程,对题目中的信息进行整合、优化处理,再借助在平时学习中所积累的知识和所具备的能力去解决它。这样就能够最大程度地达到区分出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试题选拔性功能的目的。第21题四个小题梯度十分明显,呈现出由简单了解到复杂计算、由低层认知到高层次选拔的功能。第小题,学生只要根据题干的提示,结合发电机的知识,就能正确得出答案;第小题,要求学生根据表格中提供的信息,计算出燃油的质量,再根据热量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本小题对学生的表格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第问要求学生根据平衡力的知识、速度的公式、功及功率的计算,要求学生有很强的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比较严

27、瑾的分析推理能力等;本题的第问的选拨功能很强,要求学生根据材料中提供的信息,来判断开启发电机进行测试的图线,它实质上考查学生的方法、能力的迁移。运用已有的方法对未学过的知识进行探究,这就是该题独特的品位所在!本题也表明:物理知识仅仅是一个载体,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素质则是我们最终的目标!所以,本题只是以“发动机”为载体,对学生多项能力的全方位考核,对考生的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11年中考解答题给我们的两个启示是:一方面,学生通过解答,收获的也许不仅仅是试题的正确答案,在学生心灵深处萌生出的“物理是有用的、物理是有趣的”以及“物理无处不在”的意识,正是现代物理教育的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另一方

28、面,考基础知识不等于考机械记忆,学科思想和方法并不是游离于基础之外,而是蕴涵于基础之中。如果把物理知识视为果肉,那么蕴涵在“果肉”之中的物理的“内核”就是学科思想和方法。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劳厄曾指出:“教育无非是所有的知识全部忘掉后所剩下的。”如果我们认同这种观点,那么我们不妨追问,剩下的究竟是什么?应该是能力、是素质,归根到底是科学的思想方法。果肉会腐烂,而内核却可以生根发芽,甚至成长为参天大树!倘若这道题因为素材在“课外”,难度有所提高,使部分学生不适应了,那么,这正是新课程背景下的中考所要引导的!4试题加强了与科学、技术、生产、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

29、会”的课程理念。11年出现了大量联系科学、技术、生产、生活实际和学生经验的试题,努力创设能引起学生兴趣和联系实际的情景,试卷取材广泛,处处散发出浓郁的生活和时代气息。试卷中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试题就有15个,占到总题量的5/7。最有代表性的如第1题“新能源”、第3题“空调的额定功率、人的正常体温、中学生重50N 、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第4题“探究音调”、第6题“物态变化”、第8题“安全用电”、第9题“深度测定仪”、第11题“电磁波”、第12题“电能表”、第13题“用杠杆提升重物”、第14题的“饮料瓶”、第15题“凸透镜”、第16题“鸡蛋悬浮”、第17题“坦克”、第20题“金属丝切冰”、第21

30、题“汽车发动机”等等。这些都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社会间的密切联系,拉近了物理与现实生活、生产以及科学技术间的距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物理学的巨大应用价值,较好地体现了“物理是有用的,物理是有趣的”思想。同时能积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养成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激发探究的乐趣,从而对物理教学有良好的导向作用。5对如何在试题中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目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学科渗透”做了有益的尝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的一维,其重要性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等同的。通过考试命题来实现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虽然存在许多困难,但应作为命题者

31、不懈的追求。南通市2011年中考物理试卷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第1题、21题从物理学角度力图渗透“能源危机意识”和“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第4、6、8、12、14、15、20、21题意在引导学生“乐于探索身边事物的物理学原理”;第17题“水陆两用坦克”、第9题“深度测定仪”等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关爱生命”; 12题 “电能表”、13题“杠杆提升重物”;21题“汽车发动机”的意在引导学生“有将物理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这些试题充分地挖掘了物理知识的人文教育价值,切实发挥了试题的教育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渗透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好物理的积极性,在试卷中适时体现了对学生进

32、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也渗透着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以及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目前的命题技术,学科间的综合特别是物理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尚难以较好地实现。但“学科渗透” 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本卷对如何实现学科渗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如第10题的“气体浓度”、第10、11、21题借助数学的函数图象知识来考查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第30题通过汽车的有关知识考查电和磁、压强、能量、功率等知识。这些有关学科渗透的试题虽然为数不多,但它们却为整个试卷增色不少,成为了本卷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四、考试反映出的问题及应对策略从考试结果反馈,学生不能灵活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释自己

33、身边物理现象,对科学探究各个要素的运用仍不得要领,面对探究性试题感到束手无策。利用综合知识解决物理问题能力差,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普遍不强,这些问题是学生在考试中失分的主要原因。总结经验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夯实双基教学,联系生活实际。“知识和技能” 是教学的重点内容。概念和规律则是物理教学的重中之重。只有理解了基本概念,掌握好基本规律,才能去解释一些物理现象和解决实际的物理问题。而对概念的复习不能死记硬背,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着重去理解。同时在复习中,要全面去梳理课本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要把物理知识从具体的情景中抽象出来,再还原到具体情景中去。在平时教

34、学中,要防止从概念到概念,从规律到规律,从练习到练习的教学方法,要密切联系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生产、科技的实际,要将物理知识情景化,物理情景理性化。选择贴近初中学生所熟悉的知识或生活实际设置问题,消化基本概念。瞄准初中物理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和方法设置问题,理解物理规律。围绕课本插图精心设计相关联的基础题,激发学生学习双基的内在动力。让学生的学习和复习过程联系生活实际,使“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真正在课堂上生根、开花、结果。2注意过程方法,提高应变能力。在新课程理念中,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所获得的知识、技能有着同等重要的位置,正所谓“鱼”与“渔”的关系。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使学生逐渐学会积极主动地自主获取知识,并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解题时一定要详细分析物理现象发生的整个过程。要抓住过程分析不放松,例:受力分析、运动分析、电路分析、光路分析、物态变化分析等,在分析过程中要善于捕捉有用的信息,去伪存真,确定解题方向和思路。同时,要引导学生总结课本中学到的物理研究方法和物理思想等,如:累积求微的方法;等量转换的方法;理想化物理模型的思想;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