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龙江妇科诊治滑胎的经验_第1页
10龙江妇科诊治滑胎的经验_第2页
10龙江妇科诊治滑胎的经验_第3页
10龙江妇科诊治滑胎的经验_第4页
10龙江妇科诊治滑胎的经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龙江韩氏妇科诊治滑胎的经验汇报人:刘丽杭州2015.11 龙江韩氏妇科流派,是全国64家中医学术流派建设单位之一。至今,已传承180余年。起源于韩氏先祖韩儒林,昌盛于第三代传人韩百灵,发展于韩延华及现代传人,现已六世相传,名医辈出,享誉四方。龙江韩氏妇科 韩百灵老师从医执教80年,是龙江中医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中医妇科创始人,1937年与高仲山等人创立了汉医学会。1948年组建了哈尔滨特别市中医讲习班。编写中医妇科学,并亲自任教,为龙江中医教育开启了先河。建国初期,即为“龙江四大名医”之一。中医药大学唯一的功勋教授,他为龙江中医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医妇科泰斗韩百灵全国首批中医教授全国第一位

2、中医妇科博士生导师第一位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妇科学的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创立了“肝肾学说”发展了“同因异病,异病同治”的诊疗体系中医妇科泰斗韩百灵 韩延华教授是全国首届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国家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黑龙江省名中医、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首批流派建设单位龙江韩氏妇科流派负责人。 韩延华教授在继承家父韩百灵老师“肝肾学说”基础上,精研历代医家对肝与冲任理论的论述,通过数十年的临床实践和系统性的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肝主冲任”的理论。韩氏第四代传承人代表韩延华 1. 具有深远的家学渊源; 2. 注重文化底蕴的培养; 3

3、. 熟读经典,博采众长; 4. 遵古不泥古,创新理论; 5. 严谨治学,业精于勤; 6.提倡预防,且养生有道。 龙江韩氏妇科流派文化特点 “肝肾学说”学术思想起源于内经 根据女性特有的生理病理特点而提出肝肾学说以肝肾为本,以精血为用肝所藏之血旺盛与否,其疏泄功能是否正常,皆与女性健康密切相关“肝为女子先天”,所藏之血,除营养全身之外,并注入血海治疗妇科疾病过程中,从精血互生、乙癸同源理论出发进行辨析肾源于先天,禀受于父母,受后天水谷之精微的不断补充,才能旺盛通过经络与冲任二脉及胞宫紧密相连,从而才能发挥其藏精和主生殖的生理功能 肝肾之间,息息相通,相互制约,协调平衡。生理上相互制约,病理上相互

4、影响。肾阴不足,引起肝阴不足,“水不涵木”导致肝阳偏亢;反之,肝血不足,可致肾精亏损,肝火过盛下劫肾阴,致肾阴不足。 韩氏临证,对凡由肝肾阴虚所引起的诸多病症,均以滋补肝肾,调理冲任为主,提出养肾之阴,敛肝之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根本法则。 基于此理论基础,创制了百灵育阴汤,该方诸药皆入肝肾二经,与其肝肾学说相得益彰,以该方灵活加减,用于治疗由肝肾阴虚引起的妇科诸疾。肝肾学说 “同因异病,异病同治”的学术思想启蒙于金匮要略,韩氏治病首先着眼于证,如果同一疾病表现出不同的证候,治疗方法就会有所不同;而不同的疾病,只要证候相同,便可用同一方法进行治疗。韩氏临证时即突出了“同因异病”的辨证理论,用

5、药上体现了“异病同治”的方法。 韩氏继承、发展和创新了“同因异病,异病同治”的理论,提出“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气虚血虚”、“气滞血瘀”的辨治体系,紧密联系实践,常以一方加减于变化之中,治疗诸多妇科疾病,使该理论得以升华并予以新的内涵和生命力。同因异病,异病同治 肝主藏血,冲为血海,二者蓄藏血液不可分割。血液的运行又有赖于肝的疏泄。肝的疏泄,一则疏泄气机,二则疏泄血液。 肾藏精,主生殖,肾的封藏功能必须与肝的疏泄功能相互协调,一藏一泄,方能完成妇科特殊生理功能。 在经络方面,肝经与任脉交会与曲骨穴。肝气的疏泄功能正常,有助于任脉的通盛。因此,在任脉的生理功能活动中,肝气的协助作用也是十分

6、重要的。肝主冲任理论内涵韩氏妇科诊治滑胎经验 滑胎病出自清代医学家叶天士:“有率屡孕屡堕者,由于气血不足,名曰滑胎。”而后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有:“若怀胎三五七月,无故而自堕,至下次受孕亦复如此,数数堕胎,则谓之滑胎。”此后滑胎用了这一病名。滑胎病名探源诸病源候论:“若气血虚损者,子脏为风冷所居,则气血不足,故不能养胎,所以致其数堕。候其妊娠而恒腰痛者,喜堕胎也。” 傅青主女科中所云:“大凡妇人之怀妊也,赖肾水以荫胎,水源不足,则火易沸腾水火两病,胎不能固而堕矣”。医宗余鉴妇科心法要诀:“孕妇气血充足,形体壮实,则胎气安固。若冲任二经虚损,则胎不成实,或因暴怒伤肝,房劳伤肾,则胎气不固,易致不

7、安无故而胎自堕,致下次受孕亦复如是,数数堕胎,所谓之滑胎。多因房劳太过,欲火煎熬,其胎因而不安,不可不慎者也。”古代医家对滑胎的认识 韩氏认为,肾为五脏之根,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主生殖,为封藏之本;女性生殖功能的发育、成熟与衰退,关键在于肾气的盛衰,故肾虚是产生滑胎的主要原因。韩氏对滑胎的认识 肾阴为诸阴之本,诸脏皆赖以濡之;肾阳为诸阳之源,诸脏之阳全赖以温煦、化生,故肾中阴阳平衡,精气旺盛,才能维护妇女的正常妊娠。 反之,先天不足,肾阴亏虚;或大病、热病伤及肾阴;或五志化火,子盗母气,累及于肾,或房事不节,早婚多产,暗耗肾阴。 禀赋不足,肾阳虚弱,或寒湿之地,日久伤及肾阳。最终导致肾气不足

8、,肾阴亏虚,肾中阴阳失调而屡屡发生滑胎。韩氏对滑胎的认识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已时下,故能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而坏而无子也。”五脏之中与妊娠关系最为密切者肾脏也。肾为五脏之根,受五藏六腑精而藏之,而主生殖,为封藏之本。 “从肾论治滑胎”理论基础 明赵养葵在医贯中指出:“五脏之真,惟肾为根。” 明张介宾言:“肾为阴阳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从肾论治滑胎”理论基础景岳全书妇人规上卷:“凡妊娠之数见堕胎者,气脉亏损而然况妇人肾以系胞,而腰为肾之府,故胎妊之妇最虑腰痛,痛甚则坠,不可不防

9、” 由于胎儿久居母体赖气以载之,血以养之,冲任以固之。当肾气不足,肾精亏虚,则不能固胎、养胎之时,便可见妊娠少腹疼痛,胎动不安,如有下堕之状。 “从肾论治滑胎”理论基础 1.未病先防,预培其损 滑胎多由胎漏、胎动不安进一步发展而成,或小产之后调养不当,久则伤肾,冲任失固,遂成屡孕屡堕。属妇科疑难病、多发病。临证中立“补肾填精”为防治滑胎之根本大法。 景岳全书妇人规篇有云:“故凡堕胎者,必当查此所伤之由,而切为戒慎。凡治堕胎者,必当查此养胎之源,而预培其损,保胎之法无出于此。”首先明确提出了“预培其损”的滑胎防治原则。后世医家遵循这一原则,在孕前固本,调理冲任,其目的是防患于未然,预防滑胎再次发

10、生。由此可见,从肾入手对滑胎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韩氏妇科治疗滑胎总则 2.已病防变,辩证施治 经效产宝认为:“安胎有二法,因母病以动胎,但疗疾,其胎自安,又缘胎有不坚,故致动以病母,但疗胎则母缓。其理甚效,不可违也。”后世景岳全书进一步指出“盖胎气不安,必有所因去其所病,便是安胎之法。”无论母病、胎病,去病安胎是中医治疗滑胎大法。 谨遵古训奉行治病与安胎并举,防止疾病的传变,辨证施治,灵活加减。韩氏妇科治疗滑胎总则 韩氏强调从肾论治滑胎,以滋阴补肾,或益肾填精为主,同时兼顾气血、冲任的调治。 “从肾论治滑胎”治则肾气亏损型主症:屡孕屡堕,甚至如期而堕,平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神疲倦怠,气短懒言

11、,夜尿频多;舌质淡,苔白,脉沉弱治法:补益肾气,固冲安胎方药:寿胎丸(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减 菟丝子15g 续断15g 桑寄生15g 阿胶15g 白术15g 杜仲20g 覆盆子15g 山药15g 适应证:适用于肾气亏损型滑胎辨证论治肾阳虚型主症:屡孕屡堕,甚至如期而堕,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便清长,面色晦黯;舌淡,苔白滑,脉沉细而迟治法:补肾助阳,固冲安胎方药:补肾安胎饮(中医妇科治疗学)加减 人参10g 白术15g 杜仲20g 续断15g 益智15g 阿胶15g 艾叶10g 菟丝子15g 补骨脂15g 狗脊20g 鹿角霜10g 巴戟天15g适应证:适用于肾阳虚型滑胎辨证论治肾阴虚型主症:屡孕屡

12、堕,甚至如期而堕,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两颧潮红,口燥咽干,面赤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滑而数治法:补肾填精,固冲安胎方药:百灵育阴汤加减 熟地黄15g 白芍15g 山茱萸20g 山药15g 川续断15g 杜仲20g 桑寄生15g 海螵蛸15g 怀牛膝15g 阿胶(烊化)15g 龟甲15g 生牡蛎20g 甘草5g适应证:适用于肾阴虚型滑胎辨证论治 韩氏认为滑胎病因多由于小产后不甚调养,久则伤肾,冲任失固,遂成屡孕屡堕。 治疗上提出“补肾填精”是防治滑胎之根本大法。运用“百灵育阴汤”为主方。韩氏经验方百灵育阴汤百灵育阴汤是在寿胎丸基础上化裁而成:熟地黄补肾培元,滋阴养血,生精补髓;白芍养血

13、和营,缓急止痛,与熟地黄配伍,增加熟地黄补血养营之功;杜仲、续断、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和血脉,安胎;山茱萸、山药补肝益肾,健脾固精,山茱萸温而不燥、补而不峻,既补阴、又补阳,能藏精气固摄下元,山药药性平,补肾健脾,益气养阴,二药合用,先后并补。龟甲、阿胶、海螵蛸、牡蛎均为血肉有情之品,非草木之药可比,益精血而固胎元;怀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引血下行通利血脉,防止补中腻膈。全方配伍具有滋阴补肾,养血填精,固冲安胎之功。韩氏经验方百灵育阴汤偏于气虚者加人参、黄芪、白术大补元气,以阳中求阴;偏于血虚者加鹿角胶、何首乌、当归以增强养血益阴之力;偏于阳虚者加巴戟天、补骨脂补肾助阳而益精气;偏于气阴两虚者

14、,加黄芪、女贞子益气补虚,阴阳两补,更有助于阴血化生;韩氏经验方百灵育阴汤若恶心呕吐,口干甚者,去海螵蛸、甘草甘温收涩之药,加姜竹茹、沙参滋阴生津,降逆止呕;见阴道流血者,加炒地榆、墨旱莲凉血止血,以固胎元;见虚热者加地骨皮。韩氏经验方百灵育阴汤 本方既可用于滑胎治疗,还可用于肝肾阴虚而致的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间期出血、崩漏、月经过少、月经后期、闭经、绝经前后诸证、胎漏、胎动不安、胎萎不长、子眩、子痫、产后痉病、不孕症等病。 此法既符合中医学的整体观,也体现了韩氏“同因异病、异病同治”的学术特点。韩氏经验方百灵育阴汤 实验研究发现, 习惯性流产大鼠CD4+淋巴细胞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CD

15、8+T 淋巴细胞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CD4+/ CD8+比率较正常妊娠组高, 这说明习惯性流产与CD8+细胞数量下降有关, 提示其细胞免疫功能存在调节障碍。采用中药“育阴灵冲剂”治疗后, 细胞免疫状态发生了明显改变, 表现为CD8+浓度明显上升,CD4+/CD8+比率明显下降与正常妊娠组水平接近。进一步证明CD8+T细胞及CD4+/CD8+比率在维持正常妊娠中的重要作用。 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证实,“百灵育阴汤”可以使卵巢、子宫增重;促进卵泡发育;抑制实验动物子宫平滑肌收缩,稳定子宫内环境;降低实验大鼠子宫内膜Th1/Th2比例,通过调节子宫内膜的表达,调整子宫内膜的容受性,能降低妊娠大鼠外

16、周血CD4+T淋巴细胞的浓度, 同时提高CD8+T细胞的水平, 有利于妊娠的维持和发展,从而达到保胎的目的,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实验研究王某,女,28岁,1991年12月出诊。病史:该患者婚后1年,近足月顺产一男婴,婴儿存活2天。以后4年内连续发生堕胎、小产4次,一般发生在人参7、5、3个月之间,每次滑胎月份逐渐提前。曾经中西医多处医治,效果不佳。查男女双方染色体无异常;母儿血型无排斥现象;宫颈、子宫正常。末次发生在1990年5月。近1年余,一直避孕。其患形体虚胖,动则汗出气喘,平素腰酸,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五心烦热,口干少欲饮水,大便秘结,舌红苔薄,脉沉细。既往月经规律。医案举例一医

17、案一诊断:滑胎辨证:证属肾气不充,精血亏损所致。治法:预培其损,补肾填精。告知患者,暂避孕数月,先予中药调治。方药:熟地黄15g,续断15g,桑寄生15g,山药15g,杜仲15g,白芍20g,五味子15g,地骨皮15g,牡蛎20g,阿胶(烊化)15g,龟甲20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医案一二诊:1992年1月5日。患者自诉腰酸、汗出、五心烦热等证明显好转,仍有头晕耳鸣,口干,大便秘结,舌脉同前。 方药:上方减牡蛎20g,加麦冬15g、枸杞子15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三诊:1992年1月20日。汗出、五心烦热已除,口渴不甚,大便通畅。惟有腰酸、头晕未解,并时有乏力,舌淡红

18、,脉缓而无力。知其标证已去,本虚已显。应以扶正为主。 方药:上方减麦冬15g,加女贞子15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四诊:1992年2月7日。诸症悉除,无所苦,月经于2月2日来潮,询问何时可以怀孕。告知再进月余,并以自然现象喻之:“欲要花枝叶茂,土壤须要肥沃。”该患者遵医嘱又服30剂。五诊:1992年3月21日。患者告知月经过期半月余,择食喜酸,恶寒,倦怠,切其脉象略滑缓,舌尖偏红,此乃受孕之征象。由于该患者以往发生多次流产,且月份较大,故需长期治疗,韩老为减其患者久服汤药之苦,令汤丸交错服用,投一料草药,为细粉末,蜜炼成二钱重丸,每次1丸,每日3次。汤方仍以补肾填精,固冲安胎为原则,随

19、证加减,隔日1剂,早晚服,并让其放松紧张的情绪,视病证变化再诊。其患因盼子心切,十分配合治疗,遵医嘱服用至孕后28周时,告其可以停服药物。但患者恐惧发生早产胎儿不能存活的现象,坚持药物防治,故又嘱咐再服15剂,每周2剂,1剂服两天。医案一1992年11月28日患者来院进行产前检查,超声提示:妊娠38周,头位,双顶径91mm,胎心142次/分,胎盘成熟度级,羊水最大径40mm,正常单活胎。12月10日顺产一男婴,婴儿体重7.8斤,哭声响亮。 【按语】此案婚后5年,数次堕胎,且时间逐渐提前,以致精血暗耗,肾气亏虚。正如景岳全书言“屡见小产、堕胎者,多在三个月及五月、七月之间,而下次之堕必如期复然,

20、对其病机,汪石山云:“胎堕太多,气血耗甚,胎无滋养,故频堕”。据其病证,当以“预培其损”为原则,益肾填精,调理冲任,待气血充盛,肾气坚固之时再思孕育,孕后积极保胎,避免精神过于紧张,保持心情舒畅,慎起居,避风寒,孕后前3个月禁房事,劳逸适度,方可保母婴安康。 赵某,女,40岁,某部队干部家属,1972年10月5日初诊。 病史:患者15年前妊娠50天,因随军来哈尔滨不便,行人流术。术后调养不当,经常头晕,腰酸,疲劳,自用肾气丸等药。以后十几年中,先后怀孕5次,均在3个月左右无任何缘故而发生自然流产,已不想生育,却又怀孕,现停经47天,尿妊娠试验阳性。经友人及家人的劝说又动保胎之念,故求医治之。问其现症,腰痛如折,头晕目眩,视物不清,手足心热,夜晚加重,大便23天一行,略干,舌淡红,脉细。医案举例二 诊断:滑胎。辩证:证属肾精不足,阴虚内热,扰动胎元所致。治法:清虚热,兼补肾气,固冲安胎。方药:熟地黄20g 生地黄20g 白芍20g 枸杞子20g 何首乌15g 阿胶(烊化)15g 银柴胡20g 地骨皮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