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单元_新闻_8_甘地被刺_第1页
第2单元_新闻_8_甘地被刺_第2页
第2单元_新闻_8_甘地被刺_第3页
第2单元_新闻_8_甘地被刺_第4页
第2单元_新闻_8_甘地被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甘地被刺甘地甘地,1869 年 10 月 2 日生于印度西部卡提阿瓦半岛的博尔本德尔。他从小熟读印度教经典,1888 年到伦敦大学攻读法学,四年后学成归国,先后在孟买、拉杰科特担任律师。1893 年 4 月,甘地为处理一起债务纠纷来到南非,在那里参加了当地反对种族歧视、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在南非的 21年中,他最终形成了一整套非暴力主义的理论,非暴力运动也取得了初步胜利。1915 年,甘地回到印度,当时他已是一位很有声望的社会活动家,很快成为印度国大党的实际领袖。1919 年,面对英国殖民当局否决印度自治要求、制造阿姆利则惨案和工农群众不断掀起的反英浪潮,甘地发动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成为

2、这一运动的开创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主张用和平的合法手段取得自治。1947 年 8 月 15 日,在印度联邦宣布成立之际,制宪会议特意向被称为“过去 30 年来的向导和哲学家、印度自由的灯塔”的甘地致以崇高的敬意。可是此刻,这位伟人却因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自己未能使印度人团结起来而自责,在加尔各答绝食一天,并从早到晚在手摇纺车上纺纱,当时他已 78 岁。距此 5 个多月之后,这位老人遇刺身亡,终年 78 岁。1字音识记sotndo(1)单音字zhnzhnchnmxu(2)多音字xi2字形识别刺剌摩磨堪勘3词语积累顶礼膜拜:顶礼,两手伏地,用头触及崇拜者的脚;膜拜,跪在地上,两手加额而拜。都是

3、佛教徒拜佛时最尊敬的礼节。后形容对人极端崇敬。多用于贬义。忧心忡忡:形容忧愁不安的样子。悲恸欲绝:悲痛得将要断气了。形容非常悲痛。摩肩接踵:摩,摩擦。踵,脚后跟。接,碰。肩碰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刹那霎时】刹那霎时二者都表示极短的时间,常在句中作状语。“刹那”侧重于“一瞬间”,“霎时”侧重于“一会儿”。“刹那”可作宾语,“霎时”则不能。例:他记得爆炸的一_,“就像地震,轰的一声”,之后他就晕了过去。在 300 米赛道的起跑线上,随着一声发令枪声响起,_战鼓齐擂,喊声阵阵,十条龙舟如离弦之箭飞速向前。1印度民族运动领袖、圣雄甘地被印度教极右派分子刺杀,印度各界人士极度悲痛,虽然孟买等

4、地发生了一些骚乱,但各宗派之间空前团结,这充分体现了印度民族_。文章运用倒叙手法,扣人心弦。精神的巨大凝聚力2 甘地是印度人民心中的“圣雄”,这篇新闻既写_,也写_。事情巨大,悲痛巨大。作者除采用了“_” 结构,还在句式上,尤其在自然段的写法上一反写重大事情的集中、酣畅、大篇幅,而是以小巧、平实取胜。圣雄死的过程他死的影响倒金字塔要点一:掌握消息的结构特点1这篇消息的导语包含了哪些要素?导语部分的作用是什么?【点拨】消息的导语一般包含人物、时间、事件、经过、结果等要素。消息导语的作用主要是统领全文。这篇消息的导语包含了以下要素:人物:甘地;时间:今天;事件、经过:被一名印度教极端分子行刺身亡;

5、结果:印度举国上下悲恸欲绝,惊恐不安,孟买爆发了骚乱。 作用:简明扼要地摆出消息中最重要、最新鲜、最吸引人的事实,便于读者迅速及时地了解消息的主要内容,并吸引读者进一步读完全篇。导语是全文的提纲,统领了全文。2这篇消息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点拨】联系本消息的具体内容从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特点方面进行分析。这篇消息采用了“倒金字塔”结构,也就是倒叙的方式。其特点就是:最重要的、最新鲜的、最吸引人的信息放在最前面(第211 段),然后放次重要的信息(第 1215 段),相对来说最不重要的放在结尾(第 16 段)。要点二:把握人物形象1.甘地遭到枪击前的一刹那间,说:“你来晚了。”怎样理解这句话?

6、这句话表现了甘地怎样的品质?【点拨】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及甘地的品质,须结合写作背景和甘地的有关知识分析。这句话是针对刺客说的,表明甘地已经预见到了这样的结局,并且认为这样的事情在很早之前就有发生的可能了。这句话表现了甘地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表现了甘地勇于为国献身的高贵品质。2.甘地是玛妮的祖父,为什么她却对悲痛的人群说是“巴普(父亲)死了”呢?【点拨】甘地是玛妮的祖父,玛妮却说“巴普(父亲)死了”,这似乎不合常理,但联系当时的背景,就可以理解玛妮这样说的心情了。从血缘关系上看,甘地确实是玛妮的祖父,但从印度民族独立的事业看,他却是民族运动的领导者,是先驱,被称为“国父”,因此,甘地的死去也是

7、国父的逝世。玛妮说这话时,不是以一个孙女的身份,而是以一个印度国民的身份。这句话既体现了她的悲痛心情,又体现了她对祖父被人们尊为国父的自豪感。具体可感的细节描写文本提炼文中很多细节描写都很具体,如当人们知道甘地遇刺身亡的消息后,“有的小声抽泣,有的号啕大哭,有人设法从高墙上爬过去,希望最后看一眼这位圣雄”,这几句话生动地描写了人们的悲痛。当人们瞻仰甘地的遗容时,文中写道:“波拉宫阳台的窗子被打开了,有人把甘地的遗体抬了出来。当遗体被安放在椅子上面对人群时,人们像潮水般涌向前去。明亮的探照灯光,照射着甘地满布皱纹的宁静的褐色面容。他那血迹斑斑的长袍,被人用一块白布遮盖起来。”这段描写具体可感,让

8、人对伟大的甘地产生崇拜、敬重的感情。技法点拨所谓细节描写就是对细小的环节或情节进行描写。细节描写有人物细节描写、环境细节描写、物品细节描写、情节细节描写等。人物细节描写又分肖像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等。一篇作文,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那么在一篇文章中怎样才能写好细节呢?1分割法。就是将写作对象根据需要分成有机联系的几个部分或前后相连的几个细小的动作或环节来写的方法。如: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

9、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选自林黛玉进贾府)这是一个人物细节描写片段。这则材料具体细腻地刻画了王熙凤的肖像,并且通过肖像的描写,透露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肖像描写根据表达的需要分为服饰和容貌两个内容。在服饰方面,又分头饰、裙饰和服装三个要点,极力铺陈王熙凤集珍珠宝玉于一身的华贵之气;在容貌方面,则着重写她那一双“三角眼”,两弯“吊梢眉”,含春威不露的“粉面”,未启先笑的“丹唇”,表现她美丽的外表后边隐藏着的精明和狡黠。这则材料曹雪芹如果不将写作

10、对象(王熙凤的肖像)分为几个具体的方面来写,人物就不会被塑造得这么生动形象。2修饰法。就是在描写对象的前边或后面通过添加修饰语句进行描写的方法。如: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鲁迅孔乙己)“衫”前加一“长”字进行修饰,“衫”后进一步修饰:“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是长衫可又脏又破,长期不洗不补,既说明孔乙己很穷,只有一件长衫,又说明他很懒,连洗补衣服都不肯动手。不肯脱下这么一件长衫,是唯恐失去他读书人的身份。这个服饰的细节描写,揭示了孔乙己懒惰而又死爱面子的特征,把孔乙己的社会地位、思想性格和所受教育揭示得十分深刻。3修辞法。是指通过使用修辞手法来进行细节描写的方法。常用的修辞法有比喻法、夸张法、排比法等。如:哥,黝黑的皮肤,粗壮的胳膊像一头健壮的牛;哥,粗声粗气,蓬乱的头发,像一匹任劳任怨的马;哥,沉默寡言,起早摸黑,像一只拉磨的驴。都说哥是捡来的,因为哥像一个只要有饭吃就像牲畜一样拼命干活的家中唯一的劳力。风轻轻地划过身边,传来哥喘气的声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