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詹天佑》教学设计 _第1页
2022年《詹天佑》教学设计 _第2页
2022年《詹天佑》教学设计 _第3页
2022年《詹天佑》教学设计 _第4页
2022年《詹天佑》教学设计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泾原黄花华兴小学王秀丽名言名【设计理念】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 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 趣。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发学 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前谈话:师: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 袅袅炊烟”,你们也说 几个这样的词。师:老师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课件出示:徐徐清风淙淙流水依依杨柳萋

2、萋芳草皎皎明月灼灼霞光皑皑白雪绵绵 春雨 师:这些词都是描写美丽的景物。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这些词 语,对写作一定有帮助。一、揭题导入 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的伯 牙绝弦。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进一步了解文言文,喜欢文言文。这篇课文只用了77 个字, 却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感人故事,现在我们就一同走进这个故事。二、初读感知,体会韵味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2指名读文,其他同学仔细听,也可以跟着默读。(教师正音,“ 哉” 平舌音;“ 得” 是多音字读“意呢?你在读书时有没有读不好的句子?)d ”。还有哪些字要注伯牙善鼓琴, 钟子期善听

3、。 伯牙鼓琴, 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 善 哉,峨峨兮若泰山! ”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 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3齐读课文。小结:有进步,看来古文多读几遍就不难了。古文要读出节奏和 韵味来也不难,只要我们在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就能读好。可以用“/”画出停顿。我想如果你们理解了课文内容,会读的更好的。三、初解绝弦 1读课题,你是怎么理解的?理解“ 绝” 和“ 绝弦” 的意思。2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 伯牙绝弦” ?(预设答案:乃 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总结学习方法: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以及不能机械的翻译 应

4、该学会变通)4伯牙为谁而绝弦?(板书:钟子期 介绍:俞伯牙和钟子期都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人)5篇古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自学、交流)6全班汇报:A、 理解“ 善哉” 表示感叹,用现在的话还可以怎么说?1)前面的两个 “ 善” 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 “ 善” 可以怎么说?(预设答案:啊!好啊! )2)“ 善哉” 相当于现代的什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 好啊”还可以怎么说?(预设答案: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 )由此可以看这里的“ 善哉” 表示赞叹。B、“ 哉和兮” 都是语气助词,没有具体的解释。C、“ 善” 在课文中出现几次,意思一样吗?(4 次 理解同字不同 意的现象,体会擅长说明什么)D、刚

5、才他说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高山,就能弹出来, 哪个字是心里想到的意思?(板书:志)体会二人心灵相通 E、还有哪个字也是这个意思的?(板书:念)(小结同意不同字的现象,说明中国的汉字多么丰富)7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一讲,看谁讲的生动。四、感悟知音(一)何为知音1)伯牙为什么绝弦呢?2)他们是什么关系?(好朋友,知音)从哪儿能感受到他们是知 音呢?看图 :此时两个人完全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了。他们互相的欣赏 着,互相的赞美着。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3)从何处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4)善听的子期不仅仅从伯牙的音律中听出高山流水,还听出了伯 牙像山一样的志向,像海一样的胸怀。5)想象说话 既

6、然说伯牙善鼓琴, 那善弹的伯牙一定不仅能用音乐表现出高山流水,还能表现很多美好的景物。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 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回答: 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 )6)这正是:“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 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 友必能领会,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 知音。而不论伯牙志 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子期必 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二)相遇相知。1伯牙当时已经是楚国著名的音乐家,你说他还会缺少赞美吗?他为什么独独把子期看作知音?(预设答案: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 钟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 )2那么,别人对他

7、的赞美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说)你能想 象别人那种空虚的赞美吗?(学生自由说)当伯牙听见别人那些不着边际的赞美的时候,你能体会到什么心情吗?3那时的伯牙心中一定有一种渴望,渴望什么?他一定忍不住在 心里无数次地发出呼唤,他呼唤什么?4终于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钟子期!面对如此善听 的子期,面对这样难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预设答 案:快乐。激动。充满希望。欣慰。 )他一定会对子期说什么?5知我者,子期也!这时的伯牙与子期,你觉得他们还仅仅是 一对音乐方面的知音吗?(预设答案:他们还是生活上的知音。是人生的知音。)6知音的相遇是心灵的交融,是快乐的,幸福的。但是,人间 的知音,

8、真是太少了,让我们通过读书再来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和那份柔情。(练读课文,感受知音欢聚的融洽与欢乐。)(三)知音之死。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学生读:“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1子期死,伯牙怎么就会认为世上再无知音了呢?能够感受到 什么?(预设答案:1因为子期能听懂伯牙的琴声。2因为他们之间就像亲人一样。 3感情深厚 )2可以想象,当善鼓琴的伯牙,志在高山,没有人会像子期说 峨峨兮若泰山。当伯牙志在流水。没有人会像子期说 洋洋乎若江河。当他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心情会是怎样的?(预设答案: 1失望。 2寂寞。 3 、忧虑。生 4渴望。 )3子期死了,

9、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经不堪承受。这 种无人能够倾诉的痛苦,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破琴绝 弦,终身不复鼓!在这里伯牙“ 绝” 的仅仅是“ 弦” 吗?他在断绝琴 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预设答案: 1断了他的前程。2断了他的心弦。3断了他的希望。 )4这句话是故事的结果,也点明了中心思想。当你理解了伯牙此 时的心情,请再读这句话。(指导朗读)五、深悟绝弦 1、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中,用生动的笔 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出示诗歌学生读: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

10、!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三尺瑶琴为君死,此曲终兮不复弹!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2从这首短歌中,你能体会出什么?3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于是摔琴断弦,决心再也不弹琴,留 下了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 (出示课文)六、回味绝弦 1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 山流水。(播放高山流水乐曲,请学生欣赏)2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面对伯牙的 痛苦与绝望,你想对他说什么?3老师忍不住在想,其实,我们每个人难道不

11、是在苦苦寻觅吗?有道是“ 千古知音最难觅”,如果遇到了知音,我们应该珍惜 也许一无所获,但是事情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追求。愿你们能从这个故事 中感受到人生的温暖。 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再读课文,试着背诵)七、扩展 1出示关于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的诗文,如“ 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 欲觅知音难上难。 ” 宋代王安石伯 牙诗:“ 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疑。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 高山深相知。” 再如唐代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诗:“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这些诗都是写琴曲的高妙,听琴的乐趣,或者比喻高妙的作品或知音、知己等。2出

12、示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之交淡如水”“ 莫逆之交” “ 士为知己者死”“ 管(仲)鲍(叔牙)之交”“ 刎颈之交”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忘年之交” “ 患难之交” “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 酒 逢知己千杯少” 等。3学了这篇古文你有什么感受。如:你是否有知音,为什么把 他作为知音?当你感到沮丧、孤独、忧郁、快乐亦或是处于危难的时候,最需要的 就是能有一两个知音相伴左右。所以,如果你寻到了与自己情趣相投 的知音时,请大家一定要珍惜。世界上最难寻觅而又最易失去的是朋 友(知音)。作业 收集体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句

13、月光曲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 1生字:芬、券、盲、纯、汹。2新词:幽静、纯熟、陶醉、断断续续、水天相接、记录、微波 粼粼。3重点段:第 8、9 自然段。(二)能力训练点 1理清脉络,概括段意。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学会分辨事物和联想。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从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贝多芬的思想感情。(三)德育渗透点 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习贝多芬的卓越才华,更要学习他的善良和爱 心。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一)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事物引起的 联想?主要通过抓重点段落,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来解决。(二)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既是 教学重点,也

14、是难点,主要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包含的意思来解决。三、课时安排 三课时四、教学活动设计(一)回答课后设计的思考题,勾画重点词句。(二)自学重点段,讨论、交流分辨事物和联想。(三)观察幻灯片,发挥想象,说说贝多芬创作月光曲时穷 兄妹俩陶醉的情形。(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配乐朗读)。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2通读全文,理清脉络,概括段意。(二)整体感知月光曲是一首世界著名的钢琴曲。本文写的是一个传说,生 动地记叙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三)目标完成过程1激趣导入,板书课题。放录音月光曲。同学们,刚才我们听了一首世界著名的钢琴曲,谁知道这首钢琴曲的名字叫什么?(对,

15、月光曲。)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呢?今天, 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传说 月光曲。板书课题。什么叫传说呢?“ 传说”能不是这样。,民间流传的说法,意思是可能是这样,也可2检查预习,质疑问难。(1)指名朗读课文(分节朗读) ,正音。(2)生字(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会组词):(3)新词:幽静:偏僻、清静。纯熟:指功夫深,技能熟练。陶醉: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记录:本指把听到的话或发生的事写下来。课文指贝多芬把刚才弹奏的月光曲写成曲谱。断断续续:时断时续,本文指琴声不连贯。水天相接:水和天连接在一起。微波粼粼:水清澈的样子。微小的波浪闪闪发光。(4)质疑问难,教师点拨。 (简介贝

16、多芬)3配乐朗读或范读课文,学生自悟。(1)说说课文写的是什么事,主要内容是什么?(课文写德国音 乐家贝多芬在一个小镇上为皮鞋匠兄妹弹琴的事,主要是写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 )(2)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景中创作的?把文中讲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内容找出来,做上记号,然后读一读。4理清脉络,概括段意。(1)再读课文,想想本文按总起、传说可以分为几部分。本文可分两部分:第一段( 1)总起。介绍贝多芬,点明题意。第二段( 210)传说。详细介绍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2)找学生读传说部分,按传说的起因、经过、结果把第二部分分层,并归纳层意。第二部分可分三层:第一层( 2)讲贝多芬散步时听到一所茅屋里传

17、出钢琴声。第二层( 39)讲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一曲后又即兴创作并弹奏月光曲。第三层( 10)讲贝多芬“ 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 把曲子记 录了下来。(四)课堂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明确目标 1了解月光曲创作的经过,体会创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2理解课文内容,分辨事物和联想。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重点、难点及目标完成过程1复习检查:指名读课文,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本文主要写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创作谱写月光曲的经过。)2教师点拨,突破重、难点:(1)学习第一段。齐读课文,思考:从这一段中你学懂了什么?(学懂了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 了解到作家生活的年代, 引出月光曲 的传

18、说。)(2)学习第二段。指名读第一、二层,思考回答:a贝多芬是在怎样的环境里散步?是什么吸引了他的注意?b从兄妹俩的谈话中, 你能看出什么?贝多芬听了兄妹俩的谈话 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他会怎样想?怎样做?c贝多芬弹的第一首曲子是什么?一曲弹完了,为什么又弹一 曲?(a贝多芬是在秋夜,莱茵河畔一个小镇的幽静的小路上。时断时续的琴声吸引了他的注意。b从兄妹俩的谈话中,可以看出兄妹俩亲密友爱,互相关心、体谅,手足情深。贝多芬听了兄妹俩的谈话很 感动,他想我一定要为姑娘弹琴,于是轻轻地推开门进屋。c贝多芬 弹的第一首曲子是盲姑娘弹不好的那首曲子。一曲弹完了,贝多芬听 到盲姑娘激动的赞美,想到盲姑娘不仅爱

19、音乐,而且懂音乐,从琴声 就能分辨出弹奏的人是我,想不到在这儿遇到了知音,因此贝多芬也 很激动,决定再为盲姑娘弹奏一曲。)出示幻灯片:阅读重点段第 问题:a贝多芬看到了什么?8、9 自然段,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b贝多芬按起琴键来弹的是什么?他弹的和看到的有什么联系?c皮鞋匠听着琴声,好像看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 觉?d皮鞋匠看到妹妹脸上的表情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说盲姑娘“ 仿 佛也看到了” ?讨论、交流、点拨提高:a贝多芬看到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 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还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 穷兄妹俩。这些都是他看到的实在事物。b贝多芬按起琴键来弹的

20、是月光曲。他弹的是由他看到的实在事物产生的联想。因为茅屋里的一切和穷兄妹俩使贝多芬想到,美 好的音乐应当给予穷苦的然而爱好音乐的人们,就像清幽的月光洒进 茅屋一样,这样的联想,使他按起琴键来。他用乐曲把这种思想感情 表达出来了。c皮鞋匠听着琴声,好像看到了月光下的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 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 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 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这 些都是皮鞋匠听到美妙的琴声产生的联想。d皮鞋匠看到妹妹脸上的表情想到“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 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在月光照

21、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 这是皮鞋 匠从妹妹的表情中产生的联想。因为盲姑娘眼睛瞎了,是看不见的,但是她懂音乐,能理解、感受贝多芬弹奏的内容,她听得入神了,所 以说她“ 仿佛也看到了”。指导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第二层。(注意体现出穷兄妹俩不同的语气,盲姑娘与贝多芬的不同语气。例如,盲姑娘想听贝多芬演奏的不同语气,皮鞋匠因买不起入场券的 隐隐痛楚,盲姑娘懂事地安慰哥哥以及贝多芬说明来意时诚恳、热情,盲姑娘听完一曲后的赞美、惊喜,贝多芬见盲姑娘认出自己的深深激 动等,都要读得恰如其分、真实感人。)(三)课堂练习 1找出八、九自然段中哪些是看到、听到的实在事物,哪是由实际事物产生的联想。分别用“ ”“

22、 ” 标在书上。2说说贝多芬创作月光曲时感情的变化过程。(贝多芬同情 穷兄妹俩,贝多芬被盲姑娘所感动,即兴弹奏月光曲,抒发自己遇到知音而激动的思想感情。 )第三课时(一)明确目标1学习第二部分第三层。2回归全文,归纳中心。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二)目标完成过程1复习检查。(1)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齐读指名读)(2)说说文中哪些是看到、听到的实际事物,哪些是由实在事物 产生的联想。2学习第二部分第三层。(1)齐读第 10 自然段。(2)默读、思考:穷兄妹俩完全被音乐陶醉了,想想他们会是什么样子?(打出 幻灯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启发学生想象,用一段流利的话把穷

23、兄 妹俩陶醉的情形表达出来。 )(一阵风把茅屋里的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 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 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 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处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 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 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 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 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大海,在月光照耀下波涛汹涌、向岸边涌过 来、涌过来 兄妹俩如痴如醉,深深地被美妙的琴声所吸引、感染,贝多芬曲终人去,

24、他们居然没有及时发现。贝多芬悄然而来,悄然而 去,给兄妹俩带来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和一次美妙的艺术享受。)此时的贝多芬又怎样?情感有了什么变化?(贝多芬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月光曲记录了下来。从“ 飞奔” 一词可以看出贝多芬的心情异常激动,他要把月光曲记录下来的心情也非常急切。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10 自然段。(要把兄妹俩被琴声陶醉、贝多芬异常激动的语气读出来。 )(3)回归全文,归纳中心。(让学生依据板书快速浏览全文,然后讨论、交流。)本文记叙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创作、谱写月光曲的传说,表 现了贝多芬卓越的才华,表达了贝多芬对劳动人民和大自然的热爱。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放演奏带,让学生边听边进入情境,展开丰富的联想。 )(1)整篇课文应该用徐缓、抒情的基调读。(2)贝多芬弹奏的月光曲的内容:最初月亮升起,平静的海 面上洒遍了银光,这时用舒缓的语气读;继而月亮升高,穿过微云,这时用逐渐增强、有曲折的语气读;接着风起浪涌,宁静完全被破坏 了,这时用高昂激越的语气读。可以齐读、指名读,反复练习,把握好语气、感情。必要时教师 示范读,以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目的。4指导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教师引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