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心电图检查教案_第1页
第六章--心电图检查教案_第2页
第六章--心电图检查教案_第3页
第六章--心电图检查教案_第4页
第六章--心电图检查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教 案系部: 教研室课程名称健康评估学时8层次、专业授课方式多媒体授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授课章节第六章 心电图检查教学目标1掌握正常心电图。2熟悉异常心电图。3了解电解质、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4学会心电图机的正确使用方法。5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内容第六章 心电图检查第一节 心电图基本知识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心电图导联体系正常心电图心电图测量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常见异常心电图心房肥大、心室肥大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律失常

2、电解质、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电解质紊乱药物影响心电图的描记、分析和临床应用心电图描记心电图的分析方法与步骤心电图的临床应用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难点:常见异常心电图的判断。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案例导入、启发讨论式、情境教学使用教具多媒体基本教材参考书目基本教材:健康评估董红艳等主编,同济医科大学出版社参考书目:诊断学万学红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课后小结教学反思课后作业1记忆本章重点内容.2完成本章课后作业。教学内容 情景导入患者,男,48岁。因突发心慌2小时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体格检查:血压160/95mmHg,心率180次/分,心律整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3、,余无异常。工作任务1.患者可能的诊断是什么?2.为明确诊断需要做什么检查?第一节 心电图基本知识心脏在机械收缩之前,首先产生电激动。心脏电激动所产生的微小电流通过人体组织传导至体表。如果在体表不同部位放置两个电极,分别用导线连接至心电图机,即可将体表两点间的电位变化描记下来,形成一条连续的曲线,即为心电图。一、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正常心电活动起始于窦房结,兴奋心房的同时经结间束传至房室结(激动在此处延迟0.050.07s),然后循希氏束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顺序传导,最后兴奋心室。这种先后有序的电激动的传播,引起一系列电位变化,形成了心电图上的相应波段,分别称为P波、QRS波群、T波、U波和PR

4、段、P-R间期、ST段、Q-T间期。二、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一)心电图各波段的命名1. P波 最早出现的幅度较小的P波,反映心房除极过程电位与时间变化。2PR段 从P波结束到QRS波开始称PR段。反映心房复极、房室结、希氏束的电活动。3. P-R间期 P波和PR段合称P-R间期。反映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4. QRS波群 反映心室除极的全过程。5ST段 反映心室早期的缓慢复极的电位变化。是从QRS波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线段。由于心肌复极早期的电位变化速度慢、幅度小,因此在心电图上不能形成具体波形,只表现略高于或略低于基线的平段。6T波 反映心室晚期快速复极的电位与时间变化。正常

5、情况下T波常与QRS主波方向一致。心室复极时间过程缓慢。7J点 QRS与ST段的交点。8Q-T间期 代表心室除极与复极过程的总时间,是从QRS波起点至T波终点间的时间。9U波 紧跟T波后一较小的波,振幅很小,其方向多少和T波一致,发生机制不明,多认为可能与心肌的后激动电位有关。(二)QRS波群的命名QRS波群呈多种形态,已统一命名如下:首先出现的位于参考水平线以上的正向波称为R波; R波之前的负向波称为Q波; R波之后的第一个负向波称为S波;S波之后的正向波称为R波;R波之后的负向波称为S波。依此类推R、S波等的定义。根据各波的幅度大小,以英文字母的大小写形式来表示:波形大(波幅0.5mV),

6、书写时用大写字母Q、R、S表示;波形小(0.5mV)则用小写字母q、r、s表示;同一导联中,若波幅小于最高波幅的1/2,记为小写英文字母。三、 心电图导联体系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已形成了一个由Einthoven创设且目前被广泛采纳的国际通用导联体系,称为常规12导联体系。(一)肢体导联包括标准肢体导联、及加压肢体导联aVR、aVL、aVF。(二)胸导联包括V1V6导联。第二节 正常心电图一、心电图测量(一)心电图记录纸心电图是直接描记在由纵线与横线交织的小方格纸上。小方格的各边均为1mm。纵向距离:代表电压,用以计算各波振幅的高度或深度。当输入定准电压为1mV使曲线移位10mm时,每2条横线间(

7、1小格)代表0.1mV。横向距离:代表时间,用以计算各波和各间期所占的时间。若按25mm/s的走纸速度来描记心电图时,每2条纵线间(1小格)代表0.04s。(二)心率的测量测量心率,只需测量一个R-R(或P-P)间期通过计算即可得出:每分钟心率=60/R-R(或P-P),如R-R间期为0.8s,则心率为60/0.8=75(次/min),或按R-R或P-P间距查表。(三)振幅的测量测量正向波的高度时,应自参考水平线的上缘垂直地测量到该波的顶端;测量负向波的深度应自参考水平线的下缘垂直地测量到波的底端;若为双向波,则以正负相加的代数和计算之。(四)时间的测量测量P波和QRS波时间,应分别从12导联

8、同步记录中最早的P波起点测量至最晚的P波终点;以及最早QRS波起点的测量至最晚的QRS波终点;P-R间期应从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中最早的P波起点至最早的QRS波起点;Q-T间期应是12导联同步心电图最早的QRS波起点测量至最晚的T波终点的间距。(五)心电轴的测量1测量方法 最简单的方法是目测法,根据、导联QRS波主波方向可快速地初步判断心电轴是否正常。也可采用计算法和查表法,判断心电轴。目测法判断心电轴导联主波导联主波心电轴向上向上不偏向上向下左偏向下向上右偏向下向下不确定2临床意义 正常心电轴的范围为0+90之间;心电轴位于0-90范围为心电轴左偏;位于+90+180范围为心电轴右偏;位于-9

9、0-180之间为心电轴极度右偏或称为“不确定心电轴”。(六)心脏的循长轴转位正常时V3 4导联的R/S大致相等,为左、右心室过渡波形。顺钟向转位时,正常在V3出现的波形转向左心室方向,即出现在V5、V6导联上。逆钟向转位时,正常在V3出现的波形转向右心室方向,即出现在V1、V2导联上。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一)P波 1形态 P波的形态在大部分导联上呈钝圆形,有时可有轻度切迹。P波方向在、aVF、V4V6导联中均向上,aVR导联向下,其余导联呈双向、倒置或低平均可。2时间 正常人P波时间小于0.12s。3. 振幅 P波在肢体导联一般小于0.25mV,胸导联一般小于0.2mV。(二)P-

10、R间期 从P波起点至QRS波群起点,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心率在正常范围时,成年人的P-R间期为0.120.20s。(三)QRS波群 代表心室肌除极的电位和时间变化。1形态(1)肢体导联:一般、导联的QRS波群在没有电轴偏移的情况下其主波向上,aVR导联的QRS波群主波向下,可呈QS、rS、rSr或Qr型。aVL和aVF导联QRS波群变化较多,可呈qR、Rs、R型或rS型。(2)胸导联:自V1至V6的移行规律是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变浅。其中V1、V2导联多呈rS型,R/S1,V5、V6导联多呈qR型或Rs型,R/S1,V3、V4导联多呈过渡区波形,R/S1。2时间 正常成人一

11、般不超过0.11s,多数在0.060.10s。3振幅 (1)肢体导联:正常人aVL导联的R波小于1.2 mV,aVF导联的R波小于2.0 mV,aVR导联的R波小于0.5 mV。 (2)胸导联:V1导联的R波不应超过1.0 mV,Rv1Sv5不应超过1.2 mV,V5导联的R波不应超过2.5 mV,Rv5Sv1在男性中不应超过4.0 mV,女性中不应超过3.5 mV。4Q波 除aVR导联外,其他导联Q波的振幅不超过同导联R波的1/4,时间1.5mV、 RaVL1.2mV或RaVF2.0mV或RI+SIII2.5mV;胸导联RV5或RV62.5mV或RV5+SV13.5mV(女)或4.0mV(男

12、)。(2)可出现额面心电轴左偏。2右心室肥厚 心电图特征:(1)右心室高电压:V1导联R/S1,呈R型或Rs型,重度右室肥厚可使V1导联呈qR型(除外心肌梗死),V5导联R/S1或S波加深;RV11.0mV 或RV1+SV51.05 mV ;导联 RaVR 0.5 mV或R/q或R/S1。(2)额面心电轴右偏+90o,显著肥厚者可+110 o。二、心肌缺血(一)心肌缺血的心电图类型1缺血型心电图改变 当心内膜下心肌缺血时,在相应的导联上常表现出高大直立的T波。心外膜下心肌缺血时,此时面向缺血区的的导联表现出T波倒置,甚至对称或倒置逐渐加深。由于这种倒置深尖、双肢对称的T波多在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时

13、出现,又被称为冠状T。2. 损伤型心电图改变 当持续心肌缺血时,还可出现损伤型ST段改变。当心内膜下心肌损伤时,ST向量背离心外膜面指向心内膜,使位于心外膜的导联ST段表现为下移0.05mV,而当心外膜下心肌损伤时(包括透壁性心肌缺血),ST向量指向心外膜面导联,引起ST段抬高0.10.3 mV。(二)临床意义心肌缺血的心电图可仅仅表现为ST段改变或者T波改变,也可同时出现ST-T改变。临床上可发现约一半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未发作心绞痛时,心电图可以正常,而仅于心绞痛发作时记录到ST-T改变。约10%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在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可以正常或仅有轻度ST-T改变。三

14、、心肌梗死心电图的特征性改变及其演变是确诊心肌梗死诊断和判断病情的主要依据。(一)心肌梗死的基本图形1. “缺血型”改变 当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后,最早出现的变化是缺血性T波改变。通常缺血最早出现于心内膜下肌层中,因而面向缺血区域的导联出现高而直立的T。若缺血发生在心外膜下肌层,则面向缺血区域的导联出现T波倒置。2. “损伤型”改变 如果缺血比较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就会出现“损伤型”图形改变,主要表现为面向损伤心肌的导联出现ST段逐渐抬高,并与T波融合,形成弓背向上高于基线的单向曲线。此种改变于心肌供血改善后仍可恢复。3. “坏死型”改变 由于心肌梗死主要发生于室间隔或左室壁心肌,致使初始0.03

15、s0.04s除极向量背离坏死区,所以心电图表现为面向坏死区的导联出现异常Q波(时间0.04s,电压同导联R波1/4)或呈QS波。(二)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演变与分期根据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的演变过程可分为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近期)和陈旧期(愈合期)。超急性期(早期)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数分钟后,首先出现短暂的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心电图上产生高尖T波,以后迅速出现ST段呈上斜型抬高或弓背向上型抬高,与高耸直立T波相连。急性期 心肌梗死后数小时至数天,一般持续数天至数周,是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心电图表现为:出现异常Q波或QS波 ;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抬高显著者可呈单向曲线,继而逐渐下降至基

16、线或接近基线;直立的T波逐渐降低,可演变为缺血型冠状T波,并逐渐倒置达最深。坏死型Q波、损伤型ST段抬高和缺血型的T波倒置在此期内可同时存在。亚急性期(近期) 心肌梗死后数周至数月,心电图表现为:抬高的ST段基本恢复到基线;坏死型Q波持续存在;心电图的主要演变是倒置的T波逐渐变浅。陈旧期(愈合期) 心肌梗死数月之后,心电图表现为:T波恢复正常或倒置趋于恒定不变,仅残留有异常Q波或QS波,此期异常Q波或QS波是心肌梗死的证据。一般梗死后的异常Q波将持续存在,但也有部分病例坏死型Q波变小甚至消失。(三) 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一般根据心电图上哪些导联出现异常Q波或ST段的移位来确定心肌梗死的部位。心肌

17、梗死定位诊断心肌梗死部位导联前间壁V1、V2、V3前壁V3、V4、V5广泛前壁V1、V2、V3、V4、V5侧壁、aVL、V5、V6下壁、aVF正后壁V7、V8、V9右室V3R、V4R四、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正常心脏激动起源于窦房结,并沿传导系统下传,使房室顺序协调地收缩舒张,完成心脏泵血功能。当各种原因引起心脏激动的起源、频率、节律、传导与激动顺序异常,称为心律失常。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最简便、较精确的方法。(一)心律失常的分类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肌细胞的自律性、传导性、兴奋性改变紧密相关。根据其发生机制,心律失常可分为三大类:1激动起源异常(1)窦性心律失常(2)异位心律2激动传导异常(1)传

18、导障碍(2)异常传导途径3激动起源异常和激动传导异常同时存在 最常见的是并行心律。(二)窦性心律与窦性心律失常 1窦性心律 凡是起源于窦房结的心律称为窦性心律。成人正常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为:P波呈钝圆形,在I、II、aVF、V4 V6道联直立,aVR导联倒置;P波有规律出现,频率为60100次/min(婴幼儿可达130150次/min);P-R间期0.120.20s;P-P间距固定,同一导联上P-P间距相差100次/min。可伴有P-R间期、QRS及QT时限都有相应缩短,有时伴有继发性ST-T改变。3. 窦性心动过缓 心电图特征:具有窦性心律的特点;心率0.12s。5窦性停搏 心电图特征:具

19、有窦性心律的特点;规律的P-P间距中突然出现P波脱落,形成长P-P间距,且长P-P间距与正常P-P间距不成倍数关系; = 3 * GB3 窦性停搏后常出现逸搏或逸搏心律。6.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心电图特征:持续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0.12s,T波方向常与QRS主波方向相反;代偿间歇完全,即期前收缩前后的两个窦性P波间距等于正常P-P间距的2倍。(2)房性期前收缩:起源于心房的异位搏动点的期前收缩称房性期前收缩。心电图特征:提前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略不同;P-R间期0.12s;提前出现的QRS波形态多正常;代偿间歇多不完全。(3)交界性期前收缩:起源于房室交界区的异位搏动点的期前收缩称交界

20、性期前收缩。心电图特征: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形态多为正常;逆行P波可出现于QRS波群之前(P-R间期0.12s)、之后(R-P间期0.20s)或者与QRS相重叠不易辨认;代偿间歇多完全。2. 病因 期前收缩可见于吸烟、疲乏或饮用浓茶及酗酒后等生理情况,但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等。此外亦可见于急性感染、心脏手术、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低血钾、洋地黄过量等情况。3. 临床意义 一般来说,期前收缩往往是“良性的”心律失常,但亦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则可能是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等严重心律失常的先兆,危险性较大。又如风湿性心脏病二

21、尖瓣狭窄患者,出现频发房性期前收缩常为心房纤颤的前驱。(四) 异位性心动过速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1)心电图特征:连续出现3个或3个以上快速均齐的QRS波群,形态及时限正常(当伴有室内差异传导时,QRS波群变宽);心率160240次/分,节律绝对规则;P波往往不易辨认;常伴有继发性ST-T改变。(2)病因及临床意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发生在健康人或原有预激综合征心电图表现者,亦可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心肌梗死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其临床意义取决于基本病因、心率、持续时间等。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发生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一般不引起严重后果。但发作持久、频率过快或原有心脏病患者,可出现血压下降、

22、眩晕、心绞痛、晕厥、心力衰竭等。2.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1)心电图特征:连续出现3个或3个以上快速、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限常0.12s;心室率150220次/分,节律可稍不规则;常没有P波,如能发现P波,其频率比QRS波群频率慢,且P-R间期不固定,形成房室脱节;常伴有继发性ST-T改变;偶尔心房激动夺获心室(QRS波群提前出现,形态似窦性心律)或发生室性融合波(QRS波群形态介于窦性心律与室性异位心律之间),是诊断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最重要的依据。(2)病因及临床意义: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多见于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风湿性心

23、脏病、心肌病、药物中毒(如洋地黄)、电解质紊乱等。偶尔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其临床症状的轻重与发作时心室率、发作持续时间长短、心脏原来的功能状况有关,常可发展为致命的室扑或室颤,对心脏功能影响严重,易出现严重的血压下降、休克或急性泵衰竭,甚至死亡。(五)扑动与颤动1心房扑动及颤动(1)心房扑动的心电图特征:P波消失,代之以形态、间距及振幅规整呈锯齿样的扑动波(F波),频率250350次/min;房室传导比例多为2:1、3:1或4:1,心室律规则(有时传导比例不固定,此时心室律可不规则);QRS波形态和时限正常。(2)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征: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不一颤动波(f波),频率35

24、0600次/min;心室律绝对不规则;QRS波形态和时限正常。(3)病因及临床意义: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主要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常见病因如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少数心房颤动无原因可寻,称为特发性心房颤动。心房颤动对心排血量的影响较心房扑动严重,心房颤动时,整个心房失去协调一致的收缩,心搏出量下降,久之易形成附壁血栓。2心室扑动及颤动(1)心室扑动的心电图特征:P、QRS与T波不能分辨,代以较匀齐、宽大、连续的正弦波,其频率为200250次/min。(2)心室颤动的心电图特征:P、QRS与T波消失,代以形态、频率及振幅均完全不规则的连续波动,频率200

25、500次/min。(3)病因及临床意义:心室扑动及颤动则多见于严重的心脏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各种疾病的终末期等。心室扑动时,心脏失去排血功能,心室扑动常不能持久,不是很快恢复,便易转为心室颤动。心室颤动时,心室完全失去收缩能力,呈蠕动状态,相当于心室停搏,患者迅速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无法测到,常为心脏病或其他疾病临终前的表现,应立即进行抢救。(六)心脏传导阻滞1房室传导阻滞 (1)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征:成年人P-R间期0.2s(老年人P-R间期0.22s);或两次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心率没有明显改变,P-R间期延长超过0.04s。每个P波后均有一

26、相关QRS波。(2)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征:主要表现为部分P波后出现QRS波群脱漏。按脱漏的特点分为两型:1)二度型房室传导阻滞:亦称莫氏型。心电图表现为P-R间期逐渐延长,R-R间距逐渐缩短,直至脱漏一次QRS波群;漏搏后传导阻滞得到一定恢复,P-R间期又趋缩短,之后又逐渐延长,直至再次心搏脱漏,如此周而复始地出现,又称为文氏现象。2)二度型房室传导阻滞:亦称莫氏II型。心电图表现为P-R间期固定不变(可正常或延长),部分P波后脱漏QRS波群。(3)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即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表现为P-P间距和R-R间距各自保持固有的规律性,P波与QRS波群互不相关(P-R间期不固定

27、),P波频率大于QRS波群频率。(2)病因及临床意义:一般一度或二度型房室传导阻滞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可见于正常人。二度型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多见于病理情况,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药物中毒及传导系统退行性变等。一般阻滞部位越低,阻滞程度越重,危险性越大。2心室内传导阻滞 (1)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特征:QRS波时间0.12s; V1、V2导联呈rsR型,或M形波,此为最具特征性的改变;I、V5、V6导联出现宽而粗钝的S波时限0.04s;avR导联呈QR型,其R波宽而有切迹;继发性ST-T改变,即T波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若符合上述特征,但QRS波群时间0.12s,称为不完全性右束支

28、传导阻滞。(2)左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特征:QRS波群时限0.12s,V5、V6导联R峰时间0.06s;V1、V2导联呈宽而深的QS波或rS波, V5、V6导联R波增宽、顶峰粗钝或有切迹;心电轴可有不同程度的左偏;继发性ST-T改变,即T波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若符合上述特征,但QRS波群时间0.12s,称为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3)病因及临床意义:最常见的病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也见于高血压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肺原性心脏病、心肌炎及心肌病等。右束支细而长,较左束支易发生阻滞,故可见于少数健康人。左束支短而粗,由双侧冠状动脉分支供血,不易发生传导阻滞,如有发生,多提示心肌弥漫性

29、病变。(七) 预激综合征1. WPW综合征 又称经典预激综合征。心电图特征:P-R间期0.12s;QRS波增宽,时限0.12s;QRS波群起始部有粗钝预激波(delta波);P-J间期一般正常;多有继发性ST-T改变。2. LGL综合征 又称短P-R综合征。心电图特征:P-R间期5.5mmol/L,称为高钾血症。心电图特征:早期:T波高耸;Q-T间期缩短。中晚期:室内传导延缓,QRS波群均匀性增宽;心房肌受抑制可无P波,称之为“窦室传导”; 出现缓慢、规则、愈来愈宽大的QRS波群,甚至与T波融合,发生心脏停搏或室颤,Q-T间期可延长。2 低钾血症 正常血清钾浓度为3.55.5mmol/L,当血

30、钾浓度3.5mmol/L时,称为低钾血症。临床上低钾血症较高钾血症多见。一般而言,血钾浓度低于2.53.0mmol/L时才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心电图特征:ST-T段变化,即T波降低、平坦或倒置,ST段压低0.5mV;U波增高,可达0.1mV或超过同一导联上T波的振幅,出现T-U融合呈双峰状;Q-T间期一般正常或轻度延长,表现为Q-T-U间期延长;出现各种异位性室性心律失常。 3. 低钙血症 正常血清钙浓度为2.252.58mmol/L。当血钙浓度低于2.25mmol/L时,称低钙血症。心电图特征:ST段平坦、延长,致使Q-T间期显著延长;直立T波变窄、低平或倒置;很少发生心律失常。5. 高钙血

31、症 当血钙浓度超过2.58mmol/L时,称高钙血症。心电图特征:ST段缩短或消失;Q-T间期缩短;T波低平或倒置,可伴有U波增高;偶见窦性心动过速、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等,严重者可发生室颤。二、药物影响(一)洋地黄对心电图的影响 1洋地黄效应心电图特征 ST-T改变:在以R波为主的导联上,先出现T波低平、负正双向或倒置,伴有ST段下斜型压低,ST段与T波融合呈“鱼钩型”;Q-T间期缩短。使用洋地黄后心电图出现的“鱼钩型”ST-T改变仅说明患者在接受洋地黄治疗,并不代表洋地黄过量或中毒。类似于洋地黄效应的ST-T改变,亦可见于未接受洋地黄治疗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室肥大、心肌炎或心肌病患者

32、。为避免诊断发生混淆,在使用洋地黄之前应描记一次心电图,以便前后对照。2洋地黄中毒心电图特征 主要有房性心动过速合并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心动过速伴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和室性心律失常。其中室性期前收缩为洋地黄中毒最常见(尤其是二联律或三联律、频发性及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二)奎尼丁 奎尼丁是临床上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IA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心电图有明显作用。1奎尼丁治疗剂量时心电图特征Q-T间期延长;T波低平或倒置;U波增高;P波稍宽可有切迹,P-R稍延长。2奎尼丁中毒时心电图特征Q-T间期明显延长;QRS时限明显延长;心律失常,如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窦性静止或窦房阻滞,严重者可发生扭

33、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室颤。(三)其他药物如索他洛尔及乙胺碘呋酮等也可使心电图Q-T间期延长。第五节 心电图的描记、分析和临床应用一、心电图描记1. 环境与设备 = 1 * GB3 检查室要温暖,避免因寒冷导致肌电干扰。 = 2 * GB3 使用交流电源的心电图机必须接地线。 = 3 * GB3 心电图机附近不要放置其他电器。 = 4 * GB3 检查床不能过窄,避免病人紧张导致肌电干扰。2患者准备 = 1 * GB3 患者休息片刻,取平卧位进行检查,除急症外一般应避免饱餐或吸烟后检查。 = 2 * GB3 对患者简明扼要说明心电图检查的目的和方法,嘱其四肢平放,肌肉松弛,记录过程中不能移动四

34、肢及躯体,必要时需屏气记录胸导联心电图。 = 3 * GB3 检查前按照申请单核对姓名。3. 皮肤处理 将患者两手腕屈侧腕关节上方约3cm处,及两内踝上部约3cm处,涂抹导电胶或盐水,也可用乙醇仔细擦净皮肤上的油脂,以消除皮肤阻力,减少发生伪差。4. 电极安置 分别将导联电极按规定连接肢体与胸部。其中肢体导联线较长,末端接电极板处有颜色标记:红色端电极接右上肢;黄色端电极接左上肢;绿色端电极接左下肢;黑色端电极接右下肢。这样即可记录出6个肢体导联的心电图。胸导联线相对较短,导线末端接电极处的颜色排列依次为红、黄、绿、褐、黑、紫,分别代表V1V6导联。它们亦可任意记录各胸前导联心电图,关键取决于其电极安放的位置。5. 描记心电图 (1)连接电源及地线(当使用充电电源时,可不用地线),如有外部交流电干扰,可按下抗交流电干扰键(HUM)。但尽量不要使用该键,更不要同时使用去肌颤滤波(EMG),因为会使心电图波幅下降15%以上,导致心电图波形失真。(2)常规记录走纸速度一般选择25mm/s,标准灵敏度1mV=10mm,记录笔应调节在记录纸的中心线上。在记录过程中,如发现某些导联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