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件_第1页
一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件_第2页
一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件_第3页
一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件_第4页
一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一、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之四大发明影响外传发明过程项目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12世纪传到非洲和欧洲西汉:出现纸东汉:“蔡侯纸”魏晋:主要书写材料隋唐:雕版印刷术;北宋:毕升活字印刷术15传入欧洲唐末:用于军事宋朝:广泛运用13世纪传入西欧战国:司南北宋:用于航海13世纪传入欧洲取代羊皮纸,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推动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人们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促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创造了条件促进了远洋航

2、行,迎来地理大发现促进近代欧洲社会进步和社会转型二、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明代以前)的原因政治:经济:政策:教育:主观因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府的重视(良好的社会环境)农耕经济繁荣(物质保障)国内民族间交流和对外交往的发展(吸收来自外部的先进成果发展自身)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古代科学家的个人努力和不懈探索(积累丰富的生产经验)三、中国古代科技特点 实用性强: 注重经验和总结, 服务农业 缺乏理论探索和科学研究 领先世界(封建晚期和近代落后)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区别?西方重实验重分析服务工业重理论北宋时期封建经济在隋唐基础上获得进一步发展,

3、其推动了我国传统科技的发展,使伟大发明在当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经济繁荣根因)北宋文化的繁荣对印刷术提出了新要求,促使了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唐以来海上贸易和造船业得到了很大发展,促使指南针在北宋时期用于航海。北宋时,民族政权并立,战争不断,这促进了火器的发展。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在其中国:发明与发现的摇篮一书中说:“古代中国在1500年内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现代世界科技赖以存在的发明一半来自中国的北宋”探究一:三大发明在北宋得以获得发展的社会条件有哪些?材料二:18世纪,中国的这一系列成就,同医学和药物学及其应用一样,主要是积累的经验发现,而不是系统的或持久的科学探索的结果(上等人)是一切体力劳

4、动为低级,甚至蔑视实验工作,然而,正是理论、构思、实验和实践的结合,产生了现代西方科学和技术成就。 罗兹墨菲亚洲史请回答:1、根据两则材料,从研究内容、方法、目的、发展趋势等方面指出10世纪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发展上的差异?蒸汽机、电磁感应理论、分子原子结构学说、细胞学说、进化论1819世纪中叶(清)天文望眼镜、近代化学、力学、解释几何学、血液循环学说农政全书、天工开物、徐霞客游记17世纪(明后期至清初)哥白尼“太阳中心说”本草纲目16世纪(明中后)远洋航海技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远洋航海技术1015世纪(宋元到明初)欧洲中国时期材料一:11.阅读下列材料项目中国古代科技西方近代科技内容方

5、法目的发展趋势是对生产经验的总结和对自然现象的直接描述,缺乏理论探索(属应用科学)注重观察和实验与严密逻辑体系相结合(属理论科学)重视整理与经验总结注重理论研究与观察实验服务于农业生产和统治需要服务于工业生产和经济的发展逐渐落后于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和发展中国古代科技:实用性、经验性 西方近代科技:理论性、实验性“李约瑟难题”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

6、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材料三:2、中国古代发达科技为什么没有转化为近代科学技术?政治:当时中国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碍了中国现代科技的产生A、中国封建统治者实行重本抑末政策,不利于科技成果的产生、推广和应用。B、明清统治者加强文化专制,禁锢了思想,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C、“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东西方文化的正常交流 经济:明清时期,封建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对科技的发展提出迫切要求和推动力 科技结构自身的缺陷制约着中国科技的发展(缺乏实验研究,缺乏对自然规律的探索;缺乏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动力和机制)根本原因材料四: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

7、明,中国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臭。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法国雨果(18021885年)3、雨果29岁时英国科学家的一项时代的重大发现是什么?列举这项重大发现“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两例(名称和发明者);中西方科技发展上的差异在19世纪中后期中西方文明碰撞中产生了怎样的结果?重大发现: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西门子发电机;爱迪生电灯、贝尔电话等。结果: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西方列强逐步使落后的中国沦为“两半”社会,卷入世界市场,中国开始艰难被动地从传统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

8、型。A、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西方 B、15世纪中西方科技趋势出现逆转C、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D、公元前后到10世纪中国科技走向衰落对图解读正确的是下图是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示意图3至15世纪中国科技领先西方的原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中央集权国家的支持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根据材料指出3世纪后中西方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15世纪后西方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图示 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差异变化:3至15世纪中国科技领先西方,此后中国科技发展逐渐落后于西方。(4分)原因:政: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和科技进步开辟了道路经:欧洲资

9、本主义兴起,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成长刺激了对技术的需求,为近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工具和手段思:人文主义和理性精神解放了思想,推动近代科技迅速发展如果以明清时期为界,分析中国科技逐步落后西方科技的原因中:君主专制 西 代议制民主政治 小农经济、重农抑商政策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阻碍资本主义萌芽 工业革命 传统思想的束缚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闭关锁国 殖民扩张举一反三1、明清时期为界,分析中国科技逐步落后西方科技的原因2、同为启蒙思想,明清早期启蒙思潮和西方启蒙运动的影响却大不相同3、全球史观中,“东方衰落”先于“西方崛起”的原因。4、2006广东单科.29.18世纪中后期,清政府主持编修四库全书。

10、同一时期,法国的狄德罗主编百科全书科学、艺术和工艺详解辞典。分别简述这两部著作出现的社会背景。材料二从15世纪到今天,科学巨匠辈出,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瓦特,到卡尔本茨、爱迪生再到爱因斯坦、比尔盖茨,世界科技文化发展中心地点最终来到了美国,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先驱动力正掌握在他们手中。 面向21世纪的科技(2)根据材料二指出世界科技文化中心曾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科技文化发展中心地点最终来到了美国”的原因。 变化:欧洲地区转到美国。 原因:政治:制度民主,社会稳定和平。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国力增强。思想文化:开放多元,注重科技和引进人才。材料三 近代史上,德意志民族也不

11、乏杰出的科学家,像开普勒、莱布尼茨但这些杰出人物未能改变德国因社会历史原因所带来的总体上的科学落后局面19世纪下半叶,在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两方面,德国突飞猛进,相继超过了法国和英国据统计,以1851年到1900年的50年间,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的重大成果数目,英国占105项、法国占65项、美国占33项,而德国占202项(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前半期。 根据材料三、四分别指出19世纪下半叶开始美德两国科技发展有哪些特点。 德国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成就突出; 材料四18651913年美国专利注册情况统计表 美国重视保护科技知识产权,并大量引进外来技术。 美德科技发展迅速。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

12、术王羲之行书作品兰亭序清明上河图一、汉字与书法艺术汉字的起源及演变过程1、起源:6000多年前的象形文字,“文字图画”。2、成熟:商代的甲骨文形成完整的体系。3、统一:秦朝统一, “书同文”,小篆(秦后期使用隶书)4、发展脉络: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5、演变总趋势:由繁到简思考:世界上很多最古老的文字都失传了,而中国汉字不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而且一直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为什么呢?政治:经济:汉字本身: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保证了汉字使用的畅通无阻;汉字为不同民族、不同方言区的经济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的成熟与完美,也为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三、京剧的出现原始歌舞-起源 春秋战国

13、优伶-出现专业艺人 宋代杂剧 元杂剧-推向成熟明朝地方戏曲-昆曲 流传甚广清朝京剧-国粹1、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2、京剧形成的原因:北京成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各地方戏曲进京相互融合广大艺人的努力符合统治者和广大市民阶层的口味3、京剧的形成与发展:形成:发展:乾隆末年,徽剧进京道光年间,“徽汉合流”,形成新剧种京剧同治、光绪年间,走向成熟,出现“同光十三绝”清末明初,成为全国流行剧种民国以来,走向世界 老生、武生程长庚、卢胜奎、张胜奎、杨月楼、谭鑫培,小生徐小香,旦角梅巧玲、朱莲芬、时小福、余紫云,老旦郝兰田,丑角杨鸣玉、刘赶三。辉煌灿烂的文学一、先秦文学与汉赋(画出课本知识即可)特点:采用楚国方言和

14、民歌形式(南方民歌),句式灵活,易表达情感,具有浪漫主义风格代表及作品:屈原(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内容:汇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共305篇特点:四言为主;重章叠句;现实感强地位: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古代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汉代流行一种新的文学体裁(1)特点: 以楚辞为基础,一种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2)代表及作品: 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东汉张衡二京赋1、先秦文学2、汉赋A、诗经B、楚辞(风)(骚)二、唐诗诗歌的黄金时期时期代表人物初唐盛唐中唐晚唐(1)政治:(2)经济:(3)文

15、化: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为诗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开明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1、发展原因:2、代表及作品:王勃、陈子昂高适 岑参(边塞诗)孟浩然 王维(山水诗)李白浪漫主义诗人(诗仙)杜甫现实主义诗人(诗圣)白居易(现实主义)平实浅近,针砭时弊杜牧、李商隐(伤时感世,历史沧桑)三、宋词和元曲诗的另一种形式,起源于唐代。经济:随着商业发展、城市的繁荣(物质基础)政治:两宋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词便于抒发感情社会:市民阶层的扩大,市井文化生活的需要(通俗化)句子长短不齐,更便于抒发感情婉约派:柳永(北)李清照(南)豪放派:苏轼(北)辛弃疾(南)兴

16、起:宋代(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繁荣:元代,与元杂剧合称为元曲通俗生动,豪放飘逸1、宋词:(1)起源:(2)繁荣原因:(3)特点:(4)宋词派别及代表:2、元曲:(1)历程:(2)特点:(3)代表人物:关汉卿、马致远四、明清小说1、小说的兴起与发展魏晋南北朝(兴起)志怪小说 搜神记唐朝传奇(短篇小说)柳毅传宋代话本(新阶段、奠基)明清小说(蓬勃发展、空前繁荣)2、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经济: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社会矛盾加深(文人对社会不满,开始对现实进行批判)社会结构:市民阶层扩大,对文学精神食粮需求增加3、特点:数量繁多 体裁多样 表现手法

17、丰富 文学成就大大超过前代4、明清小说的代表作以描写农民起义为题材,反映人民的反抗斗争:以讽刺的手法揭露科举制:以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和贵族家庭的盛衰,批判封建社会:以神话故事的形式反映人民的斗争精神: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借写妖魔鬼怪故事批判封建社会:水浒传儒林外史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理解古代各阶段文学的特点四言为主,重章叠句,具有现实主义精神 句子参差不齐,采用自由灵活的句式,比较自由活泼,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在楚辞的基础上,吸收散文成分而形成的,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前期的诗歌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后期诗歌反映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责任感。 句子长短参差,又称“长短句

18、”,便于更加灵活自如地抒发感情,并可配乐演唱。散曲通俗生动,豪放飘逸。数量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大大超过前代,对现实提出深刻的批判。 1诗经2、楚辞3、汉赋4、唐诗5、宋词6、元曲7、明清小说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趋势:逐渐平民化(通俗化)小结:古代中国书画和戏曲艺术汉字与书法艺术“图画文字”(起源六千多年前)甲骨文(商朝汉字形成完整体系)金文篆书(大、小)秦隶古文字阶段:隶楷阶段(正式字体):汉字演变隶书(汉朝盛行)楷书(唐朝)总趋势:由繁到简、逐步规范书法艺术发展阶段: 魏晋前为“自发阶段”(重实用功能) 魏晋以后“自觉阶段”(重审美功能)楷书:始于东汉,盛行于隋

19、唐;特点、代表(有实用价值)草书:起源于东汉,成熟于东晋;特点、代表(审美价值高)行书:东汉到西晋;特点、代表(雅俗共赏,最活跃的字体)书体古代绘画发展演变历程戏剧中国画特征:笔墨丹青、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追求神韵意气, 借物抒情 ;表现人的精神气质,表现个性。发展历程:原始歌舞优伶元杂剧(成熟) 明传奇、昆曲(地方) 京剧(高潮)背景:北京成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各地方戏曲同城争辉。形成过程:道光年间“徽汉合流”形成同治光绪,成熟国粹京剧中国画种类写实画:人物、宫廷、风俗画 写意画:花鸟、山水、文人画、年画等专题小结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科技四大发明、影响(对中国、对世界)

20、数学:九章算术、十进位置制、珠算天文学:最早的天文记录、石氏星表、浑仪历法:夏小历、授时历医学:皇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农学:四大农书中国古代文学先秦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通俗化平民化领先于世界中国古代艺术汉字书法汉字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书法:楷书、草书、行书(特征)绘画写实:风俗、人物画等写意:山水、花鸟、文人画等戏曲元杂剧明传奇清京剧反映社会风俗、文人精神意境1.诗经保存了我国古代哪个时期的诗歌?A、商朝到春秋初期 B、西周初到春秋中期C、西周初到春秋初期 D、东周初期到春秋初期2.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A老子 B甲骨卜辞 C楚辞 D诗经

21、3(2004上海)就论证端午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而言,下列哪方面的证据应当最具有说服力?A、古籍的记载 B、屈原的作品 C、政府的声明 D、学者的解释4(2006年上海)早在先秦时期,中国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已十分明显。就文学而论,北方注重说理,南方倾向抒情。比如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境界,给人强烈审美愉悦的诗人屈原就生活于A、中原 B、齐鲁 C、楚地 D、巴蜀BDAC5、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子有长有短,可以配曲歌唱。元曲主要是元杂剧,是一种在诗、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包括说唱、音乐、舞蹈和完整故事情节的歌剧艺术。推动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发展的主要

22、因素是A统治政策的调整 B中央集权强化C城市经济的发展 D主流思想的演变6、“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是唐代一位著名诗人的诗句。这位诗人最有可能是A陈子昂B孟浩然 C杜 甫 D杜牧7“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北宋词人柳永的词之所以在宋代能得到广泛的传播,主要是因为他的词 A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 B善于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表达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C蕴涵着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 D反映市民的生活面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CCD8(09浙江)明清时代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为主的章回形式的长篇和短篇白话小说蓬勃兴起和长足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A.白话文开始兴

23、起 B.文学素材日益丰富 C.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D.思想控制放松9从宋代的瓦肆到元代的杂剧再到明清的小说,说明我国古代文学:A、反映了教育的普及 B、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要求 C、有利于白话文的推广 D、在发展中,高雅文化消失10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CBA11下列文学形式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赋诗词话本小说 B、诗赋词话本小说C、赋词诗话本小说 D、词诗赋话本小说12、(09四川)明末文人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与这一

24、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当时商品经济繁荣 市民文学兴盛 印刷工艺提高 专制政治强化 A B C D 13、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反映了该书的创作风格为A.爱国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BAC大篆小篆甲骨文隶书楷书1(07上海)结合下图信息,“文字图画”的准确含义是 A. 原始社会晚期,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渐渐 演变成为汉字 B. 因为“书画同源”,故汉字可以用图画出来C. 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

25、画D. 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C2(09广东)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 A B C D3、(09山东)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书籍的发展,下列左侧是繁体“书”字,其活字应该是DD魏晋以前自发阶段 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 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小篆富于图案美;隶书字型结构平衡对称)魏晋时期自觉阶段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楷书魏晋-定鼎钟、王唐代-盛世欧、颜、柳草书东晋王、王唐朝张、怀行书 笔画详备结构严整实用价值笔画简约线条流畅审美价值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晋王羲之、唐颜真卿、宋苏轼、元赵孟頫、明文征明书法艺术王羲之楷书作品欧阳询楷书作品颜真卿楷书作

26、品柳公权楷书作品王羲之草书作品张旭草书作品怀素草书作品王羲之行书作品兰亭序图一图二 图三图四图片中的书法作品分别是什么字体?最具有审美价值?最具有实用价值?楷书 隶书 行书 草书4观察图片,回答问题:5在殷墟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随葬的贝壳,甲骨文中也有如图1所示的带“贝”的文字。这说明A、贝用于占卜 B、贝用于祭祀C、贝是装饰品 D、贝是货币D7、右图是2008年奥运会场馆的部分标识,其构思取材于 楷书 草书小篆 行书8(08江苏)“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A、王羲之 B、张旭 C、颜真卿 D、柳公权6从商朝甲骨文演变到现今使用

27、的汉字经历了三千多年,下图所示说明了文字演变的主要规律是由繁到简、从难到易。决定其如此演变的因素有 古代帝王所创造受书写工具影响 有利于交流传播摒弃文化传统 ABCDDCB二、笔墨丹青中国画远古:起源,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战国:成熟(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色彩绚丽) ,帛画、 人物龙凤图 、 人物驭龙图秦汉:绘画门类丰富 (人物、山水、花鸟)夫妇宴饮图魏晋:绘画理论推动绘画发展;个性的人物画,“以形写神”。(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隋唐:吸收外来风格,题材多样。隋,展子虔游春图(现存 中国最早的山水画 )初唐阎立本步辇图、盛唐“画 圣”吴道送子天王图、敦煌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

28、。两宋:注重写实的宫廷画、风俗画盛行; 代表: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元明清:文人画(写意画: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艺术为一体)最为突出。强调个性,借物抒情,写意。 代表:元代王冕的墨梅、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 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 清明上河图9郑燮的墨竹图,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的绘画特点符合A原始岩画 B中国文人画 C汉代帛画 D民间绘画10、清明上河图A、是明朝张择端的代表作 B、以表现社会风俗为主题C、反映了两宋时期宫廷画院的活跃D、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民间风情11、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是宋朝以后绘画艺术的突出特点,产生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