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章明清时代的城市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背景和城市建设的特点,掌握明清南京城、明清北京城的城市建设布局特点。教学重点:1、明清时期城市发展建设特点2、明清南京城的规划建设特点3、明清北京城是我国古代城市建设优秀传统的集大成者教学难点:1、北京作为封建都城的城址位置变迁朱元璋(1368年)建立明朝,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族政权,定都南京,后迁都北京。女真族后裔满族人建立清朝政权(1616年),仍定都北京。 明清时期(公元1368-1840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统一时间较长的时间,是我国封建经济高度发展、中央集权统治进一步强化的时期,但同时也是走向衰败的
2、时期。一、社会经济与城市发展背景 在这一时期,我国传统农业、手工业商业及商品流通都达到封建社会最高水平,从而促进了市场繁荣和全国大中小城市以及小城镇的兴起与发展; 本期城墙营筑已广泛采用砖石修筑或土墙包砖,防御能力和抗风雨侵蚀能力比夯土版筑城墙大大提高。因此有许多城墙乃至重要的建筑一直遗存至今。二、城市建设特点1)城市主体结构礼制规划手法仍占主导地位并有所发展。 元朝:礼制复归 明清:更进一步的礼制复归 北京城: 周礼,宫城居中,中轴对称,左祖右社,文职机构居左,武职机构居右等。2)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和人口的增加,城门外形成关厢现象普遍,城内商业会馆显著增多。 “溢出” 例:北京前门外大栅栏一
3、带;苏州阊门一带; 扬州东部新城一带 城市内部,由于商业、经济的发展,地方性和行业性会馆建筑也显著增多,仅北京就达50多所。3)城市普遍用砖修筑城墙,军事防御设施更加坚固、完善。 全国掀起了筑城高潮,对城墙的构筑更加讲究,并形成一套防御设施体系.4)园林建设大量增加,并达到相当水平。分为皇家和私人两类:A、皇家园林:如圆明园,畅春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以及承德避暑山庄B、私人园林:集中在江南地区,以苏州、扬州最著名,如苏州的拙政园、扬州个园、无锡寄畅园、南京瞻园。三、明代南京城 1)建都背景 在六朝健康城城址和南唐都城江宁府城的基础上建设起来的,由于它的巨大规模和独特的不规
4、则的城墙走向和城市布局,在我国都城建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地理位置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处在江湖山丘交会之处,地形复杂。3)建城阶段:A 新建皇城、宫城和改筑南唐以来的旧金陵城;B 沿玄武湖南缘和西缘向北扩展;C 建筑各主要城门和主要街道;D 建造外面的外郭城。4)组成部分: 外郭城、大城、皇城、宫城外郭城:大城:南北狭长、东西略窄的不规则形状; 大城内除皇城外,还有文化区、军事区、商业居民区。皇城:东南角,是一片背山面水的吉地;宫城: “前朝后寝”的礼制布局。南北中轴线:富贵山-北安门-玄武门-“后寝”(坤宁宫、奉先、春和)-乾清门-“外朝”(谨身、华盖、奉天殿)-奉天门-午门-承天门-洪武
5、门-正阳门5)宗教建筑:很多,灵谷寺、天宁寺等6)街道:由于受历史及地形原因,道路多呈不规则状,也有弧形,斜街的形式。7)人口:明初70万人,至中叶达120万人,是当时全国人口最多的城市。四、明清北京城1.建都背景 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改造扩建而成,改造的方案以明南京为蓝本,并且有所发展。2.位置范围3.布局结构包括京城(外城、内城)、皇城和紫禁城。1)京城: “凸”字形外城内城2)皇城:包括三海及宫城周围建筑及广场,空间处理十分丰富。3)紫禁城:紫禁城即故宫,是明代皇帝的主要宫殿区。四个城门,周围有护城河和角楼。宫城南北960米,东西760米,在太液池东,宫殿仍采用“前朝后寝”之制。前朝三大殿:
6、即奉天殿、中和殿、保和殿,后面是内廷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再后是御花园。4)中轴线从外城的南门永定门开始,经过天坛和先农坛之间-内城正阳门(前门)-皇城天安门-端门-宫城午门及六大宫殿-宫城北门-景山,直到北边的钟楼和鼓楼,全长达8公里。 梁思成:“一条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是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4、明清北京城的特点:1)城市布局的双重性 上层建筑部分,包括城制、宫殿、官署、官方宗教文化设施等按照传统宗法礼制思想进行布局; 城市居民生活方面的建设布局,如府邸、民居、商业市肆、会馆、园林等因地制宜,具有自发形成的特点,有较大的灵活
7、性。2)强调中轴线的手法 以宫城为中心,按中轴线对称的原则进行设计,两侧有华表、桥梁、广场,使中轴线长但并不单调,还加强了宫殿庄严的形象,显示了帝王的权威和至高无上的威严。3)街道 街道和坊都沿用元大都的规划系统,由于皇城位于城市中央,阻碍了东西之间的直接联系,所以城内的主要道路以平行于城市中轴线的左右两条大街为主,其它的街都与这两条干道联系在一起。 居民区分为37坊,开放式的布局,多为四合院并联。4)商业市场 元大都时商业中心在鼓楼一带,明时向南移,在内城南门、正阳门一带有繁华的商业区,全聚德等老字号都是起源在此;由于自发形成,街道布局极不规整; 同类商业相对集中:米市大街、瓷器口。 城内还
8、有定期交易的市。5)城市水系 沿袭元大都,居民饮水多是掘井。5.清北京的变化 清时整个城市的基本格局没有变化,重点在西北郊的几处园林和行宫,如圆明园,畅春园,皇上多住在行宫很少在宫城,贵族和皇亲为了便于上朝便把府第建在西城,而东部的经济很发达,所以有“富东城,贵西城“之说。 将内城的一般居民迁至外城,内城建有许多王亲贵族的府第。 另外,清代崇尚喇嘛教,修建了很多喇嘛庙,如北海的白塔,形式美观,还有承德的外八庙。总结: 明代的北京城是我国古代都城规划和宫殿建筑的杰出代表,它继承了历代都城建设的优良传统,规划严谨而整齐,功能分区明确,以宫城为中心,按照中轴线的原则来设计。思考题: 1、试述明南京城总体布局的基本特征。 2、试述明清北京的总体布局及城市建设特点。 作业:选择北京、长安、洛阳、开封、南京等任一城市,对其作为古代都城的城市建设变迁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