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对备课的理解与思考:用一生的时间来备课_第1页
教师对备课的理解与思考:用一生的时间来备课_第2页
教师对备课的理解与思考:用一生的时间来备课_第3页
教师对备课的理解与思考:用一生的时间来备课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用一生的时间来备课教师对备课的理解与思考有人问著名特级教师于漪:你这节课上的这么精彩,你是什么 时间来备课的?于漪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说来,对 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于漪老师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一名特级教师、全国有 名的教育专家,对待每一节课都是这么的认真,给我们每一名教师 以典范和示范。俗话说“课上一刻钟,课下十年功”,备好课是上 好课的前提。怎样才是备好课?如何才能每一节课都精彩?那就必须如于 漪老师所说,终身学习、终生都在备课,那就要求我们从现在做起、 从每一节课做起,扎扎实实备好“这一节课”。下面从微观角度,谈谈基于某一课时课堂教学备课的几点体

2、 会:课堂教学的精彩首先需要教师的精心预设,精心的预设才会催 生生成,没有自己的再创造、没有对阅读材料的个性化理解和设计, 就不会显现教师教学个性,催生课堂精彩的关键。我们不妨从以下 几个方面思考教学的设计:1、文本理解深(1)文本解读,初读文本形成个性反思一与自我对话、与经 验对话。教师最最缺乏的是自我思考的积极性,很多教师备课时习 惯先看教参,而教参的面面俱到又让教师无从取舍,于是,教师的 思维也就难以突破教参,拘于教参、权威的说法,而没有自己的东 西。这样的备课只会千人一面,自然谈不上针对学情而进行的有价 值的设计了,因此,我们要求教师抛开教参,先形成自己对文本的 独特理解:连教师都不能

3、理解文本,而仅仅靠教参的答案去教给学 生,是无效的,是灌注式。(2)广泛涉猎后的反思一与专家对话。在个性理解的基础上,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阅读和思考,要深化自己个性的解读,要找到与 文献的不同见解(我有他有、我有他无、我无他有),取长补短, 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但是,切忌被专家全面的分析所左右, 丧失了自己的教学个性。我们必须明确,专家的分析是一个例子, 目的是对我们的教学有所启发,绝不是让我们照搬、照抄。(3)集体研讨中的反思一与教师对话、与学生对话。学科组或 异科组教师,对各自的教学设计进行研讨、交流、沟通,实现思想 碰撞、资源共享。教师在对话中,不断受到一些启发,许多实用和 创新的想

4、法,在合作与研讨中生成。而与学生的对话,应该是备课最主要、最有效的局部,也是教 师最缺乏的局部。怎样与学生对话?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了解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反思修改备课,使备课更具有针对性。 具体方式有:与不同层次的学生座谈交流、利用预习小测验、通过 学生的作业、预习笔记等方式2、问题设计深课堂问题切忌面面俱到,问题小而碎,学生没有思考的深度, 在问题的深度挖掘方面,全省创新教育课题研究”课程开发实施方 案”中,“创新支点”可以成为撬动学生思维的关键点。一堂课, 如果没有一个支点,就不会有精彩。课题对创新支点的设计从三个方面给与了阐释:(1)依据教 材知识确定创新智慧,(2 )确定实施创新教

5、育智慧教学的具体环 节,(3 )设计创新教学的策略、措施与方法等。我认为,它给予了我们这些信息:(1)深入把握教材,从文 本中发现“支点”,(2)精心研究,设计出具有个性化的“支点” (3)明确设计的策略,用通俗解释的话语来说,就是在创新支点 设计中,涵盖了 “是什么”、“怎么办”、“为什么”三个维度。 毋庸置疑,设计创新支点,寻找课堂教学的突破口,对教师开发校 本课程、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培养学生创 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十分重要。(, cersp. com/index/1118704. jspx?articleId=1032911)也可以毫不客气地说,我们不能指望一堂课

6、解决教学的所有问 题,但我们可以通过创新支点问题的深度思考,拉伸课堂的长度和 深度,让课堂发挥最大的效益。3、课后追问深课后追问,是教师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与自己的对话活动,它 不是一般意义的回顾,是分析、思考、审视的过程。我认为可以分 为三个层次要求。(1)每课一问。每节课后,在教后小记里或备课流程中,用 规范的话,表述一个问题(缺憾和迷惑)。另外,也可以是课堂随 即生成的内容记录、教学环节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记录分析、学生活 动中精彩瞬间。这些问题可能是教师反思的主题,也可能仅仅是教 师这节课的一个缺憾,但时间长了,积累多了,普遍性的问题,可 能就成为教师的研究专题,而且,我们认为,只要真正是教

7、师的经 验也当堂解决不了的问题,那么,在找出这个问题时,教师已经进 行了浅层次的反思。(2)问题解决式反思。反思的过程是教师教学创新的过程和 智慧形成的过程,通过问题解决,实现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和创新, 主要采取教学札记的形式,通过案例反思,对课堂的某个情景,某个问题,尝试找到解决的支点,从而,实现教师自我搭建的亲历、 亲为、亲身体验感悟的实践平台。(3)专题式反思。真正意义上的反思,不仅仅对即生即成的 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更要求教师从问题中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规 律,形成问题案例,在一段时间内,围绕该系列,深入思考“解决 问题的方法一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一解决问题过程中又发现了什 么问题”,实现持续关注,深化反思主题、积累反思案例。课堂的生成是我们教学的追求,但课堂生成的基础是精彩的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