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相电压型全桥逆变电路及其simulink仿真(含开题报告)(共27页)_第1页
单相电压型全桥逆变电路及其simulink仿真(含开题报告)(共27页)_第2页
单相电压型全桥逆变电路及其simulink仿真(含开题报告)(共27页)_第3页
单相电压型全桥逆变电路及其simulink仿真(含开题报告)(共27页)_第4页
单相电压型全桥逆变电路及其simulink仿真(含开题报告)(共27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 28 - 电力电子(dinz)技术课程设计单相电压型(y xn)全桥逆变电路及其simulink仿真(fn zhn)开题(ki t)报告课题名称(mngchng):单相电压型全桥逆变电路及其simulink仿真(fn zhn)完成时间:2012.12.14 指导老师:刘彬 简要背景说明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逆变电路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交流电机调速用变频器、不间断电源、感应加热电源等电力电子装置的核心部分都是逆变电路。由于电压型逆变电路具有直流侧为电压源或并联大电容,直流侧电压基本无脉动;输出电压为矩形波,输出电流因负载阻抗不同而不同;阻感负载时需要提供无功功率,为了

2、给交流侧向直流侧反馈的无功提供通道,逆变桥各臂并联反馈二极管等特点而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电压型逆变电路主要用于两方面:笼式交流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由于逆变电路只具有单方向传递电能的功能,故比较适用于稳态运行、无需频繁起制动和加、减速的场合。不停电电源。该电源在逆变输入端并接蓄电池,类似于电压源。图1 单相电压型(y xn)全桥逆变电路 研究(ynji)的目的及其意义 在教学及实验(shyn)基础上,设计单相电压型全桥逆变电路及其控制与保护电路,并通过使用simulink对课程中理论对电路进行仿真实现,进一步了解单相电压型全桥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波形及计算。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

3、题的能力。在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中,逆变电路是通用变频器核心部件之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逆变电路是与整流电路相对应,把直流电变成交流电的电路。逆变电路的基本作用是在控制电路的控制下将中间直流电路输出的直流电源转换为频率和电压都任意可调的交流电源。无源逆变电路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已有的各种电源中,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等都是直流电源,当需要这些电源向交流负载供电时,需要通过无源逆变电路;无源逆变 电路与其它电力电子变换电路组合形成具有特殊功能的电力电子设备,如无源逆变器与整流器组合为交-直-交变频器(来自交流电源的恒定幅度和频率的电能先经整流变为直流电,然后经无源逆变器输出可调频率的交流电供给负载)。

4、当电网提供的50 Hz 工频电源不能满足负载的需要,就需要用交-直-交变频电路进行电能交换。如感应加热需要较高频率的电源;交流电动机为了获得良好的调速特性需要频率可变的电源。 研究的主要(zhyo)内容单相电压型全桥逆变(n bin)电路的原理。单相电压型全桥逆变电路(dinl)的结构。单相电压型全桥逆变电路及其控制电路、保护电路的设计(画出原理图,标明器件的选择)。完成单相电压型全桥逆变电路的数学模型的设计。建立simulink仿真系统进行建模,并对模型参数进行设置。仿真结果与分析。 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首先建立单相电压型全桥逆变电路的电路拓扑图,在MATLAB中使用simulink工具箱建

5、立相关控制模型,设置模型参数后,通过仿真得到电路的电压、电流结果,并对该结果进行分析。说明书目录摘 要 5第一章 设计总体思路5一 课题概述5二 设计总体思路5第二章 基本原理和框图6 一 基本原理6 二 单相电压型全桥逆变电路分析7第三章 单元电路设计8 一 触发电路8 二 保护电路10第四章 Simulink仿真(fn zhn)10 一 电路(dinl)模型的建立10 二 各元件(yunjin)的介绍10 三 模型参数的设置10 四 仿真结果15第五章 总结与体会17致 谢 18附录一 三相整流电路的simulink仿真19附录二 参考文献 25摘要 逆变电路 所谓逆变,就是与整流相反,把

6、直流电转换成某一固定频率或可变频率的交流电(DC/AC)的过程。 整流与逆变一直都是电力电子技术的热点之一,桥式整流是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通性进行整流的最常用的电路,常用来将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从整流状态变到有源逆变状态,对于特定的实验电路需要恰到好处的时机和条件,基本原理和方法已成熟十几年了,随着我国交直流变换器市场迅猛发展,与之相应的核型技术应用于发展比较将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设计总体思路一 课题(kt)概述 随着电力(dinl)电子技术的发展,逆变(n bin)电路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交流电机调速用变频器、不间断电源、感应加热电源等电力电子装置的核心部分都是逆变电路。由于电压型逆变电路具有

7、直流侧为电压源或并联大电容,直流侧电压基本无脉动;输出电压为矩形波,输出电流因负载阻抗不同而不同;阻感负载时需要提供无功功率,为了给交流侧向直流侧反馈的无功提供通道,逆变桥各臂并联反馈二极管等特点而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电压型逆变电路主要用于两方面:笼式交流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由于逆变电路只具有单方向传递电能的功能,故比较适用于稳态运行、无需频繁起制动和加、减速的场合。不停电电源。该电源在逆变输入端并接蓄电池,类似于电压源。二 设计基本思路1主电路的设计(1)主电路结构设计(2)主电路保护设计(3)主电路计算及元器件参数选型2 Simulink仿真系统设计(1)电路模型的建立(2)各元件的介绍(

8、3)模型参数的设置(4)仿真结果基本原理和框图一 基本原理逆变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S1S4是桥式电路的4个臂,由电力电子器件及辅助电路组成 图2-1 图2-2逆变电路及其波形(b xn)举例:S1、S4闭合(b h),S2、S3断开(dun ki)时,负载电压uo为正S1、S4断开,S2、S3闭合时,负载电压uo为负图2-3图2-4改变两组开关切换频率,可改变输出交流电频率电阻负载时,负载电流io和uo的波形相同,相位也相同阻感负载时,io相位滞后于uo,波形也不同 图2-5 图2-6t1前:S1、S4通,uo和io均为正t1时刻(shk)断开S1、S4,合上S2、S3,uo变负,但io不能立

9、刻(lk)反向io从电源(dinyun)负极流出,经S2、负载和S3流回正极,负载电感能量向电源反馈,io逐渐减小,t2时刻降为零,之后io才反向并增大二 单相电压型全桥逆变电路分析1 工作情况: 图2-71和4一对,2和3另一对,成对桥臂同时导通,两对交替各导通180 图2-8uo波形同图半桥电路的uo,幅值高出一倍Um=Ud io波形和半桥中的io相同,幅值增加一倍 图2-92 输出(shch)电压定量分析uo成傅里叶级数(j sh) (2-1)基波幅(bf)值 (2-2)基波有效值 (2-3)uo为正负各180时,要改变输出电压有效值只能改变Ud来实现 单元电路设计一 触发电路该触发电路

10、为D触发器触发下图为D触发器和触发电路:图3-1 D触发器原理:将控制信号转变为某一频率的脉冲或将控制信号转变为某一频率的脉冲或脉冲群,用这些脉冲控制无源(w yun)逆变电路中的功率开关元件的通断,以控制逆变器 用这些脉冲(michng)控制无源逆变电路中的功率开关元件的通断。它主要(zhyo)应用于变频调速装置或不停电电源的逆变器中。一般功能是:根据控制信号的要求产生相应频率的输出脉冲;确定逆变器各功率开关的驱动信号间的相位关系;产生足够的驱动功率以驱动功率开关元件;完成功率开关元件和控制电路之间的电隔离。图3-2 触发电路二 保护电路在电力电子电路中, 除了电力电子器件参数选择合适,驱动

11、电路设计良好外,采用合适的过电压保护、过电流保护、dudt、didt保护也是十分必要的本次课程设计所采用的过电压过电流保护电路如下图所示。该电路又称为缓冲电 路。它的作用是抑制电力电子器件内因过电压或者过电流从而减小器件的开关损耗。缓冲电路可分为关断缓冲电路和开通缓冲电路。关断缓冲电路又称为dudt抑制电路,用于吸收器件关断过电压和换相过电压,抑制dudt,减小关断损耗。开通缓冲电路又称为di dt抑制电路,用于抑制器件开通时的电流过冲和di dt,减小器件开通损耗。可将关断缓冲电路和开通缓冲电路结合在一起构成复合缓冲电路。图3-3 保护(boh)电路Simulink仿真(fn zhn)一 电

12、路(dinl)模型建立Simulink仿真电路图如下:图4-1二 各元件(yunjin)的介绍本电路(dinl)涉及8种元件,分别是直流电源(DC Voltage Source)、绝缘(juyun)栅双极晶体管(IGBT)、二极管(Diode)、脉冲发生器(Pulse Generator)、串联支路(Series RLC Branch)、电流表(Current Measurement)、电压表(Voltage Measurement)、示波器(Scope)。三 模型参数的设置直流电源参数设置图4-22 IGBT、IGBT1脉冲(michng)参数设置图4-3 3 IGBT2、IGBT3脉冲(m

13、ichng)参数设置及波形(b xn):图4-4图4-54 IGBT参数设置:图4-6四 仿真(fn zhn)结果 负载(fzi)为电阻时RLC参数设置:图4-7负载为电阻时其电流及电压(diny)波形图4-8负载(fzi)为电感时电感(din n)参数设置图4-9负载为电感时其电流及电压(diny)波形:图4-10阻感负载(fzi)时阻感参数设置图4-11阻感负载时其电压电流(dinli)波形:图4-12总结(zngji)与体会我们所学习的课程以及我们所处的专业决定了我们的学习必须与实际相联系。目前电压型逆变电路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中得到(d do)了广泛应用。因此,对于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z

14、huny)的学生来说,做这样一个设计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本次的课程设计,我们所学知识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不但扩展了视野,而且学会了用MATLAB进行simulink仿真。从电路设计到画图,从参数设置到运行结果,每一步看似简单却又都付出了好多心血去研究和调试。虽然设计和实现的过程中遇到很多的问题,但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和锻炼的机会。也收获了许多。通过这次学习,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电力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及一些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对整流电路和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各电路的控制电路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的时,对当前电压型逆变电路领域和未来发展概貌也有了一定的

15、了解。我们深深体会到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在实现仿真过程中也略显生涩。所以,要想更加深入得了解控制领域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够保持与时俱进。致谢本次课程设计能够顺利完成,离不开众老师、 朋友、同学们的指导和支持。本设计的实现主要是在指导老师的亲切关怀和细心指导下完成的。作为我们的任教老师,刘老师在以往的学习中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我们对课程知识的掌握他起到了很大作用,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在此谨向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此外,也对本设计做出提议和修改意

16、见的老师、同学和朋友们表示感谢。附录(fl)附录(fl)一: 三相整流(zhngli)电路的simulink仿真一 电路模型建立图 附录(fl)-1二 参数设置及仿真(fn zhn)结果电压(diny)设置A相:图 附录(fl)-2B相图 附录(fl)-3C相图 附录(fl)-4晶闸管参数设置图 附录(fl)-53 脉冲(michng)参数设置图 附录(fl)-64 电阻(dinz)负载时电阻参数设置图 附录-7波形(b xn)图 附录(fl)-85 阻感负载(fzi)时RL参数设置图 附录-9波形(b xn)图 附录(fl)-10附录(fl)二参考文献1 黄兆安、刘进军(jnjn)主编(zh

17、bin).电力电子技术.第五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 黄俊主编.电力电子变流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 彭鸿才主编.电机原理与拖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4 王兆安、黄俊主编.电力电子技术M.第 4 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5 王离九主编.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 6 吴麒.自动控制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 7 谢宗安主编.自动控制系统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6 8 陈伯时主编.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M.第 2 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 9 吕如良、沈汉昌、陆惠君、郭文华主编.电工手册10 赖福新.电机控制系统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5 11 秦祖荫编.电力电子技术基础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电器教研室,199012 赵明、许廖.工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