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工程施工方案(17页)_第1页
测量工程施工方案(17页)_第2页
测量工程施工方案(17页)_第3页
测量工程施工方案(17页)_第4页
测量工程施工方案(17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测量工程施工方案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240187603 一、 编制依据 PAGEREF _Toc240187603 h 1 HYPERLINK l _Toc240187604 二、 测量准备 PAGEREF _Toc240187604 h 1 HYPERLINK l _Toc240187605 三、 平面控制网 PAGEREF _Toc240187605 h 2 HYPERLINK l _Toc240187606 四、 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PAGEREF _Toc240187606 h 3 HYPERLINK l _Toc240187607 五、 0

2、.000m以下结构施工 PAGEREF _Toc240187607 h 3 HYPERLINK l _Toc240187608 六、 0.000m以上结构施工 PAGEREF _Toc240187608 h 3 HYPERLINK l _Toc240187609 七、 装饰施工测量 PAGEREF _Toc240187609 h 3 HYPERLINK l _Toc240187610 八、 建筑物变形观测 PAGEREF _Toc240187610 h 3 HYPERLINK l _Toc240187611 九、 质量控制 PAGEREF _Toc240187611 h 3编制依据工程测量规范

3、(GB 5002693);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J 01-21-95);东隆住宅一期设计图纸。根据以上规范、规程关于混凝土结构的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对施工精度的有关要求,本着“技术先进,确保质量”的原则,确保圆满完成本工程的施工测量任务。测量准备施工测量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包括工程图纸的审核,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校核,测量仪器的检定与校核,测量方案的编制与数据准备,施工场地测量等;检查各专业图的平面位置、标高是否有矛盾,预留洞口是否有冲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人员反映。人员组织:本工程的实际人员安排详见测量人员安排表。测量人员安排表职务人数岗位责任具备的条

4、件测量负责人1名工作组织安排,设备管理,现场安全管理,工作质量,工作进度;从事测量工作3年以上,并具有相应测量岗位证书。测量放线工5名测量放线操作从事测量工作2年以上,并具有相应测量岗位证书。为了保证建筑物楼层放线的测量精度,采用了半自动全站仪、高精度水准仪。测量仪器配置详见测量仪器配置表。测量仪器配置表名 称型 号数量用 途精 度全站仪TOPCONGPT75001平面控制网的测设、闭合,楼层测量放线。场地高程测量。角度测量精度1距离测量精度(0.6mm+2ppmxD)水准仪波飞S31标高测量3mm水准仪TOPCONAT-G21沉降观测0.1mm电子经纬仪北光 DJD2-G2角度测量2钢卷尺5

5、0m12标高传递、量距1级平面控制网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布设平面控制网首先要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桩位必须用混凝土进行保护,必要时,需要用钢管进行围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控制桩位保护详见控制桩位保护示意图。控制桩位保护示意图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及精度指标场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首级平面控制网的测设本工程是群体工程,场地面积较大,因此需要建立一个满足施工要求的测量控制网,能够对整个场区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平面控制网分两级布设,首级为总平面控制网,二级为建筑物轴线控制网。首级平面控制网的测设是以业主提供的测量基准点为依据

6、,首级平面控制网共测设10个控制点为GAGJ控制点,组成附合导线总平面控制网。二级控制网是依据首级总平面控制网,采用直角坐标法和极坐标法来测设建筑物的主轴线控制桩。高程控制是根据业主提供的由测绘部门测设的水准基点GAGJ为依据,建立水准基准组。然后使用高精度水准仪进行数次往返闭合测量形成正式高程基准点资料,便于相互校核和满足区段施工的需要。这样GAGJ控制点即可以组成测量总平面控制网,也可以作为建筑物沉降观测的高程基准点。总平面控制网详见总平面控制网图。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及精度指标详见平面控制网精度技术指标表。平面控制网精度技术指标表等 级测角中误差(m)边长相对中误差(k) 级81/2000

7、0建筑物主轴线控制网的测设首级控制网布设完成后,依据结构平面图上有关柱、墙体、洞口详细位置关系确定建筑物需要定位的主轴线,然后根据总平面控制网控制点的坐标数据,采用极坐标法或直角坐标法,定出建筑物主轴线的控制桩。经角度、距离校测符合点位限差要求后,作为该建筑物的轴线平面控制网。根据本工程的场地情况及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来制定建筑物轴线的布网形式。每栋单体之间均设置2控制轴线。D1户型平面控制网D2户型平面控制网E1户型平面控制网E2户型平面控制网C1户型平面控制网C1户型平面控制网根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的技术要求,轴线控制网的精度技术指标详见轴线控制网精度技术指标表。轴线控制网精度技

8、术指标表 测角中误差( )边长相对中误差 51/20000高程控制网的建立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场区内应建立高程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准的精度。高程控制网的建立是根据也业主提供的场区高程基准点,使用0.3mm级精度的水准仪对测绘院所提供的高程基准点进行复测检查,校测合格后,测设一条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联测场区平面控制点,以此作为保证施工竖向精度控制的首要条件。 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及观测技术要求详见等级及观测技术要求表高程控制网等级及观测技术要求表等级高差全中误差(mm/km)路 线长 度(km)仪器型号水准尺与已知点联测次数附合或闭合环线次数平地闭

9、合差(mm)三等6 50DS1DS3铟瓦双面往返各一 次往返各一次12注: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km)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水准线路应按附合路线和环形闭合差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全中误差,按下式计算:MW = 式中MW高差全中误差(mm): W闭合差(mm): L 相应线路长度: N附合或闭合路线环的个数。内业计算最后成果的取值:二等水准精确至0.1mm,三、四、五等精确至1mm。0.000m以下结构施工轴线控制桩的校核在建筑物0.000m以下结构施工过程中,对轴线控制桩每月校测一次,以防桩位位移,影响到正常施工及工程施测的精度要求。校测仪器采用测量精度1级,测

10、距精度0.6mm+2ppmxD的全站仪。平面放样测量基槽放样。当基槽开挖到接近槽底设计标高时,将全站仪架设在轴线控制桩上投测出控制轴线。然后依据投测轴线及图纸设计尺寸放出基槽边线、电梯井和集水坑开挖边线,并撒出白灰线指导开挖。轴线投测。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并凝固后,将全站仪架设在与之相对应的轴线控制桩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轴对面方向桩,将控制轴线投测到作业面上。然后以控制轴线为基准,以设计图纸为依据,放样出其它轴线和柱边线、洞口边线等细部线。细部放样详见细部放样示例图。细部放样示例图当每一层平面或每一施工段测量放线完毕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应及时填写楼层放线记录表并报监理验线,以便

11、能及时进行下道工序。验线时,允许偏差详见轴线间距允许偏差表。轴线间距允许偏差表主轴线间距 允许偏差(mm)L 30 m530mL 60m10 60mL90m15 支立模板时的测量控制根据轴线控制桩,将中心线投测在靠近柱底的楼层平面上,并在露出的钢筋上抄测出楼层结构+0.500m标高点,用以支柱身模板时定柱高及对正中心之用。柱子垂直度测量柱身模板支好后,必须用经纬仪检查柱子垂直度,通过采用平行线投点法来检查柱子的垂直度,将柱身模板校正。0.000m以下结构施工中的标高控制高程控制点的联测。在向0.000m以下结构施工面引测标高时,首先要联测高程控制网点。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0.000m以下结

12、构施工面引测所需的标高。标高基准点的引测方法:以现场高程基准点为依据,使用自动安平水准仪以中丝读数法往基坑下测设附合水准路线,将所需标高引测到0.000m以下结构施工面上。并用红油漆进行标注,并标明标高数据。施工标高点的测设。施工标高点的测设是以引测到0.000m以下结构施工面的标高基准点为依据,使用水准仪以中丝读数法进行。施工标高点测设在墙、柱立面上,并用红油漆作好标记。0.000m以上结构施工平面控制测量根据本工程建筑物的楼层高度来决定建筑物轴线的布网形式采用外控平面控制网的布设。作业层轴线、细部线放样轴线控制点投测到施工层后,将全站仪分别置于各轴线控制点上,检查相邻点间夹角是否为90,然

13、后用检定过的50m钢卷尺校测每相邻两点间水平距离,检查轴线控制点是否投测正确。轴线控制点投测正确后依据控制点与轴线的尺寸关系放样出其它轴线。轴线测放完毕并自检合格后,以投测轴线为基准,并依据图纸设计尺寸放样出柱、墙、洞口边线等细部线。高程的传递首先从高程基准点将高程引测到首层便于向上竖直量尺处,经校核合格后作为起始标高线,并弹出墨线,用红油漆标明标高数据。详见标高标识示意图。标高的竖向传递,各层的施工标高使用50m的钢卷尺从首层起始标高线竖直量取。标高标识示意图施工层抄平之前,应先校核经首层传递上来的三个标高基准点,当较差小于3mm时,取其平均标高抄测标高水平线。抄平时,应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

14、点范围的中心位置。标高竖向传递的允许误差详见标高竖向传递允许误差表。标高竖向传递允许误差表项 目允许误差(mm)每 层3高度(H)H30m530mH60m1060mH90m1590mH120m20装饰施工测量前期准备轴线的恢复和引测轴线恢复前应对每条轴线的相对距离、角度进行校核,方法为:用钢卷尺直接丈量距离,用经纬仪检查轴线、轴线控制线之间的角度。在施工中被砂浆覆盖和因为时间久而模糊的轴线、轴线控制线,需把面层的附着物清理干净,用墨线重新弹出。用于隔墙的平面位置控制。柱立面的轴线由恢复后的轴线进行引测,并弹出墨线并用红油漆标识。根据恢复后的轴线及设计图纸上隔墙线与轴线的关系依次放出各楼层的隔墙

15、线,并用墨线弹出。标高的抄测楼层建筑+1.000m标高线抄测前应先校核结构施工过程中从首层传递到各楼层的标高基准点,当较差小于3mm时,取其平均标高抄测标高水平线。楼层建筑+1.000m标高抄测时,应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采用水准仪、塔尺抄测标高,各标高点之间用墨线连接并用红油漆标明标高数据。建筑物变形观测沉降基准点布设沉降基准点是沉降观测的依据,每项工程应有3个稳定可靠的高程基准点,并每半年校核一次,以保证沉降观测成果的正确性;沉降基准点与观测点的距离不宜太远,以保证足够的观测精度;沉降基准点须埋设在建筑物的压力传播范围以外,距离建筑物基坑边线不小于2倍基坑深度。沉降基准点的

16、埋设及测量沉降高程基准点采用高程控制网中埋设的3个高程基准点。高程基准点的校测:高程基准点使用前,用水准基点与场区内3个高程基准点进行联测,经平差计算后的3个高程基准点高程数据作为本工程沉降观测的基准点高程。沉降观测基准点布设附合路线,其主要技术要求和测法详见沉降观测技术要求表表。沉降观测技术要求表(单位:mm)等 级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每站高差中误差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检测已测高差较差观测方法及要求二 等1.00.300.60.8往、返各两次注:n为测站数。沉降观测点的布设依据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97)的要求,沉降观测点布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布置在变形明显而又有代表性的

17、部位;稳固可靠、便于保存、不影响施工及建筑物的使用和美观;避开暖气管、落水管、窗台、配电盘及临时构筑物;承重墙可沿墙的长度每隔8m至12m左右设置一个观测点,在转角处、纵横墙连接处、沉降缝两侧也应设置观测点;框架式结构的建筑物应在柱基上设置观测点;埋点方法预埋件标头封盖预埋件标头封盖 沉降观测点埋设构造图为了便于观测及长期保存,观测点采用暗藏式。埋设时用32的电锤在设计位置打孔,将直径28mm、长度12cm的预埋件放入孔内,周围用环氧树脂填充使牢固。观测时将活动标志旋紧,测毕取出,盖好保护盖。这样既不影响建筑物的外观又起到保护标志的作用。沉降观测点埋设详见沉降观测点埋设构造图。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18、:沉降观测点的设置位置、数量(由有关单位共同商讨确定)。观测要求观测方法沉降观测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规定的二等水准测量要求,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观测过程中应做到:主要观测人员固定、仪器及附属设备固定、安置的镜位固定、观测方法及程序固定。观测的技术要求沉降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详见沉降观测技术要求表。沉降观测技术要求表等 级仪器型号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前后视距累积差视线高度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二等徕卡DNAO330m1.0m3.0m0.3m4观测中应遵守的事项观测前30分钟,晴天应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下,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的三脚架时,应使其中两脚架与水准路线的方向平行,第三脚架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水准仪圆水准器应严格置平;除路线转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应接近一条直线。观测周期沉降观测点埋设完毕并稳定后,连续往返观测两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沉降观测点的初始值;荷载变化期间的观测周期要求:施工期间地下室观测一次,地上部分观测一次;基础周围大量积水、挖方、降水及暴雨后应观测;出现不均匀沉降时,根据情况增加观测次数;结构封顶至工程竣工,观测周期按下列要求进行:均匀沉降且连续三个月内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1mm时,每三个月观测一次;连续两次每三个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2mm时,每六个月观测一次;外界发生剧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