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市级名校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届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市级名校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届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市级名校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届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市级名校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届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市级名校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至过量,下

2、列图象与该反应事实相符合的是()ABCD2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图示正确的是()A溶液关系B构成物质的微粒C六大营养物质D物质分类3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不正确的是( )A干冰CO2B消石灰Ca(OH)2C纯碱一NaOHD小苏打一NaHCO34根据下面实验装置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a处固体由黑色逐渐变为红棕色B该实验可验证CO的氧化性C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待玻璃管冷却后再停止通COD在整个实验过程中,c处的尾气可不做处理直接排放到空气中5抗癌新药“西达本胺”(C22H19FN4O2) 已全球上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西达本胺中碳元素含量最高B西达本胺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C一个

3、西达本胺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D西达本胺中C、H、F、N、O元素的质量比为22:19:1:4:26下列整理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有错误的一组是A保护环境的措施B灭火实例与原理减少化石燃料使用减少雾霾生活污水限排减少水污染垃圾分类回收减少固体废弃物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住宅失火时用水浇灭降低温度灭森林火灾设置隔离带隔离可燃物C日常物质的区别D化学中常见的“三”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并搅拌酱油和醋闻气味铜芯导线和铝芯导线观察颜色三种可燃性气体H2、 CO、O2三种加热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三种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AABBCCDD7髙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水处理剂,可用于自来

4、水的消毒和净化髙铁酸钾受热时发生分解反应:4K2FeO42X+4K2O+3O2,则X的化学式是AFeBFeOCFe2O3DFe3O48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杂质,所选试剂错误的是( ) 选项物质杂质试剂A炭粉铁粉稀盐酸B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灼热的氧化铜C氯化钾固体二氧化锰水D氧化铜铜氧气AABBCCDD9下列溶液中,pH最小的是()A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 B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C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DpH等于7的溶液10由C2H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气体,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 和H2O的质量之比是44:9,该气体的组成不可能是()AC2H2和COB只有C2H2CC2H2、H2和CODC

5、O和H2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有助于认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图甲表示核电荷数为1117的元素最高和最低化合价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若某元素既可显正价,又可显负价,则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的代数和为_。硫元素既可显正价,又可显负价,硫元素与钠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由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其化学式为_。铝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所形成的离子符号为_。写出图中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有关的一条规律_。将NaOH、KCl、MgCl2三种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微观变化情况如图乙。图中OH的名称是_。该反应的本质是_结合生成沉淀。写出与上述反应本质相同的另一

6、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反应物之一为MgCl2)。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一瓶含有少量氯化钠和氯化钙的固体混合物进行下列实验:取样品14 g,放入烧杯中,加入96 g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称得滤液的总质量为100 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沉淀的质量为_。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钙的质量是_?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更有助于了解物质组成及变化的本质从图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_(填序号)A 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有间隔 B 硅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C 受热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D 构成物质

7、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数字表示相应元素的原子序数)及氧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试回答有关问题:将氧元素的符号填入表中相应位置,填写依据是_表中镁元素的每个原子需要失去_个电子形成相对稳定结构的离子,该离子与F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本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即H+OHH2O如图所示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微观过程,该反应的本质是_请写出一个与上述反应本质相同但反应物不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如图所示是某反应中粒子的变化示意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反应中由“”构成的物质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的微观原因是_14回答下列与金属有关的

8、问题(1)在黄铜(铜锌合金)片和纯铜片中,硬度较大的是_, 将它们分别放入稀盐酸中能产生气泡的是_;(2)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_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3)向AgNO3和Ca(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Fe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取少量滤渣滴加稀盐酸,产生气泡滤渣中一定含有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实验室有两瓶保管不当的试剂(如图1),左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Na”和“10%”字样,已知它是NaCl、NaOH、Na2CO3、NaHCO3中的一种;右瓶是敞口放置的30%的NaOH溶液。同学们很感兴趣,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甲同学对左瓶标签残缺的溶液展开研究:这瓶试剂可能是什么

9、溶液呢?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_。(填字母)A 酸 B 碱 C 盐Na2CO3和NaHCO3溶液都呈碱性。测定室温(20)时,四种物质的溶解度的数据如下物质NaClNaOHNa2CO3NaHCO3溶解度g361092159.6(得出结论)根据试剂瓶标注的溶质质量分数10%和上表中的溶解度的数据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_。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7,这瓶试剂不可能是_。为了检验该溶液是NaOH溶液还是Na2CO3溶液,他又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及化学方程式取样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_有气泡产生该溶液是_相关的化学方程式_乙同学对右瓶敞口放置的溶

10、液展开研究:乙同学根据氢氧化钠固体及溶液在空气中很容易发生变质生成碳酸钠,对其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探究。该氢氧化钠溶液已部分变质。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反应方程式是_。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a取少量该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加入足量_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b将步骤a所得的液体静置,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_该氢氧化钠溶液已部分变质实验步骤a中加入的试剂必须足量的原因是:乙同学又尝试通过实验除去该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的碳酸钠,方案如下:向该溶液中加入适量的_溶液,充分反应后,经_操作,即可除去该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的杂质。丙同学查阅资料得知: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分两步进行:Na2CO3+HCl

11、NaHCO3+NaCl,NaHCO3+HClNaCl+H2O+CO2,他取14.6g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不含水)于锥形瓶中,加入50.0g水,充分溶解,再向锥形瓶中滴加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实验测得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锥形瓶中物质的总质量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 N点的溶液表示氢氧化钠被恰好完全反应B PQ段(不含P点)溶液的pH7C NP段表示产生气体的过程,a的值为210.2D 该固体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8.0g。16小娟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化学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小娟和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提出问题)该瓶氢氧化钠溶液是否

12、变质及变质的程度?(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呈中性。(猜 想)该溶液没有变质;该溶液全部变质;该溶液部分变质。(进行实验)小娟和同学们按如下方案进行了实验。(问题讨论)(1)写出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由此现象可得出:猜想_(填序号)错误。(2)结合操作和,若“现象X”是溶液不变色,则猜想_(填序号)正确;若“现象X”是_,则猜想正确。(拓展应用)(1)小娟和同学们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得出,实验室保存氢氧化钠溶液的方法是_。(2)如果氢氧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碳酸钠杂质,常加入适量_(填“BaCl2”或“Ba(OH)2”) 溶液除去。并写出除杂质碳酸钠化学反应方程式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3、10小题,共20分)1、D【解析】试题分析:氢氧化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由于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是一定的,故武器反应后生成的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不变,A错误;氢氧化钡溶液呈碱性,加入稀硫酸,溶液的PH逐渐减小,前后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继续加入稀硫酸至过量,溶液呈酸性,B错误;氢氧化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故随着稀硫酸的加入,离子的数目逐渐的减少,继续加入稀硫酸至过量,离子的数目逐渐的增加,C错误。故选D。考点:化学反应与图像2、A【解析】A、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选项A正确;B、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选项B错误;C、糖类、蛋白质、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是人体的六大

14、营养物质,选项C错误;D、氧化物指的是含两种元素,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氧化物不包括酸,选项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溶液的关系,构成物质的微粒,六大营养物质物质的分类、反应类型、元素含量,反应实质粉末的知识,比较简单。3、C【解析】A、干冰的化学式为CO2,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消石灰的化学式为Ca(OH)2,正确,故不符合题意;C、纯碱的化学式为Na2CO3,错误,故符合题意;D、小苏打的化学式为NaHCO3,正确,故不符合题意。4、C【解析】A. 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氧化铁是红棕色固体,铁粉是黑色固体,a处固体应该是由红棕色逐渐变为黑色,选项A不正确;B.

15、该实验可验证CO的还原性,选项B不正确;C. 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待玻璃管冷却后再停止通CO,否则易导致生成的铁再被氧化,选项C正确;D. 在整个实验操作中,c处的尾气应处理后再排放到空气中,否则易导致污染空气,选项D不正确。故选C。5、A【解析】A西达本胺中碳、氢、氟、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2):(122):19:(144):(162)=264:22:19:56:32,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正确;B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到几万、甚至几十万,而西达本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2+119+19+144+162=390,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错误;C分子是由原子

16、构成的,一个西达本胺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不含氧分子,故错误;D西达本胺中碳、氢、氟、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2):(122):19:(144):(162)=264:22:19:56:32,故错误。故选:A。6、D【解析】A、减少化石燃料使用有利于减少空气污染、保护环境;生活污水限排,既可以节约用水又可以减少水污染;垃圾分类回收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减少固体废弃物,故A正确;B、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是利用了隔绝空气的灭火原理;住宅失火时用水浇灭是利用了降低可燃物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灭森林火灾设置隔离带是利用了移走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B正确;C、可以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酱油和醋的

17、气味不同可以通过闻气味的方法进行区分;铜芯导线和铝芯导线的颜色不同,可以通过观察颜色的方法进行区分,故C正确;D、氧气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故D不正确。故选D。7、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钾、铁、氧原子个数分别为8、4、1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钾、铁、氧原子个数分别为8、0、10,则2X中含有4个铁原子和6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铁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R的化学式为Fe2O3,故选C。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8、B【解析】试题分析:A、铁粉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炭粉不与稀盐酸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

18、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试剂正确。B、一氧化碳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试剂错误。C、氯化钾固体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试剂正确。D、铜在氧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试剂正确。故选B。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9、B【解析】利用酸性溶液pH小于7,中性溶液pH等于7,碱性溶液pH大于7的知识,结合指示剂与酸碱溶液的变色情况解答此题。【详解】根据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确定溶液呈什么

19、性,使石蕊变红的溶液呈酸性,pH7;使石蕊变蓝的溶液、使酚酞变红的溶液呈碱性,pH7;不能使石蕊变色的溶液呈中性,pH=7。故选:B。10、A【解析】解: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 和H2O的质量之比是44:9,即生成CO2 和H2O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若只有一种气体,则就是C2H2;根据元素守恒知,如果原来气体中不含C2H2,则一定含有CO、H2且二者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C2H2完全燃烧时生成的CO2和H2O的子个数之比为2:1,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时生成的CO2和H2O的子个数之比为2:1,有两种情况:如果不含甲烷,一定含有CO、H2且二者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如果含有C2H2和CO、

20、氢气,CO、H2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与C2H2的多少无关;若是甲烷与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时,则生成CO2和H2O的分子个数之比大于2:1。故选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8 离子 Na2S Al3+ 最高正价的绝对值=最外层电子数(最低负价的绝对值=8-最外层电子数) 氢氧根离子 Mg2+和OH- MgCl2+2KOH=Mg(OH)2+2KCl 【解析】(1)若某元素既可显正价,又可显负价,则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的代数和为=|+7|+|-1|=8;硫元素与钠元素形成的化合物还硫化钠,;硫化钠由钠离子和硫离子构成,其化学式为Na2S。故填:8;离子;Na2S。铝原子失去3

21、个电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故离子符号为:Al3+;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是:最高正价的绝对值=最外层电子数(最低负价的绝对值=8-最外层电子数);(2)图中OH的名称是氢氧根离子。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该反应的本质是Mg2+和OH-结合生成沉淀。氯化镁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钾,反应的方程式为:MgCl2+2KOH=Mg(OH)2+2KCl。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10 g 2.9 g 14.6% 【解析】(1)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物质质量总和=反应后物质质量总和,即反应前所有混合物的总质量=滤液的总质量+生成沉淀的质量

22、;(2)、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利用碳酸钙沉淀的质量,列出比例式,即可计算出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钙的质量。(3) 、根据题意,反应完全后过滤,所得滤液为氯化钠溶液,滤液中的溶质NaCl包括混合物中原有的NaCl和反应生成的NaCl;根据上述方程式可以求出生成NaCl的质量,而混合物中原有的NaCl的质量=混合物总质量-氯化钙的质量,据此可以计算出滤液中溶质的质量,然后根据溶质质量分数=100%计算即可。解:(1)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沉淀的质量=14g+96g-100g=10g;(2)、设固体混合物中含氯化钙的质量为x,反应后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Na2CO3+CaCl2=CaC

23、O3+2NaCl111 100 117x 10g y 解得,x=11.1g y=11.7g(3) 、原混合物中含氯化钠的质量=14g11.1g=2.9g则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4.6%答:(2)、原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钙的质量为11.1g;(3) 、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6%。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B 氧元素的原子序数是8,应该排在氟元素的前面 2 MgF2 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钙沉淀 Ca(NO3)2+K2CO32KNO3+CaCO3 2CO+O22CO2 氧气的浓度越大,单位体积内氧分子的个数越多,与一氧化碳分子结合生成二氧化碳分子的个数

24、越多,因此反应速率越快 【解析】(1) 苯分子图像及水受热蒸发的图片,都可以表示出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隔,故A正确; 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文字的图片中的文字是移走原子后所形成的,此图表示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中原子可以进行移动但却不能说明原子的内部构成,故B错误; 水受热蒸发前后相比,加热后扩散入空气中的水分子明显增加,可说明受热能使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故C正确; 食盐晶体模型图片表示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苯分子图像及水受热蒸发的图片可表示物质由分子构成;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文字的图片则可以表示物质由原子构成,故D正确。故选B;(2)氧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8个,说明氧元素的原子序数是8,应该排在氟

25、元素的前面,如下图所示:填写依据是氧元素的原子序数是8,应该排在氟元素的前面;表中镁元素的每个原子需要失去2个电子形成相对稳定结构的离子,该离子与F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F2;(3)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微观过程,该反应的本质是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钙沉淀;与上述反应本质相同但反应物不同的化学反应是硝酸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和硝酸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NO3)2+K2CO32KNO3+CaCO3;(4)该反应中,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反应中由“”构成的物质是氧气,氧气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的微观原因是:氧气的浓度越大,

26、单位体积内氧分子的个数越多,与一氧化碳分子结合生成二氧化碳分子的个数越多,因此反应速率越快。14、黄铜片 黄铜片 氧气 ,水 Ag ,Fe 【解析】(1)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其纯金属的硬度大,所以硬度较大的是黄铜片,黄铜中的锌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将它们分别放入稀盐酸中能产生气泡的是:黄铜片;(2)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3)取少量滤渣滴加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铁剩余,故向AgNO3和Ca (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Fe粉,所以滤渣中一定含有滤渣中一定含有:Ag 、Fe。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A NaHCO3 NaCl 盐酸 Na2CO3 N

27、a2CO3+2HCl2NaCl+H2O+CO2 2NaOH+CO2Na2CO3+H2O CaCl2或BaCl2 无色酚酞(或CuSO4溶液) 酚酞变红(或产生蓝色沉淀) Ca(OH)2或Ba(OH)2 过滤 BC 【解析】、交流讨论受损标签中含有钠元素,酸中不含有金属元素,故不可能是酸,故填A。得出结论根据常温下碳酸氢钠的溶液为9.6g,可判断常温下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8.8%,标签上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不可能是碳酸氢钠,故填NaHCO3.设计实验并继续探究(1)溶液的pH大于7,说明溶液呈碱性,而氯化钠的溶液呈中性,不可能是氯化钠溶液,故填NaCl;(2)加入某种试剂

28、,会产生大量的气泡,说明是碳酸钠与酸的反应,故不会是氢氧化钠,应该是碳酸钠,加入的试剂是酸,可以是盐酸也可以是稀硫酸,故填:盐酸,Na2CO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Na2CO3+2HCl2NaCl+H2O+CO2。、猜想与假设氢氧化钠能够和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碳酸钠和水而变质,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NaOH+CO2Na2CO3+H2O。实验与结论根据实验结论: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说明其中含有碳酸钠,所以要检验是否含有碳酸根即可,又因为第二步中需要检验是否含有氢氧根,而碳酸钠也显碱性,所以第一步加入的试剂不仅要验证出有碳酸根离子,还需要除去碳酸根离子,所以加入试剂氯化钙或氯化钡溶液即可,因为氯化钙和氯化钡溶液均显中性,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或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钠也显中性,所以加入氯化钙或氯化钡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有碳酸钠存在,即已经变质,故填CaCl2或BaCl2;将步骤a所得的液体静置,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或硫酸铜溶液,如果变红或生成蓝色沉淀,说明溶液显碱性,即含有氢氧化钠,说明部分变质,故填无色酚酞(或CuSO4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酚酞变红(或产生蓝色沉淀),故填酚酞变红(或产生蓝色沉淀)。拓展与应用除去碳酸钠主要是除去其中的碳酸根离子,可以用钙离子或钡离子把碳酸根离子沉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