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扩招对就业的影响研究(共11页)_第1页
大学扩招对就业的影响研究(共11页)_第2页
大学扩招对就业的影响研究(共11页)_第3页
大学扩招对就业的影响研究(共11页)_第4页
大学扩招对就业的影响研究(共11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陕西理工学院毕业论文第 页 题 目 大学扩招对就业的影响(yngxing)研究 学生(xu sheng)姓名 易正凯 学号 1101014048 所在(suzi)学院 经济与法学学院 专业班级 思政1102班 指导教师 潘志新 完成地点 陕西理工学院 2015 年 5 月 4 日大学(dxu)扩招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以思政专业(zhuny)为例易正凯(陕西理工学院 经济与法学学院 思想政治(zhngzh)教育专业1102班,陕西 汉中 723000)指导教师:潘志新 摘要:高等教育发展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大学扩招让我国由

2、精英教育走进了大众教育时代,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大学扩招提高了我国整体的受教育水平,但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的暴增,大学毕业生就业开始经历从就业难到就业寒流到13年最难就业季,14年的更难就业季。扩招对大学毕业生的直接影响就是毕业人数的剧增,导致毕业生的在就业市场上的供需结构性矛盾加剧;同时也导致了大学生整体质量层次上的下降,从而影响了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了高校的办学质量,从而影响了用人单位录用大学生的积极性等。大学扩招是大势所趋,对于大学生就业既有积极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我们应正确认识大学扩招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积极采取措施,趋利避害,不断改革完善教

3、育机制,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字:大学扩招 大学毕业生 就业 影响自1999年大学扩招,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进入了改革与快速发展时期,我国的教育也由精英教育走向了大众教育。但随着大学连续几年的大规模扩招,大量的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从而引发了最难就业季、更难就业季等一系列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使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了社会的热点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大学扩招所引发的直接呈现在社会民众的最明显的直接的问题,使得人们对大学扩招的质疑、评论愈加增多。大学扩招原来中国学子的大学梦,当面对日趋严重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我们该如何正确认识、把握大学扩招以及扩招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4、;探寻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从而更好更有效的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一、高校扩招的概况大学扩招又称高校扩招或者大学生扩招,是指我国1999年开始的,基于解决经济和就业问题的扩大普通高校本专科院校招生人数的教育改革政策。我国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后,高校的招生规模一直在扩大,但其年均增长都在8.5%左右。 1998年11月,被称为教育产业之父的经济学家汤敏教授以个人名义向中央提交了一份关于启动中国经济有效途径-扩大招生量一倍的建议书,建议中央扩大高校招生规模,并且还说明了扩大招生的5大理由。当时中国大学生数量远低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企业改革导致的大量下岗人员进入就业市场与年轻人竞争会形成恶性局面;教

5、育被认为是老百姓最大的需求,扩招可以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学校有能力接纳扩招的学生,当时平均一个老师仅带七个学生;高等教育的普及事关中华民族的振兴。1这建议很快被采纳,为了拉动消费,扩大内需,1999年教育部颁布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开启了大学扩招之路。那我国为什么要进行大学扩招呢?其价值目标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实现我国社会经济(jngj)效应的最大化。受1998年亚洲(y zhu)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全面下滑,大量工人下岗,失业率不断攀升,加上210多万的高中没考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进入到劳动力市场,更是增加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而大学扩招,不仅可以推迟学生的就业,缓解整个社会的

6、就业压力,还可以带动教育产业的发展,增加人们对教育的投入,刺激消费,带动相关的行业发展,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推进我国教育(jioy)事业的发展。当时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才7%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与我国经济不相上下的菲律宾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20%,人均GDP不到我国一半的印度当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8%。朱镕基总理当时提出高等教育建设理念:实施科教兴国,建设人力资源大国。针对这个目标,大学实行扩招,让更多的适龄学生拥有接受高教育的机会,提高我过整体的受教育水平,这也体现着教育公平与正义,推动我国教育由精英化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大学未扩招之前我国1998年大学招生人数是108万,录

7、取率为34%。自1999年扩招以后我国高校录取人数由1999年的160万增加到了2014年的698万,录取率为74%,2014年我国普通高校本专科生在校人数达到2547.7万。大学扩招使更多的学生拥有了享受中国高等教育的机会,除此之外也提高了我国的人口素质,加快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促进了以职业技术院校的建设发展,使高校整体布局向地市级下移,给地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带动着教育事业、餐饮、印刷等相关行业的发展,直接或者间接创造了许多就业岗位,形成了一个新的经济点;促使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向了人力资源大国,增强我国在人力资源方面的国际竞争力,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人力资源基础。另一方面,扩招引

8、起的高校整体学生素质下滑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二 、大学扩招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影响 1、大学扩招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分析 表 1扩招后的就业形势年份就业率(%)未就业人数(万人)数据来源20028029新华社:全国高校2002届毕业生就业率已达80%20037063.7 中国青年报:2003至2005年普通高校不用说的平均就业率20047375.6200572.692.6200670124国务院召开2007年全国高校不用说就业工作会 从表格可以看出来,大学扩招以后大学生的就业率在直线下降。大学毕业生未就业的人数在不断地增加。单从数据(shj)来看,大学扩招给大学毕业生

9、的就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另外从大学生的供给量来看,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在逐年增加,无疑(wy)更是增加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事实上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最早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问题是在2003年第一批大学扩招后的毕业生走出大学校门。在大学大规模扩招下,大学毕业生的数量越来越多,2012年680万大学毕业生遭遇就业寒流,201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达到700万,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ji y)季”;2014年727万,成为2013年后的“更难就业季”。2但是大学生就业难不能仅仅归咎于大学扩招。第一,高等教育并未饱和,问题的关键在于大学扩招导致大学生数量、结构和布局应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相适应。任何一个环节的

10、不适应,都会造成大学生就业的不顺。从数量上来看,是否是因为中国大学生人数太多了造成就业困难? 扩招后中国大学生是比以前多了,但它与我国庞大的总人口基数比不是多了, 而是仍然很稀缺。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不到发达国家的一般,2000 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中国每10 万人口中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只有3611 人, 即受过大专以上教育人口仅占总人口的3.6%,而日本、韩国为30 % ,印度也达到16 %。中国每百万人口中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数量仅相当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30 %。可见,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不都在于扩招规模上, 更主要在于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和结构以及毕业生就业观念转变的问题

11、。第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表层原因在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事业单位正式职工与集体个体用工单位职工和临时职工之间的二元对立结构。这里的二元对立指得是城市正规部门和非正规部门的对立。从各部门劳动力的待遇来看,我国就业结构是二元的。在正规的部门工资高福利好,在非正规的部门的劳动力一般是低工资和享受不到完备的福利,这两个部门存在巨大的收入和福利差距。3大学毕业都希望自己找一个好工作,然而前面所说的正规部门,每年可以提供的岗位还是和扩招前是一样,而且进入正规部门的学历是门槛是越来越高,从最初的中专大专到现在的本科甚至硕士、博士;从过去的一般本科,到现在的重点本科毕业生,甚至海归生。但是扩招后我国的大学毕业生

12、的人数在不断地增加,正规部门的需求是非常有限的,而非正规部门由于用工制度、合理工资和福利体制以及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不够。正规部门的岗位有限,非正规部门没有发挥其本应吸收大量劳动力的功能,而大学毕业生人数却在不断地增加。因此就业难的本质在于工作单位的不合理分割和就业单位的二元对立体制,导致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部门不能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去就业,缩小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去处。 第三,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深层原因在于我国的经济结构和体制提供不了多余的劳动岗位。就业难从供给看,按经济学的观点,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以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80-100万个,近几年我国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应为900万个左右

13、。虽然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而且我国GDP增长率保持在9%左右,但我国主要采取的是增长优先发展战略,新建项目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对劳动力需求增速慢于经济发展速度,从而出现了高投入、高增长、低就业现象,结果是产能过剩,产品卖不出去、无销路,倒过来要压缩产能、扩大海外投资,根源在于市场和老百姓无法消费那些多余的“产能”,最近的房地产和楼市的状况就是如此。因此,经济发展事实上向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每年是不足900万个。从需求看,全国大学毕业生2003年212万人,2004年280万人,2005年338万人,2006年413万人,2007年万人495万人,近几年的高校毕业生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除大学

14、毕业生就业需求外,还有其他的就业需求。依据劳动部提供的数据,2004年城镇新增劳动力大概1000万,另外还有大量的下岗者需要再就业,加上大量大学毕业生,2004年各类新增劳动力超过1300万。2005年全社会各类新增劳动力约2400万,需求大于供给,出现严重的供过于求现象。总体性的劳动力供大于求现象在短期内是无法改变,供求失衡的严峻状况构成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基本框架。 从我国经济结构方面来看,产业结构不合理,不能提供有效适合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岗位,我国传统的产业格局在经历了30多年经济高增长和改革后依然没有出现实质性变化。配第-克拉克定律指出,人均收入和经济发展的提高会致使国家就业结构发生明显

15、变化,劳动力在收入差异的驱动下会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国家越发达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就越多。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进一步指明,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会使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村劳动力逐渐转移到第二、三产业集中的城市。而我国1979-2005年第三产业平均就业弹性为0.57,而第二产业为0.34,第一产业仅为0.06,即第三产业的平均就业弹性要明显高于第二和第一产业。而目前我国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45%,远不及第二产业56.6%的增长贡献率。有学者对1952-2004年三种产业偏离度的考察显示,我国第二产业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到当前阶段,结构偏离度已经很大,很难吸纳更多的劳动力。

16、如果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分析来看,现实更不乐观。第三产业中的传统服务业所占的比重很大,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所占比重很大,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行业所占比重较低。而大学生就业主要与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信息传输、信息资讯、租赁与商务服务、科学研究、教育培训等知识密集型行业相关。这意味着总量有限的第三产业很难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第三产业情况说明中国目前的消费结构还处于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阶段,还没有到发展到满足个人发展和享受的阶段,中国人不敢提前消费、高消费,结果就是第三产业不够发达。此外我国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不能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充足有效的知识型工作岗位。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也就没有就

17、业。而目前人类由于西方消费主义的盛行导致的资源环境的过度消耗已经向人类敲响了警钟,因此,从根本上说,扩大消费不能无限进行下去(xi q),也就是说人类经济的高速发展阶段已经过去,世界经济提前进入了罗马俱乐部预言的人类经济增长的极限。2007年开始的世界经融危机到目前为止还在延续,不知道拐点在何处,人类将长期处于经济发展的“滞胀(zh zhn)”阶段,这才是人类目前面临的生存危机。中国的经济情况如此,世界经济运行态势(tish)更不如中国。因而就业难只是这一深层危机的一个最直接的外在表现而已。 2、大学扩招对大学毕业生的积极影响。第一,增强了劳动者的职场竞争与职场适应能力。扩招使接受大学教育的人

18、更多,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断提高,使我国的总体受教育水平不但提升,这提高未来劳动力的综合素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快速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需要更多高素质人才,而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使其综合素质得到一个全面的提升,让其在就业市场上的就业竞争力更强。在当代知识成为了社会的核心,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纯粹的体力劳动已不能再积累财富了,所以说大学扩招增强了大学毕业生的职场竞争与职场适应能力。大学毕业生的知识积累更加丰富,因此具有更强的创新思维与创新理念,大学生创业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也给社会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瞄准国家创新体系的目标

19、,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接受过高等教育而且都是年轻的一代在一些情况下都是敢想敢做的,提出创造性的想法并付诸于实践当中。第二,大学扩招将促使政府放宽毕业生就业(ji y)政策,为高校毕业生打造更为有利、宽松的就业环境。随着大学扩招后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的增加(zngji),就业压力的越来越大,这将会促使政府加快户籍管理、人事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步伐,为毕业生打造更为宽松有利的就业环境。在创新创业方面政府也会给予毕业生更多的支持,从而让更多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有稳定的保障,激发创业激情。 第三(d sn),大学扩招致使大学毕业生去接受更高的教育,推动我国整个的国民素质的提高。现在大学毕

20、业只能从事以前高中毕业就能从事的工作,这就需要大学毕业生放下所谓“天之娇子”的身段去从事其职业,如果毕业生有自己更高的追求,那么就需要去接受更高的教育。同时由于就业岗位的限制,大学生不得不去从事原本高中生的工作,迫使高中生也去接受高一等的教育,循环往复,对于大学毕业生形成一个良性的竞争机制,同时也推动着我国整体的国民素质的提高。劳动者受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提高是高等教育扩展的一大正面结果,劳动者素质是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因素。大学扩招,进一步提高了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口的教育水平。另外,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也使得一些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人能够获得各种技能。高等教育扩招,就业人口中大专以上教育水平

21、的劳动力比例不断上升,从2000年的4.66%上升到了2010年的10.05%,上升了近6个百分点。其中大学专科的比例最高,2010年为6.05%。与此同时,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各类就业者获得的职业证书数量均有增加,劳动者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是劳动力市场变革的显著特征。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会致使更多的人去接受高等教育,从而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 3、大学扩招对大学生就业的负面影响 大学大规模的加速扩招,引发出一系列的整合性与协调问题,高等教育规模扩大与经济发展水平相距太大时,政府财力投入,人们对高等教育支付能力,毕业生就业供需矛盾,结构性失业,人才质量增长等等问题就逐渐凸显出来。

22、高校扩招后,受社会、高校、政府和自身各种因素的影响,在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目标方面上没有完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不符,培养的人才数量与质量未能统一,对毕业生的就业产生负面影响。第一,数量剧增,加剧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就业竞争增大。高校扩招,高等院校毕业人数急剧增加。 从表2里可以看出,从扩招之后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高校毕业生人数连续每年以60-70万的人数增加,但在表1中也不难发现大学毕业生未就业的人数也在成倍的增长。 当2003年大学扩招后的第一批毕业生走向社会后,毕业生就业问题就开始凸显。虽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是市场的需求在不断增加,但相

23、对于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来说,劳动力市场的需求量是相对不足的,而每年大学毕业生的不断增加,因此导致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加剧,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将更加的激烈(jli)。而人才市场的建立时间短,不是很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很不健全,存在着供需渠道不畅,信息不灵的情况,这也会加剧扩招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得问题。表 2扩招以来毕业生数据(shj)统计时间(年)毕业生人数(万人)时间(年)毕业生人数(万人)1999922007495200010120085592001104200961120021452010631200321220116602004280201268020053382013700200641320

24、14727 第二,专业结构的失衡(sh hn),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充分就业。教育部对扩招进行了反思,并在2008年首次表示1999年的高校大规模扩招太仓促。连续几年的大规模扩招,许多高校都来不及论证就扩大所谓热门专业的招生人数,以期在这次扩招中获得最大的效益。而没有去考虑市场的需求,致使所谓的热门专业的学生毕业人数远远超过社会的需求,最终导致人才市场上一些专业的毕业生“滞销”。4同时部分学校无视社会需求的变化,盲目追求热门专业,导致专业趋同,使得一些毕业生就业时面临更大的困难。甚至导致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专业人才,而很多专业的毕业生却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第三,扩招对教育、教学质量产生影响,毕业

25、生的整体素质下降。大学扩招,高等院校人数急剧增加,学校教学难度加大,再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如资金的有限,教师人数的有限等,致使学校教学质量下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存在盲区,这为大学生以后就业的就业问题埋下了伏笔。5扩招让许多原本达不到大学要求的学生也进入了大学,因此,大学生的整体水平下降了。进入大学后,整体的大学学习氛围不浓,学习考试弄虚作假现象严重,学分浮躁,急功近利。为了拿到奖学金,总会用尽各种心思去得到,甚至作假舞弊。而且奖学金的评比都是以结果为导向,不注重过程,不仅损害了公平,更是助长了学生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使学生的学习世俗化、功利化。学生平时不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的积累,虚度大

26、学时光。毕业后,无法以合规大学生的身份进入社会,就业状况可想而知。 多方面的因素使得毕业生的整体素质下降,就业难度增加。正如学会(xuhu)生存中所说:“它所教育(jioy)出来的人并没有受到恰当的训练,因而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当这种体系所授予的 资格和技术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时社会便拒绝接受这些毕业生。”637 第四,就业(ji y)期望和社会相对需求矛盾,加剧毕业生就业难。大学扩招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人们对教育的消费,因此毕业生和家长的预期回报心理增强,就业的期望值增高,而社会的相对需求是不足的。从理论上来看,毕业生和家长都希望找一个比较满意的工作,不愿意到基层和贫困地区就业。这也导致了“好多

27、事没人干,好多人没事干”的怪现象,人为地造成了就业难。三、针对扩招后对就业的影响的建议与对策 大学扩招对毕业生就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只要进行深化改革解决一定深层次的问题与矛盾,一定可以做好扩招后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我认为这需要国家、高校、以及个人各方面共同努力。 1、深化高校改革,大力发展经济,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第一,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目前出台的各种促进就业的政策,只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权宜之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许多专家学者认为解决问题的根源在于改革教育体制,降低高校扩招规模,调整高等教育的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发展高等继续教育和在职教育。第二,高校扩招高校的专业设置要根据就业市场来调整

28、,但不能忽略特殊领域的人才培养,特殊人才的培养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资助其成才,在市场不认可或市场需求不高的情况下,做好对研究领域的人才的储备。第三,改革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经济,特别是推动能大量吸收劳动力民营企业的大力发展,但在现实中,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等对非公有制经济形成特别的限制,严重影响了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特别是高素质人才的吸收。另外民营企业想要进入传统的垄断经济领域还存在巨大的障碍,民营企业的发展收到了限制。因此,一定要在体制上给民营企业“松绑”,让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快速成长、壮大。增强对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这是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根本。 2、调整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做好就业指

29、导。 第一,控制规模,调整结构,注重质量。经过连续几年的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一。因而我国高等教育下一步的重点应该放在质量上,适当的控制招生增长幅度,保持相对稳定的招生规模,注重质量上的提高,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道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要适应适应市场变化,应对扩招高校应更加理性的对待各个专业的招生,毕业生就业难是因为就业市场上的供需之间存在存在结构矛盾。所以高校应在专业设置和各个专业的招生上考虑市场需求。人才需求预测,主要是市场统计,而高校也应该有一定的预测,理性的去看待专业的冷热问题,进行适当的调整。 第二,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高校应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30、的建设,壮大就业指导教师的队伍,搭建良好的就业平台。就业政策是行动指南,就业指导教师应在充分学习相关政策后给毕业生充分传达国家(guji)出台的就业政策。同时学校要切实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按具体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组织培训等。高校应注重职业生涯教育,从大一入学就应定期开设职业规划课程。很多学生就如大学后就开始迷茫松懈,大学四年不知不觉就过完了,高校要注重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核心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根据学生的特点、个性,有目的的指导学生就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让学生准确定位自我,更好的规划求学和生活的方向,为将来走向职场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就业指导是从大一入学开始而不

31、是到了面临毕业才开始匆匆展开工作。例如,大一加强学生自我适应指导,大二,自我定位的引导教育,大三,强化职业生涯规划,大四,毕业求职技巧。 第三,大学毕业最后一个环节毕业论文的提前准备,毕业论文可以在大三就开始着手准备,利用(lyng)空余时间,要求学生完成考察形成初稿,并且利用在校时间大三结束或大四上学期把论文最终定稿。因为学生在正式工作之前往往要经历见习、实习才到正式上岗,因此,提前把论文完成部分工作,对于学生一心找工作、实习有很大帮助。 转变就业观念和态度,提高(t go)自身素质,积极就业。 第一,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增强个人就业核心竞争力。毕业生是就业的主体,就业能力强的毕业生就业过程更

32、加容易。在上大学之前选择专业时就应该是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而不是看着专业的冷热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选择了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大学期间才会好好的去学习。大学期间学习时打好基础的根本。同时也要主动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提高问题的分析能力。最后是注意个人素养方面,如团队精神,诚信,责任感等等。扎实的基础和过硬的素质能力始终是是大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二,调整好心态,转变就业观念,避免眼高手低。毕业生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降低就业的期望值,以理性的态度去面对各种就业竞争和挑战。现今就业观念要向多元化转变,先就业后择业、多次性就业。毕

33、业生就业要克服盲目求高心理应该充分认识到大学扩招后,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竞争是越来越激烈,国有企业、“铁饭碗”、优厚待遇的工作岗位就那么多,而每年的大学毕业生却在不断的增加,新增的劳动力越来越多是由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组成。越来越多的高中生成为了大学生,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工作岗位却没有真正的增加,之前高中生从事的工作现在需要大学毕业生去做,这就要我们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转变大学生还是“天之骄子”的观念,不要给自己设置“就业禁区”增加自己的就业难度。因此毕业生要正确认识自己,给自己的准确定位,避免就业中的眼高手低,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毕业生应主动降低自己的身段,去基层就业锻炼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

34、梦想和追求,但是我们需要时间去积累自己的厚度。在就业的同时,还可以把握机遇自主创业,不但可以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还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第三,积极主动的为就业做准备。很多毕业生总是在毕业时抱怨(bo yun)自己专业工作不好找,消极的等待就业。7对此,我们应该认识到消极抱怨,怨天尤人是改变不了任何事情的,我们应该提前根据自己的实际做好就业准备,关注就业政策、就业信息,积极主动的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就业的机会。同时(tngsh)也为进入工作岗位后做好充分的准备,提高自己的职业适应能力。总之大学扩招虽然对大学毕业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大学扩招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我国教育大众化的必经之路。面

35、对大学扩招对大学毕业生带来的利弊影响,我们应充分认识,通过高校,政府和个人的努力,趋利避害,实现(shxin)高等教育扩招的效益最大化。【参考文献】1粟多树. 回顾与反思:我国大学扩招十周年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0)2关朋. 新时期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及其对策探究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3赵润红,张俊浦.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探讨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09)4吉明明. 高校扩招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及对策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01)5陈洪玲. 高校扩招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

36、8(01)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867杜瑜. 高校扩招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分析J. 教育与职业,2014(12)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university enroll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EmploymentYi zhengkai(Shaan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aw 1102 classes, Hanzhong

37、, Shaanxi 723000)Tutor: Pan zhixin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since the university enrollment expansion in 1999,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into the a new period of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expansion of college enrollment to Chin

38、a from elite education into the era of mass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 The expansion of college enrollment increased, the level of education of our country as a whole, but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brings a large number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surge in the annual number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university graduates employment beg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