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铜梁区_第1页
重庆市铜梁区_第2页
重庆市铜梁区_第3页
重庆市铜梁区_第4页
重庆市铜梁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PAGE 69 重 庆 市 铜 梁 区行 政 规 范 性 文 件 汇 编(2021年版)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1月目 录(铜府)1.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关于撤销部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通知 (6)2.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关于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的通告(8)3.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关于禁止在林区野外用火的通告(11)4.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燃放烟花爆竹管理的通告(13)5.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梁区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16)6.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的通告(29)7.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关于划定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

2、械禁止使用区域的通告(31)8.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违法建筑整治的通告(33)9.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铜梁区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方案的通知(36)10.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城区载货汽车通行线路的通告(44)11.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犬只管理的通告(47)12.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的实施意见 (51)13.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关于涪江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整治的通告(60)14.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通告(63)15.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全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和储量管理有关

3、工作的通知 (66)16.铜梁县人民政府关于依法规范信访秩序的通告(76)17.铜梁县人民政府关于控制城区扬尘污染的通告(78)18.铜梁县人民政府关于县城区域载货汽车通行路线调整的通告(81)19.铜梁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梁县加快铜梁工业园区商标品牌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84)20.铜梁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区两轮摩托车规范管理的通告(90)21.铜梁县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征地拆迁住房安置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92)22.铜梁县人民政府关于调整设置县城区非主干道临时摊区(点)的通告(95)23.铜梁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梁县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暂行办法的通知(97)24.铜梁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

4、梁县水利工程水费征收实施办法的通知(113)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关于撤销部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通 知铜府202048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根据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公布实施涪陵区等区县(开发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函(渝环函202039号)要求,为切实加强全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经区政府研究同意,决定撤销部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现依法公布实施。附件:重庆市铜梁区撤销部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清单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 2020年4月30日(此件公开发布)附件重庆市铜梁区撤销部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清单区县名称序号水厂名称水

5、源名称水源类型水源所在镇(街道)保护区范围划分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水域范围陆域范围水域范围陆域范围铜梁区1二坪水厂黄桷塘水库型二坪镇正常水位线以下的全部水域。取水口侧正常水位线以上200米范围内的陆域。/整个汇水区域。2兴利水电服务中心龙山村供水站龙山村地下水地下水型蒲吕街道以开采井为圆心,半径为30米的圆形区域。以开采井为圆心,半径为30-300米的圆形区域。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关于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的通告铜府202045号为持续改善全区环境空气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重庆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在全区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现将有关事

6、宜通告如下:一、禁燃区划定范围高污染燃料禁燃区主要包括:巴川街道(袁家社区、和平社区、淮远社区、正街社区、东城社区、东方社区、龙山社区、体育街社区)、东城街道(金龙社区、龙城社区、玉泉社区、晏渡社区、塔山社区、双门社区、长坡社区)、南城街道(南城社区、南门社区、团结社区),面积约27.89平方公里。二、禁止燃用的高污染燃料类型按照原环境保护部2017年发布的高污染燃料目录(国环规大气20172号)中类(较严)进行管控,禁燃区内禁止燃用的燃料组合类别为:(一)石油焦、油页岩、原油、重油、渣油、煤焦油等。(二)除单台出力大于等于20 蒸吨/小时锅炉以外燃用的煤炭及其制品。三、禁燃区管理规定(一)禁

7、燃区内禁止燃用、销售高污染燃料。(二)禁燃区内禁止新建、扩建燃用高污染燃料的设施。(三)本通告实施前禁燃区内已建成燃用高污染燃料的各类设备应于2020年7月31日前淘汰或者改用天然气、页岩气、液化石油气、电、风能等清洁能源。(四)现有燃用高污染燃料设备在淘汰或者改造前,有关单位和个人应采取措施,确保排放的大气污染物达到国家和重庆市规定的排放标准。四、监管职责划分高污染燃料禁燃区采取辖区负责制进行监督管理,由各街道办事处及高新区管委会负责各自辖区内的高污染燃料燃放管理。各街道办事处及高新区管委会要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对违反本通告的单位和个人,由相关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

8、防治法重庆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有关规定依法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本通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关于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的通告(铜府2019147号)同时废止。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 2020年5月9日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关于禁止在林区野外用火的通告铜府202019号为防止森林火灾,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保障群众财产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防火条例重庆市森林防火条例等有关规定,现将禁止在林区野外用火有关事宜通告如下。一、森林防火期2020年4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二、森林防火区全区林区(含退耕还林区)。三、森林防火要求(一

9、)森林防火期内,禁止在森林防火区吸烟、野炊、焚烧香烛钱纸、烧荒、烧灰积肥、燃放烟花爆竹、燃放“孔明灯”等野外用火行为。(二)森林防火期内,禁止进入森林防火区的车辆和人员携带火种或易燃易爆物品。车辆应当配备灭火器材,车辆司乘人员应当对搭载人员进行防火安全教育,严防搭载人员丢弃火种。(三)森林防火期内,确因特殊情况需生产用火或工程用火的,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防火条例重庆市森林防火条例规定的程序报批。(四)在林区野外操作机械设备,必须遵守防火安全规定,做好防火安全工作。(五)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单位和个人,在其经营范围内承担森林防火责任。(六)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机构应当将森林防火纳入消防知识教育

10、内容。对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负有监护责任的单位或个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严防被监护人进入林区用火、玩火。(七)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森林火灾,应当立即向所在地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当地公安派出所、区林业局、区应急局报告。(八)对违反本通告的单位和个人,由相关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防火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有关规定依法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四、其他事项本通告自2020年4月1日起施行。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 2020年3月24日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燃放烟花爆竹管理的通告铜府20197号为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有效防范公共安全风险,减

11、少大气污染,保障群众人身财产安全,根据重庆市燃放烟花爆竹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等有关规定,经区政府研究,特通告如下:一、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区域为:(一)巴川街道办事处东方社区,东城社区,和平社区,正街社区,龙山社区,淮远社区,袁家社区,体育街社区,仙鱼社区,柿花社区1、2、3、4、6居民小组,八一社区1、2、3、4居民小组;(二)东城街道办事处塔山社区,龙城社区,长坡社区,晏渡社区,金龙社区,玉泉社区,双门社区,姜家岩社区1、4、6、7、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居民小组;(三)南城街道办事处南城社区,南门社区,团结社区,白龙社区,

12、岳阳社区1、2、3、4、5、6、7、8、9、10、11居民小组,两路社区1、2、4、5、6、7、8居民小组,桐子社区1、2、3、4、6、7、8、9、10、11、12、13、14居民小组;龙腾大道、南环路沿线两侧200米范围内;(四)安居镇火神庙街、西街、顺城街、十字街、后河街;(五)巴川街道办事处明月寺,南城街道办事处计都寺、桐子园公墓,东城街道办事处铁佛寺。二、下列区域或者场所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一)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及所辖单位(部门)办公区域,区人民法院、区人民检察院、区人民武装部、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办公区域;(二)驻铜部队及其重要军事设施、仓库,公园、广场、步行街、商场

13、、汽车站及其它人员密集场所,医院、幼儿园、敬老院(养老院),学校、科研单位的办公、教学、科研场所及学生宿舍,邱少云烈士纪念馆、武庙及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三)危化企业、加油(气)站和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周边100米范围内,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输变电设施安全保护区内,桥梁、隧洞、化粪池、沼气池、地下管网,森林等重点防火区;(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禁止用火的其他区域或者场所。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区域或者场所,由相关单位设置明显的禁放警示标志,并负责管理。三、在禁放区域和场所内,禁止生产、经营和储存烟花爆竹。四、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生产、销售、储存、运输、燃放烟花爆竹,严禁销售、储存、携带、燃

14、放不符合本市公布规格和种类的烟花爆竹。五、未经公安机关许可的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组织大型焰火燃放活动。 六、严格烟花爆竹品种管理。在本区燃放区允许经营和个人燃放的烟花爆竹品种为C级和D级产品中的喷花类、旋转类、玩具类(烟雾型、摩擦型除外)、爆竹类(“土火炮”、“大夹小”和“炮中炮”爆竹产品除外)、升空类(火箭、旋转烟花产品除外)、组合烟花类6类。禁止销售和燃放礼花弹、架子烟花、小礼花、吐珠烟花产品和单发药量大于25克、内径大于30mm(1.2吋)的内筒型组合烟花等专业燃放类产品,以及擦炮、摔炮、药粒型吐珠产品。七、未成年人燃放烟花爆竹的应当由监护人或者其他成年人陪同看护。 八、对违反条例

15、等法律、法规和本通告规定的行为,依法追究当事人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九、本通告于2019年2月1日起施行。 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 2019年1月15日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梁区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铜府201849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铜梁区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实施办法已经区政府第3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严格执行。 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 2018年3月18日铜梁区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实施办法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管理,切实保障特困人员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根据民政部关

16、于印发特困人员认定办法的通知(民发2016178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实施意见(渝府发201455号)及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实施意见(渝府发201647号)等相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以解决特困人员突出困难、满足特困人员基本需求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发挥社会力量作用,建立健全城乡统筹、政策衔接、运行规范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将符合条件的特困人员全部纳入救助供养范围,保障特困人员的基本生活权益。第二章 基本原则第三条 托底供养。强化政府托底保障职责,为特困人员提供基本生活、照料服务、疾病治疗和殡葬服务等方面保障

17、,做到应救尽救、应养尽养。第四条 属地管理。区人民政府统筹全区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辖区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 第五条 城乡统筹。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管理体制,在政策目标、资金筹集、对象范围、供养标准、管理服务等方面实现城乡统筹。第六条 适度保障。建立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保障水平,加强与其他社会保障衔接,实现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保基本、全覆盖和可持续。 第七条 社会参与。鼓励、引导、支持社会力量通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慈善捐赠以及提供志愿服务等方式,为特困人员提供服务和帮扶,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的良好氛围。第三章认定条件第八条 具有

18、本区户籍的城乡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应当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一)无劳动能力;(二)无生活来源;(三)无法定赡养抚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第九条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无劳动能力:(一)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 (二)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三)残疾等级为一、二级的肢体、智力、精神、视力残疾人; (四)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条 收入总和低于我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财产符合特困人员财产状况规定的,应当认定为本办法所称的无生活来源: 前款所称收入、财产按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最低生活保障条件认定办法(修订

19、)的通知(渝府办发201733号)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法定义务人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无履行义务能力: (一)具备特困人员条件的; (二)60周岁以上或者重度残疾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且财产符合当地特困人员财产状况规定的; (三)无民事行为能力、被宣告失踪、或者在监狱服刑的人员,且财产符合当地特困人员财产状况规定的; (四)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情形。第四章办理程序第十二条 申请程序。申请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由本人向户籍所在地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按规定提交相关材料,本人申请有困难的,可委托村(居)民委员会或者他人代为提出申请。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以及村(居)民委

20、员会应当及时了解掌握辖区内居民的生活情况,发现符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条件的人员,应当告知其救助供养政策,对无民事行为能力等无法自主申请的,应当主动帮助其申请。第十三条 申请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应提供以下主要材料: (一)申请书;(二)居民户口簿、身份证; (三)申请人及其法定赡养、扶养、抚养义务人的劳动能力、生活来源、财产状况的书面声明和相关证明材料,残疾人还应当提供二代残疾证;(四)允许管理机关对其家庭收入、财产等经济状况进行核查的授权书;(五)其他需要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第十四条 审核程序。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受理申请后,应当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函索证、民主评议、信息核查等方式,对申

21、请人的收入状况、财产状况以及其他证明材料等进行调查核实,于20个工作日内提出初审意见,并在申请人所在村(社区)进行公示。公示期满无异议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将审核意见连同申请、调查核实、民主评议等相关材料报送区民政部门审批。对公示有异议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重新组织调查核实,提出审核意见,并重新公示。申请人及有关单位、组织或者个人应当配合调查,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第十五条 审批程序。区民政部门应当全面审查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上报的申请材料、调查材料和审核意见,并随机抽查核实,于2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予以批准,在申请人所在村(社区)公布,并从批准之日

22、次月起给予救助供养待遇;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不予批准,并书面向申请人说明理由。 第十六条 终止程序。特困人员不再符合救助供养条件的,村(居)民委员会或者供养服务机构应当及时告知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由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并报区民政部门核准后,终止救助供养并予以公示,从公示期满之日次月起停止救助供养待遇。区民政部门、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工作中发现特困人员不再符合救助供养条件的,应当及时办理终止救助供养手续。 第十七条 特困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终止救助供养: (一)死亡、被宣告失踪或者死亡; (二)经过康复治疗恢复劳动能力或者年满16周岁且具有劳动能力; (三)依法被判处

23、刑罚,且在监狱服刑; (四)收入和财产状况不再符合本办法第十条规定; (五)法定义务人具有了履行义务能力或者新增具有履行义务能力的法定义务人。 第十八条 特困人员中的未成年人,满16周岁后仍在接受义务教育或者在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可继续享有救助供养待遇。 第十九条 对终止救助供养的原特困人员,符合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其他社会救助条件的,应当按规定及时纳入相应救助范围。第二十条 动态管理。进一步完善跨部门、常态化的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机制,每年对特困人员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核对,强化精准识别,及时更新特困人员增减等信息,实现动态管理。第五章 供养内容 第二十一条 提供

24、基本生活条件。按照重庆市有关规定的救助供养标准,通过发放现金、实物等方式保障其基本生活。 第二十二条 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对失能(肢体、智力、精神、视力四类一、二级重度残疾或因病瘫痪卧床不起6个月以上)的特困人员和16岁以下特困人员发给照料护理补贴。补贴标准按重庆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提供疾病治疗。对特困人员参加一档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的个人参保费用,给予全额资助;对自愿参加二档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的,统一按一档个人参保费用标准给予资助。特困人员医疗费用按照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扶贫济困医疗基金等医疗保障制度规定支付以及慈善救助、临时救助后仍有不足的,由各镇人民政府(

25、街道办事处)在救助供养经费中予以支持。第二十四条 办理丧葬事宜。特困人员死亡后的丧葬事宜,应按照殡葬政策有关规定进行办理。丧葬费用在特困人员供养经费中支出。集中供养的由供养服务机构办理,分散供养的由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委托村(居)民委员会或者其亲属办理。特困人员丧葬费用按照12个月基本生活标准发放给丧葬办理的机构、组织或个人。第二十五条 住房保障。对符合我区住房保障条件的城镇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区住房保障部门通过配租公共租赁住房、发放住房租赁补贴等方式给予住房救助,对符合农村危房改造政策的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区城乡建设部门通过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等方式给予住房救助。第二十六条 教育保障。学龄前

26、特困人员到学前教育机构接受教育的,享受保教费、生活费资助。学龄特困人员纳入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范围,享受普通高中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政策,享受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艺术表演类相关专业除外)、生活费和住宿费资助政策,学校为其优先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第六章 生活自理能力评估 第二十七条 区民政部门可委托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第三方机构对特困人员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特困人员应当享受的照料护理标准档次。 第二十八条 特困人员生活自理能力,一般依据以下6项指标综合评估: (一)自主吃饭; (二)自主穿衣; (三)自主上下床; (四)自主如厕; (五)

27、室内自主行走; (六)自主洗澡。 第二十九条 特困人员生活自理状况,前款6项指标全部达到的,可以视为具备生活自理能力;有3项以下(含3项)指标不能达到的,可以视为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有4项以上(含4项)指标不能达到的,可以视为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第三十条 特困人员生活自理能力发生变化的,村(居)民委员会或供养服务机构应当通过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时报告区民政部门,区民政部门应当自接到报告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组织复核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特困人员生活自理能力认定类别。第七章 救助供养形式 第三十一条 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形式分为分散供养和在当地的供养服务机构集中供养。具备生活自理能力的

28、,鼓励其在家分散供养;完全或者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优先为其提供集中供养服务。第三十二条 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可由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委托其亲友、村(居)民委员会、供养服务机构、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提供日常看护、生活照料、住院陪护等服务,并签订供养服务协议,落实服务责任和帮扶措施。 第三十三条 需要集中供养的特困人员,按照便于管理的原则,就近安排到供养服务机构,并由供养服务机构与入住特困人员签订供养服务协议。第三十四条 患有精神病、传染病等疾病不宜集中供养的特困人员,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妥善安排其供养和医疗服务,必要时送往专门的医疗机构治疗和托管。 第三十五条 在供养服务机构

29、集中供养的特困人员,其基本生活救助金和照料护理补贴直接发放到供养服务机构;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其基本生活救助金发放到个人,照料护理补贴可视情况统筹安排用于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第八章供养服务机构第三十六条 供养服务机构要依法进行法人登记,从事养老服务的供养服务机构要按规定办理养老机构设立许可。 第三十七条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是供养服务机构的责任主体,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落实供养服务机构安全、运行等日常监管和建设、维护等工作。 第三十八条 按照管理规范化、服务标准化要求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安全管理和服务管理等制度,完善设施设备配置,配齐配强工作人员,为集中供养特困人员提供日常生活照料、送医

30、治疗等基本救助供养服务。有条件的供养服务机构经卫生计生部门批准可以设立医务室或者护理站。第三十九条 供养服务机构要充分发挥托底保障功能,优先为完全或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特困人员提供集中供养服务。第四十条 供养服务机构应根据服务对象人数和照料护理需求,按比例配备护理员,护理员与供养对象的配备比例不低于1:10,护理员与介助、介护对象的配备比例应按照国家有关标准确定。开发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合理配备使用社会工作者。第四十一条 供养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工资待遇按机关事业单位临聘人员管理有关规定执行。其中院长按行政事务、有养老护理员资格证的护理员按专业技术人员、无养老护理员资格证的护理员按勤杂工类别执行。

31、第四十二条 政府举办的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及管理运行经费、管理服务人员工资福利纳入财政预算统筹安排,保证供养服务机构的正常运行。管理运行经费包括日常办公经费、水电燃料费和设备设施维护经费等。区财政、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分别按照在供养服务机构供养对象年基本生活救助金总额15%和不低于5的比例安排管理运行经费。供养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工资由区级财政保障,养老、医疗、工伤等保险由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保障。 第四十三条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指定专人,专账核算供养服务机构资金情况。供养服务机构要建立健全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及时真实全面反映收支情况,并定期与镇街对账。供养服务机构日常生活支出实行备用金

32、制,由供养服务机构向镇街提供凭证进行结算报销。供养服务机构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等相关支出,按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等相关规定办理。 第四十四条 支持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导和吸纳社会资本参与供养服务机构建设;鼓励公建民营等方式,推动供养服务机构实行社会化运营。供养服务机构实行社会化运营的,不得改变其性质和职能,不得降低对特困人员的服务质量。第九章保障措施第四十五条 区政府将供养服务机构建设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规划,合理设置供养服务机构;加大危旧供养服务机构整改力度,确保供养服务机构安全运营。第四十六条 区民政局要切实履行业务主管部门职责

33、,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重点加强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日常管理、能力建设。区发展改革委要将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纳入相关专项规划,支持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区财政局要切实做好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资金、供养服务机构建设资金、供养服务机构管理运行经费和管理服务人员工资保障工作。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教委、区城乡建委、区人力社保局、区国土房管局、区卫生计生委等单位要依据职责分工,积极做好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相关工作,实现社会救助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形成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第四十七条 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和项目支持力度,落实国家、市政府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收费减免等各项政策,引导和支持公益慈善组织、社会工

34、作服务机构,以及社会力量举办的养老、医疗等服务机构,为特困人员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服务。第四十八条 统筹做好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与其他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制度的有效衔接。符合相关条件的特困人员,可同时享受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和高龄津贴等社会福利待遇。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的,不再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政策。享受特困人员照料护理补贴的,不再享受市民政局、市残联、市老龄委办、市财政局关于印发重庆市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实施办法重庆市贫困残疾人生活补贴实施办法重庆市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实施办法的通知(渝民发201571号)规定的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补

35、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第十章 监督管理第四十九条 监察、财政、审计、民政部门,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依法加强对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五十条 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接受社会监督。特困人员认定和救助供养标准、形式、资金使用等情况,应当向社会公示。对公众和媒体发现揭露的问题,要及时查处并公布处理结果。第五十一条 对在履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职责过程中有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人员,要依纪依法追究责任。对因管理不到位造成供养服务机构重大安全事故和人员伤亡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第十一章 附 则 第五十二条 本实施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之前我区相关政策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

36、为准。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的通 告铜府201817号为切实抓好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确保森林资源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植物检疫条例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松材线虫病疫区和疫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区实际,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一、松材线虫病是一种毁灭性森林病害,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的相关规定,不得妨碍、阻挠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的开展。二、铜梁区是松材线虫病疫区,全区范围内的所有未经除害处理的松科植物均为疫木。三、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疫区内非法经营、加工、利用松木。四、运输企业或个人不得承运无植物检疫证书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任何单位和个人未

37、经林业部门批准,不得擅自从疫区调运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五、林业主管部门要严格松木采伐管理,区内所有松木采伐要按规定程序获批后实施采伐,严禁擅自采伐和借疫木采伐进行滥砍乱伐。六、林业、公安、交通、工商、文化、经济信息等部门和单位要密切配合,加强松木运输管理,防止疫情传播扩散。七、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落实松木的防治性采伐监管责任,充分发挥护林人员作用,及时发现并报告擅自采伐枯死松树,擅自藏匿、偷运松疫木,以及非法经营、加工、利用松疫木等行为。八、对违反本通告规定的行为,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发现违反本通告的行为,应及时向当地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38、或区林业局报告(举报电话:45692776)。九、本通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的通告(铜府201726号)同时废止。 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 2018年1月23日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关于划定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止使用区域的通 告铜府2017164号为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物控制,促进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重庆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相关规定,结合实际,划定我区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止使用区域。现通告如下。一、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认定标准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指重庆市域范围内在用国一及以下标准(2009年10月1日前生产)的

39、非道路移动机械。非道路移动机械指用于非道路上,装配有发动机的移动机械、可运输的工业设备以及不以道路客运或货运为目的的车辆。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机械类型:装载机、推土机、挖掘机、打桩机、铲车、压路机、沥青摊铺机、叉车、旋挖机和混凝土输送泵等。二、禁止使用区域划定范围巴川街道、东城街道、南城街道、蒲吕街道和旧县街道等5个街道办事处建成区,为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三、禁止使用区域管理规定(一)禁止国一及以下标准(2009年10月1日前生产)的非道路机动机械使用。(二)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止使用区域,使用国二及以上标准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其大气污染物排放必须达到相关标准规定的排放要求。(

40、三)非道路移动机械禁止使用渣油、重油。四、违反规定的法律责任违反本通告规定的,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重庆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五、本通告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 2017年12月6日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违法建筑整治的通告铜府201742号为规范城乡规划建设秩序,优化城乡居住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重庆市查处违法建筑若干规定(重庆市人民政府第282号令)等有关规定,现将开展违法建筑整治有关事宜通告如下: 一、整治范围为铜梁中心城区及镇街建成区范围的违法建筑,即未经用地或规划许可擅自修建的建(

41、构)筑物,包括经竣工规划核实确认或取得房屋产权证件后擅自新建、改建、扩建的建(构)筑物。二、违法建筑不受法律保护,不予办理土地房屋产权类登记手续。对行政主管部门认定合法房地产附有违法建筑的,土地房屋权属登记机构对该房地产转让和抵押登记进行限制。三、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立即停止违法建设行为,主动申报和配合调查已有的违法建设行为,并依法接受处理。对拒不停工或逾期未自行消除的,负有查处职责的主管部门或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书面通知供水、供电、供气、物业服务等企业依法停止供水、供电、供气服务。相关职能部门不得为利用违法建筑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违法建设当事人办理相关证照。四、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法建筑进

42、行举报,积极支持配合违法建筑整治工作。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建立违法建筑日常巡查机制,及时制止违法建设行为,并向负有查处职责的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村(居)民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及时发现、劝阻、举报本区域内违法建设行为,并配合查处。 五、违法建设行为当事人应于2017年5月1日前,向所在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违法建筑整治办公室申报违法建设情况,并积极接受处理。 六、相关违法建设行为,由规划、市政等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依法查处。 七、对拒不执行本通告的违法建设行为当事人,纳入社会信用系统管理,进行相应约束。 八、在整治违法建筑过程中,妨碍、阻挠规划和市政等行政机关执法人员依法履行职

43、责,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进行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九、举报电话及地址。区违法建筑整治办公室电话:45868100;巴川街道违法建筑整治办公室电话:45588316;东城街道违法建筑整治办公室电话:45870848;南城街道违法建筑整治办公室电话:45689509;蒲吕街道违法建筑整治办公室电话:45489006。区违法建筑整治办公室办公地点:巴川街道淮远古韵北街117号二楼,各镇街违法建筑整治办公室设在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十、本通告自印发之日起实施。特此通告 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 2017年3月24日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关于印

44、发重庆市铜梁区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方案的通知铜府201735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现将重庆市铜梁区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 2017年3月1日(此件公开发布)重庆市铜梁区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方案的通知(渝府发201663号),加快推进我区“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切实提高政务服务质量与实效,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工作目标2017年底前,建成全区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统一服务入口,全面公开政务服务

45、事项,政务服务信息化基础进一步夯实,政务服务制度化、标准化、平台化、网络化水平明显提升,全区网上政务服务工作体系初步形成。2020年底前,建立覆盖全区的整体联动、部门协同、安全可靠、一体化办理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和服务体系,互联网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大幅提升政务服务智慧化、精准化、便捷化水平,政务服务流程显著优化,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率。二、任务措施(一)规范网上服务事项。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要依据法定职能全面梳理本系统、本行业直接面向社会公众提供的具体办事服务事项。加快审核、编制政务服务事项目录,规范区、镇(街道)、村(社区)各层级政务服务事项,通过区政府门户网站集

46、中公开发布,并实时更新、动态管理。实行政务服务事项统一编码管理,规范事项名称、条件、材料、流程、时限等,逐步做到“同一事项、同一标准、同一编码”,为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供无差异、均等化政务服务奠定基础。(牵头单位:区政府法制办、区编办、区行管办;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二)优化网上服务流程。优化简化服务事项网上申请、受理、审查、决定、送达等流程,缩短办理时限,降低企业和群众办事成本。凡是能通过网络共享复用的材料,不得要求企业和群众重复提交;凡是能通过网络核验的信息,不得要求其他单位重复提供;凡是能实现网上办理的事项,不得要求必须到现场办理。推进办事材

47、料目录化、标准化、电子化,开展在线填报、在线提交和在线审查。建立网上预审机制,及时推送预审结果,对需要补正的材料一次性告知;积极推动电子证照、电子公文、电子签章等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开展网上验证核对,避免重复提交材料和循环证明。涉及多个部门的事项实行一口受理、网上运转、并行办理、限时办结。建立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引导群众分享办事经验,开展满意度评价,不断研究改进工作。全区各单位要畅通互联网沟通渠道,充分了解社情民意,针对涉及公共利益等热点问题,积极有效应对,深入解读政策,及时回应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和治理能力。(牵头单位:区政府法制办、区编办、区行管办;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

48、各部门、有关单位)(三)推进服务事项网上办理。依托全市统一的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提升政务服务在线化水平,推动服务事项跨区域异地办理、跨层级联动办理、跨部门协同办理。凡与企业注册登记、年度报告、变更注销、项目投资、生产经营、商标专利、资质认定、税费办理、安全生产等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以及与居民教育医疗、户籍户政、社会保障、劳动就业、住房保障等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都要推行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做到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全程在线”。积极推动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向基层服务网点延伸,公众和企业办事实现网上直办、就近能办、同区通办。充分利用网上政务服务资源和数据,开展预约查询、证照寄送等服务,为公众提

49、供多样化、创新性的便民服务。(牵头单位:区编办、区行管办;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四)全面公开服务信息。各镇街,区政府各部门和有关单位要在区政府门户网站和三级服务中心平台,集中全面公开与政务服务事项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通知公告、办事指南、审查细则、常见问题、监督举报方式和网上可办理程度,以及行政审批涉及的中介服务事项清单、机构名录等信息,并实行动态调整,确保线上线下信息内容准确一致。按照行政许可标准化要求,规范和完善办事指南,列明依据条件、流程时限、收费标准、注意事项等;明确需提交材料的名称、依据、格式、份数、签名签章等要求,并提供规范表格、填写说明

50、和示范文本。除办事指南明确的条件外,不得自行增加办事要求。(牵头单位:区编办、区行管办、区电子政务管理中心;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五)构建全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区政府门户网站要做好与市政府门户网站的对接,依托市政府门户网站,深化拓展区网审平台功能,构建集政务服务、行政审批、政务公开等于一体的全区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避免重复分散建设。各单位要整合本单位所有政务服务资源与数据,融入全区统一的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原则上不另新建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推进政府部门各业务系统与政务服务平台的互联互通,加强平台间、系统间对接联动,统一身份认证体系、统一

51、电子印章和数字证书体系,按需共享数据,做到“单点登录、全网通办”。建立健全政务服务平台电子监察系统,实现全部事项全流程动态监督。利用统一的政务服务资源,积极推进平台服务向移动端、自助终端、热线电话等延伸,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多样便捷的办事渠道。(牵头单位:区行管办、区电子政务管理中心;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六)推动政务服务平台线上与线下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三级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加快与网上服务平台融合,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多级联动的政务服务平台。加快推进三级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完善配套设施,推动各部门、各镇街政务服务事项和审批办理职权全部进驻三级服务中心平台集

52、中办理。区行管办和各镇街要加强对单位进驻、受理场所、事项办理、流程优化、服务规范、网上运行、监督评价的管理,推进政务服务阳光规范运行。(牵头单位:区编办、区行管办;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七)建立健全制度标准规范。加快清理修订不适应“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政策规定,制定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服务规范,为电子证照、电子公文、电子签章等的本地化应用开展提供法律支持,着力解决“服务流程合法依规、群众办事困难重重”等问题。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平台架构和电子证照、统一身份认证、政务云、大数据应用等标准规范,促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标

53、准化、规范化。(牵头单位:区政府法制办、区电子政务管理中心、区行管办;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八)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网络提速降费,建设高速畅通、覆盖城乡、质优价廉、服务便捷的网络基础设施。将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乡规划,推进农村地区行政村光纤通达和升级改造。深入实施“光网无线重庆”战略,第四代移动通信(4G)网络全覆盖城区和乡村,100%行政村实现光纤到村。充分依托现有网络资源,推动政务云集约化建设,为网上政务服务提供支撑和保障。(牵头单位:区经信委、区电子政务管理中心;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54、(九)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保护。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要求,健全“互联网+政务服务”安全保障体系。明确政务服务各平台、各系统的安全责任,开展等级保护定级备案、等级测评等工作,建立各方协同配合的信息安全防范、监测、通报、响应和处置机制。加强对电子证照、统一身份认证、网上支付等重要系统和关键环节的安全监控。提高各平台、各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查补安全漏洞,做好容灾备份。建立健全保密审查制度,加大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重要数据的保护力度,提升信息安全支撑保障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牵头单位:区公安局、区机要保密局、区电子政务管理中心;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

55、关单位)三、加强组织保障(一)强化组织领导。各镇街、各部门和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对建设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部署,狠抓落实,并明确一位负责同志具体分管,协调督促,常抓不懈。区政府办公室负责监督协调全区“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区行管办负责统筹推进,区电子政务管理中心负责与市级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的对接。(二)把握工作进度。各单位要准确把握“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总体要求,对照2017年工作目标任务,认真组织谋划,切实有序推进。一季度制定工作计划,开展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二季度开展行政许可标准化工作、网上服务事项

56、及办理流程清理工作,改进优化服务流程。清理我区不适应“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政策规定。梳理与企业、群众生产生活等领域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开展网上办理试点。三季度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和审批办理职权全部进驻实体政务服务中心。全面公布网上服务事项。试点开展服务事项多部门网上并联办理。四季度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目录化管理,实时动态更新。优化完善并公开服务流程,全面推广服务事项网上办理。调整完善不适应“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政策规定。统一线上线下服务标准,实体办事大厅实现阳光规范运行。(三)加大培训推广力度。将“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纳入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定期组织开展培训。把面向公众办事服务作为公职人员培训的重要

57、内容,提高服务意识、业务能力和办事效率。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建设一支既具备互联网思维与技能又精通政务服务的专业化队伍。建立交流平台,加强业务研讨,分享经验做法,共同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将“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列入公务员培训科目,分级分层组织实施。(四)强化考核监督。将“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纳入全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列入重点督查事项。建立定期通报机制,每季度通报并公开工作进展和成效。完善正向激励机制,对综合评价高、实际效果好的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建立健全问责机制,对工作开展不力的予以通报,对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损害群众合法权益的依法依规进行问责。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

58、关于调整城区载货汽车通行线路的通告铜府201697号南环路建成通车后,为进一步规范城区载货汽车通行秩序,保障交通安全,提高城区道路交通运行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重庆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的相关规定,经区政府第92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对城区载货汽车通行线路进行调整。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一、限行对象及货车类型所有进入城区核定载货质量1吨及以上的汽车。二、货车限行区域学府大道龙城大道(学府大道路口玉泉公园路口)金龙大道南环路省道310(曹家店路口南门三角碑)西环路的合围区域划定为载货质量1吨及以上汽车的限行区域。所有驶往合川、璧山、永川、大足和潼南方向核定载货质量1吨及以上汽车24小

59、时可在以上道路通行,但不得驶入限行区域内。三、限行时间限行区域内每日7:0021:00限行。四、通行管理(一)所有核定载货质量1吨及以上汽车每日7:0021:00禁止在限行区域内通行;(二)对确需在限行时间和限行区域内运行的载货质量1吨及以上汽车,实行通行证管理,持证车辆方可按规定的时间和线路通行。1.对运输蔬菜、水产、农副产品等群众日常生活必需品的货车;水、电、气、市政、通讯等单位的工程抢险车辆核发绿色通行证。2.对以下货车核发黄色临时通行证。每天禁止通行时间为7:009:00;11:0014:00;17:0019:00,并严格按指定的城区道路通行。(1)商场、超市送货车;(2)邮政专用物流

60、车;(3)货运部物流车;(4)企事业单位运送生产物资车;(5)市政重点工程运送物资车;(6)汽柴油运输车;(7)外地货车有临时进入限行区域通行需求的。3.建筑工地施工车和渣土车由区市政园林局、区城乡建委、区公安局共同核发通行证,按规定的时间和道路通行。 五、货车通行证由区公安局交巡警支队按相关规定办理。对于运输物品与通行证规定不相符的,将予以收回通行证。六、本通告由区公安局交巡警支队依法施行。七、本通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特此通告 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 2016年8月9日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犬只管理的通告铜府201633号为规范养犬行为,保障公民健康和人身安全,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市容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