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J32JT90-2009太阳能检测与评定规程讲课讲稿_第1页
DGJ32JT90-2009太阳能检测与评定规程讲课讲稿_第2页
DGJ32JT90-2009太阳能检测与评定规程讲课讲稿_第3页
DGJ32JT90-2009太阳能检测与评定规程讲课讲稿_第4页
DGJ32JT90-2009太阳能检测与评定规程讲课讲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DGJ32JT902009太阳能检测与评定规程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DGJJ115232009DGJ32/JT902009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工程检测与评定规程GuideforEngineeringTestingofConstructionSolarWaterHeatingSystems2009-11-24发布2010-01-01实施江苏省建设厅审定发布前言本规程是根据江苏省建设厅苏建科(2008)80号文关于印发“江苏省2008年度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和标准图集编制、修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江苏方建工程质量鉴

2、定检测有限公司、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站为主编单位,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太阳能热水系统中的组件多数是在施工现场组装,因此,其性能均有被改变的可能。为了保证太阳能热水系统性能稳定、安全可靠,应对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工程的性能进行检测与评定。本规程编制组遵照国家有关节能政策,认真总结近年来太阳能热水系统示范工程检测的经验,对各类型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工程的检测与评定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主要问题进行了专项论证,在广泛征求设计、施工、监理、质监及太阳能企业意见的基础上编制而成。本规程共11章及4个附录,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系统热性能检测、安全性能检验、辅助加热系

3、统检验、控制系统检验、系统运行状况检验、检修条件的检验、综合评定、检测报告等。本规程由江苏省建设厅负责管理和解释,有关技术内容可咨询江苏方建工程质量鉴定检测有限公司、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及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站。鉴于本规程是一项综合技术标准,政策性强、技术性高、涉及面广,希望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结合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有需要修改和补充的意见和建议,请将有关资料寄送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站(地址:南京市虎踞北路12号南楼三楼,邮编:210013),供修编时参考。本规程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及主要审查人名单:主编单位:江苏方建工程质量鉴定检测有限公司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

4、检验研究院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站参编单位:江苏省华扬太阳能有限公司江苏桑夏太阳能产业有限公司常州市太阳宝热水器有限公司江苏贝德莱特太阳能热水器有限公司江苏光芒厨卫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淮阴辉煌太阳能有限公司扬州市赛恩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艾欧史密斯(中国)热水器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唐国才王凤玲操恺蔡钧薛怀生赵雪磊吴尧黄永伟赵峰殷建平张同伟祁国平范朝洪马巍菲张载新黄永年肖红升丁威费淞刘思岩尤其香张汉沧赖天水高京甫李宗峰蒋钟伟主要审查人:金孝权胡建华童有顺杨家华唐晓东目次TOCo1-3hzuHYPERLINKl_Toc2463927311总则PAGEREF_Toc246392731h1HYPERLINK

5、l_Toc2463927322术语和符号PAGEREF_Toc246392732h2HYPERLINKl_Toc2463927332.1术语PAGEREF_Toc246392733h2HYPERLINKl_Toc2463927342.2符号PAGEREF_Toc246392734h3HYPERLINKl_Toc2463927353基本规定PAGEREF_Toc246392735h5HYPERLINKl_Toc2463927364系统热性能检测PAGEREF_Toc246392736h7HYPERLINKl_Toc2463927374.1检测条件PAGEREF_Toc246392737h7HYP

6、ERLINKl_Toc2463927384.2检测仪表PAGEREF_Toc246392738h7HYPERLINKl_Toc2463927394.3参数测量PAGEREF_Toc246392739h7HYPERLINKl_Toc2463927404.4集热系统日有用得热量和升温性能检测与计算PAGEREF_Toc246392740h9HYPERLINKl_Toc2463927414.5贮水箱保温性能检测与计算PAGEREF_Toc246392741h11HYPERLINKl_Toc2463927424.6分散供热水系统性能检测与计算PAGEREF_Toc246392742h11HYPERLI

7、NKl_Toc2463927435安全性能检验PAGEREF_Toc246392743h13HYPERLINKl_Toc2463927445.1系统与建筑结合的安全措施检验PAGEREF_Toc246392744h13HYPERLINKl_Toc2463927455.2防电击安全措施检验PAGEREF_Toc246392745h14HYPERLINKl_Toc2463927465.3系统防水措施检验PAGEREF_Toc246392746h15HYPERLINKl_Toc2463927475.4系统管路安全性能检验PAGEREF_Toc246392747h16HYPERLINKl_Toc246

8、3927496辅助加热系统检验PAGEREF_Toc246392749h17HYPERLINKl_Toc2463927507控制系统检验PAGEREF_Toc246392750h18HYPERLINKl_Toc2463927518系统运行状况检验PAGEREF_Toc246392751h20HYPERLINKl_Toc2463927529检修条件的检验PAGEREF_Toc246392752h21HYPERLINKl_Toc24639275310综合评定24HYPERLINKl_Toc24639275411检测报告PAGEREF_Toc246392754h26HYPERLINKl_Toc246

9、392757附录A水在各种温度下的密度(压力100kPa时)PAGEREF_Toc246392757h27HYPERLINKl_Toc246392758附录B水在各种温度下的比热PAGEREF_Toc246392758h28HYPERLINKl_Toc246392759附录C太阳能集热器轮廓采光面积的测量方法PAGEREF_Toc246392759h29HYPERLINKl_Toc246392760附录D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工程检测报告33HYPERLINKl_Toc246392761本规程用词说明40HYPERLINKl_Toc246392763条文说明411总则1.0.1为积极推广应用太阳能

10、热利用技术,确保太阳能热水系统安全可靠、性能稳定,规范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工程检测与评定,特制订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的集中供热水系统、集中分散供热水系统及分散供热水系统工程的检测与评定。1.0.3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包括:太阳能集热循环系统、辅助加热系统、热水供应系统及控制系统。1.0.4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工程检测与评定的内容应包括:1系统热性能检测与评定;2系统安全性能检验与评定;3辅助加热系统检验与评定;4控制系统检验与评定;5系统运行状况检验与评定;6检修条件检验与评定;1.0.5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工程检验与评定,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江苏省现行

11、标准的规定。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太阳辐照量solarirradiation太阳辐照度对时间的积分。2.1.2太阳辐照度solarirradiance太阳照射到表面一点处的面元之上的辐射能通量除以该面元的面积。2.1.3太阳辐(射能)通量solarradiantflux太阳以辐射形式发射、传播或接收的能量。2.1.4辐射radiation能量以电磁波或粒子形式的发射或传播。2.1.5太阳能solarenergy从太阳发射、传播或接收的辐射能。2.1.6总日射表pyranometer测量2Sr立体角内短波辐照度的辐射表。注:根据总日射表安放状态不同,可分别测量总日射、半球向日射、反射日

12、射或借助遮阳板测量散射等的辐照度。2.1.7采光面积aperturearea集热器采光面上接收太阳辐射的最大投影面积。2.1.8总采光面积grossaperturearea聚光型集热器采光面上接收太阳辐射的最大投影面积。其中包括接收器及其支架在采光面上的投影面积与反射镜片的间隙。2.1.9太阳能集热器的轮廓采光面积contouraperturearea太阳光投射到集热器的最大有效面积。2.1.10单位轮廓采光面积日有用得热量dailyusefulenergypercontouraperturearea在一定的太阳辐照量下,太阳热水系统中太阳集热器单位轮廓采光面积贮水箱内水的日得热量。2.1.1

13、1环境空气ambientair部件或器件周围的室内或室外空气。2.1.12环境(空气)温度ambient(air)temperature在部件或器件周围测得的环境空气的温度。2.1.13风速windspeed未受障碍物干扰的大气流动速率。应在露天场地距地面10m的高度处测量。2.1.14环境风速surroundingairspeed部件或器件上方或周围一定距离处的空气流动速率。2.1.15集热器效率collectorefficiency传热工质从太阳集热器中获得的能量与入射在集热器采光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量之比。2.1.16当地标准温差localstandardtemperaturediffer

14、ence当地室外环境空气平均温度与45差值的绝对值。对于冬季使用且贮水箱放置在室外的太阳热水系统,当地标准温差取当地室外环境空气日平均温度小于或等于8期间内的平均温度与45差值的绝对值。对于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太阳热水系统,当地标准温差取当地室外环境空气平均温度与45差值的绝对值:贮水箱设置在室内的;贮水箱设置在室外,但冬季不使用的;当地室外日平均温度小于或等于8期间内的天数为0的地区。全国各地室外环境空气的年平均温度和室外环境空气日平均温度小于或等于8期间内的平均温度,依照当地气象部门提供的数据为准。2.2符号2.2.1天文地理太阳能集热器采光口所在平面的日太阳辐照量;太阳能热水系统第个采光平

15、面的日太阳辐照量。2.2.2几何特征太阳能集热器的轮廓采光面积,(m2);AS预埋件(锚栓)应力截面面积,(m2);d锚栓杆、螺杆外螺纹公称直径及钢筋直径,(mm);Do锚孔直径,(mm);hef锚栓有效锚固深度,(mm);贮水箱的检测水量,(L);2.2.3热量、温度和密度水的密度,(kg/m3);水的比热容,kJ/(kg);集热器单位轮廓采光面积的日有用得热量,(MJ/m2);日太阳辐照量为17MJ/m2时,太阳集热系统单位轮廓采光面积的日有用得热量,(MJ/m2);集热检测开始时贮水箱中水的平均温度,();集热检测结束时贮水箱中水的平均温度,();贮水箱保温检测期间,贮水箱内水的温降值,

16、();贮水箱保温性能检测开始时贮水箱中水的平均温度,();贮水箱保温性能检测结束时贮水箱中水的平均温度,();当地标准温差条件下贮水箱中水的温降值,();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当地标准温差,();计算贮水箱保温检测期间11次环境温度的平均环境温度,()。2.2.4计算系数记录次数;太阳能热水系统有个不在同一采光平面的日采光平面数。2.2.5其它辅助加热系统功率偏差;fyk锚栓屈服强度标准值,(kN);建筑抽样检测幢数,(幢);每幢抽样检测户数(集热器安装台数),(户/幢)或(台/幢);分散供热水系统工程检测抽样数,(户);NRk,s锚栓受拉承载力标准值,(kN);辅助加热系统设计功率,(kW);辅助

17、加热系统实际测定功率,(kW);向下取整函数。3基本规定3.0.1太阳能热水系统工程检测与评定,应在系统工程正常运行3天后进行。检测、评定内容应符合本规程第1.0.4条的规定。3.0.2太阳能热水系统工程检测与评定,应由建设单位委托有相应资质的机构进行,太阳能系统工程施工单位负责配合。3.0.3太阳能热水系统工程检测与评定的单位,应具有相应的资质;检测人员应具有相应资格。3.0.4太阳能热水系统工程检测与评定抽样,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以同一小区或同一工程项目、同一施工单位、同一时间竣工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工程为一个检测、评定批次。2集中供热水系统:以独立集热系统为一个检测批次,抽样数即为批次数。3

18、集中-分散供热水系统:以独立集热系统为一个检测批次,按抽样户数按表3.0.4-2确定4分散供热水系统工程检测抽样数(N),应由被检测建筑的总幢数及每幢建筑安装集热器的户(台)数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分散供热水系统的抽样数(N),应为确定的建筑抽样检测幢数()与确定的每幢抽样检测户数(集热器安装台数)()之积,按式(3.0.4)计算:N=(3.0.4)式中N分散供热水系统工程检测抽样数,(户);建筑抽样检测幢数,(幢)。按表3.0.4-1确定;每幢抽样检测户数(集热器安装台数),(户/幢)或(台/幢)。按表3.0.4-2确定。2)建筑抽样检测幢数()的确定,应符合表3.0.4-1的规定:表

19、3.0.4-1建筑抽样检测幢数确定表序号建筑总幢数(幢)建筑抽样检测幢数(幢)11812915231625342650555083)每幢抽样检测户数(每幢集热器安装台数)的确定,应符合表3.0.4-2的规定:表3.0.4-2每幢抽样检测户数(集热器安装台数)确定表序号每幢总户数(户)或(集热器安装台数)每幢抽样检测户数(集热器安装台数)()(户/幢)或(台/幢)1225222650335044抽样的户数中至少应包含日照条件最不利的1户。4系统热性能检测4.1检测条件4.1.1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设计和安装,应符合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安装与验收规范DGJ32/J08-2008的规定,建设单位应提

20、供一套完整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工程的施工竣工文件。4.1.2系统检测时,气象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1环境温度不低于8且不高于39;2环境空气的平均流速不应大于4m/s。4.1.3系统检测期间,太阳能集热器采光面上的总日射辐照度不应小于473W/m2。4.2检测仪表4.2.1太阳辐照量的测量,应使用一级总日射表。总日射表应按国家规定进行校准。4.2.2测量环境温度使用的温度仪表的准确度应为0.5,测量水温的温度仪表的准确度应为0.2。4.2.3测量空气流速的风速仪的准确度应为0.5m/s。4.2.4计时的钟表的准确度应为0.2。4.2.5测量冷、热水体积的仪表的准确度应为1.0。4.2.6测量长度的钢

21、卷尺或钢板尺的准确度应为1.0。4.3参数测量4.3.1太阳能集热器轮廓采光面积测量方法,应符合本规程附录C的规定。集热器轮廓采光面积的测量准确度应为0.1。4.3.2空气流速测量,应分别测量太阳能集热器和贮水箱(集热循环水箱及贮热水箱,下同)周围的空气流速。风速仪应分别放置在与太阳能集热器中心点同一高度和贮水箱中心点同一高度的遮阳通风处,分别距离太阳能集热器和贮水箱1.5m10.0m的范围内。4.3.3环境温度测量,应分别测量太阳能集热器和贮水箱周围的环境温度。温度测量仪表应分别放置在与太阳能集热器中心点相同高度和贮水箱中心点相同高度的遮阳通风处,分别距离太阳能集热器和贮水箱1.5m10.0

22、m的范围内。4.3.4太阳辐照量的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总日射表应安装在太阳能集热器高度的中间位置,并与太阳能集热器采光面平行,两平面平行度相差应小于1。2总日射表的安装位置应避免太阳能集热器的反射对其测量结果产生影响。3应防止总日射表的座体及其外露导线被太阳晒热。4在整个测试期间,总日射表不应遮挡太阳能集热器采光,并不被其他物体遮挡。5对于太阳能集热器处在不同采光面上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应根据太阳能集热器不同的采光平面分别设置总日射表。4.3.5贮水箱试验水量的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检测水量是指系统中贮水箱内的实际水量,它不包括管路和太阳能集热器或换热器内的水量。2系统贮水箱的检测水量,或根据

23、贮水箱的形状及实际水位计算,或根据流量表的流速及时间计算,或根据实际从水箱中排放的水量确定,视工程实际进行。4.3.6贮水箱水温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深度等分法测点的分布应按贮水箱内的贮水深度等分为原则,自上而下垂直布置36个测温点,分别测量试验开始时及结束时各测温点的温度值,并计算平均值,从而得到试验开始时的水温或及结束时水温或。2混水法1)装置:在贮水箱外接循环泵及管道,在贮水箱上部的进水口位置和下部的出水口位置安装温度传感器,传感器的安装位置距水箱进出水口的距离应不大于200mm。2)操作:启动循环泵,使进、出口位置的温度偏差在1以内时,分别记录贮水箱上、下部水温,并计算其平均值,从而得

24、到试验开始时的水温或及结束时水温或。3容量等分法分散供热水系统的水温检测:打开系统放水阀从底部放水,每放2L水记录一次水温。放水流速,当贮水箱容积在250L600L时,放水速度不可超过0.4L/s;当贮水箱容积在250L及以下时,放水速度不可超过0.2L/s。4.3.7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测试的起止时间规定为:当地太阳正午时前4h到太阳正午时后4h,共计8h。当太阳辐照度大于800W/m2时,检测时间可适当缩短,但不应少于4h。4.4集热系统日有用得热量和升温性能检测与计算4.4.1日有用得热量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试验起止时间,应符合本规程第4.3.7条的规定。2测量集热循环水箱的试验水量(Vs

25、),应符合本规程第4.3.5条的规定。3测量太阳能集热器轮廓采光面积(Ac),应符合本规程第4.3.1条的规定。4集热检测开始时贮水箱中水的平均温度(tb)测量,应符合本规程第4.3.6条的规定。5集热检测结束时贮水箱中水的平均温度(te)测量,应符合本规程第4.3.6条的规定。6太阳能集热器采光口所在平面的日太阳辐照量(H)测量,测试开始时、结束时分别记录总日射表太阳辐照量的读数,太阳辐照量读数的差值就是试验期间单位轮廓采光面积的太阳辐照量。对于处在不同采光面上的太阳热水系统,应分别计算试验期间不同采光平面轮廓采光面积的太阳辐照量()。太阳能集热器采光口所在平面的日太阳辐照量(H)、()的测

26、量,应符合本规程第4.3.4条的规定。4.4.2太阳能集热器单位轮廓采光面积的日有用得热量计算1、太阳能集热器单位轮廓采光面积的日有用得热量(q),按下式计算:(4.4.21)式中太阳能集热器单位轮廓采光面积的日有用得热量,MJ/(dm2);水的密度,(kg/m3);水的比热,kJ/(kg);贮水箱的检测水量,(L);系统中太阳能集热器的轮廓采光面积,(m2)。2换算成太阳辐照量为17MJ/(dm2)时的日有用得热量,按下式计算:(4.4.22)式中日太阳辐照量为17MJ/m2时,太阳能集热系统单位轮廓采光面积的日有用得热量,(MJ/m2);太阳能集热器单位轮廓采光面积的日有用得热量,(MJ/

27、m2);太阳能集热器采光口所在平面的日太阳辐照量,(MJ/m2)。3当系统的太阳集热器不在同一采光面时的,应根据不同采光平面按下式计算:(4.4.23)式中日太阳辐照量为17MJ/m2时,太阳集热系统单位轮廓采光面积的日有用得热量,(MJ/m2);水的比热,kJ/(kg);贮水箱的检测水量,(L);集热检测结束时贮水箱中水的平均温度,();集热检测开始时贮水箱中水的平均温度,();太阳能热水系统有个不在同一采光平面的日采光平面数,无量纲;太阳能热水系统第个采光平面的日太阳辐照量,(MJ/m2);太阳能热水系统中第个采光平面中太阳集热器的轮廓采光面积,(m2)。4.4.3太阳辐照量为17MJ/(

28、dm2)时贮水箱的温升计算1系统的太阳集热器在同一采光平面时,按下式计算:(4.4.3.-1)式中日太阳辐照量为17MJ/m2时,贮水箱中水的温升值,()。其它符号同上。2当系统的太阳集热器不在同一采光平面时,系统的贮水箱的温升应根据不同的采光平面按下式计算:(4.4.3-2)式中符号同上。4.5贮水箱保温性能检测与计算4.5.1贮水箱保温性能检测的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1系统检测期间,环境空气流动平均速率应不大于4m/s;2检测前,应将贮水箱充满不低于50的热水。关闭贮水箱上所有阀门,并关闭辅助热源。3检测时间,在晚上8:00至第二天早晨6:00,计10h。4.5.2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

29、贮水箱试验开始时()及结束时(),水温的测量应符合本规程第4.3.6条的规定。2记录试验时间、贮水箱环境温度和风速。每隔1h记录一次上述数据;3当试验时间达到10h时,检测结束。计算贮水箱内试验结束时水的平均温度()和平均环境温度,();4确定当地标准温度差值()。4.5.3贮水箱保温性能计算1贮水箱试验期间的温降按下式计算:(4.5.31)式中贮水箱保温检测期间,贮水箱内水的温降值,();贮水箱保温性能试验开始时贮水箱中水的平均温度,();贮水箱保温性能试验结束时贮水箱中水的平均温度,()。2在当地标准温差条件下,贮水箱中水的降温值按下式计算:(4.5.32)式中当地标准温差条件下贮水箱的温

30、降值,();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当地标准温差,();贮水箱保温性能试验期间贮水箱周围环境空气平均温度,()。4.6分散供热水系统性能检测与计算4.6.1系统单位轮廓采光面积的日有用得热量的检测方法在试验结束前同本规程第4.4节;水温测试验,应符合本规程第4.3.6条的规定。4.6.2系统的单位轮廓采光面积日有用得热量的计算:1混水法,按公式(4.4.2-1)、(4.2.2-2)计算。2容量等分法,按下式计算:1)当为偶数升时,(4.6.21)2)当为奇数升时,(4.6.22)式中记录次数。-向下取整函数,将数值向下取整为最接近的整数。其它符号同上。太阳辐照量为17MJ/(dm2)时的日有用得热量按

31、公式(4.4.22)进行计算。4.6.3分散供热水系统的温升按照(4.4.3.-1)计算。4.6.4贮水箱保温性能检测,应符合本规程第4.5节的规定。5安全性能检验5.1系统与建筑结合的安全措施检验5.1.1锚固承载力检验1承载力的检验1)太阳能热水系统传递的荷载和作用力,应不影响建筑主体结构或结构构件的安全,并应符合设计要求;2)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连接件与主体结构的锚固,应符合设计要求;3)太阳能集热器的支承不应安装在轻质填充墙上;4)防风、防雪安全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2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主体结构采用后加锚栓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锚栓产品应有出厂合格证,有关参数应符合设计要求;2)碳

32、素钢锚栓应作防腐处理;3)锚栓应有承载力试验报告,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4)每个连接节点的锚栓数不应少于2个;5)锚栓直径不应小于10mm。3检测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1)现场检测用的仪器、设备应经检定、校准合格并在有效期内;2)加荷设备应能按规定的速度加荷,测力系统整机误差应为全量程的2%;3)位移测量记录仪能连续记录。位移测量误差不应超过0.02mm。4检验1)检测数量:抗拔承载力现场非破坏性检测应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同规格、型号、相同部位的锚固件组成一个检验批。抽样数量按每批锚固件总数的千分之三计算,且不少于3根。2)试验方法: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04的规定

33、。5承载力检测结果应大于设计承载力的1.8倍。5.1.2支架强度检验1支架应符合设计要求,支架应无破损及变形。2检验方法1)将注满水的家用太阳热水系统在支架中部附加贮水容量20的重量,保持15min,检查支架有无破损或明显变形。2)在集热器表面放置轻质垫板,再在垫板上均匀铺放一层干砂,每平方米干砂质量为100kg。检查集热器支架损坏和变形情况。5.1.3耐蚀性能检验1涂层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钢支架表面的防腐涂层应光滑平整,无流挂、起皱、露底等缺陷。2检验方法与要求1)系统工程一般检测3组,每组检测5处,取平均值。每处的数值为3个相距50mm的测点涂层干漆膜厚度的平均值;2)防腐涂层厚度检测,

34、使用涂层测厚仪,量程01000m,精度1%。5.2防电击安全措施检验5.2.1系统防雷击安全措施检验1系统应处于避雷装置的保护范围内,并应符合设计要求。2仪器可采用接地电阻测试仪,量程010,精度0.01。3检测时可先用钳口型接地电阻测试仪检测防雷网的接地电阻,然后用其他测试仪检测系统工程与建筑防雷连接点之间的电阻值。也可直接检测系统与大地的接地电阻值。4防雷及接地电阻不应大于该建筑物防雷设计值加上0.1。5.2.2系统防漏电检验1泄漏电流检测泄漏电流检测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安全GB4706.1-2005的规定。泄漏电流不应大于0.75mA。2绝缘电阻检测绝缘电阻检测,一般对

35、装置间连线的线间、线对地间的绝缘电阻值,可选用直流500V兆欧表或绝缘电阻测试仪检测,测定带电部分与有接地线短路的不带电金属部件间的绝缘电阻,绝缘电阻值应大于2M。3剩余电流保护措施检验露天安装的电气设备应设置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保护电流动作值不得大于30mA,切断故障的动作时间不得大于表5.2.2的规定:表5.2.2切断故障动作时间额定电压(V)动作时间2200.43800.14电器控制线路应穿管暗敷5.3系统防水措施检验5.3.1热水系统防渗漏检验1承压系统及设备应做水压试验,非承压系统及设备应做满灌水试验。2使用试压泵,精度为0.01MPa。3太阳能供热管道的水压试验压力应为工作压力1

36、.5倍,但不应小于0.6MPa。对管道进行加压,在试验压力下10min内压力降不应大于0.05MPa,然后降至工作压力后进行检查;4记录试验压力及渗漏情况。5.3.2系统与建筑结合部位防水检验:在既有建筑屋面上后安装的系统,不应破坏建筑原有的防水层;如果破坏了建筑屋面原有的防水层,被破坏部分应按施工设计图重做防水,并应按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进行检验。5.4系统管路安全性能检验5.4.1系统管路及泵阀安装应符合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的规定。5.4.2防超压保护措施检验:1开式系统:系统与大气相通、留有的膨胀空间,应符合设计要求;2闭式系统:应安装有安全

37、泄压阀或膨胀罐,安全泄压阀的规格型号及膨胀罐的膨胀设施应符合设计要求。5.4.3过热保护措施检验:1开式系统:系统与大气相通、留有的膨胀空间,应符合设计要求;2闭式系统:贮水箱上所设的过热保护装置,应符合设计要求;3集热系统在强太阳辐射、且长期不使用或消耗系统有能量积存的条件下,采用连续运行3d,检查系统工作情况,并记录检查结果,若无异常,可确认为该系统满足过热保护要求。5.4.4系统防冻措施与系统保温检验1开式系统防冻措施检验:1)自然循环系统,应设系统保温及系统排气措施;2)直接集热强制循环系统,应设系统保温及保温防冻循环措施;3)间接集热强制循环系统,应设系统保温、保温防冻循环措施及配置

38、防冻液的措施。2闭式系统防冻措施检验:1)直接集热强制循环系统,应设系统保温及保温防冻循环措施;2)间接集热强制循环系统,应设系统保温、保温防冻循环措施及配置防冻液的措施。系统保温的检验3热水系统保温材料的厚度、分层、拼缝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185的规定。6辅助加热系统检验6.0.1辅助热源的供热能力及辅助加热装置,相关参数应符合设计要求。1内置辅助加热装置时,其功率不应低于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最大供热能力;2辅助加热装置为外置加热时,基功率应满足设计要求,并不得低于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的规定。6.0.2加热性能检验1功率偏差测量1)断开太阳

39、能加热系统,使太阳能直接加热系统和辅助加热系统相分离;调节辅助加热系统,使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2)根据辅助加热系统的类型,如电、燃气、油、煤及废热等,测定系统的实际功率;3)功率偏差值按下式计算:(6.0.2)式中辅助加热系统功率偏差,(%);辅助加热系统实际测定功率,(kw);辅助加热系统设计功率,(kw)。4)功率偏差应控制在功率的+5-10范围内。2贮水箱出水口处热水温度检验:以点温计或其它测温仪表测量贮水箱出水口处热水温度,其水温应符合设计要求。3用户用水处热水水温检验:测量用户热水出水口处的水温,测定的水温应符合设计要求。7控制系统检验7.0.1控制柜、操作盘性能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40、:1对太阳能集热循环系统工作状况的显示及控制,应符合设计要求。2对太阳能辅助加热水系统工作状况的显示及控制,应符合设计要求。3对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工作状况的显示及控制,应符合设计要求。4智能化检验:实现智能化管理的住宅小区,检验控制柜、操作盘与小区智能管理系统联网的效果,并检查日供热量、循环流量、耗电量等记录的功能。并应符合设计要求。7.0.2温控器性能检验1温控器应能实现智能自动控制,并应符合设计要求;2温控器的定温控制检验1)定温控制检验(1)在温控器上设定关闭温度和开启温度(大于),用温度模拟器模拟温控器的输入温度。温度模拟器的初始值设置为,逐渐增加温度,当时,执行装置应立即开启;逐渐降低

41、温度,当时,执行装置应立即关闭。将给定的标称值与实测值相比较,其差值不应超过2.(2)根据所希望获得的热水温度设定温控器,用温度模拟器模拟温控器输入温度温度模拟器的初始值设置为,逐渐增加温度,当执行装置开启时,记录的值;设置温度模拟器参数的初始值为,逐渐降低温度,当执行装置关闭时,记录的值。将与测得的、相比较,其差值不应超过2.2)误差控制检验(1)起动误差当时,温控器会产生一个从关闭到开启的变化。和分别是温控器的高温输入和低温输入,温度模拟器的初始值分别设置为:和。逐渐增加温度。当时,泵应立即开启。将给定的标称值与实测值相比较,其差值不应超过2。(2)关闭误差当时,温控器会产生一个从开启到关

42、闭的变化。逐渐降低温度,检查泵的关闭情况。将给定的标称值与实测值相比较,其差值不应超过2。3)温控器的保护功能检验温控器应能探测系统的极端情况,并通过控制相应的执行装置实现防冻和直流系统的满水自锁功能。其检验方法:(1)将防冻保护传感器的模拟温度设置为高于防冻保护温度。慢慢降低模拟温度,测量有关执行装置的开启温度,应符合设计要求。(2)在直流定温系统中,当水箱水满条件时,调节温控器输入模拟温度中的执行装置的开启温度,检查执行机构是否开启。7.0.3温度传感器功能检验1温度传感器性能:贮热水箱用的温度传感器,应能承受100的高温,其精度为2。2传感器功能检验1)集热器温度传感器的精度应在其温度量

43、程的3070范围内检测。打开泵运行10min,记录集热器温度传感器的显示温度值。用标准温度传感器测量集热器相应工质的温度作为集热器的实际温度。两者相差不应超过2。2)集热器防冻保护传感器接近防冻保护温度的精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系统在接近防冻保护温度的状态下应正常运行。7.0.4温控阀性能检验1电磁阀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应动作灵敏。温度控制误差不应大于2。2温控阀检验方法:将受检的温控阀放入恒温水浴中,用温度计测量水温。逐渐升高恒温水浴的温度,使温控阀正好开启。将测得的水温与温控阀标称的开启温度相比较,温度控制误差不应大于2。8系统运行状况检验8.0.1系统调试后,按照实际工作状态连续运行3d,检

44、验太阳热水系统运行状况,如控制系统动作、各种仪表的显示等,并记录检验结果。8.0.2太阳热水系统连续运行3d后的实际工作状况,应符合设计要求。9检修条件的检验9.0.1检查系统安装,查看日常维护维修所必须的空间和通道,供调试、维修所必需使用的仪表、阀门及管路易损部件处的活接头或法兰的安装状况,记录检验结果。9.0.2系统安装检修条件应符合设计要求。10综合评定10.0.1系统热性能检测评定,应符合表10.0.1的规定:表10.0.1系统热性能检测评定标准序号检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1系统温升性能252日有用得热量直接系统MJ/m27.03间接系统6.34贮水箱保温性能Vs2m3tsd8.052m3

45、4m3tsd5.010.0.2系统安全性能检测评定1系统安全性能检验评定应符合表10.0.2的规定:表10.0.2系统安全性能检验评定标准序号检验项目技术要求1系统与建筑结合检验锚固承载力检验应符合本规程第5.1.1条的规定2支架强度检验应符合本规程第5.1.2条的规定3耐蚀性能检验应符合本规程第5.1.3条的规定4系统防电击安全措施检验系统防雷击检验应符合本规程第5.2.1条的规定5系统防漏电检验泄漏电流检测应符合本规程第5.2.2条第1款的规定6绝缘电阻检测应符合本规程第5.2.2条第2款的规定7剩余电流保护措施检验应符合本规程第5.2.2条第3款的规定8系统防水措施检验系统防渗漏措施检验

46、应符合本规程第5.3.1条的规定9与建筑结合部防水措施检验应符合本规程第5.3.2条的规定10系统管路安全措施检验管路及泵阀安装应符合本规程第5.4.1条的规定11防超压保护措施检验开式系统保护措施应符合本规程第5.4.2条第1款的规定12闭式系统保护措施应符合本规程第5.4.2条第2款的规定13过热保护措施检验开式系统保护措施应符合本规程第5.4.3条第1款的规定14闭式系统保护措施应符合本规程第5.4.3条第2款的规定15强太阳辐射、长期不用应符合本规程第5.4.3条第3款的规定16系统防冻与保温措施检验开式系统保护措施应符合本规程第5.4.4条第1款的规定17闭式系统保护措施应符合本规程

47、第5.4.4条第2款的规定18系统保温应符合本规程第5.4.4条第3款的规定10.0.3辅助加热系统检验评定,辅助加热性能应符合下表10.0.3的规定:表10.0.3辅助加热性能检验评定标准序号检验项目技术要求1辅助加热装置配置应符合本规程第6.0.1条的规定2辅助加热装置性能检验功率偏差测量应符合本规程第6.0.2条第1款的规定3贮水箱出水口处热水温度检测应符合本规程第6.0.2条第2款的规定用户用水处热水水温检测应符合本规程第5.4.4条第3款的规定10.0.4控制系统检测评定应符合表10.0.4的规定:表10.0.4控制系统检测评定标准序号检验项目技术要求1控制柜、操作盘性能检验集热系统

48、工作状况的显示及控制应符合本规程第7.0.1条第1款的规定2辅助加热系统工作状况的显示及控制应符合本规程第7.0.1条第2款的规定3集中供热水系统工作状况的显示及控制应符合本规程第7.0.1条第3款的规定4智能化检验应符合本规程第7.0.1条第4款的规定5温控器性能检验智能控制检验应符合设计要求6温控器定温控制检验定温控制检验应符合本规程第7.0.2条第2款第1项的规定7误差控制检验应符合本规程第7.0.2条第2款第3项的规定8保护功能检验应符合本规程第7.0.2条第3款的规定9温度传感器功能检验温度传感器性能应符合本规程第7.0.3条第1款的规定10温度传感器功能检验应符合本规程第7.0.3

49、条第2款的规定11温控阀性能检验温控阀性能应符合本规程第7.0.4条第1款的规定12温控阀检验方法应符合本规程第7.0.4条第2款的规定10.0.5系统运行状况及检修条件检测与评定系统运行状况及检修条件均应符合设计要求。10.0.6综合评定1系统工程经抽样检验、检测项目全部合格者,判定为合格的系统工程。2系统工程经抽样检验、检测,项目表10.0.1、表10.0.2、表10.0.3、表10.0.4及本规程第10.0.5条的规定中,有一项不符合规定者,可判定为不合格的系统工程。3不合格的系统工程应进行项目整改。经检验合格者,判定为合格的系统工程;经整改检验仍不合格者,判定为不合格的系统工程。4判定

50、为不合格的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工程,不得投入使用。11检测报告11.0.1检测报告基本信息的填写不应少于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规程DGJ32/J21的规定。11.0.2检测报告填写应符号下列规定:1检测人员应根据检测原始记录和计算、导出数据,按规定的格式编写检测(检验)报告,报告中的栏目应逐一填写,无内容填写的划斜线,使其内容完整、数据准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结果的表述应使用规范语言。2对标准有合格与不合格评定要求的,检测报告应按相关有效的检测(检验)标准的技术标准作出符合或不符合的判定结论;判定结论应用规范语言。当结果/结论以下有空白时,应在空白处标识“以下空白”字样,应符合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规程DG

51、J32/J21的规定。检测报告格式宜按本规程附录D进行编制。附录A水在各种温度下的密度,kg/m3(压力100kPa时)温度()密度(kg/m3)温度()密度(kg/m3)温度()密度(kg/m3)温度()密度(kg/m3)0999.858984.2576974.2994962.6110999.7360983.2478973.0795961.9220998.2362982.2080971.8397960.5130995.6764981.1382970.57100958.3840992.2466980.0584969.3050988.0768978.9486968.0052987.1570977

52、.8188966.6854986.2572976.6690965.345698474975.4892963.99附录B水在各种温度下的比热温度()比热(kJ/kg)温度()比热(kJ/kg)温度()比热(kJ/kg)54.204404.179754.194104.193454.181804.198154.186504.182854.203204.183554.183904.208254.181604.185954.213304.179654.188100354.178704.191附录C太阳能集热器轮廓采光面积的测量方法平板型,无反射器、带平面漫反射器、带部分平面漫反射器及带曲面聚光反射器的真

53、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轮廓采光面积的测量如图C.0.1所示。集热器轮廓采光面积的测量准确度应为0.1。图C.0.1太阳集热器采光轮廓面积示意图S相邻太阳集热管的中心距;G相邻曲面的间隙;D太阳集热管罩玻璃管直径。附录D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工程检测报告报告编号工程名称:检测项目:委托单位:检测单位:年月日注意事项(封二)1报告无“检测报告专用章”或检测单位公章无效。2未经本检测单位书面批准不得复制本检测报告(经同意复制的检测报告,应全文复制并经确认加盖检测报告专用章后有效)。3检测报告无主检、审核、批准人签字无效。4检测报告涂改无效。5对检测报告若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检测单位提出。6检

54、测报告仅对检测系统工程负责。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工程检测报告报告编号共页第页工程名称开工日期完工日期检验日期受检单位名称/地址/联系电话系统品牌及型号监督编号委托单位名称/联系电话检测地点样品数量/抽样基数样品抽样单编号检测类别任务来源检测依据检测结论盖章签发日期:年月日备注审批签发签字(盖章)校核签字(盖章)主检签字(盖章)报告表(一)系统热性能检测评定报告序号检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检测结果单项判定1系统温升性能252日有用得热量直接系统MJ/m27.03间接系统6.34贮水箱保温性能Vs2m3tsd8.052m34m3tsd5.0报告表(二)系统安全性能检验评定报告序号检验项目技术要求检测结果

55、单项判定1系统与建筑结合检验锚固承载力检验应符合本规程第5.1.1条的规定2支架强度检验应符合本规程第5.1.2条的规定3耐蚀性能检验应符合本规程第5.1.3条的规定4系统防电击安全措施检验系统防雷击检验应符合本规程第5.2.1条的规定5系统防漏电检验泄漏电流检测应符合本规程第5.2.2条第1款的规定6绝缘电阻检测应符合本规程第5.2.2条第2款的规定7剩余电流保护措施检验应符合本规程第5.2.2条第3款的规定8系统防水措施检验系统防渗漏措施检验应符合本规程第5.3.1条的规定9与建筑结合部防水措施检验应符合本规程第5.3.2条的规定10系统管路安全措施检验管路及泵阀安装应符合本规程第5.4.

56、1条的规定11防超压保护措施检验开式系统保护措施应符合本规程第5.4.2条第1款的规定12闭式系统保护措施应符合本规程第5.4.2条第2款的规定13过热保护措施检验开式系统保护措施应符合本规程第5.4.3条第1款的规定14闭式系统保护措施应符合本规程第5.4.3条第2款的规定15强太阳辐射、长期不用应符合本规程第5.4.3条第3款的规定16系统防冻与保温措施检验开式系统保护措施应符合本规程第5.4.4条第1款的规定17闭式系统保护措施应符合本规程第5.4.4条第2款的规定18系统保温应符合本规程第5.4.4条第3款的规定报告表(三)辅助加热性能检验评定报告序号检验项目技术要求检测结果单项判定1

57、辅助加热装置配置应符合本规程第6.0.1条的规定2辅助加热装置性能检验功率偏差测量应符合本规程第6.0.2条第1款的规定3贮水箱出水口处热水温度检测应符合本规程第6.0.2条第2款的规定4用户用水处热水水温检测应符合本规程第5.4.4条第3款的规定报告表(四)控制系统检测评定报告序号检验项目技术要求检测结果单项判定1控制柜、操作盘性能检验集热系统工作状况的显示及控制应符合本规程第7.0.1条第1款的规定2辅助加热系统工作状况的显示及控制应符合本规程第7.0.1条第2款的规定3集中供热水系统工作状况的显示及控制应符合本规程第7.0.1条第3款的规定4智能化检验应符合本规程第7.0.1条第4款的规

58、定5温控器性能检验智能控制检验应符合设计要求6温控器定温控制检验应符合本规程第7.0.2条第2款第1项的规定应符合本规程第7.0.2条第2款第1项的规定7应符合本规程第7.0.2条第2款第3项的规定应符合本规程第7.0.2条第2款第3项的规定8应符合本规程第7.0.2条第3款的规定应符合本规程第7.0.2条第3款的规定9温度传感器功能检验温度传感器性能应符合本规程第7.0.3条第1款的规定10温度传感器功能检验应符合本规程第7.0.3条第2款的规定11温控阀性能检验温控阀性能应符合本规程第7.0.4条第1款的规定12温控阀检验方法应符合本规程第7.0.4条第2款的规定本规程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

59、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可”;反面词采用“不可”2本规程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行(或采用)”或“应符合的规定(或要求)”。非必须按指定的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可参照”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工程检测与评

60、定规程DGJ32/JT902009条文说明目次TOCo1-3hzuHYPERLINKl_Toc2463927311总则PAGEREF_Toc246392731h1HYPERLINKl_Toc2463927353基本规定PAGEREF_Toc246392735h5HYPERLINKl_Toc2463927364系统热性能检测PAGEREF_Toc246392736h7HYPERLINKl_Toc2463927374.1检测条件PAGEREF_Toc246392737h7HYPERLINKl_Toc2463927384.2检测仪表PAGEREF_Toc246392738h7HYPERLINKl_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