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客至详解课件_第1页
杜甫客至详解课件_第2页
杜甫客至详解课件_第3页
杜甫客至详解课件_第4页
杜甫客至详解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客至杜甫“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渭城曲“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歌咏友情概说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祖审言,著名诗人。杜甫曾应进士举,不第。天宝中,客长安近十年(曾住杜陵附近的少陵,故世称杜少陵),郁郁不得意。安史乱起,流离兵火中。肃宗朝,官左拾遗。不久,弃官入蜀,后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举家出蜀,病死江湘途中。后世称为杜工部。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后世称为“诗史”。有杜少

2、陵集。杜甫诗歌的风格:沉郁顿挫所谓沉,主要是就情感的深沉而言;所谓郁,主要是就情感的浓郁而言。所谓沉郁,指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沉郁,指其诗以精练的字句表现广阔的意境,进而反映深刻的社会现实和深沉苍凉的感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顿挫,从字面上看,就是指语意的停顿挫折(间歇转折);从结构上看,顿挫往往表现在起承转合处,表现为纡徐(从容缓慢的样子)斗健(峭拔刚健),交互为用,按理循脉,或起或伏,有情有景,相间相融。顿挫,就是指其诗语言、 韵律曲折有力,平仄、叠词等方法的独特运用使其诗音节铿锵,愤激难抑。杜甫诗歌的风格:沉郁顿挫沉郁凭借顿挫,顿挫服从沉郁。杜甫极善于运

3、用反复、重叠、对比、衬托等手段,使沉郁之情巧妙地寓于跌宕有致、徐疾相间的顿挫中,把沉郁顿挫揭示在人们面前。杜甫诗歌的风格:沉郁顿挫客至客 至 杜 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词语注释【花径】:这里指杜甫草堂外的一条小路, 路边有野花。【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户,意思是房子 简陋。【飧(sn)】:熟食。【兼味】:两种以上的菜肴。【醅(pi)】:未过滤的酒。【肯】:正、恰。【呼取】:叫过来。白话译文屋南屋北都萦绕着漫漫的春水,只看见成群的鸥鸟天天飞来。花间的小路不曾因为客人而清扫,茅草的院门今天才

4、为您的光临而敞开。离城太远,盘中的菜肴没有多样;家境贫穷,杯中的酒水只有陈酒。要是肯和邻家老翁相对共饮,就隔着篱笆叫他来喝完最后几杯。怎样理解本诗的思想情感呢?1、题目:客至诗题称“客”而不称“宾”,是有用意的。旧时注家以为,称“宾”有“敬之之义”,而称“客”有“亲之之义”,此说有理。证明是,一年前,也就是草堂新落成不久,有两位客人先后来看他:一位是旧相识,偶尔过访;另一位是专程来访的远道客人。诗人为这两位朋友都写了诗,前者以有客为题,后者以宾至为题;再看诗的内容,也确实有“亲之”和“敬之”之别。而客至这首诗题下还有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可见是老朋友之间偶尔过访,从诗中那些话的亲切、随意

5、的程度来看,也确实非老朋友不能。至于崔明府其人,有的注家认为是杜甫的舅氏,大约是因为杜母姓崔的缘故;但“明府”是唐人对县令的称呼,杜甫草堂属犀浦县(治所在成都西北),说不定就是犀浦县令,这个问题倒无关紧要。 2、背景: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春天,杜甫在友人帮助下,在成都西郊外浣花溪畔营造了一所草堂,暂时定居下来,生活上也有人接济他,从“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江村)可以看出他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倒也平稳,有了生活的情趣。这首诗是第二年春天写的,同样表现了诗人的这种情怀。 3、关键词句: 蓬门今始为君开、 隔篱呼取尽余杯4、表达方式:写景叙事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为什么一开篇诗人

6、就写景呢?写的是草堂外的景象:春天到了,春水遍地,溪面初平,鸥鸟飞来,或翔于水面,或集于溪边。这是地道的南国水乡风光。 从“但见”二字我们可以窥知诗人心中的奥秘:原来他太寂寞了,深盼有人来此,可是不见人来,但见群鸥,也就只好日日与鸥鸟为伍了。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下句说“客至” :诗人已多日不闻敲门声了,颇有冷落之感,忽闻有人敲门,急忙跑去,开门一看,上句承前,同时为下句作铺垫。上句说既无人来,也就懒得去扫门前的花径,由它凌乱下去,表现了诗人失望的情绪,只好甘守寂寞了。惊喜万分,竟然是自己的老朋友来了,顿时觉得眼前一片光明,生气盎然。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不是客套话,而是

7、句句实情。老朋友来得突然,草堂距市镇又远,备办来不及了,只拿家里现成的酒菜来招待,更显出主客之间的深厚友情。“无”“只”二字是否矛盾?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从“尽余杯”一语可以看出,这时酒宴已到高潮,诗人欲呼邻翁与客人对饮,更增加了欢快的气氛。邻翁有没有来呢? 客至尾联的“忽转别意式”写法结尾处写“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这两句意蕴丰富,耐人咀嚼,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突出了主要内容。尽宾主之欢,表现诚朴、率真的态度。 第二,留有想象的余地。邻翁来了没有呢? 邻翁是谁呢?这些回味让诗歌的意境更深了一层。 第三,表明感情之深。如果仅是泛泛之交,或者友情不是特别深厚,谁还会邀邻陪酒呢? 第四,再次掀起高潮。以“肯与邻翁相对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