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 火灾及火灾危害2-1 我国目前火灾形势与火灾本质2-2 火灾发展特点及规律2-3 烟气的危害及蔓延规律2-1.1 我国的火灾形势根据中国火灾大典统计,从1950年到1994年,我国共发生火灾2905504起,直接经济损失达1226亿元,死亡154446人,伤302650人。到2003年12月为止,我国大陆地区发生的火灾总数(不含森林、草原、军队火灾)就上升到4177730起,总死亡人数达174855人,受伤人数达329352人,直接经济损失也上升到2434亿元。从上面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从1994年到2003年短短的10年中,火灾起数竟增加了127226起!火灾损失和死亡人数更让我们触
2、目惊心价值120870068万元的财富被投入火海,20409人丧失了宝贵的生命。 据统计,在2000年全国共发生火灾(不含森林、草原、军队火灾)189185起,死3021人,伤4404人,直接财产损失15.2亿。每天的火灾情况如下图所示。 起 数518死 人8.3每日火 灾伤 人12.1直接损失417万元1、违章操作(6%) 2、用火不慎(28%) 3、吸烟(8%) 4、玩火(7%) 5、自然(1%)6、不明(11%) 7、其它(7%) 8、放火(6%) 9、电气(26%) 据公安部消防局统计,2003年,我国共发生火灾254811起,有2497人死亡,3098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高达159亿
3、元。与2002年相比,火灾起数下降了14,死亡人数上升了43,受伤人数下降93,直接财产损失上升了32。火灾形势仍然比较严峻。特大火灾事故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仍然时有发生。2003全国共发生重特大火灾342起,造成499人死亡,198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达24179.2万元。2-1.2 火灾本质火灾: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火而造成的灾害性的燃烧现象。火灾本质:燃烧。2-1.2 火灾本质燃烧三要素助燃物可燃物点火源防止火灾破坏燃烧三要素中的任何一环。冷却、隔离、化学抑制2-2 火灾发展特点及规律分析火灾发生发展的特点及规律,是为了在预防火灾、扑救火灾时,更有针对性地采取防火灭火的技术措施,
4、防止和减少火灾危害。 一、 建筑物内火灾发展规律火灾初起阶段全面发展阶段熄灭阶段一、火灾初起阶段室内火灾发生后,最初只是起火部位及其周围可燃物着火燃烧。这时火灾好像在敞开的空间内进行一样。燃烧会继续发展情况:可燃物不足通风不足足够的可燃物,良好的通风条件特点:火灾燃烧范围不大;室内温度差别大;火灾发展速度较慢,火势不稳定;灭火:该阶段是灭火的最有利时机,应设法争取尽早发现火灾,把火灾及时控制、消灭在起火点。逃生:疏散的有利时机。起火阶段时间持续越长,就有更多的机会发现火灾和灭火,并有利于人员安全撤离。 二、全面发展阶段在起火阶段后期,火灾范围迅速扩大,当房间火灾温度达到一定值时,由于受辐射热量
5、的作用,房间内可燃物热解、气化,积聚在房间内的可燃气体突然起火,整个房间充满了火焰。房间内所有可燃物表面部分都卷入了火灾之中,燃烧很猛烈,温度升高很快。房间内局部燃烧向全室性燃烧过渡,这种现象通常称为轰燃。轰燃是室内火灾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它标志着火灾全面发展阶段的开始。对于安全疏散而言,人们若在轰燃之前还没有从室内逃出, 则很难幸存。轰燃发生后房间所有可燃物都在猛烈燃烧,放热速度很快,因而房间内温度升高很快,并出现持续高温,最高温度可达1100。火焰、高温烟气从房间的开口大量喷出,把火灾蔓延到建筑物的其他部分。室内高温还对建筑物构件产生热作用,使建筑物构件的承载能力下降,甚至造成建筑物局部或整
6、体倒塌破坏。耐火建筑的房间通常在起火后,由于其四周墙壁和顶棚、地面坚固,不会烧穿,因此发生火灾时房间通风口的大小没有什么变化,当火灾发展到全面燃烧阶段,室内燃烧大多由通风控制着,室内火灾保持着稳定的燃烧状态。火灾全面发展阶段的持续时间取决于室内可燃物的性质和数量、通风条件等。 针对火灾全面发展阶段的特点,在建筑物防火设计中,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在建筑物内设置具有一定耐火性能的防火分隔物,把火灾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防止火灾大面积蔓延,选用耐火程度较高的建筑结构作为建筑的承重体系,确保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不倒塌破坏,为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消防队员扑救火灾,火灾后建筑物修复继续使用,创造条件。 三、熄灭
7、阶段在火灾全面发展阶段的后期,随着室内可燃物的挥发物质不断减少,以及可燃物数量的 减少,火灾燃烧速度递减,温度逐渐下降。当室内平均温度降到最高温度的80时,则认为火灾进入熄灭阶段。随后,房间温度下降明显,直到把房间内的可燃物全部烧光,室内外温度达到相同,宣告火灾结束。该阶段前期,燃烧仍十分猛烈,火灾温度仍很高。针对该阶段,应注意防止建筑构件因较长时间受高温作用和灭火射水的冷却作用而出现裂缝、下沉、倾斜或倒塌破坏,确保消防人员的人身安全;并应注意防止火灾向相邻建筑蔓延。 二、室内火灾的特点 突发性任何火灾的发生事先都没有预警,是人所未知的。当火灾发生或发现火灾发生时,已呈燃烧状态,如自燃、爆炸、
8、电气设备短路及用火不慎等引起的火灾。火灾中任何事物都具有突发性,如:温度的突然升高、烟气的突然侵入、方向感的突然失去等等。突发性也是火灾给人们造成恐慌的重要原因,灾然的恐惧与危害刺激可能使人们不能冷静地采取应对方式,丧失扑救与逃生的第一时间。多变性不同的火灾,其形成和发展过程都不尽相同。这是由建筑物内装修材料的性质、物品的分布堆放形式和贮存量的多少等因素决定的。另外,建筑物的内部结构不同,所发生的火灾也各异。瞬时性美国防火委员会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实验人员在一间起居室里点燃一个废纸篓,然后记录纸篓从起火到引起一场火灾所需要的时间。实验表明:纸篓点燃两分钟后,感烟探测器响了;3分钟后,起居室内温度
9、上升到260,楼上楼下的房间充满烟气;4分钟后,楼上楼下的过道已不能通行。此时,火灾的瞬时性表现在火场逃生人员对火情的处理上。此外,火灾的瞬时性表现在火场人员的逃生意识上,能否安全撤离火场,只在一念之差。如果掌握了火场逃生基本常识及技能,对逃生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便会绝处逢生。火灾的瞬时性还表现在火火本身的无规律性上,现场所采取的一切手段和方法都必须根据火情的发展随机地选择。高温性火场上可燃物质多,火灾蔓延速度快,往往短时间内热量便会聚积,特别是火灾发展到轰燃时,周围气体的湿度骤然提高,可以达到几百摄氏度,甚至上千度。烟毒性火灾的发生必然伴随着大量有毒烟气的生成,由于可燃物质的不同,所生成的有毒
10、气体也不一样。但一般均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氯化氢、氰化氢、二氧化氮等成分复杂的有毒气体。被困于火场的人们,如果吸入了这些烟气,会由于吸入量的多少、吸入时间的长短、烟气的毒性成分等原因而产生轻重不同的中毒表现。三、室外火灾的特点 室外火灾的燃烧呈完全暴露状态,空间制约小,受氧量充分,空气对流强,所形成的火场面积相对较大。室外气温对火灾影响较大。温度越高,可燃物质燃烧升温越快,与起火点温差越小,从而使燃烧快速反应,火势迅猛发展。相对温度低时,起火点与环境存在较大温差,可燃物质受热分解的助燃气体减少,火势蔓延速度较慢。当然,这对于火灾的整个燃烧过程是瞬时的,但却能给逃生、扑救提供一定时间
11、。室外风力对火灾的影响也很大风使火焰向下风方向倾斜,风力越大,倾斜角越大,引燃下风向可燃物的可能性就越大;自然风源不断补充的有氧空气,使燃烧更为猛烈,火势蔓延更快;当风速达到4m/s以上时,就有出现飞火的可能,极有可能引燃邻近可燃物引起新的着火点,使火势扩大。 2-3.1 烟气的危害镜头一1990年1月14日凌晨,西班牙名城萨拉戈萨一家迪斯科舞厅发生火灾。死亡的43人中,多数是坐在椅子上死去的,身上毫无烧灼痕迹。 镜头二1995年12月8日广州著名的“广涛阁芬兰浴”桑拿浴室火灾,18人葬身火海,其中有不少死者身上看不到被烧灼的痕迹,衣着仍然整齐,有的鼻孔发黑或有血迹,有的嘴唇或面部还很红润。镜
12、头三2000年12月25日,河南洛阳东都商厦地下二层的火灾,使得在四层的舞厅309人命归黄泉,而舞厅却没有一点儿烧灼的痕迹。镜头四2001年5月3日,大连渔轮公司西装码头正在建造的“辽渔1号”渔轮(1800吨)发生火灾,由于聚胺脂燃烧产生大量的有毒烟气,致使在船舱内施工的10名民工全部窒息死亡。 火灾烟气主要危害毒害性减光性恐怖性一、火灾烟气的毒害性 有毒气体含量超出了人们生理承受的最低浓度烟气是物质在燃烧反应过程中热分解生成的含有大量热量的气态、液态和固态物质与空气的混合物。烟气的组成成分及其含量取决于可燃物的化学组成和燃烧时的温度、供氧量以及助燃物质的数量等燃烧条件。在完全燃烧的条件下,燃
13、烧产物以CO2、水蒸气为主。在不完全燃烧的条件下,除了上述燃烧产物外,还有CO、醇、醚等有机化合物。这些燃烧产物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影响人的正常呼吸和逃生行为。 氧气含量低于人们生理正常所需数值氧气在空气中的正常含量大约为21左右,处于该氧浓度的空气环境中,人们的思维敏捷、神志清晰、判断准确,身体的各个部位也不会出现不良反应。但是在火灾现场,由于物品燃烧消耗大量的氧气,使得氧气的含量低于人体所需要的数值,出现各种缺氧反应。当空气中的含氧量低于15时,人的肌肉活动能力将明显下降,降低到1014时,短时间人就会晕倒,甚至死亡。氧气的短时致死浓度为6。即当空气中氧
14、气浓度低于6时,短时间内人将因缺氧而窒息死亡,也会因行为能力和智力的下降而不能逃离险区,量终丧生火场。高温的危害一般,火场上可燃物质较多,如果不及时扑救,火灾会迅速蔓延。火场上的热量不断聚积,很快便能达到几百甚至上千摄氏度。而人体对高温气体的忍耐是有限的,在65时,人可以短时忍受;在120时,15分钟内皮肤就会产生不可恢复的灼伤。随着温度的进一步升高,造成这种灼伤的时间会变得更短。在140时约为5分钟,到了170时仅为1分钟。另外,热烟气对人的呼吸道的损伤也是极其严重的。当火场温度达到50时,人的血压就会迅速下降,即导致循环系统衰竭。一旦吸入70的高温气体,气管、支气管内黏膜便充血起水泡,进而
15、组织坏死,并引起肺水肿而窒息死亡。由此可见,人在起火房间内即使不中毒,也无法忍受几百度的高温气体环境。 悬浮颗粒的危害火场上的悬浮颗粒就是燃烧中析出的碳粒子、焦油状液清等灰尘,其中危害最大的就是直径小于10微米的飘尘,它们在大气中可漂浮长达数年之久。颗粒直径小于5微米的飘尘,随气体的流动,能够进入人体的肺部,黏附并聚集在肺泡壁上,并且可以随血液送至全身,引起呼吸道病变、增大心脏病死亡率。另外,烟尘飞入眼中使人流泪,损伤人的 视觉,进入鼻腔和喉咙后便会打喷嚏和咳嗽。冷却了的烟尘着了水、蒸气、酸、醛等,人一旦吸入这种颗粒,很可能把有毒的或刺激性的液体带人呼吸系统,影响人的机体。 二、火灾烟气的减光
16、性所谓烟气的减光性,实际是火灾中悬浮烟尘对于可见光的散射和遮蔽作用。在正常的光源下,人的视距也是有极限的,而在火灾中,随着可燃物质的热解,悬浮弥漫在空气中不透明烟尘颗粒浓度的不断增加,加之热烟与毒性气体对眼部的刺激,人的视距受到严重影响,能见度大大降低。能够保证安全疏散的最大能见距离称为极限视程,当熟悉建筑情况时,极限视程为5m;当不熟悉建筑情况时,其极限视程为30m。 三、火灾烟气的恐怖性火灾发生时,人们易出现恐惧心理,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此时人们的心理较为脆弱,尤其当火灾产生的浓烟导致方向感丧失时,愈发使人感到恐惧无助。如果火灾中再出现爆燃,烈焰升腾,声音与场景的强烈刺激对心理的震慑作
17、用就会更大。恐怖的环境对入的心理与生理亦会造成严重影响,常常使人失去理智和行动能力,无法正常疏散,甚至相互挤压、踩踏,堵塞逃生路径,最终造成群死群伤。 2-3.2 烟气的蔓延规律河南洛阳东都商厦“1225”特大火灾,尸横遭野的惨景并未发生在地下二层的起火点,而是在四层的舞厅,但舞厅却没有一点儿烧灼的痕迹。人员大量死亡是由于高温、有毒烟气及缺氧造成,产生高温、有毒烟气及造成烟气快速进入四楼舞厅,是因缺乏报警、灭火、排烟设施,缺乏防火分隔和疏散通道不畅。这说明什么呢?当火灾发生时,室内空气受热膨胀,产生浮力上升,垂直方向扩散流动速度可达1-3m/s,在楼梯间、电梯井等竖井空间可以达到3-4m/s。不同层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效压铸生产线升级与改造方案
- 医疗废弃物处理与回收方案
- 产业发展项目协议书
- 多肽原料药生产工艺优化方案
- 船舶环保型特种涂料生产线项目风险评估报告
- 体检中心健康协议书
- 创新智慧教学评价模式实施方案
- 销售经理合同范本模板
- 天然气管道应力分析与优化设计方案
- 交通委托服务协议书
- 考前2025年河北省石家庄市辅警协警笔试笔试真题(含答案)
- 2025年交通运输安全管理考试试卷及答案
- 公司送礼品管理制度
- 十五五小学五年发展规划(2025-2025)
- 2025年天然食品防腐剂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JG/T 368-2012钢筋桁架楼承板
- 客户模具开模合同协议书
- 私生子女抚养费合同协议
- 七彩课堂语文教育
- 初三超难数学题试卷及答案
- 光伏电站运维合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