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预防科普讲座精讲PPT课件_第1页
脑血管病预防科普讲座精讲PPT课件_第2页
脑血管病预防科普讲座精讲PPT课件_第3页
脑血管病预防科普讲座精讲PPT课件_第4页
脑血管病预防科普讲座精讲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脑血管疾病预防-健康大讲堂脑中风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在我国,每12秒钟就有1位中风新发患者,每21秒钟就有1人死于中风中风已成为我国第一大致残和致死疾病脑血管病 发病率: 120180/10万人口 每年新发病例: 200万 死亡率: 80130/10万人口 每年死亡病例: 150万 患病率: 400700/10万人口 全国脑卒中患者: 600700万脑中风给患者和家庭带来长期的负担成人中最常见的致残原因大多数脑中风患者能够幸存10%有严重的残疾需要长期护理30%需要有人照顾他们的起居一整年60的患者社交活动或户外活动受限目前,全国每年用于治疗脑卒中的费用估计要在100亿元以上,加上各种间

2、接经济损失,每年因本病支出接近 200亿元人民币,给国家和众多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认识中风,预防中风什么是脑中风?脑中风是怎么发生的? 哪些人容易发生脑中风?应该怎么预防?应该采取什么行动预防脑中风?什么是脑中风?由于大脑里面的血管突然发生破裂出血或因血管堵塞造成大脑缺血、缺氧所致的急性疾病。脑中风就是脑卒中、急性脑血管病、脑梗塞或脑出血!脑中风有哪些类型?缺血性中风(占85%)出血性中风堵 塞 !破裂!缺血性中风(占85%)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2.脑梗死:A.脑血栓形成 B.脑栓塞 C.腔隙性梗死出血性中风 1.脑出血 2.蛛网膜下腔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好发年龄5

3、0-70岁,男性多于女性。患者多伴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血脂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发病突然,历时短暂,最长时间不超过24小时。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恢复完全,不留后遗症状,反复发作,每次发作表现基本相似(如瘫痪、失语、定向障碍、黑蒙、眩晕等视其不同病发部位表现不同症状)。脑梗死 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腔隙性梗死脑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多见于中老年,动脉炎性脑梗死以中青年多见。常在安静或睡眠中发病。临床表现取决于梗死灶的大小及部位。患者一般意识清楚,当发生基底动脉血栓或大面积脑梗死时,可出现意识障碍甚至危及生命。脑栓塞可发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多见。多在活动中急骤发病,无前驱症状

4、,局灶性神经体征在数秒至数分钟达到高峰,多表现为完全性卒中。意识障碍有无取决于栓塞血管的大小和梗死的面积。不同部位的血管栓塞会造成相应的血管闭塞综合征。与脑血栓形成相比,脑栓塞易导致多发性梗死,并容易复发和出血。腔隙性梗死多见于中老年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半数以上病人有高血压病史,突然或逐渐起病,出现偏瘫或偏身感觉障碍等局灶症状。通常症状较轻,体征单一,预后好,一般无头痛,无颅高压,无意识障碍表现。许多患者不出现临床症状而 头颅影像学检查发现。脑出血好发年龄50-70岁,男性稍多于女性,冬春两季发病率较高,多有高血压病史。多在激动或活动中突然发病,发病后病情常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达到高峰。发病后多

5、有血压明显升高。由于颅压升高,常有头痛、呕吐和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嗜睡或昏迷等,大约10%ICH病例有抽搐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表现差异较大,以中青年发病居多,起病突然,多数患者发病前有明显诱因。一般症状主要包括: 突然出现的剧烈头痛 脑膜刺激征 眼部症状 精神症状 其他症状脑中风是怎么发生的? 脑中风的最主要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导致脑中风的罪犯血小板哪些人容易发生脑中风? 脑中风的危险因素 可控制的因素 无法控制的因素脑中风的危险因素?年 龄:年龄增高发病率增加性 别:男性女性家族史: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 -无法改变或控制的因素脑中风的危险因素? -可以改变或控制的因素 高血压、高

6、血脂、糖尿病、房颤 吸烟、酗酒、肥胖、运动量过少 既往有冠心病,或心脏病发作史 既往有外周动脉疾病史 发生过中风或TIA史的人再次发生中风的风险高于其他人9倍而每次的中风发生都可能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怎么评估脑中风复发的风险有多大?0123456789极高危高危:中风危险4%低危:中风危险4% 3分以上需要更强的抗血小板药物脑中风常见的认识误区 错误的观点中风不可预防中风无需治疗(治不好)只有老年人才会发生中风中风后治疗6个月就会好正确的认识超过80的中风是可预防的发生中风应尽快就医所有年龄段的人都可能发生可能终生无法恢复减少中风风险,我们能做什么?防发病(一级预防)从未发生过中风或

7、TIA的人: 应及早发现危险因素,并采取综合控制防复发(二级预防)已发生过中风/TIA的患者,应采取更积极的措施避免复发脑血管病如何预防?脑血管病的预防,简单的说就是针对可控制的危险因素所采取的措施。高 血 压已证实,高血压是脑出血和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的上升与血压升高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直接的、持续的、并且是独立的。近年研究表明,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 160mmHg,舒张压75岁者,INR控制在 1.62.5; 或口服阿司匹林(50300mg /日)3、冠心病高危患者也应服用阿司匹林(50150mg /日)吸 烟吸烟是脑卒中独立的危险因素,尤其

8、是对 缺血性卒中更是确定的危险因素 加速动脉硬化,升高纤维蛋白原水平,促 进血小板聚集,降低 HDL-C 等被动吸烟同样有害吸 烟建 议:1、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劝吸烟者戒烟;2、避免在公共场所吸烟;3、动员全社会参与,加强人群干预力度。 血脂与脑卒中 低胆固醇水平与脑出血有关 高胆固醇水平易发生颈动脉系统梗塞 低胆固醇水平可减少冠心病发病,但 并不减少脑卒中的发病率 血 脂 异 常已证实,应用他汀类降脂药物可明显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约可使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危险减少1931%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表明,血清胆固醇水平过低时(160mg/dL),可增加出血性卒中死亡的危险。血 脂 异 常建 议:

9、 1、成年人应定期复查血脂; 2、重视并采用生活方式治疗; 3、对既往有卒中或冠心病史,且总胆固醇高于5mmol/L者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 4、甘油三酯增高选用贝丁酸类药物治疗;糖尿病与脑卒中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人群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提早1020 年。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人群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24 倍。糖 尿 病建 议:1、应定期测定血糖,必要时测定糖化血红蛋 白(HbA1c)2、糖尿病患者应通过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活动,23个月血糖控制仍不佳,应使用药物治疗。3、患者同时积极控制血压、体重和降低血脂水平。饮 酒1、对不喝酒者不提倡用开始喝酒来预防心脑血管病;2、喝酒者应适度,不可酗酒;3

10、、男性饮酒者每天喝白酒应50ml(一两),啤酒640ml(一瓶),葡萄酒200ml(四两); 女性饮酒量应减半,孕妇禁止饮酒。肥胖与卒中 最近的研究证据支持: 男性腹部肥胖,女性肥胖或超重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医生指导下,坚持经常服药,保持血压达标稳定。高血压病人服降压药时不可随意停服。另外高血压病人在寒冷季节还要适当地增加降压药物的服用量。有糖尿病患者,应注意监测血糖,在医生指导下应用降血糖药物,保持血糖达标稳定。 总结一下预防措施: 控制危险因素,半年至一年做一次身体 检查;不要用保健品代替药物治疗;不要担心服药出现 不良反应而擅自停 服降血脂等药物。 注意合理饮食。少吃油腻食物。膳食总

11、体上要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常吃新鲜蔬菜,多食含植物蛋白丰富的豆 类制品。 戒烟戒酒 坚持体育锻炼,进行有氧运动,提高机体功能及耐寒能力。可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文体活动。 老年人血管基础较差,要多喝水,降低血液黏稠度。 情绪的波动也是心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因此老年人一定要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激动,大喜大悲尤不可取。 脑卒中的早期症状及识别 1、肢体乏力 单侧肢体短暂无力,活动肢体时感到力不从心、走路不稳似醉酒样、肢体动作不协调、或突然失去控制数分钟,同时伴有肢体感觉减退和麻木。 2、鼻出血中老年人鼻出血是高血压病人即将发生中风的警报。经医学观察,排除外伤、炎症因素,高血压病人在反复鼻出血后1

12、-6个月,约为50%的病人发生脑溢血。鼻出血不少是由血压不稳定引起的,不加预防则会增加中风的机会,因此不能麻痹大意。 3、眩晕突然自觉头晕目眩,周围物件都在旋转,几秒钟后便恢复常态,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俗称“小中风”,应及早去医院请医生诊治,防止中风发生。4、单眼突然发黑一只眼睛突然发黑,看不见东西,几秒钟或几十秒钟后便完全恢复正常,医学上称单眼一次性黑朦,是因为脑缺血引起视网膜缺血所致,是中风的又一信号。 5、哈欠不断人在疲倦、睡眠不足等情况下打哈欠是正常的。如果没有以上原因存在的情况下,哈欠连天,这可能是由于脑动脉硬化日趋严重,血管内径越来越小,引起脑组织慢性缺血缺氧。据临床报告,中风

13、病人有80%在发病前5-10天哈欠不断。所以哈欠不断者,不可马虎!6、呛咳据临床观察,少数中风患者早期可能出现喝水或进食时偶尔呛咳,这是因为脑缺血引起吞咽神经核受损,导致咽部感觉丧失,使食物或水误入气管所致。研究表明,这种麻痹很可能是中风的先兆,若及早给予脑血管扩张药及溶栓药,不仅有利于治疗吞咽麻痹,还可能预防中风猝发。7、手指麻木手指麻木的异常感觉,在许多疾病中都可出现,如颈椎病、糖尿病。虽然手指麻木不一定会中风,但对于年龄在40岁以上的中年人来说,如果经常伴有头痛、眩晕、头重脚轻、舌头发胀等症状,且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或脑动脉硬化等疾病史时,应多加以注意,警惕中风发生。8、说话吐字不清

14、脑供血不足使掌管人体运动功能的神经失灵,常见症状之一是突然说话不灵或吐字不清,甚至不会说话,但持续时间短,最长不超过24小时,应引起重视。 9、原因不明跌跤由于脑血管硬化,引起脑缺血,运动神经失灵,而容易发生跌跤,也是一种中风先兆症状,应及时请医生诊治。10、嗜睡中老年人一旦出现原因不明困倦嗜睡现象,一定要高度重视,很可能是缺血性中风的先兆。据医学观察,大约有75.2%的人在中风前有嗜睡症状。嗜睡者大多在半年内发生中风。这是出现最早的中风先兆,更有预防意义。11、精神状态发生变化性格一反常态,如变得沉默寡言,或多语急躁,或出现短暂智力衰退,均与脑缺血有关,可能是中风先兆。 以上11种症状是大家不可忽视的,了解症状,轻松识别中风。及时就医。脑中风的主要症状面瘫(Facial weakness)能微笑吗?有嘴角或眼角下垂吗?肌无力(Arm weakness)能伸举上肢吗?言语困难(Speech difficulty)能吐字清晰并进行沟通吗?尽早就诊,快速行动(Time to act fast)如果出现中风发作症状,请立即致电120发生脑中风,该如何处理?尽快到综合性医院就诊在有效的时间内动脉或静脉溶栓是治疗脑血栓最有效的手段,能最大限度降低病残或完全康复强调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