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体零件模具设计说明_第1页
壳体零件模具设计说明_第2页
壳体零件模具设计说明_第3页
壳体零件模具设计说明_第4页
壳体零件模具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录TOCo1-5hz摘要2前言4绪论71分析研究零件的工艺性161.1零件分析说明161.2工艺方案的确定17落料工序20弯曲工序202模具设计202.1零件工艺分析202.2模具结构设计21模具结构形式的选择21模具结构的分析与说明212.2工艺参数计算24展开尺寸的计算24排样尺寸的计算25冲压力的计算28压力中心的计算31落料凸、凹模的刃口尺寸的计算和公差的确定35凹模周界尺寸计算40弹性元件的参数计算41228弯曲工序力的计算41229弯曲凸模圆角半径42弯曲凹模圆角半径43弯曲凹模的深度43弯曲凸凹模的间隙43弯曲凸凹模的尺寸442.3压力机的选择462.4模架的选择及压力机的校核

2、472.5确定装配基准47附录48英语资料翻译错误!未定义书签。英语资料:错误!未定义书签。中文:错误!未定义书签。毕业设计小结54参考文献56摘要冲压制品已在工业,农业,国防和日常生活中的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机械业中则为突出。机械产品的外壳大部分是冲压制品,产品性能的提高要求高素质的冲压模具和冲压性能,成型工艺和制品的设计。冲压制品的成型方法很多。其主要用于是冲孔,落料,弯曲,拉伸等。而冲压模,约占成型总数的60鸠上。当然如利用电气控制,可实现半自动化或自动化作业。冷冲冲裁模主要用于金属制品的成型,它是冲压制品生产中十分重要的工艺装置。冲压模的基本组成是:上下模座、下模垫板、下模固定板

3、、凹模镶块、抬料钉、导料板、卸料板,导柱导套、卸料板弹钉、卸料板等。冲裁模成型的广泛适用,正是我这个设计的根本出发点。关键词:冲孔、落料AbstractStampingproductshasbeenextensivelyappliedintheindustry,agriculture,nationaldefenseandinthedailylivesofarea,especiallyinthemachineryindustry.Mechanicalproductsisthemostpressinghousingproducts,andtheimprovementofproductperform

4、aneerequiresofhigh-qualityperformaneestampingmolds,stamping,processandproductdesign.Therearemanywaysofmoldingproductsofstamping.Piercingismainlyusedforblanking,bending,stretching,etc.AndStampingmoldsalmostformmorethan60percentofthetotalnumber.Forexample,ElectricalControlcanberealizedassemi-automatic

5、orautomaticoperation.Cold-metalstampingdiemainlyusedforthemoldingproducts,anditisveryimportantintheproductionofstampingtechnologydevices.Thebasiccomponentofstampingmoldsisblockmodelfromtoptobottom,mouldplate,fixed-plateofmouldplate,dieinserts,raisingnails,I.plate,plateunioadingI.Introductionsetscolu

6、mn,unioadingbombsnailplate,plateDischargeandsoon.mouldingisexactlythebasicThewidelyapplicationofblankingperposeofmydesign.Keywards:Piercing、Blanking模具是现代化的生产重要工艺装备,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都越来越多地依模具来进行生产加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模具也趋向标准化。随着模具的迅速发展,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模具已经成为生产各种工业产品不可缺少的重要工艺设备。这次毕业设计是在学习完所有模具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我综合能力的考核,是对我所学知识的

7、综合运用,也是对我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检查。本次设计是在指导老师认真、耐心的指导下,对模具的经济性、模具的寿命、生产周期、及生产成本等指标下进行全面、仔细的分析下而进行设计的。在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谢他们对我的教诲.冲模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使我对冲压模具有了新的认识,从中也学到了不少知识,激发了我对冲压模具的爱好。但因本人经验有限,因此很难避免的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望各位老师批评和指正,以使我的毕业设计做到合理,同时也为我走出校门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绪论1.1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模具是制造业的一种基本工艺装备,它的作用是控制

8、和限制材料(固态或液态)的流动,使之形成所需要的形体。用模具制造零件以其效率高,产品质量好,材料消耗低,生产成本低而广泛应用于制造业中。模具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际上公认的关键工业。模具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振兴和发展我国的模具工业,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早在1989年3月中国政府颁布的关于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中,将模具列为机械工业技术改造序列的第一位。模具工业既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领域。模具在机械,电子,轻工,汽车,纺织,航空,航天等工业领域里,日益成为使

9、用最广泛的主要工艺装备,它承担了这些工业领域中60%90%的产品的零件,组件和部件的生产加工。模具制造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市场的需求上,仅以汽车,摩托车行业的模具市场为例。汽车,摩托车行业是模具最大的市场,在工业发达的国家,这一市场占整个模具市场一半左右。汽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五大支柱产业之一,汽车工业重点是发展零部件,经济型轿车和重型汽车,汽车模具作为发展重点,已在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中得到了明确。汽车基本车型不断增加,2005年将达到170种。一个型号的汽车所需模具达几千副,价值上亿元。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汽车将不断换型,汽车换型时约有80%的模具需要更换。中国摩托车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据统计,中

10、国摩托车共有14种排量80多个车型,1000多个型号。单辆摩托车约有零件2000种,共计5000多个,其中一半以上需要模具生产。一个型号的摩托车生产需1000副模具,总价值为1000多万元。其他行业,如电子及通讯,家电,建筑等,也存在巨大的模具市场。目前世界模具市场供不应求,模具的主要出口国是美国,日本,法国,瑞士等国家。中国模具出口数量极少,但中国模具钳工技术水平高,劳动成本低,只要配备一些先进的数控制模设备,提高模具加工质量,缩短生产周期,沟通外贸渠道,模具出口将会有很大发展。研究和发展模具技术,提高模具技术水平,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1.2各种模具的分类和占有量模具主

11、要类型有:冲模,锻摸,塑料模,压铸模,粉末冶金模,玻璃模,橡胶模,陶瓷模等。除部分冲模以外的的上述各种模具都属于腔型模,因为他们一般都是依靠三维的模具形腔是材料成型。冲模:冲模是对金属板材进行冲压加工获得合格产品的工具。冲模占模具总数的50%以上。按工艺性质的不同,冲模可分为落料模,冲孔模,切口模,切边模,弯曲模,卷边模,拉深模,校平模,翻孔模,翻边模,缩口模,压印模,胀形模。按组合工序不同,冲模分为单工序模,复合模,连续模。锻模:锻模是金属在热态或冷态下进行体积成型是所用模具的总称。按锻压设备不同,锻模分为锤用锻模,螺旋压力机锻模,热模锻压力锻模,平锻机用锻模,水压机用锻模,高速锤用锻模,摆

12、动碾压机用锻模,辊锻机用锻模,楔横轧机用锻模等。按工艺用途不同,锻模可分为预锻模具,挤压模具,精锻模具,等温模具,超塑性模具等。塑料模:塑料模是塑料成型的工艺装备。塑料模约占模具总数的35%,而且有继续上升的趋势。塑料模主要包括压塑模,挤塑模,注射模,此外还有挤出成型模,泡沫塑料的发泡成型模,低发泡注射成型模,吹塑模等。压铸模:压铸模是压力铸造工艺装备,压力铸造是使液态金属在高温和高速下充填铸型,在高压下成型和结晶的一种特殊制造方法。压铸模约占模具总数的6%。粉末冶金模:粉末冶金模用于粉末成型,按成型工艺分类粉末冶金模有:压模,精整模,复压模,热压模,粉浆浇注模,松装烧结模等。模具所涉及的工艺

13、繁多,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塑料,橡胶加工,金属材料,铸造(凝固理论),塑性加工,玻璃等诸多学科和行业,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其复杂程度显而易见。1.3我国模具工业的现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经济逐渐起飞,也为模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20世纪90年代以后,大陆的工业发展十分迅速,模具工业的总产值在1990年仅60亿元人民币,1994年增长到130亿元人民币,1999年已达到245亿元人民币,2000年增至260270亿元人民币。今后预计每年仍会以10%15%的速度快速增长。目前,我国17000多个模具生产厂点,从业人数五十多万。除了国有的专业模具厂外,其他所有制形式的模具厂家,包括集

14、体企业,合资企业,独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等,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集体和私营的模具企业在广东和浙江等省发展得最为迅速。例如,浙江宁波和黄岩地区,从事模具制造的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多达数千家,成为我国国内知名的“模具之乡”和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在广东,一些大集团公司和迅速崛起的乡镇企业,为了提高其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纷纷加入了对模具制造的投入。例如,科龙,美的,康佳和威力等知名集团都建立了自己的模具制造中心。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的模具企业则多集中于沿海工业发达地区,现已有几千家。在模具工业的总产值中,企业自产自用的约占三分之二,作为商品销售的约占三分之一。其中,冲压模具约占50%(中国台湾:40%

15、),塑料模具约占33%(中国台湾:48%),压铸模具约占6%(中国台湾:5%),其他各类模具约占11(中国台湾:7%)。中国台湾模具产业的成长,分为萌芽期(19611981),成长期(19811991),成熟期(19912001)三个阶段。萌芽期,工业产品生产设备与技术的不断改进。由于纺织,电子,电气,电机和机械业等产品外销表现畅旺,连带使得模具制造,维修业者和周边厂商(如热处理产业等)逐年增加。在此阶段的模具包括:一般民生用品模具,铸造用模具,锻造用模具,木模,玻璃,陶瓷用模具,以及橡胶模具等。1981年一一1991年是台湾模具产业发展最为迅速且高度成长的时期。有鉴于模具产业对工业发展的重要

16、性日益彰显,自1982年起,台湾地区就将模具产业纳入“策略性工业适用范围”,大力推动模具工业的发展,以配合相关工业产品的外销策略,全力发展整体经济。随着民生工业,机械五金业,汽机车及家电业发展,冲压模具与塑料模具,逐渐形成台湾模具工业两大主流。从1985年起,模具产业已在推行计算机辅助模具设计和制造等CAD/CAMfc术,所以台湾模具业接触CAD/CAM/CAE/CA技术的时间相当早。成熟期,在国际化,自由化和国际分工的潮流下,1994年,1998年,由台湾地区政府委托金属中心执行“工业用模具技术研究与发展五年计划”与“工业用模具技术应用与发展计划”,以协助业界突破发展瓶颈,并支持产业升级,朝

17、向开发高附加值与进口依赖高的模具。1997年11月间台湾凭借模具产业的实力,获得世界模具协会(ISTMA认同获准入会,正式成为世界模具协会会员,。整体而言,台湾模具产业在这一阶段的发展,随着机械性能,加工技术,检测能力的提升,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台湾模具厂商供应对象已由传统的民用家电,五金业和汽机车运输工具业,提升到计算机与电子,通信与光电等精密模具,并发展出汽机车用大型钣金冲压,大型塑料射出及精密锻造等模具。1.4世界五大塑料生产国的产能状况美国塑料(原料)的产量多年来一直雄居各国之首。早在80年代前期,美国塑料产量就已达2000万吨之多,1986年增至2310万吨,占全球总产量8100吨的

18、28.5%,此后美国塑料产量继续呈现稳定增长之势,1988年、1990年、1992年、1994年、1996年和1998年分别增加到2710万吨、2810万吨、3010万吨、3410万吨4000万吨和436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比例从1996年起提高到30%以上。2001年美国塑料产量为4170万吨,其中以聚乙烯为最多,达1500多万吨。其次分别是氯乙烯650万吨、聚丙烯720万吨、聚苯乙烯对酞酸脂320万吨、聚苯乙烯280万吨。国内塑料消费量(产量+进口量一出口量),美国也是全球最多的。美国的全部塑料消费量2001年为4280万吨。美国人均塑料消费量也是很高的,2000年为159公斤,2001

19、年略减为155公斤,居全球第3位。美国现有各种大小塑料企事业单位1万多家,其中职工人数少于50人的占总数的53%,50100人的占21%,100500人的占23%,超过500人的占近4%,职工总数近90万人。在美国塑料制品加工业的就职人数达110万,2001年的出货金额为2150亿美元,人均出货金额为195美元。德国是世界最大的塑料(原料)生产国之一,上世纪90年代初的1991年1992年和1993年,德国塑料产量都为990多万吨,1994年增达超过1000万吨的1110万吨.1998年达近1300万吨,1999年为近1400万吨,2000年增至1550万吨,超过日本为世界第2大塑料生产国,2

20、001年上升为1580万吨,2002年已过1600万吨。2001年德国生产的种种塑料原料中,聚乙烯为285万吨(低密度聚乙烯160万吨,高密度聚乙烯125万吨),氯乙烯175万吨,聚丙烯160万吨。德国2001年的国内塑料消费量为1280万吨,其中聚乙烯265万吨,聚丙烯155万吨氯乙烯152万吨。德国人均塑料消费量2001年为160公斤,在世界上仅少于比利时的172公斤,高于美国的155公斤,排在世界第2位。德国塑料制品加工业的职工总计有近30万人,2001年的出货金额为360亿美元,人均126美元。德国塑料制品加工企业中职工少于50人的占44%,50100人的占28%,100500人的占2

21、5%,500人以上的占4%。中国塑料工业多年持续高速增长,1991年产量仅为250万吨,1995年增为350万吨,1998年超过700万吨,到2002年已增达约1400万吨,超过日本而成为世界第3大塑料原料生产国。中国今年塑料制品市场将持续走强,在包装、工程、建材、农用和日用塑料制品等各个领域都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需求量将超过2500万吨。其中包装塑料制品今年需求量将超过850万吨,工程塑料制品需求量将达400万吨左右,建材塑料制品需求量将达300万吨以上,农用塑料制品需求量将在500万吨左右,日用塑料制品需求量约为80万吨左右。日本在很长的时期内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2大塑料生产国。一直到1

22、997年,日本塑料产量曾经连续多年增长,年产量在70年代中期就已达500多万吨,1987年突破1000万吨,1991年达约1300万吨,1992年和1993年因受日本经济下滑的影响,产量略有减少,分别降至1258和1225万吨。从1994年起产量再度增长,1994年、1995年和1996年分别回升到1300万吨、1400万吨和1470万吨,1997年的产量又比上年增长3.7%,达到1521万吨,首次超过1500万吨。但这种增势在1998年受到遏制,产量大幅度减少。1998年,日本塑料产量为1390万吨,比上年减少了8.7%。1999年和2000年日本塑料产量分别回升到1432万吨和1445万吨

23、,但仍远未恢复到1997年的水平。2001年和2002年日本塑料产量再度下降至1400万吨以下的1364万吨和1361万吨。2002年日本塑料(原料)产量减为1361万吨。而中国则增为1366万吨,日本又退居第4位。韩国塑料产量增长十分迅速,1986年超过200万吨,1990年增达300万吨,1992年突破500万吨,1994年、1996年和1997年分别上升到600多万吨、700多万吨和800多万吨,1998年产量增至850万吨,1999年突破900万吨,2001年达1200万吨,跻身于世界5大塑料生产国之列。韩国塑料原料产品中以聚乙烯居首,2001年产量为340万吨(低密度聚乙烯160万吨

24、,高密度聚乙烯180万吨),聚丙烯以238万吨排在第2位,其次分别是聚酯161万吨、氯乙烯124万吨、ABSAS寸脂86万吨、聚苯乙烯77万吨。韩国国内塑料消费量2001年420万吨,只相当于产量的1/3略高。人均塑料消费量2001年为106公斤,韩国塑料制品加工业的职工总数2001年为3.1万人,出货金额为85亿美元,人均276美元。塑料产量位居世界前10名的国家和地区还有法国660万吨、比利时600万吨、中国台湾598万吨、加拿大432万吨和意大利385万吨(均为2001年产量)。1.5我国模具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达工业国家的模具工业已从机床工业中分离出来,并发展成

25、为独立的工业部门,其产值已超过机床工业的产值。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模具工业发展也十分迅速。近年来,每年都以15%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许多模具企业十分重视技术发展。加大了用于技术进步的投入力度,将技术进步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此外,许多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也开展了模具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模具行业的快速发展是使我国成为世界超级制造大国的重要原因。今后,我国要发展成为世界制造强国,仍将依赖于模具工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模具制造强国。中国塑料模工业从起步到现在,历经了半个多世纪,有了很大发展,模具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在大型模具方面已能生产48(约122CM大屏幕彩电塑壳注射模具,6.5KG大容量洗衣机全套塑料

26、模具以及汽车保险杠和整体仪表板等塑料模具,精密塑料模方面,以能生产照相机塑料件模具,多形腔小模数齿轮模具及塑封模具。经过多年的努力,在模具CAD/CAE/CA技术,模具的电加工和数控加工技术,快速成型与快速制模技术,新型模具材料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在提高模具质量和缩短模具设计制造周期等方面作出了贡献。尽管我国模具工业有了长足的进步,部分模具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仍满足不了国内市场的需要,每年仍需进口10多亿美元的各类大型,精密,复杂模具。与发达国家的模具工业相比,在模具技术上仍有不小的差距。今后,我国模具行业应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不断的技术创新,以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距离。(1

27、)注重开发大型,精密,复杂模具;随着我国轿车,家电等工业的快速发展,成型零件的大型化和精密化要求越来越高,模具也将日趋大型化和精密化。(2)加强模具标准件的应用;使用模具标准件不但能缩短模具制造周期,降低模具制造成本而且能提高模具的制造质量。因此,模具标准件的应用必将日渐广泛。(3)推广CAD/CAM/CA技术;模具CAD/CAM/CA技术是模具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实践证明,模具cad/cam/cAE术是模具设计制造的发展方向,可显著地提高模具设计制造水平。(4)重视快速模具制造技术,缩短模具制造周期;随着先进制造技术的不断出现,模具的制造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基于快速成形的快速制模技术,

28、高速铣削加工技术,以及自动研磨抛光技术将在模具制造中获得更为广泛的应用。1分析研究零件的工艺性1.1零件分析说明零件形状及其一般要求制件如图1-1所示,材料为20钢,材料厚度为1mm制件尺寸精度按图纸要求,未注按IT12级,生产纲领年产10万件1.2工艺方案的确定冲裁件的工艺性是指从冲压工艺方面来衡量设计是否合理。一般的讲,在满足工件使用要求的条件下,能以最简单最经济的方法将工件冲制出来,就说明该件的冲压工艺性好,否则,该件的工艺性就差。当然工艺性的好坏是相对的,它直接受到工厂的冲压技术水平和设备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以上要求是确定冲压件的结构,形状,尺寸等对冲裁件工艺的实应性的主要因素。确定方案

29、就是确定冲压件的工艺路线,主要包括冲压工序数,工序的组合和顺序等。确定合理的冲裁工艺方案应在不同的工艺分析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研究,比较其综合的经济技术效果,选择一个合理的冲压工艺方案。影响冲压件工艺性的因素主要有零件的形状特点,尺寸大小,设计基准,公差等级和形状位置误差要求,材料的厚度及成形后允许的变薄量,材料的机械性能和冲压性能,在冲压过程中产生的回弹,翘曲的可能性,毛刺大小和方向要求等这些因素对确定冲压工序的性质,数量和顺序,对模具的结构形式及制造精度要求等都有很大关系,因此,在制定冲压工艺过程中必须根据零件图认真加以分析,尤其应该注意分析零件在冲压加工中的难点所在良好的冲压工艺性表现在材料

30、消耗少,冲压成形时不必采用特殊的控制措施,工艺过程简单而且寿命长,产品质量稳定,操作方便等如果发现零件的工艺性差,则应该在不影响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对零件的形状,尺寸及其它要求作必要的修改在工艺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产品图纸进行必要的工艺计算,然后分析冲压件的冲压性质,冲压次数,冲压顺序和工序组合方式,提出各种可能的冲压工艺方案通过对产品质量,生产效率,设备条件,模具制造和寿命,操作安全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和比较,确定出一种适合于本单位生产的最佳工艺方案.确定工艺方案时应考虑到以下内容:1冲压性质:剪裁,落料,冲孔,是常见的冲压工艺各冲压工序有其不同的性质,特点和用途.编制冲压工艺时,可以根

31、据产品图和生产批量等要求,合理地选择这些工序.冲压次数:冲压次数是指同一性质的工序重复进行的次数.对于拉深件,可根据它的形状和尺寸,以及板料许可的变形程度,计算出拉深次数.弯曲件或冲裁件的冲压次数也是根据具体形状和尺寸及极限变形程度来决定.冲压顺序:冲压件各工序的先后顺序,主要依据工序的变形特点和质量要求等安排的,一般按列原则进行:对于带孔的或有缺口的冲裁件,如果选用简单模,一般先落料,再冲孔或切口.使用连续模时,则应先冲孔或切口,后落料.对于带孔的弯曲件,孔边与弯曲线的间距较大时,可以先冲孔,后弯曲.如果孔边在弯曲线附近,必须在零件压弯后再冲也.孔与基准面的间距有严格要求时,也应先压弯后冲孔

32、.对于带孔的拉深件,一般来说,都是先拉深,后冲孔,但是孔的位置在零件底部,且孔径尺寸要求不高时,也可以先在毛坯上冲孔,后拉深.多角弯曲件,应从材料变形和弯曲时材料流动两方面安排弯曲的先后顺序.一般情况下,先弯外角,再弯内角.对于形状复杂的拉深件,为了便于材料变形和流动,应先成形内部形状,再拉深外部形状.整形或校平工序,应在冲压件基本成形以后进行.组合方式:工序的组合方式可以选用复合模和连续模,主要取决于冲压件的生产批量,尺寸大小和精度等因素.一般按下列原则进行:对于多孔的冲裁件,当孔之间的间距,孔与材料边的距离大于允许值时,最好落料与冲孔在一道复合工序中完成.当弯曲件的平直高度大于10mm寸,

33、弯曲工序一般与冲裁工序分开单独进行.对于形状复杂的弯曲件,为简化模具设计过程,降低模具制造成本,一般安排由两道划两道以上的工序来完成;而形状较简单的弯曲件(如V形,U形,Z形等),应尽量采用一道工序弯曲成形.根据这一要求对该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和工艺方案的确定。由于工件由落料和弯曲两部分组成,必须分成落料工序和弯曲工序落料工序根据制件的工艺的分析,其基本工序有落料和冲孔两种。按其先后顺序组合以及合理的加工方案有以下几种:、落料-冲孔,单工序冲压。、冲孔-落料,单件复合式冲压。方案1)为单工序冲压。由于制件生产批量大,尺寸又小,这种方案生产效率低,操作也不安全,故不宜采用;方案2)为复合式冲压。采用

34、复合冲压,解决了操作安全性和生产率等问题,主要用于生产批量大,精度要求高的冲压件,故此方案最为合适。弯曲工序本制件为两个方向的u形弯曲,且生产批量大,在保证生产效率的前提下,用一套弯曲模成型。2模具设计2.1零件工艺分析本制件形状简单、尺寸、厚度适中,一般批量生产,属于普通冲压件,但在设计冷冲压模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制件由落料和弯曲两部分组成,2、此制件的加工难点主要在轮廓冲压加工上3、有一定的批量,在设计时要重视模具的材料和结构的选择,保证一定的模具寿命。2.2模具结构设计根据确定的冲压工艺方案和制件的形状、特点、要求等因素确定冲模的类型及结构形式。模具结构形式的选择在模具设计中虽然单工

35、序模具比较简单也比较容易制造,但是制件离制件边缘尺寸较小在落料后势必会影响模具的精度。且,必然材料的切向流动的压力,有可能使工件中细小部分的凸模变形,因此考虑采用弹压卸料装置的复合冲压。这样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提高了模具的寿命,这样一来提高了模具的使用价值。因为制件精度不是多高,采用两副模具,一副是落料模、一副是弯曲模。这样就降低了模具的制造难度,且适合生产条件不是很好的企业生产模具,给模具生产带来一定的广度。给生产降低了成本,带来了更大的经济利益。模具结构的分析与说明1、落料冲孔模结构的分析与说明本道模具主要用来完成落料,目的明确简单,看似易设计。但对于本制件来说它是一个上下不对称的制件,为了

36、保证在弯曲后的精度,所以要在本工序中做到的精度。在本制件考虑到形状有一定的复杂,且较薄(1mr)为了保证制件有较高的平直度,故采用正装式落料模。制件制造时还要考虑到制件的定位,根据制件的特征,为了保证凹模的强度,故采用钩形当料销、和采用外形定位的定位销。如图JRJR2、弯曲模具设计设计时应考虑弯曲件的形状弯曲模具的结构设计是在弯曲工序确定后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求、材料性能以及生产批量等因素。1模具结构的分析说明本制件为两侧双U形弯曲,为了便于加工、降低成本,将凹模做成一体式,其结构如图严1上图的结构是模具工作时的部位是这副模具的核心,这样的结构可以适用于批量生产,即使坏了也可以再制造一个新的重新

37、加工,这大大缩短了工作周期,提高了生产率,而且卸料方便。给生产产家带来了更好的经济利益。2弯曲模的卸料装置的设计说明本制件在弯曲后将胀在凹模里,在模具开模时用采用柔性卸料,在开模时利用弹簧把凹模里的工件顶出来,同时此装置也有压料作用。如图2.2工艺参数计算展开尺寸的计算根据经验公式:L=l1+I2+I3+O.6t求出尺寸如图2-2所示LDIO9LDIO917genLDLnw56.24,3.24,3.图2-2排样尺寸的计算在冲压生产中,节约金属和减少废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大批量生产中,较好地确定冲件尺寸和合理排样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措施之一。冲裁件的排样,排样是指冲件在条料、带料或板料上布

38、置的方法。冲件的合理布置(即材料的经济利用),与冲件的外形有很大关系。根据不同几何形状的冲件,可得出与其相适应的排样类型,而根据排样的类型,又可分为少或无工艺余料的排样与有工艺余料的排样两种。1搭边值的确定:排样时,冲件之间以及冲件与条料侧边之间留下的余料叫搭边。它的作用是补偿定位误差,保证冲出合格的冲件,以及保证条料有一定刚度,便于送料。搭边数值取决于以下因素:件的尺寸和形状。材料的硬度和厚度。排样的形式(直排、斜排、对排等)。条料的送料方法(是否有侧压板)。挡料装置的形式(包括挡料销、导料销和定距侧刃等的形式)。搭边值般是由经验再经过简单计算确定的。由课本上查得L50的工件间al的值为1侧

39、边a的值为1.82条料宽度的计算在设计模具是为了方便,采用无侧压装置送料方式条料宽度计算公式如下:B=(D+2a+Z)0-s式中B为条料宽度的基本尺寸;D为条料宽度方向零件轮廓的最大尺寸a侧面搭边Z导料板与最宽条料之间的间隙S条料宽度的负向偏差搭边距a如上所示间隙3、剪切公差Z查课本得S=0.5mmZ=0.5mm由上面公式计算得B=(132.6+22+0.5)。处=137.1mm3步距的计算由制件的展开图所生成的纵向有效尺寸为Ls=100.5mm步间距计算公式为:L=Ls+a1式中L为步间距Ls为横向有效尺寸al搭边距L=100.5+1.8=102.3mm由此可得模具排样图如下:137图2-4

40、根据要求查资料,选板的规格3000850X1每块板可剪1500X37规格条料12块,材料利用率达90鸠上。4材料利用率的计算衡量材料经济利用的指标是材料利用率。一个进距内的材料利用率为n*A*100%B*h式中A冲裁件面积(包括冲出小孔在内)(口怡;n一个进距内的冲件数目;B条料宽度(mm;h进距(mr)i.由公式得:n=85%冲压力的计算当一次冲裁完成以后,为了能够顺利地进行下一次冲裁,必须适时的解决出件、卸料及排除废料等问题。选取的冲裁方式不同时,出件、卸料及排除废料的形式也就不同。因此冲裁方式将直接决定冲裁模的结构形式,并影响冲裁件的质量。根据不同产品的结构和工艺性能,本副模具顶板式顺出

41、件结构。由于本模具采用顺出件式模具冲裁,省去校平工序,既可满足工件对平面度的要求,有能保证安全生产。完成本制件所需的冲压力由冲裁力、弯曲力、及卸料力、推料力、顶料力和压料力组成1.冲裁力F冲的计算由课本式子:F冲=KtLt式中:t为材料的抗剪强度(MPaF冲一一冲裁力(N)L冲裁周边总边长(mrht材料厚度(mrh说明:系数K是考虑到冲裁刃口的磨损、凸模与凹模的波动(数值的变化或分布不均)、润滑情况、材料力学性能与厚度公差的变化等因素而设置的安全系数,一般取1.2。当查不到抗剪强度T时,可用抗拉强度Cb代替T,而取Kp=1的近似计算法计算。t查模具设计指导取t=275MPa所以冲裁力F冲=1.

42、3X837.09275=294kN2.卸料力Fx、推料力FT、顶料力FD的计算在冲裁结束时,由于材料的弹性回复(包括径向弹性回复和弹性翘曲的回复)及摩擦的存在,将使冲落部分的材料梗塞在凹模内,而冲裁剩下的材料则紧箍在凸模上。为使冲裁工作继续进行,必须将箍在凸模上的料卸下,将卡在凹模内的料推出。从凸模上卸下箍着的料所需要的力称卸料力;将梗塞在凹模内的料顺冲裁方向推出所需要的力称推件力;逆冲裁方向从凹模内顶出所需要的力称顶件力.在实际生产中影响卸料力、推料力、顶料力的因素很多,要精确计算很困难。在实际生产中常采用经验公式计算:卸料力:Fx=KXF推料力:FT=nKTF顶料力:FD=KDF式中:F冲

43、裁力(NKx卸料力系数,其值为0.045-0.055(薄料取大值、厚料取小值);KT推件力系数,其值为0.063KD顶件力系数,其值为0.08n时卡在凹模内的冲裁件数(或废料)数n=h/th凹模洞口的直刃壁高度t板料厚度卸料力和顶料力是设计卸料装置和弹顶装置的依据因此:Fx=0.045294=13.23KNFT=0.063294=18.52KNFD=0.08294=23.52KN总压力F总的计算F总=F冲+Fx+FD=294+13.23+23.52=330KN压力中心的计算由于工件形状比较复杂,用解析法求压力中心X0=ELX/刀LY0=ELY/刀L根据图2-5直角坐标系,求出各线段中点坐标和长

44、度线段坐标和长度见下表Xylx*ly*l008400422.5521012.541.251.561.87.540.562811251.9722.81183.32159.6272.1635.766.314.511729.3159.564.820.54.2272.1686.154.82217931.637446.341.238.51782.551586.254.860.517931.61028.564.8624.2272.16260.466.36811729.374864.8744.2272.16310.851.975.522.81183.321721.440.576.5281

45、15341.277.51.561.8116.2542892396620470100.58408442-428923-9662047-41.277.51.5-61.8116.25-40.576.52-81153-51.975.522.8-1183.321721.4-64.8744.2-272.16310.8-66.363.218.5-1226.551169.2-64.852.54.2-272.16220.5-60.8515-304255-58.347.57-408.1332.5-56.842.54.2-238.56178.5-50.8419-457.2369-46.331.519-879.759

46、8.5-54.82217-931.6374-64.820.54.2-272.1686.1-66.314.511-729.3159.5--272.1635.7-51.9722.8-1183.32159.6-40.562-8112-41.251.5-61.87.5-422.55-21012.5-3487.212.56-427.041095.232-1788.548.67-827.394307.2956.58962403551828.588.540.821163.373612.57-53.868.512.56-675.728860.36-3165.912.56-389.36827

47、.70453.868.512.56675.728860.36-3641.218.56-668.16764.67226.341.212.56330.328517.4723641.218.56668.16764.672-53.821.312.56-675.728267.528-211412.56-263.76175.8453.81412.56675.728175.84sum837.09-81.51245326.55求出X0=-0.09738Y0=54.148在不影响使用的前提下为了简化设计和制造,区中心为X0=0,YO=50.25落料凸、凹模的刃口尺寸的计算和公差的确定冲裁件的尺寸精度主要决定于模

48、具刃口尺寸精度,模具的合理间隙值也主要靠刃口尺寸及制造精度来保证。正确决定模具刃口尺寸及制造公差,是设计冲裁模具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决定模具刃口尺寸及其制造公差时需考虑下列原则:落料件尺寸由凹模尺寸决定。故设计落料精度时,以凹模为基准,间隙取在凸模上。考虑到冲裁中凸、凹模的磨损,设计时,凹模基本尺寸应取制件尺寸公差范围的较小尺寸;设计冲孔时,凸模基本尺寸则应取工件尺寸公差范围的较大尺寸。这样,在凸、凹磨损到一定的程度的情况下,仍能冲出合格的制件。凸凹模间隙则取最小合理间隙值。确定冲模刃口制造公差时,应考虑制件的公差要求。如果对刃口尺寸精度要求过高(即制造公差过小),会使模具制造困难,增加成本,延

49、长生产周期;如果对刃口尺寸精度要求过低(即制造精度公差过大),则生产出来的制件可能不合格,会使模具的寿命降低。若制件没有标注公差,则对于非圆形件按国家标准“非配合尺寸的公差数值”IT14级处理,冲模则可按IT11级制造;对于圆形件,一般可按IT7IT6级制造模具。冲压件的尺寸公差应按“入体”原则标注为单向公差,落料件上偏差为零,下偏差为负;冲孔件上偏差为正,下偏差为零。本制件为简单图形,故按配作法计算凸、凹模刃口尺寸。根据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公式,先计算出落料凹模刃口尺寸凹模磨损后变大的尺寸Aa=(Amax一XJ。A凹模磨损后变小的尺寸BA=(Bmin一X,)a凹模磨损后不变的尺寸Ca=C-A

50、AabaCa相应的凹模刃口尺寸Amax工件的最大极限尺寸Bmin工件的最小极限尺寸c工件的基本尺寸:工件公差工件偏差X系数,一般为0.5-1由图2-2知凹模磨损后不变的尺寸有_壬”於92.6凹模磨损后变大的尺寸有94根据自由公差表,55X33X66X3030X120120B的计算:因为凹模孔口轮廓为直线和圆弧形组成所以:凹模孔口直轮廓为直线时W=1.5H=1.543=64.5mmL=250-260mm.B=220-230mm227弹性元件的参数计算冲压工艺中常见的弹性元件有弹簧和橡胶等,但是由于这副模具的结构和结合实际生产,因此我们选用橡胶作为卸料的弹性元件.确定橡胶的自由高度H自,有资料查模

51、具设计指导得:H自=L工/(0.25-0.30)+h修磨式中的L工为模具的工作行程再加1-3mm本模具的工作行程为冲孔落料,故L工1mm,h修磨的取值范围为4-6mm在这里取中间值5mm.H自=2/(0.25-5)+5=8-13mm取13确定L预和H装.由表3-9可得如下计算公式:L预=(0.1-0.15)H自=0.15*9=2mmH装=H自-L预=(9-1.35)mm=11mm确定橡胶横截面积AA=F/qF由前可知为F=13.23KN,q=0.26-0.5MPa.在这里,由于该模具的工作行程比较小因此取q=0.4MPa则A=13230/0.5m2=26000mm弯曲工序力的计算弯曲力是选择压

52、力机和设计模具的重要依据之一。由于弯曲力受材料性能、零件形状、弯曲方法、模具结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很难用理论分析的方法进行准确计算,所以在生产中常采用经验公式来计算。1.U形件的弯曲力0.7KBtGbF自br+t式中F自自由弯曲在冲压行程结束时的弯曲力B弯曲件的宽度t弯曲件的厚度r弯曲件的内弯曲半径二b材料的抗拉强度K安全系数,一般取K=1.3本制品由两个方向的U形弯曲组成,且内半径近似为0,厚度为1mm宽度一边为80mm另一边为68.5mm,-b=4000.7KBt仝brt0.7KBt仝brt0.73(868.5)12400=49140n0.112.顶料力FD和压料Fy力的计算Fd(Fy)=

53、(0.30.8)F自二(0.30.8)49.140kN=14.742kN40.320kN弯曲凸模圆角半径当弯曲件的相对弯曲半径r/t较小时,取凸模圆角半径等于或略小于工件内侧的圆角半径r,但不能小于材料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若弯曲件的r/t小于最小相对弯曲半径,则应取凸模圆角半径rtrmin,然后增加一道整形工序,使整形模圆角半径rt=r0本制件厚度为1mm软钢,根据资料查的最小弯曲半径rmin=0.1t既rmin=0.1mm,由于制件不需要整形,选凸模圆角半径为0.10。2210弯曲凹模圆角半径凹模入口处的圆角半径的大小对弯曲力以及弯曲件的质量均有影响。过小的凹模圆角半径会使弯距的弯曲力臂减小,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