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级GPS网设计教学资料_第1页
D级GPS网设计教学资料_第2页
D级GPS网设计教学资料_第3页
D级GPS网设计教学资料_第4页
D级GPS网设计教学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D级GPS网设计-北京建筑大学西城校区D级GPS控制网设计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由于校园改造,校园实习场原有的控制点被破坏,为了保障测绘实践教学,需要重新建立校园的控制网。校园首级平面控制拟布设D级GPS控制网。首级高程控制拟布设二等水准网。测区概况校园周边现有北京市C级GPS控制点4个,分别是:西直门桥、紫竹桥西、公主坟、复兴门桥。拟在校园内选定4个首级平面控制点。校园D级GPS控制网采用GPS技术静态观测方法施测,平面坐标采用北京城市坐标系统,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设计依据城市测量规范CJJ8-

2、99;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73-2010;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GB/T17941-2008;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1003-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95;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1004-2005;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1001-2005;根据规程规范,D级GPS网的精度要求如下表:二等水准为精度要求如下:布网原则GPS网的布设应根据其布设目的、精度要求、卫星状况、接收机类型和数量、测区已有的资料、测区地形和交通状况以及作业效率等因素综合考虑,按照

3、优化设计原则进行。各级GPS网点位应均匀分布,相邻点间距离最大不宜超过该网平均点间距的2倍。GPS网一般应采用独立观测边构成闭合图形,如三角形、多边形或附合线路,以增加检核条件,提高网的可靠性。为了便于GPS的测量观测和水准联测,减少多路径影响,GPS网点一般应设在视野开阔和交通便利的地方。新布设的GPS网应与附近已有的国家高等级GPS点进行联测,联测点数不应少于3点。为求定GPS点在某一参考坐标系中坐标,应与该参考坐标系中的原有控制点联测,联测的总点数不应少于3点。在需用常规测量方法加密控制网的地区,D级网点应有12方向通视。D级网可依具体情况联测高程。D级网点按四等水准测量或与其精度相当的

4、方法进行高程联测。各级网高程联测的测量方法和技术要求应按GBTl2897或GBTl2898规定执行。D级网布设时,测区内高于施测级别的GPS网点均应作为本级别GPS网的控制点(或框架点),并在观测时纳入相应级别的GPS网中一并施测。在局部补充、加密低等级的GPS网点时,采用的高等级GPS网点点数应不少于4个。站网等的点观测模式,或以多个同步观测环为基本组成的网观测模式。网观测模式中的同步环之间,应以边连接或点连接的方式进行网的构建。选点各级GPS点点位的基本要求如下:a)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不宜超过l5。b)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电台、微波站等)

5、,其距离不小于200m;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传送通道,其距离不应小于50m。c)附近不应有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件(如大型建筑物等)。d)交通方便,并有利于其他测量手段扩展和联测。e)地面基础稳定,易于标石的长期保存。f)充分利用符合要求的已有控制点。g)选站时应尽可能使测站附近的局部环境(地形、地貌、植被等)与周围的大环境保持一致,以减少气象元素的代表性误差。选点人员应按照技术设计书经过踏勘,在实地按以上的要求选定点位,并在实地加以标定。当利用旧点时,应检查旧点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完好性,符合要求方可利用。需要水准联测的GPS点,应实地踏勘水准路线情况,选择联测水准点并绘出联测路线图。

6、不论新选定的点或利用旧点(包括辅助点与方位点),均应实地要求绘制点之记,其内容要求在现场详细记录,不得追记。GPS控制网图:埋石GPS点均应埋设固定的标石或标志。GPS点标石类型分为天线墩、基本标石和普通标石。D级GPS点在满足标石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前提下,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各种类型的标石应设有中心标志。基岩和基本标石的中心标志应用铜或不锈钢制作。普通标石的中心标志可用铁或坚硬的复合材料制作。标志中心应刻有清晰、精细的十字线或嵌入不同颜色金属(不锈钢或铜)制作的直径小于05mm的中心点。用于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的GPS点,其标志还应满足水准测量的要求。控制点样式:仪器四台天宝GPS全球定位

7、接收机、两台索佳BS3自动安平水准仪、神州便携式手提电脑采用双频GPS接收机进行观测,使用前出具相关检验单位的鉴定报告。同时还需检验:(1)天线或基座圆水准器和光学对中器是否正确;(2)天线高量尺是否完好,尺寸精度是否正确。观测作业调度者根据测区地形和交通状况、采用的GPS作业方法设计的基线的最短观测时间等因素综合考虑,编制观测计划表,按该表对作业组下达相应阶段的作业调度命令。同时依照实际作业的进展情况,及时做出必要的调整。观测前的准备:GPS接收机在开始观测前,应进行预热和静置,具体要求按接收机操作手册进行。天线安置应符合下列要求:a)用三脚架安置天线时,其对中误差不应大于1mm;b)GPS

8、测量,天线定向标志线应指向正北,顾及当地磁偏角修正后,其定向误差应不大于5,对于定向标志不明显的接收机天线,可预先设置标记,每次按此标记安置仪器;c)天线集成体上的圆水准气泡必须居中,没有圆水准气泡的天线,可调整天线基座脚螺旋,使在天线互为l20。方向上量取的天线高互差小于3mm。观测作业的要求:观测组应严格按规定的时间进行作业。经检查接收机电源电缆和天线等各项连接无误,方可开机。开机后经检验有关指示灯与仪表显示正常后,方可进行自测试并输入测站、观测单元和时段等控制信息。接收机启动前与作业过程中,应随时逐项填写测量手簿中的记录项目.接收机开始记录数据后,观测员可使用专用功能键和选择菜单,查看测

9、站信息、接收卫星数、卫星号、卫星健康状况、各通道信噪比、相位测量残差、实时定位的结果及其变化、存储介质记录和电源情况等,如发现异常情况或未预料到的情况,应记录在测量手簿的备注栏内,并及时报告作业调度者。每时段观测开始及结束前各记录一次观测卫星号、天气状况、实时定位经纬度和大地高、PDOP值等。一次在时段开始时,一次在时段结束时。时段长度超过2h,应每当UTC整点时增加观测记录上述内容一次,夜间放宽到4h。1057每时段观测前后应各量取天线高一次。两次量高之差不应大于3mm,取平均值作为最后天线高。若互差超限,应查明原因,提出处理意见记人测量手簿记事栏。除特殊情况外,不宜进行偏心观测。若实施偏心

10、观测时,应测定归心元素观测员要细心操作,观测期间防止接收设备震动,更不得移动,要防止人员和其他物体碰动天线或阻挡信号。观测期间,不应在天线附近50m以内使用电台,10m以内使用对讲机。天气太冷时,接收机应适当保暖;天气很热时,接收机应避免阳光直接照晒,确保接收机正常工作。一时段观测过程中不应进行以下操作:a)接收机重新启动;b)进行自测试;c)改变卫星截止高度角;d)改变数据采样间隔;e)改变天线位置;f)按动关闭文件和删除文件等功能键。经检查,所有规定作业项目均已全面完成,并符合要求,记录与资料完整无误,方可迁站。外业成果记录:GPS测量作业所获取的成果记录应包括以下三类:a)观测数据;b)

11、测量手簿;c)其他记录,包括偏心观测资料等。”观测记录项目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a)观测数据(原始观测数据和Rinex格式数据);b)对应观测值的GPS时间;c)测站和接收机初始信息:测站名、测站号、观测单元号、时段号、近似坐标及高程、天线及接收机型号和编号、天线高与天线高量位置及方式、观测日期、采样间隔、卫星截止高度角记录要求观测前和观测过程中应按要求及时填写各项内容,书写要认真细致,字迹清晰、工整、美观。测量手簿各项观测记录一律使用铅笔,不应刮、涂改,不应转抄或追记,如有读、记错误,可整齐划掉,将正确数据写在上面并注明原因。其中天线高、气象读数等原始记录不应连环涂改。手簿整饰,存储介质注记和

12、各种计算一律使用蓝黑墨水书写。外业观测中接收机内存储介质上的数据文件应及时拷贝成一式两份,并在外存储介质外面适当处制贴标签,注明网区名、点名、点号、观测单元号、时段号、文件名、采集日期、测量手簿编号等。两份存储介质应分别保存在专人保管的防水、防静电的资料箱内。接收机内所存数据文件卸载到外存介质上时,不应进行剔除、删改或编辑。测量手簿应事先连续编印页码并装订成册,不应缺损。其他记录,应分别装订成册。GPS测量观测手簿数据处理D级GPS控制网的野外数据处理宜利用GPS接收机的随机软件,按原码采用双差相位观测值进行基线解算,采用双差固定解作为最终结果。外业观测采集的数据通过随机软件输入计算机内,应转

13、成RINEX格式进行备份。外业数据质量检核:重复基线边较差的检验同一条GPS基线边若观测了多个时段,可得多次基线边的观测结果,同一条基线边任意两个时段结果的互差不宜超过下式的规定:同步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的检验采用单基线处理模式,对于采用同一种数学模型获得的基线解,由其同步时段若干基线组成的同步多边形环的坐标分量相对闭合差和全长闭合差应满足:式中n为多边形的边数,为GPS网相应级别规定的观测精度。异步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的检验由若干条独立基线边构成的异步闭合环,其闭合差应符合下式规定:Wx=3nWy=3nWz=3n式中n为多边形的边数,为GPS网相应级别规定的观测精度。异步环多边形闭合差的大小,是

14、基线向量质量检核的主要指标。如果闭合差超限,应及时分析原因,对其中部分成果进行重测。基线处理采用标准参数解算,采用其它技术参数解算的基线以文本文件说明。相邻点间基线长度精度用下式表示:式中:标准差(基线向量的弦长中误差mm),a固定误差10mm,b比例误差系数20ppm,d相邻点间距离(km)数据处理和平差计算为了获得GPS观测基线向量并对观测成果进行质量检核,首先要进行GPS数据的预处理,根据预处理结果对观测数据的质量进行分析并做出评价,以确保观测成果和定位结果的预期精度。GPS网数据处理分基线向量解算和网平差两个阶段。各阶段数据处理软件均采用随机所带软件。处理的主要内容有:GPS卫星轨道方

15、程的标准化、时钟多项式的拟合标准化。基线解算基线数据按同步时段为单位进行,按多基线解时,每个时段需提供一组独立基线向量及其完全的方差协方差阵;按单基线解时,须提供每条基线分量及其方差协方差阵。可以采用不同的数据处理模型基线解算的质量控制剔除不合格的基线边,理论上剔除的基线边不得超过总数的百分之十,超过百分子十,说明观测的质量不好,存在错误的地方,应及时查找,纠正。同步观测环闭检核:理论上同步环中GPS边的坐标增量闭合差应等于零,由于GPS接收机观测不可能严格同步等原因,同步环闭合差并不等于零,但要在一定的限差之内,超出限差,说明观测或基线向量解算有错误,可以采用GPS接收机的标称精度异步观测环

16、检核:即由非同步观测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异步环闭合差要在规定的限差之内,如果超出限差,说明组成异步环的基线向量中至少有一条基线向量不合格。Wx3nWy3nWs3nWz3n重复观测基线较差指不同观测时段,对同一条基线进行重复观测的观测值间的差异,当其满足限差要求时,说明基线向量解算合格;当不满足时,则说明至少有一个时段观测的基线有问题,这条基线可通过多条复测基线来判定哪个时段的基线观测值有问题ds22观测值残差的RMS,反映了观测值与参数估计值间的符合程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观测质量的优劣,一般认为RMS越小越好无约束平差无约束平差以三维基线向量及其相应方差协方差阵作为观测信息,以一个点的

17、WGS-84系三维坐标为起算依据,进行GPS网的无约束平差。平差结果须提供各点在WGS-84系下的三维坐标、各基线向量及其改正数和其精度信息。无约束平差中,各基线分量改正数绝对值应满足:Vx3;Vy3;Vz3相应级别规定的精度(按网的实际平均边长计算)。约束平差利用无约束平差后的可靠观测量,在1980西安坐标系和市城市坐标系下进行三维约束平差或二维约束平差。平差中,对已知点坐标、已知距离和已知方位,可以强制约束,也可以加权约束。平差结果应输出在相应坐标系中的三维或二维坐标、基线向量改正数、基线边长、方位、转换参数及其精度信息。约束平差中,基线分量的改正数与无约束平差结果的同一基线相应改正数较差的绝对值应满足:dVx2dVy2dVz2相应级别规定的精度(按网的实际平均边长计算)。精度指标D级GPS控制网平差后网中最弱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大于5cm,D级GPS网最弱边的边长相对中误差不应大于1/45000。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