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两首》教学设计二PPT_第1页
《诗两首》教学设计二PPT_第2页
《诗两首》教学设计二PPT_第3页
《诗两首》教学设计二PPT_第4页
《诗两首》教学设计二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 雨 巷根据初中你所学的诗歌的节奏和停顿方面的知识,怎样读才能表达出本诗所蕴含的情感?音韵美诗行的顿数基本为三顿单字顿都设置在诗的首行复沓句式的妙用词的重叠运用 压韵的位置错综变化这首诗里写了哪些意象?油纸伞、雨巷、丁香花、姑娘、我、篱墙 意象: 油纸伞 丁 香江南雨巷篱 墙“我”姑娘油 纸 伞油纸伞本身就给人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感觉。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 雨巷: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细雨,意境充满了朦胧美。篱墙这个篱笆墙是颓圯的,就是让人有种哀怨,凄凉的氛围。丁香:丁香开花在仲春时节,

2、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说春天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 美丽 高洁 冷艳 愁怨 哀婉篱墙哀怨、凄凉、衰败 丁香姑娘:美丽,高洁,结着愁怨,彷徨; 冷漠, 凄清,又惆怅;太息,凄婉迷茫;静默,消散。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1924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8年发表成名作雨巷,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现代杂志的创作,并成为30年代“现代派”诗人群体的领袖。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 雨巷最初发表在1928年小说月报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称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

3、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作家作品写作背景雨巷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时期,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小结全文雨巷一诗是诗人心灵的寂寞、痛苦的歌唱,是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在青年诗人心境中的反映。他和当时许多知识青年同样地感受到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的痛苦,由于没有找到出路,不免有失落感和孤寂情绪的产生。作业设置这样美丽的意境,这些传统而又现代的意象,怎么能不引起读者的共鸣。我想在座的同学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感情深有感触。那么拿起我们自己的笔,假设我们是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