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云南省 富宁县板仑乡尾供钛砂矿详查报告云南省地质工程勘察总公司二七年九月云南省 富宁县板仑乡尾供钛砂矿详查报告编制单位:云南省地质工程勘察总公司项目负责: 郭 睿编 写: 唐贤鸿校 核: 李 军 审 核: 刘忠发审 定: 刘忠发总工程师: 张成亚总 经 理: 朱岳宾 提交单位:文山佳致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富宁分公司提交时间:二七年九月目 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177791061 第一章 概 况 PAGEREF _Toc177791061 h 7 HYPERLINK l _Toc177791062 第一节 目的任务 PAGEREF _Toc1777910
2、62 h 7 HYPERLINK l _Toc177791063 第二节 位置与交通 PAGEREF _Toc177791063 h 8 HYPERLINK l _Toc177791064 第三节 自然地理、经济状况 PAGEREF _Toc177791064 h 9 HYPERLINK l _Toc177791065 第四节 以往地质工作概况 PAGEREF _Toc177791065 h 10 HYPERLINK l _Toc177791066 第五节 本次地质勘查工作情况 PAGEREF _Toc177791066 h 11 HYPERLINK l _Toc177791067 一、勘查工
3、作概况 PAGEREF _Toc177791067 h 11 HYPERLINK l _Toc177791068 二、完成实物工作量 PAGEREF _Toc177791068 h 11 HYPERLINK l _Toc177791069 三、主要地质成果 PAGEREF _Toc177791069 h 12 HYPERLINK l _Toc177791070 第二章 区域地质 PAGEREF _Toc177791070 h 13 HYPERLINK l _Toc177791071 第一节 地层 PAGEREF _Toc177791071 h 13 HYPERLINK l _Toc177791
4、072 第二节 区域构造 PAGEREF _Toc177791072 h 14 HYPERLINK l _Toc177791073 第三节 区域岩浆岩 PAGEREF _Toc177791073 h 15 HYPERLINK l _Toc177791074 第三章 矿区地质 PAGEREF _Toc177791074 h 16 HYPERLINK l _Toc177791075 第一节 地层 PAGEREF _Toc177791075 h 16 HYPERLINK l _Toc177791076 第二节 构 造 PAGEREF _Toc177791076 h 17 HYPERLINK l _T
5、oc177791077 第三节 岩浆岩 PAGEREF _Toc177791077 h 17 HYPERLINK l _Toc177791078 第四章 矿床特征 PAGEREF _Toc177791078 h 19 HYPERLINK l _Toc177791079 第一节 矿体特征 PAGEREF _Toc177791079 h 19 HYPERLINK l _Toc177791080 一、矿体赋存部位 PAGEREF _Toc177791080 h 19 HYPERLINK l _Toc177791081 二、矿体形态及产状 PAGEREF _Toc177791081 h 19 HYPE
6、RLINK l _Toc177791082 三、矿体规模 PAGEREF _Toc177791082 h 20 HYPERLINK l _Toc177791083 第二节 矿石类型 PAGEREF _Toc177791083 h 20 HYPERLINK l _Toc177791084 二、矿石质量 PAGEREF _Toc177791084 h 20 HYPERLINK l _Toc177791085 二、矿石类型 PAGEREF _Toc177791085 h 21 HYPERLINK l _Toc177791086 第三节 矿层顶底板特征 PAGEREF _Toc177791086 h
7、21 HYPERLINK l _Toc177791087 第四节 矿床成因 PAGEREF _Toc177791087 h 22 HYPERLINK l _Toc177791088 一、矿床成因初析 PAGEREF _Toc177791088 h 22 HYPERLINK l _Toc177791089 二、找矿标志 PAGEREF _Toc177791089 h 22 HYPERLINK l _Toc177791090 第五章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PAGEREF _Toc177791090 h 22 HYPERLINK l _Toc177791091 第六章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PAGEREF
8、_Toc177791091 h 24 HYPERLINK l _Toc177791092 第一节 水文地质条件 PAGEREF _Toc177791092 h 24 HYPERLINK l _Toc177791093 一、自然地理 PAGEREF _Toc177791093 h 24 HYPERLINK l _Toc177791094 二、区域水文地质特征 PAGEREF _Toc177791094 h 26 HYPERLINK l _Toc177791095 三、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PAGEREF _Toc177791095 h 27 HYPERLINK l _Toc177791096 第二节
9、 工程地质 PAGEREF _Toc177791096 h 29 HYPERLINK l _Toc177791097 一、工程地质岩组划分 PAGEREF _Toc177791097 h 29 HYPERLINK l _Toc177791098 二、断裂破碎带对开采的影响 PAGEREF _Toc177791098 h 30 HYPERLINK l _Toc177791099 三、类型划分 PAGEREF _Toc177791099 h 30 HYPERLINK l _Toc177791100 第三节 环境地质 PAGEREF _Toc177791100 h 31 HYPERLINK l _T
10、oc177791101 第七章 勘查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PAGEREF _Toc177791101 h 32 HYPERLINK l _Toc177791102 第一节 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 PAGEREF _Toc177791102 h 32 HYPERLINK l _Toc177791103 一、勘察手段、方法选择 PAGEREF _Toc177791103 h 32 HYPERLINK l _Toc177791104 二、勘查工程布置原则 PAGEREF _Toc177791104 h 32 HYPERLINK l _Toc177791105 三、矿床勘探类型 PAGEREF _Toc177
11、791105 h 32 HYPERLINK l _Toc177791106 第二节 地质勘查工作 PAGEREF _Toc177791106 h 33 HYPERLINK l _Toc177791107 一、槽探 PAGEREF _Toc177791107 h 33 HYPERLINK l _Toc177791108 二、浅井 PAGEREF _Toc177791108 h 33 HYPERLINK l _Toc177791109 三、钻探 PAGEREF _Toc177791109 h 33 HYPERLINK l _Toc177791110 第三节 地质勘查工作质量评述 PAGEREF _
12、Toc177791110 h 34 HYPERLINK l _Toc177791111 一、地质测量 PAGEREF _Toc177791111 h 34 HYPERLINK l _Toc177791112 二、工程点测量 PAGEREF _Toc177791112 h 34 HYPERLINK l _Toc177791113 三、勘探线剖面测量 PAGEREF _Toc177791113 h 34 HYPERLINK l _Toc177791114 四、勘查工程编录 PAGEREF _Toc177791114 h 34 HYPERLINK l _Toc177791115 五、检查验收 PAG
13、EREF _Toc177791115 h 34 HYPERLINK l _Toc177791116 第四节 地质填图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PAGEREF _Toc177791116 h 35 HYPERLINK l _Toc177791117 第五节 采样、化验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PAGEREF _Toc177791117 h 35 HYPERLINK l _Toc177791118 一、样品采集 PAGEREF _Toc177791118 h 35 HYPERLINK l _Toc177791119 二、样品加工及测试质量 PAGEREF _Toc177791119 h 35 HYPERLINK
14、l _Toc177791120 第八章 资源量估算 PAGEREF _Toc177791120 h 38 HYPERLINK l _Toc177791121 第一节 资源量估算范围 PAGEREF _Toc177791121 h 38 HYPERLINK l _Toc177791122 第二节 资源量估算采用工业指标 PAGEREF _Toc177791122 h 38 HYPERLINK l _Toc177791123 第三节 资源量估方法的选择及其依据 PAGEREF _Toc177791123 h 39 HYPERLINK l _Toc177791124 第四节 资源量估算参数的确定 P
15、AGEREF _Toc177791124 h 39 HYPERLINK l _Toc177791125 一、矿体厚度(M) PAGEREF _Toc177791125 h 39 HYPERLINK l _Toc177791126 二、块段面积(S) PAGEREF _Toc177791126 h 39 HYPERLINK l _Toc177791127 三、矿石体重(T) PAGEREF _Toc177791127 h 39 HYPERLINK l _Toc177791129 第五节 矿体圈定的原则 PAGEREF _Toc177791129 h 40 HYPERLINK l _Toc1777
16、91130 第六节 资源量类别的确定和块段划分原则 PAGEREF _Toc177791130 h 40 HYPERLINK l _Toc177791131 一、资源量类别的确定 PAGEREF _Toc177791131 h 40 HYPERLINK l _Toc177791132 二、块段划分原则 PAGEREF _Toc177791132 h 40 HYPERLINK l _Toc177791133 第七节 资源量估算项基本原则结果 PAGEREF _Toc177791133 h 41 HYPERLINK l _Toc177791134 第九章 矿床技术经济概略评价 PAGEREF _T
17、oc177791134 h 42 HYPERLINK l _Toc177791135 第一节 资源形势分析 PAGEREF _Toc177791135 h 42 HYPERLINK l _Toc177791136 第二节 矿山开采条件 PAGEREF _Toc177791136 h 42 HYPERLINK l _Toc177791137 一、位置及交通条件 PAGEREF _Toc177791137 h 42 HYPERLINK l _Toc177791138 二、资源条件 PAGEREF _Toc177791138 h 42 HYPERLINK l _Toc177791139 第三节 市场
18、前景分析 PAGEREF _Toc177791139 h 43 HYPERLINK l _Toc177791140 一、世界钛的供需形式 PAGEREF _Toc177791140 h 43 HYPERLINK l _Toc177791141 二、我国钛的供需形式 PAGEREF _Toc177791141 h 43 HYPERLINK l _Toc177791142 第四节 经济概略评价 PAGEREF _Toc177791142 h 44 HYPERLINK l _Toc177791143 一、矿床地质评价 PAGEREF _Toc177791143 h 44 HYPERLINK l _T
19、oc177791144 第五节 综合分析评价 PAGEREF _Toc177791144 h 47 HYPERLINK l _Toc177791145 第十章 结 论 PAGEREF _Toc177791145 h 49 HYPERLINK l _Toc177791146 一、矿床勘查程度及地质研究程度 PAGEREF _Toc177791146 h 49 HYPERLINK l _Toc177791147 二、矿床成矿基本规律和远景评价 PAGEREF _Toc177791147 h 50 HYPERLINK l _Toc177791148 三、开采技术条件和地质环境问题 PAGEREF _
20、Toc177791148 h 50 HYPERLINK l _Toc177791149 四、经验教训和存在问题 PAGEREF _Toc177791149 h 50 HYPERLINK l _Toc177791150 五、下步工作建议 PAGEREF _Toc177791150 h 51 HYPERLINK l _Toc177791151 六、存在问题 PAGEREF _Toc177791151 h 51 附 表 目 录附表1 单工程厚度、品位、含矿率统计表1附表2资源量块段平均厚度统计表2附表3块段面积计算统计表4附表4大体重测定计算统计表5附表5资源量估算结果表6附表6资源量估算汇总表7附
21、 图顺序号 图 号 图 名 比例尺01 01 云南省富宁县尾供钛砂矿地形地质图 1:10000 02 02 板仑乡尾供钛砂矿1、2、3、4、5、6、 7、8、9、10、11勘探线剖面图 1:500003 03 板仑乡尾供钛砂矿工程分布及采样平面图 1:500004 04 板仑乡尾供钛砂矿资源储量预算平面图 1:500005 05 板仑乡尾供钛砂矿ZK1钻孔柱状图 1:10006 06 板仑乡尾供钛砂矿ZK2钻孔柱状图 1:10007 07 板仑乡尾供钛砂矿ZK3钻孔柱状图 1:10008 08 板仑乡尾供钛砂矿ZK4钻孔柱状图 1:100附 件勘查单位资格证书复印委托书承诺书第一章 概 况第一
22、节 目的任务为充分利用当地的钛矿资源,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地方经济服务,为钛砂矿的开发提供基础地质资料,云南省地质工程勘察总公司受文山佳致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富宁分公司委托,开展富宁县板仑乡钛砂矿区的地质勘查工作。根据委托书的要求,本次勘探工作的目的是:在甲方已取得合法探矿权区块内开展地质勘探工作,查明探矿权内的钛砂矿(坡积或残积矿)是否具有工业价值,为甲方开发建设洗选厂提供资源量,为矿山总体规划及矿山开发项目建设提供地质依据。本次地质勘探工作根据DZ/T02082002砂(金属矿产)矿地质勘查规范和DZ/T0033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提纲有关要求,在收集
23、区域和邻区矿区以往有关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本矿区的实际情况,实施野外勘查工作,确定本次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是:1、大致查明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及岩性特征;2、大致查明钛砂矿矿的分布范围、产出特征、厚度、形态、品位及规模。2、通过系统工程控制,基本查明矿体规模、形态,产状、厚度及品位变化情况,矿体夹石及顶底板岩性特征,矿石类型及分布,矿石结构构造、矿物组合和可选性能。3、基本查明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特征,初步划分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类型。4、通过勘查地质工作,探求332+333钛砂矿石资源量。5、工作周期:2007年2月20日2007年7月10日结束野外工作,2007年9月1日提交送审
24、稿。第二节 位置与交通板仑乡尾供钛砂矿区位于富宁县县城118方向,平距41km处,隶属富宁县板仑乡管辖。见交通图11。钛砂矿区范围坐标:东经10541301054200,北纬232630232700,面积0.748km2。行政区划隶属于富宁县板仑乡龙洋村委管辖。矿区交通较为方便,有昆明南宁323国道相通,国道公路至矿区有两段:一段为富宁县至板仑乡柏油公路与国道连接;另一段为板仑乡至龙洋等乡村公路,矿区距富宁县城运距约41km;距州府文山运距约238km;距省会昆明运距约576km。见图2-1。 根据委托书的要求,本次勘探工作的目的是:在甲方已取得合法探矿权区块内开展地质勘探工作,范围如表1-1
25、。表1-1 钛砂矿探矿权范围拐点坐标表拐点号拐点纬度拐点经度坐标备注X (m)Y (m)123270010541302594591.86518570678.768开采标高11001350m223270010542002594591.86518571530.086323265110542002594316.40818571530.086423265110541512594316.40818571274.353523264610541512594162.57718571274.353623264610542002594162.57718571530.086723263010542002593668
26、.88318571530.086823263010541302593668.88318570678.768面积0.748km2第三节 自然地理、经济状况板仑乡钛砂矿区位于富宁县城东南侧,境内山高谷深,层峦叠嶂,总体地势西南高而岩溶峰丛,东北低而土山起伏连绵,山地、丘陵占96。区内沟沟壑纵横,山势陡峭,地形切割较深,为低中山地貌,地势东南、西北高,东北、西南低,最高高程1425.2m,最低高程1105m,相对高差约320m。境内属珠江水系,发育的河流主要有普厅河、郎恒河。矿区内无大的水系发育,地表水体仅为季节性冲沟,矿区内地表水经沟谷向低洼处径流。最终流向二级支流,注入珠江。矿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
27、,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垂直分带明显,河谷炎热,山顶凉爽,具有日照时间长,四季变化不明显,仅有雨、旱季之分的特征。区内年平均气温19.3,日温极高达41.9,极低-10.2。每年510月为雨季,雨量充沛,12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干燥少雨,年平均降水量1657.3毫米,其中夏秋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90.1%。富宁县境内水资源丰富,水力充足,电力资源丰富,仅普厅河流域已建并发电多年的电站4座。区内乡村均有电网连通外界,供电较方便。矿区位处边疆山区,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居民以壮族、苗族为主,杂居彝族、回族、普族、瑶族、汉族等。全县人口约40多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9.03万人,少数民族占全县人口的7
28、5%以上,为贫困县。工业基础差,以农耕为主业。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其次为荞麦、薯类等,粮食基本能自给;经济作物有茶叶、八角、甘蔗、油桐、木耳等。农民年人均收入566元,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区内矿产资源储藏丰富,盛产赤铁矿、铅锌矿、铜镍矿等。近几年来矿业生产不断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也为当地居民脱贫致富提供了新的经济来源。第四节 以往地质工作概况本区地处边疆,交通条件及自然条件均较恶劣,以往地质工作程度较低,由不同单位作过不同程度的地质工作,资料零星。1959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矿产所在区内进行过矿产普查,并著有云南富宁基性岩及硫化铜镍矿床;1961年云南省地质局第三地质
29、队在区内开展过地质调查工作,著有富宁地区地质普查勘探总结报告;1964年云南省地质局区测队著有1100万凭祥幅地质图及说明书;1966年云南省地质局第二地质队著有云南富宁弄三盘水晶矿区地质勘探报告;1976年广西地质局地科所出版广西地质科技情报,专载有关广西泥盆纪三迭纪地层资料;1975年云南省地质局地科所出版云南省区域地层表(修改稿)等等。1976年云南省地质局第二区域地质调查队在本区先后开展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大致查明了区内地层、构造分布,于1978年提交了1/20万富宁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总结了该区的地球化学特征,对重要异常进行了解释、推断和评价,划分了找矿远景区并指出了找矿方向。第
30、五节 本次地质勘查工作情况一、勘查工作概况本次钛砂矿的勘查设计工作始于2007年5月底。在原有地质工作(矿点检查、钻孔揭露、矿区地质草测等)的基础上,2007年5月初开始野外工作,于2007年8月初结束野外工作,开始转入室内综合整理和报告编制工作。根据勘查设计,先期进行矿区1:1万地质修测,同步开展已知矿体(矿化体)的加密控制和走向追索控制工作。根据地表钻孔控制情况,查明残坡积层钛砂矿矿层厚度。通过地质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克服了恶劣炎热的自然条件,按设计规范要求,较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获得了较好的地质成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二、完成实物工作量该钛砂矿地质详查工作,前后一共完成主要实物工作
31、量有1:1万地质修测面积约24.2km2,钻探66.7 m、探槽2800 m 3,浅井20 m。地质地面调查,钻孔、探坑、探槽地质编录描述,详见表1-3。三、主要地质成果1、基本查明了矿区内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浆岩及矿(化)体特征及分布。2、初步查明了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和有用矿物的含量及工艺性能。对矿石类型和品级进行了划分。3、通过调查和对比研究,基本查明了矿床开采技术条件。4、通过工程系统揭露,控制332333类钛铁砂矿石(矿物)资源量?万吨. 其中332类?万吨。332类占38.09%,333类占61.91 %。5、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进行了概略研究。 完成工作量统计表 表1-2项
32、 目单 位工 作 量备 注1:1万地质修测km224.2探槽m 32800钻探m66.5浅井m20工程点测量个30基本分析样件102大体重样件3内检样件3 第二章 区域地质勘查区所处大地构造为滇东南褶皱带内文山富宁断褶束与丘北广南断褶束的接触部位。钛砂矿分布于董堡那桑圩大断裂西南部,该断裂力学性质属压扭性,在断裂中段有较多辉长辉绿岩、苏长辉长岩体侵入,详见图31。按地质力学体系,位居该构造西南部,是钛、镍、铜等多金属成矿的有利部位。第一节 地层区域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古生界二迭系上统吴家坪组(P2w)、第一期碱性基性侵入岩及第四系残坡积层分布。由新到老分述于下:1、第四系残坡积层(Qk)组成物质主
33、要由砂土、砂砾石、粉质粘土、构成,局部夹少量砂砾及碎石,致密性差,均一性差,极少部份固结,普遍含钛铁砂矿。不整合产于下伏地层之上,厚度变化较大,堆积松散,不均匀,厚320m。主要分布于山坡和山麓的低洼处。3、二迭系上统吴家坪组(P2w)该组地层为灰岩碎屑岩相沉积,由东北向西南或由东向西,碎屑岩相沉积物粒度逐渐变细、由机械沉积逐渐向化学沉积过渡。地层岩性为浅灰色厚层状纯灰岩、褐黄色薄层状泥灰岩及薄层状铝土质泥岩,局部相变为硅质岩夹泥灰岩,偶夹凝灰岩或硅质岩与粉砂质页岩,厚度约312m。在断层穿过地段见有钛辉辉长辉绿岩、钛辉辉绿岩、橄榄钛辉辉长辉绿岩体侵入该地层。与上覆地层长兴组(P2c)呈整合接
34、触,下伏地层茅口组(P1m)呈不整合接触。第二节 区域构造1、褶皱褶皱构造以营排山背斜为主体,位于测区南部。营排山背斜,轴向东西,长6km,宽3km,为基本对称状背斜。核部和翼部出露地层均为二迭系上统吴家坪组(P2w),背斜东西两段产状变化较大,西段北翼为24030,南翼为16030;东段北翼3020,南翼不明。在背斜的两翼均有基性岩体侵入,侵入体长轴方向与背斜轴向一致,呈弯曲状。2、断裂区域性较大断裂主要发育有滇越巨型旋扭构造体系之北西向构造,经向构造。分别有北西向董堡那桑圩断裂(F1)、富宁断裂,南北向理堡达断裂(F3)及一系列低序次断裂。详见图31。F1断裂(北西向构造一为董堡那桑圩断裂
35、):北西向构造一为董堡那桑圩断裂,该断裂在区内总长105km,具有压扭性质,断层基本呈北西南东走向,北西端略向北西西向偏转。受该断层影响的地层较多,有、D、C、P及T各统地层,在断层中段有较多辉长辉绿岩和苏长辉长岩体侵入,在断层东南段,出现地层直立、倒转紧密褶曲。F3断裂(理堡达断裂):为张扭性断裂,其名称不详,断层长9km,呈南北向延伸,倾角28。在该断层东西两侧见有钛辉辉长辉绿岩、钛辉辉绿岩、橄榄钛辉辉长辉绿岩侵入体。断层穿过地层较复杂,有P2w、P1、T2b等,断层尾段切穿一条压性断裂。详见构造纲要图21。富宁断裂:具有压扭性质,断层基本呈北西南东走向,北西端略向北西西向偏转。受该断层影
36、响的地层较多,有、D、C、P及T各统地层,在断层中段有较多辉长辉绿岩侵入体。第三节 区域岩浆岩区内岩浆岩的种类有钛辉辉长辉绿岩、钛辉辉绿岩、橄榄钛辉辉长辉绿岩等。其中钛辉辉长辉绿岩分布范围较广、规模较大。钛辉辉绿岩次之。橄榄钛辉辉长辉绿岩相对较少。这些岩体多分布于断层破碎带。区内出露钛辉辉长辉绿岩6处,侵入的最高层位为二迭系上统吴家坪组(P2w)。在这些岩体中,以那才钛辉辉长辉绿岩体为最大,其他为几十至几平方米的小岩株。那才钛辉辉长辉绿岩体,位于董堡那桑圩断裂的西南侧南西盘,为一不规则椭圆形岩株。南北长近1.5-2.7km,东西宽1.2-1.8km,面积约3.4km2。岩体侵位于二迭系上统吴家
37、坪组(P2w)地层中,与围岩接触界线呈锯齿状,为明显的侵入接触。从中心至边缘,大致可分为中细粒、细中粒、中粗粒三个钛辉辉长辉绿岩相带。钛辉辉绿岩沿断层破碎带分布,矿区内那才西部分布较多,矿区外等测区亦有零星出露。一般呈脉状伴随钛辉辉长辉绿岩体分布,形成钛辉辉长辉绿岩的外带,在测区西南部现象较为明晰。也可分为细粒、细中粒、致密三个钛辉辉绿岩相带。橄榄钛辉辉长岩辉绿岩夹于前二者间沿断层破碎带侵入二迭系上统吴家坪组(P2w)地层中,岩脉分异程度差,分带性不明显。第三章 矿区地质矿区位于董堡那桑圩大断裂西南部位。矿区勘查范围为10526301052700,北纬234130234200所包含的探矿权范围
38、,即1:10000地质测量主体区。勘查工作着重研究1:10000地形地质图控制范围内的与矿体相关的地质特征。第一节 地层矿区内出露古生界二迭系上统吴家坪组(P2w)、侵入岩及第四系残坡积层地层,各地层特征由新到老分述于下:1、第四系残坡积层(Qk)分布于测区斜缓坡地带及斜坡坡脚。组成物质由粉质粘土、砂土等混杂构成,堆积松散,均一性差,矿区为残坡积钛铁砂矿层。厚度320m。不整合堆积于下伏基岩钛辉辉长辉绿岩(-a )和吴家坪(P2w)地层之上。3、二迭系上统吴家坪组(P2w)分布于整个矿区,在断层破碎带中有侵入岩岩体,为矿区出露的主要地层。地层岩性为深灰色薄层状白云质灰岩夹有铝土质泥岩,偶夹粉砂
39、质页岩,由北向南岩层倾向变化大,倾角变化不大,产状介于204017030间,测区内岩层厚度大于312m。第二节 构 造矿区内发育的构造为那才断层(F2),坡功断层(F1)属董堡那桑圩断裂之南东段,均为扭性断层。F2断层(那才断层):矿区内断层长约3km,呈北西向延伸,在断层附接近见有钛辉辉长辉绿岩侵入体,板仑乡尾供钛砂矿与此侵入体有直接之关系。F1断层(那才断层):坡功断层属董堡那桑圩断裂(F1)之南东段,均为扭性断层。坡功断层矿区内断层长约3km,呈北西向延伸,倾角约36,在东南被张扭性断层所切,断层穿过地层为P2w,于矿区在断层附接近见有钛辉辉长辉绿岩侵入体。第三节 岩浆岩矿区内岩浆岩较发
40、育,呈面状成群广泛分布于那才断裂两侧,以华力西期偏碱性侵入岩为主,多为钛辉辉长辉绿岩(-a ),常穿插有橄榄钛辉辉长辉绿岩和钛辉辉绿岩及辉绿岩,伴之形成与岩浆岩有关的铜镍、钛(铁)矿、磁铁矿、金矿等诸多矿床(点)。该区岩浆活动以基性为主,较为强烈,具多期性和多旋回性,属海西印支期。各相岩石的共同特征是均含钛辉石、斜长石和钛铁矿等金属矿物。钛辉辉长辉绿岩主要矿物有霓辉石、钛铁闪石、斜长石、钛铁矿、微量云母,富钛和Na2OKO2 。钛铁矿呈细粒状,含量1.51.8%。钛辉辉长辉绿岩:细分三个岩相带。中细粒钛辉辉长辉绿岩,深灰色,嵌晶含长结构,块状构造;细中粒钛辉辉长辉绿岩,深灰色,嵌晶含长结构,块
41、状构造;中粗粒钛辉辉长辉绿岩,深灰色,嵌晶含长结构、辉长辉绿结构,块状构造。钛辉辉绿岩:细分三个岩相带。细粒钛辉辉绿岩,深灰色,辉绿含长结构,块状构造;细中粒钛辉辉绿岩,深灰色,嵌晶含长结构,块状构造;致密钛辉辉绿岩,深灰色,辉绿结构,块状构造。橄榄钛辉辉长辉绿岩:细分三个岩相带。细中粒橄榄钛辉辉长辉绿岩,深灰色,嵌晶含长结构,块状构造、条带构造;中细粒橄榄钛辉辉长辉绿岩,深灰色,含长结构,块状构造;条带状钛辉辉长辉绿岩,深灰色,辉长辉绿结构,条带构造。表3-1 矿区岩浆岩化学成分表岩石名称氧化物含量(%)SiO2 TiO2 Al2O3 Fe2O3 FeO MgO CaO Na2O K2O P
42、2O3 钛辉辉长辉绿岩44.593.2010.214.0614.215.4010.223.851.280.95钛辉辉绿47.751.6013.241.5712.775.979.893.950.850.15橄榄钛辉辉长辉绿岩45.811.8411.103.7611.950.2911.951.740.530.41第四章 矿床特征第一节 矿体特征一、矿体赋存部位矿体赋存于钛辉辉长辉绿岩带风化壳及第四系残坡积层中,为钛辉辉长辉绿岩中的钛矿物经风化剥离、次生富集、原地残留或经近距离搬运迁移形成的风化壳型(残坡积型)钛砂(铁)矿床。二、矿体形态及产状钛砂矿呈“席状”面型分布于钛辉辉长辉绿岩带近地表风化壳及
43、残坡积层中,矿体厚度与钛辉辉长辉绿岩分化壳厚度几地形坡度的大小关系极为密切。陡坡地段矿体厚度较小,山脊缓坡地段及地形低凹处矿体厚度较大。矿区经4个钻孔工程和2个平硐采样点揭露,钛砂矿体厚度3.513.5m,平均厚度8.5m。钛铁砂矿由钛辉辉长辉绿岩经风化剥蚀后经搬运迁移或原地残留形成,地形地貌对残坡积物的保存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一般情况下,地形平缓处、低凹地和沟谷是钛砂矿堆积的重要场所。三、矿体规模尾供钛砂矿区为基性岩风化壳的一部分,采矿权区块范围内,均有钛辉辉长辉绿岩风化壳分布,局部见有钛辉辉绿岩、橄榄钛辉辉长辉绿岩分布,经对采矿区块范围内有利于钛砂矿富集地段,施工探槽、浅井和钻孔,控制残坡
44、积钛铁砂矿层长1300米,宽750米,矿层铅垂厚度1.0512.40米,平均2.98米。残坡积钛铁砂矿层厚度与第四系残坡积厚度有一定关系,一般在低洼或深的沟谷堆积层要比堆积在山坡矿层厚,矿区内堆积矿层由西东两侧变薄,中心自南向北有变厚之趋势。第二节 矿石类型钛砂矿体由岩块、砂泥质物、砾石及植物根系组成,主要金属矿物有钛铁矿、磁铁矿、褐铁矿及少量板钛矿、白钛矿和金红石等。脉石矿物为粘土、岩块及泥砂质物。二、矿石质量岩体风化壳中,钛铁矿、钛磁铁矿分布较为稳定,钛铁矿品位TiO2 4.5911.04%,平均品位7.06%,根据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砂金(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达到风化壳型钛铁砂矿矿床工业
45、要求。二、矿石类型钛铁砂矿赋存于基性岩浆岩风化壳及第四系残坡积层中,属基性岩浆岩经风化剥离富集形成的钛铁砂矿,矿石类型属风化壳型(残坡积型)钛铁砂矿床。第三节 矿层顶底板特征矿区内已查明钛铁矿层属第四系坡积残坡积或洪冲积后在地形较平缓或负地形中堆积而成,与第四系盖层的厚薄有着密切相关,据浅井工程中揭露,堆积铁矿层分布在山坡,半山坡的含矿层厚度薄,堆积在沟谷或平缓负地形中的铁矿层厚度要比堆积在山坡中的铁矿层厚度要厚,而品位也相对高些。矿(层)体结构具“三层”结构特征:钛铁矿层顶板为红色暗黄色、浅黄绿色粘土或砂泥岩碎块组成,偶含0.10.5厘米小粒铁矿石,从颜色上看,与矿层分界线明显,容易区别,含
46、矿层为黄褐色或褐色。含钛铁矿层:黄色、黄褐色、浅黄绿色含辉绿岩碎块矿土层。矿层底板:钛辉辉长辉绿岩,局部为吴家坪组(P2w)深灰色薄层状白云质灰岩地层。 第四节 矿床成因一、矿床成因初析区域内以华力西期偏碱性侵入岩为主,伴之形成与岩浆岩有关的铜镍、钛(铁)矿、磁铁矿、金矿等诸多矿床(点)。矿区钛辉辉长辉绿岩分布广泛,残坡积钛铁砂矿与原生钛辉辉长辉绿岩密切相依,残坡积矿分布在原生岩体的附近的沟谷及山洼地带,表现在矿物成分、矿石特征上两者依赖关系十分明显,残坡积物中的绿色 “砂状”碎块,显然来自就地附近的钛辉辉长辉绿岩体,说明区内钛铁砂矿属钛辉辉长辉绿岩中的钛矿物经风化剥离、次生富集、原地残留或经
47、近距离搬运迁移形成的风化壳型(残坡积型)钛铁砂矿床。二、找矿标志1、第四系地层中地表可见到钛辉辉长辉绿岩碎块分布在地表黄、黄绿色土中。2、地表上有黄褐色铁矿铁帽(露头点)。3、第四系残坡积地层颜色为黄绿色、黄这类残积层,其深部可能存在钛铁矿土层。4、在山缘边部或负地形交汇部位。第五章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矿区的含矿层(矿土层)中的矿石类型较为简单,主要为细碎块及砂砾状和土状氧化矿石。钛铁砂矿赋存于基性岩浆岩风化壳及第四系残坡积层中,矿石结构较为松散,钛铁砂矿比重大,属重矿物,矿石经粉碎后水洗(选)即可将钛铁砂矿从矿石中分离,获得钛砂毛矿。再经磁选即可获得钛砂精矿。钛砂矿易于开采和加工选别,加工工艺
48、简单,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良好。邻区矿山建设洗选厂简单,投资少,便捷,容易操作且成本低,适合于当地小型露天开采。本次地质普查工作中在矿体不同部位采集水洗矿综合样一件进行洗选试验,水洗矿工艺流程见下图所示(图5.1):露天开采原 矿水 池螺矿式洗矿机洗选沉淀池废渣废水钛铁矿物理学清水池尾矿库入 库图5-1 水洗选矿工艺流程图经水洗选矿工艺流程洗选试验共获得如下几方面的成果:51 矿区钛铁砂矿可选性试验结果表原矿品位TiO2(%)产品名称产率(%)精矿品位(%)回收率(%)TiO2 TFe V205TiO2 TFe V2055.72钛铁矿7.1948.5036.800.25661.7717.6722.
49、58钛磁铁矿1.8221.9955.931.0277.086.4022.941、选矿工艺流程非常简单,采用普通螺旋式洗矿机洗选即可。2、洗选产出率为1.73%,洗选回收率为61.4%,洗选效果良好。3、选矿成本低,每吨精矿的选矿成本47.33元。综上所述,螺旋洗选机的洗选矿工艺流程非常简单,选矿回收率高,成本低,矿石品位提高幅度大,选矿效果良好,矿山开采原矿可以采用螺旋洗选机进行洗选。含钛铁矿土层的加工洗选:矿山一般是将含矿层(矿土层)进行露天开采,采掘矿土层运洗选厂用水进行高压洗选,将粘土及沙泥土洗去,块状杂质(灰岩碎块)侧由人工拣除,得出砂状钛铁矿物,直接出售。第六章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第一
50、节 水文地质条件一、自然地理1、地形地貌测区位于董堡那桑圩断裂西南测,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最高高程1425.2m,最低高程1160.0m,相对高差约265m。总体为中高山地地貌。区内沟壑纵横,地形切割较深,地势陡峻,特别是局部地段往往形成数十米至上百米的陡崖。2、气象水文境内属红河水系,发育的河流主要有普厅河、郎恒河,矿区内无大的水系发育,地表水体仅为季节性冲沟,矿区内地表水经沟谷向低洼处径流。最终流向二级支流,注入珠江及红河。矿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垂直分带明显,河谷炎热,山顶凉爽,具有日照时间长,四季变化不明显,仅有雨、旱季之分的特征。区内年平均气温19.3,日温极高达4
51、1.9,极低-10.2。每年510月为雨季,雨量充沛,12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干燥少雨,年平均降水量1657.3毫米,其中夏秋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90.1%。3、植被发育特征矿区气候垂直分带明显,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造就了与之相适应的森林植物群落,全区植被密布,由阔叶乔木和灌木组成多层次的密集植被,几乎覆盖了每一寸土地。4、最低侵蚀基准面的确定矿区内无河流,西北面发育冲沟谷底,是地下水的最终排泄场所,即区域最低侵蚀基准面。矿区西北侧最低高程为1160.0m,为矿区的最低侵能基准面。二、区域水文地质特征1、含隔水层划分矿区水工环地质工作,因未配置专项水工地质工作人员,工作较粗浅,资料收集欠充分。地
52、层富水性划分,依据天然泉水流量,即:Q1.0l/s,为弱富水性;1.0L/SQ10.0L/S,为中等富水性;10.0L/SQ50.0L/S为强富水性。见表4-1。2、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本区旱雨季分明,地表、地下水与之呼应,每年11月后,随着雨季结束,补给源断绝,地表水、泉流量随之下降,进入枯水期,次年6月,随着雨季到来,地表水、泉水流量随之增加,并很快达到最大值。3、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特征从地层的空间展布,透水性,所处地形地貌部位,结合矿区气象特点分析,大气降水(雨、雹、雾、霰)是地下水的唯一补给源。地表分水岭由不可溶岩泥岩、粉砂质页岩组成,地下分水岭与地表分水岭基本一致。大气降水少部份
53、蒸发,部份沿裂隙下渗补给基岩裂隙含水层。大部份经地表流失。当地下水由高处向低处运动时,一部分沿均匀含水介质运移至排边世界,另一部分则沿含水层中强渗透通道断层破碎带、溶蚀通道运移至排泄边界。三、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一)含水层矿区出露了第四系残坡积层及古生界二迭系上统吴家坪组地层。含水层的叠置关系自新到老分述于下:1、第四系残坡积层(Qel+dl)组成物质由粉质粘土、砂土等构成。沿斜坡面普遍分布于矿区内,厚3.510m。该层中出露的泉水流量动态变化大,雨季流量较大,有时大于10.0l/s,旱季泉水基本断流。含水层富水性中等。2、二迭系上统吴家坪组(P2w)分布于整个矿区,在断层破碎带中有侵入岩岩体,
54、为矿区出露的主要地层。地层岩性为深灰色薄层状铝土质泥岩,夹粉砂质页岩,泥质结构,薄层状构造,强风化,由北向南岩层倾向变化大,倾角变化不大,产状介于204017030间,含水层富水性中等。表4-1 地层富水性或分表地层代号岩性特征泉流量(L/S)富水性备注Qel+dl粉质粘土、砂土等中等P2w泥岩、粉砂质页岩中等矿区岩石含水层组划分如表4-2表4-2 岩石含水层组划分表含水层组地层代号富水性备注松散岩类含水层组Qel+dl中等孔隙含水碎屑岩类沉积岩含水层组P2w中等主体(二)断裂构造带水文地质特征区内南北向那才断层F3为扭性断层,虽为早期构造,但多蚀变封闭,且泥化断层破碎带透水性差,为阻水构造。
55、(三)探矿工程水文地质特征1、钻探工程揭露水文地质特征据钻探过程中简易水文地质观测上反映的冲洗液消耗量和安定水位观测结果分析,区内地层不同程度漏水,潜水面低于钻孔深度。(钻孔工程位置多在山脊部或陡坡顶)。2、浅井工程揭露水文地质特征坑探中及坑口段均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坑壁潮湿。(四)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特征根据划分结果,矿区内含水层分为松散岩类含水层组,碎屑岩类沉积岩含水层组。碎屑岩类沉积岩(泥岩、粉砂质页岩)为裂隙含水层,补给、径流,排泄沿构造裂隙进行,一般富水性中等。是含水层中地下水集中排泄的主要通道。矿区西北测的冲沟是地下水的排泄区。大气降水是地下水的唯一补给源,大气降水少部分耗于蒸发
56、,大部份沿裂隙下渗补给基岩裂隙含水层,当地下水自高处往低处运动时,一部分沿均匀含水介质运移至排泄边界,另一部分则沿含水层中的强渗透通道断层破碎带运移到周边的排泄边界。根据地形特征和地层空间展布特征,张性断裂带展布特征综合分析,矿区内地下水总体流向是由南向北流。(五)矿山供水水源1、地下水地表水水质评价。本区未进行水质分析测试。根据矿体附近有大量居民长期居住,无水质因素引发地方病的情况分析,水质符合饮用标准。钛矿选矿采用重选工艺,对水质无特殊要求。可用。2、供水水源区内植被发育,降雨量丰富,水源丰富,地表迳流和浅层地下水完全可满足生产、生源活用水需求。矿区内水文地质条件总体类型的复杂程度为中等的
57、矿床。第二节 工程地质根据勘查规范要求,工程地质工作着重调查残坡积层岩土性质及边坡稳定性。一、工程地质岩组划分以矿区出露地层的成因类型、岩性、构造特征,将矿区地层按自然叠加顺序进行划分。表4-3。由于未进行岩石力学性能测试,划分工作主要采用工程地质类比法等综合进行。表4-3 工程地质岩组划分岩组岩石硬度地层代号岩石构造斜坡稳定性松散堆积岩组(I)松软Qel+dl泥砾土状构造基本稳定层状沉积岩组()层状变质岩组(2)中等坚硬P2w片状、层状构造稳定层状沉积岩被侵辉绿岩组(2)坚硬-块状、带状层状构造稳定二、断裂破碎带对开采的影响测区内发育的构造,与采矿工作关系密切的断层为那才断层F2构造破碎带,
58、由于该矿针对残坡积层中的钛砂矿进行开采,为表层开采。受后期构造作用影响部份较破碎。对采矿工作的影响主要是稳定性稍差,增加支护成本,采矿开采系表层开采,构造影响程度有限。三、类型划分经综合判断,矿区工程地质勘探类型为第三类,层状岩类。工程地质勘探的复杂程度为中等复杂型。第三节 环境地质矿区物理地质现象不发育,在综合地质调查中,未发现斜坡的变形破坏现象。矿山采矿方式为露天剥离开采,开采深度3.513.5m,露采边坡角不宜过大,以35较为适宜;同时露采将不可避免地对地表林木、耕地造成损坏,应注重保护、及时复垦和绿化。选矿工艺流程:破碎水洗钛砂粗精矿磁选钛砂精矿,形成的废水、废渣也会对下游农田、耕地、
59、河流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应选择地形条件有利位置,修建选(堆)矿场,修筑稳固的拦渣坝、澄清池,选矿尾液经沉淀后再排放。拦渣坝和堆矿场应加强管理,开挖排水沟,防止雨水季节突降暴雨而引起的山洪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本区植被发育,降水量充沛,地下水体循环快,毒理学指标远未达到卫生饮用水质限量值,水质洁净,符合卫生饮用水质标准。矿区地质环境类型为第二类,矿区地质环境质量中等。第七章 勘查工作及其质量评述第一节 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一、勘察手段、方法选择尾供钛砂矿呈“席状”面型分布于第四系残坡积层和基性岩体风化壳中,厚度3.520m,因此,勘察手段以浅井(钻孔)为主,结合硐锹(洛阳铲)采样控制和圈定矿
60、体的同时,为查明普查区地层、构造特征、岩浆岩类型及分布、矿体规模及展布,以及成矿控制条件等,开展110000地质简测。二、勘查工程布置原则工程布置采用由稀到密、由浅入深的原则,用较少的工程投入获取较系统的资料,总体上工作方法和工程布置基本合理。探矿工程的布置原则是:(1)勘探线尽量垂直矿化带走向,形成比较规则的线形网度,矿带总体走向北西南东,勘探线方向布置为90。(2)遵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已知到未知,由疏到密,先易后难的原则。(3)工程尽量布置在勘探线上。 通过按上述方法和手段开展对矿区内含矿层勘查地质工作,基本查明了矿床地层,查明了矿权范围内矿体规模、形态、产状、厚度,品位变化、矿石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加密算法安全性评估与风险控制报告
- 2025年环保型建筑防水材料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策略报告
- 湖北省黄冈市2025年高三年级9月调研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9月(总第三次)模块诊断数学试题
- 中级主管护师基础知识(A型题)模拟试卷3(共250题)
- 幸福就是这么简单课件
- 新质生产力赋能体育非遗传承的实现路径
- 输电电缆故障课件
- 输液药物配合禁忌课件
- 个人住宅抵押权抵押登记撤销与担保责任合同
- 超星尔雅美学原理课后习题与考试答案
- STA无痛麻醉仪课件
- 医疗器械仓储操作流程
- 完整版QC七大手法培训课件
- API-650-1钢制焊接石油储罐
- 游泳救生员(初级)理论复习试题与答案
- 学生学习力评价量表
- 触电急救知识与方法PPT
- 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课-PPT课件
- 水岸山居调研
- 安全现场文明施工措施费用清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