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章 空气(kngq)空间法1共九十页教学重点(zhngdin)与难点空气空间的法律地位国际航空法律制度(zhd)维护航空安全的国际公约2共九十页主要(zhyo)参考资料1、赵维田:国际航空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2、赵维田:论三个反劫机公约(gngyu),群众出版社,1987年。3共九十页 空气空间飞机航空航空法空间 外层空间(wi cn kn jin)宇宙飞船航天法4共九十页一、航空法的概念(ginin)航空法(air law)是调整国家之间在空气空间的各种活动的行为规范的总称(zn chn)。航空法是“民用”性质航空法是平时法“国际性”是航空法的显著特征5共九十页二、空气空
2、间(kngjin)的法律地位(一)领空(ln kn)1、领空的概念及法律地位:领空是指一国领土上空一定高度的空间。法律地位:各国领土的上空,属于各国的领空,国家对其领空享有完全、排他的主权。 6共九十页2、领土上空(shngkng)法律地位的确立主要有两种主张:空中(kngzhng)自由论 空中主权论完全自由论有条件自由论海洋比拟论国家主权论有限的国家主权论7共九十页1919年巴黎公约第一次明文规定:“每一个国家对其领土上空享有完全和排他的主权。”领空主权原则首次在国际条约(tioyu)中得以确定。1944年芝加哥公约也予以肯定。 p2168共九十页1944年芝加哥公约第1条明确规定:“缔约各
3、国承认每一国家对其领土之上的空气空间享有完全的和排他的主权”。这一规定表明:(1)明确(mngqu)宣告了领空主权原则(2)领空主权原则是每一个国家所享有的,无论是缔约国还是非缔约国。(3)国家享有的领空主权是完全的、排他的。9共九十页3、领空(ln kn)的界限(1)领空的水平界限。一国领空从与地球表面平行方向看,止于其领土(ln t)边界线的上方,即领土(ln t)边界线向上立体延伸构成领空的水平扩展界限。10共九十页(2)领空的垂直(chuzh)界限领空的垂直界限是指领空自地球表面向上扩展的外缘,这是领空与外层空间的界限问题。划界的主张要包括空间论和功能论两派迄今为止,国际法尚未就领空与
4、外空的具体界限作出准确(zhnqu)的划定。 11共九十页(二)领空以外空气空间(kngjin)的法律地位各国领空以外的空气空间是指专属经济区、公海(gnghi)和南极之上的空气空间。这种空间不属于任何国家的主权之下,对所有国家都是开放和自由的。各国在其享有自由飞行的权利。但这种自由飞行权的行使要遵守国际法的有关规定,包括国际航空法的有关规章和公海自由制度、专属经济区制度和南极法律制度。12共九十页(三)防空(fngkng)识别区防空识别区是濒海国家为防范可能面临的空中(kngzhng)威胁,在领空外划设的空域范围,用于及时识别、监视、管制和处置进入该空域的航空器,留出预警时间,保卫空防安全。
5、通常情况下,以该国的战略预警机和预警雷达所能覆盖的最远端作为“防空识别区”的界限,它比领空和专属经济区的范围要大得多,根本不属于国际法中的主权范畴。设置“防空识别区”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国籍不明的飞机侵犯主权国领空,提示或警告进入“防空识别区”的他国军机不要误入或闯入主权国领空。13共九十页国际法认为,一国对飞行器的定位、监视和管制,是在飞行器进入(jnr)该国防空识别区之后,而并非之前。通常情况下,飞行器进入一国的防空识别区,需要向该国报告飞行计划等。该国也可以采取某种方式,如起飞战斗机,监视飞行器,但直到飞行器进入该国领空前,无权对飞行器采取迫降、击落等措施。否则将是严重违反国际法的行为。14
6、共九十页2013年11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根据中国政府关于(guny)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的声明,现将东海防空识别区航空器识别规则公告如下:一、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东海防空识别区(以下简称东海防空识别区)飞行的航空器,必须遵守本规则。二、位于东海防空识别区飞行的航空器,必须提供以下识别方式:(一)飞行计划识别。位于东海防空识别区飞行的航空器,应当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或民用航空局通报飞行计划。15共九十页(二)无线电识别。位于东海防空识别区飞行(fixng)的航空器,必须开启并保持双向无线电通信联系,及时准确回答东海防空识别区管理机构或其授权单位的识别询问。(三)应答机识别。位于东海防空识
7、别区飞行的航空器,配有二次雷达应答机的应当全程开启。(四)标志识别。位于东海防空识别区飞行的航空器,必须按照有关国际公约规定,明晰标示国籍和登记识别标志。16共九十页三、位于东海(dn hi)防空识别区飞行的航空器,应当服从东海(dn hi)防空识别区管理机构或其授权单位的指令。对不配合识别或者拒不服从指令的航空器,中国武装力量将采取防御性紧急处置措施。四、东海防空识别区管理机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五、本规则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负责解释。六、本规则自2013年11月23日10时起施行。17共九十页东海(dn hi)防空识别区示意图18共九十页美国国务院11月29日建议美国航空运营商尊重中
8、方要求,在旗下国际航班经过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时向中方通报(tngbo)飞行计划。日本共同社12月1日报道,美方这一做法让“高度依赖”美国的日本政府颇感“为难”。日政府要求日航空公司拒绝遵守中国防空识别区规定19共九十页中国制定防空识别区的法理依据,最主要的依据是国内法,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航空飞行器基本飞行规则等。同时,国际法也是我们重要依据,包括联合国宪章等,除国内法、国际法以外,还以国际惯例作为重要参考依据。针对日本宣称的中国防空识别区与日本有重叠,反过来也可以说日本与中国有重叠,重叠是不可避免,双方需要有协商,现在日本政府不承认并不管用,真正为防
9、空识别区问题打一仗显然是不明智的,像这种公共(gnggng)区域问题是可以通过协商是解决的。”通过开通国际通用波段通讯模式,国与国之间进行防空识别的正常交流,识别查证对方是否有敌意,如果对方不听警告进入中国领空,空军飞行员可以对其实施击落。20共九十页三、国际(guj)航空法体系国际民用航空的基本制度国际民用航空损害赔偿法律体制维护国际民用航空安全法律体制1944年芝加哥国际民用航空公约是构成当今国际民航法律制度的基本条约。1929年华沙公约1955年海牙议定书1961年瓜达拉哈拉公约东京公约海牙公约蒙特利尔公约补充蒙特利尔公约1991年蒙特利尔公约21共九十页(一)国际航空的基本(jbn)制
10、度 1944年的国际民用航空公约是构成当今国际民航法律制度的基本条约(tioyu)。它包括空中航行、国际民航组织、国际航空运输等部分,规定了国际航空法的基本规则,构建了国际民航制度的框架。 22共九十页1944年的芝加哥公约(gngyu)的主要内容1、领空(ln kn)主权原则p216国家对其领空拥有完全的和排他的主权(1)维护本国领空安全(自保权)外国航空器进入国家领空,需经该国许可并遵守领空国的有关法律。23共九十页(2)制定航空法律规章(管理权)国家有权制定有关外国航空器入境、离境和在境内飞行的规章制度,各国可以指定外国航空器降停的设关机场。(3)国家保留国内载运权。(4)设立“禁止飞行
11、区”。一国为安全及军事需要有权在其领空中划定(hu dn)某些禁区,禁止或限制其他缔约国的航空器飞越。24共九十页(5)对民用(mnyng)航空器使用武器问题教材223页对于非法入境的外国民用航空器,国家(guji)可以行使主权,采取符合国际法的有关规则的任何适当手段,包括要求其终止此类侵犯,立即离境或要求其在指定地点降落等,但不得危及航空器内人员的生命和航空器的安全,避免使用武器。25共九十页1983年苏联击落韩国(hn u)客机事件1983年9月1日,韩国航空公司波音747KAL007号民航客机在自纽约飞往汉城途中,于苏联萨哈林附近被苏联飞机拦截并被两枚导弹击中后坠入日本海。机上269人(
12、其中乘客240人)全部丧生。该机被拦截时,偏离了航道300海里,进入了前苏联禁飞区。此事发生后引起了强烈的国际反应。在韩国和加拿大的请求下,国际民航组织于1983年9月1516日在蒙特利尔召开特别会议,通过决议,组织了一个由5名专家组成的调查小组,经过2个多月的调查之后指出(zh ch)了下列情况:26共九十页调查报告:1、该客机的驾驶员证件齐全(qqun)、在从阿拉斯加安卡雷奇起飞时,一切必要的航行和电子系统正常,准时起飞,预计可按时到达汉城。韩国在当地时间6时命令该飞机按计划的航线飞行,从起飞到降落全程飞行时间7时53分。2、该机在起飞后不久就偏离了指定的航线,后来继续向北偏离,终于进入苏
13、联领空。苏联认为这是对它领空的侵犯,苏联军用飞机曾两次对它拦截。出事时,该机偏离指定航线以北300海里。27共九十页3、调查小组没有找到证据证明:(1)驾驶员已知道飞机偏离航线; (2)偏离航线是有预谋的。调查小组假设驾驶员没有正确调整“习惯(xgun)航线系统”(INS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由于不够注意和缺乏警惕使飞机不自觉地偏离航线达5个半小时。28共九十页调查报告还附上了苏联的“初步调查报告”。该报告指出了以下几点:(1)KAL007号飞机侵犯苏联边境;(2)苏联是在该飞机终止飞行之后(zhhu)才知道它是韩国飞机的;(3)苏联证实该飞机在起飞前曾与美
14、国侦察机RCl35和地球轨道卫星FerretD接头,使该机的起飞时间比原定的时间延误了40分钟。苏联认为该机是故意闯入其领空的,因为:该机偏离航线500公里;驾驶员未利用上雷达,“否则他早该知道飞机进入的地方;美国和日本一直监控着该飞机飞行,但没有通知驾驶员飞机已进入苏联领空;该飞机没有接到苏联的拦截警告;该飞机已进入苏联的战略禁区。29共九十页调查小组的结论是:驾驶员的证件是符合(fh)的;驾驶员的精神和心理没受过打击;飞机证件和起飞时适航条件合格;没有迹象说明飞机缺乏航行系统和气候雷达的装备按时起飞和预计按时到达汉城;没有证据证明驾驶员知道该飞机已偏离航线,尽管它已偏离了5小时26分钟;没
15、有证据证明驾驶员知道两次受到拦截;在18时27分,飞机被苏联两枚空对空导弹击落。30共九十页国际民航组织1984年3月6日,通过了决议,指责苏联违反国际法并谴责其使用武力。理事会认为:国际民用航空公约第1条规定:“缔约各国承认每一个国家对其领土上空具有完全的和排他的主权。”根据这条习惯国际法规则,国家具有合法权利在其领土上空限制航道,并对违反者根据本国法律予以惩罚。非私人航空器或由一国指挥的私人航空器闯入他国领,构成违反国际法行为。不过对这种违反行为的反应,国际法是有限制,国际法上的“对称性原则”和国际民航组织颁布的特别规则已被接受为习惯规则了。国家有权对威胁其安全和侵入其领空的军用飞机加以拦
16、截或击落,但对没有造成实际威胁的民用航空机予以击落,无论如何都不符合(fh)对称性原则,而属非法的反应。31共九十页1984年5月10日,国际民航组织大会对国际民用航空公约第3条通过了几点修正案:1.缔约各国承认,每一个国家必须避免对飞行中的民用航空器使用武器,如果拦截,必须不危及航空器内人员的生命(shngmng)和航空器的安全。2.缔约国承认,每一个国家在行使主权时,对未经许可而飞入其领土的民用航空器,或者有合理的根据认为该航空器被用于与国际民用航空公约宗旨不符的目的,有权要求该航空器在指定的机场降落。32共九十页评析:这是20世纪80年代一起著名的航空事件。由于证据不足,该起事件尚存在不
17、少难于澄清的疑点。不过,国际民航组织1984年所作决议及其对国际民用航空公约第3条的修订,仍然(rngrn)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它再一次表明,对非法入境的民用航空器不应使用武力拦截,不得危及该机内人员的生命及该航空器的安全。33共九十页2、航空器的国籍(guj)制度219页(1)航空器是指“能够(nnggu)从空气的反作用,而不是空气对地面的反作用,在大气中获得支持力的任何器械。如飞机,滑翔机,气球等。34共九十页(2)航空器的分类(fn li)及法律地位国家航空器是指用于军队、海关和警察部门的航空器。一国的国家航空器未经特别协定或其他方式的许可,不得在其他国家的领空飞行或领土上降落。 民用航
18、空器:国家航空器外的所有航空器标准是航空器的用途,而不考虑其他因素(yn s),并不以航空器的归属,即航空器的所有权来区分。35共九十页(3)航空器的国籍(guj)航空器应具有(jyu)国籍,航空器在何国登记即取得何国的国籍(登记主义原则)航空器应带有适当的国籍标志和登记标志。航空器的国籍与国籍国之间存在一定的法律联系,具有一国国籍的航空器是受该国保护的依据。36共九十页3、国际空中航行的权利(qunl)和自由(1)定期航班飞行定期航班飞行的特点:a、按班期时间表飞行,每次班期都开放供公众使用;b、航班是定期的和频繁的,成为公认有规律的系列国际航班飞行,须经一缔约国特准或许可,并遵守特准或许可
19、的条件,可以在该国领土上空飞行或飞入该国领土。这种特准或许可是通过多边航空协定(xidng)或双边航空协定(xidng)来进行的。37共九十页(2)非航班(hn bn)飞行即不按公布的班期表运输,也不受正确航班运费和费率的约束。不需要事先获得批准就享有以下权利:飞入或飞经他国的领土而不降停;在它国领土作非商业性降落,即非为装卸旅客,货物和邮件的降停。这种降停为航空标志性降停,如加油,维修等。在不影响它国国内载运权的情况下,在它国领土内享有航空运输权。但需按照公约规定(gudng)事先征得地面国同意。38共九十页(二)国际民航的损害赔偿(sn hi pi chn)责任1929年在华沙签订的统一国
20、际航空运输某些规章的公约(华沙公约),规定了国际民航活动中损害赔偿责任制度。此后分别于1958年(海牙)、1971年(危地马拉)、1975年(蒙特利尔)对该公约进行了修改。目前的关于(guny)国际民航损害的责任采取了推定过错原则。 39共九十页(三)国际民航(mnhng)安全制度危害国际民用航空安全的犯罪行为主要是航空领域的犯罪行为如劫持飞机,破坏飞机和机场安全设施。国际社会相应地缔结了东京公约、海牙公约、蒙特利尔公约及补充(bchng)蒙特利尔公约、1991年关于注标塑性炸药以便探测的公约 40共九十页1、危害民用航空安全(nqun)的行为232页(1)在飞行中的航空器内用暴力或暴力威胁或
21、其他任何(rnh)胁迫方式,非法劫持或控制该航空器;对飞行中的航空器中的人实施暴力行为并且足以危及该航空器的安全。“飞行中”是指航空器从装载完毕、其外部所有舱门都已关闭时开始,直到其任一外部舱门打开准备卸载时为止。41共九十页(2)实施某种使得航空器不能飞行或危及其飞行安全的行为:对使用中的航空器的破坏或损坏;在使用中的航空器内放置某种装置或物质;破坏或损害航行设施或扰乱其工作;传递明知是虚假的情报等。“使用中”是指自地面或机组人员为某一飞行进行飞行前准备时起,到飞机(fij)降落后24小时内止。42共九十页2.国家(guji)对于危害民航安全罪行的管辖权p233一是航空器登记国;二是航空器降
22、落地国,当犯罪嫌疑人仍在航空器内;三是承租人的营业地国或常住地国,当航空器是不带机组(jz)的出租;四是嫌疑人所在国;43共九十页五是嫌疑人国籍国或永久居所国;六是犯罪行为发生地国;七是罪行后果涉及国,包括受害人国籍国或永久居所国,后果涉及领土国、罪行危及其安全的国家。八是根据本国(bn u)法行使管辖权的其他国家44共九十页3、对罪犯(zufn)的惩罚危害民航安全罪行是一种可引渡的罪行,但各国没有强制引渡的义务。国家可以依据引渡协议或国内法决定是否予以引渡。如果嫌疑人所在国没有相关协议规定其负有引渡义务并决定不予引渡,则应在本国(bn u)作为严重的普通刑事案件进行起诉,使此种行为受到惩处。
23、45共九十页我国于1958加入华沙公约,1974年加入芝加哥公约,并先后与许多国家订立了双边民航协定。1995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具体规定了我国的民航制度。1978年和1980年,我国先后加入了上述三个有关国际民航安全的公约,并在国内刑法(xngf)中对有关危害民航安全行为的罪罚作出了规定。46共九十页卓长仁劫机(ji j)案1983年5月5日,从沈阳机场载客105名飞往上海的中国民航班机296号,自沈阳东塔机场起飞后,被机上乘客卓长仁、姜洪军、安卫康、王彦大、高云萍和吴云飞等6名持枪歹徒采用暴力和威胁的方式劫持。他们用枪射击驾驶舱门锁,破门闯入驾驶舱后,对舱内人员射击,将报
24、务员王永昌和领航员王培富击成重伤(zhn shn);威逼机长王仪轩和副驾驶员和长林改变航向,并用枪顶住机长的头,威胁乘客要与全机同归于尽;还强行乱推驾驶杆,使飞机颠簸倾斜、忽高忽低(最低高度为离地600米)地飞行,严重危及飞机和全机人员的安全。飞机被迫在我国渤海湾、沈阳、大连和丹东的上空盘旋后飞经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后飞入韩国领空,被韩国四架鬼怪式战斗机拦截,迫降在该国的春川军用机场。飞机降落后,罪犯们又控制了飞机和机上人员达8个小时之久。最后,他们向韩国当局缴械并被拘留。事发后,韩国有关当局对事实进行了调查,并迅速将情况通知了中国政府和国际民用航空组织理事会。47共九十页判决及其依据对于劫
25、机(ji j)罪犯的处理,韩国拒绝了中国的引渡要求,而坚持由其自行决定进行审讯和实施法律制裁。1983年6月1日,韩国汉城地方检察院以违反韩国航空安全法、移民管制法和武器及爆炸物品管制法为由,对6名劫机(ji j)犯提起诉讼。7月18日,汉城地方刑事法院开始审判。经审理后,法院作出判决:判处卓长仁、姜洪军有期徒刑6年,安卫建、王彦大有期徒刑4年,吴云飞和高云萍有期徒刑2年。48共九十页评析1970年关于(guny)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约(简称海牙公约)第1条明确规定:“凡是在飞行中的航空器内的任何人:(甲)用暴力或用暴力威胁,或用任何其他恐吓方式,非法劫持或控制该航空器,或企图从事任何这种行
26、为,或(乙)是从事或企图从事这种行为的人的同犯,即是犯有罪行。”根据这一规定,卓长仁等6人均构成了国际法上的空中劫持罪。由于本案的6名被告都是中国人,被劫持的航空器为中国民航班机,中国方面享有对该案的管辖权。49共九十页根据海牙公约的规定,上述罪行是可引渡的罪行,如果一缔约国规定只有在订有引渡条约的情况下才予引渡,而有关国家间又无引渡条约时,则公约就是引渡的法律根据。因此,中国通过外交途径向韩国当局提出了引渡罪犯的请求。由于公约所规定的引渡并非缔约国的一项义务,当时中韩尚无外交关系,韩国方面(fngmin)拒绝了中国的引渡请求。依公约的规定,如果不引渡罪犯,则应无例外地将此案提交主管当局起诉。
27、韩国方面承担并履行了起诉及审判卓长仁等6名罪犯的义务。但是海牙公约明确规定,缔约国应根据本国法律,对有关罪犯不问其行为动机都应予以严厉惩罚。韩国司法部门最后仅判处卓长仁等6名罪犯6年至2年有期徒刑,这一刑罚显然是略轻的,没有彻底履行公约所规定的义务。50共九十页思考题1、试述国际航空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nirng)2、简述国际民用航空安全的法律保护措施。51共九十页 第十一章 外 层 空 间 法52共九十页教学重点(zhngdin)与难点外层空间(wi cn kn jin)的概念外层空间的法律地位外层空间的条约体系外空活动的原则及制度 53共九十页主要(zhyo)参考资料1 贺其治:外层空间(
28、wi cn kn jin)法,法律出版社,1992年。2. 贺其治、黄惠康(主编):外层空间法,青岛出版社,2000年。54共九十页一、概说55共九十页嫦娥三号探测器于2013年12月2日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送入太空,14日成功软着陆于月球雨海西北部,15日完成着陆器巡视器分离,并陆续开展(kizhn)了“观天、看地、测月”的科学探测和其它预定任务,取得一定成果56共九十页57共九十页外层空间法律规则(guz)和制度,是随着20世纪50年代人类活动进入外空而产生并迅速发展的。 1957年苏联发射人类第一颗卫星,标志着人类开始了航天时代。国际社会很快达成了一系列的规范国家在
29、外空活动的条约,它们奠定了外层空间法的基础,以其为核心形成了外层空间法律体系。58共九十页二、外层空间的概念(ginin)与界定1、定义(dngy)所谓外层空间(outer space),是指国家主权范围以外的整个空间。广义上包括所有天体在内;狭义上的则仅指星际空间,不包括各种天体。59共九十页2 .外层空间(wi cn kn jin)的定界关于空间划界的理论可分为两大类:(1)空间论,即以空间的一定高度为标准(biozhn)区分空气空间与外层空间。在空间论中,有不同的具体主张。(2)功能论,即主张以飞行器的功能来确定其所适用的法律。60共九十页空间(kngjin)论在划界的高度上主要的主张有
30、:、航空器上升的最高限度说,即距离地面-公里高度为空气空间的上部界限;、空气构成说,即以空气中不同大气层的特点为根据;、有效控制(kngzh)高度说,即以地面国能行使有效控制(kngzh)的高度;、卡曼管辖线说,即以离心力开始取代空气成为飞行动力的地方;、卫星轨道最低近地点说,即以人造卫星轨道离地面最低高度为标准。61共九十页功能(gngnng)论应从功能上区分航空器或航天器两类不同性质的航行器,以及相应地区分相关(xinggun)的国家活动性质,从而由不同的法律进行规范。他们认为,航空器活动由航空法规范,航天器活动由航空法规范,完善各种具体的规则应是目前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不必急于划界。62共
31、九十页三、过境(u jn)权问题人造天体在进入自由的外层空间之前,有在外国(wigu)领土上的过境权。这已经成了国际习惯法的原则。但如过境物体造成对过境国的损害,必须承担赔偿责任。63共九十页四、外层空间(wi cn kn jin)的法律地位(1)外空不得据为己有(j wi j yu)。(2)各国都有权在平等的基础上自由探索和利用外空。(3)探索和利用外空应为全人类谋福利(4)探索和利用外空必须遵守国际法64共九十页五、外层空间(wi cn kn jin)的法律制度(一)几个国际法文件(1)外空原则宣言 (2)关于各国探索(tn su)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在内外层空间活动的原则条约简称外空
32、条约(3)营救协定(4)国际责任公约(5)登记公约65共九十页(二)外层空间(wi cn kn jin)法的基本原则1、共同利益原则。任何国家对外层空间,包括月球(yuqi)和其他天体的探索、利用和开发,都必须是为全体人类谋取福利和利益。 2、自由探索和利用原则。各国都有权在平等的基础上自由探索和利用外空。外层空间对全人类开放。 66共九十页3、不得据为己有原则。任何国家不得通过主权要求、使用或占领的方法,或采取其他(qt)任何措施,将外空据为己有。67共九十页4、和平利用原则。各国不得在绕地球的轨道(gudo)上放置任何携带核武器或其他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物体,不在天体上配置这种武器,也不以任
33、何其他方式在外层空间部署这种武器; 5、救援宇航员原则。宇航员发生意外、遇难或紧急降落的情况下,各国应尽可能的援助,并尽快安全地将他们送回该航天器的登记国家。在外层空间活动的任何国家的宇航员应向其他国家的宇航员提供一切可能的援助。68共九十页6、国际责任原则。对于其本国政府或非政府团体的外空活动或物体对其他国家造成的损害,国家应承担责任。 7、外空物体登记(dngj)和管辖原则。外空物体的发射国家应对该物体进行登记。该登记国对该外空物体及其所载人员保持管辖及控制权。 69共九十页8、保护空间环境原则。避免(bmin)使外空遭受有害污染,或使地球环境受到不利的影响。9、国际合作与互助原则。由于空
34、间活动的特点,各国在外空领域的活动,应彼此合作互助。 10、遵守一般国际法原则70共九十页(三)外空活动(hu dng)的主要法律制度1、营救制度(1)各国在获悉或发现(fxin)航天器上的人员在其管辖区域、公海或不属于国家管辖的任何地方,发生意外、遇难或紧急降落时,应立即通知其发射国及联合国秘书长。71共九十页(2)对获悉或发现在一国领土内的宇航员,领土国应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营救宇航员,并给予他们一切必要的帮助。对获悉或发现宇航员在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区域(qy),必要时凡力所能及的缔约国,均应协助寻找和救援。对于发现的宇航员,应立即安全地交还发射国。72共九十页(3)对于发生意外的空间
35、物体应送还其发射国。(4)如果一国有理由认为在其境内发现的空间物体是具有(jyu)危险和有害性质的,则可通知发射国在该国的领导和监督下,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这种危险。 73共九十页2、责任(zrn)制度(1)国家对其外空活动(hu dng)承担国际责任,并应保证本国活动(hu dng)的实施,符合国际法的规定。(2)损害赔偿应由该物体的发射国承担。(3)发射国对其空间物体在地球表面或给飞行中的飞机造成的损害,应负有赔偿的绝对责任。74共九十页(4)发射国的空间物体在地球表面以外的地方,对另一发射国的空间物体造成损害(snhi),并因此对第三国或第三国的自然人或法人造成损害(snhi)时:如果
36、是在第三国的地球表面或对飞行中的飞机造成的,则前两国对第三国负绝对责任;如果对地球表面以外的其他地方的第三国外空物体或所载人员财产造成损害,则前两国依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75共九十页(5)发射国空间物体对于下面两种人员造成的损害不适用责任(zrn)公约该国的国民;在空间物体从发射至降落的任何阶段内参加操作的或者应发射国的邀请而留在紧接预定发射或回收区的外国公民。76共九十页3、登记(dngj)制度(1)发射国应对其发射的空间物体进行登记,包括将该空间物体载入其所保存的适当内容的国内登记册,同时在切实可行的范围内尽快将有关情报报告联合国秘书长,以便在其保存的总登记册里进行登记。(2)空间物
37、体若由两个以上发射国发射,应由其共同决定(judng)其中的一个国家进行登记。77共九十页(3)外空物体的登记国对该外空物体拥有所有权和管辖控制权。(4)若登记国切实知道(zh do)其所登记的物体已不复在轨道上存在,也应尽快通知联合国秘书长。78共九十页六、关于外层空间(wi cn kn jin)的几个法律问题1卫星遥感地球2卫星电视广播(din sh un b)3在外空使用核能源79共九十页思考题1、试述空气空间与外层空间的不同的法律地位。2、有关外层空间活动(hu dng)的主要公约及主要原则。80共九十页2011年75甲国发生内战,乙国拟派民航包机将其侨民接回,飞机需要飞越丙国领空。根
38、据国际法相关规则,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乙国飞机因接其侨民,得自行飞越丙国领空B、乙国飞机未经甲国许可,不得飞入甲国领空C、乙国飞机未经允许飞越丙国领空,丙国有权要求其在指定地点降落D、丙国军机(jnj)有权在警告后将未经许可飞越丙国领空的乙国飞机击落81共九十页BC【考点】国际航空法【解析】根据(gnj)领空主权原则,国家对其领空拥有完全的和排他的主权。外国航空器进入国家领空须经该国许可并遵守领空国有关法律。对于非法入境的外国民用航空器,国家可以行使主权,采取符合国际法有关规则的任何适当手段,包括要求其终止此类侵犯立即离境或要求其在指定地点降落,但不得危及航空器内人员的生命和航空器
39、的安全,避免使用武器。82共九十页2009/1/98.乙国与甲国航天企业达成协议,由甲国发射乙国研制的“星球一号”卫星。因发射失败(shbi)卫星碎片降落到甲国境内,造成人员和财物损失。甲乙两国均为空间物体造成损害的国际责任公约缔约国。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如“星球一号”发射成功,发射国为技术保密可不向联合国办理登记B.因“星球一号”由甲国的非政府实体发射,甲国不承担国际责任C.“星球一号”对甲国国民的损害不适用责任公约D.甲国和乙国对“星球一号”碎片造成的飞机损失承担绝对责任83共九十页答案:CD解析:本题考核空间物体造成损害的国际责任公约(责任公约)的规定。选项A错误。发射国应对其发射的空间物体进行登记。选项B错误。国家对其外空活动承担国家责任,不论这种活动是其政府部门或非政府实体从事。选项C正确。发射国空间物体对于下面两种人员造成的损害不适用责任公约:该国的国民;以及(yj)在空间物体从发射至降落的任何阶段内参加操作的或者应发射国的邀请而留在紧接预定发射或回收区的外国公民。选项D正确。发射国对其空间物体在地球表面或给飞行中的飞机造成的损害,应负有赔偿的绝对责任。84共九十页2003/1/59.甲国发射的气象卫星“雷公号”撞上了乙国飞行的遥感卫星“神眼号”,造成“神眼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动车火灾应急预案范文(3篇)
- 地震火灾应急处置预案(3篇)
- 计算机技术员考试全景备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软考知识点与试题及答案解析
- 网络管理员考试前的试题及答案回顾
- 2025年软考考生智慧分享及试题及答案
- 法学概论考试的教学模式分析与试题及答案
- 法学研究的热点领域试题及答案
- 高考数学情境式试题及答案总结
- 前台文员的工作协调能力提升计划
- 2025年浙江东阳市九年级中考语文3月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
- 2024年沈阳市三支一扶考试真题
- 《绝经后出血》课件
- 食品合作商合同协议
- 中药人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 脑梗死的介入治疗
- 生物柴油项目申报材料范文模板 (一)
- 私人店铺用工合同协议
- 猪保价合同协议
- (二模)2025年汕头市高三普通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