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电视(dinsh)摄像教案课程(kchng)的性质和任务摄像技术(jsh)是高职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也是一门注重理论性、知识性,更强调实践的应用型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后,又要付诸实践,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即通过实习过程,巩固和检验所学知识并把理论用于实践操作。摄像技术不同于一般的其它课程,既是一门技术课,又是一门艺术课,综合了多门学科的知识。摄像技术课程要求在学习电视画面的造型元素、摄像机调整和使用、常见的拍摄技巧和基本技术的基础上,从技术和艺术上掌握摄像这一影视环节的基本创作方法。本课程的主要特点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促进
2、。摄像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型的课程,仅仅掌握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学生拍摄技术和技巧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训练才能完美的结合,只有把理论和技巧在实践中进行使用与总结,才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才能养成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教学目的:本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理论学习和和拍摄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掌握电视摄像的基本理论、特点和基本技巧方法,思维技巧和艺术手段,使学生在电视摄像实践过程,练就扎实的技术功底,提高电视艺术修养。教学方法:本教学的特点是理论知识、操作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与运用中提高摄像水平。教学(jio xu)目标1. 掌握电视摄像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3、,并能把多种学科的内容、技术(jsh)和电视摄像艺术相结合。2. 熟悉电视摄像师的创作过程,能与电视艺术创作的其他(qt)环节相配合。3. 掌握蒙太奇思维的基本思想,并能运用蒙太奇思维来指导电视摄像工作。4. 熟悉摄像机的操作和基本功能按钮,并能进行熟练操作。5. 掌握电视摄像的基本技术和技巧,并能灵活运用,不断创新。6. 培养学生热爱电视摄像工作,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任课教师:宋卫平教学内容:第一章 电视画面基础电视摄像的基础知识电视摄像的背景介绍技术的诞生 设想:电视早于电影(十八、十九世纪初化学技术比物理、电子技术发展快) 艺术:电视源于电影(电影源于戏剧) 目标:高于电影(要
4、解决保存、清晰度两大难题)电视与电影的技术比较a. 摄像机比摄影机灵敏度高,从而降低了对灯光的要求。摄像机甚至能在微光和无光(红外摄像机)的情况下正常(zhngchng)工作;b. 摄像机可在更宽的色温偏差范围(fnwi)内工作(但照度和色度的范围比摄影机小);c. 摄像机功能(gngnng)全、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便;d. 摄像机工作时无噪声(可方便现场录音),可用监视器供多人同时监看拍摄时的图象;e. 摄像在拍摄同时及结束后即可反复观看拍摄效果,减少了“备份镜头”的需要且节省了后期制作费用(电影需要显影、定影、着色和复印等一系列工艺过程,最快也要23天才能看到拍摄效果);f. 可采取多机、
5、现场拍摄制作法,从而使电视的拍摄效率更高;g. 可方便地使用电子特技手法;h. 记录的声、像(磁带、光盘),可反复多次使用,制作成本低,周期短。电视与电影的最大区别就在于:电视能即时复演图像。摄影与摄像的不同之处一、拍摄机器不同二、承载媒体不同三、编辑方式不同四、传播方式不同五、最终产品不同电视的传播与艺术特性电视被称为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电视的特性(txng):(有很多分类法,这里只谈传播(chunb)、艺术特性(txng))传播特性:形象、直观、普及、传播快、空间开拓(集画、声、色大全)传播手段的先进性传统媒介(书、报、杂志、电影、戏剧、无线电广播)电视有限发行无限发行线性发行立体发行
6、受制于区域、交通工具(速度慢)不受制约速度快(直播、传播)传播信息的丰富性几乎兼容了所有传统媒介(超级综合)开创人类文化生活新时代(现代大众传媒之首)镜头的纪实性(电视的记录与揭示功能)如实、全面、客观(相对而言);其他媒介(反映抽象、易受主观影响)接收的家庭性人们获取信息最主要的渠道。(1979年美国调查统计,美国的家庭平均有35%的时间在看电视。在我国亦居各类传媒之首)。 普及(不受文化程度、年龄、经历限制); 教育(家庭教育、电视大学) 艺术特性:综合性强,节目的连续性、系列性、即兴性、同时性和画面的重复性,构成了电视节目的艺术特性。 音乐 表演艺术(bio yn y sh) (时间艺术
7、) 舞蹈(wdo) 绘画(huhu)艺术 造型艺术 雕塑 (空间艺术) 建筑 戏剧 综合艺术 电影 (时空艺术) 电视 语言艺术 文学动态性连续性(区别摄影);系列性(区别电影);即兴性(数字点播、网络电视);同时性(全球观看);重复性(教学的重点难点)时空性五维(空间、时间、声音)综合性艺术与科技;时间与空间;视觉与听觉;逼真性与假定性;艺术与商品电视视觉、动态、时空、综合的艺术电视的时间与空间 电视的时间构成 1. 播映时间 客观存在的播放时间(叙事容量受限制); 2. 情节时间 剧情展示的跨度; 3. 感受时间 心理感受的长短(时间的延长与压缩慢、快动作) 电视(dinsh)的空间构成
8、1. 再现(zixin)空间(逼真性)逼真地再现某一真实(zhnsh)场景。 2. 创造空间(假定性)通过蒙太奇手段、剪辑技术来组成空间;借助摄影构图技巧造成某种空间感;声画对位的运用,以声音来延伸画外空间,丰富空间的造型表现力。电视的基础知识 电视的技术标准是依据:光的特性和人眼的视觉特性所制定的。 单色光与复合光单色光:只包含单一波长成分的光。复合光: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波长成分的光。(太阳光) 色源 光源色物体本身所发光的颜色。色源 固有色物体本身不发光,靠反射、吸收或透过某些特定波长的光来引起人眼的彩色感觉(举例:红花绿叶)。实验证明:色彩既决定于物体固有的吸收和反射某种光波的特性,又取
9、决于照射物体光线的光谱成分。 色温(光的颜色标志)色温:某一光源的光谱特性与某一温度下的绝对黑体的光谱特性相同,这一温度就称作该光源的色温。(见常用光源色温表)物体(wt)受热 辐射光(光谱特性随温度连续(linx)变化) 黑红黄白蓝(青)色温是表明白光光源光谱成分(chng fn)的标志。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生活中的可见光多数是热辐射体发出的,如太阳光、灯光和蜡烛光等,都可以看作是白光。但白的程度是不同的,这是因为这些光源含的光谱成分不同(光谱成分即光的色彩成分)原因。人眼对不同色温的光有不同的色感,光源的色温越高,越偏兰,越低越偏红色。光源的色温和光源的物理温度无关。道理很简单,一盏钨丝灯
10、发出光的色温大约是3200K,蒙上一层兰纸发出的光色温就升高了,变成5600K了(升高多少根据兰纸的深线而定)因为加一层兰色透明纸后,投射出来的光的色彩成分变了,兰光多了,红绿光被蓝纸吸收了,但灯的温度并没有变化。冷光源色温高,但本身的温度并不高。各种摄像光源色温概数比较表人工光光源色温(K)自然光光源色温(K)蜡烛光16001900日出日落18502200煤油灯2000日出日落前半小时23503100普通民用灯泡265028009时-15时5500碘钨灯32009时前-15时后5500-4800钨丝灯3200平均日光5400照相强光灯3400夏季中午直射光5800镝灯5500秋季中午直射光6
11、000-6500万次闪光灯5000-6000蓝天阴影中12500电视屏幕6500蓝天天空光19000-25000白色荧光灯4800薄云天空光13000云雾天空光7500-8500阴天天空光6400-7000注:晴天(qn tin)太阳直射光在9-15时之间。阳光中含红、绿、蓝三原色比率基本(jbn)相等,各占1/3。因此给人以白色的感觉。钨丝灯、民用灯泡(dngpo)色温较低。其中含红的成分较多,给人以偏红的感觉。荧光灯含蓝绿成分较多,给人感受偏蓝绿。灯光的色温随电压高低而变化,电压高色温高,电压低色温则偏低,上表表示标准电压220V时的概数。电压低3-2V影响不大,不会被人眼所察觉。光源色温
12、对物体色彩再现的影响我们平常看到各种物体的颜色是在白光下呈现的颜色。这是因为人们基本上是处于白光照明环境下生活的缘故。用不同色光照明有色物体,物体的颜色就会发生变化,对这种变化人眼不太敏感,因为人眼有色觉适应现象,但对彩色摄像机却十分敏感。大脑的“自动纠错”作用 阳光是人类判别颜色的标准光源显色性:指光源的光照射到物体上所产生的客观效果,也是指光源能否正确地呈现物体颜色的性能。光源的光谱能量分布决定了光源的显色性。温度辐射体光源的特点:它产生的光谱是连续的,即在全部可见光谱范围内都有辐射,光谱分布是连续变化的。这类光源一般能较好地重显物体的固有彩色,其显色性能较好。非热辐射光源的特点:发光不以
13、发光材料的高温为基础(如荧光)。它们辐射的是线状或带状的非连续光谱,或既有连续又有线状的混合光谱。当我们在缺少某些波长成分的光源下观察或拍摄物体时,所摄物体的颜色就会发生色变。我们称这些光源的显色性差。光源的显色性和色温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具有不同光谱功率分布的光源可能有相同的色温,但显色性可能差别很大。物体的颜色(由三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物体(wt)本身的属性物体所具有的吸收、反射及透射不同波长(bchng)光的能力。物体(wt)的照明条件照射物体的照明光源所含的光谱成分。人眼的视觉功能。 彩色视觉杆状细胞:灵敏度高,对彩色不敏感,主要辨别明暗。锥状细胞:灵敏度低,主要辨别色彩,但要有一定光
14、照度,光暗时基本不起作用。 人眼的主要特性a视觉范围 人眼所能感受的亮度范围(分辨亮暗的比值),它随亮度改变而改变,相差极为悬殊。亮度很低时:10:1 亮度适当时:1000:1(对比电影的宽容度:128:1;电视32:1)b 适应性 可通过瞳孔的调节作用和不同的感受细胞来适应外界的亮度变化。c视觉锐度 人眼分辨景物细节的能力(观察物体时所能分辨的相邻最近的视角的倒数)。它与照度和物体运动的速度等因素有关。在中等亮度、对比度下观察静止图象,人眼的极限分辨角约为11.5。在医学上将1定义为1.0,这相当于5米视距外恰好能分辨1.4mm的线宽。如果某人极限分辨角为2/3,则他的视力便是1.5。人眼对
15、彩色的分辨力比亮度分辨力低约4。d 视觉暂留(视觉惰性)正常人约1/101/12秒(黑暗中1/40秒)e 视觉范围 全视野 120145 明视野(shy) 静止 5055 动(100Km/h)1015 人眼(rn yn)的色彩视觉不同的彩色刺激会引起(ynq)人眼同一彩色的视觉;同一个彩色刺激会引起不同的彩色视觉;波长不同的光产生的视觉灵敏度不相同。 视觉守恒现象(联想透视规律)大小守恒 把较小的物体看成是距离较远。亮度守恒 亮度降低时所见到的颜色不变。颜色守恒 无论在什么光线条件下,看到熟悉物品的颜色都“不会改变”。形状守恒 判断已知的几何形状时,尽管它们由于透视或其他原因发生了某种畸变,我
16、们还会认定它们保持了原来的形状。这些就是为什么拍摄到的东西与看到的东西会有差距的原因。 三基色原理三基色原理:选取相互独立的三种原色,将它们按不同的比例进行组合,从而在视觉上引起各种不同的彩色感。三种基色光的比例,决定混合光的色调和饱和度。三种基色光的亮度之和,为混合光的亮度。三基色的选择 彩色电视中的荧光粉:既要满足三基色原理,又要能达到100%饱和度及适宜亮度电平。所以最终选定的三种光是:700nm红光;546.1nm绿光;435.8nm蓝光 彩色(cis)三要素三要素:色调(s dio)、亮度、饱和度色 调:颜色(yns)类别;亮 度:是光刺激人眼所引起的明亮程度的感觉。饱和度:是人眼对
17、颜色感觉的一种特征,即色彩的深浅程度。 混色方法混色方法(主要有两种):相加混色,相减混色。利用人眼视觉特性进行相加混色的方法有:时间混色性:利用视觉暂留特性,将三基色光,按一定顺序轮流投射在空间同一位置上,它是顺序制彩电视的基础。时间混色法实验:用三种滤色片排列组成的圆盘高速旋转,看到的便是它的混合色。光谱混色法:将三基色同时直接投射在空间同一位置相混合的方法。此种方法亦称为:直接混色法,或同时相加混色法。彩色投影电视机采用此法。空间混色法:利用人眼的视觉锐度,将三种基色光分别投影到同一表面相邻很近的三个点上。空间混色法在同时制电视中得到应用。生理混色法:两眼分别观看不同颜色的同一景物,所产
18、生的混合效应。电视画面一、什么是电视画面?电视画面,是从电影画面借用来的。画面这个词,它和绘画有许多相近之处。都是通过二维平面再现三维空间幻觉的(平面)视觉艺术(画面语言的共性)。习惯上把一个镜头叫做一个画面。电影画面(humin)传统的定义是:“一段连续放映的影片中的形象,看来是由一台摄影机不间断的一次拍摄下来(xi li)的,无论这段多么长都叫做一个镜头”(即画面)。这样讲不够(bgu)严格,因为有的画面是多次开机关机完成的(如停机再拍、动画片、木偶片等)。电视画面看来是一次连续拍摄的。电视画面是电视语言的基本元素,也是摄像造型的基本单位。一个画面的时间可以长到几分钟,也可以短到几秒钟,甚
19、至几帧画面。使用画面语言的艺术有:绘画、摄影、电影、电视等。二、常用的电视画面术语画面和镜头是一个对象的两种称呼(画面语言的共性)。画面和画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电视画面是由帧组成,在我国,每帧为1/25秒(画面语言的个性)。画面和像素画面的图像是通过像素呈现出来的。像素的多少及其排列的密集程度,决定着图像的清晰度(画面语言的共性)。电影与电视的像素是不一样的(画面语言的共性)。电视画面的造型特点从摄像造型这个角度探讨电视画面的特性被称为电视画面的造型(艺术术语)特点。电视画面的运动性 “运动正是电影画面最独特和最重要的特征”。运动性包含以下(yxi)三个方面的涵义:电视屏幕的图像(t xin)
20、每秒扫描25帧画幅,这些连续动作的画幅记录了连续运动的对象,靠人眼的视觉残留作用,才构成(guchng)了活动的幻觉画面(分割式观察)。(影视的个性)电视画面能表现被摄对象的运动过程。(摄像机静止或运动,被摄对象运动)运动表现(也称运动摄像),指摄像机在运动中表现对象的静止或运动状态。(被摄对象静止或运动,摄像机运动)分切拍摄组接叙述单一的画面虽一定的涵义,但不能单独表达作品的主题,不能构成完整的艺术作品。必须把许多不同内容、不同景别、不同角度的画面通过蒙太奇手段组接起来。时限性每个电视画面都有一定的时间限制,不像画展、影展可让我们长时间的驻足观看。(时限性与内容的表现手法是相互制约的)画幅形
21、式的固定性电视画面的画幅形式是固定不变的,虽有大小尺寸的区别,但长宽之比是不变的。均为4:3(或16:9)。这个固定的画框,对于表现变化万千的现实生活是一个很大的局限。摄像人员要训练自己在这个固定画框之中处理构图。要善于利用运动、变焦镜头、景别和开放式构图等手段来突破固定画幅形式带来的束缚。对于“开放式构图”的特点综述如下:(1)画面主体不一定放在画中心,以强调主体与画外(hu wi)空间的联系(飘入的窗帘(chunglin),掠过的人影);(2)画面形象不完整,以强调画外空间的存在,以及和画外空间的有机(yuj)联系(通过运动);(3)故意破坏构图的均衡、不谐调,使画面经常处于不均衡到均衡,
22、不谐调到谐调的多样变化之中(关键留在画外制造悬念:泼水掉物);(4)借助于声音构成画外空间,而且往往是声画分立。“开放式”构图,不是把观众的视觉感受局限在可视的“具像画面”之内,而是引导观众突破画框限制,产生画面外空间联想,从而增加了画面的容量。逼真性法国电影理论家马尔丹电影语言:“电影画面在某种情况下,是对观众激起一种强烈的现实感,使观众确信银幕上出现的一切是客观存在的。”摄像的真实性是追求屏幕视觉效果的逼真(也是原始的本能),逼真性对不同类型的节目有不同要求。形象的具体可视性电视画面的形象是具体可视的(具象),不同于文学形象可以很抽象。电视画面的作用1、画面是电视传达信息的主要媒介(综合功
23、能)2、画面作为反映现实的手段(基本功能,记录与揭示。如:新闻拍摄)(客观)3、电视画面的叙事和表情作用(艺术功能)(主观)电视主要(zhyo)靠画面来叙述事件、故事,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叙事(xsh)和表情(符号)是电视画面的两大功能,叙事功能就是靠它讲故事。 故事(gsh)影片天云山传奇冯晓岚死后,银幕上出现了这样几个特写镜头:(1) 桌边蜡烛燃尽了;(2) 竹竿上挂着冯晓岚的破羊毛背心;(3) 灶边的案板、菜刀和切了一半的咸菜;(4) 有补丁的旧窗帘。 这组空镜头,通过具体画面形象,表现了冯晓岚为了追求革命理想、情操和爱情,历尽了人生的坎坷,无私地奉献出自己一切的高尚品质。叙事和表情是不
24、同的,但在创作实践中,总是把两项功能融合在一起,使画面在叙事的过程中表现出感情来。电视摄像机的分类、功能及操作电视摄像机的分类按用途分:广播级、专业级、家用级光电转换:摄像管、CCD、CMOS信号调制:模拟、数字图像清晰度:标准清晰度(简称标清)、高清晰度(简称高清)电视制作:演播室用、EFP、ENG摄像机上的常用操作开关摄像机的操作,对于摄像师来说,必须掌握变焦、光圈及聚焦的使用及白平衡的调整(基本技能)。进一步的则需学会控制景深(焦深)。摄像机的主要附件是: 镜头(jngtu) 寻像器a. 构图(gut)的重要依据;b. 了解摄像机的工作(拍摄、等待、彩条、多种警告,电池、磁带的使用(sh
25、yng)情况,各种参数的显示)和技术状况(影调、色彩、清晰度、快门速度等)c. 回放,检查拍摄的录像质量。 CCU控制器。它的功能是:供交流电、遥控调节、工作状态的锁定、部分信号的补偿和校正、系统的同步、内部通话;话筒。声音的录制及监视。摄像机的主要按钮与开关:聚焦环手动聚焦用。以下情形时需要使用手动聚焦:闪耀的表面、背光的物体或反光强烈时。肮脏玻璃后面的物体。物体一部分靠近而另一部分远离摄像机时(倾斜的物体)。缺少明暗、色彩的平面物体(如:白墙)。带水平条纹的物体。快速运动的物体。使用大特写功能、特殊镜头时。变焦杆环有的机器手动变焦环配备了变焦杆,将变焦方式钮置于M处,手动变焦功能起作用。W
26、:增大镜头的角度以进行(jnxng)广角拍摄。T:减小镜头(jngtu)的角度以进行远摄。 按压力量的大小与变焦速度(sd)一致。光圈环手动光圈环,当将光圈方式钮置于A处,自动光圈功能起作用。VTR录像机触发钮开始停止拍摄。RET返回视频钮按着此钮之际,从录像部分输入的返回视频信号可在寻像器上监看。光圈方式开关。A:自动光圈功能起作用;M:手动光圈调节。以下情形时需要使用手动光圈:在室内拍摄以窗外景物为背景的人物时(背景很亮)。当在晴天拍摄阴影中的人物时。当拍摄高对比度的场景时。瞬间自动光圈钮。(当将光圈方式开关置于M处时,按着此钮之际自动光圈起作用)。变焦方式钮。(S:伺服变焦方式,可用变焦
27、控制开关操作变焦。M:手动变焦方式,可用变焦杆环控制变焦)。微距聚焦环(用于特写镜头)。沿箭头方向旋转此环,可拍摄极小被摄物的特写镜头。 在微距方式正常的聚集和变焦调整不起作用。 要以微距方式拍摄图像,应将聚焦环1调至无穷远处,变焦环2调至最广角处,按箭头方向调节此环使微距方式下的图像聚集最佳。GAIN增益(zngy)开关当被摄物照度不足时,用电子手段(shudun)提高本机的光灵敏度。提升的程度取决于此开关的位置。(增加提高(t go)数值,图像上的噪波也会增大)。WHTBAL白平衡开关用此开关可设置三种白平衡方式。B:在此位置进行的白平衡调整,寄存在B。A:在此位置进行的白平衡调整,寄存在
28、A。PRST(PRESET):在3200K设置的不可擦除的白平衡值。POWER电源开关(此开关可以接通或关闭电源)。黑、白平衡调整 为什么要调整白平衡白平衡调整(WHITEBAL)是摄像机工作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当我们用肉眼观看这大千世界时,在不同的光线下,对相同的颜色的感觉基本是相同的。但是摄像机却没有人眼的适应性,在不同的光线下,由于CCD输出的不平衡性,造成摄像机彩色还原失真:图像偏蓝(红)。为了在不同的色温条件下都能还原出被摄主体本来的色彩,就需要对摄像机进行色彩校正,以达成正确的色彩平衡。这种调整被称为白平衡调整。使用白色物体调整平衡是因为白色物体变化得最为明显(在钨丝灯光下,拍摄出
29、来的景物就会偏黄、红;在蓝天下,则会带有蓝色色调)。(还有技术原因)色温,就是定量地以开尔文温度表示色彩。光线不仅含有亮度的成份,更含有颜色的成份。色温越高,蓝色成份越多,图像偏蓝;色温越低,红色成份越多,图像就会偏红。 需要(xyo)手动调整白平衡的场景自动白平衡当拍摄时的光线超出所设定的范围时就不能正常工作。以下一些光照条件(tiojin)需要手动调整白平衡:摄 像 条 件调 整 理 由在很蓝很蓝的天空下(900010000K)色温太高,颜色会偏蓝从明亮处移到相对较暗处、从室外移到室内(或相反)不同的光照,颜色突变,偏色夜间拍摄蜡烛光、烟火、夜景光线太暗,调整功能不起作用强烈地反光(水面、
30、金属表面)附近光线太强,调整功能不起作用日落、日出或带有强烈的红色调时特殊光线照度过低时,如烛光下光线太暗,调整功能不起作用被摄景物不是处在同一光源下,且光比相差很大时不同的光照,颜色突变,偏色不同色温光照射下的物体调整功能无法工作水银蒸气灯、钠灯或某些荧光灯等照度过强的场景调整功能无法工作 自动(zdng)白平衡自动白平衡调整功能是摄像机根据通过其镜头和白平衡感测器的光线情况,自动探测出被摄物体的色温值,以此判断摄像条件,并选择最接近的色调设置,由色温校正电路加以校正,白平衡自动控制电路自动将白平衡调到合适的位置。基本原理拍摄一个好的电视镜头,除了取景、构图以及拍摄技巧之外,还要注意摄像机的
31、黑平衡(Black Balance)与白平衡(White Balance)的调整。黑平衡的调整:使电视摄像机在拍摄黑色物体时,三个基色:即红(R)、绿(G)、蓝(B)的信号电平相等,这时显像管的荧光屏上反映出不带任何颜色的纯黑色;白平衡的调整:用标准白色物体作为拍摄基准,分别调整三个基色放大电路的放大量,使输出的三个基色信号电压也相等,电视荧光屏上重现出正确的白色。白平衡调整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摄像机所拍摄的电视画面彩色还原的好坏。白平衡调好了,其它颜色也就基本正了。调整(tiozhng)方式及条件白平衡调整(tiozhng)方式有两种:自动(zdng):不需任何操作,几乎对所有目标都能提供满意的
32、效果(从室外移到室内,最初画面会出现轻微红色投光,然后逐渐恢复自然彩色)。手动:下列拍摄条件下,自动白平衡不能提供满意的效果:在水银灯、钠蒸汽灯或某些荧光灯下拍摄时;使用强烈光源,例如卤素灯拍摄或光源的彩色温度较低时;在光线突变的条件下拍摄;在室外日出或日落时拍摄;在夜间室外的焰火光线下拍摄;拍摄单一彩色物体或单一彩色背景前的物体时。操作步骤:自动白平衡调整:见白或开启机器后盖上镜头盖,对准光源。手动白平衡调整:调整白平衡时,用测试卡来调整最为准确,实际拍摄现场若没有测试卡,也可采用白平衡板(或其它白色质地的物质)来代替。白平衡的调整一般分为粗调和细调两个步骤:白平衡的粗调,指的是滤色镜(或滤
33、色片)的选择,是在大范围内的调整。白平衡的细调,是先将测试卡或一个标准的白色物体放置在与被摄物相同的照明光线下,与水平面呈45的夹角(但需注意,白色物上不要出现反光点)。然后把摄像机的镜头对准白色物,调整镜头焦距,使白色物充满整个荧光屏画面(80%以上)。按下白平衡按钮后待2至3秒钟,寻像器上显示出文字“OK”,就表明白平衡已经调好。进行自动(zdng)白平衡调整时,还应设定A或B位置(wi zhi)。因为置于PRESET(预置(y zh))的位置时,摄像机的白平衡固定(即自动调节电路不起作用)。其一般只在卤钨灯(色温为3200K)照明的条件下因找不到合适的白色物或抢拍镜头而来不及调整白平衡时
34、使用。白平衡的偏调(艺术白平衡):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的画面艺术效果,也有时要人为地偏调白平衡,即有意识地使白平衡失调,产生一种偏红或偏黄或偏蓝等的某种偏色的艺术效果。譬如:拍摄夕阳无限好的景色,若按正规方法调整白平衡,拍出来的图像效果是平平淡淡的。尽管它真实地反映了夕阳的色彩,但这种真实的色彩与摄像人员所需要的深金红色或暗红色的夕阳色彩相差甚远,不能满足摄像人员的主观要求。要想达到拍摄夕阳的这种要求,就应采用偏调白平衡的办法。总结:正常调节白平衡 选择滤色片; 微调(白色画面充满一定的百分比); 调试按:白黑白艺术白平衡 画面偏暖,调节时用偏冷的调色板 画面偏冷,调节时用偏暖的调色板光线与白平衡
35、 调节白平衡与光线的入射角有关顺光时 光线偏暖白平衡偏冷逆光时 光线偏冷白平衡偏暖侧光时 容易获得正常的色调效果注意事项调整白平衡时应注意的有关问题:白色物的选择 拍摄高质量的电视节目时,需用标准的白色物来调整白平衡;专用白板的角度与光源方向的影响 单一(dny)光线时:让光线(gungxin)直接照在白板上,摄像机对着白板;多种光源(gungyun)时:主光线(自然光)射在白板的角度与镜头的光轴成直角,辅助灯光从光轴另一侧射向白纸,取中间值就能达到白平衡光源的色温改变时要切记调整白平衡拍摄舞台节目时白平衡的调整 利用与舞台相同的光线来调白平衡,千万不要用舞台的彩灯来调白平衡;也可用机内预置的
36、 3200K档来拍摄节目,但效果要差点;摄像机内白平衡电路的记忆功能 摄像机内白平衡电路的记忆功能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起作用的。摄像机重新拍摄时仍需要调整白平衡。聚焦在实际摄像过程中,物距是经常变动的,因此常常会超出景深范围而导致图像模糊。为了使图像保持清晰,就必须不断改变镜头的焦点位置,使成像面始终落在焦深以内。这里就要进行不断的调节焦点,使影像更清晰。自动聚焦通常家用DV采用的是主动式聚焦,其原理就是当镜头对准目标时,由装置在摄像机镜头内下方的一组发射器,发出红外线或超声波,经被摄物体反射回来后,再由摄像机的红外线传感器或超声波传感器接收下来,从而测定出距离,根据测定的距离驱动摄像机的聚焦装置
37、聚实焦点。当摄像机处于自动聚焦状态下,不需进行任何调整,摄像机的自动聚焦电路便可以把聚焦调整到最佳状态。提示:运用自动聚焦时镜头拍摄中尽量不变焦点,移动时注意保持与被拍摄主体的距离,不要与预先确定的距离相差太大。拍摄时应避免前后景光线强度的剧烈变化,如果焦点在前景,后景突然变得很亮时,机器自己会在瞬间来回找一找焦点,看起来就是焦点的抖动。手动聚焦(jjio)的场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自动焦点装置往往会发生错误判断,此时需要使用(shyng)手动聚焦:摄 像 条 件调 整 理 由被摄主体前有移动物体调整功能无法工作被摄物体不在画面中央这一范围内拍摄现场光线严重不足(如晚上拍烟花)被摄对象反差太弱被
38、摄对象光线反射太强或周围有太亮的目标物被摄对象无垂直轮廓(如白墙)拍摄对象前后排列不能同时聚焦于两个物体所拍摄的物体端离摄像机很近,另一端离得很远不能同时聚焦于两个物体透过模糊、肮脏的玻璃拍摄拍摄快速运动物体调整需要时间拍摄在栏栅、网等前景后的主体(如笼中的动物)当被摄体能吸收红外线或超声波时无法工作手动聚焦(jjio)方法(标清拍摄时使用)一般应根据镜头设计的具体要求,分别采用不同的聚集方法:(1)当拍摄无穷远的景物时,可将调焦杆推至 位置拍摄。如拍摄一些风景镜头。(2)当拍摄特写时,将变焦距镜头推到长焦位置(T)进行聚焦,因这时景深范围小,可以很容易地将焦点聚实(通过取景器观察图像的清晰度
39、),直到满意为止。聚实焦点之后,再将镜头调整到所希望的构图景别上,焦点在变焦过程中不会变化。(3)若要获得(hud)最大景深,可以用超焦距(jioj)对焦,即对位于镜头超焦距(jioj)位置的实物对焦点,这时可获得从无限远至1/2超焦距的最大景深范围,主体在这个范围内活动自然是清晰的。这就是具体的超焦距聚焦法(镜头聚焦在无限远时,景深的近界限至镜头的距离)。(4)若微距对焦,需同时使用微距调节杆和调焦环进行对焦,才能对实焦点。(5)若要拍摄运动物体,可以用跟焦点的方法聚焦:首先对准落幅画面聚实焦点,在聚集环上做一标记。然后对准起幅聚焦,记作第一焦点位置。拍摄时,由摄像助手根据摄像技巧的速度和主
40、体移动的速度,均匀将调焦环由第一焦点转到第二焦点处。保证镜头拍摄全过程画面清晰。实验拍摄的操作步骤拍摄前的准备安装电池接通电源 将POWER开关置于ON这时电源给机器供电视频图像输至寻像器录像部分的显示接通 用VTR开关选择摄像机的运行方式。SAVE方式或STBY方式装、卸磁带使用标明有Mini DV的录像带;录像带应垂直插入带槽。拍摄(pish)前的设置一般情况下的开关(kigun)位置:A. 将VTR开关(kigun)拨到STBY位置。B. AUTO IRIS开关设置为 NORMAL。C. GAIN开关设置为L(L位置为0dB)。D. OUTPUT开关设置为 CAMAUTO KNEE OF
41、F。E WHT BAL(自动白平衡)开关设置为 A或B。将镜头的光圈方式开关设置为A(自动光圈一端)。选择合适的色温转换滤光片(或称滤色片):滤 色 片适 合 的 场 合13200K室内、室外的暗处;灯光时25600K室外(阴天或多云)35600K+ND室外(晴天或少云)用SHUTTER拨盘将快门速度设置为OFF。拍摄前的调整寻像器调整调整寻像器的位置(左右)和角度(高低)。屈光度调整旋转目镜聚焦环,使寻像器屏幕图像清晰可见。亮度和对比度调整当周围亮度发生变化时,可用BRIGHT和CONT调节或调节寻像器屏幕的亮度和对比度。但以固定为好。白平衡调整自动白平衡(FAW)FAW功能随照明情况的变化
42、自动调整白平衡值。当你没有时间调整白平衡或摄像机频繁在不同照明条件的地方被移近移出时,这种方式(fngsh)是非常方便的。注意(zh y): FAW(自动白平衡)不能对超出FAW调整范围(fnwi)的拍摄物提供最佳的白平衡。 FAW(全时自动白平衡)的准确程度不及手动白平衡。 在选用了FAW方式的情况下打开电源时,需要花10秒钟进行FAW调整,在此期间不要拍摄。手动白平衡当白平衡已完全调好时,显示“AUTO WHITE A,B OK”。错误信息 NG:OBJECT (被摄物不良)当在被摄物上没有足够的白色或色温不合适时显示。更换色温转换滤光片或白色物体,重新调整白平衡。 ERROR:LOW L
43、IGHT(光量不足)当光线弱时显示。增强照明度重新调整日平衡。 ERROR:OVER LIGHT(光量过剩)当光线过亮时显示。降低照明度,然后重新调整白平衡。拍摄电视制作(zhzu)的基本方式电视制作(zhzu)的三种基本方式:ENG、EFP、ESP。ENG(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电子(dinz)新闻采集。特点是:前期拍摄、后期编辑。前期可以打乱拍摄顺序,后期能精雕细琢。记者常用方式,与电影拍摄相似。轻便灵活、快速多变。EFP(Electronic Field Production)电子现场制作。特点是:多机拍摄、同时(即时)编辑。一般指三台及三台以上的摄像机同时
44、工作。由于它工作的特性是:事件的开始即节目的开始,事件的结束即节目的结束(事件与节目同步)。因此可以大大的提高节目制作的效率,降低拍摄及电视节目的制作成本。但是也增大了制作的难度。EFP制作可分为可彩排与不可彩排两种。可彩排时应尽量安排彩排,可增强各部门的协调性。不可彩排时,也要做好详尽的前期准备工作,尽可能地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EFP现场主要以导播、摄像师为主,灯光师、化妆师、音响师、美工等协调任务的完成。导播不同于导演,他的职责是:预先了解内容、推测事件的发展;熟悉镜头组接的基本规律,熟悉画面语言的表达方法,熟悉观众的观看心理。善于同其他工作人员(灯光、化妆、音响、美工)密切配合。临场
45、不惧、遇事不慌,遇错能迅速纠正。摄像师摄像师的职责是:注意现场细节,协助导播迅速捕捉突发事件。推拉摇移基本功熟练,聚焦动作娴熟。EFP的局限(jxin)是:摄像机机动性能差,只能(zh nn)在指定位置移动,否则容易穿邦;完成后无法(wf)修改,因此前期工作一定要做得非常扎实;导播视野受制约,要学会与摄像师密切配合;参与的人员较多,各方协调很重要。ESP演播室制作。演播室制作可以集前两者的长处,特别是灯光、音响、布景有保证。它的拍摄完全不受时间、光线、音响效果的影响。可以很方便地利用电视后期制作能力强的优势,譬如特技制作,高质量地完成电视制作的任务。但是EFP的局限性在他这里也同样存在。常用电
46、视摄像机的应用与基本操作a) 数字摄像机的基本应用与操作模拟摄像机的基本应用与操作光学镜头的特性与运用镜头的光学特性定焦距镜头变焦距镜头初学者摄像要领一切:镜头要切断(要有镜头意识)切断就确定了一个镜头的时间长短。换句话说,无论拍摄多长时间,只要当中没切断,那么也就只拍了一个镜头。请记住适时切断镜头,然后确定新的拍摄对象,换接后面镜头。每个镜头该多长时间,要根据拍摄内容而定。三换:换对象,换角度,换景别在拍摄时应考虑镜头的切换。前后相邻的两个镜头最好不拍同一对象。要充分选择多个角度拍摄,如正面、侧面、斜侧面甚至于背面等各种角度拍,画面才好看。景别要不断变化,全景(qun jn)、中景、近景、特
47、写等各种景别应交替出现,而且相邻镜头的景别要有明显的差异。假如“三不换”拍摄(pish),镜头就会“跳”。五要求(yoqi):稳、平、实、准、匀持稳摄像机,尽量不要晃动。画面要平,景物(尤其是建筑物)横平竖直,不能倾斜。应在焦点对实后拍摄,最好采用手动聚焦。景别构图要准,人物位置一般放在画面中部而又不是正中心,不应“顶天立地”,也不能重心下垂,更不可“面壁”。多拍固定镜头,如果运用运动镜头拍摄,开头和末尾部分(起幅和落幅)应当固定不动,运动部分(拉、推或摇)的速度要均匀,不要时快时慢时动时停。初学者摄像基本技巧摄像机持机要领摄像机一般架在三角架上进行拍摄,有时外出作新闻采访等机动性拍摄时,也可
48、以用肩扛等方式持机。肩扛持机拍摄时,要注意手、眼、身、气、步五个方面动作的配合。一、手:摄像机扛在右肩上,右手握住镜头的变焦控制器,左手握住镜头的调焦环,右脸颊贴住摄像机机身。对于有自动调焦控制器的家用摄像机,左手不用调整焦距,可以帮助把稳机器,或者握住右手腕,以利稳定机器。二、眼:摄像的用眼与拍照不尽相同。拍照一般是右眼取景,左眼自然闭合。但如果用这种方法摄像,则会有一定局限性。因为拍照只是拍摄某一画面,而摄像是个连续的过程,拍摄过程中包含着连续的推、拉、摇、移等变化。如果视野局限于寻像器中的一个场景,那么摄像者对于下一个时刻的场景就无法捕捉。所以拍摄时,应右眼取景,左眼同时观察全局、把握动
49、向,随时留意主体的变化趋势。初学者可能不太适应双眼观察,经过一定的实践训练,养成习惯后,会受益非浅。此方法特别适合拍摄新闻。三、身:摄像时经常(jngchng)要用到仰俯或摇摄等拍摄方法,这借助摄像机三角架很容易完成。如果是在没有三角架的情况下,则摄像者就要利用自己的腰部和手臂动作来配合完成。摇摄时,较稳定的方法是双脚不动,依靠腰部转动,转动要平稳。四、气:初学者为了稳住镜头常常(chngchng)会不自觉地屏气拍摄,这对拍摄较短的镜头还可以,遇上长镜头拍摄则会坚持不住,反而会造成颤抖。正确的方法是用腹式呼吸(hx)法即胸放松,双肩不向上耸动,而腹部作不妨碍拍摄的收缩。五、步:肩扛拍摄时,双脚
50、应与肩同宽,以利于稳定重心。在拍摄推、拉、移、跟等运动镜头时,如果没有摄像车,则要依靠摄像者的走动来完成。走动时要尽量利用膝关节、腰部的缓冲作用以减少画面的抖动。不管是前进还是后退,都要脚掌先着地,脚跟后着地。摄像机操作要领拍摄时,除要掌握摄像机的使用方法和正确的持机方式,还必须懂得操作要领。从摄像机开机拍摄到停机,连续拍摄的一段画面内容称一个镜头。镜头是有长度的。对于运动镜头来说,拍摄过程通常分为起幅、运动和落幅三部分。起幅是指镜头的开始部分,落幅是指镜头结尾画面的构图,运动是指推、拉、摇、移等技巧运用的过程。一般情况下,拍摄素材总要为后道工序电子编辑留有足够的选择余地。由于技术上的原因,用
51、录象机对编,前5秒钟画面内容是不能使用的,这5秒钟称为电子编辑的预卷时间。因此,一个有用的镜头应该是开始录像5秒以后部分。同时,由于运动镜头的起幅也要留有一定的时间,所以运动镜头的起幅必须留有足够的长度(用非线性编辑时可以适当缩短预留时间),然后再使用运动技巧。镜头拍摄过程中的操作要领是平、稳、匀、准、实。一、平:拍摄的画面要摆平(bi pn)即画面中的水平性质的横线如地平线等应与寻像器的横边平行,垂直性质的直线如旗杆等应与寻像器的竖边平行。如果拍摄时把摄像机扛歪或没摆平三脚架,使拍出的地平线呈倾斜状,那么景物中的垂直物体就会显得摇摇欲坠,不合常态。三脚架上一般有汽泡水平仪,应调节汽泡水平仪的
52、汽泡至水平仪中央。肩扛拍摄时可寻找有明显水平垂直性的景物,使之分别与画框的横边和竖边平等,这样画面就摆平了。二、稳:晃动会破坏画面的气氛和观众的观赏情绪,影响画面内容的表达。因此,摄取镜头时,应当(yngdng)消除一切不必要的晃动。保持画面稳定是摄像操作技术的基本功,从画面的稳定程度,可以鉴别摄像人员的拍摄熟练程度。三脚架是克服这一弊病最有效的工具。如果没有三角架或者无法使用三角架,就应当尽量使用广角镜头摄取画面,因为广角镜头稳定性强。肩扛摄像时,使用长焦镜头拍摄的效果一般不令人满意。三、匀:在摇摄或移动拍摄连续画面的过程中,节奏要均匀,不能忽快忽慢。推、拉镜头要匀速,最好使用(shyng)
53、电动变焦装置、三脚架。四、准:各种动态构图的落幅画面一定要准确无误。例如推镜头,由全景向近景、特写过渡,当技巧拍摄结束,成为落幅画面时,镜头的焦点、构图都应该是正确的。五、实:正常的拍摄应力求图像清晰。保证图像清晰的关键有两点:一是场景照度要适中,过暗的光线将迫使光圈开大,引起景深变小,造成成像虚松;二是有自动调焦功能的摄像机不能过分依赖自动调焦,仍要练好手动调焦。快速对焦的方法是:把镜头焦距推到最长,对准拍摄主体调实图像,再拉回到适当的焦距,构图、开机、拍摄(高清拍摄对焦不采用这种方法)。第三章 电视摄像造型元素第一节 电视画面构成画面构图画面(humin)泛指绘画、摄影(shyng)、影视
54、画面。(影视构图和摄影构图有联系也有区别)。构图(gut)一词出自拉丁语,原意:组成、结构和联结等含意。构图这个名称,源于西方美术,学习西画,构图是一门课程。在中国画论中,叫布局或经营位置。摄影构图是从美术的构图转化而来,习惯叫法是取景。构图是一个思维过程,它从自然存在的混乱事物之中找出秩序。“构图是一个组织过程,它把大量散乱的构图要素组织成一个可以的整体”(本克莱门)每一种艺术形式都具有它独特的规律和原理。古人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摄像艺术也不例外,形成摄像构图的规律和原理,称它为摄像构图的章法。有些电视作品,虽然主题选择的很好,也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但由于在构图上不够讲究,光线处理
55、上没新意,表现形式上欠思考,作品出来没有气势和意境,感动不了观众,这就是因为作者没有很好的掌握和运用这个章法,缺乏生动的艺术构思。电视摄像与图片摄影构图的原理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两者拍摄表现形式有差异,使它构图章法也存在一些差异。照片是瞬间固定画面,而电视摄像是运动静止画面。电视构图与电影构图也有差异:电视中的银屏比电影的银幕小得多。因此,在电视摄像构图上,你必定要删去所有“不必要的多余的东西”,多采用中景、近景、特写,少用远景,可以适当利用全景,少用半调子镜头:即中景不像中景,全景不象全景。在构图上要忍痛割爱,一定要让画面紧凑些。构图在摄像艺术中:广义:指从选材、构思到造型体现的完整创作过程。
56、即思维过程和组织体现过程。狭义:一幅画面的布局和构成。就是把要表现的对象,根据主题和内容的要求,有意识地安排在画幅之内,把摄影者的意图表达出来。具体包括一幅画面给人总的视觉感受,主体与陪体、环境的处理,被摄对象之间相互关系的处理,空间关系处理,影像的虚实控制以及光线、影调、色调的配置,气氛的渲染等等。构图(gut)的目的构图(gut)的目的:增强(zngqing)画面表现力、更好地表达画面内容,使主题鲜明、突出、明确,形式新颖独特,具有形式美感,是摄影构图的基本要求。构图用到电视艺术中来,也具有摄影构图同样的意义。但摄像和摄影(照相)不同,单独一个镜头画面不是作品的终结,每个电视画面在整个作品
57、中只是构成屏幕艺术形象的基本单位,这好比写文章中的词汇一样,需要由许多镜头画面组接在一起,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果把造型手段的选择比做选词的话,影视构图就相当于造句,画面的蒙太奇组接就是谋篇。电视画面和照片具有不同的使命和作用,所以不能完全套用摄影构图的处理方法来处理电视画面构图,而需要认真地研究电视画面构图的特点。构图的元素(因素、要素)及各自之间的关系构图画面的结构与布局透视让人通过观察画面来正确判断原来景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和立体形态。是在平面上表现三维空间的一种视觉规律(在生活中,人们从某一位置观察形状、大小相同的物体,由于它们距离我们的位置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现象中找到的规律)。透视现
58、象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对比透视);近疏远密(线条透视);近亮远暗(亮度透视);近浓远淡(色彩透视);近强远弱(心理透视)等。构图六元素:形状面积的大小与位置构图的基础改变角度与距离形状:指画面中所占面积的大小,它是以所处位置来表现的,是构图的基础。线条线与线、线与画面的分割平衡线条(xintio):画面中线条与线条之间的关系。线条可以通过分割画面来形成(xngchng)美感;可以(ky)利用近疏远密的透视规律来表现空间;可以利用它得到画面的平衡。(垂直优先)影调(明暗、色彩)造成对比、表现气氛、赋予联想质感以假乱真激起情感质感:主要是对被摄物表面的反映。真的:真实再现;假的:以假乱真
59、。主要通过改变光线照射的角度得到调整,可以激起情感。立体感(空间感)对比透视(近大远小)、线条透视(纵深延伸)、影调透视(近亮远暗)、色彩透视(近浓远淡)充分利用透视规律在平面上再现真实的三维空间。运动(最具电视特点)动平衡(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展示环境 交代空间运动:运动,是电视画面最重要的特性,最具有电视的特点。电视画面除了固定画面外,更多的是运动画面。要获得动平衡就需要做到(初级)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它动你不动,它不动你动)。运动的目的是:展示环境、交待空间。电视画面的结构成份1. 主体;2. 陪体;3. 前景;4. 后景;5. 环境电视画面构图的特点电视画面构图的可变性运动,是电视画面
60、最重要的特性。电视画面除了固定画面外,更多的是运动画面。电视画面构图虽有静态构图和动态构图之分,但严格讲几乎没有静态可言。就是拍一个特写镜头画面也和照片有本质的区别。演员头部微微一动眼帘的启闭,都会随时改变画面结构。画面的运动性包括画面内部和画面外部运动,两者结合起来,会使画面构图产生奇妙的变化。这些变化如果和具体内容相结合就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从而增强画面的表现力。动态(dngti)构图被摄对象或摄像机处于运动状态,使画面(humin)结构不断变化;静态(jngti)构图固定机位拍静止对象。动态构图具有很强的视觉刺激,往往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而且运动速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效果,在运动过程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摩托车照明设备升级考核试卷
- 自动扶梯智能化改造的技术方案与经济效益分析考核试卷
- 2023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参考答案】
- 外贸英语函电unit4课件
- 辽宁省丹东二十四中学2025届初三第三次调研考化学试题文试题含解析
- 江西省南昌市安义中学2025年高三下学期联考期末试卷数学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4月(四区)联考数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有机化学(1)(上)》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陕西省榆林市一中学分校2024-2025学年初三第二学期联合教学质量调研数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环境艺术设计职业生涯规划书
- 邮政社招笔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java开发面试题及答案
- (完整版)公司的代账协议模板合同7篇
- 全过程工程咨询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2024中国合同能源管理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风力发电项目实习报告范文
- 自然辩证法概论(视频课)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安徽农业大学
- 海南省临高县2022-2023学年小升初语文试卷(有答案)
- 第六单元“保护环境”(主题阅读)-六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统编版)
- 名著《红岩》三年中考真题及典型模拟题训练(原卷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