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复习题及答案_第1页
构造地质学复习题及答案_第2页
构造地质学复习题及答案_第3页
构造地质学复习题及答案_第4页
构造地质学复习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复习题-1答案一、名词解释(共204分,每题2分)地质体:人们观察和研究的具有一定体积的天然岩石单元走向线与走向:走向线为倾斜构造面与水平面的交线,走向为走向线的地理方位,一个倾斜构造面有两个走向倾向线与倾向、倾角:倾向线为倾斜构造面上垂直于走向线的直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倾向为倾向线指向构造面倾斜方向的地理方位;倾角为倾斜构造面上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线之间的夹角。面向:倾斜岩层变新的方向沉积岩层:被两个平行或近平行的界面限定的具有同一岩性的层状地质体原生构造:沉积岩或岩浆岩在成岩过程中形成的构造层面:限定沉积岩层的界面,可分为上层面(顶面)和下层面(底面)层理:由沉积物的成分、

2、结构构造、颜色及厚度表现出来的一种成层性岩层厚度:包括真厚度、视厚度和铅直厚度。对于水平岩层,真厚度、视厚度和铅直厚度相同,为岩层顶、底面之间标高之差;对于倾斜岩层,真厚度为在垂直于岩层走向的剖面上,岩层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视厚度为与岩层走向斜交的剖面上岩层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铅直厚度则为岩层顶、底面之间在铅直方向上的距离。出露宽度:在垂直岩层走向的剖面上,岩层出露地表界线的水平投影宽度(上下层面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露头宽度(出露宽度)岩层顶、底面出露界线之间的水平距离水平岩层:倾角小于5的岩层倾斜岩层:倾角大于5、小于85的岩层埋藏深度:从地表某一点到地下某一岩层(矿层)之间的铅直

3、距离应力:应力是在面力或体力作用下,物体表面或物体内部单位面积的内力。是作用在该面上内力的大小的度量全应力,物体内任一截面上某一点的应力,P=limP/A=dP/dA(A0)平均应力:物体内任一截面上单位面积(A上的内力(P),Pm=P/A正应力:由全应力分解的垂直于作用面的应力分量剪应力:由全应力分解的平行于作用面的应力分量剪应力互等定律:在平衡力系中,互相垂直平面上相互垂直的一对剪应力大小相等,符号相反静水压力或流体静压力:当b1=(t2=(t3时,为均压,称作静水压力或流体静压力。这种状态只引起物体体积变化,不改变其形状差应力:最大主应力与最小主应力之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量,称为差应力(

4、71-(73)在平衡力系中,虽然在一点附近可以有很多上述六面体,但总可以找到其中的一个,在三个互相垂直的面上只有正应力,而没有剪应力。这种面称主平面(或主应力面),其上的正应力称主应力应力椭球与应力椭圆:一点P的应力状态可以用以一个椭球体表示,即应力椭球。椭球体的球心为P;半径分别为三个主应力。过任意两个主应力轴可以确定一个椭圆,称为应力椭圆地壳内岩石受到应力作用,内部各个质点经受了位移,从而使岩石的初始形状、方位或位置发生改变,这种改变通常称为变形应变:岩石变形的度量-岩石形变和体变程度的定量表示线应变:变形前后物体中线段的相对伸长或缩短称为线应变伸长度:度量线应变的一个变量,指变形前后单位

5、线段长度的改变量(L1-L0)与原长度之比泊松比:在弹性应变范围内,横向线应变与纵向线应变之比的绝对值为一个常数。称为泊松比。属于物质的一种物理常数,与外力无关。=|e0/e|长度比:度量线应变的一个变量,指变形后与变形前线段长度之比,s=L/L0=(L0+L)/L0=1+e平方长度比:度量线应变的一个变量,指长度比的平方,=s2=(1+e)2剪应变:变形前相互垂直的两条直线,变形后其夹角偏离直角的量()为角剪应变,其正切为剪应变体积应变:变形前后体积的变化量与原体积之比。=(V-V0)/V0应变椭球体:变形物体内一点上变形前的一个单位圆球体在变形后变成一个椭球体称应变椭球应变主轴(应变主方向

6、):应变椭球体内有三个互相垂直的主轴,沿主轴方向只有线应变而没有剪应变,称之为应变主轴(应变主方向)应变主平面:包含应变椭球体的任意两个主轴的平面叫做应变主平面应变椭圆:通过椭球中心包含任意两个应变主轴的应变主平面与椭球相交为椭圆,称为应变椭圆平面应变:如果应变椭球体的中间应变轴长度不发生变化,变形只发生在XZ面上,称为平面应变旋转与非旋转应变:旋转应变也称非共轴应变,指物体内变形前与应变主轴平行的直线,在变形后方向 TOC o 1-5 h z 和长度都发生变化。通常是由简单剪切变形或一般变形造成的。39纯剪切与简单剪切:纯剪切指变形前与应变椭球主轴平行的直线在变形后仍保持其平行性,体积不变且

7、中间应变轴应变为0的变形;简单剪切指平行于剪切面方向上的平面在变形前后保持其平行性的变形,单剪变形是一种等体积变形,也是一种平面应变均匀应变和非均匀应变:均匀应变指物体内各点的应变特征相同的变形,其特征是:变形前的直线,变形后仍是直线,变形前的平行直线,变形后仍然平行。物体内各点的应变性质相同(大小和方向相同),否则为非均匀应变有限应变:在e或超过0.01时称为有限应变。无限小应变:在e或不超过0.01时称为无限小应变递进变形:变形初始状态至最终状态之间,增量应变的叠加过程。用于理解和描述变形过程应变硬化:是岩石变形试验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现象,当应力超过屈服极限后,应变持续增加时还需要相应增大应

8、力的现象应变软化:是岩石变形试验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现象,但应力超过屈服极限后,仅需要少量增加应力就可引起应变急剧增加的现象脆性变形:岩石在弹性变形域发生破裂的变形,即破裂前没有发生显著永久变形。脆性变形与弹性相关(应变10%)比例极限:在岩石变形试验过程中,应力-应变曲线从开始的直线向曲线转变的点对应的应力值为比例极限(或岩石变形试验过程中,符合虎克定理应力-应变曲线极限对应的应力为比例极限)弹性极限:在岩石变形试验过程中,能够在卸载后样品还能恢复原状的最大应力值为弹性极限屈服极限:在岩石变形试验过程中,当超过某一应力值后应变迅速增加时,这一应力值为屈服极限强度极限:在岩石变形试验过程中,岩石发

9、生破裂时的极限应力值,或称临界应力值,或称强度极限蠕变:在恒定应力作用下,应变随着时间的持续而增加的变形行为剪裂:沿最大剪应力作用面发生的破裂,通常共轲产生,理论上与主应力b1之间的夹角为45但实验和野外观察表明小于45。剪切面通常平直,延伸较远张裂:垂直最大张应力方向形成的破裂面,粗糙,延伸距离短,通常形成于地壳浅部或表部剪裂角:剪切破裂面与最大主应力之间的夹角,称为剪裂角共轭剪裂角:共轭剪切破裂面之间的锐夹角,称为共轭剪裂角褶皱枢纽:褶皱要素之一,为同一褶皱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可以是直线,也可以为曲线轴面:褶皱要素之一,包含各个相邻褶皱面枢纽的面转折端:褶皱要素之一,从褶皱一翼向另一翼过

10、渡的部位,也是褶皱弯曲较大的部位轴迹:褶皱要素之一,轴面与包含地面在内的任一平面的交线褶皱系:一组在空间上和成因上有内在联系的褶皱群称为褶皱系包络面:一个褶皱系中的几个褶皱或所有褶皱枢纽的切面对称褶皱和不对称褶皱:轴面与包络面垂直,两翼长度相等的褶皱为对称褶皱,反之,轴面与包络面不垂直,两翼长度不相等的褶皱为不对称褶皱背斜和向斜:核部地层老,两翼地层新的褶皱为背斜,相反,核部地层新,两翼地层老的褶皱为向斜平行褶皱:垂直褶皱面方向上所量得的同一褶皱层厚度各处相等同心褶皱:平行褶皱一种特殊类型,同一岩层厚度相等具有同一曲率中心而不同曲率半径调和褶皱和不调和褶皱:在横剖面上,各层褶皱面弯曲形态保持不

11、变时为调和褶皱;各层褶皱面弯曲形态不一致时为不调和褶皱隔挡式褶皱:由一系列紧闭而窄的背斜和宽缓向斜构成。以欧洲侏罗山最为典型隔槽式褶皱:由一系列平行排列的紧闭向斜及其间平缓开阔的背斜组成的褶皱组合日耳曼式褶皱:由等轴或短轴褶皱(背斜为主)组成的构造组合,断续发育于构造变形十分轻微的地台盖层中,独立发育或或组合成雁行式阿尔卑斯式褶皱:称全型褶皱,一系列线性褶皱呈带状产出。侏罗山式褶皱:由隔档式与隔槽式组成,也称过渡型褶皱或半形褶皱。纵弯褶皱作用:岩层受到顺层挤压力而形成褶皱的作用称为纵弯褶皱作用,地壳中的褶皱大部分是纵弯褶皱作用的产物,多是成群产出,产出的规律性明显横弯褶皱作用:岩层受到与岩层面

12、垂直的作用力而褶皱的作用剪切褶皱作用:岩层沿着与层面不平行的细密的剪切面有规律差异剪切滑动形成褶皱的作用同沉积褶皱:在沉积作用的同时,伴随着地壳差异隆升而形成的褶皱主动褶皱:褶皱面发生弯曲形成的褶皱被动褶皱:在垂直或高角度斜交的细密的剪切面有规律差异剪切滑动时,褶皱面发生错动而表现的弯曲的为被动褶皱接触应变带:在夹于软弱岩层的强硬岩层发生褶皱时,其周围弱岩层发生不同的效应,接近硬岩层受到硬岩层影响而一起弯曲,远离硬岩层时则弯曲变弱而消失的范围成为接触应变带。主波长及主波长公式:褶皱主波长是毕奥(M.A.Biol,1957年)和兰姆伯瑞(H.Rambery,1963年)根据野外褶皱观测资料以及模

13、拟实验、数理分析得出,岩层在受侧向压力时,因材料失稳导致了各种波长褶皱的生成,这些不同波长褶皱的生长速率是不一致的,其中某一初始波长发育最好、波幅增长最快,最终控制着褶皱的成长和发育的称主波长。主波长Wi的公式为:W尸2日屋口7嬴,式中d为强硬层的厚度,国和口分别为强硬岩层与软弱岩层的粘度,四口或者:褶皱主波长是毕奥(M.A.Biol,1957年)和兰姆伯瑞(H.Rambery,1963年)根据野外褶皱观测资料以及模拟实验、数理分析得出,当夹在软弱层之间的强干层受到顺层挤压作用时,强干层自身的内聚力促使强干层形成较大波长、较小波幅的褶皱,而软弱层的阻力又促使强干层形成较小波长的褶皱,岩层将按照

14、最小功原理,达到1)做功最小;2)抵消二者的阻抗,而发生弯曲。此时所形成的褶皱的波长称为主波长(Wi)(初始波长)。岩层最易形成这种褶皱。主波长Wi的公式为:钟2观珏坨处,式中d为强硬层的厚度,国和m分别为强硬岩层与软弱岩层的粘度,位1弯滑褶皱作用:多层纵弯褶皱作用过程中,往往需要通过平行于层面的顺层剪切作用来调节,顺层剪切作用的方式之一为弯滑褶皱作用,表现为顺层剪切应变集中在层面之间,促使顺层剪切滑动而形成弯曲82.弯流褶皱作用:多层纵弯褶皱作用过程中,往往需要通过平行于层面的顺层剪切作用来调节,顺层剪切作用的方式之一为弯流褶皱作用,表现为顺层剪切应变均匀分布在岩层中引起岩层内部质点相对位移

15、形成弯曲压扁作用:岩层在顺层挤压作用下,在压应力方向上岩层均匀缩短及垂直压应力方向上岩层均匀加厚的效应劈理折射:在强硬层与软弱层相间的情况下,顺层挤压是压扁作用形成的劈理将在不同的岩层中发生折射,这种现象称劈理折射。底辟作用:地下深处的高塑性物质(岩盐、石膏或岩浆等)在重力差异作用下,呈圆柱状向上流动刺穿上覆岩层或使上覆岩层拱起,形成底辟构造膝折:褶皱两翼平直,且转折端呈尖棱状的褶皱。节理:无明显位移的裂隙,成群成组发育。在地壳岩石中广泛存在张节理:垂直最小主应力形成的破裂面剪节理:平行剪切面形成的的破裂面,与最大或最小主应力有一定的夹角(45-(M2)或(45+。/2)节理组:是指在一次构造

16、作用的统一应力场中形成的、产状基本一致和力学性质相同的一群节理节理系:在一次构造作用的统一应力场中形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节理组称为节理系走向节理:节理走向与所在岩层走向大致平行的节理横向节理:节理走向与所在岩层走向大致垂直的节理斜向节理:节理走向与所在岩层走向斜交的节理顺层节理:节理面与所在岩层面大致平行的节理纵节理:节理走向与褶皱轴向平行的节理横节理:节理走向与褶皱轴向垂直的节理斜节理:节理走向与褶皱轴向斜交的节理羽裂:主剪裂面(剪节理)由一系列羽状剪裂面(小剪切节理)组成左列:组成剪节理的羽状剪裂面(小剪切节理)有两种排列方式,之一称为左列,即沿小节理走向向前观察,后一条小节理重叠在前面一

17、条小节理左侧右列:组成剪节理的羽状剪裂面(小剪切节理)有两种排列方式,之一称为右列,即沿小节理走向向前观察,后一条小节理重叠在前面一条小节理右侧共轭节理:沿着两组共轭剪切面发育的剪切节理组二、判断正误(正确打,错误打X)(共42分,每题1分) TOC o 1-5 h z .在平行轴面方向的视厚度处处相等的褶皱是相似褶皱。(V).产状是指构造面或构造线在空间的位态,通常用构造面、线与水平参考面及地理方位的关系来表示。(V).泥裂的尖端指向上层面。(x).一个平直的构造面只有一个倾向;但视倾向是无数的,并且视倾角永远大于真倾角。(X).同沉积背斜的同一岩层的厚度在褶皱的核部较翼部薄。(V).波痕的

18、尖端指向下层面。(x).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同时,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X).一个断层面上擦痕的倾伏向为90,倾伏角45,可表示为90/45。(X).30/50所表示的面状构造的产状是:倾向30度,倾角50度。(,).在地形地质图上,水平岩层的出露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倾斜岩层的出露界线与地形等高线斜交。(,).倾斜岩层的真厚度永远小于或等于铅直厚度和视厚度。(V).如果上下两套地层岩性差异巨大,之间存在地层缺失,并且地层产状明显不同,这两套地层之间的接触面为角度不整合。(X).应力为一个矢量,有大小、方向,可以合成和分解。(V).当截面与应力方向不垂直时,全应力可

19、分解为垂直于作用面的正应力和平行于作用面的剪应力。(,).应力椭球中有三个应力主轴,包含其中两个主轴的椭圆称为应变椭圆。(V).单轴应力状态中,在(T1垂直的截面上正应力的绝对值最小;与(T1平行的截面上,正应力的绝对值最大, TOC o 1-5 h z 剪应力的绝对值最小。(X)。.应变椭球体的圆切面为无伸缩面(剪切面)。(,).岩石的力学性质主要指岩石的变形特性和岩石的强度,变形特性即岩石受力后发生变形的性质:脆性和韧性。(V).围压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是,围压增加,岩石的韧性增加,强度减小。(x).温度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是,温度增加,岩石的韧性增加,强度增大。(X).空隙流体压力对岩石

20、力学性质的影响是,空隙流体压力增加,岩石的韧性增加,强度增大。(X).应变速率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是,应变速率增加,岩石的脆性增加,强度增大。(V).只有轴面倾角是90。,枢纽倾伏角是0。的褶皱才是直立水平褶皱。(X).当沿着倒转地层倾向方向前进时,地层变得越来越新。(X).张节理垂直b3。(,).共轲剪切节理的交线方向总是平行中间主应力轴的方向。(V).在一个褶皱中,如果同一层真厚度处处相等,这个褶皱是相似褶皱。(X).纵弯褶皱的主波长与所受作用力的大小成正比。(X).在剪切褶皱作用过程中,岩层的层面对褶皱作用没有任何控制意义,只是一个标志面。(V).在一个褶皱中,如果同一层真厚度处处相等,

21、这个褶皱是相似褶皱。(X).主应力就是正应力。(x).同沉积背斜的同一岩层的厚度在褶皱的核部较翼部薄。(V).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同时,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X).300/50所表示的面状构造的产状是:倾向30度,倾角50度。(,).断层面上擦痕的侧伏是在断层面上度量的。(V).按照接触应变带理论,接触应变带宽度等于初始波长。(V).左列式节理所反映的剪切方向为左行,右列式节理所反映的剪切方向为右行。(X).雁行状排列的张节理是剪切变形过程中形成的。(V).横向节理就是横节理,纵向节理就是纵节理,斜向节理就是斜节理。(X).在应力分析中,(T1(T2(T3,说明33的绝对

22、值小于(!1或(72。(*).在里卡德的分类中,斜卧褶皱的特征是:轴面倾角10-80,枢纽倾角10-80。(X).全形褶皱指的是横截面上背形和向形的波形一致的褶皱,半形褶皱则相反。(V)三、填空(共203分,每空1分,多个连续括号时可以忽略其中的顺序,只要内容答对就行,45-47的空不计算在内).岩层或构造面产状三要素包括(走向)、(倾向)和(倾角)。.倾斜岩层的露头界线受(岩层产状)、(地形坡度)和(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之间关系)影响。.一倾斜岩层产状为:走向60,倾向南东,倾角50。用象限角表示产状为(N60E,50SE),用方位角表示产状为(150/50)。.20,S45E表示的是(倾伏)

23、或(视倾斜)的产状,其中20为(倾伏角)或(视倾角),S45E为(倾伏向)或(视倾向),并且S45E也可以为(直立面)的一个走向。.40E,N90巳30S表示的是(侧伏),其中40为(侧伏角),而“40E”的E实际上是(N90E)的缩写。 TOC o 1-5 h z .利用原生构造派别顶、底面的目的是(确定地层的层序)和(确定构造尤其是褶皱的类型)。.斜层理的收敛端方向的层面为(底面),开口端方向的层面为(顶面)。.递变层理也称(粒级层理),(碎屑粒度变细)的方向为(地层变新)方向。.在垂直倾斜岩层走向的剖面上,岩层上下层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真厚度),铅直距离呈(铅直厚度)。.倾斜岩层出露宽度

24、的影响因素有(岩层的厚度)、(地面坡度)、(和地层产状的关系)。.原始倾斜岩层形成于(沉积盆地边缘)、(岛屿周围)、(水下隆起)和(火山锥)附近。.平行不整合代表一次(造陆)运动,反映了(下降、沉积)(上升、沉积间断、遭受剥蚀)一(下降、再沉积)的过程。.角度不整合代表了一次(造山)运动,反映了(下降、沉积)一4(褶皱等变形、变质、岩浆侵入、隆起、沉积间断、遭受剥蚀)(下降、再沉积)的过程。.当在三个互相垂直的面上只有正应力,而没有剪应力。这种面称(主平面)或(主应力面),其上的正应力称(主应力)。.最大主应力与最小主应力之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量,称为(差应力)。.当(T1=b2=(T3时,为

25、均压,称作(静水压力或流体静压力)。这种状态只引起物体(体积变化),不改变(其形状)。.应力椭球和应变椭球体中有三个主轴,根据主轴半径的大小分别称为(b1)、(r2)、(r3)和(1)、(2)、(3)。.应变椭球体中的三个主轴称为(应变主轴)或(应变主方向),沿三个主轴只有(线)应变而没有(剪)应变。.如果中间应变轴长度不发生变化,变形只发生在XZ面上,称为(平面应变)。.单轴应力状态下,在与挤压或拉伸方向呈45交角的截面上(剪应力)最大。称为(最大剪切面)。在平行于挤压或拉伸方向的截面上,既无(正应力),也无(剪应力)。.双轴应力状态下,在与1和3成45o交角的截面上,(剪应力)最大,是(主

26、差应力)的一半。.应变椭球体中的圆切面为(无伸缩面)或(剪切面)。圆切面与1之间为(拉伸应变区)区,岩石遭受到(拉伸)变形;圆切面与3之间为(挤压应变区)区,岩石遭受到(挤压)变形。.1与构造岩中的拉伸线理方向、擦痕方向(平行),与张节理面(垂直);3与褶皱轴面(垂直).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因素有(围压)、(温度)、(流体压力)、(时间或应变速率)等。.岩石变形主要可分为(弹性)变形阶段,(塑性)变形阶段和(破裂)变形阶段.在恒定应力作用下,应变随着时间的持续而增加的变形行为称(蠕变)。.在应变保持不变(或保持固定的应变)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变化,应力逐渐减小的现象称(松弛)。.岩石破裂的两种方

27、式为(剪裂)、(张裂)。.在铅直剖面上,根据轴面和两翼岩层的产状将褶皱分为(直立)褶皱,(斜歪)褶皱,(倒转)褶皱和(平卧)褶皱。30在地形地质图上,水平岩层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倾斜岩层与地形等高线(斜交)。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有(整合)、(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变形前相互垂直的两条直线,变形后其夹角偏离直角的量为角剪应变,角剪应变正切为(剪应变)岩层受到顺层挤压力而形成褶皱的作用称为(纵弯褶皱作用)。根据褶皱面的弯曲方向,可把褶皱的基本类型分为(向形)、(背形)、(中性褶皱),根据核部地层新老可把褶皱分为(向斜)、(背斜)。根据枢纽的倾伏角可把褶皱描述为(水平褶皱)、(倾伏褶皱

28、)、(倾竖褶皱)。根据褶皱翼间角可把褶皱描述为(平缓褶皱)、(开阔褶皱)、(闭合褶皱)、(紧闭褶皱)、(同斜褶皱),这类褶皱的变化可以反映(变形的强度)。根据转折端形态可把褶皱描述为(圆弧型)、(尖棱状)、(箱状)、(挠曲)。根据同一褶皱岩层在平面上出露的的纵向长度和宽度比可把褶皱描述为(线性褶皱)、(短轴褶皱)、(等轴褶皱),其纵向长度和宽度比分别为(10:1)、(10:1-3:1)、(T0)O多层岩层发生弯曲形成褶皱时,往往需要通过平行于层面的顺层剪切作用来调节,顺层剪切作用的调节方式可分(弯滑褶皱作用)和(弯流褶皱作用)。横弯褶皱形成时的可能动力源有(盐岩底辟)、(岩浆的上拱)、(基底地

29、块的差异升降)。根据节理与岩层产状之间的关系,可把节理分为(走向节理)、(倾向节理)、(斜向节理)和(顺层节理)。根据节理与褶皱轴之间的关系,可把节理分为(纵节理)、(横节理)、(斜节理)。根据节理与应力之间的关系和节理的特征可分为(张节理)和(剪节理)。 TOC o 1-5 h z 四、简答题、论述题(共70分)解释和说明面状构造和线状构造产状的表示方法?(4分)答题要点:(1)面状构造的产状由走向、倾向和倾角反映出来,有两种表示方法:象限角法和方位角法,象限角法由走向+倾向+倾角组成,如N30W,50SW;方位角法由倾向+倾角组成,如2400/50。线状构造产状有两种表示方法:倾伏和侧伏,

30、倾伏是在包含线状构造的直立面上测量的,直立面走向线与构造线之间的锐夹角为倾伏角,锐夹角开口方向的直立面走向为构造线的倾伏方向,表示方法为倾伏角+倾伏向,如20。,S45。E;侧伏是在包含线状构造的构造面上测量的,构造面的走向线与构造线之间的锐夹角为侧伏角,锐夹角开口方向的构造面走向为构造线的倾伏方向,表示方法为倾伏角+倾伏向/构造面产状,如40E,N90E,30S。 TOC o 1-5 h z 说明视倾斜与倾伏的异同?(3分)视倾向与倾伏的表示方法相同,但定义的对象不同,前者指构造面,后者指构造线。说明水平岩层、倾斜岩层(包括“V”字型法则)和直立岩层的露头形态特点(6分)答题要点:(1)水平

31、岩层:为倾角小于5的岩层,主要特征为地层时代老下新上;水平岩层的地质界线的出露形态随地形等高线弯曲而弯曲,二者平行或重合;岩层厚度为顶、底层面标高差;出露宽度受地形和岩层厚度影响;(2)倾斜岩层:为倾角大于5、小于85的岩层,主要特征为倾斜岩层的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斜交;倾斜岩层的出露形态受“V”字型法则控制;岩层露头界线的形态影响因素:岩层产状、地形坡度和岩层倾向与地形坡向之间的相互关系。“V字型法则:“相反相同”,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同,但地质界线的曲率(弯曲度)小于等高线的弯曲度;“相同相反”,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并且岩层倾角大于地面坡度角

32、时,岩层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相同相同”,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但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度角时,岩层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同,而地质界线的曲率(弯曲度)大于等高线的弯曲度。简(详)述如何利用沉积岩的原生构造确定地层变新的方向(4分)答题要点:斜层理,斜层理收敛端代表岩层的下层面,开口端指向上层面;(2)递变层理或粒序层理,其中碎屑粒度变细的的方向为地层变新的方向;(3)对称波痕的尖棱状波峰指向地层变新的方向,圆弧状波谷指向地层变老的方向;(4)泥裂的尖端指向地层变老的方向;(5)雨痕的碗形凸起方向指向地层变老的方向;(6)冲刷面及有含砾粗碎屑沉积一侧为新地层;(7)泻水构

33、造逐渐尖灭的一端指向地层变老的方向; TOC o 1-5 h z 生物化石,叠层石是由蓝藻等微生物沉淀堆叠形成的柱状、分枝状或圆锥状体,剖面上弧形微层,有,其中叠层石的微层凸起方向和分叉方向指向地层变新的方向;贝壳的弧形凸起方向也指示地层变新的方向;相反植物根系则指向地层变老的方向。火焰状构造和负荷印模,产在软弱层和强干层之间的界面上,火焰状构造的舌尖指向地层变新的方向,说明地层不整合的类型、特征和地质意义?(4分)答题要点:(1)地层不整合有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2)二者共同的特征是: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造成地层缺失;上下两套地层的岩性和岩相常有很大差异;生物演化具有不连续

34、性;不整合面上常常有因长期风化形成的底砾岩和一些特殊的矿产(铝土矿等)。(3)二者的区别是:平行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一致,不整合面露头界线与地层界线平行,代表了一次造陆运动,反映了下降、沉积一上升、沉积间断、遭受剥蚀一下降、再沉积的过程;角度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同;上覆岩层的底部层位覆盖在下伏岩层的不同层位上;上下两套地层经历了不同的演化历史,角度不整合代表一次造山运动,反映了下降、沉积一褶皱等变形、变质、岩浆侵入、隆起、沉积间断、遭受剥蚀一下降、再沉积的过程。.如何利用沉积岩的原生构造判定岩层的顶底面?确定岩层顶底面有何意义?(6分)答题要点:(1)第一个问题参照第4题(2)第二个问

35、题答案:确定地层的层序;确定构造尤其是褶皱的类型.不整合是怎样形成的?如何识别角度不整合?(4分)答题要点:(1)平行不整合代表了一次造陆运动,反映了下降、沉积一上升、沉积间断、遭受剥蚀一下降、再沉积的过程;角度不整合代表一次造山运动,反映了下降、沉积一褶皱等变形、变质、岩浆侵入、隆起、沉积间断、遭受剥蚀一下降、再沉积的过程。(2)角度不整合的识别:古生物标志,古生物演化是连续的,如有间断或古生物群截然变化,反映地层缺失;地层(或古风化壳)标志,两套地层之间存在古剥蚀面、古土壤层、风化剥蚀矿产、底砾岩等,反映隆起、侵蚀、风化;构造变形差异,地层产状、构造线、褶皱样式和变形强度的差异,断层类型、

36、产状和和构造截切关系,比如下伏地层中发育的断层被上覆地层覆盖;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的差异.岩层与岩体有几种接触关系?具有什么特点?(4分)答题要点:(1)两种接触关系:侵入接触和沉积接触;(2)侵入接触关系具有下列特征:岩体穿切围岩,可有冷凝边、烘烤边或接触变质和蚀变现象;岩体内往往有围岩的捕掳体;与侵入体有关的岩墙、岩脉穿切围岩。(3)沉积接触关系具有下列特征:岩体与上覆围岩的接触带没有冷凝边、烘烤边和接触变质或矿化蚀变现象;岩体内的定向排列的原生构造或岩脉、矿脉被截切;在岩体顶部有风化剥蚀面和古风化壳,同时,在上覆岩层的底部有岩体成分的碎屑和砾石。 TOC o 1-5 h z .什么是剪应力

37、互等定律?(3分)在平衡力系中,依据剪应力互等定律,有:txy=-tyxtxzntzxtyz=-tzy即互相垂直平面上相互垂直的一对剪应力大小相等,符号相反。.简述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及影响(4分)答题要点:(1)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有:围压、温度、孔隙流体压力、应变速率等;(2)围压,围压增加,增加岩石的强度,增加岩石的韧性;(3)温度,温度升高,降低岩石的强度;增加岩石的韧性;(4)孔隙流体压力,孔隙流体压力增加,降低岩石的强度,增加岩石的脆性(5)应变速率,应变速率降低,岩石的强度降低,韧性增加,易发生韧性变形.绘图说明里卡德位态分类的依据、主要类型及特征及其意义(8分)答题

38、要点:(1)理查德(MJRickard,1971)在总结前人褶皱产状分类的基础上,根据轴面倾角、枢纽倾伏角和侧伏角三个变量绘制出一个类似岩石命名分区图的三角投影网图,将褶皱划分为7类:I直立水平褶皱:轴面近于直立(倾角80-90),枢纽近水平(倾伏角010);n直立倾伏褶皱:轴面近于直立(倾角80-90),枢纽倾伏(倾伏角1080);m倾竖褶皱(竖直褶皱):轴面和枢纽均近直立,倾角和倾伏角为80-90;W斜歪水平褶皱:轴面倾斜(倾角1080),枢纽近水平,(倾伏角010);V平卧褶皱:轴面和枢纽均近水平,倾角和倾伏角为0-100VI斜歪倾伏褶皱:轴面倾斜,倾角1080,枢纽倾伏,倾伏角1080

39、W斜卧褶皱(重斜褶皱):轴面倾角和枢纽倾伏角均为10。80。,二者倾向一致,倾斜角度大致相等,枢纽在轴面上白侧伏角为8090o(2)图如下:12.绘图论述兰姆赛所划分的“三类五型”褶皱的依据、特征及意义(6分)答题要点:(1)兰姆赛(J. G. Ramsay, 1967)根据褶皱横截面上褶皱层各部位厚度变化和等倾斜线型式所反映出来的褶皱层面曲率变化特征划分褶皱类型一一三类五型(2) I类可分为三种类型,共同的特征是,等倾斜线向内弧收敛,外弧曲率小于内弧曲率, TaTco其中I A为顶 薄褶皱,t t 0, I B为平行褶皱,t”=t0, I C为平行褶皱 向相似褶皱过渡类型,tVt0(3) n

40、类为相似褶皱,等倾斜线与轴面平行,外弧曲率等于内弧曲率,T=T0, t “Vt0(4)出类为顶厚褶皱,等倾斜线向外弧收敛,外弧曲率大于内弧曲率,T“To, t”Vt0(5)图如下13.简述阿尔卑斯式褶皱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时的构造背景(3分)答题要点:阿尔卑斯式褶皱:又称全型褶皱,一系列线性褶皱呈带状产出,其基本特点是:一系列线状褶皱呈带状展布,所有褶皱的走向基本上与构造带的延伸方向一致;整个带内的背斜和向斜呈连续波状,基本同等发育,布满全区;不同级别的褶皱往往组合成巨大的复背斜和复向斜并伴有叠瓦状断层,通常产于造山带中。3分).简述侏罗山式褶皱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时的构造背景(答题要点:由隔档式与隔

41、槽式组成,也称过渡型褶皱或半形褶皱,其成因是沉积盖层在刚性基底的软弱层上滑脱变形或薄皮滑脱的结果,属于造山带前陆的构造现象.简述日耳曼式褶皱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时的构造背景(3分)答题要点:由等轴或短轴褶皱(背斜为主)组成的构造组合,断续发育于构造变形十分轻微的地台盖层中,独立发育或或组合成雁行式。.简述叠加褶皱3种基本型式的特征(4分)答题要点:(1)第一型-横跨叠加,早期为水平直立褶皱,后期也为水平直立褶皱,但后期褶皱枢纽或褶皱轴与早期褶皱枢纽或褶皱轴垂直或大角度相交,叠加的结果形成穹窿和构造盆地,简称穹盆构造;(2)第二型:新月形、蘑菇形,早期为常为紧闭或等斜的斜歪褶皱或平卧褶皱,后期为水平

42、直立褶皱,后期褶皱枢纽或褶皱轴与早期褶皱枢纽或褶皱轴垂直或大角度相交,叠加的结果形成平面上的新月型或蘑菇型褶皱;(3)第三型:共轴叠加,第二期直立褶皱“共轴”叠加于第一期平卧或斜卧褶皱之上,第一期褶皱轴未发生波状弯曲,只是两翼被再次褶皱成波状弯曲。所以在平行褶皱剖面上难以见到叠加现象。但是在横剖面上,则出现明显两次转折图形.简述单层褶皱作用的主波长理论(4分)答题要点:(1)褶皱主波长是毕奥(M.A.Biol,1957年)和兰姆伯瑞(H.Rambery,1963年)根据野外褶皱观测资料以及模拟实验、数理分析得出,当夹在软弱层之间的强干层受到顺层挤压作用时,强干层自身的内聚力促使强干层形成较大波长、较小波幅的褶皱,而软弱层的阻力又促使强干层形成较小波长的褶皱,岩层将按照最小功原理,达到1)做功最小;2)抵消二者的阻抗,而发生弯曲。此时所形成的褶皱的波长称为主波长(Wi)(初始波长)。岩层最易形成这种褶皱。主波长Wi的公式为:2nd加乐,式中d为强硬层的厚度,固和你分别为强硬岩层与软弱岩层的粘度,同4(2)按照主波长公式,纵弯褶皱的主波长与所受作用力的大小没有直接关系,而与强硬岩层的厚度和强弱岩层粘度比有关系。厚度大,波长大;厚度小,波长小。能干性差别大,粘度比值50时,易形成肠状褶皱;粘度比值10时,则形成尖圆褶皱。.简述弯滑褶皱作用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