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件_第1页
上课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件_第2页
上课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件_第3页
上课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件_第4页
上课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秦始皇商鞅变法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标要求:1、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2、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4024232221201918171615141312111098765432103938373635343332313029282726251、诸子百家中没有一个( )人3、战国初期秦国的( )远不如东方各国5、秦国的( )相当落后,甚至还存在人殉发生2、秦孝公即位后下达( )4、商鞅向秦孝公阐述法家( )之术,提出( )主张7、商鞅于公元前( )年和公元前350年两次变法6、秦()公时,秦一度发展,之后国势渐

2、衰背景:变法的前夕41424344454647484950402423222120191817161514131211109876543210393837363534333231302928272625414243444546474849502、商鞅新法把官爵和( )结合起来 提高军队的( )3、商鞅设立了20个等级()制度各爵有一定的( )特权4、新法还打击了( )的特权 树立了( )政治经济优势1、新法把百姓按照( )单位编制内容:废世卿世禄制 奖励军功5、编入什伍组织都是国家的( )40242322212019181716151413121110987654321039383736353

3、4333231302928272625414243444546474849505、新法规定凡是努力( )促进谷物和布帛生产的人可( )1、新法废除井田制承认( )的合法性允许( )2、新法规定凡是( )或不事劳作的人全家被罚做官奴3、商鞅还从( )地区招徕无地农民垦荒内容:废井田奖励耕织4、这措施稳定了财政增强了( )有利于提高人们的( )402423222120191817161514131211109876543210393837363534333231302928272625414243444546474849502、为加强控制百姓商鞅推行( )制4、新法把秦国划分( )县取代西周( )

4、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1、秦法规定( )强化法律意识3、商鞅统一( )在经济领域加强( )内容: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5、在思想上商采取( )措施 认为六虱是推行耕战政策、富国强兵和( )的大敌402423222120191817161514131211109876543210393837363534333231302928272625414243444546474849502、两次变法增强了( )壮大了( )达到了( )目的1、商鞅两次变法沉重打击了( )发展了( )3、公元前340年从( )国手中收回( )故地4、公元前312年大败( )国夺取汉中地区结果:收富国强兵之效402423222120

5、191817161514131211109876543210393837363534333231302928272625414243444546474849502、新法在当时已经( )以致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1、新法适应( )的发展趋势3、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 )的变法,推动( )向( )转型4、变法为秦始皇建立( )奠定基础结果:商鞅虽死秦法未亡5、商鞅变法处处受到( )阻挠破坏,秦( )王处死商鞅材料一: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问题一:结合材料,商鞅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材料二:材料三:政治:文化:经济:军事:周王室衰微,宗

6、法分封制遭到破坏;新兴地主要求改革“百家争鸣”;法家学说顺应时代要求,成为改革变法的思想武器。诸侯兼并,战争频繁铁器牛耕广泛使用,生产力极大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商鞅生活的时代战国时期形势图材料二:求贤令: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史记秦本记材料一:孝公元年,河山以东强国六,与齐、楚、魏、燕、韩、赵小国十余, 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狄遇之。民众袭用戎狄习俗,“父子无别,同室而居”,贵族身亡,以人殉葬 史记秦本记 问题二:商鞅变法之前秦国的发展形势如何?问题三:秦孝公为什么要下达求贤令?商鞅有何性格特征呢?坚毅、果敢

7、。冷静、坚毅、自信有很高的政治智慧 论战权贵,扫清障碍。南门徙木,取信于民。说服秦王,获得支持。商鞅入秦,尽显才华问题四:为争取变法顺利开展,商鞅做了哪些努 力?场景1大臣甘龙:“依照民俗而施政,不费力就会成功;沿袭成法治国,官吏习惯,百姓也平安。”商鞅:“你这是凡夫俗子的言论。你这类官员可以当官守法,但是不能与你讨论变法问题。”大臣杜挚:“没有百倍的利益,不能改变成法;没有十倍的功效,不能更换旧器;效法古代不会有过失,遵循旧制不会出偏差。”商鞅回答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商汤和周武王因为不遵循旧制才成就大业,夏桀、商纣因为不改旧制而亡国。违反旧制不能否定,因循守旧不值得赞美。”思考:朝

8、堂论战起到什么作用?通过与旧贵族展开论战,宣传了变法的必要性和意义,为变法扫清了思想障碍。商鞅取信于民,设法为变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思考:南门徙木的举措起到什么作用? (旁白)公元前359年 地点:南门官员:大家注意了,我们的国君任命卫鞅先生为左庶长,现左庶长有令。如果有人能将此木从南门扛到北门,赏10金。老百姓1:扛一根木头就能赏10金,我才不相信呢.老百姓2:肯定在说大话,背后一定有什么阴谋,千万别上当.贵族:哈哈哈(一副看好戏的样子)赏金太高,把老百姓都吓跑了。呵呵(冷笑)这时,商鞅走出来商鞅:谁能扛走此木,赏金50金老百姓3:我来试试.这一老百姓成功将木头从南门扛到北门商鞅:来人,将50

9、金赏给此人。并将此木竖起,以此为帜,自今日起,上至天子,下至百姓,有功必赏,有罪必罚,违者必诛!(加重语气)场景2 1、 战国初期,无论在经济、政治上,还是在文化上,秦国都落后于其他六国。一、变法的背景2、秦孝公继位,决心变法图强 3、商鞅从魏国来到秦国:得秦孝公赏识 4、春秋战国各国变法为秦国提供了经验教训必要性可能性5、商鞅与旧贵族和保守派的论战宣传了变法的必要性,为变法扫清了障碍材料一: “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材料二:凡编入什伍组织的在籍成年男子随时承担着被征调从军作战的义务,战事一

10、完,则解甲归田,可谓全民皆兵。抢答:材料反映商鞅变法的什么措施?废世卿世禄,奖励军功什伍组织材料三:材料四: . 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居五年,秦人富强 。 史记.商君列传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 材料五: .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令(下令)民为什伍,而相(互相)牧司(管理)连坐。不告(举报)奸(违法)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史记商君列传建立县制什伍连坐二、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1、强兵:(2点) 军功爵 什伍组织 2、富国:(2点)

11、废井田,开阡陌 奖励耕织,鼓励垦荒 3、加强中央集权(3点)(政、经、文)政:建立县制(取代分封制) 什伍连坐制 颁布秦律,轻罪重罚 经:统一度量衡 文:焚烧诗书(儒家) -提高军队战斗力,打击旧贵族,树立地主阶级优势-全民皆兵、保障兵源-法律上承认土地私有合法,推动地主经济的发展-保障国家财政,增强国家实力-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对基层人民的控制-保障变法彻底执行-经济领域加强中央集权-加强思想文化统治商鞅变法在当时与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是那一项?商鞅变法中主要支持哪两方面的发展?又用什么措施保障?商鞅变法中哪些措施直接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商鞅变法中哪些措施不利于秦的长期发展?废井田开阡

12、陌农战严苛的刑法、法律军功爵制、废井田开阡陌、废分封立县制苛法、什伍连坐、军功爵制、重农抑商角色体验:假如你是生活在当时秦国的旧贵族、新兴地主、农民、军士或国君,你支持还是反对商鞅变法,理由是什么? 旧贵族 新兴地主 农民 军士 国君坚决反对。这次变法明显的是商鞅对贵族的一次挑战,多项变法内容都将导致奴隶主贵族的覆灭.被废除的世卿世禄制就已经大大的打击了贵族的特权,而废除井田制更进一步将贵族推向灭亡,所以对于商鞅的变法无论如何都要进行阻扰.大力支持。因为商鞅“废除井田,开阡陌封疆”,承认了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推动了地主制经济的发展。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使得我们可以获得参与政权的机会。可

13、以说,地主阶级是这次变法的受益者,所以必将大力支持.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民,我会拥护商鞅的变法.但是有点被欺骗的感觉,虽然商鞅施行“奖励耕织”“奖励军功”措施的施行,一定程度上满足我们对经济政治利益的要求,但实际上是让我们多缴税多杀敌,同时还制定了严苛的法律制度,我们的基本生命权利都得不到保障。.士兵:我会支持商鞅变法,因为商鞅的变法通过奖励军功的措施,让我们的努力有所回报,说不定通过我的英勇杀敌,我还能一夜成为地主或官僚,只是他的连坐制度有点过分了。我会大力支持,因为商鞅的变法内容主要是从加强中央集权出发的, 比如建立县制,而各级官吏都由君主进行任免,使地方到中央的政治,经济,军事权利集中于国君

14、一人.最重要的原因是商鞅变法符合我富国强兵的愿望,一改以前秦国的卑微地位。商鞅变法哪些内容直接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多选)A、奖励军功B、重农抑商C、为田开阡陌封疆D、废分封行县制E、实行连坐法A、奖励耕织B、推行县制C、为田开阡陌D、重农抑商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后世影响最深的一项是: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实际上是废除了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新的生产关系,即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和变法时间国家改革者或名称变 法 内 容春秋齐国鲁国战国魏国楚国特点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不论公田私田都按土地好坏和产量征税,实际上承认土地私有初税亩经济:“履亩而税”(594BC)公开承认土地私

15、有李悝变法“尽地力”; 制法经吴起变法创建强大军队“武卒”;涉及旧制(井田;分封;),但未彻底废除;措施经济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军事奖军功(严禁私斗);严军纪;军源;政治废除世卿世禄制推行县制建户籍制度,制连坐法制定秦律文化燔诗书而明法令习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居,推行一夫一妻商鞅变法结合下面材料,分析商鞅变法的特点:(1)措施最全面:涉及经济、政治、军事、司法、文化、习俗等方面(2)措施最彻底:在法律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制(3)历时最久、力度最大、成效最显:增强秦国实力,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4)变法核心:农战;法治;商鞅变法的特点:三、变法特点与效果1、变法特点:A、变

16、法的核心:B、地位性质:战国最彻底的封建地主阶级改革农战法治2、变法效果:打击了 ,发展了 ,增强了 、壮大了 ,稳定了 、达到了 旧贵族地主经济国力军事力量统治秩序富国强兵农战、法治、彻底、地主四、变法最终结局与影响: 商君虽死,秦法未亡 -(成功)讨论思考(二):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1、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顺应历史潮流:(奴转封、割据转统一)立信于民,深入人心。(“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 )。秦孝公的支持、重用。 商鞅正确决策,坚强决心(执法如山,不惧权贵)。根本原因保证推行重要条件法家思想奠定变法的思想理论基础讨论辨析(一): 司马迁曾经对商鞅这样评价,他认为商鞅天性残忍少恩,在被任

17、用之后,不择手段,非常刻薄,最后落得个谋反的罪名, 车裂而亡: 你认为这是商鞅被杀的真正原因吗? 商鞅之死说明了什么? 司马迁对商鞅的评价合理吗?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旧贵族诬告阻力大,不是一帆风顺不合理;看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讨论分析(三)“百代犹得秦政法”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请结合所学全面评价商鞅变法的影响?(一分为二)消极影响积极作用对秦国:政治:打击旧贵族,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促进封建经济发展,增强国力;军事:壮大军事力量;对历史发展:经济:废井田,根本上确立地主土地私有制政治:促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度转变统一:为秦灭六国建统一帝国奠基,对后世深远影响。严刑峻法(轻罪重罚、连坐)文化

18、专制重农抑商2、商鞅变法的影响战国最彻底的封建化改革经济井田制土地私有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 商 鞅 变 法 具 体 措 施 “破”“立”文化军事政治世卿世禄制分封制军功爵制度什伍组织县制焚烧诗书什伍连坐轻罪重刑法律 作 用 废除奴隶制,确立封建制当时;后世最彻底影响最深远核心内容法治农战风俗局限性主要特点车裂之刑秦国统一改革者会付出沉重代价;改革会充满重重阻力;七嘴八舌话改革顺应历史潮流不是一帆风顺的统治者支持勇于与旧势力斗争坚定的决心取信于民,策略得当有自我牺牲的精神推动社会进步商鞅之痛:朱镕基在经济改革中困局重重1996年,时任副总理的朱镕基在北京看话剧商鞅。他为剧情所动,凄然泪下。我们现代化建设中的改革也是阻力重重,改革不少得罪人;改革者要有牺牲精神、有胆略;1、商鞅变法之所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