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工业上,锻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现有一包CaCO3和CaO的固体混合物。己知Ca元素与C元素的质量比是5l,则此混合物中Ca元素与O元素的质量比是( )A1516B1514C54D1582生物体中含有多种氨
2、基酸下列有关甘氨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甘氨酸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一个甘氨酸分子中含有10个原子C甘氨酸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原子构成的D甘氨酸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24:53X、Y两种固体(均不带结晶水)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t2时,用160g X的饱和溶液加水可以配成500g12. 5%的 X溶液Bt2时,X和Y的两杯饱和溶液降到t1,析出的X一定比Y多C向点65gX溶液中加入15g X固体能得到t2X的饱和溶液Dt1时,X和Y的饱和溶液升到t2,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增大4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辨析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被雨水淋湿的自行车,须先用干布擦净后
3、才能用带油的布擦B喝汽水后打嗝,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变小C废弃电池埋到土壤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D将适量的硝酸铵固体溶于水,会使溶液的温度显著升高5正确使用化学用语是重要的化学学科素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2O、H2O2、H2SO4中均含有氢分子BKCl、KClO、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相同C、表示的粒子都是阳离子DCO、CO2、H2CO3都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6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该物质 ( )A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B一定是单质C一定是纯净物D一定是化合物7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许多成语中蕴含着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下列成语中蕴含化学变化的是 ( )A水滴石穿B火烧赤壁C刻舟求剑D积土成山
4、8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B液体取用C量取液体D过滤9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下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10下列做法中,有利于人体健康的是A为补充铁,提倡使用加铁酱油B为保持肉制品鲜美加入过量的亚硝酸钠C用染色剂将过期慢头加工成“染色慢头”D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加入过量的防腐剂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春节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在团圆之余,也要遵守“禁放”规定。
5、鞭炮爆炸后产生的SO2和可吸入颗粒物等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1)小明认为SO2转化成亚硫酸(H2SO3)的过程中可能有水参与,他猜想的依据是_。(2)亚硫酸(H2SO3)可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硫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现有一份氧元素质量分数为 89.5%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 MnO2 充分反应后,得到液体的 质量为 90g(不考虑操作过程中液体的损失),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g(精确到小 数点后 1 位)。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人们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科学家们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研究氢气的燃烧实验是人们认识水的组成开始。氢
6、气在点燃前一定要_。科学家们又用“电解法”证明了水的组成;下图中试管a、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检验b中产生的气体时看到的现象是_。拉瓦锡还用另一实验证明了水的组成。他让水蒸气通过一根高温烧红的铁质枪管,结果得到了氢气,同时枪管表面有黑色固体(磁铁矿的主要成分)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自来水厂对天然水净化处理得到自来水的过程中,下列操作:过滤;吸附;消毒;蒸馏,其中没有用到的是_(填序号)。生活中经常使用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14石蕊、酚酞等酸碱性指示剂不仅可配制成溶液,还要以制成试纸使用。例如,将石蕊制成浅红色的试纸,遇碱性溶液会变蓝色,制成浅蓝色的试纸遇酸性溶液会变红色;而无色的
7、酚酞试纸遇碱性溶液会显红色。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能不能用石蕊、酚酞的溶液或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的程度?为什么?_(2)石蕊试纸或酚酞试纸可以用蒸馏水润湿后来检验物质的酸碱性,为什么用pH试纸检验物质、酸碱性强弱时不能先将其用蒸馏水润湿?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利用 pH 传感器实时监测在酸碱中和反应过程中 pH 的变化情况,是化学实验的一大重要变革。它可将实验过程中某些因素(酸碱性、气压等) 的变化以数据、图象的形式呈现出来,这种方法极大丰富了实验研究的方法,被称为“数字化实验。某校化学研究小组同学利用数字化实验室对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进行了 探究活动,请回答
8、:(1)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图 1 中可观察到甲试管中的紫色液体变为红色,乙试管的作用是_;由图 2 坐标图中的曲线可知,烧杯内溶液的酸性逐渐变_(填“强”或“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 。如图 3 所示,用注射器在蜡烛外焰部位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_, 证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如图 4 所示,蜡烛在密闭容器内燃烧,同时监测容器内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形成三条曲线如坐标图所示。曲线_(选填“a“、“b“、“c”)能够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3)比较块状碳酸钙、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的速度方案一:方案二(数字化实验):图 5 中,乙试管中稀盐酸的浓
9、度 C%应为_。按图 6 所示进行实验,倾斜锥形瓶使小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固体接触发生反应,瓶内气压的变化如坐标图所示。对比分析坐标图中的点_选填(ad)可知:两个锥形瓶内达到相同的压强时,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所需时间更短。16Na2CO3在工业和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它的来源主要有以下两种途径: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这个方法是由我国的制碱工业先驱_发明的。A 张青莲 B 道尔顿 C 侯德榜 D 华罗庚自然界有很多咸水湖,人们通过“冬天捞碱,夏天晒盐”的方式获得湖盐,其中就含有Na2CO3。小明同学想对某夏天制得的湖盐样品成分进行探究,查阅资料后他对样品成分做出了三种猜想。猜想
10、一:NaCl、Na2CO3;猜想二:NaCl、Na2SO1;猜想三:NaCl、Na2CO3、Na2SO1请帮助他完成如下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一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后,加入过量稀HNO3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猜想_不成立实验二向实验一所得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_猜想三成立(2)小明同学为进一步确定上述湖盐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取该湖盐样品10.0g做了如图所示的补充实验(注:所用药品均足量)反应结束之后打开止水夹并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装置D中发生的反应为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中碱石灰(含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作用是_。实验结束后,测得装置D增重0.33g
11、,则该湖盐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B【解析】混合物中只有碳酸钙含有碳元素,设CaCO3中Ca的质量是x,4012=x1,解得x=103,设CaCO3中O的质量是y,12163=1y解得y=4,CaO中的Ca的质量为:5-103=53,设CaO中的O的质量为w,4016=54w解得w=23,则混合物中O的质量为:4+23=143,此混合物中Ca元素与O元素的质量比是:5:143=15:14,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知识。2、B【解析】由分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甘氨酸的一个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5个氢原子、2个
12、氧原子、1个氮原子,其化学式为:C2H5O2N。【详解】A甘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5+162+14=75,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到几万甚至几十万,所以甘氨酸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错误;B由分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甘氨酸的一个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5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1个氮原子,共10个原子,故正确;C甘氨酸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D甘氨酸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2:5,故错误;故选:B。【点睛】学会仔细读取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图,并根据模型能直观地看出构成物质的分子的构成,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3、C【解析】A、t2时X的溶解度是60g,根据溶解度概
13、念可知,160gX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60g,500g12.5%的X溶液中溶质质量=500g12.5%=62.5g,用160gX的饱和溶液加水不能配成500g12.5%的X溶液,故A错误;B、没有确定X和Y的两杯饱和溶液的质量,无法判断析出晶体的多少,故B错误;C、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M点65gX溶液中含有溶剂50g,溶质15g,所以向M点65gX溶液中加入15gX固体能得到t2X的饱和溶液,故C正确;D、X、Y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t1时,X和Y的饱和溶液升到t2,没有溶质析出,溶剂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变,故D错误。故选C。4、A【解析】试题分析:被雨水淋湿的自行车,须先用
14、干布擦净后才能用带油的布擦,防止生锈;喝汽水后打嗝,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变小;废弃电池埋到土壤中,对环境造成污染,应该集中处理;将适量的硝酸铵固体溶于水,会使溶液的温度显著降低。故选A.考点:化学与生活 基本概念和原理5、D【解析】AH2O、H2O2、H2SO4中均含有原子,故说法错误;BKCl、K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显+1价,化合价相同。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显+5价。故说法错误;C表示的是原子,故错误;DCO、CO2、H2CO3都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说法正确。故选D。6、A【解析】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例如氧气属于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例如氧气和臭氧属于混合物,故A正确;由
15、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可能是混合物,一定不是化合物。故选A。7、B【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反之,则是物理变化。A. 水滴石穿,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B. 火烧赤壁,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C. 刻舟求剑,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D. 积土成山,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选B。8、B【解析】试题分析: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量取液体时,
16、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操作错误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测量容器-量筒;液体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9、D【解析】A、反应过程中,甲和丁的质量减小,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B、丙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该选项说法正确;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32-
17、4)(24-4)=75,该选项说法正确;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6-8)(32-4)=27,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10、A【解析】A为补充铁,提倡使用加铁酱油,故正确;B亚硝酸钠有毒,过量使用会危害人体健康,故错误;C过期的馒头可能发生了霉变,染色剂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故错误;D防腐剂要按照国家标准使用,不能超量使用,否则可能会危害人体健康,故错误。故选: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或原子种类)不变(合理即可)2H2SO3 + O2=2H2SO4【解析】(1)小明认为SO2转化成亚硫酸(H2SO3)的过程中可能有水参与,他猜想的依据是
18、质量守恒定律,即生成物中含有氢元素,反应物中应该含有氢元素;(2)亚硫酸(H2SO3)可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硫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O3+O22H2SO4。【点睛】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5.2【解析】解法一:设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y,根据反应前后氧元素的质量不变可得关系式:y-90g=x,y89.5%=x+90g 89 100%,x=5.2g,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5.2g。解法二:可
19、根据反应前后氢元素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则:根据题意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90g 19 100%(1-89.5%),生成氧气的质量=90g 19 100%(1-89.5%)-90g=5.2g,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5.2g。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检验纯度 2:1 带火星木条复燃 3Fe+4H2OFe3O4+4H2 煮沸 【解析】(1)氢气具有可燃性,燃烧生成水,一切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都要验纯,点燃不纯的氢气易发生爆炸,故填:检验纯度;(2)电解水时,和正极相连的b试管产生的是氧气,和负极a试管相连产生的是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故填21;b试管中是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
20、检验,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填:带火星木条复燃;(3)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由题意可知反应物是铁和水,生成物是四氧化三铁和氢气,配平方程式可得 ,因为反应物中水蒸气是气态,生成物氢气不需要标,方程式故填: ;(4)自来水厂对天然水净化处理得到自来水的过程中,需要经过静置沉淀、过滤、吸附、投药消毒操作,不涉及蒸馏操作,故填:;(5)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生活中通过加热煮沸将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转化成沉淀(水垢)除去,以降低水的硬度,故填:煮沸。14、不能,它们只能定性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相当于对待测液进行了稀释,影响测定结果 【解析】(1)不能用石蕊、酚酞
21、的溶液或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的程度,因为它们只能定性判断溶液的酸碱性。(2)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相当于对待测液进行了稀释,影响测定结果。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对照试验(或“对照”、“对比”) 强 注射器内液体变浑浊(或“产生白色沉淀”) b、c 10% c、d 【解析】(1)I.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化合生成了碳酸分析回答;II.根据溶液的酸碱度与酸碱性的关系分析;(2)I.根据蜡烛燃烧生成物的性质分析回答;II.根据蜡烛燃烧的生成物分析;(3)I.根据碳酸钙与稀盐酸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根据固定变量法探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分析盐酸的浓度;II.根据相同时间内产生气体的多
22、少分析。【详解】(1)I.由于二氧化碳与水化合生成了碳酸,所以图1中可观察到甲试管中的紫色液体变为红色,乙试管的作用是与试管A起对照试验(或“对照”、“对比”),故填:对照试验(或“对照”、“对比”)。II.由图2坐标图中的曲线可知,溶液的pH逐渐变小,说明了烧杯内溶液的酸性逐渐变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填:强;CO2+H2OH2CO3。(2)I.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如图3所示,用注射器在蜡烛外焰部位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或“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故填:注射器内液体变浑浊(或“产生白色沉淀”)。II.如图4所示,蜡烛在密闭容器内燃烧,同时监测容器内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形成三条曲线如坐标图所示,由于蜡烛燃烧消耗了氧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曲线b、c能够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故填:b、c。(3)I.要比较块状碳酸钙、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的速度,盐酸的浓度应相同,所以图5中,乙试管中稀盐酸的浓度C%应为10%。故填:10%。II.按图6所示进行实验,倾斜锥形瓶使小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固体接触发生反应,瓶内气压的变化如坐标图所示。对比分析坐标图中的点c、d可知:两个锥形瓶内达到相同的压强时,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动态语言与静态语言的比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软件设计师考试综合复习试题及答案
- 开放数据政策对软件开发的影响测试试题及答案
- 经济危机后复苏的政策选择与经济影响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公司战略成效分析试题及答案
- 行政法学专业发展的关键试题及答案
- 行政法学理解与应用试题及答案
- 计算机软件考试阶段性复习计划试题及答案
- 2025加盟协议合同范本
- IT安全审计的流程与核心要素试题及答案
- 成都地铁介绍课件
- 幼儿园绘本故事:《十二生肖》 课件
- 2022年湘潭职业技术学院中职部教师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双向转诊制度与流程图
- 2万吨棉杆化机浆项目可行性报告
- 施工现场防汛应急培训记录
- 果蔬干制加工技术课件
- 个人承诺书(建造师)
- 应急预案(危货运输企业)
- 氩气岗位应急处置卡
- 更换破碎机耦合器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