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效分析没有那么高深莫测_第1页
失效分析没有那么高深莫测_第2页
失效分析没有那么高深莫测_第3页
失效分析没有那么高深莫测_第4页
失效分析没有那么高深莫测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失效分析(和可靠性)没有那么高深莫测失效分析现在巳经成为了热门技术。业界也有不少专家在讲授失效分析知识。总的来说,失效分析在 一般人的眼中,是很高深莫测的一门学问。这以失效分析方面的专家动辄就拿昂贵的仪器,拿高深IC的解剖来说事不无关系。事实上,有的仪器他们 可能也没用过,只有美国的大机构才用得起。学院派的专家就不用说了,他们由于没有工作经验,所以只能讲解一些理论,他们的主要东西基本上是靠 照搬美国的理论来的。所以,大理论一听,真的很高深。而一些研究所的专家,可能用过一些仪器(但是 他们用得也不全),也做过一些解剖,但是,很少有企业用到那些仪器。即使是一些有工作经验的专家出来传授失效分析知识,

2、也不能免俗,总是以那些高深的分析和解剖为主要 讲解内容。(我不清楚他们是有所保留,还是觉得不讲高深一点镇不住人)在我看来,一味地强调高深的失效分析,不顾中国企业现状,就像没有教会人走路就先教人跑步一样。中国电子行业现在的状况可以说是可靠性非常差。即使一些大公司有可靠性相关部门,很多大公司对可靠 性测试花了大投入,但是对失效分析不够重视,失效分析人员沦为修理人员。而可靠性测试的理论基础也 是基于发达国家的理论过来的,所以有时并不是那么符合我国,因为我国的技术水平以发达国家不在同一 个层面,所以出的问题也不是同层面的问题。中国人有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喜欢形式主义,所以不管是大 公司还是小公司,在失效

3、分析和可靠性方面,空有形式,少有实质。可靠性领域,有两个榜样。美国和日本。美国以严格全面的测试保证可靠性。日本却是更重视失效分析。 当然,美国失效分析也是老大,但是日本相对来说更重视实用的失效分析(当然日本也重视可靠性实验)。 美国是技术巨无霸,可靠性测试方面日本也没办法达到那样的水平,所以日本实事求是地选择失效分析为 重点,不断完善,从而使品质不断提升。日本的电子产品曾经是劣质品的代名词,但是后来很多地方,特别是家电,赶上了甚至超越了美国。日本 的电子产品成为了价廉物美的代名词。日本没有美国的大手笔投入来搞那么全面的可靠性测试,所以其可 靠性成本也比美国低。但是,他们通过失效分析,不断提升了

4、品质,所以物美。举一个实际的例子。塑封IC刚开始时,可靠性是很差的。当然,IC美国是老大,日本的IC更差。所以日本的电子产品大多要 靠进口美国的IC。一开始,美国对塑封IC的可靠性差,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他们称要用高可靠性的IC, 就要用陶瓷封装的IC,因为那是通过严格的测试的。但是,日本的失效分析专家做了实实在在的测试、失 效分析、DPA(破坏性物理实验,以良品解剖为核心),把失效的问题找出来了,通过不断的改善,使日本 的塑封IC可靠性也大大提高。美国后来才反过来学习日本的经验,从而提升了他们的塑封IC可靠性,最 后重新超越日本。(有几个地方都是这样,美国一开始很厉害,但是日本采用了更合适的方

5、法超过了美国, 美国后来重新检讨改进,重新超越日本。比如美国在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日本推 行全面质量管理,结果最后日本胜出,美国领悟过来后,抛掉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才重新赶超日本的)。 我国的电子业水平,和美国和日本比起来有如天壤之别。我国的电子业基础十分落后,可靠性水平也很差, 除了廉价和技术含量低的产品能够抢占不少市场份额外,高端产品(比如IC和复杂元件),几乎是国外产 品的天下。我们现在的水平,比日本起步时候的水平(相对水平)还差得多。那么,可靠性方面,我们应 该学日本模式还是学美国模式更合适呢?就是问一个外行也知道,我们基础差,学日本比学美国更合适。也就是说,脚踏实

6、地地做失效分析,更加 重视失效分析,对提升我国的电子产业可靠性更合适。而且要注意,我们跟日本比起来,差距巨大,也不 能照搬日本的全部模式。可惜中国很多企业走的是美国模式的道路。不过那是好高鹫远,不切实际。就像 自己只有拖拉机,不去学开拖拉机的技术,反而想学开飞机的技术,结果飞机没开着,拖拉机也没开好。 比如说,现在失效分析的专家动辄就拿解剖IC说事(其实有时他们也没解剖过),可是在中国很多企业根 本就没条件。中国政府对基础产业的扶持力度远远不够,虽然总是有吹牛的类似政策出台,但总是雷声大雨点小。他们 宁愿花大量的金钱去搞?沫经济,去拉动鸡的屁的高速发展,也不愿意花稍微多一点的钱来支持基础产业的

7、 发展(新闻上都是忽悠你的)。大型企业在类似的政策“熏陶”下,浮躁十足。大家看了就知道了,那些 稍微大一点的电子公司,包括牛皮吹得响哄哄的HE(化名,以下同),最后几乎都搞房地产去了,或者炒股 去了。或者好大喜功,根本不够强的时候就想做大做强,比如LX。大有什么用?想做大,首先要做强再说。 中国有几个企业真正的强的? HW (还好,老板讨厌?沫经济,不过HW同样有恶性竞争、依靠拉关系等的问 题)也没资格出来吹牛。不过这些公司基本上都在吹牛自己有多强。可是看看他们生产出来产品,那个技 术水平和可靠性,真的没资格吹牛自己有多强,只能说相对的强。中国的元器件企业,与先进国家的比起 来更是差得太远了。

8、中国电子产品除了技术落后,基础薄弱,其实最大的问题还是可靠性的问题。可靠性上不去,再大都做不 强。中国现在还缺乏在各方面都非常正面的大企业(有的广告吹得好产品做得差,有的浮躁,有的恶性竞 争,有的在供应商处是国际大流氓)。我认为中国电子产业未来的希望在中小企业一一民营企业为主体的 群体,也是创造真正价值的主力(国有企业的产值和创造的价值以水分为主,不足以信)。政府必须更加 公平的对待民营企业。但是,作为民营企业本身,对政府不要抱有幻想,而是靠做强,自己强大了,政府 自然而然会重视你。可靠性是中国很多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同样是普通的整机产品,技术都很公开了,中国的产品与欧 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

9、产品输就输在可靠性上。这里先说明一下,我所说的中小企业是指员工人数一万人以 下,年销售额100亿以下的企业,也就是说,中国的绝大多数企业是属于我所说的中小企业范畴。根据我 多年的工作经验,加上和众多同行的交流,和众多供应商的交流,我意识到,中小企业的可靠性有很大的 提升空间,而且提高可靠性并不是那么高深莫测。因为大多数中小企业可靠性方面巳经误入歧途了。踏踏 实实地做失效分析,而且不用做那么高深的失效分析,就能大大提升产品可靠性。以下是我针对不同种类的元件分别说明。一、高端元件,比如说IC及一些大功率分立器件、技术含量高的无源器件。这些器件,国内的厂家生产不 出来,或生产出来的可靠性很差。所以,

10、大多靠进口。如果有整机厂家(中小企业)这些元件失效了,有的公司送给一些分析机构做很专业的失效分析,同时, 对来料进行复杂的检验,甚至筛选。这种公司,一般人会怎么想?是不是对他们很佩服?我告诉你,这种 企业,一般应用这些高端元件时可靠性是很差的。为什么?高端元件一般是欧美公司生产的,他们的技术水平很高,可靠性测试非常严格,所以,生产出来的元件, 只要应用得当,是很可靠的。整机厂对这种元件来料测试或筛选,跟厂家的测试比起来,有如天壤之别, 所以是不可能测出问题来的。但是,为什么有整机厂要做来料测试呢?而且还请专业机构做失效分析呢。 那就说明,他们用这些元件时失效率过高。失效率高是什么原因?请那些失

11、效分析机构做的分析报告很专业,很能震撼人。可是问题解决了没有?没 有。分析机构只会告诉你解剖看到的现象。然后,对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他们最多会给一些推测,当然, 推测的原因中包含了很多的可能。可是,他们没办法告诉你真正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什么?根据我的行业经验,这些高端元件,失效率高,首当其冲的原因就是采购到了冒牌货! 冒牌货的问题解决了,高端元件的可靠性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高端元件由于价值高,所以,冒牌货很多。 在市场上,冒牌货比正品还要多得多。所以,很多公司一直在用冒牌货却不知道。当然,最恐怖的是,如 果设计工程师的BOM上(或物料库中)都不规定品牌,这种公司的元件质量一定会烂得很。所以,

12、高端元件,中小企业去请人做失效分析没意义,来料测试也解决不了问题,关键是要控制采购渠道。 一般只有通过代理商,或声誉好的贸易商进货,才能保证正货。很多公司的采购会说,我们的量小,代理商不会给我们供货。当然,个别很大的代理商确实会挑剔客户, 但是,现在代理商也不少了,这家不行那家行嘛。很多情况下,就是没有真心地跟人家合作而巳。其实, 只要每月的采购额10万以上,就有很多代理商愿意做。而且现在是金融危机,很多代理商都放低了姿态。 不过要提醒的是,不要吊死在大代理商身上,因为他们比较势利,一旦供货紧张的时候,他们对中小客户 是很差的。可以选定几家代理商集中采购高端元件,这样对大家都有好处。有的中小企

13、业另外一个极端是,要求所有的元件都从代理商处采购。我可以告诉你,有这个要求的中小企 业,一定在用很多冒牌货!很奇怪是吧?很简单,因为不要说中小企业,就是大企业,完全从代理商处供 货都是不现实的。那么,为什么有的中小企业“做到”这点了呢?因为这个“做到”不是真的做到,而是 通过巧立名目,通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做到”的。比如说,很多贸易商自称是代理商,于是整机厂家认 可了他们,更有甚者,一些代理商伪造代理证,忽悠整机厂的人(采购有时真被忽悠了,有时是假装被忽 悠了)。所以,形式主义要不得,要实事求是。要求供货由代理商为主,贸易商为辅的策略。而且,对于 这些贸易商一定要是声誉好的,同时给他们灌输不能

14、供冒牌货的观点,有严格的惩罚措施。解决了货源问题,就解决了高端元件一半以上的问题。之后就是应用可靠性的问题。比如说防静电做得好 不好,焊接工艺好不好,这些都不需要做失效分析就应该管控的。上面这些问题解决了,就可以更深入地 把设计中的不合理问题暴露出来了。以前的话,这些元件一出问题,可以怪到来料不良。现在,都是正规 货了,我说过,这些高端元件的可靠性是非常高的,如果是正货,很多问题其实是设计不当引起的。所以, 就可以敦促设计工程师检讨自己的设计。如果确实还是认为是元件问题,那好,交给代理商返回给原厂做 失效分析。因为代理商是有这个义务的。不过即使是原厂分析,一般也会说是应用问题(很多时候这是事

15、实),而具体怎么造成的还是得自己分析。比如说,分析结果告诉你是过电应力,为什么会过电应力呢? 可能性就千奇百怪了,自己要分析才行。原厂的元件会不会出问题呢?当然有可能。没有哪个公司的东西 绝对不出问题的。但是要注意,原厂出问题的概率一般会很低,如果一个整机厂的高端元件好多次问题(比 如所有的高端元件的问题加起来,一年达10次批次性的问题这么多),那么我可以告诉你,基本上是因为 应用有问题,而不是厂家出问题。否则,这些厂家早就倒闭了。因为大厂家的器件是有很多大客户用的, 他们的器件真的出了大批量事故,他们会损失巨大。每年出一两次的话他们有可能就赔死。所以,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高端元件失效的问题一般

16、是很浅层次的问题,还轮不到对这些高端元件做深入 的分析这种水平。除非你们的这些高端元件基本不出问题,偶尔才出问题时,说明你们的元件应用应该是 比较可靠了,这时想进一步提升可靠性,就要进行失效分析。什么才叫可靠性好呢?有的人认为他们的可 靠性巳经“很好”了,事实上,高端元件,知名品牌的失效率是几个ppm或几十ppm的数量级。而有的中 小企业的有的高端元件的失效率达几百ppm、甚至几千ppm(相当于千分之几),这种水平的失效率,无疑 是冒牌货或应用问题,还轮不上去怀疑正牌厂家的元件的可靠性的时候。失效分析专家讲失效分析,动辄就是IC的解剖。事实上,中小企业来说,这些东西还用不上。只要会看人 家的失

17、效分析报告就可以了。高端元件控制货源、工艺、设计应用才是最有效率的提高可靠性的方法。二、次高端元件。比如普通二三极管等分立元件,还有一些较为复杂的被动元件。这些次高端元件的特点 是,技术有一定的难度,门槛较高,但是价格又一般般。这种元件,虽然欧美企业依然是做得最好,但是 由于价格不是很高,所以欧美企业在逐渐越来越不重视这些元件,甚至放弃生产,所以,反而有的地方被 日本赶超了。同时,由于技术上不是很难,所以台湾、香港和内地也有不少企业在生产。这类元件价格不高、用量也不是很大,所以总体来说,采购额不是很高。这时,采购名牌厂的正牌货就有 点难。这种元件一个办法是集中采购,放在和高端元件同样的代理商那

18、里。另外,如果没办法集中采购, 而单独找代理商人家又不愿意做时。愿意做的小贸易商又有冒牌货的风险。这时侯怎么办?我认为,以其 冒着用冒牌货的风险,不如用牌子没那么大但是有正规货源的产品。比如台湾、香港和内地也有一些名牌 企业(二线企业)生产这些东西质量也还可靠,这些元件的代理商一般都要求没那么高,采购额没那么大 都愿意做。二线企业的元件失效分析还是要由厂家分析。这些厂家生产出来的东西可靠性还有待提高,并 且有些性能也有待提高,可以通过要求他们做失效分析,不断提升可靠性。当然,有时,这些企业,特别 是国内的企业,做失效分析时比较形式主义,这时要穷根究底,逼迫他们发现真正的问题,从而真实地改 善质

19、量。当然,通过厂家的失效分析报告,如果是应用问题,也要找自己公司在应用方面的实际问题。三、通用标准元件。比如贴片电阻贴片电容。这些元件从性能上来说属于最简单的元件,但是生产需要一 定的门槛,因为必须大规模生产才能有利润。这种元件用量大,市场上有大量竞争对手,可靠性水平一般都比较高。包括国内的一些名牌厂家的质量也 不错了。所以,这种元件除了选择好的品牌,杜绝冒牌货(也有冒牌货)外,就是要小心工艺和设计问题 了,以上的问题做好了,可靠性一般就能上去。四、门槛低的元件,是指生产这种元件投入不大,也没有技术门槛,生产厂家特别多。要注意,这种元件 门槛低不等于元件本身真的很简单。比如说,晶振本身是个很复

20、杂的元件,可是晶振生产的门槛很低,因 为小厂家可以买晶元等元件回来,剩下的只是做装配封装而巳。另外包括一些定制件门槛也低,比如变压 器。门槛低的元件,反而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元件。就是因为门槛低,所以市场上鱼龙混杂。说实在话,这种“简 单”的元件反而是中小企业中失效率最高的元件。解决了这些元件的失效问题,企业的整机失效率将会大 大提高。很多搞失效分析的专家基本上认为这种元件不值一提,所以最多是一笔带过。可是,对中小企业来说,最 实用的知识,最快提升公司产品可靠性的,就是解决好这些“简单”元件的问题。而且对这些元件进行失 效分析和解剖,一般是可行的。不像IC,事实上国内没几家能够解剖。中小企业失效分

21、析人员的主要精力花在解决这些“简单”元件,深入分析和调查,就能取得很大的成效。 比如下面这些元件,门槛很低(很小的厂都能生产),但是,确实是很多公司的老大难质量问题:晶体(无 源)晶振(有源)、发光二极管(LED)、数码管、液晶显示器(LCD)、变压器、贴片功率电感、电源模块、电声 器件、接插件、开关、线绕电阻、电位器、电机、风扇、印制电路板、线材加工、外协加工伟比如单板), 这种元件,能用好品牌的就要用好品牌的。当然,有时受采购量、货期、成本等影响,未必买得到好品牌 的。这时,退而求其次,也要选择比较可靠,有改善实力的厂家。如果选的是很差的厂家,即使你技术协 议做得再漂亮,罚款措施再严,也无法得到可靠性好的元件(所谓?不起的阿斗)。做可靠性测试、做筛选 也提高不了可靠性。因为在可靠性很差的企业,产品失效不符合浴盆曲线,可能是直线,更恐怖的是前低 后高的曲线,比如很多潜在的不良后期才暴露出来。一旦选择了合适的供应商,元件出了问题,就要脚踏实地地做失效分析了。很多公司的毛病是,元件出了 问题,生产、技术、质量、采购、供应商之间就开始扯皮,扯来扯去,甚至换了不少供应商,就是没有把 问题解决掉。特别是搞绩效考核的公司,所有的人都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