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上上学期 第二章 声现象 单元测试卷_第1页
物理八年级上上学期 第二章 声现象 单元测试卷_第2页
物理八年级上上学期 第二章 声现象 单元测试卷_第3页
物理八年级上上学期 第二章 声现象 单元测试卷_第4页
物理八年级上上学期 第二章 声现象 单元测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二章 声现象 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1.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音调会逐渐降低B.响度想都会逐渐变小C.音色会逐渐变差D.以上说法都有可能2.下表列出了一样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及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D.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3.乌鲁木齐市某街道旁的电子显示屏显示的噪声等级为80dB。假如人处在此噪声等级的环境中 。 A.对人的听力会产生严重危害B.对人的学习会产生影响C

2、.对人的睡眠不会产生影响D.对人的学习、睡眠都不会产生影响4.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过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一个大响声,这是由于 A.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响声B.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响声C.吹气时球皮振动发出响声D.球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响声5.空难发生后,搜救队员利用声纳设备探测坠入大海中的飞机残骸。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声纳系统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声纳设备是利用次声波工作的超声波不能在海水中传播声呐系统是利用回声原理工作的 A.B.C.D.6.长途汽车经过长时间行驶后,驾驶员常常会停下车,拿根铁棒敲打车轮,凭借声音可以判断轮胎内的空气是否充足这主要是因为敲击的轮胎内空气

3、充足时发出声音的 A.响度较大 B.音调较高C.音调较低D.响度较小7.小名游览一座古寺时发现里面有一个变音钟,随着钟下燃烧的香火越旺,敲出的声音越高亢。分析原因的可能是 A.香火使钟周围的空气温度升高,传声效果越来越好B.任何物体温度升高时,振动发出的声音音调都会变高C.香火使振动的振幅加大,使声音响度变大D.香火使钟的温度升高。材料的微观构造发生变化,钟振动频率改变8.坐在岸边的小明同学看到河对岸的修桥工地上的工人用手上下挥动铁锤,每隔1s敲打铁轨一次。当铁锤碰到钢轨时,小明听到敲击声,而工人停顿敲打以后,小明又听到了两次敲击声。假如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那么河的宽度大约是 A.17

4、0mB.340mC.510mD.680m二、实验题9.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试验中合适做声源的是_;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试验方案,你认为最正确的是_。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间隔 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B、让人站在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到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间隔 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所示,那么待测材料隔声性能有好到差的顺序为_。三、解答题10.火车进入隧道前要鸣笛,假设火车速度为80km/h,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司机鸣笛后2s听见来

5、自隧道口处山崖反射回的回声,那么鸣笛时是火车距隧道口有多远? 11.汽车的废气分开引擎时压力很大,假如让他直接排出去,将会产生令人难以忍受的噪音,因此需要安装消声器。消声器中里面排列有许多网状的金属隔音盘,当汽车废气从排气歧管进入消声器,经过隔音盘从排气管排出后,废气产生的声音就很小了,其消声原理是:_。 12.大雪过后,感觉周围变得寂静起来,从物理角度解释这是什么原因? 13.小华在假期探望外祖母,他乘坐火车时发现,每经过铁轨接头处,车身都要振动一次,他还发现,火车进山洞前的一瞬间要鸣笛一次。小华恰好坐在车尾,从听到鸣笛声到车尾出洞,小华共数出84次车身振动,所用时间是1min45s。假设车

6、身总长175m,每节铁轨长12.5m,山洞的长度是多少?当时火车的速度是多少?设火车一直匀速直线行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四、填空题14.汽车匀速驶向山下的隧道,在距洞口1750m处按响喇叭,10s后听到回声,那么汽车的速度是_m/s,听到回声处距洞口_m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15.在人与山之间有一条铁路穿过,当一列火车刚好行驶在人与山之间时拉响汽笛。人看见汽笛冒出的白烟后1s听到汽笛声忽略光传播的时间;又经过1.2s听到从山反射回来的声音,那么人与山相距_m。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答案】B 【解析】 A音调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音调不会发生变

7、化,A不符合题意。B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和间隔 有关,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间隔 越远,响度越小,B符合题意。C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形状决定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音色不会改变,C不符合题意。D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声音的音调和音色都不会改变,响度会变小,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间隔 有关系.2.【答案】C 【解析】 A由实验数据可知,铅的密度比铁的密度大,但声音在其中的传播速度比在铁中的传播速度小,A不符合题意。B空气的密度小于铝的密度,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远小于在铝中的传播速度,B不符合题意。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

8、速度,C符合题意。D铅的密度比铁的密度大,但声音在其中的传播速度比在铁中的传播速度小,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3.【答案】B 【解析】 乌鲁木齐市某街道旁的电子显示屏显示的噪声等级为80dB,假如人处在此噪声等级的环境中对人的学习会产生影响。因此B符合题意为答案。故答案为:B【分析】分贝表示声音的强弱,30dB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学习、降低工作效率;在90dB环境中工作,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4.【答案】D 【解析】 A球皮被吹大时,由

9、于球皮发生形变而引起球皮振动产生声音,但这种声音很小,不会发出“嘭的一个大响声,A不符合题意。B吹气时,气体与球内的气体发生碰撞振动产生声音,这种声音也很小,B不符合题意。C吹气时球皮振动发出响声,但这种声音很小,C不符合题意。D球破裂时,球皮发生剧烈形变,球内气体迅速膨胀冲出来,与外界空气剧烈碰撞,发出宏大的响声,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顿,发声也停顿.5.【答案】A 【解析】 人们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制成声呐,所以声纳系统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利用了回声原理。故正确,错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超声波能在海水中传播,故错误。故答案为:A。【分析】超声波

10、特点:方向性好、穿透才能强、声能较集中.详细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6.【答案】B 【解析】 :当拿根铁棒敲打车轮时,那么轮胎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即轮胎内空气越充足,敲击时轮胎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因此凭借声音的上下可以判断轮胎内的空气是否充足应选B【分析】音调的上下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7.【答案】D 【解析】 “变音钟的声音是变化的,随着钟下燃烧的香火越旺,敲出的声音越高亢,说明声音的音调变高。这是由于香火使钟的温度升高材料的微观构造发生变化,钟振动频率改变造成的。香火不能使振动的振幅加大,使声音

11、响度变大。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上下,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间隔 有关系.8.【答案】D 【解析】 由题,工人每隔1s敲打铁轨一次,而工人停顿敲打以后,小明又听到了两次敲击声,那么声音传到小明这里所需时间t=2s,由 可得,声音传播的间隔 即河的宽度大约是 .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题意求出声音传到小明处所需要的时间,利用速度计算公式s=vt计算即可.二、 实验题 9.【答案】机械闹钟;B;泡沫塑料、衣服、锡箔纸 【解析】 1机械闹钟产生的声音有节奏,较稳定,合

12、适做声源;2方案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间隔 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由于人耳对响度大小的直观感觉很难准确,对于响度差异不容易区分,故方案A不适宜。方案B将不容易直观判断的响度转化为听不到声音的间隔 ,较直观,方案科学可靠,故方案B适宜。3由实验可知,听不到声音的间隔 越小,材料隔声性能越好,所以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泡沫塑料、衣服、锡箔纸。【分析】比较材料的隔音情况,涉及到对声源的选择、声音的传播条件的理解与掌握,会设计合理的方案判断材料的隔音效果,应用了转换法实验方案中要能直观的比较,靠听到声音的响度来直观感觉不恰当,而测量听不到声音的间隔 较为直观,具有可靠性.三、 解答题 1

13、0.【答案】解:设鸣笛时火车距隧道口的间隔 为S,那么即 2S=340m/s2s+v车2s= ,解得: S362.2m答:鸣笛时火车距隧道口362.2m. 【解析】【分析】先用公式s=vt分别算出2s时间内火车前进的间隔 s1和声音传播的路程s2 , 鸣笛时火车距隧道口为s,那么有2s=s1+s2 , 利用几何关系将s1、s2代入求出s.11.【答案】屡次反射、吸收 【解析】 答:由消声器的构造可知,消声器中里面排列有许多网状的金属隔音盘,当汽车废气从排气管进入消声器,其消声原理是:经过隔音盘屡次反射、吸收,起到消声的作用,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答案为:屡次反射、吸收.【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

14、: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12.【答案】答:雪堆中含有数不清的小孔,屡次反射、吸收 【解析】【分析】由于松软积雪中的孔隙很多,声音进入后,屡次反射、吸收,很难再反射出来。因此刚下的雪能很好地吸收声音,大雪过后,感觉周围变得寂静起来.13.【答案】解:火车的速度v= =10m/s;v= ,听到鸣笛声的时间t1= =0.5s,在听到鸣笛声之前车行驶的间隔 :s2=vt1=10m/s0.5s=5m,山洞长度L洞=s+s2s1=1050m+5m175m=880m答:山洞的长度为880m火车行驶的速度为10m/s; 【解析】【分析】1根据v=求出火车的速度;根据v=求出听到鸣笛声的时间,再根据v=求出听到鸣笛声之前行驶的间隔 和听到鸣笛声到车驶出山洞行驶的间隔 ,最后根据车行驶间隔 减去车长求出山洞长度.四、 填空题 14.【答案】10;1650 【解析】 :1设汽车行驶的速度为v车 , 鸣笛时汽车间隔 隧道口的间隔 为S,那么即21750m=340m/s10s+v车10s,解得:v车=10m/s2听到回声处距洞口 故答案为:10;1650.【分析】声音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