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虫害防治分析课件_第1页
小麦虫害防治分析课件_第2页
小麦虫害防治分析课件_第3页
小麦虫害防治分析课件_第4页
小麦虫害防治分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八章 小麦害虫概述 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为害小麦的害虫(包括螨类)达237种,分属11目57科。其中取食茎叶种子的87种,刺吸、锉吸的82种,地下害虫55种。 主要有:麦蚜、地下害虫(蝼蛄、蛴螬、金针虫等)、麦螨、粘虫、吸浆虫等。 局部地区为害较为严重的有:麦水蝇、麦叶蜂、麦杆蝇、棉铃虫等。 为害:(1)取食造成直接损失 (2)传播病害,如麦蚜、叶蝉、飞虱等。在一般情况下,小麦因害虫的为害造成损失约10%左右,当一些害虫大发生时,减产达30%50%,甚至颗粒无收。 麦蚜类种类:常见有4种: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 (Fabricius)禾缢管蚜Rhopalosiphu

2、m padi(Linnaeus)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Rondani)麦无网长管蚜Metopolophium dirhodum (Walker)。它们均属同翅目蚜科。麦蚜是小麦主要害虫,年年均发生,对小麦生产带来较大的影响。 寄主:小麦,也为害水稻、高梁,粟等禾本科作物以及禾本科、莎草科等杂草。症状:苗期为害时,被害处呈浅黄色斑点,严重时叶片发黄,甚至整株枯死。穗期为害,造成灌浆不足,籽粒秕瘦,千粒重下降,品质变坏(粗蛋白、氨基酸、维生素均下降)。麦蚜还是传播植物病毒病的重要昆虫媒介,以传播小麦黄矮病危害最大。形态识别 4种常见麦蚜的形态特征区别 生物学特性麦蚜的生活

3、周期,可分为不全周期和全生活周期。温暖地区4种蚜虫皆表现为不全周期型,北方寒冷地区则表现为全生活周期型。每年发生代数,依地而异,发生10余代至30代不等。全周期型生活年史,有一个雌雄两性交尾产卵越冬阶段;不全周期型,全年营孤雌卵胎生,缺两性生殖阶段,不产越冬卵。 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终年在禾本科植物上繁殖生活。越冬:以成蚜、若蚜或卵在麦苗或禾本科杂草基部土缝内越冬。小麦成熟后,飞离麦田,迁至其它禾本科植物或在自生麦苗上继续为害,并在其上越夏。 禾缢管蚜和麦无网长管蚜为异寄主全周期型。春、夏两季均在禾本科植物上生活和繁殖,秋末在蔷薇科植物上为害。越冬:北方在蔷薇科植物上以卵越冬。在温暖南方,可以胎

4、生雌蚜的成、若蚜越冬。 麦二叉蚜耐低温干旱、怕光照、多分布在植株下部和叶片背面。喜幼嫩组织或生长衰弱、叶色发黄的叶子,不喜氮素肥料。成、若蚜受振动时具假死现象而坠落。该虫传毒能力最强,带毒蚜虫在健康麦株上吸食2030分钟,就能使健康株感染黄矮病。为害盛期是小麦的拔节至孕穗期,抽穗后虫口趋向消退麦长管蚜喜温暖、潮湿、光照,耐氮素肥料,特嗜穗部。在拔节、孕穗期多在上部叶正面,尤其抽穗后绝大多数群集穗部为害。为害盛期在抽穗期至乳熟期,故又称“小麦穗蚜”。成、若蚜易受振动而坠落逃散。禾缢管蚜喜湿畏光,嗜食茎杆和叶鞘,密度大时,亦上穗严重为害。它喜氮素肥料和植株密集的高肥田,耐高温高湿。成、若蚜较不易受

5、惊动。它传播黄矮病的能力最弱。麦无网长管蚜介于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之间,以为害叶片为主,常分布在植株中下部,最不耐高温。在小麦生育后期,特别是密植丰产田的蚜量明显增多。发生和消长规律:与小麦等寄主生育期关系密切。秋季小麦出苗后,各种麦蚜皆从田外迁入麦田定居,繁殖,一般到分蘖期可出现蚜量小高峰。然后随着气温下降,种群密度渐减。来年,随气温升高及寄主营养条件的不断改善,麦蚜种群密度逐渐增加。小麦穗蚜在抽穗扬花后,田间蚜量激增,灌浆至乳熟期达到危害高峰期。乳熟后随着寄主营养条件逐渐恶化,麦蚜密度随之下降,群体中有翅蚜比例上升,于小麦收获前迁至其它寄主越夏。 各虫态历期 麦二叉蚜的发育起点为1.6左右,

6、在25下只需6.1天即完成1代发育。麦长管蚜发育起点是4.6,在25下只需57天即可完成1代。禾缢管蚜发育起点温度要比前两种蚜虫略高一点,但在25下,完成1代所需时间与麦长管蚜相同。 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1、气候:麦二叉蚜最耐低温、喜干旱。麦二叉蚜在5左右时开始活动,繁殖适温为8.220,最适温度是1318。适宜的相对湿度是35%67%,大多发生在年降雨量500mm以下的地区。 麦长管蚜在8以下活动甚少,适宜温度为1625,最适温度是16.520,28以上时生育停滞。适宜的相对湿度范围是40%80%,最适为61%72%,大多在雨量充足的地方和水浇地发生。 禾缢管蚜最耐高温高湿,一般在5日均温8时

7、开始活动,1824为最有利条件,30时还能很快繁殖为害。最适宜相对湿度范围是68%80%。 麦无网长管蚜要求温、湿度介于麦二叉蚜与麦长管蚜之间,旬平均温度4时即可正常繁殖,适温范围为1418。 风雨对麦蚜发生有一定的影响。降雨除直接影响大气湿度而间接影响蚜量消长外,暴风雨对麦蚜有直接杀伤作用,主要是损伤蚜虫口器,淹溺及泥土粘连,使蚜虫死亡。4种蚜虫中,禾缢管蚜受风雨杀伤率较低。 2、食物: 温度与营养条件的配合是形成麦蚜大发生的双重因素,其中营养条件起着主导作用。 长势:一般的麦田,其蚜量是长势好麦田的70%;长势差的麦田,其蚜量仅是长势好麦田的15%左右。而且长势好的发生为害早于其它麦田。

8、品种:不同品种的小麦,受麦蚜发生为害程度亦不相同。3、天敌常见的有50余种瓢虫:控制作用较大的有瓢甲科的异色瓢虫、七星瓢虫、龟纹瓢虫;食蚜蝇草蛉蚜茧蜂 虫情调查及预测方法田间蚜口调查。选择有代表性麦田35块。每块以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取12m长双行小麦,于其中随机取50株。当蚜量多时,每点可减少到查1020株。冬前10天1次,3月以后5天1次。记载调查株数,有蚜株数和蚜虫数。春季还要计算天敌与麦蚜比例,以确定防治地块。 防治指标 秋苗:有蚜株率10,百株蚜量70头。 抽穗杨花后:有蚜株率超过70,百株蚜量400头(禾谷缢管蚜)或麦长管蚜500头。 扬花灌浆期:每茎310头。防治技术1、铲除田边

9、杂草,减少早期迁入量。2、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合理密植,适时播种,促使 麦苗生长健壮,以减轻蚜害。3、灌水灭蚜,拔节期灌水,可使麦蚜受到抑制。4、生物防治:保护或释放有益昆虫或动物,如:瓢甲、草蛉、食蚜蝇、蜘蛛等。5、药剂防治:可选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40%乐果乳油8001000倍;3%莫比朗乳油25003500倍;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 麦 螨 类 为害小麦的麦螨类,在我国小麦产区主要有两种:即麦叶爪螨Penthaleus major(Duges)和麦岩螨Petrobia latens (Mller)。它们均属蛛形纲,蜱螨亚纲,前者属叶爪螨科,后者属叶

10、螨科。 两种麦螨俗名相同,都叫火龙、红旱、麦虱等。我国各麦区皆有分布和为害,潮湿多雨地区以麦叶爪螨为害重,干旱少雨地区以麦岩螨为害较重,有些地区两种麦螨也会在同一块麦地混合发生,猖獗为害。 四川以麦叶爪螨(小麦圆蜘蛛)发生普遍,多发生在四川盆地边缘山区,如雅安、石棉、万县、巫溪、南充和盆地内沿江河两岸。麦岩螨(麦长腿蜘蛛)仅在西昌、汉源、阿坝地区有少量发生。除此两种麦蜘蛛外,另外在雅安地区的汉源县个别地方有苜蓿红蜘蛛发生。麦圆蜘蛛的寄主植物在四川有10科23种,主要育小麦、大麦、燕麦、棒头草、早熟禾、看麦娘、豆类、油菜、莴苣、鼠菊草、繁缕、鹅儿长等。 麦圆蜘蛛 在春秋两季均能为害,春季被害重于

11、秋季。成、若螨均以刺吸式口器吸食小麦汁液,使组织败坏,严重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被害叶面先呈白斑,后变黄。叶面干燥无光泽,严重时全部叶片枯黄,先端枯焦,生长萎缩,甚至枯死。两种麦螨的形态区别 发生规律 麦圆蜘蛛在四川每年发生5代,以卵越夏,卵在10月陆续孵化,年底前可完成一代,省内无严格越冬现象,抗寒力强,早春即开始繁殖,12月至次年2月为年后第一代,24月为年后第二代,世代重叠,完成一次需4680天,平均56.8天。以头年1112月和次年23月数量最大危害最盛,特别是中/3-中/4。4月中下旬以后,随气温升高,成蛛产卵于土缝内,麦株根部和分蘖丛中越夏,因此,麦收后及时处理麦根,麦茬是控制和减轻

12、麦蜘蛛危害的有效方法之一,越夏卵卵期可长达8个月左右。 麦圆蜘蛛成蛛、若蛛行动活泼,爬行很快,性喜阴湿,怕高温干燥。晴天活动以早68时,晚1822时最甚,阴天昼夜都在植株上为害。 麦圆蜘蛛亦行孤雌生殖,具群集性和假死性。春季天气寒冷,成若蛛有时集结成团,稍受惊动,便迅速向下爬行或落入土面隐伏在根际、土表和土缝内。雌蛛产卵在根际、土表或土缝间,散产或成堆,常连成一串,每雌产卵平均20粒左右,最多可达160余粒,最少1粒。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麦圆蜘蛛的适宜温区为8.714.7 ,最适湿度80以上,卵在0 以下或19 以上,相对湿度低于35,都不能正常孵化,若蛛和成蛛在相对湿度35以下,只有少数可以生存,气温达到30 以上时,即使湿度增高,也不能生存。 抗寒力强,-11.8 下可以安全越冬,可见麦圆蜘蛛在温度较低,湿度较高的环境下,发育繁殖迅速,因此,头年1112月至次年23月间数量最大。为害最烈,4月以后气温升高达20 左右,蜘蛛数量急速下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