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命中心自然观谈国小自然科学校本位章节程发展课件_第1页
从生命中心自然观谈国小自然科学校本位章节程发展课件_第2页
从生命中心自然观谈国小自然科学校本位章节程发展课件_第3页
从生命中心自然观谈国小自然科学校本位章节程发展课件_第4页
从生命中心自然观谈国小自然科学校本位章节程发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從生命中心自然觀談國小自然 科學校本位課程發展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on Nature Science at Elementary Schools - From the Viewpoint of Biocentric Outlook on Nature - 報告人:蘇禹銘 高雄縣文賢國民小學1壹、緣起:科學與人文 The Winners go on The Losers go home. (From the Soccer World Cup CNN)後設Meta-cognition與典範Paradigm的改革 2貳、內容

2、綱要:課程的意涵 考慮現階段社會議題回歸科學教育的本質現階段國小自然科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方向課程改革3一、課程的意涵: 課程關心知識提示的問題,而且包容欲使學生接受之學習經驗的形式,此種形式反映了社會對知識的性質、分配和效用性的觀點,因此是會變化的(J.Eggleston,1977;歐用生,民73) 4課程的意涵:課程反映時代的需求以西方三次科學課程改革為例。第一波:19501960科學被認定是一種 學科知識。第二波:1970-1980科學被認定是一種相 關知識。第三波:1980-1990科學已被認定是不完 善的知識。5二、現階段社會議題考慮環境倫理 表達尊重自然的道德行動。反思科技的優先性

3、懷海德認為:人與自然,是以自然為優先(沈清松,民88)。 要發展知性、盡性的科技,而不是宰 制萬物的科技。6(一)環境倫理環境倫理學說:(Theory of Environmental Ethics) 1.尊重自然的態度 2.生命中心的自然觀 3.倫理價值 (Paul W. Taylor 1986;楊冠政,民84) 7(二)反思科技的優先性強調對人(主體)的關懷,忽略了對自然(客體)尊重 科技人文結合 科技像水,善惡一念之間(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因之、科技要有德,只有靠人文做為潤滑劑 。 人類追求文明之時,誤用物競天擇 8(三)回歸科學教育本質真知: 分享意義(建構的意義能引起他 人的共鳴

4、與分享) 一致性(化解內在中的矛盾) 簡約性(能減少無關或不必的解釋) 穿透性(能被具有優勢的科學典範中,概 念 及方法學的標準所證明)9科學的人文意涵: 科學與人文都源自大自然,在科學發展中,力求人文意涵的發揚廣大(趙金祈,民88)。 人與自然的關係中追求自身的卓越與相互和諧的人文立場(我汝關係)。10四、現階段國小自然科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方向人與自己生命中心、修身養性 人與社會文化與多元的互動 人與自然物種的多樣性與自然秩序 11貳、名詞解釋生命中心自然觀自然觀 學校本位課程12生命中心的自然觀: (The Biocentric Outlook On Nature) 1.人類是地球生命社區的

5、成員 2.人類及其他物種構成互相依存的系統 3.所有生物是生命目的中心 4.人類並非天生就超越其他生物 (Taylor ,1993a;楊冠政,民84)13自然觀: 西方科學自然觀 東方開放人文主義自然觀 後現代自然觀14(一)西方科學自然觀:人主宰自然:中世紀515、16世紀,宗教力量每每凌駕政權之上,民眾教育權掌握在教會手中,科學發展幾乎停滯黃鎮臺,2002。認為自然科學發現的自然法則,足以解釋和預測進而預測的全體現象。15(二)東方開放人文主義自然觀: 人與自然的關係中,追求自身卓越與相互和諧的人文立場(沈清松,民88)。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16(三)後現代(Postm

6、odernism)後現代科學的特徵:非對稱性、渾沌的、分形的 秩序後現代科學對學校的影響:由有知識的教師教導 無知識的學生,改變為一群個體共同 探究的過程。(William.E.Doll,1993;王紅宇譯,民88)。17三、學校本位課程的意涵 (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1.由學生所屬的教育教育機構對學生學習 方案所作的計畫 2.構成課程元素 3.合呼落實觀(Enactment Perspective) (Posner,1992;Snyder,BolinZumwalt,1992;歐用生,民89)181.由學生所屬的教育機構對學生學習方 案所作的計畫:設計、實施

7、與評量。 (Skilbeck,1984;高新建,民89)192.課程元素:學校教育目標、學生需求、 學校成員與相關人力資源、 學校情境、社區背景。203.落實觀(Enactment Perspective): 協商(Negotiation ) 適應(Adaptation ) 與調適(Accommodation)的課程; (即知識的脈絡化過程)21參、生命中心自然觀彰顯在國小學校本位自然科課程的面向: 後現代社會 (資訊化、科技化、工業化、國際化 ) 包容 協商 多元價值 人與社會、人與自然 探討 詮釋 科學與人文面向 科學與人文的對話 解決者 科教人 課程改革方向22肆、發展生命中心自然觀學校

8、本位課程架構 帶著走的能力(理解) 人與自己 人與社會 人與自然 生活 人文 生物多樣性 思考批判 多元文化 生命目的中心 解決問題 包容尊重 天賦價值 動態過程 科學素養(時間點)23伍、從孔恩(Kuhn)科學革命典 範的變遷分析學校本位課程 發展一、學校本位課程發展須有科學教育社群(scientific education community)。二、以往課程的改革並非全然是格式塔轉 變,後現代課程是一種心智模式的改革。三、由下而上的改革,老師才是課程典範改 革的主體,而非客體。四、課程的改革缺乏參照範例。24陸、結論:多爾(Willam.E.Doll)認為:我們正處於典範的變革中,不僅包括

9、科學的也包括人文的典範,這一典範的產生將產生新的科學觀,對後現代課程設計具有啟發性。25史諾(C.P.Snow)在兩種文化中提到科學與文學是兩種對立的文化,再後現代主義的變革中,這兩種文化應試互補的(William.E.Doll,1993;王紅宇譯,民88)。國小自然科學校本位課程應立基於此時間點之上。26柒、感謝 敬請指導!山中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大;磨刀之石,不見其消,日有所損。 27282930當初之所以會接觸這門課程.主要是因為鄉土課恰巧教到二仁溪.所以剛開始時.我只是把這門課當成必修課程之一.但慢慢的我的心態改變了.我發現.這不只是一個普通的課.而是一個充滿辛酸的真實故事.一個由人類殘暴所刻劃下血淋淋的故事.因此為了贖罪.我越發努力的研究二仁溪.只希望能為二仁溪做點什麼.好補償人們替她所帶來的傷害。在學習的過程裡.有時會因電腦當機感到惱怒;有時則是為了找不到資料懊惱著.不過.大家都以接受試煉的心情渡過難關.終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