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行业产能过剩警告报告_第1页
石化行业产能过剩警告报告_第2页
石化行业产能过剩警告报告_第3页
石化行业产能过剩警告报告_第4页
石化行业产能过剩警告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石化行业产能过剩预警报告(全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孙伟善(2014 年 4 月 11 日)“十一五”以来,随着技术成熟和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大量资金投入到石化行业等基础性工业,生产能力迅速扩张。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凭借能源、资源优势迅速崛起,大大拉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了产业转移和重化工产业布局的优化调整。石化产业产能持续高速增长,以致供需形势发生根本性变化,由供不应求发展为供过于求,甚至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我国经济也进入结构调整时期,产能过剩对经济的影响更加明显,许多产品销售疲软、价格下滑,企业效益锐减甚至全行业陷入亏损。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

2、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如果现在不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将来付出的代价必然更大”。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联合会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近两年的工作重点,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联合会化解产能过剩工作回顾2013 年初,联合会组织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化工等大型骨干企业,石油和化工规划院、重点专业协会等成立了“石油和化工行业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专项领导小组”,把炼油、氯碱、电石、纯碱、甲醇、氮肥、磷肥、轮胎、氟硅等子行业作为工作重点,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于 3-4 月,围绕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召开了产业发展研讨会,5-6 月以专业协会为主体开展

3、了大面积的调查研究,同时组织四个重点调研组,由会领导带队赴山东、辽宁、陕西、河南、宁夏、内蒙古、江苏、浙江等 8 省区进行了实地调研,并于 8 月初召开化解产能过剩专题研讨会,邀请龙头企业、研究机构、专业协会、主管部委等单位的负责同志对这些行业产能过剩情况、产能过剩成因以及对策建议进行了深入研讨、把脉会诊,最终形成了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系列研究报告,上报到国务院及政府有关部门。在此基础上,我们深入探索研究石化行业产能过剩预警工作,跟踪行业产能过剩的发展动态,今天向全行业发布相关预警信息。二、石化行业产能过剩现状分析与预警(一)全行业出现普遍性产能过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石化行业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

4、发展成就,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石化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多种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其中,化学工业总产值在 2010 年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三大合成材料、轮胎、氮肥、磷肥、纯碱、烧碱、硫酸、甲醇、电石等产品产量也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乙烯、原油加工等位居世界第二。2013 年,全行业主营收入、利润、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总额分别达到 13.3 万亿元、8180.7 亿元、2.1 万亿元和 6506.2 亿美元。在 2008 年以前,石化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不是很突出,仅有甲醇、聚氯乙烯等少量的行业产能过剩。此后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增强的影响,国内产能过剩的矛盾凸显,全行业产能过剩

5、十分普遍。除少量的有机产品和专用化学品外,从无机化工原料、农用化学品、橡胶制品到炼油以及大部分有机原料和合成材料,包括部分化工新材料,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初步估算,产能过剩行业销售收入合计占全国石化、化工行业总销售收入的 60%以上。(二)传统产业和部分新兴产业产能过剩十分严重根据国际上采用产能利用率测度产能过剩的经验,结合行业实际情况,并用大数定律和均值方差模型进行计算模拟,我们对炼油、PTA、尿素、磷肥、甲醇、氯碱、纯碱、电石、轮胎、氟化氢等传统行业和有机硅甲基单体的产能过剩程度进行了测度,结果显示,这些行业过剩程度十分严重。炼油“十五”以来,我国炼油能力快速增长,原油加工量同步增加

6、,产能利用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产需基本保持平衡。2004 年油价上涨,需求上扬,产能快速扩张。2008 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需求增速放缓,产能利用率下降。随后投资强度增强,又形成新一轮的产能增长。截至 2013 年,全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超过 7 亿吨,加工量 4.8 亿吨,产能利用率仅 68%,产能超过需求 2 亿吨。PTA“十五”以来,我国 PTA 产能稳步增长,2000-2013 年累计增长了 12.6倍,而同期国内表观消费量仅增长了 4.1 倍,PTA 行业经过 2012 年的产能扩增高峰后,总产能一跃超过国内需求,产能利用率也从 2000 年的 91.3%下降至2012 年的 84

7、.3%,2013 年进一步降至 68.6%,产能过剩矛盾十分突出。磷肥 2013 年,全国磷酸一铵产能约 1750 万吨(实物),产量 1168 万吨,平均产能利用率为 66.7%,磷酸二铵产能约 1950 万吨(实物),产量 1544万吨,平均产能利用率为 79.2%,国内需求约 800-900 万吨(实物),产能均已超过国内需求 100%,企业库存大幅增长,利润普遍下滑,产能过剩已严重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甲醇 2013 年,全国甲醇产能 5550 万吨,国内表观消费量 3709 万吨,行业平均开工负荷约 59.5%,如扣除氮肥生产对联醇影响及焦化行业对焦炉气甲醇影响,国内甲醇产能过剩约 1

8、000 万吨。氯碱 2013 年全国烧碱产能 3850 万吨,产量 2854 万吨,开工率 74.1%,国内表观消费量 2648 万吨,产能过剩超过 1200 万吨;聚氯乙烯产能 2476 万吨,产量 1530 万吨,表观消费量 1708 万吨,行业平均开工负荷仅 61.8%,产能过剩近 1000 万吨。纯碱 2013 年全国纯碱产能 3100 万吨,产量 2393 万吨,开工率 77.2%,国内表观消费量 2245 万吨,产能过剩约 1/4,全行业处于亏损境地。2013 年纯碱行业 44 家企业中,亏损企业 33 家,占全行业的 75%,盈亏相抵全行业亏损26.5 亿元;与 2012 年同期

9、相比,全行业亏损企业数增加 13.6%,亏损额增加32.5%。电石 2007 年之前,我国电石市场供需基本平衡,20052007 年市场供应明显不足,产能利用率水平达到近 10 年的高点。2008 年之后电石产能扩增速度超过需求增速,尤其是“十二五”以来,各地为大型氯碱装置配套建设的电石项目大量上马,20112013 年产能年均增长率高达 26%,供需矛盾进一步扩大,产能过剩凸显。2013 年,全国电石产能 3790 万吨/年,产量约 2300 万吨,平均开工负荷仅 60.7%,大量企业限产停产。轮胎国内轮胎企业有 300 家左右,企业规模和实力参差不齐,市场竞争无序,且品牌和销售渠道建设能力

10、低下。轮胎生产用的天然橡胶超过 70%依赖进口,四成以上的轮胎产量依赖出口,属于典型的“两头在外”产品。据不完全统计,2013 年我国轮胎产能已达 7 亿条,产量约 5 亿条,开工率 70%,产能过剩矛盾凸显,且还有大量在建拟建项目,如若按时投产,市场供需矛盾将进一步激化。氟化氢近年来,氟化氢产能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2013 年氢氟酸产能 223 万吨,产量 108 万吨,平均产能利用率不足 50%,产能过剩矛盾十分突出,但萤石资源地项目建设仍方兴未艾萤石资源过度开发。有机硅甲基单体 2010 年有机硅甲基单体产能集中释放,产品价格快速下滑,市场严重供大于求,多家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受市场

11、低迷影响,产能扩增速度有所放缓,但规模仍在不断扩大,截至 2013 年底,国内有机硅甲基单体产能 240万吨,产量 160.6 万吨,产能利用率 69%。尿素“十一五”以来,我国氮肥产能快速增长,尤其是尿素产能增速最大,20052013 年我国尿素产能年均增长率为 8.7%,同期表观消费量年均增速为5.0%。2013 年以来,随着新增产能的陆续释放,产能过剩凸显,价格下滑严重,行业利润率仅为 2.31%,处于近年来的较低水平。(三)“十二五”后两年产能过剩将进一步加剧目前,各行业仍有大量在建产能,预计今明两年将陆续投产,行业总产能将进一步扩大,超过未来两年需求增长,产能过剩总体趋势将进一步加剧

12、。其中,炼油、尿素、磷肥、聚氯乙烯、纯碱、电石等行业产能利用率进一步下降,产能过剩更加严重;氟化氢行业产能利用率达到 54%,比 2013 年有所提高,但产能仍处于极度过剩状态;PTA、甲醇、烧碱产能利用率也有所提高,但产能过剩仍十分严重;有机硅甲基单体产能利用率有望提升到 80%市场供需矛盾基本缓解。分行业预测如下:炼油根据我国正在实施的炼油新项目及最新规划情况,预计 2015 年国内炼油能力将达到 7.9 亿吨,当年国内成品油消费量所对应的原油加工量约 5.1 亿吨,年平均产能利用率约 64%,产能过剩程度进一步加剧。PTA 根据目前国内在建拟建情况以及下游聚酯化纤行业需求,预计到 201

13、5年,全国 PTA 产能将达 4500 万吨,需求约 3300 万吨。考虑国内产能过剩,进口将不断减少,而出口有望增加,进出口基本平衡。预计 2015 年 PTA 行业平均装置开工率达到 73%,但产能仍处于严重过剩状态。尿素近两年国内氮肥行业投资热情不减,产能增长势头迅猛。预计到 2015年,尿素产能达到 9500 万吨,需求量 6230 万吨,鉴于国内过剩压力大,但国际市场同样供过于求,若 2015 年尿素出口量保持在 850 万吨的水平,则当年产能利用率接近 75%,过剩程度进一步加剧。磷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建磷铵产能 83 万吨,规划产能超过 200 万吨,主要分布在贵州、四川和湖北

14、部分新发现磷矿资源的地区,而市场需求受耕地面积所限将基本保持稳定,且受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影响不排除进一步下降的可能,磷铵行业产能过剩将进一步恶化。甲醇根据目前国内甲醇拟在建项目进展情况,考虑部分落后产能逐渐关停,预计 2015 年全国甲醇产能约 5800 万吨,需求约 4675 万吨,考虑到中东甲醇强劲的竞争力,若甲醇净进口400万吨,则2015年甲醇行业平均开工率为74%,产能仍处于严重过剩状态。氯碱按照目前行业发展趋势,预计到 2015 年,我国烧碱产能将达到 4200万吨,需求量(含国内消费和净出口)约为 3200 万吨,产能利用率在 76%,产能过剩仍很严重。预计 2015 年聚氯乙烯

15、产能将达到 2710 万吨,下游需求量约在 1635 万吨,按照 2013 年净进口 30 万吨计算,2015 年聚氯乙烯产量约 1600万吨,产能利用率约 59%左右,仍旧难以摆脱产能过剩的困境,如对新建项目不加以控制,聚氯乙烯产能过剩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纯碱目前有在建纯碱项目 8 个,产能合计 435 万吨,预计未来 23 年全部建成投产;规划项目有 5 个,产能为 490 万吨。预计到 2015 年,纯碱产能将达到 3495 万吨,而需求只能保持在 2500 万吨左右,届时产能将过剩 1000 万吨,行业形势更趋严峻。电石企业投资热情依然很高,预计 2015 年国内电石产能将达到 540

16、0 万吨,需求仅 3100 万吨,产能利用率约 57%,产能过剩的态势进一步加剧。即使内燃炉全部淘汰,产能仍将超过 4000 万吨,远超市场需求。氟化氢预计 2015 年我国氟化氢产能达到 240 万吨,产量约 130 万吨,平均产能利用率为 54%,产能持续严重过剩。有机硅甲基单体随着下游应用领域拓宽,需求稳步回升,预计 2015 年行业平均装置利用率提升至 80%左右,有机硅甲基单体供需矛盾基本缓解。三、石化行业产能过剩的表现特征市场经济下,适当的产能过剩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根据国际经验,产能利用率保持在 81%82%之间是衡量工业产能是否过剩的临界点,75%以下表明产能过剩严重,高于

17、85%表示产能不足。产能利用率保持在合理区间,有利于充分的市场竞争,激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危机意识,促使企业强化自主创新,加快技术进步,创新产品品种,增强产品性能,实现产品和技术的升级换代。但产能利用率过低,会导致生产力大量闲置,行业节能减排负担加重,企业经营困难。总的看,目前我国石化行业产能出现严重过剩,既体现了行业发展阶段性特征,又对行业未来发展敲响了警钟。(一)产能过剩是行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突出表现目前,我国石化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能源、资源价格较快上涨以及东部地区环境容量渐趋饱和,由于中西部具有能源、资源比较优势,吸引传统产业加快转移,而新建装置技术水平普遍较高、产能规模较大。

18、与此同时,原有的大量落后小企业小装置短期内却难以退出市场,导致先进产能与落后产能并存,产能过剩日趋严重。从某种意义上说,产能过剩的存在可以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化解产能过剩。行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先进产能的建设与发展,必然伴随着先进产能与落后产能的并存与竞争。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新兴产业快速崛起,落后产能将逐步淘汰,产能过剩矛盾也将逐步缓解乃至化解,产业结构将最终趋于合理,形成新的发展格局和发展动力。(二)经济发展对投资过度依赖是造成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对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这种传统发展模式的缺陷日益凸显,在我们石化行业突出表现为低水

19、平、同质化重复建设严重。石化产业由于产值大,对就业和税收等带动作用强,一直是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重点,为了加快 GDP 增长,一些地方政府规划布局了大量石化项目,而企业为了取得资源和竞争优势,以做大规模为目标,也纷纷涌入热点行业和领域,特别是一些煤、盐、磷等资源丰富的地区,没有考虑下游产品已经饱和,纷纷围绕资源作规划、上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十分严重,导致行业产能过剩十分严重。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导致对石化产品的需求增速放缓,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产能过剩。(三)结构性过剩是行业产能过剩的一个突出特点在全行业普遍性过剩的同时,由于行业企业创新能力薄弱,致使行业高技术

20、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石化产品不足,有的严重依赖进口,表现出典型的结构性矛盾。以聚氯乙烯为例,尽管全国产能已出现严重过剩,平均开工率仅 61.8%,但国内产能以 SG-3、SG-5 和 SG-7 等通用型牌号的生产为主,专门针对下游加工企业生产的专用树脂较少,每年仍需进口近百万吨。从轮胎行业看,多数为引进技术,主要用于轮胎替换市场,汽车原配胎市场基本被外资企业占据。在许多行业,能耗高、排放高的落后工艺装备仍占较大比重,产能利用率很低。比如在电石行业,工艺相对落后的内燃式电石炉产能占总产能约 42%,装置利用率不足 30%,如全部替换升级或被淘汰,产能过剩状况将大为缓解。总的来看,化解产能过剩是周

21、期性较长的一个过程,必须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调控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坚持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政府要制定好规则,搞好监管,要强化环保、安全等标准的硬约束,为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创造条件,让企业在统一市场中公平竞争,有效化解产能过剩,防止产业结构调整中“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四、石化产业化解产能过剩的措施建议化解产能过剩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保持行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石化产业要坚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结构调整的重点,按照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的总原则,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强化宏观

22、调控和市场监管,加强行业自律,坚决遏制产能盲目扩张,积极构建化解产能过剩长效机制,推进行业加快转型升级。(一)政府方面1科学规划加快中央与地方(区域)之间、产业之间的协调,要梳理、摸清国内相关产业的产能规模,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统筹产业布局,使规划具有法律地位,在科学规划指导下实现有序发展。2 严格行业准入进一步完善行业准入条件,强化环保、安全、节能等指标约束,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依法严格执行节能评估审查、安全和环境影响评价、建设用地审查等手续,严格贷款审批,从源头遏制产能过剩行业新建和扩建项目。加强行业现有准入条件、产业政策、标准法规等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产能严重过剩或需求已经完全饱和的行业,建议实施临时性项目暂停备案或产能减量置换等政策。3加快落后产能退出将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指标作为淘汰落后产能的最重要指标,对产能过剩行业制定更严格的能耗和排放标准,并严格监督实施。制定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限额标准。对于能耗高于标准的企业给予惩罚性能源价格,对环保排放超标的企业进行严厉惩罚,提高环保执法的威慑力。通过环保和能耗手段,推动落后产能加快退出。采用市场化模式,探索建立碳排放权、排污权、能源消耗等交易市场,利用交易所得,弥补退出企业职工安置及社会保障所需资金。4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清理各地不合理的优惠条件,理顺土地、水、电、煤、气、运等资源要素价格,合理调节信贷资源的流向和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