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ppt课件_第1页
第8章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ppt课件_第2页
第8章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ppt课件_第3页
第8章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ppt课件_第4页
第8章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8章 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8.1 环境质量管理概述 8.2 环境质量评价 8.3 环境监测8.1 环境质量管理概述 一、环境质量的概念 环境质量是表示环境本质属性的一个概念,是能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加以描画的环境系统所处的形状,即在一个详细的环境单元内环境要素的好坏及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程度。环境质量 社会环境质量:包括经济、文化、美学等各方面 二、环境质量管理概念指为了保证人类生存与开展而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质量所进展的各项管理任务。 主要义务是提出环境质量规范、组织监控监测、检查、控制和协调;对利用环境资源的各部门来说,那么要把消费质量和环境质量严密结合起来,开展环境教育、树立环境文

2、明品德观,把环境尽能够消除在消费过程中。自然环境质量: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方面的质量三、环境质量管理的根本内容 1制定环境质量规范,确定环境质量的目的体系2对环境质量进展监控、测试和评价3编写环境质量报告书四、我国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 (八项)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三同时制度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的设备与消费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运用3排污收费制度4环境维护目的责任制5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6污染集中控制制度7排污申报登记与排污答应证制度8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8.2 环境质量评价 一、概述 1、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按照一定的评价规范和评价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展阐明、

3、评价和预测。2、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提示特定地域或环境质量的程度和差别,阐明影响环境质量的缘由及有能够采取的各种措施,为制定环境维护规划和建立规划、加强环境管理以及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提高科学根据。 根据国家和地方制定的环境质量规范,用调查、监测和分析的方法,对区域环境质量进展定量判别,并阐明其与人体安康、生态系统的相关关系。3、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 (1)环境质量回想评价经过各种手段获取某区域的历史环境资料,对该区域的环境质量开展演化进展评价。 (2)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对当前的环境质量进展评价和分析,为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和科学管理提供根据。 (3)环境质量预测评价 环境质量影响评价在一个工程工程兴

4、建以前就施工过程中和建成投产以后能够对环境呵斥的各种影响进展预测和估计,以寻求防止或减少开发建立活动呵斥环境损害的对策和措施。环境质量评价分类:环境质量评价根据不同时间域,可分为环境质量回想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环境质量预测评价。在空间域上,分为局地环境质量评价、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和全球环境质量评价等。建立工程环境质量评价主要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二、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程序 确定评价对象,明确评价目的,确定评价精度环境调查监测评价污染源调查监测评价环境效应分析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讨污染规律,建立环境污染数学模型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图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任务程序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5、根本程序分四个阶段: (1)预备阶段2监测阶段 3评价和分析阶段 (4)成果运用阶段 2、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方法 调查法 、监测法、综合分析法3、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内容环境背景的调查与评价 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等标污染负荷与等标污染负荷比 主要污染物确实定 主要污染源确实定 环境污染现状的调查与评价 1评价因子的选择 2评价指数确实定单因子评价指数 、综合指数、总指数评价类型评价参数备注大气质量评价颗粒物 总悬浮颗粒、飘尘有害气体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有害元素 镉、铅、汞、氟等有机物 苯并a芘、碳氢化合物普通多项选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飘尘水体质量评价 感官性状因子 味、嗅 、颜色、

6、pH、透明度、浑浊度、悬浮物等 氧平衡因子 溶解氧(DO)、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总有机碳(TOC) 营养盐类因子 氨氮、硝酸盐氮、总磷、总氮 毒物因子 酚、氰化物、砷、有机氯、镉、铅、汞、铬等 微生物因子 大肠杆菌等普通选用10项左右土壤质量评价重金属有其他无机毒物 氰化物、砷、氟、有机氯、镉、铅、汞、铬、锌铜有机毒物 滴滴涕、六六六、石油类、酚、苯并芘、多氯联苯等酸度表 环境质量评价的主要因子 三、环境质量影响评价1、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建立工程、区域开发方案和国家政策实施后能够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展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价,并提出减少这

7、些影响的对策措施。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思索环境要素,最终到达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作用:环境影响评价可明确开发建立者的环境责任及规定应采取的行动,可为建立工程的工程设计提出环保要求和建议,可为环境管理者提供对建立工程实施有效管理的科学根据。类别:可分为环境质量评价现状、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以及环境影响后评价。三、环境质量影响评价1、概述 定义: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建立工程、区域开发方案和国家政策实施后能够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展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价,并提出减少这些影响的对策措施。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思索环境要素,最终到达更具环

8、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作用:环境影响评价可明确开发建立者的环境责任及规定应采取的行动,可为建立工程的工程设计提出环保要求和建议,可为环境管理者提供对建立工程实施有效管理的科学根据。类别:可分为环境质量评价现状、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以及环境影响后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将环境影响评价任务以法律的方式确定下来,作为一个必需遵守的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凡是对环境有艰苦影响的开发工程必需作出环境影响报告书三个层次: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影响登记表环境影响后评价:在开发建立活动实施后,对环境的实践影响程度进展系统调查和评价,检查对减少环境影响的落实程度和实施效果,验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正确

9、可靠性,判别提出的环保措施的有效性,对一些评价时髦未认识到的影响进展分析研讨,以到达改良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和管理程度,并采取补救措施,到达消除不利影响的作用。自美国于1969年首先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来,世界上先后有 100 多个国家陆续确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我国那么是从1973年起进展环境影响评价的研讨,并尝试开展环境质量评价的任务以“北京西郊环境质量评价协作组成立为标志。由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进展的江西永平铜矿环境影响评价成为我国第一个建立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至 1979 年9月国家在中才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正式建立起来。 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立后大约阅历了三个阶段。规范建立阶段19

10、791989年 主要是经过法律法规、行政规章逐渐规范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范围、程序,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方法也不断完善。强化和完善阶段19901998年 这期间主要是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区域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以及环境影响后评价等任务。提高阶段1999 这期间经过明确评价单位的资质规定、整顿评价队伍等行动提高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的主体根据各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而定。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主体可以是学术研讨机构、工程、规划和环境咨询机构等等,但必需获得国家或地方环境维护行政机构认可的环境影响评价资历证书。我国规定,“建立工程对环境能够呵斥艰苦影响的,该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立工程产生的污染和对

11、环境的影响进展全面、详细的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工程的监视管理 1. 评价单位资历考核与人员培训 评价单位要持有,评价人员要持有上岗证。2. 评价大纲的审查:评价大纲是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总体设计,在开展评价之前编制。由建立单位向担任审批的环境维护部门申报,并抄送行业主管部门。环境维护部门根据情况确定评审方式,提出审查意见。3 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管理:按照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程序和任务程序进展有组织、有方案的活动是确保环境影响评价质量的重要措施。质量保证任务应贯穿于环境影响评价的全过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原那么: 审查该工程能否符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一致的原那么; 审查该工程能否贯彻了“预

12、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维护、谁利用谁补偿的原那么;审查该工程能否符合城市功能区划和城市总体开展规划;审查该工程环评过程中能否贯彻了“在污染控制上从单一浓度控制逐渐过渡到总量控制,“在污染治理上,从单纯的末端治理逐渐过渡到对消费全过程的管理,“在城市污染治理上,要把单一污染源治理与集中治理或综合整治结合起来。审查该工程的技术政策与配备政策能否符合国家规定; 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以技术审查为主,审查方式由担任审批的环境维护行政主管部门视详细情况而定。2、环境影响评价的任务程序 (1)工程分析 1.工艺过程 2.原资料的储运 3.厂地(场地)的开发 4.其他情况 (2)环境影响识别 (3)环

13、境影响预测 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2水环境环境影响预测 1.提出环境维护建议和措施2.给出结论3.报告书的编制1.研讨国家有关的法律文件2.研讨与建立工程有关的其他文件 挑选重点评价工程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任务等级 和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环境现状调查环境影响预测建立工程的工程分析国家、地方有关法规、规范评价建立工程的环境影响工程建立单位提出已同意的建立工程建议书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图 环境影响评价的任务程序 3、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和等级 1.单个建立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 2.多个建立工程环境影响结合评价 3.区域开发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 4.宏观活动的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分类挑

14、选 根据国家环境维护总局“分类管理名录对建立工程确定其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或登记表的种类。1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工程: 新建或扩建工程对环境能够呵斥艰苦的不利影响,这些影响能够是敏感的、不可逆的、综合的或以往未有过的。2编写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工程: 新建或扩建工程对环境能够呵斥有限的不利影响,这些影响是较小的或者减缓影响的补救措施是很容易找到的,经过规定控制或补救措施可以减缓对环境的影响。3编写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工程: 对环境不产生不利影响或影响极小的建立工程。4、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 所谓“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是按照一定的评价目的,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从总体上综合起来,对环境影响进展定性或

15、定量的评定。1、指数法 环境现状评价中常采用能代表环境质量好坏的环境质量指数进展评价。详细有单因子指数评价、多因子指数评价和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评价等方法。1普通指数法 单因子法:先引人环境质量规范,然后对评价对象进展处置,通常就以实测值(或预测值)C与规范值Cs的比值作为其数值: P = C/Cs 单因子指数法用于分析该环境因子的达标(Pi1)及其程度。 综合指数法:如大气环境影响分指数、水体环境影响分指数、土壤环境影响分指数、总的环境影响综合指数等:式中:i表示第i个环境要素; n环境要素总数; j第i环境要素中的第j环境因子;m第i环境要素中的环境因子总数。 以上综合方法是等权综合,即各影响

16、因子的权重完全相等。 各影响因子权重不同的综合方法可采用如下公式:或在此根底上再作函数运算(为了便于评分)。式中:Wij权重因子,根据有关专门研讨或专家咨询确定。2巴特尔指数法 把评价对象的变化范围定为横坐标,把环境质量指数定为纵坐标,且把纵坐标规范化为01,以“0表示质量最差,“1表示质量最好。2、矩阵法 矩阵法将清单中所列内容,按其因果关系,系统加以陈列。并把开发行为和受影响的环境要素组一个矩阵,在开发行为和环境影响之间建立起直接的因果关系,以定量或半定量地阐明拟议的工程行动对环境的影响。 这类方法主要有相关矩阵法、迭代矩阵法两种。3、图形叠置法手工叠图及计算机叠图图形叠置法的用法: 预备

17、一张画上工程的位置和要思索影响评价的区域和轮廓基图的透明图片和另一份能够受影响的当地环境要素一览表,对每一种要评价的要素都要预备一张透明图片,每种要素受影响的程度可以用一种专门的黑白色码的阴影的深浅来表示。经过在透明图上的地域给出的特定的阴影,可以很容易地表影响程度。把各种色码的透明片叠置到基片图上就可看出一项工程的综合影响。不同地域的综合影响差别由阴影的相对深度来表示。4、网络法 网络法可以鉴别和累积直接的和间接的影响。网络法往往表示为树枝状,因此又称为关系树或影响树。利用影响树可以表示出一项社会活动的原发性影响和继发性影响。5、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1)总那么 结合评价工程的特点论述编制

18、目的 编制根据 采用规范 质量规范和排放规范控制污染与维护环境的目的 (2)建立工程概略 建立工程的称号、地点及建立性质 建立规模、占地面积及厂区平面布置 土地利用情况和开展规划 产品方案和主要工艺方法 职工人数和生活区规划 (3)工程分析 主要原料、燃料及其来源、储运和物料平衡,水的用量与平衡,水的回用情况。 工艺过程 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颗粒物、放射性废物等的种类、排放量和排放方式、污染物的种类、性质及排放浓度;噪声、振动的特性等。 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综合利用和处置、处置方案。 (4)建立工程周围地域环境现状 地理位置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5)环境影响预测施工期、营运期;大气、水、噪

19、声、固废、土壤、生态等;预测范围 预测时段 预测内容及预测方法 预测结果及其分析阐明 (6)评价建立工程的环境影响 建立工程环境影响的特征 建立工程环境影响的范围、程度和性质 (7)环境维护措施的评述及环境经济论证提出各项措施的投资估算 (8)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9)环境监测制度及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的建议 (10)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8.3 环境监测 一、概述1、环境监测的目的 定义:为了特定的目的,按照预先设计的时间和空间,用可以比较的环境信息和资料搜集的方法,对一种或多种环境要素或目的进展延续或延续的察看、测定,分析其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监测的目的 : 1 掌握污染物的来源、分散、迁

20、移、反响、转化,了解污染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并在此根底上,对环境污染作出预测、预告和预防。 2 了解和评价环境质量的过去、如今和未来,掌握其变化规律。 3 搜集环境背景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制定和修订各类环境规范、实施总量控制、目的管理提供根据。 4 实施准确可靠的污染监测,为环境执法部门提供执法根据。 5 不断改革和更新监测方法与手段,为实现环境维护和可继续开展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2、环境监测的分类 1按监测目的分类: 1研讨性监测科研监测 是 针对特定目的科学研讨而进展的高层次监测,是经过监测了解污染机理、弄清污染物的迁移变化规律、研讨环境遭到污染的程度,例如环境本底的监测及研讨、

21、有毒 有害物质对从业人员的影响研讨、为监测任务本身效力的科研任务的监测如一致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的研讨、规范物质研制、预防监测等。这类研讨往往要求多 学科协作进展。 2监视性监测 例行监测、常规监测 是指按照预先布置好的网点对指定的有关工程进展定期的、长时间的监测,包括对污染源的监视监测和环境质量监测,以确定环境质量及污染源情况,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衡量环境规范实施情况和环境维护任务的进展。 这是监测任务中量最大面最广的任务,是纵向指令性义务,是监测站第一位的任务,其任务质量是环境监测程度的主要标志。3特定目的监测特例监测、应急监测 污染事故监测 :在发生污染事故时及时深化事故地点进展应急监测,

22、确定污染物的种类、分散方向、速度和污染程度及危害范围,查找污染发生的缘由,为控制污染事故提供科学根据。这类监测常采用流动监测车、船等、简易监测、低空航测、遥感等手段。 纠纷仲裁监测 :主要针对污染事故纠纷、环境执法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进展监测,提供公证数据。 考核验证监测 :包括人员考核、方法验证、新建工程的环境考核评价、排污答应证制度考核监测、 “ 三同时 工程验收监测、污染治理工程开工时的验收监测。 咨询效力监测 :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消费单位所提供的效力性监测。为国家政府部门制定环境维护法规、规范、规划提供根底数据和手段。如建立新企业应进展环境影响评价,需求按评价要求进展监测。 2按监测

23、对象分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能源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监测等 3按污染的性质不同分 化学毒物监测、卫生监测、热污染监测、噪声污染监测、电磁辐射污染监测、放射性污染监测、富营养化监测等 3、环境监测的特点 1. 环境监测的综合性监测手段 :化学、物理、生物、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及生物物理等 监测对象 :空气、水体江、河、湖、海及地下水、土壤、固体废物、生物等 监测数据的处置:对监测数据进展统计处置、综合分析,涉及该地域的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情况2. 环境监测的延续性3. 环境监测的追踪性二、水质监测 水质监测的分类 环境水体监测 水污染源监测 水质监测的对象 环境水体:地表

24、水江、河、湖、库、海水 地下水 水污染源:工业废水 生活污水和医院污水等渤海 污染程度依然较重,未到达清洁海域的面积约3.2万km2 ,占渤海总面积的比例由上年的24.6%添加到41.3%,主要是受铅污染的海域面积明显添加。主要污染物是无机氮、磷酸盐、铅和汞。 渤海海水环境质量情况图 长江口杭州湾海水环境质量情况图 赤潮发生时的红色波涛船行过赤潮海域时的红色浪花2000年发生在渤海湾的大面积赤潮图 海上溢油事故发生的海域水质监测的目的: (1) 对江、河、水库、湖泊、海洋等地表水和地下水中的污染因子进展经常性的监测,以掌握水质现状及其变化趋势。 (2) 对消费、生活等废污水排放源排放的废污水进

25、展监视性监测,掌握废污水排放量及其污染物浓度和排放总量,评价能否符合排放规范,为污染源管理提供根据。 (3) 对水环境污染事故进展应急监测,为分析判别事故缘由、危害及制定对策提供根据。 (4) 为国家政府部门制定水环境维护规范、法规和规划提供有关数据和资料。 (5) 为开展水环境质量评价和预测预告及进展环境科学研讨提供根底数据和技术手段。1、水质监测工程 监测工程受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不能够将一切的监测工程都加以测定,只能是对那些优先监测污染物加以监测。 优先监测污染物:规范中要求控制、在环境中难以降解;危害大、毒性大、影响范围广;出现频率高,有可靠检测方法。 1地表水监测工程 水温、pH

26、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氮湖、库、总磷、铜、锌、硒、砷、汞、镉、铅、铬六价、氟化物、氰化物、硫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外表活性剂、粪大肠菌群。 2生活饮用水监测工程 常规检验工程: 肉眼可见物、色、嗅和味、浑浊度、pH、总硬度、铝、铁、锰、铜、锌、挥发酚类、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硫酸盐、氯化物、溶解性总固体、耗氧量、砷、镉、铬六价、氰化物、氟化物、铅、汞、硒、硝酸盐、氯仿、四氯化碳、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游离余氯、总放射性、总放射性。 3废污水 监测工程第一类: 是在车间或车间处置设备排放口采样测定的污染物,包括总汞、烷基汞、总镉、总铬、六价铬

27、、总砷、总铅、总镍、苯并a芘、总铍、总银、总放射性、总放射性。第二类: 是在排污单位排放口采样测定的污染物,包括pH、色度、悬浮物、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石油类、动植物油、挥发性酚、总氰化物、硫化物、氨氮、氟化物、磷酸盐、甲醛、苯胺类、硝基苯类、阴离子外表活性剂、总铜、总锌、总锰 。1地表水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根底资料的搜集 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 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确实定 采样及监测技术的选择 结果表达、质量保证及实施方案 2、地表水水质监测 2根底资料的搜集 1水体的水文、气候、地质和地貌资料。如水位、水量、流速及流向的变化;降雨量、蒸发量及历史上的水情;河流的宽度、深度、河床构造及地质

28、情况;湖泊堆积物的特性、间温层分布、等深线等。 2水体沿岸城市分布、工业规划、污染源及其排污情况、城市给排水情况等。 3水体沿岸的资源现状和水资源的用途;饮用水源分布和重点水源维护区;水体流域土地功能及近期运用方案等。 4历年水质监测资料。 3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 1 监测断面的设置原那么 应在水质、水量发生变化及水体不同用途的功能区处设置监测断面 大量废水排入河流的居民区、工业区上下游; 湖泊、水库的主要出入口; 饮用水源区、水资源区域等功能区; 入海河流的河口处、较大支流集合口上游和集合后与干流混合处; 国际河流出入国际线的出入口处; 尽能够与水文丈量断面重合。 2. 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

29、设置 为评价完好江河水系的水质,需求设置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对于某一河段,只需设置对照、控制和削减或过境三种断面。背景断面:设在根本上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河段,用于评价一完好水系污染程度。对照断面:为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的水体水质情况而设置。一个河段普通只设一个对照断面。控制断面:控制断面的数目应根据城市的工业规划和排污口分布情况而定,设在排污区口下游,污水与河水根本混匀处。削减断面:是指河流受纳废水和污水后,经稀释分散和自净作用,使污染物浓度显著降低的断面,通常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的河段上。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削减断面500m1500m控制断面河流监测

30、断面设置AABBCCDDEEFFGG河流监测断面设置表示图A-A对照断面G-G削减断面B-B、C-C、D-D、F-F控制断面污染源排污口水流方向自来水取水口 3. 采样点位的设置 设置监测断面后,应根据水面的宽度确定断面上的采样垂线,再根据采样垂线处水深确定采样点的数目和位置。1500m等间距设置采样点位确定采样点位确定5m水面下0.30.5m处510m河底以上0.5m处1050m水深处思索:当河道有支流汇入时应如何设置断面呢?500m1500m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削减断面断面点位 4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确实定 1饮用水源地全年采样监测12次,采样时间根据详细情况选定。2对于较大水系干流和中、小河流

31、,全年采样监测次数不少于6次。采样时间为丰水期、枯水期和平水期,每期采样两次。流经城市或工业区,污染较重的河流,游览水域,全年采样监测不少于12次。采样时间为每月一次或视详细情况选定。底质每年枯水期采样监测一次。3潮汐河流全年在丰、枯、平水期采样监测,每期采样两天,分别在大潮期和小潮期进展,每次应采集当天涨、退潮水样分别测定。 4设有专门监测站的湖泊、水库、每月采样监测一次,全年不少于12次。其他湖、库全年采样监测两次,枯、丰水期各1次。有废污水排入,污染较重的湖、库应酌情添加采样次数。 5背景断面每年采样监测一次,在污染能够较重的季节进展。6排污渠每年采样监测不少于3次。7海水水质常规监测,

32、每年按丰、平、枯水期或季度采样监测24次。 三、城市大气环境监测1、监测目的经过对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质进展定期或延续地监测,判别空气质量能否符合或环境规划目的的要求,为空气质量情况评价提供根据。为研讨空气质量的变化规律和开展趋势、开展空气污染的预测预告以及研讨污染物迁移转化情况提供根底资料。为政府环保部门执行环境维护法规、开展空气质量管理及修订空气质量规范提供根据和根底资料。2、调研及资料搜集污染源分布及排放情况气候资料地形资料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情况人口分布及人群安康情况3、大气监测工程类别必测项目按地方情况增加的必测项目选测项目空气污染物监测TSP、SO2、NOx、硫酸盐化速率、灰尘自然沉

33、降量CO、总氧化剂、总烃、PM10、F2、HF、B(a)P、Pb、H2S、光化学氧化剂CS2、Cl2、氯化氢、硫酸雾、HCN、NH3、Hg、Be、铬酸雾、非甲烷烃、芳香烃、苯乙烯、酚、甲醛、甲基对硫磷、异氰酸甲酯等 空气降水监测pH、电导率K+、Na+、Ca2+、Mg2+、NH4+、SO42、NO3、Cl表 空气污染常规监测工程4、监测站(点)的布设1采样站(点)数目确实定表 我国空气环境污染例行监测采样点设置数目市区人口/万人SO2、NOx、TSP灰尘自然沉降量硫酸盐化速率400720 3030 402采样站(点)布设方法功能区布点法网格布点法同心圆布点法扇形布点法表 WHO引荐的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站(点)数目市区人口/万人可吸入颗粒物SO2NOx氧化剂CO风向、风速100221111100 400552222400 800884342800101054535、采样频率和采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