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如何进行二度创作_第1页
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如何进行二度创作_第2页
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如何进行二度创作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如何进行二度创作(2010-01-26 08:21:19)HYPERLINK javascript:;转载标签:HYPERLINK /?c=blog&q=?&by=tag杂HYPERLINK /?c=blog&q=?&by=tag谈 高慧 唱歌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最易为学生所接受、喜爱、理解的一种艺术形式,是贯彻音乐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教材中的歌曲由作曲者创作出来以后,只是完成了纸面上的作品,还不是实际上的音响,如果要把作品变为实际的音响,则必须在领会作曲者创作意图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通过表演表现出来。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同样的一首

2、歌曲,所作的艺术处理不一样,其演唱出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好的艺术处理,可较好地提示歌曲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促使学生有感情地演唱,并可受到歌曲艺术形象的感染,进行审美教育。那么如何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速度的快慢: 一首缓慢的曲子,带来的是柔和、安详的气氛,而快速的音乐则能使人的心情活跃起来,或者处于紧张的状态中。速度在音乐表现上明显的作用,是作曲家们极为重视的。在演唱歌曲的时候,如果没有将速度把握准,就会把歌曲唱砸。因此我们必须根据歌曲内容的要求,把速度的快慢处理好。 例如学唱小拜年,这首歌曲要用稍快的速度演唱,以表现春节时的热闹场面。如果把速度放慢,就会有悖于

3、歌曲所表达的含义。又如演唱雪绒花,它的旋律优美抒情,通过对雪绒花的赞美,抒发了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寄托了主人公对亲人、对家乡深深的怀念和祝福,因而要唱得稍慢一些。反之,就很难表达歌曲中所包含的深厚感情。 在处理歌曲的速度时,首先要从歌曲的内容需要出发,一般歌谱中均有标明。如无,则应根据歌曲情绪需要加以确定。二、力度的强弱: 力度也是音乐表现的一个重要手段。弱的声音,带有温柔、亲切、神秘的色彩;而强的声音,则使人感到激动、振奋或是紧张。 唱歌时,有的学生容易出现大声地喊唱,目的是让老师觉得他唱得认真、带劲。殊不知这样不但不能持久,而且歌也唱得不好,甚至对嗓音造成极大的伤害。强弱是在对比之下才

4、表现出来的,一首歌或强或弱,或者有强有弱,都要根据歌曲内容的需要来决定。 例如折纸船的最后一句,宜采用渐强,表达两岸人民盼望祖国统一的美好愿望,从而把歌曲推向高潮。又如我们把祖国爱在心上,最后结束音长达五拍,处理成渐弱的效果,以象征少先队员的歌声荡漾在神州大地,飞向祖国的四面八方。三、表情的处理: 美学家叔本华认为:“音乐决不同于其它艺术,其它艺术不过是观念的复写,观念不过是意志的时象化而已。音乐则是意志本身的复写,这就是音乐为什么特别能够有力地透入人心的原因。”叔本华的这一论述,指出了音乐与感情的本质关系。唱歌教学就应该把“情感”渗透到歌曲之中。歌曲中常常标有“欢快跳跃”、“坚定有力”、“优

5、美抒情”、“喜悦热情”等表情术语,这就是每首歌曲的特定的情绪。 演唱我们美丽的祖国这类歌颂党、歌唱祖国、赞美家乡的歌曲时,总是感情真挚而亲切,声音应优美、明亮、自豪,将对党、对人民的热爱之情尽情地表达出来。如演唱共产儿童团歌之类的富于战斗性或进行曲式的歌曲,唱时要特别注意节奏准确,强弱分明,声音坚定有力,表达对胜利充满信心或精神抖擞,步伐整齐。对歌唱我们幸福生活或者风趣的歌曲,因为它们的情绪都较轻松、愉快,演唱时大都欢快跳跃,喜悦热情,富有生活情趣。而优美抒情的歌曲,则应唱得优美、动听且圆润、流畅。四、演唱的形式: 歌曲的演唱形式有很多:齐唱、合唱、对唱、领唱、独唱等。这些不同的演唱方式,要依据歌曲内容的需要和曲调的特点来处理。 如在我爱米兰这首歌中,第一乐段可处理为领唱,第二乐段为齐唱,较好地表达借米兰来颂扬老师,表现了儿童对老师的热爱。又如另有些情绪欢快热烈、节奏紧密干脆的歌曲,如处理为轮唱,就很有效果,象白鸽、竹马,但要注意强弱拍子要分明。五、高潮与结束: 高潮是一首歌曲中情感最集中、最引人、最精彩的地方,它或居中或在结尾。 结束的处理亦有以下几种:渐慢渐弱结束法、渐强结束法、高八度结束法等。 综上所述,一首歌曲在演唱时,必须将它进行二度创作。这样不但能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而且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