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指南(企业使用)_第1页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指南(企业使用)_第2页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指南(企业使用)_第3页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指南(企业使用)_第4页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指南(企业使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指南试行版)集团安全环保部2018年7月目录TOC o 1-5 h z HYPERLINK l bookmark2 适用范围3 HYPERLINK l bookmark4 编制依据3总体要求、目标与原则3 HYPERLINK l bookmark6 职责分工3 HYPERLINK l bookmark8 术语和定义3 HYPERLINK l bookmark10 危险源辨识方法5 HYPERLINK l bookmark12 风险评价方法5 HYPERLINK l bookmark14 风险控制措施策划5 HYPERLINK l bookmark16 风险分级管控考核方法

2、5 HYPERLINK l bookmark18 事故隐患排查方法6 HYPERLINK l bookmark20 事故隐患排查标准7 HYPERLINK l bookmark22 事故隐患治理原则与程序7 HYPERLINK l bookmark24 事故隐患治理措施8 HYPERLINK l bookmark26 事故隐患治理效果验证8附件91.适用范匚二)本实施指南适用于集团各分子公司的安全风险识别、评价、分级和管控2.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坚决遏制重特

3、大事故的指导意见(甘安委发电20165号)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28001-2011标与原则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实现集团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纵深防御、关口前移、源头治理,提升集团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加快集团构建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遏制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实现作业现场隐患排查治理的“全覆盖、无死角、无空档”;实现“零隐患、零伤害”目标。职责分工集团安全环保部为此项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各单位安全管理部门为此项工作的责任

4、部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车间和班组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管控工作。术语和定义5.1风险发生危险事件或危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危险源可能导致人员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危险源的构成:-根源: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如起重设备、电气设备、压力容器等等。-行为: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状态:包括物的状态和作业环境的状态。风险点通常指风险存在的部位。风险辨识风险

5、辨识是识别组织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风险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风险评价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风险分级采用科学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划分等级。红色风险5级风险:不可容许的(巨大风险),极其危险,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红色风险4级风险:高度危险(重大风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公司对4级及以上风险危害因素应重点控制管理。橙色风

6、险3级风险:中度(显著)危险,需要控制整改。公司、部室(车间上级单位)应引起关注。黄色风险2级风险:轻度(一般)危险,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车间、科室应引起关注。蓝色风险1级风险:稍有危险,需要注意(或可忽略的)。员工应引起注意。风险管控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不可接受的风险,制定并落实控制措施,将风险尤其是重大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1)可行性;(2)安全性;(3)可靠性;应包括:(1)工程技术措施;(2)管理措施;(3)培训教育措施;(4)个体防护措施;(5)应急处置措施。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简称隐患、事故隐患或安全隐患。隐患通常指潜藏或不易发现

7、的危险或祸患。在安全生产领域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隐患分级隐患的分级是以隐患的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影响范围为标准的,可以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对重大隐患,相关行业可制定重大事故隐患目录。5.3隐患排查是指生产

8、经营单位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并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5.4隐患治理隐患治理就是指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活动或过程。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危险源辨识方法6.1危险源排查范围的划分要求比如以生产区域、作业区域或者作业步骤、设备设施等划分,确保危险源辨识全6.2危险源辨识方法建议对生产现场的生产区域、作业区域及其它区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不安全因素及管理缺陷进行识别;或按照作业步骤分解逐一对作业过程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

9、的不安全状态进行识别。风险评价方法从方便推广和使用角度,建议各单位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进行风险大小的判定。风险控制措施策划依次按照工程控制措施、管理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以应急处置措施等五个方面对每项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风险分级管控考核方法为确保此项工作有序开展,各单位应对风险分级管控制定实施内部激励考核的方法或措施。事故隐患排查方法隐患排查与治理是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的内容,隐患排查不同于一般的日常安全检查或安全巡视,隐患排查必须做到有组织体系、有排查标准、有排查记录、有排查整改方案、有整改效果验证等要求。事故隐患排查标准各单位应根据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规范与

10、要求编制不同专业、不同检查层级的隐患排查标准,隐患排查标准应用安全检查表的方法逐一制定。利用检查条款按照相关的标准、规范等对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以及与工艺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11.1按照专业,安全检查表可划分为:工艺安全检查表、设备安全检查表、电气安全检查表、防火防爆安全检查表、防雷防静电安全检查表、消防安全检查表、安全连锁与功能、作业行为、职业健康防护安全检查表等。按照检查层级,安全检查表可划分为:公司级安全检查表、车间级安全检查表、班组级安全检查表等。按照时间,安全检查表可划分为:季节性安全检查表、节假日检查表、日常检查表等。事故隐患治理原则与程序各单

11、位应对事故隐患分级治理。不同层级负责的隐患治理由治理所需的资源配置、权限、管理及技术能力等因素来确定。每一级均应建立健全隐患治理台账,对隐患清单、隐患治理过程以及隐患治理效果验证均应保持完整记录。事故隐患治理措施各单位应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对隐患及时进行治理。隐患治理方案应包括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重大事故隐患在治理前应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隐患治理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治理完成后,应对治理情况进行验证和效果评估。事故隐患治理效果验证隐患排查治理应符合“闭环管理”,各单位对隐患治理的效果

12、进行验证和跟踪,按照隐患等级明确效果验证责任部门和验证程序要求。对已按照要求整改的隐患及时销号,对未按期和按要求整改的隐患应督促整改并实施考核。附件:附件一工作开展流程附件二风险点分类标准附件三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附件一:工作开展流程注:危险源辨识应当立足岗位开展,由岗位员工对所在岗位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岗位员工辨识的危险源由班组长负责汇总,汇总整理后上报车间主任,车间主任在汇总各班组危险源辨识结果的基础上,组织人员对车间各公共区域开展危险源辨识,车间危险源辨识结果汇总整理后上报各单位安全管理部门,各单位安全管理部门组织工艺、技术和设备管理部门以及其他专业人员对各车间上报的危险源辨识结果进行

13、审核,最终整理形成各单位危险源辨识记录。附件二:风险点分类标准A.1物的不安全状态A.1.1装置、设备、工具、厂房等a)设计不良强度不够;稳定性不好;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型缺陷、外露运动件;缺乏必要的连接装置;构成的材料不合适;其他。b)防护不良没有安全防护装置或不完善;没有接地、绝缘或接地、绝缘不充分;缺乏个体防护装置或个体防护装置不良;没有指定使用或禁止使用某用品、用具;其他。c)维修不良废旧、疲劳、过期而不更新;出故障未处理;平时维护不善;其他。A.1.2物料a)物理性高温物(固体、气体、液体);低温物(固体、气体、液体);粉尘与气溶胶;运动物。b)化学性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

14、、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其他化学性危险因素。c)生物性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险源因素。A.1.3有害噪声的产生(机械性、液体流动性、电磁性)A.1.4有害振动的产生(机械性、液体流动性、电磁性)A.1.5有害电磁辐射的产生电离辐射(X射线、Y离子、B离子、高能电子束等);一一非电离辐射(超高压电场、此外线等)。A.2人的不安

15、全行为A.2.1不按规定的方法没有用规定的方法使用机械、装置等;一一使用有毛病的机械、工具、用具等;选择机械、装置、工具、用具等有误;一一离开运转着的机械、装置等;一一机械运转超速;送料或加料过快;机动车超速;机动车违章驾驶;其他。A.2.2不采取安全措施不防止意外风险;不防止机械装置突然开动;没有信号就开车;没有信号就移动或放开物体;其他。A.2.3对运转着的设备、装置等清擦、加油、修理、调节对运转中的机械装置等;对带电设备;对加压容器;对加热物;对装有危险物;其他。A.2.4使安全防护装置失效拆掉、移走安全装置;使安全装置不起作用;安全装置调整错误;去掉其他防护物。A.2.5制造危险状态货

16、物过载;组装中混有危险物;把规定的东西换成不安全物;临时使用不安全设施;其他。A.2.6使用保护用具的缺陷不使用保护用具;不穿安全服装;保护用具、服装的选择、使用方法有误。A.2.7不安全放置使机械装置在不安全状态下放置;车辆、物料运输设备的不安全放置;物料、工具、垃圾等的不安全放置;其他。A.2.8接近危险场所接近或接触运转中的机械、装置;接触吊货、接近货物下面;进入危险有害场所;上或接触易倒塌的物体;攀、坐不安全场所;其他。A.2.9某些不安全行为用手代替工具;没有确定安全就进行下一个动作;从中间、底下抽取货物;扔代替用手递;飞降、飞乘;不必要的奔跑;作弄人、恶作剧;其他。A.2.10误动

17、作货物拿得过多;拿物体的方法有误;推、拉物体的方法不对;其他A.2.11其他不安全行动A.3作业环境的缺陷A.3.1作业场所没有确保通路;工作场所间隔不足;机械、装置、用具、日常用品配置的缺陷;物体放置的位置不当;物体堆积方式不当;对意外的摆动防范不够;信号缺陷(没有或不当);标志缺陷(没有或不当)。A.3.2环境因素采光不良或有害光照;通风不良或缺氧;温度过高或过低;压力过高或过低;湿度不当;给排水不良;外部噪声;自然危险源(风、雨、雷、电、野兽、地形等)。A.4安全健康管理的缺陷A.4.1安全生产保障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没有安全管理机构或人员;安全生产投入不足;违反法规、标准。A.4.2危

18、险评价与控制未充分识别生产活动中的隐患(包括与新的或引进的工艺、技术、设备、材料有关的隐患);未正确评价生产活动中的危险(包括与新的或引进的工艺、技术、设备、材料有关的危险);对重要危险的控制措施不当。A.4.3作用与职责职责划分不清;职责分配相矛盾;授权不清或不妥;报告关系不明确或不正确。A.4.4培训与指导没有提供必要的培训(包括针对变化的培训);培训计划设计有缺陷;培训目的或目标不明确;培训方法有缺陷(包括培训设备);知识更新和再培训不够;缺乏技术指导。A.4.5人员管理与工作安排人员选择不当无相应资质,技术水平不够;生理、体力有问题;心理、精神有问题。安全行为受责备,不安全行为被奖励;

19、没有提供适当的劳动防护用品或设施;工作安排不合理没有安排或缺乏合适人选;人力不足;生产任务过重,劳动时间过长。未定期对有害作业人员进行体检。A.4.6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没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有缺陷(技术性错误,自相矛盾,混乱含糊,复盖不全,不实际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落实。A.4.7设备和工具选择不当,或关于设备的标准不适当;未验收或验收不当;保养不当(保养计划、润滑、调节、装配、清洗等不当);维修不当(信息传达,计划安排,部件检查、拆卸、更换等不当);过度磨损(因超期服役、载荷过大、使用计划不当、使用者未经训练、错误使用等造成);判废不

20、当或废旧处理和再次利用不妥;无设备档案或不完全。A.4.8物料(含零部件)运输方式或运输线路不妥;保管、储存的缺陷(包括存放超期);包装的缺陷;未能正确识别危险物品;使用不当,或废弃物料处置不当;缺乏关于安全卫生的资料(如MSDS)或资料使用不当。A.4.9设计工艺、技术设计不当所采用的标准、规范或设计思路不当;设计输入不当(不正确,陈旧,不可用);设计输出不当(不正确,不明确,不一致);无独立的设计评估。设备设计不当,未考虑安全卫生问题;作业场所设计不当(定置管理,物料堆放,安全通道,准入制度,照明、温湿度、气压、含氧量等环境参数等);设计不符合人机工效学要求。A.4.10应急准备与响应未制订必要的应急响应程序或预案;未进行必要的应急培训和演习;应急设施或物资不足;应急预案有缺陷,未评审和修改。A.4.11相关方管理对设计方、承包商、供应商未进行资格预审;对承包商的管理雇用了未经审核批准的承包商;无工程监管或监管不力。对供应商的管理收货项目与订购项目不符;(给供应商的产品标准不正确,订购书上资料有误,对可修改订单不能完全控制,对供应商擅自更换替代品失察等造成)对产品运输、包装、安全卫生资料提供等监管欠妥;对设计者的设计、承包商的工程、供应商的产品未严格履行验收手续。A.4.12监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