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记叙文(3篇)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5题。(15分)悼王统照先生郑振铎我刚从国外回来,就听到了王统照先生的噩耗。这个不幸而令人悲伤的消息使我沉默了好几天。我写不出一个字来哀悼他。无言的悲戚不是平常的人对于最沉重的哀悼之感的一般的表现么?等到心境比较安静下来的时候,一桩桩、一件件的回忆就都涌现在心头了。 王统照先生是一位恳挚坦率的人。他有时很沉默,但实在是很喜欢谈话的,而他的话永远是那样的亲切而动人!如今仿佛还在耳边响着他的一句接连一句的迅速而略有模糊的口音,然而我们却再也听不到他那熟悉的声音了!凡是和他熟悉的人,想到这里能不啜泣么?他在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的时候,就投身到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的最
2、前线。那时他是中国大学的一个学生。他和几位同学一同编辑了“曙光”月刊,而瞿秋白、耿济之和我等,那时候也正在编着“新社会”旬刊。我们开始认识,并立即成为很好的朋友。“小说月报”由茅盾同志和我主编的时候,他是很热心支持它的一位作家。他在“小说月报”上写了不少短篇小说。他的小说具有特殊的风格,表现出“五四”时代所共有的反抗的精神,同时却加上了他自己的婉曲而沉郁的情绪。他比我只大一岁,但他显得比我老成得多,也显得比我早衰。很早的时候,他就开始絮絮叨叨地说着“老话”。在上海编辑“文学”的时候,好像是他一生最为忧郁的时代,他要应付一切琐碎的编辑事务,还要准备着敌人们的不意的袭击。他的生活也很困苦,常和我们
3、一同吃着烤山芋当一顿午饭,就在这样困难的时期,他对他所负责的编辑工作是坚持到底的,是一丝不苟地担任起全部责任。他很瘦弱,常常咳嗽,却诊查不出有什么病。他开始有些气喘,晚上失眠,有时,要坐到天明,因为一躺下去就会喘得厉害。我们都为他的身体担心,劝他戒酒戒烟。他一边抽烟,一边呛着,实在不是一件好受的事。我在上海编写“中国版画史”,先成“图录”若干册,“史”却一字未曾动笔,不过那篇“长序”倒早写成了。王统照先生的字是写得很劲秀的,一手褚河南,深得其神髓。我把那篇“长序”托他替我写了。足足有一万多字,他整整的花了一个暑假的工夫才写成,写了四十页,首尾如一,无一划败笔。有二十多年了,他这篇手写的序却未曾
4、印出,虽然还保存在我的书箱里,却已为恶鼠咬得只剩下一半。我内疚于心!幸亏他的妙迹我们还有一篇可见,那就是鲁迅和我重印的“十竹斋笺谱”后面所附的我的一篇跋,有十多页,就是出于他的手笔。 表面看来,王统照先生是随和得很的人。但他是“有所不为”的!他是内方外圆的,其实,固执得很。对于不义正的事,他从来不肯应付,或敷衍一下。他嫉恶如仇。他从来没有向任何罪恶的力量低过头。他在山东大学做教授的时候,乃是一盏明灯,照耀着学生们向光明大路走去。他是“有所为”的!无论在这个时期或在上海编辑“文学”的时期,他都是真心诚意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他知道只有和党走一条路,只有接受党的领导,才能够走上正确的光明的道路
5、。 他是认真的。凡是从事于任何一件工作,他都是认真负责到底的。就是在他很忧郁的时候,他也从来不放弃他自己的任务。只要他答应你做那一件事,他就会用全副精神全副力量来办好它的。像上面所讲的在上海编辑“文学”的事就是如此。他在山东大学教书时,他的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精神,得到了学生们的爱戴。他对学生们是那样地喜爱,又是那样地导引着,恨不得把全身的本领,全都教给他们。当然,最重要的还在于:教导他们如何明辨是非,分清敌我,走上革命的道路上去。 当在全国解放的时候,他在山东是很活跃的。他顿时年轻起来,再也不说什么“老话”了。他领导着山东省文化事业。他和党的领导同志们相处得融洽无间。他的身体很衰弱,喘哮病也
6、没有好,他的精神却是异常焕发,和在解放前简直是换了一个人。他不再沉郁悲愤了。他更加认真负责了。我去年到了济南,他就力疾地出来招待,到处陪同着我参观、访问。我看着他的衰弱的身体,要依靠着手杖走路的情形,心里十分的难过,坚决地辞谢了他的相伴,他却始终地坚持下去了。有一次,上了千佛山。他停留在山脚下的茶馆里,说道:“我实在走不上去,就在这茶馆里坐着等候你们罢。”我顿时警觉着:他是衰老了,他的身体是太不行了。但想不出办法来怎样地去让他根治那致命的哮喘病。有一天,我对他说道:“到南方去治疗,也许会好的。”他答道:“是要去的,只是放不开工作。”今年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时候,他到了北京。等到我在第二天到他的
7、座位上找他时,却是空着,他已经进了医院。我一直没有时间到医院去看望他,只是通过几次信。老想等空闲了些就去探他,却又怕见了面,多谈几句话伤害他的病情静养。就此忍耐住了不去看他。古语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只是消极的一句话。王统照先生是远在解放之前就已经“闻道”的。在解放之后,他仿佛年轻了多少年,正在积极地为人民办事,却不幸死了。我们失去了这样一位“闻道”的同志,不仅仅是在友情上哀悼他而已,实在也为中国的现代文学界和中国人民失去了他而惋惜不已!像他这样的一位成熟的老作家正在挥笔歌颂社会主义社会的时候,正在积极地为工农兵服务的时候,而突然地停止了他的响亮的歌声,那个损失是属于整个中国文坛和中国人
8、民的!一九五七年十二月十五日写。 (选自人民文学,有删改) 1选文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王统照先生与“我”交往的哪些事?(3分)2.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下列加着重号词语和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1)他一边抽烟,一边呛着,实在不是一件好受的事。(2)他在山东大学做教授的时候,乃是一盏明灯,照耀着学生们向光明大路走去。3.全国解放前和解放后王统照先生的情绪有什么变化?(3分)4.阅读选文,简要概括王统照先生的人物形象。(3分)5.选文中作者表达的情感与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中表达的情感有什么相同之处?(2分)二、(2021吉林省卷)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 题。 (15分) 去艾青先生故乡钱红莉艾青先生故乡
9、,是距金华市区很远的一个小村子。先生老家,大极,无数房子,一进又一进,灰了,旧了。走着走着,至一中庭,天井储满白亮亮的阳光。墙壁阴影处,挂一匾额,蒋氏家训,松花黄的底,衬几行淡青的字:一戒溺爱护短,要严慈相济。二戒重男轻女,要一视同仁。三戒粗暴任性,要说服疏导。“二戒重男轻女”民国时期的乡绅,早有如此心胸眼界,着实了不起。艾青先生自小便生长于这样自由气氛的家庭,难得。艾青先生家,至少有三十间屋子吧,陈列他各个时期的照片,犹如黑白老电影,将一名游子的一生,定格于故乡的庭院。离开众人,我一人自这间屋迈至那间屋,一点点了解他的生命历程我在一张聂鲁达的生日宴会照前,徘徊良久原来,艾青与聂鲁达处在同一时
10、代。我的脑海里储存的,仅仅有艾青对于一位乡下妇女大堰河的深情,以及那首著名的家国之诗,却不知他足迹遍布东欧、南美,竟也去过聂鲁达的国度,参加他五十岁生日宴会。看完墙上相片,再去陈列柜寻觅,无数诗集封面,已然泛黄,风一吹,似要折断。许多竖排繁体版本,让人有点儿恍惚,仿佛一脚踏入旧日时光。所有人影都是旧的,唯有思想簇新。自旧到新,这里有一位诗人一生的路程。十几位孩子站在厅堂,朗诵艾青先生的名篇。稚嫩的脸,闪亮的眼,青葱的语气,阳光映射于孩子们光亮的额上,有白银一样的质地。站在阴影处,认真倾听这些孩子们的发声,一字一顿,语感、韵律以及内在的节奏忽然感动起来,这是诗经里的中国,几千年了,这种民间的气质
11、依然在,未曾消逝。一群鸟一样欢快的孩子,有不少热爱写诗的。他们将打印好的诗,呈给诗人蓝蓝批阅。蓝蓝汗流浃背,毫无焦躁之气,一行一行认真地读着,赞美着。对每一个孩子,她皆不吝溢美之词。其中一个女孩,默默等在最后,腼腆不前。她的老师牵着她走向蓝蓝,帮她寒暄介绍这位金华乡下的小学老师,很了不起,她在孩子们心里种上了诗歌的种子。去年在黄山宏村,我们放弃午休,静静地坐在餐桌旁,听诗人树才讲自己如何启发孩子们写诗。今年在金华乡下,看蓝蓝大汗淋漓地赞美孩子们稚嫩的文笔。对于真正的诗人,我一直心存敬畏。如果说人类的文明一直在曲径通幽地流转,那么,诗人们是一盏盏明灯,照亮了许多光所不能抵达的幽暗角落。一直相信,
12、一个国家,只要有诗人在,它也就不至于沉堕到哪里去。诗歌的力量潜移默化,它并非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而是一片星光映衬另一片星光,是用心的陪伴,是清新的启蒙,也是永久的照耀。我们去赤松镇,参观佛手园。来得不是时候,佛手的果实十月成熟,那时该是满目橙黄,雍容交错,像抒情的动词,生生不息,绚烂多姿。如今,一派青色,郁郁累累于枝头,温柔沉静。也好,人世过于喧嚣,适当的寡言,何尝不是一种净化?出佛手园,远处有山,山中有岚,有云。岚清,云白,绸缎一般,棉花一般,曼妙而行,逍遥自在。除了爱,还有眼前这山川草木。小小人类身处自然,永不孤单。那些草木,那些动物,那些自然界中的生灵,各安其所,相处自洽。而人类,不免焦
13、虑,屡屡焦虑,内在小宇宙紊乱,何不走到自然中,谦卑蹲下,去学习一株草、一颗露珠的宁静?金华美食,名不虚传。吃到最为新鲜的菱角、莲子,有着自河里采下便来到餐桌的鲜嫩簇新。菱角、莲子这两样水中仙物,生熟皆宜。老菱角皮厚,需双手捧了,以尖齿叩开,吃相颇不雅观。老菱角要怎样吃呢?在小河之上,双腿悬空于老木桥,悠悠荡荡吹着藕花风,如此心无旁骛地吃起来,才契合人类的野性。有一餐,晕车导致对肉类失去胃口,事后方知,那一道道肉类佳肴,正是大名鼎鼎的金华两头乌烹制而成。我一块也未品尝,但那餐饭,确乎吃出了诗性。只说平常无奇的猪尾、猪头、猪耳之流,是不好登大雅之堂的,但这也拦不住厨师的一颗匠心,他在这些庸常食物下
14、,垫一张荷叶。正是这青翠无尘的荷叶,让一盘菜变得雅致起来。虽未动箸,我一直在观赏它,何其美焉。建于雅俗之间的美,接地气,又有底气,像汪曾祺的那些水墨画,哪怕一棵葱一瓣蒜,涵容不尽,怎么看,怎么美气。你能说一盘被荷叶衬托的猪头肉俗吗?不能,因为它让你看见了一颗诗心。夜里,来自各地的诗人们,坐在灯光下,讨论“人文精神与诗歌”。所谓人文,莫非人性与文明。诗歌呢?如果土地的伦理,是长出庄稼,那么,诗歌的伦理,就是要有温暖的心肠。因为和冰冷的智力相比,我们更相信温暖的心肠。(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艾青先生的故乡充满诗情。文中写了哪些与诗有关的事情?(写出两件即可)(3分)2.文章画线处,作者为什么对
15、“真正的诗人”一直心存“敬畏”?请分析原因。(3分)3.下面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3分)岚清,云白,绸缎一般,棉花一般,曼妙而行,逍遥自在。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结尾处“温暖的心肠”的含义。(3分)5.梳理选文所使用的材料,简要分析文章选材的特点。(3分)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5题。(15分)出 山明前茶55岁那年,老印染工徐师傅退休了,回到他离京杭运河很近的老家。回家第二天起,邀请他重操旧业做印染行当的人,就没断过。但邻居总听见老徐扯着大嗓门:“快把你的礼物拎走。开这么多小印染厂做甚?平白无故搞出那么多污染。我老了,而今只愿每天能在河里钓鱼,钓上来的鱼自己敢吃。
16、”老伴劝他对客人和气些,他眼睛瞪得跟长坂坡上的张翼德一样:“脾气不刚,怎么轰得走这些死乞白赖的家伙?你不晓得,我以前见过那许多小印染厂排出来的水,红的绿的蓝的,上面浮着一层油膜。别说鱼了,水鸟不小心沾上那油膜,几天就死了。不处理就排放,政府不让,没良心的就半夜偷着排。这将来得花多大的力气来治理?我如今老了,至少可以不去造孽。”隔了些时,老徐却出山了,去帮萍水相逢的王老板搞蓝印花布作坊。老伴笑话他:“讲话不算数,这会儿又肯染布了?”老徐急了:“你自己到作坊里来看,咱用的啥颜料,有白花的地方盖的是黄豆粉和石灰调成的浆,染缸里的染料是蓼蓝,原本就是野生的中草药。不相信?你换上胶靴,随我来看。”老伴真
17、随他去了运河边的作坊。那是一个简陋的院落,宽绰的厂房中依次排列着十口巨大的染缸,除第一口缸盛着清水外,其余九口,盛着一模一样的蓼蓝染液。徒弟们依照老徐的指导,将镂空花版铺在湿润的白布上,用刮浆板把黄豆粉和石灰调成的浆,刮入花纹空隙,漏印在布面上。这工序,与当年的雕版印刷,原理几乎是一样的。防染白浆刷好后,缓慢晾干,让白浆长到布的肌理中,然后就到了老徐大显身手的时刻。他动手将布一层层围绕到绷架上,每层布之间留有均匀的空隙。缠绕好的布,像一个八角形的巨型灯笼,徒弟们用滑轮,慢悠悠地把“灯笼”浸入池水中。第一次是清水润布,从第二个蓝池子里出来,“灯笼”就变成淡淡的绿色,几分钟后,蓼蓝颜料氧化,布就变
18、成浅蓝色;透风半小时,让颜料在布的经纬间“长牢”了,将“灯笼”上下颠倒,入下一个池子。老徐解释说:“天然植物染料,容易沉淀;绷架上下颠倒,是布帛染色均匀的关键。”九遍染色之后,布被摊放晾晒,氧化还在继续。空气中弥散着蓼蓝的药香,布的蓝色逐渐变得老成。这种老成之色,难以形容,它是沧桑的,又不失纯真烂漫;它是厚实又沉静的,却又不失野性活泼之味。布晒得透透的,老徐开始与老伴一左一右,拉扯布面。防染浆面就这样扯松了。把它们轻轻刮掉,入水清洗,就只见蝴蝶飞舞、飞鸟衔枝、云朵变幻、花果绽放,自然的生气,就从高高悬挂在竹竿上的晾布上飘下来,随风鼓荡。半天下来,老徐和徒弟们的手和脸都变成蓝色的了,衣服也是蓝的
19、,眼睫毛上染着黄豆的粉灰,却是白的。老伴与他端着大海碗,坐在工坊门口吃饭,初冬的太阳暖融融照着,晒到骨头缝里像泡温水一样舒服。老伴瞄了一眼老徐的碗:“饭量比儿子还大,你这算返老还童了?”老徐以筷子指天,笑道:“你瞧不见这活计的分量?”是的,这由半空中悬挂下来、瀑布一般的蓝印花布,都是老徐用竹竿一挂又一挂地挑上去的,那几十斤重的湿布,可都是体力活。然而,这活计干得舒心顺意。老徐刚退休回乡时那两个松塌塌的腮帮子,如今都长出鼓鼓的肌肉来了呢。老徐说,要谢谢那些肯用蓝印花布的人,那些开茶楼民宿、书坊面馆的人,那些拿蓝印花布做布包帽子的人。“是他们让我这一胳膊的力气,又派上了用场。”1.请结合选文,简要
20、说说“出山”指的是什么。(3分)2.第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3.请赏析选文第段加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缠绕好的布,像一个八角形的巨型灯笼,徒弟们用滑轮,慢悠悠地把“灯笼”浸入池水中。4.说说你对选文第段中加横线句子的理解。(3分)老伴与他端着大海碗,坐在工坊门口吃饭,初冬的太阳暖融融照着,晒到骨头缝里像泡温水一样舒服。5.从选文内容看,老徐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议论文(2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共8分)“读书好”与“把书读好”我曾经说过,我们可以将读书当做一种信仰来看待。生命中总会有一些不好的事情发生,当我们遇到困难,感觉无助时,书也可以成为我
21、们的依托。如果将书看作我们的依托,那么在寂寥无依的夜晚,我们可以敞开心扉,将心中的委屈、怨恨以及无法言表的一切向它毫无保留地倾诉,并可得到它的指引,每一本好书,都是黑暗中的一道亮光。从长知识、增智慧、养精神诸方面讲,不是单纯的读书就能达到完满境界的,还得有人生的经验垫底,才能将书读好。人生的经验越厚实,书就读得越好。世界上凡读书读得好的人,大多有着丰富的人生经验。经验决定着读书的成效。而读书的成效又转而影响人生经验的深度与广度。如此这般,那书读得如何,也就可想而知了。就读书本身来讲,自然还得有所讲究。有这些讲究,才能有助于将书读好。读书应有停顿突然地中断阅读而思考已被阅读的那些东西。一般大众的
22、阅读,完全没有必要这样要求。大众的读书与读书人的读书应作两回事看。前者是一种被动的阅读,是不费神的,他们的本意是消遣。而读书人的阅读,固然不能排除消遣这一层次,但绝非满足滞留在这一层次上。读书人的读书带了联想与思考的痛苦。他们的阅读快感,不是在被动接受上,而是在接受时不断扩大收获的过程中。世间有许多读书种子,但他们的读书似乎与他们的精神无补,反而读成呆子,读成迂腐可笑之人。曹聚仁先生说他曾听说过浙江金华有个姓郭的,书读到能将资治通鉴背诵一番的程度,但写一个借伞的便条,却写得让人不堪卒读(那便条写了五千余字)。读书多,莫过于清朝的朴学家,然而,像章太炎那样令人钦佩的朴学大师又有几个?读书不是装书
23、。读书用脑子,装书用箱子。脑子给了读书人,是让读书人读书时,能举一反三,能很强健地去扩大知识的。箱子便只能如数装书。有些人读一辈子书,读到终了,不过是只书箱子而已。从前有不少人琢磨过如何读书。阮葵生在茶余客话中有段文字:“袁文清公桷,为湘江世族,受业王深甯之门,尝云:予少年时读书有五失:泛观而无所择,其失博而寡要;好古人言行,意常退缩不敢望,其失儒而无立;纂录故实,一未终而屡更端,其失劳而无功;闻人之长,将疾趋而从之,辄出其后,其失欲速而好高;喜学为文,未能蓄其本,其失又甚焉者也。”袁氏之言,我虽不敢全部苟同,但大都说在了读书失当的要害之处。而其中“好古人言行,意常退缩不敢望”,我以为是读书的
24、大忌。这文章前后两部分似乎有些矛盾,但我以为,我必须这样做。我当为读书竭尽赞美之辞,但又明说:不是所有读书和所有读书人都可配得上如此赞美的。这文字的背后藏了一个企图:但愿天下读书人,都能将书读好,都能达抵那些个被我赞美的境界。1.第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开篇主要论证了“读书好”的观点。B.选文所举事例真实、典型,具有说服力。C.选文语言平实富有启发性,亲切而生动。D.选文观点明确,对我们“如何读书”具有启示意义。3.你对文中哪一个观点深有体会?请结合自己的读书经验,简要论述。(3分)二、阅读下面文字
25、 ,回答13题。(共8分)品悟文章之美虽说文无定法,但文章是枯燥无味还是引人入胜,是空洞无物还是见解独到,不难分出优劣高下。这背后,既有遣词造句、修饰打磨等为文之术的差别,更有格局视野、思维理念等为文之道的不同。真正力透纸背、洞穿世事、直指人心的,是为文者的思想张力和理性魅力。文章之美是一种思想之美,也是一种哲学之美。哲学是对物质运动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等的认识和总结,是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问。文章是为文者思想认识的集中体现,理解文章之美最重要的是理解文章所深藏的哲学底蕴。文章之美透射价值之美。立言立文目的在于明确目标、引领方向、凝聚人心、启发行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
26、章生命力的内核。对党员干部而言,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改造世界,才能无私无畏地直面问题,客观深刻地分析问题,科学务实地解决问题,全面真实地反映问题;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才能把初心使命镌刻在字里行间,方寸之间展现大格局、大情怀、大担当;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才能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彻底摒弃华而不实的文风,确保言之有物、感人肺腑。文章之美透射逻辑之美。文字是思维的载体,逻辑是思维的内核。一篇好的文章首先在形式上是符合逻辑的,符合人们的一般思维规律,让人看得清楚,读得明白。如果文章让人感觉思路不清、语焉不详,大多是逻辑出了问题,或者是概念模糊不
27、准确,或者是划分混乱不周延,或者是推理矛盾不科学,或者是论证跳跃不充分,等等。逻辑清晰、论证严密只是第一步,逻辑之美还体现在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通过由表及里的分析、由此及彼的推演,深刻探究存在于事物当中的规律、存在于人心之中的共识,达到一语中的、一鸣惊人的效果。文章之美透射伦理之美。伦理是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标准,作文如做人,一定要符合公序良俗,在喜怒哀乐、是非对错、美丑善恶等方面展现鲜明态度。一篇好的文章,即使是业务类的,都会带有一定的感性色彩,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表扬什么、批评什么,立场明确、态度清晰、观点持正。文章的伦理之美,在于让读者清楚地理解哪些是原则底线、哪些是基本要求、哪些是
28、具体标准、哪些是希望号召,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更不能僭越法理人伦、世道人心。文章之美透射美学之美。美学研究对象是美的形式和意象,具体到文章中,就是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和文字技巧,营造美的意象和境界,给人以耳目一新、酣畅淋漓的美的享受。比如,恰当运用排比、对仗、比喻、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让文字灵动起来、富于变化;注意开头、中间、结尾各部分的搭配呼应,让文章结构完整、比例协调;改进叙述表达方式,借鉴美的意象,融入自然之美、人文之美。“文以载道”。只有让思想之根深扎实践沃土,充分吸收阳光雨露和大地滋养,才能浇灌出美妙动人的文章之花。1.选文围绕什么话题展开论述的?(2分)2.请分析文中画线句有何
29、作用?(3分)3.在语文课上,老师为大家分享了这篇文章,请结合文章说说你掌握了哪些写作要点?(3分)说明文(2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8分)冰雪文化,自然与人文的交响北京冬奥会开幕在即,人们对冰雪文化的关注也逐渐升温。冰雪文化最早起源于何时,已很难追溯。可以说,自冰雪积存区域有人类活动开始,就有冰雪文化存在。面对寒冷的冬季,我国北方各民族逐渐发展出巧借冰雪的智慧。今天人们喜爱观赏的“冰灯”,最早就起源于古人日常照明的需求。古诗咏叹的“以矾入冰冰不化,以烛照冰光四射”,就描绘了中国古人制冰照明的情形。为加强防御,古人还浇水成冰,再将冰与泥土混合,一夜之间就能筑起城墙。当生存需求得到
30、满足后,作为休闲娱乐的冰雪运动、冰雪艺术逐步出现。据宋史礼志记载,“冰嬉”是有史料考证的古代冰雪休闲活动。斗转星移,时代变迁,冰雪文化由生态文化衍生出人文内涵。开放、合作、包容的创新意志和纯净、无畏、坚毅的精神品质,成为当代冰雪文化内核,滋养着当代人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冰雪文化的创新性发展首先体现在以冰雪为“物料”的创新上。在人们充满创造性的手中,冰与雪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现代冰雪文化物质化的创新,以艺术性的提升为标志。人们通过研制环保化学色素,将无色冰和白色雪改造成彩色冰雪;运用冰灯、冰雕、雪塑造景技术装点北方城镇生活空间,更新冰雪应用场景。1963年第一届哈尔滨冰灯游园会带动了各地冰雪艺术
31、的兴起。哈尔滨冰雪大世界20多年来每年在冬季开园。去年底开园的第二十三届冰雪大世界以“冬奥之光闪耀世界”为主题,用冰量23万立方米,色彩缤纷、美轮美奂。北京冬奥会场馆的设计,更是对冰雪元素的创造性转化。主场馆之一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气势恢宏,造型采用传统如意元素,以表达美好祝愿。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设计理念来自冰和速度的结合:22条曲面玻璃幕墙环绕,有如速滑运动员在冰上滑过的痕迹,象征速度与激情,同时寓意北京冬奥会举办的2022年。以冰雪为主要“物料”的创意,还体现在巧妙化用冰雪元素的艺术创作中。冰上杂技、空中飞雪等相结合的冰雪秀幻境极光,为观众提供冰雪环境下的视听体验。作为冰上杂技,
32、作品在海内外演出赢得观众喜爱。冰雪还和传统艺术结合,如运用版画雕刻工具在冰表面进行肌理处理后设色转印,利用冰融化的特点形成天然耦合、不可复制的画面效果,从而创作出独特的冰版画。冰雪文化,为冰雪赋予温暖的文化情怀,为素净的冰天雪地注入神奇的艺术生命。冰雪文化凝聚着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和谐共处的智慧,体现着中华民族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实践经验。这些探索实践又进一步推动人们在传承创新冰雪文化的道路上行稳致远。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 A.冰雪文化历史悠久,自有人类活动开始以来,就有冰雪文化存在。 B.冰灯、冰墙等古人生活、生存需求的产物的出现时间早于“冰嬉”。 C.哈尔滨第二十三届冰
33、雪大世界所用冰雪为人工研制的环保化学冰雪。 D.冰雪秀幻境极光将冰上杂技、空中飞雪等相结合,赢得观众喜爱。 2.文章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冰雪文化的创新发展的?请简要概括。(3分) 3.阅读全文,说说传承冰雪文化的意义。(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8分)扇 子扇子是何时发明的?众说纷纭,只知道它始于远古。扇子的种类很多,比如在古装戏里,我们常常会看到太监或宫女站在帝王后侧,手持长竿羽扇,那叫“仪仗扇”,目的是为了显示皇家的气派和威仪。仕女们手里的那种团扇,到了唐代已经十分流行,手艺人爱在上面施色、刺绣,小姐们则拿它扑蝶嬉戏,害羞时还能遮脸。在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侍女所持的长柄牡丹团
34、扇在无意中告诉了我们一个信息,中国画的“折枝画法”已经出现在那个时期。既然说到扇子,就不能不提及折扇。折扇在古代的文人雅士间广受欢迎,一方面是折叠便携,另一方面是可在扇面上题诗作画借物言志,更何况扇骨为竹子所制,手动而风来,乃气节风骨之体现也。金朝的元好问写过题刘才卿湖石扇头一诗:“扇头唤起西园梦,好似熙春阁下看。”扇头,也就是扇面。中国文人向来有雅集的传统,喝酒赏景,合作书画,相与酬唱,而互赠扇子也是其中一项。说到这里,不由让我想起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乾隆年间,浙江按察使百菊溪与好友杭州太守李晓园因一点小事闹矛盾,见李晓园久不露面,百菊溪就差人给他送去一柄扇子。其时正值盛夏,李晓园打开一看,上
35、面写着“我非夏日何须畏,君似清风不肯来”,遂一笑释然。扇子后来传入欧洲,从文艺复兴到洛可可时期再到新古典时期,中国的扇子一直成为上流社会的风尚标志,它还作为模特的道具被永远记录在安格尔、马奈等大师的画作里。而在中国,扇子则以另外的道具形式被纳入到小说戏剧的创作当中:诸葛亮羽扇纶巾之洒脱,贵妃醉酒扇舞之痴狂,李香君血溅桃花扇之悲壮,晴雯摔扇撕扇之炽烈,秦香莲接过王延龄折扇之沉重好像是到了宋代,文人画开始风行,有更多的书画家喜欢落墨扇面,为中国画拓展了独特的视角也注入了清鲜的活力,扇面画以一种新的绘画形式从扇子的实用价值中剥离出来。到了明清,扇面画更是达到鼎盛,从“明四家”“清四僧”到近代的任伯年
36、、齐白石、张大千等,都留下了大量佳作。很多画家画得好大画,却未必画得好小画。画扇面不只难在构图,突入溢出随形布势,更需要将诗、书、画、印融入尺幅之中,于有限的空间创造出无限的意韵。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扇子作用不同。长竿羽扇可显示皇家威严,仕女团扇可用来扑蝶嬉戏,害羞时遮脸。B.从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人们了解到中国画的“折枝画法”在唐代已经出现。C.折扇因折叠便携,可在扇面题诗以托物言志、体现风骨而在文人雅士间广受欢迎。D.中国扇子从欧洲文艺复兴到洛可可时期再到新古典时期逐渐成为上流社会的风尚、标志。2.阅读选文,说说扇子传入外国后,有哪些重要作用。(3分)3.指出选
37、文的说明顺序,并简要概括出选文是从哪些方面对“扇”进行说明的。(3分)第五期参考答案记叙文(3篇)一、1.(3分)五四运动时,王统照先生与“我”成为好朋友,热心为“我”主办的刊物撰稿;“我”在上海编写“中国版画史”时,王统照先生花大量时间为“我”写“长序”;全国解放后,“我”去济南时,王统照先生带病陪同“我”参观、访问,“我”劝他去南方治疗;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时,“我”发现王统照先生住进了医院,并与他通了几次信。(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三点给满分,意思对即可)2.(分)()示例:“实在不是”的意思是“的确不是”。这个词语真切地表现了作者看到王统照先生抽烟的情形后,对他身体的担忧。()示例:运用比
38、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王统照先生对学生的关照与指引,抒发了作者对王统照先生的敬仰和赞美之情。(每小题分,意思对即可)3.(分)全国解放前,王统照先生充满婉曲而沉郁的情绪;全国解放后,他的精神异常焕发,不再沉郁悲愤了。(意思对即可)4.(分)恳挚坦率,待人亲切,内方外圆,理想信念坚定,认真负责。(答出一点给分,答出任意三点给满分,意思对即可)5.(分)两位作者都表达了对先生(王统照或鲁迅)的悼念、崇敬、赞美之情。(言之成理即可)二、1.(3分)示例:孩子们朗诵诗歌、热爱写诗。诗人启发孩子们写诗,赞美他们的文笔,体现了艾青故乡人对诗歌的热爱与传承,以及对孩子们的关爱。2.(3分)因为诗人是一盏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护士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商标保护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化肥检验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临沂九中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血液透析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青少年法律竞赛题库
- 2025年汽车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株洲中医院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淘宝中级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解剖内分泌试题及答案
- 厂房车间装修合同范本(2025版)
- 2025【企业咨询服务合同】劳务合同范本
- GB/T 9770-2013普通用途钢丝绳芯输送带
- 重庆北碚悦榕庄-地块研究分析总规划概念
- 沉降位移观测记录表
- GB/T 21709.22-2013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22部分:刮痧
- GB/T 1243-1997短节距传动用精密滚子链和链轮
- 肥料土壤调理剂登记办理准备资料
- 贵州省铜仁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明细居民村民委员会
- DB63∕T 744-2008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青海省实施细则
- T∕CAEPI 37-2021 铬污染土壤异位修复技术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