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必修二全册古文、古诗精品习题【普高必修下册】_第1页
部编版必修二全册古文、古诗精品习题【普高必修下册】_第2页
部编版必修二全册古文、古诗精品习题【普高必修下册】_第3页
部编版必修二全册古文、古诗精品习题【普高必修下册】_第4页
部编版必修二全册古文、古诗精品习题【普高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版高一下册古诗、古文习题及答案【必修下册】班级:姓名:说明:最新普高语文教材,部编版下册,共编排了十二篇古文,四首课外古诗词 精心整理了六个方面的习题一一文学常识填空、文言现象积累(通假字、古今异 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理解性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赏析辨识选择题、课 外文言文阅读拓展,题型既夯实基础,又提升能力。古文、古诗词目录:第一单元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二、*齐桓晋文之事/孟子三、庖丁解牛/庄子四、烛之武退秦师/左传五、*鸿门宴/司马迁第五单元六、谏逐客书/李斯七*与妻书/林觉民第六单元八、促织/蒲松龄第八单元九、谏太宗十思疏/魏征十、*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十一、阿房宫赋

2、/杜牧十二、*六国论/苏洵古诗词诵读十三、登岳阳楼/杜甫十四、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十五、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十六、游园/汤显祖、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习题】一)文学常识填空:1、孔子,名,字,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政治上主张,鼓励人们,即出来做事2、论语是一部 散文集,是孔子的 和 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 合称为“四书” 二)文言现象积累:1、找出句中的通假字鼓瑟希,铿尔:莫春者,春服既成:唯求则非邦也与: 2、古今异义如会用,端章甫:加之以蛔!: 3、词类活用端章甫:风乎舞零:三子者出,曾皙后: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4、判断

3、文言句式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馍:异乎三子者之撰: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为国以礼:5、划线重点实词解释:用则曰:摄乎大国之间:处之以师旅:比及三年:且知之也:会瑟而畦异乎三子者之匿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咏而归:吾与点也:6、解释重点虚词以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则何以哉:加之以师旅:如如或知尔: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如其礼乐:而子路率尔而对曰:舍瑟而作:非诸侯而何:7、一词多义方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且知方也:以吾一日长乎尔:子路率尔而对日:鼓瑟希,铿尔:尔何如:如如或知尔:如五六十:如其礼乐:宗庙之事,如会同:由

4、也为之:愿为小相焉:赤也为之小:三)重点句子翻译: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2、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3、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馍4、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5、非日能之,愿学焉。6、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日:“异乎三子者之撰。7、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8、夫子何哂由也? 9、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四)选择题:.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率尔(shu a i)B饥馍(j in)C鼓瑟(s e )D哂之(x i )长乎尔(zh a g) 千乘之国(sh e g) 以俟君子(s 1 )浴乎沂(y i))为小相(xi a g).对下列加

5、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喟然(ku 冠者(g u a n) 铿尔(k e g) ()A摄(夹)乎大国之间比(比较)及三年B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何伤(妨害)乎C吾与(赞成)点也 宗庙会(诸侯相见)同 D其言不让(谦让) 孰(谁)能为之大.下列各句中的“如”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如或知尔,则何如哉如:假如B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如:至于C宗庙之事,如会同如:至于D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如:或者.下列句子中不是宾语前置句式的一项是 ()A浴乎沂,风乎舞零B不吾知也C则何以哉D毋吾以也.联系全文,下列哪些句子体现出了孔子的循循善诱 ()A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B吾与点也C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D夫

6、子哂之.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孔子提问时,曾皙鼓瑟正近尾声,他“铿”的一声把瑟放下,站起来回答,生 动地体现了曾皙洒脱而又知礼的形象。B曾皙的回答直接用理性的语言述说他的志向, 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C曾皙描绘的这幅理想蓝图既符合儒家礼仪之邦的治国理想,又符合孔子晚年隐 含的出世隐居的心态。D听了曾皙的回答,孔子喟然长叹。这喟叹表现了孔子对曾皙志向的赞许,又表 现了孔子对那种理想境界的向往。.下列加点字词不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一项是 ()A.鼓瑟希,尔B.如会同,端堂时C.风乎舞零D.三子者出,曾皙后.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摄乎大国之间 摄:夹,迫近

7、B .因之以师旅 因:因为C.以俟君子俟:等待 D .鼓瑟希鼓:弹奏?.“亦各言其志也”的“具”应讲作()A.他B.你C.自己D.其中.下列句子中“方”的解释与例句的“方”相同的一句是()例句:方六七十A.有朋自远方来B.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C.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D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五)理解性默写: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三个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毋吾以也。居则:侍坐中面对孔子的提问,个性鲁莽却率真的子路急忙回答道: , 加之以师旅,L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点)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

8、庙祭祀之事,他说“ ? /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 /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 、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 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对于子路的回答,孔子没有直接表态,而是用神态去暗示: 这既是暗示性的批评,又不伤其自尊。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最赞同曾皙的回答,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子路、曾皙

9、、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子路的性格直率,从“二可以看出;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中可以看出;公西华更谦虚,从“,。”几句对话可以看出;曾皙从容洒脱而又谦恭,从“,”的动作神态中可以看出。六)简答:孔子为什么“喟然叹曰我与点也” ?【参考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1、丘,仲尼,儒家,礼,仁政,入仕。2、语录,门人和再传弟子中庸孟子大学。二)文言现象积累:1、重点字词读音论语Ln饥馍 j?n曾皙 4哂sh?n舞零y_u铿尔 k中g小相xi mg沂y i俟SJ撰zhu 1毋w(i冉r?n冠者 gu (n喟ku 1摄sh_e比及 bi莫春者m u端章

10、甫f u2、找出句中的通假字鼓瑟希,铿尔:希,通“稀”,稀疏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暮春 暮春,阴历三月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语 气词3、古今异义如全包,端章甫 会同,古:诸侯 相见、诸侯共同朝见天子今:跟有关 方面会合起来(办事)加之以师旅师旅, 古:泛指侵略的军队 今:军队编制单位之一4、词类活用端章甫:端:名作动、穿礼服:章甫、 名作动,戴礼帽风乎舞零:风,名作动,吹风三子者出,曾皙后:后,名作动,落 后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小、大, 形作名,小相、大相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勇、 形作名 勇气5、判断文言句式以吾一日长乎尔:状语后置毋吾以也:宾语前置不吾知也:宾语前

11、置即:“不知吾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宾语前置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宾语前置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馍:状语后置异乎三子者之撰:状语后置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状语后置为国以礼:状语后置6、划线重点实词解释:居则日:居、闲居、平时在家摄乎大国之间:摄,夹、迫近加之以师旅:加,加到上比及三年:比及、等到且知方也:方,道,是非准则舍瑟而作:舍,放下;作,起异乎三子者之坦撰,陈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何伤、何妨咏而归:咏,唱歌吾与点也:与、赞成7、解释重点虚词以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因为毋吾以也:动词,认为则何以哉:动词,做加之以师旅:介词,用如如或知尔:假如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者如其礼乐:至于而子路

12、率尔而对日:连词,表修饰。舍瑟而作:连词,表顺接。非诸侯而何:连词,表并列。8、一i词多义方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圆三)重点句子翻译: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翻译: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且知方也:道,是非准则尔以吾一日长乎尔:代词,你们子路率尔而对曰:助词,形容词词尾, 表状态(的样子)鼓瑟希,铿尔:助词,相当于“然”尔何如:你如如或知尔:假如如五六十:或者如其礼乐:至于宗庙之事,如会同:或者为由也为之:管理,治理愿为小相焉:做【你们】不要以为【这样就不说了】赤也为之小:莺2、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翻译: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3、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

13、师旅,因之以饥馍翻译: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 又遇上饥荒;4、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翻译: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5、非曰能之,愿学焉。翻译: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6、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 “异乎三子者之撰。 ”翻译:(曾皙)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 ”7、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翻译: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8、夫子何哂由也?翻译:你为什么笑子路呢?9、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

14、哂之。翻译:治理国家要讲理让,可他的话却一点不谦让,所以笑他。四)选择题:.D .哂 sh 由。. A 比,等到。答案:A.C 如:或者。答案:C. A 为状语后置句。. C.B “直接用理性的语言述说”不妥,应是“用移情入景,以景抒情”的方法,描绘出了一幅春光明媚、惠风和畅的理想蓝图。. A B (“因”应为“接着” ) C B五)理解性默写:以吾一日长乎尔 不吾知也如或知尔 则何以哉千乘之国 摄乎大国之间 因之以饥馑且知方也端章甫愿为小相焉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夫子哂之。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 ”9为国以礼,其言不让。10 “率尔而对”如其

15、礼乐,以俟君子非日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六)简答:答:曾皙的答话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这一景象既符合儒家礼义之邦 的治国理想,又符合孔子晚年隐含的出世隐居心态, 深深地感动了他,因而他“喟 然叹日我与点也二、齐桓晋文之事孟子【习题】一)文学常识填空:齐桓晋文之事节选自 。它的主要内容是写 劝说放弃,采纳“”的主张发政施仁的经过,生动准确地阐明了儒家的“仁政”主张,鲜明地表现了孟子因势利异、善于 的写作特点。二)文言现象积累:1、找出下歹句中通假字并解释:无以,则王乎:然则废衅钟与(本义有多处):王说: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刑于寡妻:然则

16、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盖亦反其本矣: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其君者皆欲赴想于王:是罔民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找出卜列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吾何爱一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至于兄弟: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莅中国而抚四夷也:然后从而刑之:3、找出卜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无以,则王乎: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刑于寡妻: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 ? 危士臣:?朝秦楚:?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树之以桑:?谨

17、庠序之教:4、一词多义道(1)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2)唯恐道途显晦,:(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4)道芷阳间行:(5)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_之(1)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2)牛何之:(3)臣闻之胡跪曰:舍she舍南舍北皆春水: she舍之!吾不忍其般棘:she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 she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she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诚诚有百姓者:是诚何心也: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楚诚能绝齐,:5、判断下列文言句式类型:是乃仁术也:是罔民也:百姓之不见保:有牵牛而过(于)堂下者: 何由知吾可也:将以(之)衅钟:将以(之)求吾所大欲也: 莫之能御也:及(其)陷

18、于罪:必使(之)仰足以事父母: ?是诚不能也:?臣未之闻也:?牛何之:?夫子之谓也:?是折枝之类也:?夫子之谓也:?未之有也:?树之以桑:?王坐于堂上:?舆薪之不见:?构怨于诸侯:?何以异:?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然则一羽之不举:?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三)理解性默写:.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希望齐宣王能够推己及人,懂得推恩的两句是.孟子认为让百性向善的前提是: .孟子理想的王道境界是: 四)重点句子翻译: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2、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4、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5、

19、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6、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7、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8、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技之类也。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10、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如诸彼而已。11、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12、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13、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 求若所欲,犹缘

20、木而求鱼也。14、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想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15、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16、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17、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18、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 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19、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20、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1、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五)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衅钟(x in)数罟(c立g工忖度(c in d

21、u。彼恶知之()B.供养(g而c.商贾(g月D.赡养(zh便嬖(bi cn bi) 饿孽(pi衣帛(y )赴想(s l)放辟(p 1)庠序(xi cnc)弃甲曳兵(y ) 邪侈(ch ) 孝悌(t 1)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臣固知王之不忍也B.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 羊易之也挟太山以超北海C.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D.吾力足以举百钧,而 不足以举一羽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莅中国而抚四夷3 .释词、译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御:抵御,通过安抚百姓实行王道,没有谁能阻挡得了。B.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易

22、:换。宜:适宜我并不是吝惜钱财才拿只羊去替换牛,难怪百姓要说我吝啬哩。C.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乃:是。没有关系,这正是仁爱之道,(因为您只)见到牛没有见到羊。D.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独:难道。现在大王您一片仁心施于禽兽,而百姓却一无所得,这是什么原因呢?4 .释词、译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抑:难道。难道您要拿起武器,危害您的臣下和士兵,和诸侯结下深仇大恨,然后 才快活吗?B.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见:看见。见: 被。车木柴看不见,是不愿用视力;百姓不被爱护,是您不愿广施恩泽。 C.老

23、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及:推及。尊奉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奉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人家的孩子,那么,治理天下便可以像把一件小东西放在手掌上转动那么容易了。D.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缘:攀登。凭您现在的所作所为,去追求您所想得到的东西,简直像是爬到树上去抓鱼一样。.与“甚矣,汝之不惠”句式相同的两项是 ()A.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B.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C.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D.若是其甚与?.指出通假字并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刑于寡妻,至于兄弟。开IJ:通“型”,作榜样。B.对日:将以衅钟 衅:通“鬻”,取牲血涂钟

24、行祭。C.无以,则王乎?以:通“已”,止。D.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涂:通“途”,路途。E.盖亦反其本矣!盖:通“盍”,何不。.对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因:就、随之。.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侈:奢侈。C.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制:规定。D.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赡:足。8 .通假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已:通B.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罔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D.则盍反其本矣!盍:通“盖”,9 .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A.放辟邪侈,无不为已B.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语气助词。,张以伺,犹言陷害。,黑白

25、相间。“何不”的合音字。)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 也?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C.盖亦反其本矣!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D.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 轻 1 0 .对本段内容层次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开头至“罔民而可为也? ”为第一层,论无恒产导致民乱政暴,反面论证 “制民之产”的必要。“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奚暇治礼义哉! ”为第二层,古今对比论证“制民 之产”的必要。“王欲行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第三层,正面阐述怎样“制民 之产”。D.这一段从治理百姓、巩固统治进而统一天下的角度来论证,因此,对作为 统治者的齐王来说,具有极大的说服力,文末描述的一

26、幅王道乐土图客观上 也有利于百姓。六)简答:.文章开头一再提到“恒心”和“恒产”,它们各是什么意思,具体是指什么?.文中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 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其中“五十者”、“七十者”历来有两种不同的 解释,有人说这是指人的年龄,也有人说“五十”是指所植桑树的数量,“七十”是指所养的鸡豚狗彘的数量。你认为哪种解释更合理?为什么?七)课外阅读拓展逍遥游(节选)庄周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 之种,我树 之成而实五石。以 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 无所容。非不喝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搭 之。”庄子日:“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

27、人有善为不龟手之 药者,世世以济僻统 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日:我世世为济僻统,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 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 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济僻 统, 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惠子谓庄子日:“吾有大树,人谓之樗 。其大本臃肿而不中弗墨,其 小枝 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途,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 子日:“子独不见狸姓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 机辟,死于网罟。今夫鬣牛,其大若垂天之

28、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 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 遥乎寝卧其下。不天 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注】 瓠(hf):葫芦。瓠落:宽大的样子。喝(xi ao)然:庞大而又中 空的样子。济(p 1 n):浮。僻(p i ):漂。绕(ku cm)g:丝絮。蓬:草名, 具状弯曲不直。“有蓬之心”喻指见识浅薄不能通晓大道理。樗 (ch u): 一 种高大的落叶乔木,但木质粗劣不能用作器材。狸(l i ):野猫。姓(sh e n)g:黄鼠狼。罟:网的总称。釐(l i)牛:耗牛。1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树之成而

29、实五石 树:栽种。B.裂地而封之裂:戈割。C.立之途,匠者不顾 顾:顾虑。D.不天斤斧,物无害者 夭:夭折。.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以盛水浆,具坚不能自举也.若稍饰以楼观号榭而忧其瓠落无所容-而况大乎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C.始臣之解牛之时耳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D.其远而无所至极邪.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庄子善于“化无用为有用”思想的一组是 TOC o 1-5 h z ()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 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其大本臃 肿而不中绳墨 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今夫釐牛,其大若垂天之云 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A.B.C.D.下列对原文内容或手法的理解分析,

30、不正确的一项是()A.惠子使用比喻的手法,用瓠大无用形容庄子的理论虽然宏大,但实际上却 毫无用处,对庄子的学说加以否定。B.对于“龟手药”,有的只能世世代代漂洗丝絮,有的却能用它获得封赏, 庄子用这个故事说明惠子“拙于用大”。C.惠子又用樗树大而臃肿、不中绳墨、不合规矩的比喻,再次指出庄子理论 的大而无用,希望庄子能接受儒家的观点。D.庄子巧借惠子樗树的比喻,提出即使真是百无一用,但仍可以在“无何有 之乡,广莫之野”保持“逍遥”的境界。解析 “希望庄子能接受儒家的观点”说法错误,文中没有谈论儒家的学说。.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济僻 跳,则所用之异

31、也。译文:(2)不天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译文:解析 翻译这两句话,要注意其中重要实词的含义:“一”,相同;“封”, 封赏;“所用”,使用的方法。注意句式:“不天斤斧”,“安所困苦”。【参考译文】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大葫芦种子,我将它栽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有 五石容积。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可是它的坚固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压力。把它剖开 做瓢也太大了,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放得下。这个葫芦不是不大呀,我因为它没有 什么用处而砸烂了它。”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国有一 善于调制不破手药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 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

32、。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们世世代代 在河水里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 他吧。游客得到药方,来游说吴王。正巧越国发难,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 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能使手不破裂,药方是相 同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不能免于漂洗丝絮的劳作,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如今你有五石容积的大葫芦,怎么不考虑用它来制成大船,而浮游于 江湖之上,却担忧葫芦太大无处可容?看来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惠子又对庄子说:“我有棵大树,人们都叫它樗。它的树干大而臃肿, 不符合绳墨取直的要求,它的树枝弯弯扭扭,也不适应圆规和角尺取材的需要。 虽然生长

33、在道路旁,木匠连看也不看。现今你的言谈,大而无用,大家都会鄙弃 它的。”庄子说:“先生你没看见过野猫和黄鼠狼吗?低着身子匍匐于地,等待 那些出洞觅食或游乐的小动物;一会儿东,一会儿西,跳来跳去,一会儿高,一 会儿低,上下跳跃,不曾想到落入猎人设下的机关,死于猎网之中。再有那釐牛, 庞大的身体就像天边的云。它的本事可大了,不过不能捕捉老鼠。如今你有这么 大一棵树,却担忧它没有什么用处,怎么不把它栽种在什么也没有生长的地方, 栽种在无边无际的旷野里,悠然自得地徘徊于树旁,悠游自在地躺卧于树下。大 树不会遭到刀斧砍伐,也没有什么东西会去伤害它,虽然没有派上什么用场,可 是哪里又会有什么困苦呢? ”【

34、参考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齐桓晋文之事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它的主要内容是写 孟子劝说齐宣王放弃霸道、采纳“保民而王”的主张发政施仁的经过,生动准确地阐明了儒家的“仁政”主张,鲜明地表现了孟子因势利异、善于 论辩的写作特点。二)基础知识积累:1、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无以,则王乎:以,通“已”,停止然则废衅钟与(本文有多处):与一 通欤丁语气词,表疑问王说:说,通“悦”,高兴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已。通“矣;表确定语气刑于寡妻:刑、通“型”、作榜样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已、通“矣”,语气词,相当于“了”盖亦反其本矣:盖,通“盍”,何不;反,通“返”,回、归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通途工

35、道路其君者皆欲赴想于王:想、通诉 捽诉、捽告是罔民也:罔、通“网”、张开罗网 捕捉、引申为陷害?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头发花白,常比喻老人2、找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吾何爱一牛:爱,吝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及,用来推及到至于兄弟:至于,推广到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妻子,妻子和儿女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中国,指中原一 带然后从而刑之:从而,接着就3、找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闻,使动,使听到无以,则王乎:王,名词作动词,行 王道,成就王业,取得天下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异、意 动,对感到奇怪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远,形容词作动 词,远离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36、明,形容词作名 词,视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形 容词作动词,尊敬,爱护;老,形容 词作名词,老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幼、形容词作动词,爱护;幼,形容词作名 词,幼儿,孩童刑于寡妻:刑(通“型”),名词作动 词,作榜样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肥甘,形容词作 名词,肥美的食物轻暖不足于体与:轻暖,形容词作名 词,轻暖的衣服?危士臣:危:使动,使受到危 害?朝秦楚:朝,使动,使来朝见?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小,形容词 作名词,小的国家;大,形容词作名词 大的国家?寡固不可以敌众: 寡、形容词作名 词,人口稀少的国家;众,形容词作名 词,人口众多的国家?弱固不可以敌强: 弱,形容词作名 词,弱小的国家;强

37、,形容词作名词, 强大的国家?然后从而刑之:刑,名词作动词, 处罚?是罔民也:罔(通“网”屋名词作 动词、张开罗网捕捉、引申为陷害?树之以桑:树,名词作动词,种?谨庠序之教:形容词作动词,谨慎 从事、重视4、一词多义道(1)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谈道(2)唯恐道途显晦,:道路(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4)道芷阳间行:取道(5)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道理之(1)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或(2)牛何之:去、往(3)臣闻之胡跪曰:助词,无意义舍she舍南舍北皆春水:房屋she舍之!吾不忍其搬解:释放she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停止she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居住she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8、:舍弃、放弃诚诚有百姓者:的确是诚何心也:真的(3)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真诚(4)楚诚能绝齐,:果真,如果5、判断下列文言句式类型:是乃仁术也:判断句是罔民也:判断句百姓之不见保:被动句有牵牛而过(于)堂下者: 省略句何由知吾可也:宾语前置句将以(之)衅钟:省略句将以(之)求吾所大欲也: 省略句莫之能御也:宾语前置句及(其)陷于罪:省略句必使(之)仰足以事父母: 省略句?是诚不能也:判断句?臣未之闻也:宾语前置句?牛何之:宾语前置句?夫子之谓也:判断句?是折枝之类也:判断句?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王坐于堂上:状语后置句?构怨于诸侯:状语后置句?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状语 后置句?

39、然则一羽之不举:宾语前置句?夫子之谓也:宾语前置句?树之以桑:状语后置句?舆薪之不见:宾语前置句?何以异:宾语前置句?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状语后 置句?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主谓倒置句三)理解性默写: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2、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3、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四)重点句子翻译: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翻译:安抚百姓然后称王,便没有人能抵御他了。2、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翻译:老百姓都以为大王是吝啬的。我本来知道您是不忍心的。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翻译:你不要对百姓说您吝啬而感

40、到奇怪。用小的换大的,他们怎么知道您的用意呢?4、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翻译:您如果不忍看它无罪而走向死地,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5、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官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翻译:我(的确)不是吝惜钱财而用羊换掉牛的,(这么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了。6、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翻译: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却想不出是为什么。先生您说的这些,对于我的心真有豁然开朗的作用啊!7、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翻译: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兽

41、,而功德推及不到老百姓身上,究竟是为什么呢?既然这样, 那么, 举不起一根羽毛, 是不用力气的缘故; 看不见整车的柴草,是不用视力的缘故;老百姓没有受到安抚,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缘故。8、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技之类也。翻译:所以大王不能统一天下,不属于挟泰山去跳过北海这一类的事;大王不能统一天下,属于向长辈弯腰作揖一类的事。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翻译:敬重自己的长辈,推己及人也尊重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孩子,推己及人也爱护别人家的孩子。要统一天下如同在手掌上转动东西那样容易了。10、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言举斯心如诸彼而

42、已。翻译:给自己的妻子作榜样,推及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 这是说拿这样的心加到别人身上罢了。11、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翻译:古代圣人大大超过别人的原因,没别的,善于推广他们的好行为罢了。12、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翻译: 难道您发动战争, 使将士受到危害, 与各诸侯国结怨, 这样心里才痛快么?13、 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欲辟土地, 朝秦楚, 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翻译:既然这样,那么,大王最想得到的东西便可知道了:是想开拓疆土,使秦国楚国来朝见,统治整个中原地区,安抚四方的少数民族。 (但是)以这样的做

43、法,去谋求这样的欲望,就像爬到树上去抓鱼一样。14、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想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翻译:做生意的都想(把货物)存放在大王的集市上,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各国那些憎恨他们君主的人都想跑来向您申诉。如果像这样,谁还能抵挡您呢?15、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翻译:希望先生您帮助我(实现)我的志愿。明确地指教我,我虽然不聪慧,请(让我)试着这么做做看。16、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翻译: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 (就会)不守法度、越出常规的事,没有不做的了。17、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翻译:等到

44、(他们)犯了罪,随后紧接着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人民。18、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翻译: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 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 年成不好也不致于饿死。 然后驱使他们做好事。所以老百姓跟随国君走就容易了。19、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翻译: 这样, 只把自己从死亡中救出来, 恐怕还不够, 哪里还有空闲讲求礼义呢?20、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翻译:重视学校的教育,把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反复叮咛他们,头发斑白 的老人便不

45、会在路上背着、顶着东西。21、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翻译:老年人穿丝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这样如果还不能统一天下,那是没有的(事情) 。五)选择题:1、答案 C 解析 A项“恶”读wu田项“便”读pi孙D项“赡”读Shn 2、答案 A 解析 A项“固”都是副词,相当于“本来” 。B项“以”: 介词,表方式,相当于“拿”“用连词,同“而”。C项“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相当于“对”;介词,引进动作的对象,可不译。D项“而”: 连词,相当于“却”;连词,连接并列关系的词组。. D (独,副词,去D. A. BD (主谓倒装). B (不仅涂钟). B (侈,放

46、荡). D (非通假字). B (A做。B随即/跟随。C何不。D.舒缓语气)1 0 . C (还有教育百姓)六)简答:1、答:稳定的思想状态和固定的财产。恒心具体指遵守法纪,一心向善的思想;恒产指土地、房屋等。2答:应以指年龄更为妥当,因为下文有“老者衣帛食肉”的句子,说明五十者、七十者都是“老者” 。七)课外阅读拓展.答案C 顾:回头看。.答案 A A. “以”都是介词,用。B. “而,转折关系的连词; 递进关系的连词。C. “之”,助词,的;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 子独立性。D. “其”,代词,指樗树;表选择问,是还是。.答案 AD是惠子告诉庄子大瓠无用的情况;是惠子说樗树大而无用

47、; 是庄子举的釐牛的例子。利用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答案 C 希望庄子能接受儒家的观点”说法错误,文中没有谈论儒家的学 说。. (1)能使手不破裂,药方是相同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不能免于漂洗丝絮的劳作,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2) 大树不会遭到刀斧砍伐,也没有什么东西会去伤害它,虽然没有派上什么用场,可是哪里又会有什么困苦呢?【参考译文】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大葫芦种子,我将它栽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有五石容积。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可是它的坚固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压力。把它剖开做瓢也太大了,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放得下。这个葫芦不是不大呀,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而砸烂了它。”庄子说:“先生实在是

48、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国有一善于调制不皲手药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游客得到药方,来游说吴王。正巧越国发难,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相同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不能免于漂洗丝絮的劳作,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如今你有五石容积的大葫芦,怎么不考虑用它来制成大船,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葫芦太大无处可容?看来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惠子又对庄子说:“我有棵

49、大树,人们都叫它樗。它的树干大而臃肿,不符合绳墨取直的要求,它的树枝弯弯扭扭,也不适应圆规和角尺取材的需要。虽然生长在道路旁,木匠连看也不看。现今你的言谈,大而无用,大家都会鄙弃它的。”庄子说:“先生你没看见过野猫和黄鼠狼吗?低着身子匍匐于地,等待那些出洞觅食或游乐的小动物;一会儿东,一会儿西,跳来跳去,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上下跳跃,不曾想到落入猎人设下的机关,死于猎网之中。再有那釐牛,庞大的身体就像天边的云。它的本事可大了,不过不能捕捉老鼠。如今你有这么大一棵树,却担忧它没有什么用处,怎么不把它栽种在什么也没有生长的地方,栽种在无边无际的旷野里,悠然自得地徘徊于树旁,悠游自在地躺卧于树下。大

50、树不会遭到刀斧砍伐,也没有什么东西会去伤害它,虽然没有派上什么用场,可是哪里又会有什么困苦呢?”三、庖丁解牛/庄子【习题】一)文言现象积累:1、找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古然向然:技盖至此乎:技经肯繁之未尝:善刀而藏之:2、一词多义:为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乎技盍至此乎? : 进乎技矣:依乎天理:而况大甄乎: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然古然向然:奏刀!然:因其固然:虽然,每至于族:怵然为戒:于合于桑林之舞:而刀刃若新发于硼: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虽然,每至于族:3、古今异义词:奏刀!然:乃中经首之会:进乎技矣:所见无非牛者:臣

51、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依乎天理:视为止,行为迟:因其固然: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 4、词类活用: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足之所履:以无厚入有间:吾见其难为:5、特殊句式:技盍至此乎:臣之所好者,道也:技经肯繁之未尝:视为止,行为迟: 二)重点句子翻译:1、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踊。2、技经肯繁之未尝,而况大甄乎。3、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4、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5、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6、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7、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8、良庖岁更刀,割也; 族庖月更刀,折也。9、今臣之

52、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硼10、怵然为戒,视为(之)止,行为(之)迟。动刀甚微, 11、然已解,如土委(于)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12、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13、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三)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所踊(y 1 )硼(x i n g )怵然(ch u )B. H(hua)喜然(hu6)向然(xi a ng)C.大邱(x i ) 大黑(ku a n)深然(hu o )D.中音(zh ong)苴曲 i n g )庖(p do)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良庖岁更刀岁:每年,名词活用

53、作状语。B.假舟崔者,非能水也水:游水,名词动用。C.以无厚入有间 厚:有厚度的刀刃,形容词用作名词。D.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德:恩德,名词。3.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B.技经肯繁之未尝。(定语后置)C.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硼。(状语后置)D.提刀而立,为之四顾。(省略句)4.下列加点词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视为止,行为迟。 B.虽然,每至于族。 C.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霰。 D.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中经首之会中:合乎B.技盖至此乎盖:何,怎样C.技经肯繁之未尝 技:

54、技术D.如土委地委:卸落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足之所履,膝之所踊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B.进乎技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 己C.因其固然因利乘便 D.善刀而藏之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乃中经首之会 中:合乎B.批大谷入导大霰导:指导C.族庖月更刀,折也 族:众,一般D.然已解,如土委地 委:卸落.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嘻,善哉!技盖至此乎盖:大概B.批大郤,导大霰 批:劈、击C.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怵然:警惕的样子D.善刀而藏之善:拭擦.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不同的一组是 ()A.良庖岁更刀 族庖月更刀B.而刀

55、刃者无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C.令诸君知天亡我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D.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掠江东南飞.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善然向然,奏刀 然B.技盖至此乎C.而况大乎D.善刀而藏之 TOC o 1-5 h z .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官知/止而神/欲行B .视/为止,行为/迟C.官/知止而神欲/行D .视/为止,行/为迟.下列加点词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 B.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霰,因其固然C.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D.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为之踌躇满志B.

56、手之所触,肩之所倚 始臣之解牛之时C.而刀刃若新发于硼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以无厚入有间 14.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足之所履,膝之所踊杳不知其所之也 B.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族庖月更刀 C.为之四顾视为止,行为迟D.技盖至此乎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15.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而况大 于 儿之成,则可待乎.B.提刀可立,为之四顾 瞋目两叱之C.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吾见其难为 D.善刀而藏之 善哉!吾闻庖丁之言 16.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庖丁解牛论理深刻透彻,层层相扣,逻辑严密。先说“所好者道也”, 提纲挈领

57、;然后具体分述解牛经过的三个阶段:起初的迷惘,继而的执着,最终 的顿悟;最后,以“怵然为戒”说明要想获得自然之道以达到养生的目的,还必 须注意就算技艺再高超在关键地方也要小心谨慎,专心致志。B.文章语言精练而富有表现力。“触、倚、履、踊四个字活灵活现地再现了 庖丁解牛的娴熟技术;比拟庖丁进刀“合桑林之舞,中经首之会”,有 形有声有态;解牛结束“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的怡然自得的神 态跃然纸上。C.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主要是三个方面:其一,强调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 其二,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尊重规律。其三,谨慎小 心,收藏锋芒:“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58、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 简而言之,“依理一一谨行一一藏锋”。D.庖丁解牛阐明了庄子的养生之道。其主观意图是宣传消极处世的人生哲 学,在人类社会中,人们只有像庖丁那样避开矛盾;客观上却告诉人们,只要反 复实践,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足之所履,膝之所踊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B.导大霰,因其固然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C.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臣之所好者道也D.乃中经首之会 乃有二十八骑.下列加点字读音全不同的一项是 ()A.切中肯聚德艺双馨罄竹难书钟磬磐石凤凰涅槃B.秋深潦缩眼花缭乱字迹潦草瞭望撩拨心急火燎

59、C.肩之所倚椅角之势膝之所踊将角绮丽崎岖难行三聚富胺 燎原之势 风光旖旎D.促膝长谈休戚相关亟来问讯秀顾哂笑汲汲求仕.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与早已流行的互联网论坛和博客相比,微博以 140字的限制、便捷的转发机制以及对终端设备的简单要求降低了民众表达言论的门槛B.苏州河淤泥疏浚工程正式全线启动,显示了上海市政府部门彻底治理苏州河 长期存在的污染问题、打造东方“莱茵河”的决心。“新生代农民工”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 将关心新生代农民工成长作为新一年度工作重点。2010年的国产大片孔子赵氏孤儿等都善于从本土文化土壤中吸纳养 分,呈现出本土特色鲜明、原创

60、力充沛、文化厚度不断增加。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选自庄子.养生主,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作品B.庖丁解牛是一个寓言故事,庄子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生动直 观,使抽象的道境形象化C.文章先后用了三种反差鲜明的对比来进行说理: 一为庖丁解牛之初与三年之后 的对比,一为庖丁与普通厨工的对比,一是将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对比D.文章先写庖丁解牛的熟练动作和美妙音响,再写文惠君的夸赞,引出庖丁对自 己追求的道的解说,以此表明主旨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四)名句默写:方今之时,,官知止而神欲行。以无厚入有间,。批大郤,导大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