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古代山水画_第1页
美术鉴赏古代山水画_第2页
美术鉴赏古代山水画_第3页
美术鉴赏古代山水画_第4页
美术鉴赏古代山水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古代山水画欣赏 【学习目标】 本章主要介绍我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历史,通过介绍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及其美术作品,使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我国美术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渊源。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能够说出我国古代山水部分著名画家的成就及其绘画的特点.中国山水画,“出现在战国之前,滋育于东晋,确立于南北朝,兴盛于隋唐”。晋室东迁,士大夫们留连山水,江山景物之美,触景生情,促进了山水画的兴起。其中宗炳所撰的画山水序,是最早的山水画理论文章。隋代虽然只有短短30年,在山水画上,却有着开继的作用。除了界画的兴起,最重要的是出现了展子虔和他的游春图卷。游春图卷是我国现今所见最早的卷轴山水画。 一、中

2、国山水画发展概述展子虔游春图卷唐人摹本 绢本设色 纵43厘米 横80.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山水画在唐代出现了繁荣局面,建立了两种不同的风格,从而使其更具有了划时代的意义。 一派是以李思训及其儿子李昭道为代表的青绿山水。他们继承并发展了展子虔以来的传统画法,被后人尊为北派山水的始祖。“二李”的画法是以墨笔勾勒轮廓,用青绿重彩设色,画树多用夹叶树,有时还用泥金勾填,产生金碧辉映的艺术效果。 李思训将帆楼阁图唐 绢本设色 纵101.9厘米 横54.7 厘米另一派为水墨渲染,以王维、张璪和王墨为代表。王维的山水皴法甚简,以渲染见长,对后世影响很大,以至把他定为南宗之祖。雪溪图绢本,水墨,纵36.6

3、厘米,横30厘米,无款,有宋徽宗赵佶题签“王维雪溪图”。 画圣吴道子以人物画见长,兼写山水,创水墨写意的“一体”,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论画山水树石中有“山水之变始于吴,成于二李”的评论,吴指吴道子;“二李”指唐朝宗室李思训(651718年)、李昭道(生卒年不详)父子。吴的山水画真迹已无存,二李则有重要作品传世。 晚唐以来,山水稍衰,至五代则有荆浩,关仝和董源的振起。关是荆浩的学生,晚年时成绩超过老师。荆浩,关长期生活在河南、陕西、山西一带,与后来学习他们的北宋李成、范宽形成了北方派系。荆浩和关仝代表的北方山水画派,开创了大山大水的构图,善于描写雄伟壮美的全景式山水;以董源、

4、巨然为代表的江南山水画派,则长于表现平淡天真的江南景色,体现风雨明晦的变化。传统的青绿或金碧山水不再受推崇,笔法和墨法成为文人画家的自觉追求,水墨及水墨淡着色的山水画发展成熟,并显示出哲理化倾向。宋代时山水画的鼎盛时期,其中最有创造性,最有影响的是与董源并称“北宋三大家”的李成、范宽以及米芾、巨然。 李成,所画多为北方景物,当时声名极大,称为第一。以“惜墨如金”出名。有很多弟子,最出名的是郭熙。李成 寒林平野图绢本水墨,纵137.8厘米,横69.2厘米 北宋末叶,米家山水在山水画流派中异军突起。米芾及其儿子米友仁充分发挥水墨材料的特长,用泼墨、破墨、积墨以及水墨横点的排比,表现出江南雨景中云山

5、烟树、迷蒙变化的境界,世称“米氏云山”。 春山瑞松图米芾轴, 纸本,设色,纵:35厘米,横:44厘米 宋室南渡以后,水墨山水画风大变,出现了“南宋四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的斧劈皴派系与以前的水墨画分道扬镳。成了南宋150年间的主流,直至元初。李唐创造了“大斧劈皴带披麻水笔”。宋院体山水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四人的合称。四人突破了前人全景式的大山大水章法,将复杂的自然景色,进行大胆的概括、提炼和剪裁,使主题表现得集中而突出,创造了独特的艺术境界。形成豪放简括、水墨苍劲、意境清远的南宋山水画风,为以后众多画家所效仿。(后附作品欣赏) 中国山水画到了元代又一大变,笔墨意趣精逸。特别是水

6、墨山水,更是风靡一时,在元代画坛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元代最有影响的山水画家是赵孟頫、高克恭以及称为“元四家”的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等。赵孟頫鹊华秋色图卷(28.4cm93.2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宋朝皇族后裔。宋亡以后,元世祖忽必烈搜访“遗逸”,赵孟頫经人举荐入朝做官,忽必烈死后隐退。赵孟頫山水取法董源、李成;人物、鞍马师法李公麟和唐人;工墨竹、花鸟,皆以笔墨圆润苍秀见长,以飞白法画石,以书法用笔写竹。传世书迹较多,传世画作有鹊华秋色图、红衣罗汉图、幼舆丘壑图、秋郊饮马图、江村渔乐图。著有松雪斋文集十卷。 明代山水画虽然十分发达,但是整

7、个画坛都笼罩在复古风下。明四家(吴门四家):指中国画史上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明代画家。他们都在江苏苏州从事绘画活动。因苏州古为吴地,故又称、沈、文、唐、仇为“吴门四家”。 落霞孤鹜图明 唐寅 绢本水墨 纵189.1厘米 横105.4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唐寅(1470-1522)明朝苏州人。出身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自幼聪明伶俐,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败,在好友祝允明的规劝下潜心读书。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正德九年(1514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

8、,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装疯甚至在大街上裸奔才得以脱身而归。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逝。历史上的唐伯虎尽管才华出众,有理想抱负,是位天才的画家,但他那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于这个社会。他一生坎坷,最后潦倒而死,年仅54岁。他临终时写的绝笔诗就表露了他刻骨铭心的留恋人间而又愤恨厌世的复杂心情:“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 清代沿袭了明代的摹古保守的风气。明末清初并称画坛的四位王姓画家。即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他们四人均擅山水,在艺术创作上致力摹古,注重笔墨,以掌握并灵活运用深厚的笔墨技法为最高追求。他们以董源、巨然及元四家为主要师法对象,笔墨功力深厚

9、,画风平淡清闲,深得皇帝喜爱,被视为绘画中的正统派,对清代山水画的发展具有很大影响。近代山水,成就最高的是黄宾虹,他曾九上黄山,五岳,写生稿积累了10000多幅。解放后,出现了李可染、陆俨少、傅抱石、关山月、石鲁等优秀的画家。 展子虔(550-617),渤海(今山东阳信)人。北周末隋初画家。擅画人物、山水及杂画,几无所不能,人物描法细致,以色景染面部;画马入神,立马有足势,卧马则腹有腾骧起跃之势,与董伯仁齐名。写山水远近,有咫尺千里之势。曾在洛阳天女寺、云花寺、长安灵宝寺、崇圣寺等绘制佛教壁画。画迹有隋朝官本法华变相图、长安车马人物图、白麻纸、弋猎图、南郊图、王世充像、白描等六卷,著录于贞观公

10、私画史;朱买臣覆水图、北齐后主幸晋阳图、维摩像等,著录于历代名画记、北极巡海图、石勒问道图等20件,著录于宣和画谱。作品欣赏(一)展子虔简介及作品欣赏 游春图卷绢本、设色,隋代,纵43厘米,横80.5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传世作品有游春图轴。卷首有宋徽宗赵佶题“展子虔游春图”六字。画面描绘了阳光和煦的春天,翠岫葱茏,碧波荡洋,贵族士人于堤岸策马游赏的景象。游春图不同于南北朝时“人大于山,水不容泛”、“树石若伸臂布指”的山水画的早期幼稚阶段,而发展到了人与山有了适当比例,远近关系有所解决。因此唐人称展画有“远近山水、咫尺千里”之势。在画法上是青绿填色,有勾无皴,人物与枝干直接用粉点染,全画以青绿

11、作主调,是中国山水画中独具风格的画体,亦是我国现存最古的卷轴山水画。 (局部)李思训简介:李思训 (651-716,一作648-713)唐代杰出画家。字健。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唐宗室孝斌之子。以战功闻名于时。曾任过武卫大将军,世称“大李将军”。其子李昭道称为“小李将军”。其画风精丽严整,以金碧青绿的浓重颜色作山水,细入毫发,独树一帜。在用笔方面,能曲折多变地勾划出丘壑的变化。法度谨严、意境高超、笔力刚劲、色彩繁富,显现出从小青绿到大青绿的山水画的发展与成熟的过程。它和同时期兴起的水墨山水画,都为五代和北宋时期的山水画奠定了基础。其作品均散佚。宣和书谱记载尚有山届四皓、春山图、海天落照图、江山

12、渔乐、群山茂林等十七幅,现在仅见江帆楼阁图和九成宫纨扇图。 作品欣赏(二)此图在用色上也沿用人物画优秀的重彩法,在石面及松叶上着浓厚的石绿色,在廊檐及木柱上着明艳的硃砂色,将隋以来的金碧山水演绎成一种以青绿为主的青绿山水。山石有勾而无皴,杂树或枯枝,或有叶,枝叶都用双勾线描,而松树则更具特色,此前的展子虔画松不画松针,只用绿色点染,画法古朴,而此图则先用石绿点染,而后又用石青加上两笔交叉的线,以示松针。这种表达方式,现在的人们也许会觉得希奇,但却正是一种“古怪”。这与北宋李成开创的描绘松针的“攒针”法相比较,自然会显得比较古拙,但也正因为这一点,让后来的学者确认这幅未署名款的古画为处于承上启下

13、时期的李思训所作。李思训江帆楼阁图 江帆楼阁图图的上方是浩渺的江水,近处满勾细密的鱼鳞纹,渐远渐渺茫。近岸有一叶渔舟,天边则有二片风帆远去。下方是江边坡岸,山峰耸立,长松秀岭,密树掩映,山径层叠,有碧殿朱廊曲折其间。画七人,一人于廊内,二人于坡岸赏景,另四人则沿山径而来。主人骑马,三仆或挑担、或提物,簇拥前后。人物描绘工致,形神兼备,延续唐代绘画的辉煌。李思训江帆楼阁绢本,青绿设色纵101.9厘米,横54.7厘米,王维简介:王维,701年生,761年逝世,祁(今山西祁县)人。唐诗人、画家。字摩诘。父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与弟缙并以词学知名。天宝十五年(755)叛军安禄山军陷长安,

14、拘摩诘于洛阳普施寺,授以给事中。后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他崇佛教,性喜山水。写诗多以山水田园为内容,状物传神,精深入微,前期也写过一些以边塞任侠等为题材的诗篇。北宋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不衣文采”的创作思想,对后世文人画影响很大。晚年居蓝田辋川,多写隐逸生活和谈禅说佛之作。兼通音乐,工书法,精绘画,擅画平远景。常以“破墨”写山水松石,曾绘辋川图。后人谓山谷郁盘,云水飞动,笔力雄浑。明董其昌推为山水画“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传世作品有雪溪图,绢本、墨笔画。纵36.6厘米,横30厘米。坡石有渍染似无勾皴,无款。有宋赵佶标题“王维雪溪图”。图录于中国名画宝鉴

15、。 作品欣赏(三)王维雪溪图绢本,纵36.6厘米,横30厘米此雪溪图构图平远,可分为近景、中景、远景三段。近景左下方一座披着素纱的木拱桥把人们引入一个冰雪天地;中景是一条结冰的大河,横卧在画卷中部,水平如镜,波澜不兴;远景,河对岸雪坡、树木、房舍等平卧于黑水之上,掩映于茫茫白雪之中,使画面更加深远。纵观全图,可使观者沉浸在一片宁寂的山村境界之中,仿佛有雪花飘落和行人脚步声悄悄传入耳畔。此画无款。右上角有赵佶题字“王维雪溪图”,故长期以来认为是王维唯一的山水作品流传至今。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荆浩简介及作品欣赏荆浩(889923),字浩然,隐于太行山的洪谷, 因此自号洪谷子。因隐于太行山,朝夕观

16、察山水树石的变化,分析总结了唐人山水画的经验,创立了北方水墨山水画派,著有山水画论笔法记。匡庐图画的是庐山及附近一带景色,结构严密、气势宏大,构图以“高远”和“平远”二法结合,而其深远、奥妙、飘逸尽得其当。画法是皴染兼有,皴法用小披麻皴,层次井然。全幅用水墨画出,充分发挥了水墨画的长处,正如他自己所说:“吴道子画山水,有笔无墨;项容有墨无笔,吾当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此画也的确具有非凡神韵和独特风格。此图右上端有“荆浩真迹神品”六字,传为宋高宗笔迹。 作品欣赏(四) 五代 荆浩 绢本水墨 纵185.8厘米 横106.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关仝,又名童或同,长安人,工画山水,师从荆浩

17、,刻意力学,遂自成一家,时人称“关家山水”。他所作山水笔简气壮,景广意长,与李成、范宽齐名,在北宋号“三家山水”。关山行旅图是关仝的代表作,画上峰峦叠嶂、气势雄伟,深谷云林处隐藏古寺,近处则有板桥茅屋,来往旅客商贾如云,再加鸡犬升鸣,好一幅融融生活图。此画布景兼“高远”与“平远”二法,树木有枝无干,用笔简劲老辣,有粗细断续之分,笔到意到心到,情境交融。此外,画家在落墨时渍染生动,墨韵跌宕起伏,足见关仝山水画道之精深。 关仝简介及作品欣赏 关山行旅图绢本水墨 纵144.4厘米,横56.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董源 五代南唐画家,字叔达,钟陵(今江西进贤西北)人。中主李璟朝(943-961)时任

18、后苑副使,后苑即北苑,世称“董北苑”。工画山水、牛虎、人物。最擅山水,作峰峦出没、云雾显晦、溪桥渔浦、洲渚掩映的江南一带山景水色,不为奇峭之笔,开创平淡天真的江南画派特有风格,丰富了山水画的表现技法。 其画法有二:一以水墨为主,着色轻淡,画山用细长圆润形似披麻的皴法,上多矾头(小石块),满布小墨点,下作平滩从树,披脚下多碎石,乃京口一带山景;北宋郭若虚羽他“类王维”,米芾赞为“唐无此品”。另一山石皴纹少,着色稼厚,景物富丽,元代赵孟頫称其类似李思训。董源的水墨山水,影响很大,后世将其与巨然并称“董巨”,成为南方山水画派之祖;与李成、范宽并称为“北宋三大家”;又与荆浩、巨然、关仝并称“五代、北宋

19、间四大山水画家”。 董源简介及作品欣赏潇湘图画的是江南景色。画中山峦连绵, 云雾暗晦, 山水树石都笼罩于空灵朦胧之中, 显得平淡而幽深, 苍茫而深厚。岸边船上有几组人物, 远处坡下有张网的渔人和船只。此画以花青运以水墨, 清淡湿润, 山石用笔点染, 而山坡底部用披麻皴, 显得浑厚滋润, 江南山水的草木繁盛, 郁郁葱葱俱得以表现。 董源潇湘图绢本,设色,纵:50cm,横:141.4cm 作品欣赏(五)李成简介及作品欣赏李成(919-967)北宋字咸熙,世居长安(今陕西西安)。祖父李鼎、父李瑜为唐宗室,五代时避乱,流寓四方,后迁居山东营丘(今山东临淄),世称“李营丘”。世业儒,善文能诗,磊落有大志

20、,但怀才不遇,故一生放意诗酒,寓兴于画。精于山水,初师荆浩、关仝,后以自然为师,凡烟云变灭、水石幽闲、树木萧森、山川险易皆在所作中曲尽其妙。宣和画谱谓:“时凡称山者必以成为古今第一。”其画笔锋颖脱,墨法精微,好用淡墨,被誉为“惜墨如金”。其画山石如云动,后人称其为“卷云皴”,是山水画形成时期重要代表画家,与关仝、范宽并称为五代、北宋间三大山水画家,学其画者甚多。郭熙因得其法,并称“李郭”。 其真迹流传甚少,传世作品有茂林远岫图卷,寒林平野图轴,绢本,水墨,纵137.8厘米,横69.2厘米,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读碑窠石图轴,但近年来鉴赏家认为是宋摹本,现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晴峦萧寺图轴,绢本,设

21、色,藏美国纳尔逊艺术博物馆。寒林平野图为李成传世的精品,图绘萧瑟的隆冬平野中,长松亭立,古柏苍虬,枝干交柯,老根盘结,河道曲折,似冰冻凝固,烟霭空蒙而至天际。这正是李成最擅长表现的场景。宋人用的绢,极宜于勾线。李成用硬笔锐锋,在绢上勾画的松针、粗干细枝、土坡石廓,线条瘦硬坚韧,即使不染墨,也神完气足。所以他的画,仅用淡墨作少量的烘染,给人以一种秀润淡雅的享受。寒林平野图范宽简介及作品欣赏范中立北宋画家。字仲立,因性情宽和,人称为“范宽”,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常往来汴京、洛阳,天圣(10231032)中尚在。山水初学李成,继法荆浩,后感“与其师人,不若师诸造化”,因移居终南山、太华山,对景造意

22、,不取繁饰,自成一家。所作落笔雄健凝炼,喜用状如雨点、豆瓣、钉头的皴笔画山,皴笔布列山石之正面,起伏更见有势,山顶多植密林,水边置大石,屋宇笼染黑色,表现出秦陇间峰峦浑厚峻拔之景象。亦擅画雪景。评者以为“得山之骨”。与关仝、李成并为五代、北宋间北方山水画的主要流派代表,对后世影响很大。存世作品有溪山行旅图、寒林雪景等图。他的时代较李成略迟,仁宗天圣年间(公元一二三一三一年)尚在。他的山水画艺术是在李成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曾师法荆、关;但最后得助于终南山、太华山的真实的大自然。他曾说:“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诸物者,未若师诸心。”他在创作之前,对景凝想,致

23、力于情景合一的构思酝酿。当时人称他“为山传神”。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占据画面约三分之二,耸立在中央的主峰,右侧有深谷瀑布,另一边是矮小的侧峰。近景中央冒尖两块巨大的岩石,背后坡岸道路上一行行旅,点出画的主题。中景两座山丘,隔溪相对,山上密布阔叶与针叶木,叶梢露出宏伟的寺庙建筑。中景与主山间,被云气阻绝,烘托出主山高不可攀的气势。为了描写华北一带,被砂砾覆盖的花岗岩石,范宽运用深黑的墨色,和扭曲颤动的笔触,画山石的轮廓和皴纹,分出岩石的块面,然后用浓淡层次不同,雨点般的短线,顺着石块结组的方向,逆笔皴擦,产生明暗深浅的立体感,而且加强了由皴纹引导的山石的动势,赋予山石强韧的生命力。树木的画法亦然

24、,树干粗壮,盘根错节,枝桠参差,生动的表现出生长在坚硬的岩石表层,饱经风霜的老树的自然生态。范宽的作品,着重骨法,用墨比较深重,从这件作品中即可看出。范宽溪山行旅图黄公望简介及作品欣赏中国元代画家,书法家,元四家之一。原姓名陆坚,又名静坚,因过继浙江永嘉黄氏,遂改姓名,字子久,号一峰、一峰道人、大痴道人、井西老人和净墅等。关于他名与字的来历,颇有趣味。因黄公望父亲得子后,友人来贺,说:“黄公望子久矣!”,因而黄父为其取名作“公望”,字子久。江苏常熟人。一说浙江平阳人,因他的山居图自题落款为“大痴道人平阳黄公望”。曾做过小吏,因受累入狱,出狱后隐居江湖,入道教全真派。工书法,善诗词、散曲,颇有成

25、就,50岁后始画山水,师法赵孟頫、董源、巨然、荆浩、关仝、李成等,晚年大变其法,自成一家。其画注重师法造化,常携带纸笔描绘虞山、三泖、九峰、富春江等地的自然胜景。以书法中的草籀笔法入画,有水墨、浅绛两种面貌,笔墨简远逸迈,风格苍劲高旷,气势雄秀。黄公望的绘画在元末明清及近代影响极大,画史将他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 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溪山雨意图、剡溪访戴图、富春大岭图等传世。黄公望的山水画,很多创作于70岁以后,用水墨技法描绘中国南方富春江一带的秋天景色。在构思时,他跑遍了春江两岸,用六、七年时间才画成,画面表现出秀润淡雅的风貌,气度不凡。他在创作风格上主

26、张学习前人,并提出见到好山好水就随时写生,不被动绘画创作。黄公望准备画一幅富春山全图,此时黄公望已是近八十岁的老人了,前后经历三四年的经营,始告完成。此图描写富春江两岸秋景,笔法上取董、巨,又自出新意,多用披麻皴,干笔皴擦,丛树平林多用横点,林峦浑秀,似平而实奇,整个画面,似融有一种仙风道骨之神韵。这便是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王蒙简介及作品欣赏王蒙(13081385)元画家。字叔明,号香光居士,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外祖父赵孟頫、外祖母管道昇、舅父赵雍、表弟赵彦徵都是元代著名画家。王蒙的山水画受到赵孟頫的直接影响,后来进而师法王维、董源、巨然等人,综合出新风格。元末官理问,弃官后隐居临平(今浙江余杭临平镇)黄鹤山,自号黄鹤山樵。明初王蒙出任泰安(今属山东)知州,因胡维庸案牵累,死于狱中。王蒙能诗文,工书法。尤擅画山水,得外祖赵孟頫法,以董源、巨然为宗而自成面目。写景稠密,布局多重山复水,善用解索皴和渴墨苔点,表现林峦郁茂苍茫的气氛。山水之外,兼能人物。所作对明、清山水画影响甚大,仅次于黄公望,后人将其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合称为“元四家”。传世的代表作青卞隐居图、春山读书图,上海博物馆藏;葛稚川移居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秋山草堂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这幅画先以淡墨勾皴,而后施浓墨,先用湿笔而后用焦墨,层次分明。山石树木都有润湿之感。山头打点,变化尤多,有浑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