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防护课件_第1页
医院感染防护课件_第2页
医院感染防护课件_第3页
医院感染防护课件_第4页
医院感染防护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更新防护意识,构建医院科学的 防护体系! 医 院 是个具有潜在危险因素的工作环境, 医务人员以及病人常暴露于多种危险因素之中。 我国有 1.3亿乙肝病毒带菌者 据报道: 全球有3亿乙肝病毒带菌者 “中国艾滋病患者有猛增危险。到2010年时,中国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可能从现在的100万增加到1000万人”。WHO与联合国艾滋病规划属 2002年报告指出:卫生部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报道: 我国已成为艾滋病大流行的第二浪潮国家,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已超百万。居亚洲第二位,全球第十三位。 “冰山”医务人员在工作场所(接触)感染HBV HCV HIV等疾病的主要途径: 皮肤刺伤 粘膜接触 皮肤接触有资料

2、显示:暴露于含 HBV血液、体液,感染 HBV比率为 630;医务人员被 HCV污染的锐器刺伤而感染HCV的比率为18针刺感染或接触污染血液感染HIV比率为0.3; 医务工作者感染乙肝病毒的几率比普通百姓高36倍细菌可能通过接触感染患者, 再通过医务人员的手、器械、 空气传播到 伤口定植,条件适宜时繁殖发病。病 人:危重;有创操作机会多分泌物、血液、伤口、敷料等医务人员:手,工作服等医院潮湿的场所或物品上易于检出致病菌:水龙头、毛巾架、肥皂块、拖把、卫生间地面、污水池、浴盆, 甚至在失效的化学消毒浸泡液内;病室空气、医疗器械, 特别是吸氧管、湿化器、 气管插管、呼吸机活瓣与管道 全国32家医院

3、ICU分离的9890株阴性杆菌排序菌名94959698990001合计绿脓杆菌1422583293052823623632041大肠杆菌1011583003192603563021796克雷伯菌属812031772912573122581579不动杆菌属921471642042052242681304肠杆菌属601361192342362061941185嗜麦芽窄食单胞15197503395106397变形杆菌属27663847455326302沙雷菌属13304143192631203假单孢菌属639743235189195枸橼酸杆菌属2923374032644281黄杆菌属31457101

4、01766洋葱博克菌11111310141565院内感染所造成的影响:亚洲泰国:每年影响20万人的主要健康问题 。每一位院内感染患者抗生素平均花费192.5美元。合并院感的患者会增加3.8倍的死亡风险。香港:增加7.4%的死亡率。平均延长23天住院日。190美元的抗生素花费。平均每一家医院,130位患者死于院内感染,增加42000住院日,300,000美元抗生素花费。隔离防护方面存在的问题临床工作人员依从多年前的消毒隔离规定由于规定宽泛,具体工作中规则少,依从性不好医护人员感染控制、自我保护意识不够无法预知病人是否具有传染性医务人员容易在工作中受到生物伤害, 感染疾病;医务人员容易在工作中,

5、给病人带来外源性感染。病人病人/病人, 医务人员需要 洁净安全的环境。院感人员怎么办?更新防护意识,构建医院科学的防护体系隔 离 的 概 念: 是将传染期病人、可疑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置于不能传染给其他人的条件下。隔离防护与消毒灭菌一样, -是院内感染控制的重要手段, -也是医护人员避免职业伤害的手段。 随着血源性传播疾病, 特别是HIV(+)病人的增加, 为防止血源性疾病在医疗机构的传播, 保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1983年美国CDC颁布了“医院隔离防护指导”。强调对已知或高度怀疑有血源性传播疾病的病人进行血液、体液隔离。 1987年与之不同, 强调对所有病人, 不论是否有血源性感染状况,

6、始终实施血液、体液隔离。-Universal Precautions全面防护措施 ( Universal Precautions UPs)* 对医务人员提出的防护措施 防止血源性传播疾病在院内传播。视所有人都有潜在的传染性。美国CDC要求所有医务人员工作中必须采取全面预防措施,大大减低医务人员在工作场所感染HIV、HBV、HCV等血液传播疾病感染的机会。 是对院内感染传播控制的重要措施 全球许多国家执行UPs。1999, CDC出台标准防护强调不仅保护工作人员, 也要保护病人。在进行血液,体液隔离同时, 针对传播途径, 采取相应的隔离。减少病原体的播散和侵害。UP的基本原则工作时常规洗手使用个

7、人PPE医疗设备和用物的适当清洗适当安置病人适当转运病人要 求照顾所有病人时,视他们为具有传染性当预料可能有血液、体液迸溅时,带好个人PPE。永远执行安全处置锐器穿次动脉、静脉时戴手套。 洗 手 手套不能替代洗手!在接触病人前后脱手套后立即洗手 被血液、体液或分泌物污染后接触被污染的器械 防止将微生物播散给其他病人或地方无论是否戴手套,凡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物品时,必须洗手洗手应使用普通的或细菌肥皂院感高危区域应使用杀菌剂 戴 手 套为什么要戴手套?提供保护层减少医护人员手上的微生物减少手被病人或污染物污染的危险可能要接触血液、体液或污染物时;医务人员手上有伤口时应戴手套操作;接

8、触黏膜或未污染的皮肤时, 应更换清洁的手套。手套用后, 应注意脱掉。 特别是接触非污染的物体或表面前, 以及诊治其他病人前。操作中,手套破损后要立即更换,脱手套后仍需立即彻底洗手。护理操作中抽血、静脉穿刺、更换引流、伤口换药、料理血液污染的器械、持血标本等需戴手套进行 个人防护用物 /眼罩/隔离衣/口罩面罩防止血液或其他传染性物质接触医务人员的身体和衣物防护用物种类和数量的选择取决于微生物的特点、所做的操作和接触的类型,离开工作场所时应将防护用物脱去如预料血液可能飞溅到操作者的眼和口腔,应戴眼罩和面罩如进行可能产生血液,体液,分泌及排泄物的操作中,应穿隔离衣以保护皮肤或避免污染衣服尽早尽可能脱

9、下污染的隔离衣,立即洗手以防止微生物的扩散 锐 物 处 理必须小心防止针刺伤发生。任何时候不能回插针头帽。用后的针头或其他锐器应及时、正确放入专门的容器中操作后要自己料理用物,以免他人在清理用物时被刺伤不要徒手去处理破碎的玻璃,以免被刺伤1407名护士针刺伤年发生率、人均刺伤率 组 别 受伤人数 百分率 受伤次数 次数/年人 新护士(432) 403 93.3 2756 6.4 临床护士(1075) 866 80.6 3780 3.5 合计 (1407) 1030 90.0 6526 4.6有研究显示: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率高,潜在的职业性感染不容忽视 有研究显示:回套针帽刺伤率10-15%禁止

10、双手回套针帽如需要可单手回套提供随手可得的符合国际标准的锐器物收集器防渗透、防穿刺、带盖的收集器1. 立即挤出伤口部位的血4. 向主管部门汇报并填写锐器伤登记表2. 用肥皂在流动水下冲洗5分钟3. 碘酒、酒精消毒伤口5.请有关专家评估刺伤并指导处理 医疗锐器伤处理流程常规 (1)伤口处理流程(2)受伤医务人员监测及处理流程病人为HBsAg (+)受伤医务人员HBsAg(+)或Anti-HBs(+)或Anti-HBc (+)不需注射疫苗或HBIG受伤者医务人员HBsAg()Anti-HBs()未注射疫苗()24小时内注射HBIG并注射疫苗受伤医务人员HBsAg()Anti-HBs()注射疫苗但未

11、产生抗体24小时内注射HBIG再补一针疫苗刺伤后6个月,一年监测GOT,GPT,HBsAG,anti-HBs,anti-HBc受伤医务人员HBsAg()Anti-HBs()正在注射疫苗未产生抗体24小时内注射HBIG继续完成疫苗注射病人为 anti-HCV (+)受伤者取血查anti-HCV 受伤者anti-HCV (+)受伤者anti-HCV(一) 继续追踪肝功能3个月后取血查anti-HCV 肝功能病人为HIV(+)受伤医务人员取血查anti-HIV(-)可立即服用预防用药刺伤后6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查anti-HIV病人为VDRL (+)TPHA1:80受伤医务人员接受青霉素预防注射 环境控制医院对地面 ,病床,病床扶手,床旁用物以及其他一些表面有常规保养清洁 及消毒的规定,并要求员工严格执行地面、墙壁、家具上有血渍时,不能直接用抹布或拖把去擦。1、先用 1: 10的漂白水浸润在血渍上 1530 min,2、然后戴手套用抹布去擦,擦后立即彻底洗手被服:接触,运送及处理病人用过的,被血液,体液,分泌及排泄物污染的被服时,小心防止皮肤和黏膜接触衣物,并将微生物带到别处 血标本的处理化验标本应放在带盖的试管内,应放在密封的容器内送到化验室,以防止标本在送的过程中溅撒在外面,手持化验标本时应戴手套需要重新修订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