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反应原理高考题知识点分析_第1页
高三化学反应原理高考题知识点分析_第2页
高三化学反应原理高考题知识点分析_第3页
高三化学反应原理高考题知识点分析_第4页
高三化学反应原理高考题知识点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化学反应原理部分(2007年高考广东理基)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被腐蚀,发生的原电池反应为:2Fe+ 2H2O+O2 = 2Fe2 +4OH o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负极发生的反应为:Fe-2e = Fe2+(B)正极发生的反应为:2H2。+ O2 + 2e = 4OH(C)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D)钢柱在水下部分比在空气与水交界处更容易腐蚀答案A。(2007年高考广东理基)把铝条放入盛有过量稀盐酸的试管中,不影响氢气产生速率的因素是()*(A)盐酸的浓度(B)铝条的表面积(C)溶液的温度(D)加少量Na2SO4答案Do(2007年高考广东文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需要加热

2、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B)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C)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一种装置(D)水力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答案B(2007年高考广东化学卷)科学家近年来研制出一种新型细菌燃料电池,利用细菌将有机物转化为氢气,氢气进入以磷酸为电解质的燃料电池发电。电池负极反应为()(A)H2 + 2OH =2H2O + 2e(B)O2+4H+4e =2H2O(C)H2 = 2H+2e(D)Oz+2H2O+4e =4OH答案Co(2007年高考广东化学卷)为了避免青铜器生成铜绿,以下方法正确的是()(A)将青铜器放在银质托盘上(B)将青铜器保存在干燥的环境中(C)将青铜器保存在潮湿的空气中

3、(D)在青铜器的表面覆盖一层防渗的高分子膜答案BD。(2007年高考广东化学卷)将Vi mL 1.0 mol/L HCl溶液和 5 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 V1 + V2= 50 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度温(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C(B)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C)NaOH溶液的浓度约是1.00 mol/L(D)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答案B。(2007年高考广东化学卷)下列各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0.1 mol/L Na2CO3溶液:c(OH )=c(HCO3 )

4、 + aH )+2c(H2CO3)(B)0.1 mol/L NH4Q 溶液:c(NH4)=c(C1 )(C)向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适量醋酸,得到的酸性混合溶液:c(Na )c(CH3COO )c(H )c(OH )(D)向硝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得到的 pH = 5的混合溶液:c(Na )= c(NO3 )答案AD。(2007年高考广东化学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B)蔗糖、硫酸钢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C)Mg、Al、Cu可以分别用置换法、直接加热法和电解法冶炼得到(D)天然气、沼气和水煤气分别属于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二

5、次能源答案BD。(2007年高考广东化学卷)三氧化二银(M2O3)可用于制造高能电池,其电解法制备过程如下:用 NaOH调NiCl2溶液pH至7.5,加放适量硫酸钠后进行电解。电解过程中产生的Cl2在弱碱性条件下生成ClO,把二价银氧化为三价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可用铁作阳极材料(B)电解过程中阳极附近溶液的pH升高(C)阳极反应方程式为:2c 2e = C%(D)1 mol二价银全部转化为三价银时,外电路中通过了1 mol电子。答案CD。(2007年高考广东化学卷)(8分)“碘钟”实验中,3+ Szo2 -= I3+2SO4一的反应速率可以用I3与加入的淀粉溶液显蓝色的时间t来度量,

6、t越小,反应速率越大。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在 20 C进行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实验编号八、,111c(I )/ mol L0.0400.0800.0800.1600.120i 1 11111c(S2Of-)/mol - L0.0400.0400.0800.0200.040t/s88.044.022.044.0t1回答下列问题: 该 实 验 的 目 的 是(2)显色时间ti =(3)温度对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符合一般规律, 若在40 C下进 行编号对应浓度的实验,显色时间t2的范围为(填字母)。(A)44.0 s(D)数据不足,无法判断(4)通过分析比较上表数据,得到的结论是【命题意图】考查学

7、生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 (如浓度、 温度)及其规律的认识和理解;考查学生对图表的观察、分析以及 处理实验数据归纳出合理结论的能力。答案(1)研究反应物 与S2O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29.3 s。(3)A。(4)反应速率与反应物起始浓度乘积成正比(或显色时间与反应物 起始浓度乘积成反比)。提示(2)实验的反应速率应是的3倍,所以ti = 88.0/3 = 29.3。(3)每升高10 C,速率增大到原来的24倍,现升高20 C, 所以升高到原来的2242倍,即416倍,实验为22 s,显色时 间应为22/422/16,即5.5 s1.4 s,选A。(2007年高考广东化学卷)

8、(10分)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是工业制 取硫酸的重要原料,具煨烧产物为 SO?和FQO4。(1)将0.050 mol SO2(g)和0.030 mol 02(g)放入容积为1 L的密闭容 器中,反应2SO2(g) + O2(g)=2SO3(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测 得c(SO3) = 0.040 mol/L。计算该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 K和SO2 的平衡转化率(写出计算过程)。(2)已知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当该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提高SO2平衡转化率的有(填字母)(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C)增大压强(D)减小压强(E)加入催化剂(G)移出氧气

9、(3)SQ尾气用饱和Na2SO3溶液吸收可得到重要的化工原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将黄铁矿的煨烧产物 Fe3O4溶于H2SO4后,加入铁粉,可制备FeSQ 。酸溶过程中需保持溶液足够酸性,其原因是【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化学反应可逆性、化学平衡、化学平衡 常数和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条件的了解;考查学生对盐类的水解、 常见非金属元素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对环境质量影 响的了解;考查学生计算平衡常数和平衡转化率的能力以及学生对 化学平衡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应用及知识迁移能力。答案(1)解:2SO2(g)+02(g) - 2SO3(g)起始浓度 / mol L 10.0500.0300平衡

10、浓度 / mol L 1 (0.050-0.040)(0.030-0.040/2)0.040=0.010=0.010所以,K =c(SO3)(0.040 mol Lc(SO2) c(O2)(0.010mol L )0.010mol=1.6X 103 mol -L(不带单位计算也得分)口 (SO2) = g050 -0.010。1-X 100% = 80% 。0.050mo1 L 一(2)B、Co(3)SOz + H2O+ Na2SO3= 2NaHSO3。(4)抑制Fe2+、Fe3+的水解,防止Fe2+被氧化成FeK(2007年高考广东化学卷)(12分)羟基磷灰石Ca5(PO4)3OH是一种重

11、要的生物无机材料,其常用的制备方法有两种:方法A:用浓氨水分别调Ca(NO)和(NHHPO4溶液的pH约为 12;在剧烈搅拌下,将(NHQ2HPO4溶液缓慢滴入Ca(NO3)2溶液中。方法B:剧烈搅拌下,将H3PO4溶液缓慢滴加到Ca(OH)2悬浊液 中。4-6-5-4 -1012PH14860 12 3 - - - )*aprtar3种钙盐的溶解度随溶液pH的变化如上图所示(图中纵坐标是钙离子浓度的对数),回答下列问题:(1)完成方法A和方法B中制备Ca5(PO4)3OH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5Ca(NO3)2 + 3(NH4)2HPO4 + 4NH3 - H2O = Ca5(PO4)30H

12、; +5Ca(OH)2+3H3PO4与方法 A 相比,方法 B 的优点是(3)方法B中,如果H3PO4溶液滴加过快,制得的产物不纯,其原因是(4)图中所示3种钙盐在人体中最稳定的存在形式是填化学式)。(5)糖黏附在牙齿上,在酶的作用下产生酸性物质,易造成胡齿。结合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其原因【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和酸碱反应的了 解;考查学生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能力、读图解析和方案评价能 力,以及化学平衡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答案 I0NH4NO3; 3H2。Ca5(PO4)3OH ; + 9H2O。(2)唯一副产物为水,工艺简单。(3)反应液局部酸性过大,会有CaHPO4产生

13、。 (4)Ca5(PO4)3OH (5)酸性物质使沉淀溶解平衡 CaKPO4)3OH(s)= 5Ca2+(aq) + 3PO3 (aq)+OH(aq)向右移动,导致CaKPOQsOH溶解,造成胡齿。(2007年高考海南化学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95 C纯水的pH Cl、Al3+ SO2答案A。(本人注:选项C中,HClO会不会大量存在?) (2007年高考海南化学卷)(9分)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 (aq)+ Cu(s) =Cu2+(aq)+ 2Ag(s)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盐心二流计X, 11AgTtilr u 二J%iiL! v一,| I W - CuSO4溶液 Y请回答下列

14、问题:(1)电极X的材料是;电解质溶液 Y是;(2)银电极为电池的 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X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3)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 电极流向电极。答案(1)铜(或 Cu); AgNO3溶液。(2)正,Ag +e = Ag; Cu-2e = Cu2+O(3)负(Cu);正(Ag)。(2007年高考海南化学卷)(6分)PCl5的热分解反应为:PCHg尸 PCl3(g) + Cl2(g)(1)写出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2)已知某温度下,在容积为 10.0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2.00 molPCI5,达到平衡后,测得容器内 PCl3的浓度为0.150 mol/L。计算 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

15、。答案(1)K = c(PCl3) c(Cl2)。(2)K = 0.45。c(PCl5)(2007年高考海南化学卷)(9分)下表是稀硫酸与某金属反应的实验数据:实金属质金c(H2SO4)VS2SO4)金属消品度/ c0.10/ /生0.5-50反应20反应3450020.10粉0.55020355030.10丝 ,/0.750203625040.10丝0.850203520050.10粉0.85020362560.100.10丝1.01050502035355012550nr a r/,A AG Aa rr8L-9-J0.100.101.1td505020L-20?34 4410040(本人注

16、:9中温度20,可能要改为30)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4和5表明,对反应速率有影响,反应速率越快,能表明同一规律的实验还有(M实验序号);(2)仅表明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实验有填实验序号);(3)本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还有 其实验序号是。(4)实验中的所有反应,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值(约15 C)相近,推测其原因:答案(1)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表面积越大; 1和2(或4和5)。(2)1、3、4、6、8;或2和5。(3)反应温度;6和7, 8和9。(4)可能是硫酸过量,金属全反应,放出的热量相等,所以使等体积溶液的温度升高值相近。(2007年高考江苏卷)甲醇质

17、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CH30H(g) + H2O(g) = C02(g)+3H2(g); AH = + 49.0 kJ - molCH30H(g) + 1/2O2(g) = C02(g) +2H2(g); &H =-192.9 kJ - 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一 一 r、r t - 一 、1(A)CH 30H 的燃烧热为 192.9 kJ mol(B)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C)CH30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D)根据推知反应:CH30H(l)+1/2O2(g) = CO2(g)+2H2(g)的4H)-192.9 kJ - mol 1答案D(

18、2007年高考江苏卷)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s) + 2B(g)= 2c(g) +D(g); AHc(NH4)c(Cu2+ )c(H )c(OH )(C)0.1 mol . L 1 NaHCO3溶液中:c(Na )+c(H )+c(HzCO3)=c(HCO3) + c(CO2 ) + c(OH )(D)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X和弱酸HX混合后的溶液中:+ 十 c(Na )c(HX)c(X )c(H )c(OH )答案CD。(2007年高考江苏卷)(10分)实验室常利用甲醛法测定(NHJSQ样品 中氮的质量分数,其反应原理为:4NH 4+6HCHO =3H + 6H2O + (CH2)e

19、N4H+ 滴定时,1 mol (CH2)6N4H+与l mol H+相当,然后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反应生 成的酸。某兴趣小组用甲醛法进行了如下实验:步骤I称取样品1.500 go步骤II将样品溶解后,完全转移到250 mL容量瓶中,定容,充 分摇匀。步骤III移取25.00 mL样品溶液于250 mL锥形瓶中,加入10 mL 20%的中性甲醛溶液,摇匀、静置5 min后,力口入12滴酚醐试液,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按上述操作方法再重复2次。(1)根据步骤III填空:碱式滴定管用蒸储水洗涤后,直接加入 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 定,则测得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

20、响”)。锥形瓶用蒸储水洗涤后,水未倒尽,则滴定时用去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 旗“偏大”、“偏小”或“无影响”)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 (A)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B)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滴定达到终点时,酚醐指示剂由 色变成色(2)滴定结果如下表所示:滴定次数待测溶液的体积/mL标准溶液的体积/mL滴定前刻度滴定后刻度125.001.0221.03225.002.0021.99325.000.2020.20若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为0.1010 mol - L 1,则该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答案(1)偏高。无影响。B。无;粉红(或浅红)。(2)18.85%。(2007年高考江苏卷)(1

21、2分)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溶剂、增塑剂、香料、粘合剂及印刷、纺织等工业。乙酸乙酯的实验室和工业制法常采用如下反应:饱和Na2CO3溶液CH3COOH + C2H50H 浓H2S04 - CH3cOOC2H5 + H2O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欲提高乙酸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f O(2)若用如图所示装置来制备少量的乙酸乙酯,产率往往偏低,其原因可能为1。(3)此反应以浓硫酸为催化剂,可能会造成、jrf | 可题 O(4)目前对该反应的催化剂进行了新的探索,初步表明质子酸离子 液体可用作此反应的催化剂,且能重复使用。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乙酸和乙醇以等物质的量混合)。同一反

22、应时间同一反应温度反应温度ZC转化率(%)选择性(%)*反应时间/h转化率(%)选择性(%)*4077.8100280.21006092.3100387.81008092.6100492.310012094.598.7693.0100*选择性100%表示反应生成的产物是乙酸乙酯和水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填字母)为该反应的最佳条件。(A)120 C,4 h (B)80 C,2 h (C)60 C,4 h (D)40 C,3 h当反应温度达到120 C时,反应选择性降低的原因可能为答案(1)增大乙醇的浓度;移去生成物。(2)温度过高,发生了副反应;冷凝效果不好,部分原料被蒸出(或部分产物挥发)(任填

23、 两种)。(3)部分原料炭化;留有酸性废液污染环境(或产生SO2 污染环境);催化剂重复使用困难;催化效果不理想(任填两种)。(4) C;乙醇脱水生成了乙醍。(2007年高考上海化学卷)下列过程或现象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A)纯碱溶液去油污(C)加热氯化铁溶液颜色变深答案B。(B)铁在潮湿的环境下生锈(D)浓硫化钠溶液有臭味 TOC o 1-5 h z (2007年高考上海化学卷)往含1一和C的稀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 沉淀的质量m(沉淀)与加入AgNO3溶液体积V(AgNO3)的关系如图 所示。则原溶液中c(|一)/c(C)的比值为()3 m(沉淀)黄色沉淀;o:-V1V2 V(AgN

24、O 3)(A)(V2 Vi)/Vi(B)Vi/V2(C)Vi/(V2-Vi)(D)V2/Vi答案Co(2007年高考上海化学卷)下列关于盐酸与醋酸两种稀溶液的说法正 确的是()(A)相同浓度的两溶液中c(H+)相同(B)100 mL 0.1 mol/L的两溶液能中和等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钠(C)pH = 3的两溶液稀释100倍,pH都为5(D)两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对应的钠盐,c(H + )均明显减小答案Bo(2007 年高考上海化学卷)已知:CH3CH2CH2CH3(g) +6.502(g)4CO2(g) + 5H2O(l); H = 2878 kJ(CH3)2CHCH3(g) + 6.502(g)-4CO2(g) + 5H2O(l) ; AH = 2869 kJ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丁烷分子储存的能量大于异丁烷分子(B)正丁烷的稳定性大于异丁烷(C)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D)异丁烷分子中的碳氢键比正丁烷的多答案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