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黄河说课20131001_第1页
滔滔黄河说课20131001_第2页
滔滔黄河说课20131001_第3页
滔滔黄河说课20131001_第4页
滔滔黄河说课2013100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义务教育教科书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南省焦作市第十中学 赵季香说课流程四教材分析一二三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1.地位和作用1教材分析一 河流在自然环境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的学习,对认识黄河流域内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类活动特色,分析、评价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对策有重要意义。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以及各河段的特征;2.了解黄河水利建设上所取得的成就,感悟它们对经济社会的影响;3.知道黄河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治理对策,感悟合理利用和保护河流的重要性。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填图,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增强学生的空间慨念;2.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

2、能力;3.通过教具演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学生的理性思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所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2.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与社会的关系,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1.地位和作用1教材分析一2.教学目标1.地位和作用1教材分析一重点:黄河上、中、下游的特征及黄河的综合治理。难点:黄河中游水土流失的原因和下游 “地上河”的成因。3.重点、难点教法:“三板”教学法,模拟演示法。学法:实验探究法。1教法学法二1教学过程三视频导入,创设情境 出示目标,自主学习 教具演示,探究新知分组讨论,升华认识 课堂小结,反馈练习11小浪底调水调

3、沙【视频导入,创设情境】在图中填注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填注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绘出黄河主要的支流。对照地图指出黄河流经的地形区和省级行政区。 请大家参照教材P55图2-53绘制黄河水系图,并完成下列目标: 1【出示目标,自主学习】源流概 黄河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万平方千米。那么,黄河能不能称为我国第二大河呢?12拓展问题: 不能。虽然黄河的长度和流域面积仅次于长江,但径流量比南方一些河流小。青海省黄河流经的地形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青 海四 川内 蒙 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渤海巴颜喀拉山甘肃宁夏黄河流经的省级行政区青川甘宁内蒙古,还有晋陕和豫鲁 1黄河上、中、

4、下游特征【教具演示,探究新知】龙羊峡水电站青铜峡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中游河水含沙量大小组成员分工:选出3人模拟开挖黄河河道,2人模拟黄河水流,2人模拟加固大堤,其他成员观察和辅助实验。实验器材:沙盘6组,水槽9个,沙子,胶泥,草皮,短木棒若干,矿泉水瓶12个。实验步骤:(1)认识沙盘中模拟的黄土高原、华北平原,认识模拟渤海的水槽;(2)在沙盘中模拟黄土高原上的黄河河道;(3)采用小水流模拟黄河流水,观察泥沙冲击状况;(4)采用大水流模拟黄土高原暴雨,观察泥沙冲击状况,同时模拟“地上河”的形成。学生小组沙盘模拟实验模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中游河水含沙量大 结论:黄土高原土质疏

5、松,植被贫乏,每逢夏季暴雨,泥沙俱下,导致中游河水含沙量大。 实物教具演示:地上河的形成和危害。 下游“地上河”大堤低水位高水位大堤河床开封铁塔13米55米黄河的综合治理 问题探究: 为了实现黄河长治久安,请你为黄河的治理献计献策,请大家分组开展专题讨论,积极阐述你的观点。在黄土高原地区,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在下游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造林种草,修梯田;兴修水利,防洪减淤等。【分组讨论,升华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黄河有了全面的认识。一方面,黄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塑造了肥沃的平原,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千百年来,哺育了华夏儿女,使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世界

6、文明的发祥地。另一方面,一个“黄”字揭示了黄河多泥沙、“地上河”、易泛滥的特点。历史上,黄河曾经给沿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建国后,通过对黄河的综合治理,如今是黄河走千里,造福一路人,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将会变得更加温柔多姿、妩媚动人。 【课堂小结,反馈练习】大堤低水位高水位大堤河床开封铁塔13米55米读“地上河”示意图,完成1、2题。1.黄河出现上图景观的原因是 ( ) A.黄河上游气候趋于干旱 B.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C.河套平原大量引水灌溉 D.内蒙古高原过度放牧2.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 ) A.上游兴修大中型水库 B.中游搞好水土保持工作 C.中、下游疏浚河道 D.上游加固黄河大堤BB3.读黄河水系图,完成下列要求。(1)支流名称: _ _。(2)省级行政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