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改善民生的思路课件_第1页
“十二五”时期改善民生的思路课件_第2页
“十二五”时期改善民生的思路课件_第3页
“十二五”时期改善民生的思路课件_第4页
“十二五”时期改善民生的思路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十二五”时期改善民生的思路叶少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3月16日公布。如何看待这部纲要?它有哪些重点和亮点?它给老百姓带来哪些鼓舞人心的重大信息.“纲要的一大亮点就是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加强社会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纲要“首次”提出了基本公服 务的范围和重点,“首次”制定 了改善民生的行动计划,对社会关注的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体制改革、保障等热点、焦点问题给予了积极回应,并提出了解决方法和途径。 纲要24个指标中有9个指标是与民生相关的,在12个约束性指标中有4个是与民生相关的。例如,

2、在社会保障方面,纲要提出了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要达到3.57亿人,这个人数就比“十一五”末增加1个亿,相当于每年增加2000万;针对城镇低收入群体住房比较困难的现实,纲要特别提出要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万套,今年要开工建设1000万套。一、过去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不可持续的如果说金融海啸的2009年是跨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最为困难一年,那么即将过去的2010年算得上中国经济最为复杂的一年,世博与亚运,GDP荣升世界第二,这些盛世图景,都似乎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本质。2010年最受公众关注的十大焦点问题依次是物价、房价、医疗改革、食品安全、教育改革、住房改革、社会保障、就业问题、收入分配改

3、革以及腐败问题。百姓抱怨的是“涨”声一片。豆你玩儿、蒜你狠、姜你军、糖高宗、油你涨、苹什么。民众感慨的是“控”举不断,楼市剧情跌宕起伏,房价却依旧坚不可摧。 一国人口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在造成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同时,少儿抚养比例迅速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轻、于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人口经济学家称之为“人口红利”。 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中国大陆总人口为13.4亿人,其中014岁少年儿童人口2.22亿,占16.6%,1559岁年龄人口为9.4亿,占总人口比重70.14%,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增至1.78亿,人

4、口老龄化水平达到13.26%。数据显示,014岁人口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同时,60岁及以上人口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看,年轻劳动力的减少速度也在加快。根据统计,与2000年相比,2010年中国20岁至29岁年轻劳动力的规模已缩减了近15%。 与人口红利相对应的概念是“刘易斯拐点”。当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逐步转移直至枯竭的那一刻,就是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这一观点是第十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威廉阿瑟刘易斯在人口流动模型中首先提出来的。刘易斯是美国著名的发展经济学专家,他在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的论文中,提出了“二元经济

5、”发展模式:一是劳动力无限供给阶段,二是劳动力短缺阶段。经济学界把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的交点称为“刘易斯拐点”。二、当前中国所处发展阶段面临的特殊挑战。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MiddleIncomeTrap)的概念,其基本涵义是指,一个经济体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迈进的过程中,既不能重复又难以摆脱以往由低收入进入中等收入的发展模式,很容易出现经济增长的停滞和徘徊,人均国民收入难以突破1万美元。这主要是因为,进入这个时期,经济快速发展积累的矛盾集中爆发,原有的增长机制和发展模式无法有效应对由此形成的系统性风险,经济增长容易出现大幅波动或陷入停滞。 国际上公认的成功

6、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和地区有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但就比较大规模的经济体而言,仅有日本和韩国实现了由低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的转换。日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1972年接近3000美元,到1984年突破1万美元。韩国1987年超过3000美元,1995年达到了11469美元。从中等收入国家跨入高收入国家,日本花了大约 12年时间,韩国则用了8年。三、“十二五”期间改善民生的几点思路。 一、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对改善民生的作用谁掠夺了我的消费意愿中国居民消费率已经降至25年来最低点,而与其他国家相比,更是境况堪忧。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我国的消费率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从宏观指标

7、看出现了国内消费不振的现象。从1985年到2008年,居民消费率从52%下降到了35.4%,这个数字不但低于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也属偏低。美国的消费率占70%,日本占65%。 现在我国已经进入到人均国民产出倍增的时期,比如从1978年到2000年,人均GDP从300多美元增加到800多美元,但最近几年每两三年人均GDP就增加1000美元,2003年是1000美元,2006年是2000美元,2008年是3000美元,2010年达到将近4000美元,但与此同时人均收入没有出现倍增。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都是和社会建设的核心任务相关的。一是教育。越是低收入家庭,教育支出所占家庭消费

8、的比例就越高。现在家庭对教育的投入简直是不计成本,在北京入托费就要几万块钱,小学择校费又是几万块钱。教育投入在家庭收入中普遍占比太高,政府应该考虑如何在这方面做更多更好的工作,比如公共教育是否可以从9年增加到12年,让农民工、农民子弟能够免费读完高中,这会对提高我国整体国民素质有很大帮助。 二是医疗。近几年我国医疗改革推进很快,但医疗费用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还是太高,在居民消费结构中,医药费支出的增加比食品支出的增加还要快。三是住房。越是高收入家庭的住房支 出占比越高,这是不正常的,应该是低收入家庭买房子花钱多、占比高。这个现象说明有很多房子集中在富人手里,不是作为消费存在的,而是作为投资

9、存在的. 最近,国家某部公布了一项统计数据,告诉人们:你要不是三大式人物(大款,大官,大腕)而想在北京买套100平方米总价300万的房,社会阶层所付出的代价请看: 1 农民:种三亩地每亩纯收入400元的话要从唐朝开始至今才能凑齐(还不能有灾年); 2 工人:每月工资1500元需从鸦片战争上班至今(双休日不能休); 3 白领:年薪6万,需从1960年上班就拿这么多钱至今不吃不喝(取消法定假日); 4 抢劫犯:连续作案2500次(必须事主是白领)约30年。 以上还不算装修、家具、家电等等费用。 四是物价。今年以来,物价指数连创新高。为了抑制通胀,本轮调控至今,央行已经连续4次加息、10次提高存款准

10、备金率,并辅以房屋限购、发改委对涨价企业进行约谈等多项行政措施。但最新公布数据显示,通胀仍高位运行。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周一在中国投资论坛上表示。伴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在能源资源价格上涨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压力不断增加的大环境下,中国在未来十年甚至更长的一段时间内,高通胀将是始终挥之不去的阴影。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中国在2010年GDP总值为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根据国家财政部发布的数据,2010年全国财政收入83080亿元,比上年增加14562亿元,增长21.3%,增幅几乎是上年的两倍。对比两部门数据发现,国家财政

11、收入增长速度,远高于GDP的增速。与此同时,全球发达国家的财政收入仅在以1%左右低速增长或负增长。 据美国福布斯杂志推出的榜单显示,中国内地的“税负痛苦指数”局全球第二。福布斯称中国内地“税负第二”这并非第一次,估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从2000年开始进入福布斯的统计开始,中国内地的税收负担指数便一直名列前茅。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在好不容易个税羞羞答答小幅调降的同时,入托费、赞助费、择校费、殡葬费等早已飙升。 月收入1万,要交14%个税,12%公积金,8%养老保险,4%医疗失业险=3800元,剩6200元;如果你拿出6200全部消费,需要为你消费的商品埋单17%增值税,28%各种杂税=2800元

12、,所以,一个月赚1万的人,你相当于要拿出6600元来(缴税)。 如何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是此次五中全会公报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最近几年大家讨论的也比较多,大家一致认为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劳动份额的比重是下降的。十七大提出了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的比重。这次五中全会重申了这两个提高,而且提出一个原则,就是“十二五”期间居民收入的增长要和经济发展保持同步,劳动报酬的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要保持同步。我对于“同步”的理解是“不低于”,第一个同步在某种程度上是表明了个人和国家的关系,第二个同步是表达了职工和企业的关系。 国务院发展中心和国家发改委联合编制的发展蓝皮书,每年发布一册,

13、去年10月19日发布的一册说城市化率是46.6%,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到的,其实这有很大的水分。所谓46.6%城市化率应该扣除两个部分:一是被城市化的农民,农民所在的家乡、省会城市、地级市,包括北京西北旺、温泉一带,海淀区、大兴区、昌平区等等所有社区,这些地方那些农民尽管上楼了,但仍然是农民,生活并没有改变,这样的人群有1.49亿;另外在人口普查过程中,还有一个亿是在城里居住了6个月的农民工,按照人口普查的要求,在城镇居住6个月以上的农民就视为城市居民。所以46.6%如果扣除掉2.49亿,实际上不到一半,也就是不到23.3%。 二、推进城市化对改善民生的作用农民工没有城市户口将

14、面临什么问题?首先,从劳动力市场来看,农民工是一个容易受到劳动力市场冲击以及容易受到周期性经济影响的群体。其次,从社会保障方面看,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构建起了基本的社会保障体系,但主要面向城市就业、城市职工,即使现在城市职工的覆盖率也不太高。 失业保险对城市职工的覆盖水平只有41%,医疗保险只有53%,工伤保险是 48%,生育保险是35%,基本养老保险是57%。农民工和城市职工相比状况就更加不好了,失业保险只有3.7%,医疗保险只有13%,工伤保险是24%,生育保险是2%,基本养老保险不到10%。 .第一组每天收入01.25美元,这一组每年的消费非常有限,第二组每天收入1.252美元,第三

15、组每天收入24美元,第四组每天收入410美元,第五组是每天收入1020美元,第六组每天收入20美元以上。中国农民平均每天收入是3.6美元,农民工平均每天收入9.4美元,城市居民平均每天收入12美元。农民工变成市民以后收入增长并不是很大,但他们的消费贡献增长比以前要快得多。 三、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对改善民生的作用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基本民生性服务,如就业服务、社会救助、养老保障等;二是公共事业性服务,如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科学技术、人口控制等;三是公益基础性服务,如公共设施、生态维护、环境保护等;四是公共安全性服务,如社会治安、生产安全、消费安全、国防安全等。这些

16、基本公共服务做好了,才能使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受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成果。 第一,符合国情。就是说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和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我们最大的国情仍然是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能超越国力但要按照国力的改进速度加快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速度。第二,比较完整。就是说在基本民生的主要领域都要保证人们的基本公共服务要求,十七大讲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不过人们对这些领域有很多争议,比如有人提出城市交通是否算在内。关于这些我认为还应该界定的更准确一些,把政府的公共服务区分为两类,一是基本公共服务,二是非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在十七大报告中已经基本上讲明了,就是“五有”:学有所教、劳有所

17、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就概括了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 第三,覆盖城乡。就是要覆盖全体居民,无论是农村户籍还是城市户籍。第四,可持续。应该是着眼于设计出这样一种制度,它在财力上是有保障的,能够随着国力的增强而不断提高,是常规的、长效的,那么这个体系就是可持续的。从社会保障的角度,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有几个要点。一是把重点放在提高覆盖水平上,要让没有获得覆盖的尽快得到覆盖,至少在制度上覆盖它。二是根据国力不断提高保障水平。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要在“十二五”时期实现制度的全面覆盖,去年是第一年,实现了10%的覆盖水平,今年大概是23%。 三是建立一个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现在有城镇职

18、工养老保险制 度,但那些没有就业的、非正规就业的居民很可能是被这个制度排斥在外的,因此形成一个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就可以把就业的和不就业的同时覆盖,这样可以显著提高养老保险覆盖水平。四是实现基础养老金的全国统筹。我们已经实现了基础养老金的省级统筹,我对这一点还有所怀疑,但现在我们明确说要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全国统筹。如果说实现省级统筹是可以打折扣的,那么实现全国统筹是打不了折扣的,这意味着中央的责任更加明确。关于养老保险关系的跨省可转移的相关制度已经在逐步出台了。 五是城乡社会救助的全面覆盖,包括低保和医疗救助制度等覆盖全体居民。六是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我们面临着一个新的就业形势,我把它概括为就业矛盾越来越从总量矛盾转为结构性矛盾。金融危机时期,国务院明确提出了三大就业困难人群:农民工、大学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这三大人群今后还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最近我国就业市场出现一些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